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會計法規體系簡述
⑴ 目前我國會計法律制度體系是什麼
答:目前,我國會計法律制度體系主要包括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和地方性會計法規四個層次.
會計法律:會計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經過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如<<會計法>>
會計行政法規:會計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發布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擬訂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調整經濟活動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如國務院發布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總會計師條例>>,經國務院批准並由財政部門發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等.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發布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它是國務院財政部門在其職權范圍內依法制定發布的會計方面的法律規范.包括各種會計規章和會計規范性文件.如會計規章是根據<<立法法>>規定的程序,由財政部制定,並由部門首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制度辦法,如2001年2月20日以財政部第10號令形式發布的<<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代理記賬管理辦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等.會計規范性文件是指主管全國會計工作的行政部門即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並發布的<<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以及財政部與國家檔案局聯合國發布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
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與會計法律,行政法律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會計法規.根據規定,實行計劃單列管理的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允許范圍內制定,實施有關會計工作的規范性文件,也屬於地方性會計法規.
⑵ 什麼是會計規范體系
從會計規范的形成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實踐中自發形成的,另一類是人們通過一定程序方式制定的。前者是人們在會計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習慣、規則和慣例,它是非強制性的;後者則是由權威人士或專業機構在自發形成的慣例基礎上經過歸納、提煉、抽象及引申後形成的。
會計法律規范 包括與會計有關的法律和行政法規,是會 計規范體系中最具有約束力的組成部分, 它是 調整經濟活動中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是社會法律制度在會計方面的具體體現, 是調 節和控制會計行為的外在制約因素。
如我國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注冊會計師法》 及其他有關法律;與會計有關的行政法規主要 是國務院頒布的各種條例, 如《企業財務會計 報告條例》《 總會計師條例》 等。
2.會計准則與制度規范 , 法律和制度都是一種社會制度,一種合理 安排。會計准則與制度規范是從技術角度對會 計實務處理提出的要求和准則、方法和程序的 總稱。從廣義來看,會計制度是指國家制定的 會計方面所有規范的總稱,包括會計核算制度、 會計人員管理制度和會計工作管理制度等。但 狹義的會計制度僅指會計核算制度。
會計准則 與制度規范主要是由財政部根據會計法律和行 政規范制定並發布的各種會計准則、會計制度。
我國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由三部分構成,具體包括:具體准則、應用指南、會計法律。
會計准則是規范會計賬目核算、會計報告的一套文件,它的目的在於把會計處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礎之上,並使不同時期、不同主體之間的會計結果的比較成為可能。按其使用單位的經營性質,會計准則可分為營利組織的會計准則和非營利組織的會計准則。
⑶ 我國會計法規體系的層次結構及主要內容是什麼
中國特色的會計法規體系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會計法》、《公內司法》等相關法規,它對全容社會的經濟和會計工作具有約束作用;第二層次是基本會計准則,主要對一般性的會計問題包括中國特色會計的概念結構作出約束;第三層次是具體會計准則和統一會計制度;第四層次是各企業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根據具體會計准則或統一會計制度制定的會計操作制度。
⑷ 我國會計法規體系的層次結構及主要內容是什麼分別包括哪些具體的會計法規
我國會計法律制度體系包括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和會計規章。其基本構成如下:
(1)會計法律。它是指調整我國經濟生活中會計關系的法律總稱,即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根據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修正、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2)會計行政法規。它是指調整我國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會計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發布,或者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擬定經國務院批准發布,制定依據是《會計法》。如,1990年12月31日國務院發布的《總會計師條例》,1992年12月16日國務院批准,同月31日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准則》,以及近期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現金流量表》等具體會計准則。
(3)會計規章。它是指由主管全國會計工作的行政部門—財政部就會計工作中某些方面的內容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其職責制定的會計方面的文件,如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等,也屬於會計規章,但必須報財政部審核批准。會計規章的制定依據是會計法律和會計行政法規。如財政部發布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財政部與國家檔案局聯合發布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
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與憲法和會計法律、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發布的規范性文件,也是我國會計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上述可知,《會計法》是會計法律制度中層次最高的法律規范,是制定其他會計行政法規、會計規章的依據,也是指導會計工作的最高准則。
⑸ 簡答題:我國會計法律制度體系構成如何
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一、會計法律;
二、會計行政法規;
三、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
會計法律專制度國屬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定的各種有關會計工作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和地方性會計法規。
會計法律制度是調整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會計關系,是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事務過程中,以及國家在管理會計工作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在一個單位,會計關系的主體為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客體為與會計工作相關的具體事務。
(5)我國會計法規體系簡述擴展閱讀:
會計法律制度是通過一定的程序由國家立法部門或行政管理部門制定、頒布和修改的,其表現形式是具體的、明確的、正式形成文字的成文條例。而會計職業道德表現形式既有明確的成文的規定,也有不成文的規范。
會計法律制度不僅僅是一種權利和義務的規定,而且是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會計法律制度的這種保障機制不僅體現在其法律規范的內容中具有明確的制裁和處罰條款,而且體現在設有與之相配合的權威的制裁和審判機關。而會計職業道德上既有國家法律的要求,更需要會計人員的自覺遵守。
⑹ 會計法律制度體系由哪些內容構成
我國會計法律制抄度體系包括襲了四個層次: (1)會計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經過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2分) (2)會計行政法規,是指由國務院制定發布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擬訂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調整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1分) (3)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發布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1分) (4)地方性會計法規。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與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會計法規。(1分)
⑺ 我國現行的會計法規體系是什麼樣子的
我國現行的會計法規體系是由有關會計的不同法律規范組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其構成主要是按照制定主體和法的效力層次劃分的。所謂法的效力層次,是指「在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各種法律淵源中,由於其制定主體、程序、時間、適用范圍等不同,各種法的效力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一個法的效力等級體系」。法的效力層次的一般規則是:不同等級的主體制定的法有不同的法的效力,等級高的主體制定的法,效力自然高於等級低的主體制定的法。就我國的法律規范體系而言,除憲法的效力統攝所有法的效力之外,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和政府規章的效力;行政法規的效力則高於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和政府規章的效力,等等。也就是說,上一級法的效力均高於下一級任何一種法的效力。
根據法的效力層次的一般規則,我國會計法規體系各個層次的邏輯結構如下所述:
會計法律這一層次,由於有關會計的各項法律均是由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並發布的,因此會計法律在我國現行的會計法規體系中處於最高層次,具有全面性、穩定性和指導性等特點,其他機關制定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均不得與之相抵觸。由於《會計法》是指導我國會計工作和會計標准制定的基本法律,因而《會計法》是我國整個會計法規體系的核心,是其他會計法規的制定依據,也是指導會計工作的最高准則。
我國會計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並頒布的,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會計法律,內容上多數是會計法律的具體化,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等其他會計法規的制定與發布要受其制約,不得與之相抵觸。
會計部門規章是負責全國會計、審計、財務等工作的主管部門財政部制定的,其法律效力處於第三層次,由於該層次涉及的內容最多,法規數量所佔比例最大,因而屬於我國會計法規體系的主體部分,對直接指導我國會計主體的實際會計核算工作起了積極的作用。
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會計規章屬於我國會計法規體系盼最後一個層次,只在本轄區內或本行業內指導會計工作,但也是我國會計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⑻ 什麼是會計的法規和制度簡述我國現行會計法規體系的組成內容。
當代中國執行的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於1999年10月31日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回法》。該答法分為總則、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法律責任、附則等6章。除《會計法》外,中國還制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總會計師條例》、《企業會計准則》等法律、法規。我國會計法律制度體系包括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和會計規章。
⑼ 簡述我國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我國會計法律制度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
1、會計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
2、會計行政法規。是指由國務院制定並發布,或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擬定經國務院批准發布,調整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會計法律制度,其制定依據是《會計法》。比如:由國務院發布的《企業財務報告條例》、《總會計師條例》;由財政部制定,國務發布的《企業會計准則》。
3、會計規章,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的程序,由財政部指定,並以財政部部長簽署命令的形式公布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會計法律制度
4、地方性會計法規。是指省、自治區、自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與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會計規范。
(9)我國會計法規體系簡述擴展閱讀
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律制度的主要區別
1、性質不同
會計法律制度通過國家機器強制執行,具有很強的他律性。會計職業道德依靠會計從業人員的自覺性,自願地執行,並依靠社會輿論和良心來實現,基本上是非強制執行的,具有很強的自律性。
2、作用范圍不同
會計法律制度側重於調整會計人員的外在行為和結果的合法化,具有較強的客觀性。會計職業道德不僅要求調整會計人員的外在行為,還要調整會計人員內在的精神世界。會計法律制度的各種規定是會計職業關系得以維系的最基本條件,是對會計從業人員行為的最低限度的要求,
用以維持現有的會計職業關系和正常的會計工作秩序。在會計職業活動的實踐中,雖然有很多不良的會計行為在違反了會計法律制度的同時也違反了會計職業道德,但也有的不良會計行為只是違反了會計職業道德而沒有違反會計法律制度。
3、實現形式不同
會計法律制度是通過一定的程序由國家立法部門或行政管理部門制定、頒布和修改的,其表現形式是具體的、明確的、正式形成文字的成文條例。而會計職業道德表現形式既有明確的成文的規定,也有不成文的規范。
4、實施保障機制不同
會計法律制度不僅僅是一種權利和義務的規定,而且是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會計法律制度的這種保障機制不僅體現在其法律規范的內容中具有明確的制裁和處罰條款,而且體現在設有與之相配合的權威的制裁和審判機關。
而會計職業道德上既有國家法律的要求,更需要會計人員的自覺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