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聯規章制度匯編
A. 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機構設置
浙江省文聯機關內設4個職能處室和機關黨委:
(一)辦公室
協助領導對有關工作進行綜合、協調、督促和檢查;負責機關文秘、機要及圖書資料管理等工作;編輯出版《浙江文藝報》、《浙江文藝年鑒》及《浙江文聯信息》內刊通訊;負責機關行政和後勤保障工作。
(二)人事處
負責機關及直屬單位的編制管理工作;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負責機關及直屬事業單位的幹部任免、調配、交流、培訓工作,做好乾部檔案的管理工作;負責文聯系統專業技術職務的評聘和勞動工資的管理工作;承辦出國(境)人員的政審工作;負責文學藝術界組織的社會團體的資格審查和指導、監督、管理工作;做好離退休幹部的管理和服務工作。
(三)組織聯絡處
負責同國際間及台港澳之間的民間文藝團體的交流和相關接待、申報事宜,負責與中國文聯、兄弟省(市、區)文聯、省內各市文聯、企業文聯的聯絡工作;負責聯系和聯絡文聯委員、文藝界知名人士;聯絡群眾性文藝團體開展各項活動;接待由中國文聯及其直屬文藝家協會組織來訪的外國藝術家和文藝組織,負責組織和協調省文聯機關及直屬文藝家協會的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組織省文聯系統人員的出訪活動,負責機關及直屬文藝家協會出國(境)人員的審核及護照、簽證的辦理和藝術檔案工作。
(四)文化產業處
負責省文聯系統內的計劃管理和產業管理,編制文化產業的中、短期規劃和各年度的經費預決算;指導、監督、協調系統內各經營性事業單位的經營、投資、基本建設方面的計劃財務工作;協助領導搞好相關調查研究工作並提供可行性意見;負責系統內的非公共財政撥款經費的管理、統計、審計工作,參與實施會計委派制度;負責財務、統計、審計人員的業務指導和業務培訓工作。
(五)機關黨委
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B. 想了解一下文聯是什麼性質在文聯工作的人員有工資嗎
文聯的工作是正常的聘用制度,工作是有工資的。
文聯的性質: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簡稱中國文聯),是由全國性文學藝術家協會,各盛自治區、直轄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文聯是由全國性文學藝術家協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全國性的產業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組成的人民團體。文聯的經費來自國家撥款、會員會費和社會捐助。類似於行政事業單位,待遇福利很好的。
拓展資料:
文聯的具體職能:致力於繁榮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事業,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
中國文聯屬於廳局級別,國家文聯主席的級別較高,一般為正部級幹部。其性質如下: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簡稱。
參公管理的群團組織。 我國的群眾性的團體組織,即不是黨委機關,如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也不是具有行。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簡稱中國文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由全國性的文藝家協會,盛自治區、直轄市文學藝。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C. 文聯是公務員單位 文聯是什麼編制
文聯是事業單位。
文聯全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由全國性的文藝家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全國性的產(行)業文學藝術聯合會組成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文藝界的橋梁和紐帶,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力量。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實行團體會員制。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及各級各類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實行分級管理。地方和基層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按行政區劃、依託基層單位、根據專業特點建立組織、開展工作。上級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依法依章程指導下級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工作。
而事業單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因此,根據定義,文聯是事業單位。
(3)文聯規章制度匯編擴展閱讀
受「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影響,文藝家自由結社,陸續產生了眾多的早期文藝團體。
國統區有以建設新文學為宗旨的文藝團體,如文學研究會、創造社、南國社;以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為宗旨的左冀文藝團體,如左聯、劇聯;以抗日救亡為宗旨的愛國文藝團體,如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
解放區有工農劇社總社、中國文藝協會、魯迅研究會、陝甘寧邊區文化救亡協會(簡稱「邊區文協」)、魯迅文學藝術學院(簡稱「魯藝」)、華北文藝界協會(簡稱「華北文協」)。
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面勝利前夕,文藝工作作為革命組成力量需繼續參與、配合政治、軍事斗爭。文藝需要進一步的發展,需要確立新的發展方向,文藝界必須創建新的領導機構和工作制度。
國統區和解放區的文藝大軍會師,文藝隊伍面臨加強團結、擴大團結的問題。統一戰線工作需要一個全國性的文藝團體來領導文藝界全面參與革命斗爭,創建新的全國性文藝領導組織成為迫切需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事業單位
D. 宣傳部下屬文聯屬於什麼類型的事業單位,如果事業單位改制的話將該成什麼性質的
1、宣傳部下屬文聯屬於社會團體,參公單位。
2、文聯不是事業單位,也不會改制。
3、事業單位改制的話需要確定下發改局所屬事業單位到底是不是參公單位,因為有很多原本的事業單位改成參公的情況。
4、參公單位和事業單位都不屬於行政單位,行政單位里的工作人員才能叫公務員。
5、轉成公務員的話,如果是事業單位就別想了,如果是參公還有一線機會。
6、因為參公改革在即,原則上有執法權的參公單位可以轉成行政單位,但前提是當地有空餘的行政編制。
(4)文聯規章制度匯編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改革
1、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涉及面廣,內涵豐富,包括政府的職責定位,政府與事業單位的關系、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政府對事業單位管理的創新等。
2、要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的原則,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管理方式,可重點研究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3、如何明確政府與事業單位的職責劃分,切實保證政府與事業單位在職能、機構和運行機制上的分開。
4、如何收回和整合事業單位行使的行政職能,實現行政職能的有機統一,規范依法行政行為,如何加強政府的宏觀管理和行業管理,減少對事業單位的行政審批和直接干預。
5、是明確事業單位功能定位。如何根據事業單位的不同屬性,實施分類改革,將主要承擔行政職能和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分離出去。
6、如何從財政投入、稅收政策、資產管理、人事管理、社會保障等制度方面促進事業單位強化公益屬性。
7、如何進一步落實事業單位的用人權、薪酬分配權、職稱評聘權、經費設施使用權、自主運營權等法人自主權。
8、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如何根據事業單位公益屬性的不同,實施分類管理;如何實現政府管理職能和出資舉辦職能的適度分離。
9、積極探索管辦分離有哪些有效的實現形式;如何建立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如何加強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
10、完善政府投入機制。如何加大投入力度、改革投入方式、完善投入監督機制,形成職權明確、分級負擔、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事業單位投入機制。
11、如何明確不同層級政府的公益服務責任,舉辦相應事業單位。
12、是積極促進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服務。一方面,如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打造政策平台,降低市場准入門檻,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服務的提供。
13、另一方面,如何加強對社會公益組織行為規范的監管,完善有關收費標准、資產處置、收益分配、服務質量等政策,規范社會力量的公益服務行為。
E. 殘疾人聯合會 組聯部都干什麼
組聯部是文聯機關業務管理職能部門,
是在文聯黨組和文聯主管領導下,
開展各項工作。
主要職能是:
認真履行文聯「聯絡、協調、服務」的工作職能;負責團體會員的聯絡工作及
相關部門之間的業務往來;
負責推薦全國和組織全區文藝評獎工作;
負責對外文化交流工作;
負責對有關的文化藝術社團進行監督管理。其主要工作職責范圍是:
1
、負責組織聯絡中國文聯、外省區文聯和各盟市文聯及我區文藝家。
2
、負責文聯名譽主席、名譽副主席及主席團成員、全委會委員的聯絡工作。
3
、負責全區文藝評獎的日常工作和中國文聯評獎機構及文聯各協會評獎的聯絡協調及推薦
評獎工作。
4
、負責規范和監督管理各協會文藝評獎的規章制度與程序和審核各協會文藝獎項組委會、
評獎委員會的組成和評獎方案的工作。
5
、負責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6
、負責統計各文藝家協會、職工文聯全年度的獲獎情況的匯總工作。
7
、負責對各協會有關的文化藝術社團申請登記、變更、年檢、重大活動的審核及日常監督
管理工作。
8
、負責對本部門文件的運轉、起草、批報工作。
F. 作為縣文聯主席該怎麼履行職責
一、密切關注中宣部、中國文聯的文藝理論、方針、政策動態,把握本省市縣文藝發展的大方向。
二、掌握本縣的各個協會的主席團成員名單,需換屆的主持換屆工作。
三、召開文藝協會領導班子座談會,切實了解各協會的實際情況,如協會建設、會員規模、主要成就等,以便及時調整工作思路。
四、努力實現「德藝雙馨」獎勵制度,鼓勵各文藝骨幹創作出更過更好的符合時代特徵,表現本地文化特色的文藝作品,並積極發揮組織、協調、服務職能,團結廣大文藝家與文藝愛好者,發展壯大文藝隊伍,積極創作,積極組織文藝下鄉等演出活動,為本縣的文藝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應有的貢獻。
G. 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組織機構
2002年7月底至10月底,該會嚴格按照省委關於黨群系統的省直單位和人民團體機構改革的步驟和要求,認真研究,周密部署,認真開展了機構改革競爭上崗工作。
廣東省文聯和各協會的駐會機構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在這次機構改革前,廣東省文聯和所屬的12個省級文藝家協會在人員、編制、機構設置方面存在一種小、散、全的狀態。如原來總共106個編制,都分散在省文聯和12個省級文藝家協會使用,多的分到20多名,少的只有1、2名,但各家都要承擔文秘、財務、圖書資料、車輛、老乾等行政後勤工作。結果,有的單位長期不夠人用,需花錢聘請許多臨工,而有的單位又人浮於事;有的單位平時沒有多少工作量,一搞活動又遠遠不夠人用,造成人員忙閑不均,浪費人力資源。特別是文聯和各協會的行政後勤人員雖然加起來數量不少,比例大大超過了從事業務工作的人員,但運轉不靈,效率不高,而且,各協會之間各干各的,文聯與各協會之間、協會與協會之間,相互溝通、協調、配合不夠,未能真正形成合力。
在這次機構改革中,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省文聯和各協會的編制由106人精簡為101人,內設機構仍保留為8個。但我們對各內設機構的職能和人員配置作了較大調整。主要是把原來分散在文聯和各協會的行政後勤工作剝離出來,集中在新組建的辦公室、人事培訓部、組聯部統一管理和服務,在全文聯機關范圍內實行人、財、物的統一管理。並根據各個崗位的工作量認真核定編制數。 12個協會的駐會機構則只保留組聯部和藝術室的職能。考慮到有的協會只有二、三個專業幹部,不便於管理,便按專業相近的原則,組成理論研究部、戲劇影視工作部、音樂舞蹈工作部、美術書法攝影工作部和曲藝雜技民間文藝工作部等5個部,它們與文聯機關的3個綜合服務工作部(即辦公室、人事培訓部、組織聯絡部)連成一個整體,按照各自的職能,重新配置人財物資源。協會擺脫繁雜的行政後勤工作,任務更加明確集中,行政後勤部門實行統管後也大大減少了人員重復交叉造成的浪費和扯皮現象,提高了人財物的使用效益。原來一些同志對我們的這種做法不理解,說文聯把12個協會合並了,沒有協會了,這是誤會。而實際情況是各協會照樣獨立存在,各協會的業務工作還是按照章程獨立自主在開展。我們只是根據我會的實際情況和精簡統一效能的改革原則,把各協會的駐會機構合並重組,把各協會的行政後勤工作集中到文聯辦公室和人事部來管,在全文聯機關實行人財物的統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也使協會得以集中精力開展各項業務活動。
經過機構改革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省文聯機關的工作出現了種種新氣象,呈現出喜人局面。逐步理順了省文聯和屬下各協會的關系,加強了機關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各協會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業務工作,一遇大的活動,又可統一調配力量給予支持;機構設置更合理,人員配置更科學,業務人員與行政後勤人員的比例為1.89∶1,做到優化組合、減少冗員,提高了辦事效率;幹部隊伍更年輕化、革命化、專業化了,據統計,機構改革後,省文聯機關正處級幹部的平均年齡從54.8歲下降到51.6歲,副處級幹部的平均年齡從51.6歲下降到44.2歲;處級幹部大專以上學歷的由8名增加到11名;機關幹部工作的自覺性、積極性有較大提高,文聯的凝聚力加強了,省文聯機關已初步形成職責分明、團結協作、努力學習和工作的新局面。機構改革後廣東省文聯編制數為101名。
H. 文聯是什麼單位
即文聯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由全國性的文藝家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全國性的產(行)業文學藝術聯合會組成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文藝界的橋梁和紐帶,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力量。
截至2011年11月,中國文聯共有團體會員56個,其中14個全國文藝家協會,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兵團、文聯,10個產業行業文聯;設有全國性的文藝獎項12個。2019年9月,經黨中央批准,十九屆中央第四輪巡視將對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織開展常規巡視。
背景淵源:
受「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影響,文藝家自由結社,陸續產生了眾多的早期文藝團體。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面勝利前夕,文藝工作作為革命組成力量需繼續參與、配合政治、軍事斗爭;文藝需要進一步的發展,需要確立新的發展方向,文藝界必須創建新的領導機構和工作制度;
國統區和解放區的文藝大軍會師,文藝隊伍面臨加強團結、擴大團結的問題;統一戰線工作需要一個全國性的文藝團體來領導文藝界全面參與革命斗爭,創建新的全國性文藝領導組織成為迫切需要。
I. 文聯是什麼性質的單位
文聯屬於由政府撥款的事業單位性質的單位,文聯的全稱是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在中國文聯實行團體會員制,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文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聯以及中國煤礦文聯、中國鐵路文聯、中國石油文聯、中國化工文聯、中國水利文協等產業文聯。中國文聯的最高權力機構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代表大會和由它選舉產生的全國委員會。
研修培訓
中國文聯直屬專業培訓研修機構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主要職責是面向全國文聯系統和文藝家協會、文藝工作者舉辦各類研修班、培訓班、研討班、研討會。
組織各類文藝管理幹部、文藝家和中青年文藝骨乾的海外培訓、研修項目;組織開展對當前藝術發展和藝術思潮的專題研究,以及文藝方面的學術交流、創作交流和藝術實踐交流活動。
截至2017年5月,五年來中國文聯深入實施中青年文藝人才研修培訓工程,持續開展老藝術家終身成就表彰和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評選表彰活動,開展中青年文藝工作者思想狀況調研,落實密切聯系文藝家工作制度。
J. 溫州市甌海區第二高級中學的學校簡介
學校提出了「零缺陷教育」理念,倡導教育教學過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提出了「創精品高中」的奮斗目標。
學校積極構建「零缺陷」德育管理方式。學校的德育工作本著「品行強化,道德內化,管理自我,發展自主」的思路,努力尋求符合本校實際的德育工作開展方式。學校十分重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努力拓展德育新途徑,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效性。設立多個校外德育實踐基地,建有中學生業余黨(團)校、法律學校、家長學校等,開展德育導師制、心理輔導活動,深入開展學生志願者活動,使學生的人文精神、協作意識、工作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培養和提高。溫州電視台等媒體多次做報道了學校的「青年志願者服務隊」活動。
學校積極探索「零缺陷」的課堂教學和管理方式。視教學質量為生命,十分重視教學硬、軟體設施建設,完善校園網,實現班班通,並建立了一套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評價機制,確保優質的教學質量;十分重視教學科研對教學質量的推動作用,學校承擔著國家「十五」規劃課題《語文素質與人文的發展》的子課題的研究任務,還進行著《OM競賽活動與綜合能力培養研究》、《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高中語文新教材備課藝術研究》等省市級課題的研究。
學校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校內電視直播台、英語廣播台、校報校刊、「青年論壇」、「青年辯論擂台賽」、校園網站「班級主頁」等是你一展身手的舞台,體育節、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多姿多彩。學校注重校本課程開發,重視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學校提供給你自主學習的空間,你的學習興趣將在學里得到激發,保證你在學習上向正確道路前進的多種可能性並創造「未來機會」。學生社團活動是學校校園文化的一大特色。現有15個學生學習提高型的文化社團、3個公益類社團、3個理論型社團、5個文藝類社團、4個活動型社團。學生社團多次榮獲省市先進。學校社團活動對學生的全面素質的培養起著積極的作用。 五四紅旗團委 省二級特色示範學校 溫州市文明單位 省三級重點中學 A級普通高中
溫州市文明學校 綠色學校 溫州市重點中學
全國中學九十九佳文學社 2001年3月30日,溫州市教育委員會發文(溫教普[2001]29號),同意創辦溫州市甌海區第二高級中學。
2001年8月22日,根據甌教[2001]147號、[2001]148號文件精神,學校聘任和公布了學校行政領導班子組成人員(甌二高[2001]1號)。具體分工如下:章方輝:校長;潘風:副校長兼政教處主任;張文樂:副校長兼教務處主任;高東婭:教科室主任兼教務處副主任;沈家德:辦公室副主任;徐敏:政教處副主任;金小平:教科室副主任;孫建楷:教務處副主任;黃長金:總務處副主任。
2001年9月13日,為創建學校德育網路,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充分發揮全體教職工的育人作用,經研究決定,成立甌海二高德育工作委員會。章方輝同志任主任,潘風同志、張文樂同志任副主任,政教處、年級段、教研組相關人員及各班主任為基本成員。
2001年10月12日,校第一屆學生會成立。林建武同學當選為校第一屆學生會主席。
2001年10月25日-26日,學校隆重舉行首屆田徑運動會,區教育局黃大偉副局長等領導到校祝賀。高一(2)、高二(2)、高三(4)分獲各段冠軍,12人15次達4項國家三級運動員標准。
2001年10月30日,校第一屆黨支部成立,章方輝任書記,高東婭、沈家德為支部委員。
2001年11月5日,學校第一屆工會成立,主席:潘風,委員:徐劍菲、周祿良、姜林陽、毛小茹,經審委員:韋毓陽、曾令團。
2001年11月25日,學校在甌海賓館召開首屆教代會,中心議題是討論結構工資實施方案。區教育局副書記、工會主席吳銀貴到會祝賀並講話。
2001年12月5日,甌海二高校報《甌海二高報》創刊。溫州知名書法家陳忠康為報頭題字,《中國校園文學》主編周祥、溫州市文聯主席張思聰、全國中語會文學社研究中心浙江分會秘書長章景曙為本報題詞。
2002年4月5日,甌海二高首屆團代會隆重召開。會議選舉何旦旭為共產主義青年團甌海二高首屆委員會書記,林曉昉為副書記。
2002年5月15日,學校青年志願者服務隊成立,首批127名志願者面對國旗舉行了宣誓儀式。6月10日,其首個服務基地:松柏社區服務基地正式掛牌。
2002年7月,學校第一批畢業生447人畢業,其中307人報名參加2002年高考。上重點線: 4人(理科)林仲賢、陳林、(文科)陳官、陳小芳;本科2:14人;本科3:37人;專科1:38人;專科2:93人;組檔:67人;體藝:6本+1專;合計260人。上線率84.69,本科率19.87。
2002年10月10日,學校首個學生社團——水心書畫社成立。書畫社分為書法小組和美術小組。
2002年10月29日,「水心文學社」成立,並邀請溫師院葉世祥教授作《我所理解的魯迅》文學講座。
2002年12月20日,區中學生辯論賽在學校舉行,學校辯論隊榮獲冠軍。
2003年4月,學校高三(2)班潘新新同學的作文《愛的思考》(署名牧野)被收入灕江出版社《2002中國年度最佳中學生作文》中。
2003年7月章方輝同志校長調離,8月區教育局任命陳漢初同志為甌海二高校長,班子重新調整,副校長:潘風、張文樂;辦公室主任:金小平;教務主任:孫建楷;政教主任:徐敏;總務主任:黃長金;教務副主任:何旦旭;政教副主任:南建義;團委書記:林曉昉。
2003年8月校刊《水心》創刊;10月《甌海二高報》榮獲中國校園文學雜志社評選的「全國中學九十九佳文學社刊(報)」稱號。
2003年9月,學校在溫州市高考總結表彰會上受到表彰,榮獲市教育局頒發的2003年高考普通高中組教學質量三等獎。
2003年10月-11月份,分兩個階段成功舉辦了首屆教學節,開出專題公開課41節,聽課400餘人次,「校本培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2003年10月21日,學校黨支部舉行換屆選舉,陳漢初、張文樂、金小平三位同志為第二屆支委會成員,陳漢初同志為支部書記。
2003年11月14日,學校以36項達標,4項基本達標,2項不達標通過了省A級高中辦學水平的督導驗收,這是學校整體辦學提高的一個標志。
2003年12月11-13日,學校女子排球隊通過頑強拼搏,榮獲甌海區排球比賽冠軍,這是學校體育史的第一個團體冠軍。
2004年1月8日,我們以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規范的管理通過了溫州市文明單位的評估驗收。3月份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第十一批溫州市文明單位。
2004年3、4月分,學校成功舉辦首屆教學節。主要內容有:優質課評比,新入伍教師上崗公開課、區級新秀匯報課、青藍工程匯報課、骨幹教師示範課,課題研究、教育教學開放周等。
2004年4月,經反復討論,多次修改,制定《甌海區第二高級中學規章制度匯編》,經第二屆教代會審議通過於2004年第一學期開始實施,它對規范學校內部管理,推進依法治校進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004年5月,學校順利通過第五輪溫州市中小學日常行為規范達標學校的評估驗收,成為市級行規達標學校。
2004年6月21-22日,溫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評估組對學校進行市級重點中學評估驗收。學校以22項達標,5項基本達標,順利通過了評估驗收,這是學校整體辦學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標志。
2004年7月,學校真正意義上的首屆畢業生畢業,高考取得突破性成績,各項指標名列全區同類學校之首。報考人數277人,上線271人,上線率97.83;本科上線142人(其中重點上線8人),本科上線率51.26%。上重點線:(理科)林文斌、張偉偉、周增強、胡雪樟、林蓓蕾、夏錨、吳曉(外省考)、(文科)潘蘇文,本科2:37人,本科3:90人,專科1:29人,專科2:87人,組檔:14人,體藝:7本。
2005年5月,學校網站正式開通,學校信息化建設再上新台階。
2005年7月4日至11月16日:為期四個半月的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各位黨員結合自身及崗位特點,認真整改,並開展送溫暖活動效果良好。
2005年10月30日,學校成功舉辦了「成長心連心」活動,溫州電視台、溫州時報、溫州都市報等新聞媒體作相關報道。
2005年12月6日,市綠色學校檢查驗收匯報會在學校舉行。同時,學校通過了溫州市綠色學校的評估驗收。
2005年12月6-7日,省三級重點中學評估組對學校進行省三級重點中學評估驗收,學校以34項達標,5項基本達標,順利通過了評估驗收,這是學校整體辦學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標志。
2005年12月,學校制訂了《第二個五年(2006-2010)發展規劃》確立了創省二級重點中學的發展目標,並且重新修訂了《教育教學評定條例》和《教育教學獎勵條例》逐步規范學校教育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