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人才供求信息咨詢規章制度

人才供求信息咨詢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2-05-10 01:39:13

① 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的工作職責是什麼關於這些職責的政策性法規有哪些關於職責的基本知識內容有哪些

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的工作職責:
1、掌握全縣人才需求情況,摸清現有專業人才分布狀況,搞好人才需求預測,做好整體性人才資源的開發工作;
2、提供人才智力供需信息,開展人才流動的政策法規咨詢服務,組織人才智力交流活動,承辦流動手續;
3、接受用人單位委託,組織引進招聘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並為其提供供需洽談場所,辦理有關手續;
4、按有關規定負責實施人才開發、人才引進、人才培訓、人才測評等各項工作;
5、根據有關規定辦理專業技術人員的交流辭職、辭退及復干手續;
6、為用人單位和各類人才提供人事代理服務,為其代管人事檔案、人事關系,承辦流動人員調整檔案工資、專業技術職務評定和養老保險金的代繳等手續;
7、為國家不包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辦理聘用制幹部審批手續;
8、負責辦理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派遣、人才流動、人才招聘活動審批及流動人員檔案管理;
9、負責人才交流中各類合同的鑒證和各類人事爭議的調解仲裁工作;
10、負責來莒外國專家的管理、服務工作。

根據市編委《關於印發======市人事考試培訓中心等兩個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方案的通知》(石編發[2006]15號),現將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工作職責做進一步說明:
一、主要職責
開展人才交流政策咨詢服務;收集、整理、儲存、發布人才供求信息;推薦、招聘、培訓、測評人才;管理人才市場,舉辦人才交流會,負責調解、仲裁人才流動中爭議的爭議;配合企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開展單位人事管理集體代理業務;負責辦理大中專畢業生接收及人事代表手續;在職流動人員人事關系接轉手續;保管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及行政、工資關系;在規定范圍內申報或組織評審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等工作。
二、服務對象
1、具有法人資格的各類企事業單位;
2、從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流動到非公有制經濟單位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3、到非公有制經濟單位工作或未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
4、辭職、辭退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
5、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或聘用合同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6、自費出國留學人員;
7、其他流動人員或自願委託人員。
三、公開的主要服務事項
1、委託管理流動人員人事檔案辦理事項;
2、人事代理辦理事項;
3、用人單位招聘人才辦理事項;
4、人才應聘辦理事項;
5、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辦理事項;
6、流動人才集體戶落戶辦理事項;
7、畢業生工齡核定辦理事項;
8、畢業生轉正定級辦理事項;
9、非公企業人員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辦理事項;
10、因公出國(境)政審辦理事項;
11、流動人員有關人事人才政策、法規的咨詢。

② 人才中介公司管理制度

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工作章程和制度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加強對本市人力資源市場的管理,規范人才中介服務機構、職業中介機構的經營活動,優化行政審批程序,完善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根據《人才市場管理規定》、《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上海市行政審批告知承諾試行辦法》、《關於公布本市實行「告知承諾」第二批行政審批事項目錄及格式文本(樣本)的通知》等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內資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營利性職業中介機構的設立審批和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職責分工)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本市有關規定製定相關政策,指導和監督各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實施人才中介服務機構、職業中介機構設立審批。 各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人才中介服務機構、職業中介機構的設立審批和日常管理監督。 第二章 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審批相關規定 第四條(申辦主體) 企業和個人可以申請設立人才中介服務機構。 第五條(業務項目) 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可以開展以下業務項目: (一)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儲存、發布和咨詢服務; (二)人才信息網路服務; (三)人才推薦; (四)人才招聘; (五)人才培訓; (六)人才測評; (七)法律、法規、規章等規定的其他有關業務。 以上人才中介服務業務,審批機關可以根據申請人所在地區或行業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及申請人自身的設備條件、人員和管理情況等,批准其開展一項或多項業務。 第六條(申辦條件) 設立人才中介服務機構,應當符合以下基本條件: (一)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二)有與開展人才中介業務相適應的場所(辦公及經營場所的房屋應是商業用房,建築面積不低於50平方米,如是租賃的,租賃合同期在一年以上)和設施,注冊資本(金)不得少於10萬元; (三)有5名以上取得人才中介職業資格證書的工作人員; (四)有健全可行的工作規范和章程; (五)具備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其中,申請從事第五條第(二)項業務的除符合基本條件外,還需取得上海市通信管理局頒發的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具有開展人才信息網路服務的環境條件和相應設備;具有若干名專職的計算機信息和網路服務的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申請從事第五條第(五)項業務的除符合基本條件外,還需具有培訓管理經驗的專兼職工作人員和適應本市需求的培訓項目;具有與開展培訓項目相適應的場地和設施。 申請從事第五條第(六)項業務的除符合基本條件外,還需具有從事人才測評技術的專職工作人員;具有先進的人才測評軟體和相適應的設備證明。 第七條(申辦材料) 申請設立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的,應提交以下基本材料: (一)《上海市設立內資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申請表》; (二)機構名稱核准通知書或營業執照正本、副本和公司代碼證; (三)工作人員的職業資格及勞動合同,法定代表人簡歷及身份證明; (四)場所使用權證明(辦公及經營場所的房屋性質及面積證明,租賃房屋附租賃合同及房產證明),工作設備清單(型號和數量); (五)注冊資本(金)證明材料; (六)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的工作規范和章程; (七)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其中,申請從事第五條第(二)項業務的,除提交基本材料外,還應提交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網路服務設備證明;專職網路信息工程技術人員工作證明。 申請從事第五條第(五)項業務的,除提交基本材料外,還應提交專職師資證明;擬開展的培訓項目或課程設置證明;相應的培訓大綱和培訓教材;教學場地和教學設施證明。 申請從事第五條第(六)項業務的,除提交基本材料外,還應提交測評技術或軟體證明;相應測評設備證明;專職評測人員工作證明。 第三章 職業中介機構審批相關規定 第八條(申辦主體) 企業和個人可以申請設立職業中介機構。 第九條(業務項目) 職業中介機構可以從事下列業務: (一)為勞動者介紹用人單位; (二)為用人單位和居民家庭推薦勞動者; (三)開展職業指導、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服務; (四)收集和發布職業供求信息; (五)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事互聯網職業信息服務; (六)組織職業招聘洽談會; (七)經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核準的其他服務項目。 第十條(申辦條件) 設立職業中介機構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專門從事職業中介類業務,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二)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負責人應有3年以上勞動人事工作經歷,主要負責人和工作人員應當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經過專業培訓,並取得相應的專業資格; (三)有與開展職業中介業務相適應的場所(辦公及經營場所的房屋應是商業用房,建築面積不低於50平方米,如是租賃的,租賃合同期在一年以上)和設施,以及一定數額的開辦資金; (四)有一定數量具備相應職業資格的專職工作人員: 1、設立公司法人的應當有5名以上的職業介紹經紀人; 2、設立合夥企業的應當有2名以上的職業介紹經紀人; 3、設立個人獨資企業的應當有1名以上的職業介紹經紀人。 (五)有健全可行的機構章程和管理制度。 (六)其中,擬申請設立家庭勞務介紹機構的,必須是注冊資金10萬元(含10萬元)以上的獨立機構;有開展中介活動所需的場所和必要的設施;主要負責人與工作人員都應具有本市常住戶口或取得《上海市居住證》,其中主要負責人應在法定勞動年齡段內,具有大專以上文化學歷,工作人員至少有3名經過專業培訓並取得相應的上崗證。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一條(申辦材料) 申請開辦職業中介機構的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上海市設立營利性職業中介機構申請表》; (二)機構名稱核准通知書或營業執照及組織機構代碼證; (三)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身份證明(機構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負責人的學歷證明及3年以上勞動人事工作經歷證明); (四)專職工作人員的相關證明(學歷證明、職業介紹經紀人證書及勞動合同); (五)場所使用權證明(辦公及經營場所的房屋性質及面積證明,租賃房屋附租賃合同及房產證明); (六)注冊資本(金)驗資報告; (七)機構章程和管理制度草案;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 第四章 審批程序 第十二條(審批程序流程) 內資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營利性職業中介機構的設立審批,實行告知承諾制度。 (一)申請人現場或登錄21世紀人才網(網址為 www.21cnhr.gov.cn )或12333網(網址為 www.12333sh.gov.cn ),向擬辦機構所在地的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提出申請,填寫《上海市設立內資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申請表》或《上海市設立營利性職業介紹機構申請表》。經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審核同意,申請人可以當場領取或網上下載《人才中介服務許可告知承諾書》或《職業中介許可告知承諾書》(以下簡稱《告知承諾書》)。 (二)申請人自收到《告知承諾書》10個工作日內,向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提交本人簽字或蓋章的《告知承諾書》(一式二份),以及《試行辦法》中第七條或第十一條規定的全部申請材料,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應當場作出行政審批決定並發放《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或《家庭勞務介紹許可證》(以下簡稱「許可證」)。 (三)申請人獲得許可證後,應當至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工商登記手續。 第十三條(後續監管) 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自頒證之日起2個月內,對申請人的承諾內容是否屬實進行檢查。發現實際情況與承諾內容不符的,應當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後仍不符合條件的,行政審批機關應當依法撤銷行政審批決定,注銷其許可證,並在行政機關網站上公示,同時抄告同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自頒證之日起2個月內,被舉報或投訴有違反中介服務相關法律法規行為的,由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和中介機構的日常管理部門共同實施監察。 第十四條(辦結告知) 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應當通過行政機關網站等渠道,公布批准設立的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及職業中介機構名錄。 第十五條(變更、終止) 人才中介服務機構變更機構名稱、法定代表人和經營場所等事項或者終止的,按照《上海市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滬人〔2006〕108號)執行;職業中介機構變更機構名稱、法定代表人和經營場所等事項或者終止的,按照《關於本市營利性職業介紹機構的管理意見》(滬勞保就發〔2003〕3號)執行。 第十六條(設立分支機構) 人才中介服務機構設立分支機構的,按照《關於人才中介服務企業設立分支機構有關事項的通知》(滬人〔2005〕203號)執行;職業中介機構設立分支機構的,按照《關於本市營利性職業介紹機構的管理意見》(滬勞保就發〔2003〕3號)執行。 第五章 附則 第十七條(誠信檔案) 申請人在行政審批機關的審查及後續監管中被發現有作出不實承諾行為的,按照本辦法第十三條的規定,限期整改,整改後仍不符合條件的,依法撤銷行政審批決定,注銷許可證;在該申請人以後的同一行政審批申請中,將不再適用告知承諾審批方式;申請人在取得許可證期間,有其他違法行為的,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十八條(申請人不願意承諾的辦理) 對實行告知承諾的行政審批事項,申請人不願作出承諾的,行政審批機關應當按照《上海市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滬人〔2006〕108號)及《關於本市營利性職業介紹機構的管理意見》(滬勞保就發〔2003〕3號)文件規定,實施行政審批。 第十九條(監督管理) 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及職業中介機構的日常行政管理要求和年度規范運行檢查繼續按照《上海市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滬人〔2006〕108號)及《關於本市營利性職業介紹機構的管理意見》(滬勞保就發〔2003〕3號)文件規定執行。 第二十條(施行日期) 本辦法自發文之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滬人〔2006〕108號)及《關於本市營利性職業介紹機構的管理意見》(滬勞保就發〔2003〕3號)文件中與本辦法不一致的,按本辦法執行。 原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修改〈營利性職業介紹許可告知書〉的通知》(滬勞保就〔2007〕31號)和原上海市人事局《人才中介服務許可告知承諾書》予以廢止。 附件: 1、《上海市設立內資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申請表》(略) 2、《上海市設立營利性職業中介機構申請表》(略) 3、《人才中介服務許可告知承諾書》(內資人才中介服務機構資質審批)(略) 4、《職業中介許可告知承諾書》(營利性職業中介機構資質審批)(略) 5、《撤銷行政許可決定書》(樣本)(略)

③ 勞務派遣證要怎麼辦理

勞務派遣又稱人才派遣、人才租賃、勞動派遣、勞動力租賃、雇員租賃,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所在地有許可管轄權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法申請《勞務派遣許可證》,如未取得《勞務派遣許可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

辦理條件

1、 場地性質辦公或者商用區域
2、 租用面子在100平以上
3、 實繳資金200萬元以上

辦理需要那些資料
1、 企業營業執照
2、 企業章程
3、 勞務派遣信息管理系統
4、 勞務派遣經營許可申請書
5、 擬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協議
6、 場地使用證明勞以及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辦公設施設備、信息管理系統等清單;
7、 務派遣管理制度,包括勞動合同、休息休假、社會保險、工作時間、勞動報酬、勞動紀律等與勞動者切身利益相關的規章制度文本;擬與用工單位簽訂的勞務派遣協議樣本

辦理流程:

1、申請
申請人到市行政服務中心B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業務窗口提出申請,提交申請材料。
2、受理
接件人員核驗申請材料,當場作出受理決定。申請人符合申請資格,並材料齊全、格式規范、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出具受理通知書;申請人不符合申請資格或材料無法補齊、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接件人員不予受理,出具《不予受理通知書》。申請人材料不符合要求但可以當場更正的,退回當場更正後予以受理;申請人材料不齊的,可出具《材料補正通知書》。
3、審查
受理後,審查人員對材料進行審查,組織實地勘察,出具現場核查表,並作出初步審查結論;決定人員審查完所有材料後作出審查決定。符合審批條件的,予以通過,出具《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不予通過的,出具《不予行政許可決定書》。
4、領取結果
申請人到市行政服務中心B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業務窗口領取《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或《不予行政許可決定書》。

④ 人力資源許可證需要什麼資料

1、工商行政部門核發的機構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或《營業執照》副本及復印件;
2、填寫完整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申請表》;
3、申請報告(包括名稱、地址、申辦原因,資金情況、業務范圍等。業務范圍為:境內職業中介。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儲存、發布和咨詢服務,人才信息網路服務,人才推薦、招聘、培訓、測評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業務);
4、機構章程(明確服務宗旨、對象、形式;機構組成和人員分工;經費來源渠道等)及內部有關規章、制度(管理制度、財務制度、服務制度、印章管理制度等);
5、5名專職人員的社保記錄及相對應的中專以上畢業證書。並提供與專職工作人員的聘用的意向書或勞動合同或勞務協議;
6、新設立的機構須經法定驗資機構出具至少10萬元人民幣的注冊資本(金)驗資報告或證明;
7、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的身份證明;
8、應提供40平方米以上的經營場所房產證明,如租賃房屋須提供租賃協議及房東所有權證。
9、國家、省和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材料。
辦理人力資源許可證建議你去局掌網找個專家問問,挺便宜,也很方便的。

⑤ 如何辦理人才中介許可證

辦理條件

1:注冊資本(金)或者開辦資金不少於人民幣十萬元;

2:有與開展人才中介服務相適應的場所和設施;

3:有不少於五名大專以上學歷的專職工作人員;

4:有規范的名稱和章程;

5: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申報材料

1:申請報告;

2:申辦人才中介機構審批表一式三份;

3:人才中介機構章程;

4:辦公或者服務場所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證明;

5:驗資證明及辦公設備情況說明;

6:申請人和工作人員身份證復印件、學歷證書復印件;

辦事流程

1:申請人到省公務員局(省人力資源開發辦公室)辦公場所或通過信函、電報、電傳、傳真等方式提出書面行政許可申請;

2:流動調配處經辦人員對申請事項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許可的,即時告知申請人不受理,對申請事項依法不屬於本部門職權范圍的,即時告知申請人向行政機關申請;

3:對受理申請的,並經實地勘查符合條件的,由流動調配處經辦人員對報送材料進行審核、處領導進行復核後報分管局領導審批。

參考資料來源:南平市建陽區政府網-人才中介服務許可

⑥ 人力資源是什麼

人力資源是指企業組織生產經營活動而錄(任)用的各種人員,包括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全體員工。有效的人力資源戰略應包括如下內容:
1、精確識別出企業為實現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戰略目標所需要的人才類型。
2、通過學習、發展和教育來激發員工潛力。
3、盡可能地提高任職早期表現出色的員工在員工總數中所佔的比重。
4、招聘足夠的、有潛力成為出色工作者的年輕新就業者。
5、招聘足夠的、具備一定經驗和成就的人才,並使其迅速適應新的企業文化。
6、確保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來防止競爭對手挖走企業的人才。
7、激勵有才能的人員達到更高的績效水平,並激發其對企業的忠誠度。
8、創造企業文化,使人才能在這種文化中得到培育並能夠施展才華。這種文化應當能夠將不同特點的人才整合在共享價值觀的框架內,從而組建出一個金牌團隊
人力資源的廣義定義為一個社會具有智力勞動能力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的總和,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而狹義的定義為組織所擁有的用以製造產品和提供服務的人力。
人力資源,又稱勞動力資源或勞動力,是指能夠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總和。
經濟學把為了創造物質財富而投入於生產活動中的一切要素通稱為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時間資源等,其中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是第一資源。
人力資源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人力資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體力和智力,從現實應用的狀態,包括體質、智力、知識、技能四個方面。人力資源與其他資源一樣也具有特質性、可用性、有限性。
通常來說,人力資源的數量為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數量,其質量指經濟活動人口具有的體質、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水平。一定數量的人力資源是社會生產的必要的先決條件。一般說來,充足的人力資源有利於生產的發展,但其數量要與物質資料的生產相適應,若超過物質資料的生產,不僅消耗了大量新增的產品,且多餘的人力也無法就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反而產生不利影響。經濟發展主要靠經濟活動人口素質的提高,隨著生產中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人力資源的質量在經濟發展中將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基本方麵包括體力和智力。如果從現實的應用形態來看,則包括體質、智力、知識和技能四個方面。具有勞動能力的人,不是泛指一切具有一定的腦力和體力的人,而是指能獨立參加社會勞動、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人。所以,人力資源既包括勞動年齡內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也包括勞動年齡外參加社會勞動的人口。

⑦ 人力資源許可證的申請條件是什麼

人力資源服務(人才中介)機構設立申請:

1、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申請登記表;

2、所用場地的產權或租賃證明;

3、不少於200萬元注冊資金證明材料;

4、6名以上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並經過相關培訓從業人員證明材料;

5、健全可行的工作章程、制度和開發人力資源服務的工作規則、安全管理制度;

6、工商行政部門核發的《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一式兩份)

適用范圍

人才中介(獵頭):

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儲存、發布和咨詢服務

人才信息網路服務

人才推薦

人才招聘

人才培訓

人才測評

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有關業務

(7)人才供求信息咨詢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審批流程:

一、受理。

人才服務中心負責受理申請材料。接收齊全、符合規定形式的申請材料即為受理,申請材料不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或在5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二、審核。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審核。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必要時可派工作人員對材料的實質內容進行核實。審核工作自受理之日起20日內完成。

三、決定。

經過審核,符合規定條件的,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製作行政許可決定書,並核發《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以下簡稱《許可證》),並在《許可證》上載明許可開展的業務,由人才服務中心10日內送達申請人。

⑧ 四川省人才市場管理條例的第二章 人才中介服務組織

設立人才中介服務組織,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規范的名稱、明確的業務范圍、組織章程和管理制度;
(二)有不少於10萬元人民幣的注冊資金;
(三)有3名以上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並取得人事行政機關頒發的人才中介服務資格證書的專職工作人員;
(四)有與其申請的業務相適應的固定服務場所和辦公設施;
(五)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設立人才中介服務組織,應當以書面形式向政府人事行政機關提出申請,並按本條例第七條的要求提交有關證明材料。其中設立固定人才交流場所的,須作專門的說明。
第九條設立人才中介服務組織,人事行政機關應按下列規定審批:
(一)設立冠以省、市(州)、縣(市、區)地名的人才中介服務組織,分別由同級人民政府人事行政機關審批;
(二)省屬單位、中央駐川單位、外省(市、自治區)單位在四川省轄區內設立人才中介服務組織,以及本省單位與外省(市、自治區)單位合作在四川省轄區內設立人才中介服務組織,由省人事行政機關審批;
(三)設立冠名超過本省轄區范圍的人才中介服務組織,國外、境外組織在本省轄區內設立人才中介服務組織,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四)人才中介服務組織設立分支機構的,應當在徵得原審批機關的書面同意後,由分支機構所在地政府人事行政機關審批。 人事行政機關應在收到設立人才中介服務組織的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對批準的,發給省人事行政機關統一印製的《四川省人才市場中介服務許可證》(以下簡稱許可證);對不予批準的,應當向申辦單位作出書面回復。
未經政府人事行政機關批准,不得設立人才中介服務組織。
人事行政機關對許可證實行年度公告制度。 人才中介服務組織可以開展下列業務:
(一)收集、儲存、發布人才供求信息和提供咨詢服務;
(二)人才推薦和代理招聘;
(三)人才信息網路服務;
(四)智力交流;
(五)人才測評;
(六)人才培訓;
(七)經批准或授權的其他有關業務。 用人單位招聘人才,不得以民族、宗教信仰、性別為由拒絕聘用或提高聘用標准。
用人單位招聘人才,不得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不得以招聘為名謀取不正當利益,不得侵害其他單位的合法權益。 人才交流會應當由具備國家和當地政府規定條件的人才中介服務組織舉辦。人才中介服務組織舉辦人才交流會,應經其住所地縣級以上人事行政機關批准;舉辦全省性的人才交流會,應當經省人事行政機關批准。
舉辦跨省的人才交流會,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應聘人才離開原單位,應當遵守與原單位簽定的合同或協議,不得擅自離職。通過辭職或調動方式離開原單位的,應當按照國家的有關辭職、調動的規定辦理手續。
應聘人才離開原單位,不得帶走原單位的技術資料和設備器材等,不得侵犯原單位的知識產權、商業秘密及其他合法權益。 應聘人才要求離開原單位的,單位應當在收到其書面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答復。對符合國家人才流動政策規定的,應當同意,並在自同意之日起10日內辦結有關手續;逾期不予答復的,視為同意,並在10日內辦結有關手續;對不予同意的,應當作出書面答復。任何單位不得在國家規定之外另行設置限制人才流動的條件。
應聘人才凡經單位出資培訓的,如個人與單位訂有合同,培訓費問題按合同規定辦理;沒有合同的,單位可以適當收回培訓費,收回標准按培訓後回單位服務的年限,按每年遞減20%的比例計算。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得進入人才市場流動,用人單位也不得招聘:
(一)從事國家機密工作或者曾經從事國家機密工作,尚在規定的保密期限內的;
(二)有違法、違紀嫌疑正在被依法審查尚未結案的;
(三)尚未完成規定任務且單位不同意其流動的國家、省重點工程和重點科研項目的主要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人員。

⑨ 怎樣注冊人力資源公司及需要哪些條件

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出書面申請。

熱點內容
2017婚姻法婚前買房 發布:2025-02-06 23:41:18 瀏覽:868
怎麼樣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22:18:27 瀏覽:266
宋疃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22:11:37 瀏覽:186
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6 21:11:45 瀏覽:162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難證明 發布:2025-02-06 19:31:09 瀏覽:839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