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規章和稅收行政規章
⑴ 稅法的基本內容和效力的不同,可分為稅
稅法是國家制定的用以調整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在納稅方面的權利及義務關系的法版律規范的總稱權。稅法是稅收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
稅法體系中按稅法的功能作用、許可權劃分、法律級次的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的稅法。
1. 按照稅法的職能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稅收實體法主要是指確定稅種立法,具體規定各稅種的徵收對象、徵收范圍、稅目、稅率、納稅地點等。稅收程序法是指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稅收管理法、納稅程序法、發票管理法、稅務機關組織法、稅務爭議處理法等。
2. 按照主權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不同,可分為國內稅法、國際稅法、外國稅法等。
3. 按照稅收立法許可權或者法律效力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等。
⑵ 稅收法律、稅收法規、稅收規章的制定機關有何不同
1、效力不同。
在我國稅收法律的效力是最高的,其次效力為稅收法規,最後為稅收規章。即稅收法律效力大於稅收法規大於稅收規章。
2、制定機關不同。
在我國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依法定程序制定和頒布的規范性文件才能稱為稅收法律。稅收法規狹義上是由國家權力機關以外的國家機關制定的。稅收規章是由稅收行政管理機關制定的。
3、定義不同。
稅收法律從廣義上來說包含法律及一切規范性的法規和規章。狹義上的法律在我國指的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稅收法規從廣義上說等同於稅法。從狹義上說指的是由國務院或地方人大制定的文件。稅收規章則指的是由稅收部門在職權范圍內依據具體的事務制定的文件。
(2)稅收規章和稅收行政規章擴展閱讀:
稅收法律的基本原則:
1、稅收法定原則。
稅收法定原則是稅法最基本的原則,它是稅法三大基本原則中最基本的原則。
2、稅收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普遍原則,它涵蓋了政治、經濟、外交、法律等幾乎所有的社會層面,而不同的層面有其具體的不同內容。
3、稅收效率原則。
效率原則是現代市場經濟國家普遍遵循的原則。
稅收法規的基本原則:
1、統籌兼顧各種利益,正確處理需要與可能,有利於國家積累資金的原則。
2、貫徹執行黨的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有利於國民經濟建設發展的原則。
3、貫徹區別對待,合理負擔的原則。
⑶ 請問怎麼區分稅收行政法規和稅收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
稅收行來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在自法律形式中低於憲法和稅收法律(這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而稅收規章是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的,比如說財政部、國稅總局和海關總署。在法律形式中低於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范性文件一般指指縣以上(含本級,最高到省級)稅務機關制定的地方性稅收適用性文件,法律形式最低。
⑷ 現行稅法中屬於法律的有哪幾部屬於行政法規的有哪幾部
現行稅法中屬於法律的有9部。分別是: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法》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法》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
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現行稅法中屬於行政法規的有28部,分別是: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8修訂)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7修訂)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7修訂)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修訂)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3修訂)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九、外國公司船舶運輸收入征稅辦法(2011修訂)
十、中華人民共和國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船舶噸稅暫行辦法(2011修訂)
十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2008修訂)
十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十八、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2007)
十九、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實施辦法(2007修訂)
二十、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
二十一、外國在華常住人員攜帶進境物品進口稅收暫行規定
二十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
二十三、殘疾人專用品免徵進口稅收暫行規定
二十四、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稅收政策的規定
二十五、關於對進出口產品征、退產品稅或增值稅的規定
二十六、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徵收進口稅辦法
二十七、國務院關於現役革命軍人在徵收農業稅時如何計算農業人口的規定
二十八、財政部關於稅收管理體制的規定
(4)稅收規章和稅收行政規章擴展閱讀
稅法是各種稅收法規的總稱。是稅收機關征稅和納稅人據以納稅的法律依據。稅法包括稅收法令、條例、稅則、施行細則、徵收辦法及其他有關稅收的規定。稅法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頒布,或由國家立法機關授權國家機關制定公布。
稅法體系中按稅法的功能作用、許可權劃分、法律級次的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的稅法。
一、按照稅法的職能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稅收實體法主要是指確定稅種立法,具體規定各稅種的徵收對象、徵收范圍、稅目、稅率、納稅地點等。稅收程序法是指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稅收管理法、納稅程序法、發票管理法、稅務機關組織法、稅務爭議處理法等。
二、按照主權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不同,可分為國內稅法、國際稅法、外國稅法等。
三、按照稅收立法許可權或者法律效力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等。
參考資料國家稅務總局-稅收政策
參考資料網路-稅法
⑸ 市級政府能否制定稅收規章
制定地方稅收來規章的主自要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政府。
地方政府制定稅收規章,都必須在稅收法律、法規明確授權的前提下進行,並且不得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
供參考!
⑹ 稅收法律、稅收法規、稅務規章、稅務行政范圍的制定機關有何不同
稅收法律:全國人大及常委會
稅收法規:①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②地方立法機關(地方人大及常委會)
稅收規章(僅指部門規章):國家稅務總局
稅收規范性文件:縣級以上稅務機關
⑺ 稅法問題。請問稅收法律,授權立法,稅收法規,稅收規章的區別是什麼
稅收法律:
一般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比如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等。
授權立法:
經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授權,全國性稅種可由國務院以「條例」或「暫行條例」的形式實行,比如增值稅暫行條例。
稅收法規:
一般由國務院制定,比如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等;
另外還有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稅收地方性法規。
稅收規章:
一般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制定。比如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另外還有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稅收地方規章。地方政府制定稅收規章,都必須在稅收法律、法規明確授權的前提下進行,並且不得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
供參考!
⑻ 稅收規章和稅收行政法規各有哪些
稅收行政法來規是指源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一種調整稅收關系的規范性文件。其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它是目前我國最主要的稅法法源。我國稅收實體法除個人和外資所得稅制定為法律外,均為稅收行政法規,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等均屬行政法規。
稅收規章是有權的國家稅收行政管理機關為執行稅收法律和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是稅法的具體化,其作用在於使稅法具有可操作性。稅收規章的法律效力低於稅收法律和法規,但也是廣義上稅法的組成部分。在我國,有權制定稅收規章的部門包括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及地方政府。
⑼ 稅收法規的效力低於稅收法律高於稅收行政規章
中國法律效力等級: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內地方性法容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5、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6、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的效力沒有具體規定。當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⑽ 如何區分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
法律是由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起草並由國家主席簽發主席令後頒布實行;而行政法規是專由國務院依照有關屬程序制定發布的各類法規的總稱;部門規章是國務院各部委或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而有普遍拘束力的決定和命令的制定和發布機構是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所以你所說的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及其他稅收規范性文件都屬於我國稅收法律制度,但他們的效力范圍不一樣.大致來說是稅收法律的效力>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其他稅收規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