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執行檢查

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執行檢查

發布時間: 2022-05-10 01:57:36

❶ 誰應該對勞動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

勞動法執行情況監督檢查 , 是指依法享有監督檢查權的機構、組 織或者個人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 的制度。從狹義上來說 , 對勞動法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即是指勞動監 察 , 指的是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規 章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對其違法行為予以處罰的制度。從廣義 上來說 , 對勞動法執行情況監督檢查還包括了其他有關行政部門、工 會組織以及群眾自發的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 督和檢查的情況。這一概念的含義是 :1. 對勞動法執行情況監督檢查的主體是依法享有監督檢查權 的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其他有關行政部門、工會組織、其他群眾性組 織以及個人。其中 , 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和工會組織在勞動法執行情 況監督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尤為重要。2. 進行監督檢查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勞動法的立法宗旨 , 即保護 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 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3. 監督檢查的客體是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這是因為勞動法賦予勞動者的權益對應體現為勞動法賦予用人單位的 義務 , 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 , 才能保證 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實現 。4. 監督檢查的方式表現為依法行使監督檢查權的各項措施 , 即 對執行勞動法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 對檢查中發現的違反勞動法的 行為及時制止和糾正 , 並依法追究違法行為人的法律責任。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專門實施的勞動監察具有下列基本屬性 : 1. 法定性。勞動監察規則及程序直接為法律所規定 , 並且這種 法律規定是強行性規范 , 監察主體必須嚴格依據法律實施監察活動 , 被監察主體不得以協議或其他任何方式規避監察。2. 行政性。勞動監察屬於行政執法和行政監督的范疇 , 是行使行政權力的具體行政行為。3. 專門性。勞動監察是由法定的專門機關針對勞動法的遵守所實施的專門監督 o4. 惟一性。在勞動監督關系中 , 惟有勞動監察是以國家名義對勞動法的遵守實行統一和全面的監督。

規章制度執行不到位整改措施

法律分析:標准要嚴,尤其對領導機 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中央明確規定不能做的,堅決執行到底,決不允許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

法律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2018年工作要點》 全面推進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加強對制度執行的檢查監督,強化制度約束,增強制度剛性。

❸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規范、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評估的制度是什麼

識別和獲取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准確一點說的話應該叫《識別和獲取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制度》
不知道您要的是不是這個

❹ 保險行業遵守執行勞動法律法規情況的自查報告怎麼寫呀幫幫忙

XXX年度執行勞動法律法規情況自查報告

根據XXx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開展用人單位勞動用工備案和勞動用書面材料審查工作的通知」精神,XXX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開展用人單位勞動用工備案和勞動用書面材料審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對2012年度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規章的情況進行了自查,現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XXX落實職工勞動保障的情況
XXX黨支部,XXX高度重視並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具體採取了以下措施
1、制定內部勞動保障規章制度情況。保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
2、遵守動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的情況。實行每天工作8小時,一周5天上班。休息2天的工作制度。
3、遵守女教職工特殊勞動保護規定的情況。根據國家教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規定,我
4、參加社會保險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根據上級部門的統一安排全部教職工參加社會保險並按時交納社會保險費。
5、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情況。我校嚴格遵守「禁止使用童工的規定」,從來不使用童工。
總之,制定的的關於職工在人事、工資待遇、工作時間、法定休假、職業技能培訓、健康保障等制度均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規章,並能在實際工作中加以落實。經自查認為我校在教職工勞動保障方面符合國家的要求。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❺ 哪些人應該對勞動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制止,並責令改正。
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全國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在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工作中,應當聽取工會、企業方面代表以及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的意見。
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下列實施勞動合同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一)用人單位制定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及其執行的情況;
(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和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
(三)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遵守勞務派遣有關規定的情況;
(四)用人單位遵守國家關於勞動者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的情況;
(五)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報酬和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的情況;
(六)用人單位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監察事項。

❻ 怎樣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規范、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的執行情況和適用情況進行檢查、評估

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識別、獲取和更新管理制度1、目的 為了獲取、更新、識別適用於本公司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特製定本制度。2、適用范圍 適用於本公司獲取、更新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以及適用性確認。3、職責3.1 安全部負責獲取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和其他要求,並確認其適用性,定期更新,並傳達到相關部門。3.2 各部門負責配合安全部獲取相關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並上報安全部。4、工作程序4.1 獲取內容:4.1.1國家、地方頒布的安全生產管理的法律法規、標准和其他要求及國際條約里有關對安全生產管理的規定。4.1.2其他要求事項(1)行業標准中的安全生產管理要求;(2)與有關機構的協定;(3)非法規性安全生產管理指南等。4.2 獲取途徑:4.2.1安全部負責從專業報紙、雜志、網上及上級有關部門等渠道獲取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4.2.2安全部定期(每半年一次)與上級安全生產主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聯系,獲取相關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與規定;4.2.3各部門獲取到法律、法規時報送安全部;4.3 確認適用性:4.3.1安全部根據本公司的特點,確認安全法律法規、標准與其他要求的適用性,填寫《公司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清單》;4.3.2《公司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清單》經廠長審批後下發到各相關部門。 4.4 符合性判斷:4.4.1安全部對照新確定的法律、法規,判斷公司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符合性,如不符合開展原因和責任分析,並提出整改計劃及整改措施;4.4.2安全部應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對適用的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進行符合性評價。評價應覆蓋所有適用的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並出具評價報告。4.5安全部應每年組織員工學習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在新的法規、標准出台時,應及時組織學習,提高員工的守法意識,規范企業的安全生產行為。4.6 當法律、法規、標准發生變更時,由安全部及時修改清單,並重新發放至各部門。

❼ 請問有誰知道國家法律法規中關於企業規章制度的訂立及適用、限制有哪些,在哪些法律中規定的

訂規章制度應緊密結合企業自身情況並嚴格依法進行,應做到「合法、合理、全面、具體」,由於企業情況各異,在此只對制訂規章制度時應注意的法律問題,從反面建議如下:

1.規章制度的內容違法。許多企業制定規章制度時由於不了解或漠視現行的法律法規、政策而致使所制定的規章制度中的某些內容違反法律規定而不具有法律效力,如企業依這些內容管理員工而發生爭議,企業的行為將得不到法律支持。因此,規章制度必須內容合法。

2.規章制度未經民主程序制定。許多企業制定規章制度都只是由企業的董事會或總經理甚至是某個部門制定後即實施。但法律規定企業的規章制度應經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否則不發生法律效力。

3.規章制度未經公示。許多企業的有些規章制度根本不為員工所知,這就使員工無所遵從,因此法律規定企業規章制度必須要向全體員工公示,否則不對員工產生效力。

4.規章制度未及時修改、補充。許多企業規章制度制定好以後便完事大吉,但實際情況是現行法律不斷推陳出新,制訂當時屬合法的內容可能現在已不合法。因此企業應當自行或委託有關專家對已有的規章制度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及時修改、補充相關內容。

❽ 檢查法律法規實施情況是誰的職責

法律分析:是各級人大常委會的職責。檢查法律法規實施情況就是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檢查,簡稱:執法檢查。執法檢查是各級人大常委會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享有的一項重要監督職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第六十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

(二)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三)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四)解釋法律;

(五)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預算在執行過程中所必須作的部分調整方案;

(六)監督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國家監察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七)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

(八)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

(九)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部長、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十)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十一)根據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的提請,任免國家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十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

(十三)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檢察院檢察長,並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

(十四)決定駐外全權代表的任免;

(十五)決定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的批准和廢除;

(十六)規定軍人和外交人員的銜級制度和其他專門銜級制度;

(十七)規定和決定授予國家的勛章和榮譽稱號;

(十八)決定特赦;

(十九)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如果遇到國家遭受武裝侵犯或者必須履行國際間共同防止侵略的條約的情況,決定戰爭狀態的宣布;

(二十)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

(二十一)決定全國或者個別省、自治區、直轄市進入緊急狀態;

(二十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❾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規范、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評估的制度

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
及其他要求識別、獲取和更新管理制度

1、目的
為了獲取、更新、識別適用於本公司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特製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於本公司獲取、更新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以及適用性確認。
3、職責
3.1 安全部負責獲取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和其他要求,並確認其適用性,定期更新,並傳達到相關部門。
3.2 各部門負責配合安全部獲取相關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並上報安全部。
4、工作程序
4.1 獲取內容:
4.1.1國家、地方頒布的安全生產管理的法律法規、標准和其他要求及國際條約里有關對安全生產管理的規定。
4.1.2其他要求事項
(1)行業標准中的安全生產管理要求;
(2)與有關機構的協定;
(3)非法規性安全生產管理指南等。
4.2 獲取途徑:
4.2.1安全部負責從專業報紙、雜志、網上及上級有關部門等渠道獲取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
4.2.2安全部定期(每半年一次)與上級安全生產主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聯系,獲取相關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與規定;
4.2.3各部門獲取到法律、法規時報送安全部;
4.3 確認適用性:
4.3.1安全部根據本公司的特點,確認安全法律法規、標准與其他要求的適用性,填寫《公司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清單》;
4.3.2《公司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清單》經廠長審批後下發到各相關部門。
4.4 符合性判斷:
4.4.1安全部對照新確定的法律、法規,判斷公司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符合性,如不符合開展原因和責任分析,並提出整改計劃及整改措施;
4.4.2安全部應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對適用的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進行符合性評價。評價應覆蓋所有適用的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並出具評價報告。
4.5安全部應每年組織員工學習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在新的法規、標准出台時,應及時組織學習,提高員工的守法意識,規范企業的安全生產行為。
4.6 當法律、法規、標准發生變更時,由安全部及時修改清單,並重新發放至各部門。

❿ 如何對企業執行中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規程、規章制度等進行有效性評價

這個問題與其說是對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考察外不如說是對企業的績效考核更有用,規章制度首要功能是引領其次才是約束,如果你不是企業的人是檢查機關的人話那就另當別論。對於你是企業人員我的建議是不是考核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如果是你發現制度下發之後成本,費用沒能控制到預期,或者利潤也沒所提高,似乎規章制度執行之後和執行之前差不多對企業沒多大影響,這樣的狀況不是考核的問題,是到底問題出在哪的問題,一般出現這種狀況是標准流程設計的不夠細,甚至還更繁雜了;當然有些問題一細就出問題,比如事假問題,所以在設計規章制度時是針對流程而你不是具體的事件,做到適度就好。如果是規章制度推行之後企業績效有了很大的提高那就是為什麼會提高的問題,是哪個個環節最好?一般總體績效提高並不是哪個環節的獨特功能,是一個系統協調的結果。對於你是企業外部人員(監督者,競爭者)等一般不是考察規章制度是考察管理效力,用到的標準是三費與成本的比率,三費與利潤的比率。如果是規章制度的設計者想通過實踐來看規章制度的優缺點,那首先考察就是公司績效或者是業績,其次是各環節的成本,最後就是規章制度具體操作者的感覺調查(施行之後比以前快了還是慢了,是方便了還是復雜了,是容易了還是難了),這些做到了,才能知道規章制度在執行中的問題,當然考察時注意系統性。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講座ppt 發布:2025-02-07 00:00:01 瀏覽:806
2017婚姻法婚前買房 發布:2025-02-06 23:41:18 瀏覽:868
怎麼樣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22:18:27 瀏覽:266
宋疃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22:11:37 瀏覽:186
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6 21:11:45 瀏覽:162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難證明 發布:2025-02-06 19:31:09 瀏覽:839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