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旋律連接法規律

旋律連接法規律

發布時間: 2022-05-10 00:03:00

Ⅰ 什麼叫和弦連接法,和聲連接法

和弦連接中聲部進行的一般規律單個的、孤立的和弦,還不能構成音樂。只有和弦序進、和聲的運動,才能使音響富於音樂的生命。和聲的運動是靠和弦的連接來實現的。在進入和弦連接的實踐之前,必須首先研究和弦連接中聲部進行的一般規律。

大小和弦的重復音用四聲部陳述三個音的大小和弦必然要重復大小和弦中的某一個音,一般情況下是重復根音。

所謂的重復就是和弦中的某一個音出現在兩個聲部中,這個重復的音可以出現在上方三個聲部的任何一個聲部中。大小和弦的旋律位置和弦中的哪一個音在最高聲部,這個和弦就是什麼旋律位置。

大小和弦的三種旋律位置,即根音的旋律位置,三音的旋律位置,五音的旋律位置。大小和弦的排列法大小和弦有密集的與開放的兩種排列法。

密集排練時,上方三個聲部中每一對相鄰聲部(高音部與中音部,中音部與次中音部)之間的距離是三度或四度開放排列時,這種距離是五度、六度、八度或以上。論是哪一種排列方法,低音部與次中音部之間的距離都不受限制,可以從同度一直到兩個八度,甚至可以更遠。

聲部交叉在實踐中,無論密集排列還是開放排列的大小和弦都不允許出現聲部交叉。所謂的聲部交叉就是次中音部高於中音部,低音部高於次中音部或者高音部低於中音部。

各聲部的進行單獨一個聲部的進行是平穩的,也可以是跳進的。聲部作一度、二度(級進)或三度進行叫做平穩進行。聲部作四度、五度、六度或更大音程的進行稱為跳進。

聲部和同時進行兩個聲部同時進行有三種類型,即同向進行、反向進行、斜向進行。兩個聲部向同一個方向(上行或下行)進行,叫做同向進行。

同向進行中一種重要的形式是平行進行,在這種進行中,兩個聲部的距離保持不變,也就是兩個聲部以同樣的音程進行,兩個聲部作相向或相背方向的進行叫做反向進行。兩個聲部中,一個作向上或向下進行,而另一個聲部保持不動,叫做斜向進行。

上面列舉的兩個聲部進行同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在多聲部中,會構成幾對兩聲部的同時進行。在大部分正確的和弦連接中,各對聲部同時形成同向的、反向的和斜向的進行,相互之間取得平衡。

和弦的相互關系、共同音不同的和弦根音之間的音程距離就是和弦之間的關系。四度、五度關系的大小和弦之間有一個共同音。三度關系的大小和弦之間有兩個共同音,二度關系的大小和弦之間沒有共同音。大小和弦的連接法和弦,有和聲與旋律兩種連接法。

和弦連接時將共同音保持在同一個聲部中,叫做和聲連接法。三度關系的大小和弦按和聲連接法連接時,一般有兩個聲部保持不動。

四度、五度和聲連接法,在構成第一個和弦後,先確定第二個和弦的根音,再讓共同音保持不動,另外兩個聲部作平行的級進,如果是從主和弦到下屬和弦,這個級進應該是上行,如果是從主和弦到屬和聲,就是下行。註:密集的,開放的都可以。

如果在和弦連接時,沒有一個聲部保持不動,即使在有共同音時也是這樣,這就是旋律連接法。五度關系和二度關系的大小和弦作旋律連接法時低音不超過四度進行,上方三個聲部與低音部作反向進行到後面和弦中離自己最近的音,沒有跳進。

和弦的轉換和弦的轉換及其作用和弦在反復時改換另一種形式叫做和弦的轉換。這種轉換可以是旋律位置的改變,也可以是排列法的改變,或者是兩者同時改變。

旋律從一個和弦音換到另一個和弦音稱為旋律位置的轉換,這對旋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使得可以在不變換和弦的情況下保持旋律與節奏的運動,從而避免過多地變換和弦而形成和聲的雜亂。排列法的變換經常伴有旋律位置的變換。

排列法的轉換有時還有技術上的作用。和弦轉換的方法當旋律作三度或四度進行時,可以有兩種情況:中音部與次中音部向同一方向轉換到最近的和弦音,排列法不變,中音部保持不動,次中音部與高音部相互反方向轉換。

當旋律作五度或六度進行,中音部也向同方向進行,次中音部保持不動。註:當技術上需要時,也可以保持高音部不動,讓中音部與次中音互相交換,甚至可以讓上方三個聲部向同一個方向作雙重的轉換。

三音跳進高聲部的三音跳進當四度、五度的大小和弦作和聲連接時,在高音部可以由一個和弦的三音跳到另一個和弦的三音,這樣形成的向上或向下的四度或五度跳進稱為三音跳進。這樣的跳進時排列法為發生變化。

次中音部的三音跳進同樣關系的和弦(同上)作和聲連接時也可以在次中聲部作三音到三音的跳進。這種跳進也會有排列法的變化。註:中聲部不採取三音跳進,因為那會使和弦形成錯誤的排列。大小和弦的第一轉位和弦大小和弦的第一轉位和弦重復根音或五音,最好不要重復三音,即使要用也是在一定條件下。

大小和弦的第一轉位與四度、五度關系大小和弦連接用和聲連接法,聲部作平穩進行,不用跳進。大小和弦的第一轉位與二度關系大小和弦連接時,不論第一個和弦重復的是根音還是五音,所有聲部都要不穩進行。

轉換同一功能的大小和弦與它的第一轉位和弦的連接構成另一種形式的轉換,低音由主音換成三音(或相反),同時上方的某一個聲部則相對地從三音換成根音(或相反),它的第一轉位和弦還可以自己進行轉換。

大小和弦的第一轉位和弦重復三音如果大小和弦的第一轉位和弦是在它自己在大小和弦之後,這時可以重復三音。低音的旋律性大小和弦的第一轉位和弦的應用明顯地使低音部的旋律線變得更為豐富多彩,而這個聲部的旋律線在重要性上僅次於旋律聲部。

大小和弦與它的第一轉位和弦連接時的跳進根音與五音的跳進當四、五度關系的兩個和弦連接時,可以從一個和弦的根音跳到另一個和弦的根音,或從一個和弦的五音跳到另一個和弦的五音,這時沒有跳進的聲部都不作超過三度的進行。這種連接法一般都是和聲連接。

在同樣條件下,跳進也可以放在內聲部,在需要時,可以採用根音到根音,五音到五音的雙重跳進,但這時根音必需高於五音。

大小的弦的第一轉位和弦連接時可以在它們不同種類的和弦音之間形成六度、減五度、偶爾還有七度的跳進兩個大小和弦的第一轉位和弦連接當兩個大小和弦的第一轉位和弦是四、五度連接時,低音部就形成了三音到三音的四度或五度跳進,在這樣的進行中,一般採用和聲連接法,可在兩個聲部中使共同音保持不動。

如果共同音只在一個聲部保持不動,那另一個聲部(一般是高音部)就作與低音部平行或行向的跳進。

二度關系前一個和弦要重復根音,後一個和弦要重復五音在三個聲部中構成平行兩個和弦的進行,另一個聲部反向進行前一個和弦要用根音旋律位置屬七和弦屬七和弦可用完全和不完全的,不完全的屬七和弦省略五音並重復根音。

屬七和弦的解決(進行到它的主和弦)在完全的屬七和弦解決時,按照調式傾向性,應採取這樣的聲部進行:

七音級進下行五音級進下行三音在高聲部時級進上行,在其他聲部時可以級進上行,也可以三度下行根音跳進到主和弦的根音不完全的屬七和弦解決時,七音也作級地下行。

其他聲部:三音級進上行根音在上方三聲部中的話,保持不動根音在低聲部的話,可以向任何方向跳進到主和弦根音轉位的屬七和弦一般用完全的和弦,並且根據各不穩定音的調式傾向性解決到主和弦。

七音與五音級進下行三音級進上行根音保持不動轉換屬七和弦與它的轉位都可以進行轉換,一般七音保持不動。屬七和弦解決到主和弦時的跳進屬七和弦的第三轉位解決到主和弦的第一轉位可以由五音跳進到後一和弦的五音,這種跳進主要用在高音部,前一般要與低音作反向進行。

中音也可跳進雙跳進在上述的這種進行中,與五音跳進的同時還可以有根音的跳進。屬九和弦屬九和弦幾乎只使用原位和弦,應使其根音與九音分處在不同的八度音區中。

屬九和弦解決到主和弦根音進行到根音三音和五音級進上行到主和弦的根音和三音七音和九音下行到主和弦的三音與五音形成一個重復三音的主和弦。

黑色音符為重復部分有時主和弦也不必重復三音,具體做法是變換排列法。在四部和聲中用不完全的屬九和弦,即省略五音。這時不完全的屬九和弦用同樣的聲部進行解決到主和弦。屬九和弦的轉換與其他和弦一樣,屬九和弦的轉換是由改變旋律位置和排列法形成。

但是在任何一種轉換中屬九和弦的九音都不應和它的根音形成二度。

(1)旋律連接法規律擴展閱讀:

在任何一個調性的大調或小調上,都可以建立七個不帶變音的自然三和弦或七和弦。也就是說,從任何一個三和弦或七和弦出發,都有和其他六個三和弦或七和弦連接的可能性。

如果進一步考察,不難注意到任何五度、六度、七度的和弦連接,實際上就是降低八度的四度、三度、二度連接的反向進行。

由此,可以將一切同一調性內的自然和弦連接,歸納為二度、三度、四度等三種基本連接形式,以及每一種基本連接形式又有上行與下行兩種走向。

三種基本連接方法在聲部進行上有各自的特點。

如果將和弦看作是傳達多聲部音樂信息的基本單位,即可以看出,在二度連接的兩個三和弦或七和弦之間,由於沒有任何共同音,因而以二度連接為基本語匯的和聲進行,將獲得非常新鮮的和聲效果。

但是,下由於和弦與和弦之間沒有共同音,因而,比較缺乏應有的前後聲部聯系,聽起來就好像是在述說一連串含義不同但又缺乏語法聯系的單字一樣。

Ⅱ 旋律連接法的意義

旋律連接法:沒有一個聲部保持不動。

和弦連接中聲部進行的一般規律單個的、孤立的和弦,還不能構成音樂。只有和弦序進、和聲的運動,才能使音響富於音樂的生命。和聲的運動是靠和弦的連接來實現的。在進入和弦連接的實踐之前,必須首先研究和弦連接中聲部進行的一般規律。 1. 單聲部的進行從聲部運動的方向上看,單聲部進行有三種形態:上行——由相對低的音級向高的音級運動。下行——由相對高的音級向低的音級運動。 保持——同音重復或延長時值。聲部進行中,樂音作大二度或小二度的橫向移動,叫做級進;不超過三度的移動,叫做平穩進行;四度以上的移動,叫做跳進。旋律線條的美感,有賴於級進與跳進的有機結合。平穩進行是四部和聲中兩個內聲部運動的基本法則。 2. 兩個聲部的進行從兩個聲部在運動中的相互關系來看,也存在三種不同的形態:同向進行,是兩個聲部朝同一方向的運動。如: 例19 平行,是同向進行的一種特殊形式,兩個聲部在運動中保持距離的一致性。如:例20 斜向進行,是當一個聲部保持在同一音高時,另一個聲部作上行或下行的運動。如: 例21 反向進行,是兩個聲部作反方向的運動。如: 例22 就聲部進行的一般觀念來看,反向進行比同向或斜向進行更有力度,更容易求得和聲結構的平衡。 3. 四個聲部的進行四部和聲應當被看成是六對聲部的相對運動。 例23 在四部和聲的和弦連接中,四部同向被認為是損害和聲運動的平衡和缺乏力度的進行,應當避免。 例24 聲部運動中,若出現某一聲部低於或高於相鄰聲部前一音的情況,叫做聲部超越。這種進行會影響聲部線條的清晰性,亦屬需要避免的不良進行。 例25 要特別注意避免任何一對聲部中的平行八度和平行五度,因為它們會破壞聲部的獨立性,平行五度還會產生雙重調式的效果,歷來都被所有的傳統和聲教學視為禁忌。例26 上例中c、d兩節的反向五度和反向八度,與平行五度和平行八度沒有質的區別,四部和聲習作中亦須避免。 二、I、V級三和弦的性質 I級三和弦即主三和弦。主三和弦屬於協和和弦類別,是穩定的調試中心,在和聲結構中有吸引其他音級上的和弦之功效。大調中的主和弦是大三和弦,小調中的主和弦是小三和弦,它們在和聲進行中起著明確調試性質的作用。 例27 I級三和弦以羅馬數字I(i)標記,「功能」標記符號是「T」或「t」(德語 Tonikafunktion的縮寫)。 V級三和弦即屬三和弦。屬三和弦雖然也是協和和弦,但由於它不同
於主三和弦的音級地位,根音(屬音)有對主音的和聲傾向,三音(導音)和五音(上主音)有對主音的旋律傾向,所以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傾向於主和弦,同時也給主和弦以積極地支持。特別是當它與主和弦連用時,對確立和聲結構的調性有決定性的作用。 V級三和弦無論在大調或小調中都是大三和弦。 例28 V級三和弦以羅馬數字V(V)標記,「功能」標記符號是「D」(德語 Dominantfunktion的縮寫)。 和弦音的重復與省略: I、V三和弦在使用中多重復根音,以加強其調性功能;三音不能省略,也不重復;五音既可省略,亦可重復。 三、I、V級三和弦連接的意義通常都將I、V的連接稱之為正格進行。僅這兩個和弦的運用,就可以鞏固地建立起一個調性。這是大小調風格的音樂中運用最廣泛、最具有和聲進行的模式。 I、 V的連接,會因為兩個和弦先後次序的變化而獲得不同的意義。 I——V,和聲由穩定轉向不穩定,具有結構上的開放性。這種進行宜於用在音樂結構的內部,有推動音樂發展的功效。下面所引曲例的前兩小節便是一例。例29 V——I,和聲由不穩定過渡到穩定,具有結構上的收攏性。這種進行多用於樂思或段落的結束部分,以增強音樂的收束感。 例30 如果需要在非收束部位使用V——I的進行,為避免音樂的停滯,通常都要採取一些措施來削弱主和弦的穩定性。如:主和弦採取轉位或非根音旋律位置的形式,摻入和弦外音成分或節奏上的弱化處理,等等。例29的後兩小節、例30的前兩小節以及下面的實例,都是很好的說明。例31 四、I、V級三和弦連接的兩種方法和弦的連接有兩種方法:共同音保持在同一聲部的連接,叫做和聲連接法;沒有共同音,或者有共同音但不在同一聲部保持的連接,叫做旋律連接法。 I、V和弦的根音相距四、五度,有一個共同音。當它們的原位三和弦以和聲連接法銜接時,聲部進行的方式是:共同音保持,低音作四、五度跳進,其他兩個聲部作三度、六度平行的下行(I——V)或上行(V——I)級進。原位I、V三和弦以旋律連接法銜接,聲部的進行方式是:低音避免四部同向而只作向上(V——I)或向下(I——V)的四度跳進,其餘三個聲部與低音呈反向,平穩進行到後面和弦與它相鄰的音。例33 兩種連接法均可以使原位I、V和弦在進行中保持排列法和重復音的一致性。旋律連接法因為迴避了V級和弦的三音(導音)與I級和弦的根音(主音)的直接聯系,因而較之I、V的和聲連接法有更強的力度與更
多的色彩差異。 五、三和弦鍵盤指法(B)在三和弦的連接中,為了使鍵盤演奏流暢、自然,需對前一章所歸納的基本指法作必要的調整。I、V級三和弦密集排列時連接的指法可逐標記如下:這套指法在所有的調性中都基本適用。為了便於掌握,可對其用指規律作幾點歸納:(1)無論左、右手都只用三種手型;(2)和弦連接中,左、右手的大指(1)無論是否有音高的變化都必須使用;(3)右手的最高聲部、左手的最低聲部若有音高變化,一定要用小指(5)與無名指(4)的替換,左、右手的替換方式正好相反;(4)中間聲部若有音高變化,一般以食指(2)和中指(3)的替換處理。第四章 原位I、IV級三和弦的連接 IV級三和弦的性質 IV級三和弦即下屬三和弦。下屬三和弦是調式中與屬和弦相對的、從另一端支持和肯定主和弦的一個重要和弦。下屬和弦在大調中是大三和弦,在小調中是小三和弦,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調式色彩作用。例35 由於IV級三和弦不含導音,它的根音(下屬音)又不能直接包含在主和弦之中,所以,IV與I的關系不如V與I那樣緊密、親近。 IV級三和弦以羅馬數字IV(IV)標記,「功能」標記符號是「S」或「s」(德語Subdominantfunktion的縮寫。 IV級三和弦在實際應用中,音的重復與省略的原則,與I、V級和弦相同。二、I、IV級三和弦連接的意義 I、IV級三和弦的連接,習慣上叫做變格進行,是正格進行的一種對比因素和積極的補充。在19世紀浪漫主義、民族主義的音樂創作中,變格進行獲得了越來越獨立的地位。例36 例37 與I、IV級三和弦連接的情況相似:I——IV的連接,和聲由穩定轉向不穩定,具有結構上的開放性;IV——I的連接,和聲由不穩定轉向穩定,具有結構上的收攏性。對上述兩種變格進行結構功能的不同的效應,需要合理地加以利用。應當引起注意的是:在大調中,I、IV級三和弦的關系,近似於下屬調上V與I的關系。所以,I、IV級三和弦的連接,一定要掌握好每個和弦的表達分寸。如果不適當地強調了IV級三和弦的穩定性,它就會喧賓奪主,而將I變為自己的屬,由此會產生調性游移甚至轉調的現象。這是在I、IV級三和弦連接的習作中需要避免的。例38 三、I、IV級三和弦連接的兩種方法 I、IV級三和弦的根音呈四、五度關系,這兩個和弦有一個共同音(I的根音是IV的五間),其原位三和弦的連接也存在兩種不同的形式。在和聲連接法中,原位I、IV級三和弦連接最
自然的聲部進行是:共同音保持,低音作四、五度跳進,其他兩個聲部作三度、六度平行的上行(I——IV)或下行(IV——I)的級進。在旋律連接法中,原位I、IV級三和弦連接最自然的聲部進行是:低音只作向上(I——IV)或向下(IV——I)的四度跳進,其餘三個聲部與低音呈反向,平穩進行到後面和弦與它相鄰的音。兩種連接法均可使原位I、IV和弦在進行中保持排列法和重復音的一致性。旋律連接法迴避了I和弦的三音(上中音)與IV和弦的根音(下屬音)的直接聯系,因而較之I、IV和弦的和聲連接法有更強的力度與更多色彩差異。 I、IV和弦連接的聲部進行模式及鍵盤指法,與I、V和弦連接的模式反向一致,進一步地說明了一切根音呈四、五度關系的和弦,它們在和聲關繫上本質是相同的。四、五度關系的和弦連接,是大、小調和聲語言基本語匯的組成部分。I、V與I、IV三和弦連接的方法,可以類推到所有根音四、五度關系的和弦連接之中。例39 例40 四、鍵盤移調將某一音樂構成,按其原來的音高、節奏等關系,從一個調轉移到另外一個調性上去,叫做移調。這對於鍵盤樂器的演奏者們,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課題。當你為不同音高的樂器或人聲伴奏同一樂曲時,對移調需求就迫在眉睫了。移調也是一種熟悉鍵盤、掌握各種和聲材料的有效手段。所以,我們在和聲學習的開始階段就加入這個課題。從最簡單的和聲語匯開始,逐步地去掌握在鍵盤上移調的方法,也許比學完所有的和聲材料之後再去移調要容易一些。鍵盤上的移調,主要應當依靠對和聲結構的理解和記憶來進行。這種和聲移調法的基本步驟是:(1)精確地掌握移調原始材料的和聲結構。這意味著要理解並記住該和弦系列的根音關系,每個和弦的性質、低音位置、旋律位置、排列法、音的重復與省略等。(2) 迅速找到新調的調式音階,以及基本的和弦材料的原始構成。 (3)在新調上確定第一個移調和弦的位置。 (4)按原始材料的和聲構成,在新調上逐一實現每個和弦的移位,並用聽覺隨時檢驗移調結果。移調訓練,應始終貫穿於整個鍵盤和聲的學習過程之中。

Ⅲ 三和弦旋律 和聲連接法

V級三和弦連接的兩種方法

和弦的連接有兩種方法:共同音保持在同一聲部的連接,叫做和聲連接法;沒

有共同音,或者有共同音但不在同一聲部保持的連接,叫做旋律連接法。

I、V和弦的根音相距四、五度,有一個共同音。當它們的原位三和弦以和聲

連接法銜接時,聲部進行的方式是:共同音保持,低音作四、五度跳進,其他兩個聲部作三度、六度平行的下行(I——V)或上行(V——I)級進。

原位I、V三和弦以旋律連接法銜接,聲部的進行方式是:低音避免四部同向

而只作向上(V——I)或向下(I——V)的四度跳進,其餘三個聲部與低音呈反向,平穩進行到後面和弦與它相鄰的音。

Ⅳ 旋律連接法。

就是根據上一個和弦找下一個和弦的和弦音 不允許隔著和弦音去找和弦音 切記是與低音聲部反向進行的 多配配就好了
古典和聲中 作為非常重要的正三和弦轉換方法 比和聲連接法好聽些 不過沒啥卵用

Ⅳ 用正三和弦所學的各種手法為旋律配和聲

摘要 1.和弦的四種排列法 密集排列法: 上方三聲部中每對相鄰的聲部之間(高音聲部與中音聲部、中音聲部與次中音聲部之間)為同度至四度音程距離的排列形式。(1—例15 a) 開放排列法: 上方三聲部中每對相鄰的聲部之間為五度至八度音程距離的排列形式。(1—例15 b) 混合排列法: 上方三聲部同時存在開放與密集的排列形式,稱為。(1—例15 c) 超開放排列法: 上方三聲部中相鄰的兩聲部之間出現超過九度以上的排列形式。(1—例15 d) 2.和弦的兩種連接法 (1)和聲連接法 有共同音的兩個和弦在連接時,將它們的共 同音保持在相同聲部的連接,稱為和聲連接法。 這種連接法能使和弦音之間的連接平穩而流暢。 在原位的正三和弦中,T——D;D——T; T——S;S——T這四對四、五度關系和弦的連接 都可能使用和聲連接法。 它們的連接程序如下: 標出所要連接和弦的功能標記,並寫出它們正確的低音進行。 遵守正確的重復音原則,寫出前一和弦准確的排列結構(密集排列或開放排列)。 找出兩個和弦的共同音,並將其保持在相同的聲部。 上三聲部中的另兩個聲部,在不改變排列法的前提下,以平穩進行的方式從前一和弦音進入到下一和弦音中去。這兩個聲部一定是同向進行的狀態。 (2)旋律連接法 兩個和弦在連接時,有共同音但共同音 不保持在相同聲部的連接;或兩個和弦沒有共同 音的連接,都稱為旋律連接法。 它們的連接程序如下: 標出所要連接和弦的功能標記,並寫出它們正確的並且是四度進行的低音。

Ⅵ 和弦的種類

和弦種類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減三和弦。

由三個音按照三度關系疊置起來的和弦,叫做三和弦。三和弦各音由下而上稱為根音、三音、五音,分別以1、3、5標記。

三和弦有三種不同的低音位置:

根音在低音位置,叫做原位。因低音與上方兩音分別構成三度和五度音程,得名三五和弦,常用數字「5」標記。

三音在低音位置,叫做第一轉位。因低音與上方兩音分別構成三度和六度音程,得名三六和弦,簡稱六和弦,以數字「6」標記。

五音在低音位置,叫做第二轉位。因低音與上方兩音分別構成四度和六度音程,得名四六和弦,以數字「46」標記。

由於等音關系,增三和弦的原位和轉位,與在同一低音上構建的其他位置的增三和弦並無音響上的差別。所以,增三和弦的不同低音位置,一般需要依靠記譜或音樂的調性感覺來加以區分。

和弦的轉位一般不會使和弦的性質發生改變。三和弦的三種低音位置,會對和聲的穩定性產生不同的影響。同一穩定和弦,原位最穩定,第一轉位次之,第二轉位最不穩定。大小調和聲對四六和弦使用的限制,從來都是十分嚴格的。

(6)旋律連接法規律擴展閱讀

和弦使用手段:

1. 保留根音

這種手法在很多流行音樂中有應用。它的意思是在一段和弦連接里,根音不按照正常和弦根音走動而是一直持續在一個音上保持不動,最常見的是保留主音。

具體點就是類似這樣的連接:C---F/C---G/C---C,和弦原來的意思是1級到4級到5級,但根音卻一直保持在C上,這種手法也削弱了原來和弦間強烈的對比,使它們能"粘合在一起",所以能給人以穩定,溫馨的感覺,用在前奏,歌曲的A段比較合適。

Bryan Adams的成名曲《Everything I do I do it for you》一開始就用了這個手法,可以仔細去聽一下。在經典和聲學中稱這種手法為"主持續音"。

2. 延留音,先現音

延留音,它的意思就是把甲和弦中的某個音延續到接下來的乙和弦中,並且這個音不是乙和弦中的音。例如這樣的進行:F---Gsus4---G7---C,其中Gsus4和弦的構成是5,1,2三個音,而DO音是從F和弦延續下來的。

它並不屬於G和弦,由於它加入了G和弦中,使G和弦原來的屬功能被削弱,DO音代替了原來SI應有的位置,但搶了別人的位置是一定要還給人家的,所以"期待感"在這里產生,聽覺上我們等待著DO進行到SI去。

於是後面一個G7的出現滿足了我們的聽覺需求,並且最終解決到主和弦上,得到完滿的終止。這是最常見的延留音形式。我們可以自己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把某個和弦的某個音延續到後一和弦上,造成一種"遲到的解決"。
先現音,它和延留音正好相反,就是在甲和弦中先出現了後一個乙和弦的某個音,而這個音並不屬於甲和弦。當音樂進行到乙和弦的位置時,這個先現音成為了和弦音,音樂得到了解決。

比較有效果的辦法是先現根音。如這樣: F/G---G7---C,它原本的意思是4級--5級--1級的簡單進行,不過在4級和弦上它先出現了後一個5級和弦的根音--G。

結果造成了一種很奇特的效果,使4級和弦也有了屬功能,三個和弦的連接變得緊密了。先現音和延留音是調動聽眾胃口的極好手段,我們應該好好利用,也可以一起使用。

Ⅶ 旋律 和聲連接法

和聲連接法的步驟法則總結起來就是,有共同音的最好將共同音保持在某一聲部,其他聲部(低音聲部可以4、5度跳進)做級進或3度小跳進的平穩進行。沒有共同音的話,兩個內聲部最好也是做3度內的級進或小跳進的平穩進行,低音聲部可做4、5度跳進或級進。同時要注意省略音和重復音的使用,避免平行以及隱伏五八度,聲部超越,聲部交叉等等,具體根據實際情況安排。這就是古典四部和聲。
和弦,有和聲與旋律兩種連接法。和弦連接時將共同音保持在同一個聲部中,叫做和聲連接法。 三度關系的大小和弦按和聲連接法連接時,一般有兩個聲部保持不動。
四度、五度和聲連接法,在構成第一個和弦後,先確定第二個和弦的根音,再讓共同音保持不動,另外兩個聲部作平行的級進,如果是從主和弦到下屬和弦,這個級進應該是上行,如果是從主和弦到屬和聲,就是下行。
還可以是轉弦和位。
比如:C大調1級與4級用和聲連接法,他們的共同音是1。
比如:11354146,共同音保持在次中音聲部,也可以是15314641。

Ⅷ 為什麼旋律連接法有五度的和弦關系卻必須四度進行

和弦的關系是指根音的關系。你說的對,原位四五度關系的旋律連接法,根音五度進行是可能的,只要上三聲部進行合理,並不違背聲部進行法則。(注意:我說的是原位三和弦。)

Ⅸ 和聲連接方法的具體步驟

和聲連接法的步驟法則總結起來就是,有共同音的最好將共同音保持在某一聲部,其他聲部(低音聲部可以4、5度跳進)做級進或3度小跳進的平穩進行。沒有共同音的話,兩個內聲部最好也是做3度內的級進或小跳進的平穩進行,低音聲部可做4、5度跳進或級進。

同時要注意省略音和重復音的使用,避免平行以及隱伏五八度,聲部超越,聲部交叉等等,具體根據實際情況安排,這就是古典四部和聲。

1、和弦,有和聲與旋律兩種連接法。和弦連接時將共同音保持在同一個聲部中,叫做和聲連接法。 三度關系的大小和弦按和聲連接法連接時,一般有兩個聲部保持不動。

2、四度、五度和聲連接法,在構成第一個和弦後,先確定第二個和弦的根音,再讓共同音保持不動,另外兩個聲部作平行的級進,如果是從主和弦到下屬和弦,這個級進應該是上行,如果是從主和弦到屬和聲,就是下行。

3、還可以是轉弦和位,比如:C大調1級與4級用和聲連接法,他們的共同音是1



(9)旋律連接法規律擴展閱讀:

一、和聲在音樂中的作用:

1、聲部的組合作用。在統一的和聲基礎上,各聲部相互組合成為協調的整體。

2、樂曲的結構作用。通過和聲進行、收束式、調性布局等在構成曲式方面起重要作用。

3、內容的表現作用。通過和聲的色彩、織體以及配合其他因素,塑造音樂形象、表現音樂內容。和聲的處理是音樂創作的重要寫作技巧,也是對位、配器、曲式等其他作曲技法的基礎。有時,曲調也由和聲衍生。

二、和聲對音樂形式構成方面的意義:

1、音高縱向結合的組織作用;

2、確立或瓦解調性、調式的作用;

3、發展或終止某一結構的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和聲

Ⅹ 同一功能的三和弦和六和弦連接時有什麼連接方法和規則

同一功能或叫同級三和弦和六和弦連接,屬於和弦轉換性質。連接自由,許多限制變為可行的。連接方法如下:
(1) 和弦重復根音和五音。
(2) 上三聲部可根跳五,五跳根進行四、五度大跳。在兩個聲部產生大跳都可。但不可八度大跳。
(3) 和聲連接、旋律連接都可。上三聲部保持時可重復三音。 旋律連接可使四個聲部全流動起來。
(4) 和弦排列法自由。可開放到開放,密集到密集,還可開放到密集,密集到開放。

熱點內容
2017婚姻法婚前買房 發布:2025-02-06 23:41:18 瀏覽:868
怎麼樣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22:18:27 瀏覽:266
宋疃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22:11:37 瀏覽:186
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6 21:11:45 瀏覽:162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難證明 發布:2025-02-06 19:31:09 瀏覽:839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