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微博條例館

微博條例館

發布時間: 2022-05-10 12:42:15

A. 國外有微博管理條例

有很多國家對於手機通訊、互聯網發言都有很明確的限制啊。
包括美國、歐洲等國對於互聯網社交也有限制啊。
看看新聞吧。

B. 新浪微博新規都規定了什麼

2010年,騰訊在QQ上彈窗提示用戶:騰訊將在裝有360軟體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體。這個強迫用戶二選一的舉動,令這位互聯網巨頭被詬病許久。


內容截圖

微博針對的第三方新聞平台正是近來風頭正勁的今日頭條。

在微博發布上述聲明之前,頭條社區官方已經向頭條號作者發布授權開通微博內容源的內測通知。通知顯示,開通此功能後,頭條號平台將提供技術能力,幫助用戶將微博等平台發布的內容定期自動發表到今日頭條旗下的社交媒體產品——微頭條上。

之後的事情是,9月10日晚間,今日頭條向部分用戶發出系統通知,稱「今日頭條將於近期停止提供新浪微博的賬號服務」。

再之後,就是微博在《微博服務使用協議》中增加了微博內容的原創獨家性。

微博就是霸王條款,有的甚至於於法不合,靜等看後面怎麼發展了。

C. 微博發布有什麼規定

為構建和諧、法治、健康的網路環境,維護新浪微博社區秩序,更好的保障用戶合法權益,新浪微博與用戶共同制定本公約。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新浪微博是由新浪公司創建、運行的社交網路平台。
第二條
新浪微博用戶是指新浪微博的注冊用戶,其行為需遵守本公約;未注冊者在本平台的活動亦參照本公約。
第三條
新浪微博用戶在本平台的活動不得違反現行法律法規。本平台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用戶注冊協議,配合司法機關維護被侵權人合法權益。
第四條
新浪微博社區管理中心(以下統稱「站方」)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及本公約,制定《新浪微博社區管理規定(試行)》並實施管理。
第二章用戶權利

第五條
用戶享有新浪微博帳號的使用權。該使用權不得以任何方式轉讓,帳號的行為將被視為注冊用戶的行為。
第六條
站方鼓勵用戶驗證真實身份及申請特定標識,申請方式和審核條件公開透明。此類用戶享有更多服務。特定標識包括:個人認證、微博達人、機構認證等。
第七條
用戶在本平台的表達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不得與現行法律法規和本公約相沖突。
第八條
用戶的個人隱私受到保護。
新浪微博的用戶真實身份驗證信息由第三方平台保存。對用戶隱私的保護是新浪微博的基本政策,用戶自行公開、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的除外。
第九條
用戶在新浪微博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可通過微博舉報功能或司法途徑維護權益。
第三章用戶行為規范

第十條
用戶注冊、使用微博應符合現行法律法規。不得以任何方式受讓微博帳號使用權,不得盜用他人帳號。
第十一條
用戶不得惡意通過機器或軟體等非人力手段注冊微博帳號、發布內容或關注他人,經微博官方許可的軟體應用除外。
第十二條
用戶擁有設置個性化帳號信息的權利(包括:昵稱、頭像、個人介紹、帳號模板等),但不得設置含有以下內容的帳號信息:
(一) 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
(二) 包含人身攻擊性質內容的;
(三) 暗示與他人或機構相混同的;
(四) 包含非法信息的。
不得使用隱晦表達等方式規避以上限制。
第十三條
用戶擁有發布信息的權利,但不得發布含有以下內容的信息:
(一) 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 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三) 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
(五) 宣揚邪教、迷信的;
(六) 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 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 煽動非法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的;
(九) 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第十四條
用戶不應發布不實信息。不實信息范圍詳見《新浪微博社區管理規定(試行)》。
第十五條
用戶應尊重他人名譽權,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
第十六條
用戶應尊重他人隱私權,不得侵害他人隱私。涉及公眾利益或經由當事人同意的除外。
隱私包括真實姓名、身份證號、電話號碼、家庭住址及用戶不願公開的其他個人信息。
第十七條
用戶應尊重他人肖像權,未經他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或修改其肖像。
第十八條
用戶應尊重他人安寧權,不得利用微博騷擾他人。不應以評論、@他人、私信、求關注等方式對他人反復發送重復、近似、訴求相同的信息。
第十九條
用戶應尊重他人著作權。發布他人原創內容需註明出處或帶有明顯轉載標識。
第四章社區管理

第二十條
新浪微博社區管理由站方和社區委員會共同完成。
第二十一條
站方可通過主動發現及接受用戶舉報發現違規行為,完成真實身份驗證的用戶可使用微博的舉報功能。
第二十二條
站方根據《新浪微博社區管理規定(試行)》處理違規行為。
第二十三條
違規處理包括:內容處理和帳號處理。
內容處理包括:刪除、禁止被轉發、禁止被評論、標注等。
帳號處理包括:禁止發布微博、禁止被關注等,直至注銷。
第二十四條
對於可明顯識別的違規行為,由站方直接處理;其他違規行為,由社區委員會判定後處理。
第二十五條
社區委員會分為兩類:判定用戶糾紛的普通委員會,判定不實信息的專家委員會。社區委員會成員均為公開招募。
第二十六條
在涉嫌違規行為的判定中,社區委員會在時限內以多數決的方式,形成判定結果,站方據此完成處理。
第二十七條
違規處理過程以網頁卷宗的方式公示。
第二十八條
站方根據社區委員會判定結果所採取的處理措施,屬於用戶自律范疇,不代表新浪微博立場。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九條
用戶因微博行為引發的法律糾紛,與新浪公司無關。
第三十條
站方可依照互聯網發展的不同階段,隨著社區管理經驗的不斷豐富,出於維護微博社區秩序的目的,不斷完善本公約。
第三十一條
本公約自2012年5月28日起施行。

D. 微博怎麼算違規 百度知道

微博管理規定:
發布危害信息。危害信息主要包括:
(一) 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危害國家及社會安全的信息(簡稱「敏感信息」),主要表現為:
1. 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
2. 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
3. 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
4.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
5. 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迷信;
6. 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
7. 宣揚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8. 煽動非法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聚眾擾亂社會秩序;
9. 含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
(二) 垃圾廣告,包括垃圾信息和惡意行為,主要表現為:
1. 從事買賣粉絲及相關業務;
2. 從事刷評論、刷轉發、刷投票、刷有獎活動業務;
3. 通過機器或軟體等非人力手段對他人頁面大量發送廣告信息;
4. 虛假中獎信息;
5. 機器抓取發送的無意義內容、重復內容;
6. 利用系統漏洞干擾微博正常秩序的行為。如:盜用他人賬號、強制他人關注等。
(三) 淫穢色情信息,主要表現為:
1. 淫穢:具體描繪性行為或露骨宣揚色情的誨淫性信息。
2. 色情:露三點的圖片、視頻,帶有色情意味、暗示、挑逗和引起他人類似感受的音頻、文字。
發布不實信息。不實信息主要表現為:
(一) 整體失實:事件本身系子虛烏有。
(二) 捏造細節:捏造細節使整個事件被扭曲。
(三) 圖文不符:通過錯誤的圖文搭配誤導他人。
(四) 誇大事實:在描述中對事實誇大其詞,誤導他人。
(五) 過期信息:將已得到解決的事件作為新消息發布,並略去已產生的結果。
(六) 信息殘缺:隱藏部分事實,以不完整的信息誤導他人。
(七) 斷章取義:將部分事實加上推測作為事實發布。文藝評論不適用本條規定。
用戶糾紛類違規,主要包括:
(一) 泄露他人隱私,主要表現為:
1. 泄露身份信息:公開他人真實姓名及身份證號、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用戶已公開或授權公開的除外,涉及公共利益的除外。
2. 泄露其它信息:公開他人不願被知悉的不危害社會的信息。如:性取向、生理及心理缺陷、財產狀況、信用卡、電子消費卡、上網卡、上網帳號和密碼、交易賬號和密碼、網上購物使用的帳號和密碼、IP地址、瀏覽網頁的蹤跡或活動內容、私生活鏡頭以及社會關系等,他人可通過合法公開渠道得知的或涉及公共利益的除外。
(二) 人身攻擊,主要表現為:
1. 侮辱:以侮辱性言論傷害他人。
2. 誹謗:刻意捏造信息破壞他人名譽。誤解不適用本條規定。
3. 肖像篡改:修改他人肖像且令本人不能接受。
轉發他人發布的含有人身攻擊內容的微博或評論,但沒有繼續人身攻擊的,該轉發微博不構成人身攻擊,但接到當事人舉報後可刪除。
(三) 冒充他人,主要表現為:通過頭像、昵稱、域名及各類自我說明,暗示自己與他人或機構相等同或有關聯。
(四) 內容抄襲,主要表現為:發布他人原創內容而不註明出處或標識轉載。
原創內容暫指首發於新浪微博的內容,不包括修改、整合的圖片等。
(五) 騷擾他人,主要表現為:以評論、@他人、私信、求關注等方式對他人反復發送重復、近似、訴求相同的信息。反復是指3次及以上。
(六) 認證用戶身份虛假,主要表現為:
1. 通過偽造材料、提供虛假信息,獲取新浪微博認證身份;
2. 用戶真實身份與認證身份不符。
(七) 認證用戶身份真實,但在新浪微博從事的商業行為中有違規的,按照《新浪微博商業行為規范辦法(試行)》的相關規定處理。商業行為是指在新浪微博發布有獎活動、廣告信息等。

E. 這樣發微博算是違規的嗎

微博管理規定:

發布危害信息。危害信息主要包括:
(一) 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危害國家及社會安全的信息(簡稱「敏感信息」),主要表現為:
1. 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
2. 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
3. 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
4.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
5. 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迷信;
6. 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
7. 宣揚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8. 煽動非法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聚眾擾亂社會秩序;
9. 含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
(二) 垃圾廣告,包括垃圾信息和惡意行為,主要表現為:
1. 從事買賣粉絲及相關業務;
2. 從事刷評論、刷轉發、刷投票、刷有獎活動業務;
3. 通過機器或軟體等非人力手段對他人頁面大量發送廣告信息;
4. 虛假中獎信息;
5. 機器抓取發送的無意義內容、重復內容;
6. 利用系統漏洞干擾微博正常秩序的行為。如:盜用他人賬號、強制他人關注等。
(三) 淫穢色情信息,主要表現為:
1. 淫穢:具體描繪性行為或露骨宣揚色情的誨淫性信息。
2. 色情:露三點的圖片、視頻,帶有色情意味、暗示、挑逗和引起他人類似感受的音頻、文字。
發布不實信息。不實信息主要表現為:
(一) 整體失實:事件本身系子虛烏有。
(二) 捏造細節:捏造細節使整個事件被扭曲。
(三) 圖文不符:通過錯誤的圖文搭配誤導他人。
(四) 誇大事實:在描述中對事實誇大其詞,誤導他人。
(五) 過期信息:將已得到解決的事件作為新消息發布,並略去已產生的結果。
(六) 信息殘缺:隱藏部分事實,以不完整的信息誤導他人。
(七) 斷章取義:將部分事實加上推測作為事實發布。文藝評論不適用本條規定。
用戶糾紛類違規,主要包括:
(一) 泄露他人隱私,主要表現為:
1. 泄露身份信息:公開他人真實姓名及身份證號、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用戶已公開或授權公開的除外,涉及公共利益的除外。
2. 泄露其它信息:公開他人不願被知悉的不危害社會的信息。如:性取向、生理及心理缺陷、財產狀況、信用卡、電子消費卡、上網卡、上網帳號和密碼、交易賬號和密碼、網上購物使用的帳號和密碼、IP地址、瀏覽網頁的蹤跡或活動內容、私生活鏡頭以及社會關系等,他人可通過合法公開渠道得知的或涉及公共利益的除外。
(二) 人身攻擊,主要表現為:
1. 侮辱:以侮辱性言論傷害他人。
2. 誹謗:刻意捏造信息破壞他人名譽。誤解不適用本條規定。
3. 肖像篡改:修改他人肖像且令本人不能接受。
轉發他人發布的含有人身攻擊內容的微博或評論,但沒有繼續人身攻擊的,該轉發微博不構成人身攻擊,但接到當事人舉報後可刪除。
(三) 冒充他人,主要表現為:通過頭像、昵稱、域名及各類自我說明,暗示自己與他人或機構相等同或有關聯。
(四) 內容抄襲,主要表現為:發布他人原創內容而不註明出處或標識轉載。
原創內容暫指首發於新浪微博的內容,不包括修改、整合的圖片等。
(五) 騷擾他人,主要表現為:以評論、@他人、私信、求關注等方式對他人反復發送重復、近似、訴求相同的信息。反復是指3次及以上。
(六) 認證用戶身份虛假,主要表現為:
1. 通過偽造材料、提供虛假信息,獲取新浪微博認證身份;
2. 用戶真實身份與認證身份不符。
(七) 認證用戶身份真實,但在新浪微博從事的商業行為中有違規的,按照《新浪微博商業行為規范辦法(試行)》的相關規定處理。商業行為是指在新浪微博發布有獎活動、廣告信息等。

F. 在微博上發廣告違規嗎

微博管理規定:
發布危害信息。危害信息主要包括:
(一) 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危害國家及社會安全的信息(簡稱「敏感信息」),主要表現為:
1. 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
2. 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
3. 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
4.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
5. 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迷信;
6. 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
7. 宣揚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8. 煽動非法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聚眾擾亂社會秩序;
9. 含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
(二) 垃圾廣告,包括垃圾信息和惡意行為,主要表現為:
1. 從事買賣粉絲及相關業務;
2. 從事刷評論、刷轉發、刷投票、刷有獎活動業務;
3. 通過機器或軟體等非人力手段對他人頁面大量發送廣告信息;
4. 虛假中獎信息;
5. 機器抓取發送的無意義內容、重復內容;
6. 利用系統漏洞干擾微博正常秩序的行為。如:盜用他人賬號、強制他人關注等。
(三) 淫穢色情信息,主要表現為:
1. 淫穢:具體描繪性行為或露骨宣揚色情的誨淫性信息。
2. 色情:露三點的圖片、視頻,帶有色情意味、暗示、挑逗和引起他人類似感受的音頻、文字。
發布不實信息。不實信息主要表現為:
(一) 整體失實:事件本身系子虛烏有。
(二) 捏造細節:捏造細節使整個事件被扭曲。
(三) 圖文不符:通過錯誤的圖文搭配誤導他人。
(四) 誇大事實:在描述中對事實誇大其詞,誤導他人。
(五) 過期信息:將已得到解決的事件作為新消息發布,並略去已產生的結果。
(六) 信息殘缺:隱藏部分事實,以不完整的信息誤導他人。
(七) 斷章取義:將部分事實加上推測作為事實發布。文藝評論不適用本條規定。

G. 新浪微博大規模賬號的行為是否觸犯了法律

對於微博的《服務使用協議》,一家互聯網公司的高級法律官員華林給出了以下意見:一,微博的服務使用協議是一份格式合同,是雙方事先擬定的供重復使用的條款,在簽訂合同時沒有與對方協商在格式合同的簽訂過程中,簽約雙方沒有經過討價還價的博弈過程,用戶沒有可能討論或修改某些條款。用戶簽署格式合同並不意味著所有條款都具有法律效力。即使它被簽署了,用戶也可以請求法院使不合理的條款無效。

微博在《微博服務使用協議》中增加了微博內容的原始排他性。這就是霸王條款,有些甚至不符合法律,所以等著看它以後如何發展吧。

H. 微博賬號存在違規行為,違反了《微博社區管理規定》怎麼恢復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4

I. 無論發任何微博都顯示「違反《新浪微博社區管理規定》」

這個你可以溝通新浪的客服管理,或者直接撥通熱線好了。祝你早日解決問題。

J. 發微博顯示《違背微博社區公約》怎麼解除

你的賬號可能被盜號了重新申請一個賬號。

第三條本公約內容如與微博平台公示的其他同類規則相沖突的,以本公約內容為准。

第四條站方需為不同賬號主體、不同事項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社區規則。法律法規中規定了明確管理許可權的事項和主體,站方需制定對應的社區規則予以貫徹落實。

第一條微博是由北京微夢創科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創建、運營的社交媒體網路平台(以下可簡稱為「微博平台」、「平台」、「本平台」)。

第二條微博用戶是指於微博平台完成注冊的網路用戶(以下可簡稱為「用戶」)。微博用戶應嚴格遵守本公約的規定。對於尚未注冊成為微博用戶的訪客,站方亦有權參照本公約規定對其在微博平台的有關活動進行管理。

熱點內容
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6 21:11:45 瀏覽:162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難證明 發布:2025-02-06 19:31:09 瀏覽:839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
勞動法非定時工作制 發布:2025-02-06 17:25:21 瀏覽:638
民法自然年 發布:2025-02-06 16:22:48 瀏覽:542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