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世衛組織條例

世衛組織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10 15:14:36

『壹』 中國會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被確定為疫區嗎

雖然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成為了國際上突發性的公共衛生健康事件,但WHO從來沒有將中國劃為疫區。在2020年1月30日WTO總幹事譚德賽對外宣布,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漫延非常嚴重,被列為PHEIC,並決定有效期限為三個月,因此中國被謠傳是「疫區國」,並且為期三年等傳聞都是虛假的。
1、世界衛生組織對外宣布中國新冠肺炎病毒列入PHEIC。
2、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此次宣布並不代表對中國失去信心,反而認為中國一定可以將疫情控制住。
3、PHEIC是傳染病應急機制當中最高等級,自從新冠肺炎爆發以來WTO已經連續兩天召開緊急會議。隨著疫情越來越嚴重,迅速的蔓延,讓WTO 評估並且宣布了PHEIC事項。
4、PHEIC不等於疫區國,在世界衛生組織當中沒有疫區國的定義和劃分。疫區國一般是指針對動物疫情感染的國家。
由此可見,世界組織只是認為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會對別的國家造成公共健康威脅,並且事情已經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發展,需要國際社會的協助才可以解決,因此新冠病毒被稱為PHEIC,而並不是宣布籠統的稱中國這個國家是疫區國。當然,認定為PHEIC對中國的以外貿易、旅遊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不過沖擊也只是短暫的,隨著中國防疫措施的完善已經將疫情基本控制。
《國際衛生條例》,「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它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並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的不同尋常的事件。」 根據2005年的《國際衛生條例》,各成員國均負有對「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做出迅速反應的法律責任
《國際衛生條例》當有個別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符合以下兩個情況,就可以被正式宣布為PHEIC:
第一,該事件會因為疾病傳播,對其他國家構成公共健康風險;
第二,該事件因為發展到很嚴重的程度,或是方向不尋常、預料之外的方向發展,需要國際社會攜手合作才能夠解決。

『貳』 《世界衛生組織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第一章 目 的

第二章 任 務
第三章 會員與准會員
第四章 機 構
第五章 世界衛生大會
第六章 執行委員會
第七章 秘 書 處
第八章 委 員 會
第九章 會 議
第十章 總 部
第十一章 區域安排
第十二章 預算及開支
第十三章 表 決
第十四章 各國提交的報告
第十五章 法律地位、特惠權、豁免權
第十六章 與其他組織的關系
第十七章 修 正
第十八章 解 釋
第十九章 生 效
本組織法的簽字國以聯合國憲章為依據,宣告下列各項原則為各國人民幸福、和睦與安全的基礎。
健康是身體、精神與社會的全部的美滿狀態,不僅是免病或殘弱。
享受可能獲得的最高健康標準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之一,不因種族、宗教政治信仰、經濟及社會條件而有區別。
全世界人民的健康為謀求和平與安全的基礎是有賴於個人的與國家的充分合作。
任何國家在增進和維護健康方面的成就都是對全人類有價值的。
各國在增進健康及控制疾病--特別是傳染病--方面的不平衡發展是一種共同的危害。
兒童的健全發育是為基本重要;在不斷變化的總環境中具有融洽生活的能力,是這種發育所不可缺少的。
在全世界人民中推廣醫學、心理學及其有關知識,對於充分獲得健康是必要的。
群眾的正確意見與積極合作對於增進人民的健康至關重要。
各國政府對人民健康負有一定的責任,唯有採取充分的衛生
各簽字國接受上述原則,並為達成相互間及與其他機構的合作,以增進和維護各國人民的健康起見,同意本組織法,並依照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七條,作為一個專門機構,成立世界衛生組織。
第一章 目 的

第一條
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本組織」)的目的是使全世界人民獲得可能達到的最高的健康水平。
第二章 任 務

第二條
為達到其目的,本組織的任務應為:
1.擔任國際衛生工作的指導與協調主權。
2.與聯合國、專門機構、各國政府衛生行政主管,各學術或職業團體、及其所認為適當的其他組織建立並維持有效的關系。
3.根據申請,協助各國政府加強衛生業務。
4.根據各國政府申請,或願予接受的情況下,提供適當的技術援助,並在緊急情況下給予必要的救濟。
5.根據聯合國申請,對特殊組合,例如聯合國託管區人民,提供或協助提供衛生業務與設備。
6.在需要時,設置並維持行政與技術業務,包括流行病學及統計業務。
7.促成並推進消滅流行病、地方病、及其他疾病的工作。
8.必要時,與其他專門機構合作,加強防止意外創傷事故。
9.必要時,與其他專門機構合作,促成增進營養、住宅建設、環境衛生、文娛、經濟或工作的條件、以及其他環境方面的保健工作。
10.促成致力於增進健康的科學與職業團體間的合作。
11.提議國際公約、協定與規章的簽訂及對其他國際衛生事態,提出建議並執行由此授予與本組織目的相一致的各項任務。
12.促進婦幼衛生及福利,並培育其在不斷變化的總環境中具有融洽生活的能力。
13.促進在精神衛生方面的活動,特別是影響人類的和睦關系的活動。
14.促進並執行衛生研究工作。
15.促進醫學、衛生及其有關專業方面的教學與培訓標準的改進。
16.從預防與治療的觀點出發,必要時同其他專門機構合作,對各項足以影響公共衛生與醫療保健的行政管理及社會設施的技術,包括醫院業務及社會安全方面進行研究並提出報告。
17.提供衛生領域的情報,咨詢及協助。
18.協助培養各國人民對於衛生問題的正確輿論。
19.根據需要,制定並修訂有關疾病、死因、及公共衛生實施方面的國際定名。
20.按需要,規定診斷程序標准。
21.發展、建立、並促進食品、生物製品、葯物、及其他類似製品的國際標准。
22.總之,採取各種必要措施,達到本組織的目的。
第三章 會員與准會員

第三條
所有國家均有資格參加本組織為會員。
第四條
聯合國各會員,按本組織第十九章規定,並依照各該國立法程序簽署或以其他方式接受本組織法者,均得為本組織會員。
第五條
應邀派遣觀察員出席一九四六年在紐約召開的國際衛生會議的各國政府,在本組織首屆衛生大會召開前根據本組織法第十九章規定並依各該國立法程序簽署或以其他方式接受本組織法者,均得為本組織會員。
第六條
在不違背本組織根據組織法第十六章規定與聯合國所達成的任何協議的情況下,凡未能依照本組織法第四、五兩條規定參加為會員者,均可申請為會員,經衛生大會以過半數通過即可為本組織會員。
第七條
會員不能履行承擔本組織會費的義務或有其他特殊情況時,衛生大會在其認為適當的情況下,可停止該會員的表決權及會員所應得的受益與權利。但衛生大會也有權恢復該會員的表決權與受益權。
第八條
不能自行負責處理國際關系的領土或領土群,經負責對該領土或領土群國際關系的會員國或政府當局代為申請,並經衛生大會通過,得為本組織准會員。出席衛生大會的准會員代表,應具有衛生技術方面的能力,並應由該領土或領土群的本地人中選出代表。准會員權利與義務的性質及其范圍由衛生大會決定。
第四章 機 構

第九條
本組織的工作由下列機構執行:
1.世界衛生大會(以下簡稱衛生大會);
2.執行委員會(以下簡稱執委會);
3.秘書處。
第五章 世界衛生大會

第十條
衛生大會由各會員的代表組成。
第十一條
各會員的代表最多不得超過三人。其中一人應由會員指定為首席代表。這些代表應就衛生領域內技術能力最強的人員中選拔,並以能代表該會員的國家衛生行政部門為合宜。
第十二條
副代表及顧問可隨同代表出席。
第十三條
衛生大會每年舉行一次例會,必要時得召開特別會議。特別會議應在執委會或多數會員的要求下召開。
第十四條
衛生大會在每年例會中應選定下屆例會在某一國家或地區舉行,具體開會地點由執委會最後決定。每次特別會議的召開地點亦由執委會決定。
第十五條
執委會經與聯合國秘書長商洽後,決定每屆年度例會及特別會議的召開日期。
第十六條
衛生大會於每屆年度例會開始時應選出主席及其他職員,其任期至繼任人被選出時為止。
第十七條
衛生大會應自行制定議事規程。
第十八條
衛生大會的任務如下:
1.決定本組織的政策。
2.選定派遣代表參加執委會的會員。
3.任命總幹事。
4.審查執委會與總幹事的工作報告及業務活動,並指示執委會關於應需採取行動、調查研究或報告的事項。
5.設置本組織工作所必需的各種委員會。
6.監督本組織的財務政策,並審查和通過預算。
7.指示執委會及總幹事,就衛生大會認為適當的任何衛生事項,提請各會員、各政府或非政府的國際組織給予注意。
8.邀請與本組織職責有關的任何國際的或全國性的組織,政府的或非政府的組織派遣代表,在衛生大會所指定的條件下,參加衛生大會、委員會、或由衛生大會召開的會議,但無表決權。至於全國性的組織,須經有關政府同意後始得邀請。
9.考慮聯合國大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安全理事會或託管理事會所提出的有關衛生問題的建議,並向其報告本組織就上項建議所採取的步驟。
10.根據本組織與聯合國的協定,向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提出報告。
11.提倡並指導本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有關衛生的研究工作。自行設立研究機構,或經會員國政府同意與其官方的或非官方的機構合作進行。
12.設置其他必要的機構。
13.採取其他適當的行動以進一步實現本組織的目的。
第十九條
衛生大會有權通過有關本組織職權范圍內的任何公約或協定。通過此項公約或協定,須經衛生大會三分之二的多數票決定。經各個會員依照各該國立法程序予以接受後,此項公約或協定即可生效。
第二十條
各會員在上述公約或協定通過後十八個月內,應採取步驟,決定是否接受,並通知總幹事。如於規定期限內不接受此項公約或協定,應書面聲述其不接受的理由。如已接受,會員應同意按照第十四章的規定,向總幹事提出年度報告。
第二十一條
衛生大會有權通過關於下列各項規章:
1.防止國際間疾病蔓延的環境衛生及檢疫方面的要求和其他程序。
2.疾病、死因及公共衛生設施的定名。
3.可供國際通用的診斷程序標准。
4.在國際貿易中交流的生物製品、葯品及其他類似製品的安全、純度與效能的標准。
5.在國際貿易中交流的生物製品、葯品及其他類似製品的廣告與標簽。
第二十二條
依照第二十一條通過的規章,經它們在衛生大會通過的相應通知轉送各會員後,即屬生效。在上項通知所規定的期限內向總幹事提出保留或拒絕接受的會員,不在此例。
第二十三條
衛生大會有權就本組織職責內的任何有關事項向會員提出建議。
第六章 執行委員會

第二十四條
執委會由二十四個會員指定的同樣人數組成。衛生大會應考慮到地區的適當分配,選出有權指派人員參加執委會的會員。當選的會員應委派一名具有衛生專業資歷的人員參加執委會,並可指派後補人員及顧問隨同參加。
第二十五條
執委會成員的任期為三年,連選得連任。但在本組織法經修改後決議執委會由十八名成員增至二十四名成員的規定生效以後的第一屆衛生大會中選出的二十個會員中,其中兩名任期為一年,兩名為二年,均以抽簽方式決定之。
第二十六條
執委會每年至少召開會議兩次,會議地點自行決定。
第二十七條
執委會由其成員中推選主席一人,並自行制定其議事規程。
第二十八條
執委會的任務為:
1.執行衛生大會的決議與方針。
2.充任衛生大會的執行機構。
3.執行衛生大會所委託的其他任務。
4.就衛生大會向它提出的問題及由於公約、協定和規章的規定由本組織負責的事項,向衛生大會提出意見。
5.主動向衛生大會提出意見或建議。
6.擬訂衛生大會議程。
7.擬訂定期一般衛生規劃綱要,提請衛生大會考核。
8.研討其許可權內的一切問題。
9.在本組織任務及財源范圍內,採取緊急措施,以應付必須採取立即行動的事件。在特殊情況下,執委會可授權總幹事採取必要步驟,撲滅流行病,參加組織受災難民的衛生救濟工作,並對任何會員或總幹事提請執委會注意的緊急事態,進行調查研究。
第二十九條
執委會應代表衛生大會行使大會所委託的各項職權。
第七章 秘 書 處

第三十條
秘書處由總幹事及本組織所必要的技術與行政人員所組成。
第三十一條
總幹事由衛生大會根據執委會提名任命之,其任用條件由衛生大會決定。總幹事在執委會的授權下,為本組織的技術及行政首長。
第三十二條
總幹事應為衛生大會、執委會、本組織的所有理事會委員會、以及由本組織召開的各種會議的當然秘書。總幹事得指定其他職員代行其職務。
第三十三條
總幹事或其代表得通過與各會員成立協定,建立辦事程序,使他為完成其職責,能直接與各國有關部門、尤其是與各會員國衛生行政部門以及全國性的政府的或非政府的衛生機構建立關系。他並得與本組織職權有關的國際組織建立直接關系。其涉及各區域的有關事項,總幹事應通知各有關的區辦事處。
第三十四條
總幹事應負責編制並每年向執委會提出本組織財務報告及預算。
第三十五條
總幹事應根據衛生大會制定的人事條例任用秘書處的職員。任用職員的最重要的考慮是保證秘書處的工作效率、正直廉潔及國際代表性的品質能保持在最高水平。並應適當顧及從廣泛地區選聘人員的重要性。
第三十六條
本組織職員的服務條件應力求與聯合國其他機構的條件取得一致。
第三十七條
總幹事及職員在執行其職務時不應尋求或接受本組織以外的任何政府或當局的指示,並應避免任何損及國際公務員身份的行為。本組織的每個會員國應承諾尊重總幹事及職員的國際獨特性,不對他們施加影響。
第八章 委 員 會

第三十八條
執委會應根據衛生大會指示,設置各種委員會,並主動建議或依照總幹事的建議,設置在本組織職權范圍內所需要的其他委員會。
第三十九條
執委會應隨時或至少每年一次審議各委員會有無繼續存在的必要。
第四十條
執委會可與其他機構建立或由本組織參加的聯合委員會或混合委員會,並可代表本組織參加由其他機構所成立的各種委員會。
第九章 會 議

第四十一條
衛生大會或執委會可召開地方性的、綜合性的、技術性的、或其他特別會議,商討本組織許可權內的任何問題,並可派代表參加國際機構召開的上述各項會議,並在有關政府同意下,參加國家召開的政府的與非政府的上述各種全國性會議。派遣代表的方式應由衛生大會或執委會決定。
第四十二條
執委會可規定本組織的代表參加其認為對本組織有利的各種會議。
第十章 總 部

第四十三條
本組織總部的所在地由衛生大會與聯合國商洽後確定。
第十一章 區域安排

第四十四條
1.衛生大會應隨時劃定地理區域,按需要設立區組織。
2.衛生大會可就其所劃分的每個區域內多數會員的同意,設立區組織,以適應該區的特殊需要。每個區域只應設一個區組織。
第四十五條
依據本組織法,每個區組織應是本組織整體組成的一個部分。
第四十六條
每個區組織應包括區委員會(以下簡稱區委會)和區辦事處。
第四十七條
區委會應由該區域內的會員和准會員的代表組成。區內不能負責處理國際關系而同時又不是准會員的領土或領土群,亦應有代表權,並得參加區委會。上述領土或領土群在區委會內的權利及義務的性質與范圍應由衛生大會與對上述領土或領土群負責國際關系的會員或其他當局以及在該區內的會員國磋商後確定之。
第四十八條
區委會應視需要隨時召開會議,每次會議地點自行決定。
第四十九條
區委會應自行制定其議事規程。
第五十條
區委會的任務如下:
1.制定純屬區域性問題的管理方針。
2.監督區辦事處的業務活動。
3.建議區辦事處召開技術性會議及其他衛生業務方面的工作或調查。這類工作按區委會的意見能在這區域內促進本組織的目的。
4.與聯合國的各有關區委會,其他專門機構的區委會、以及其他與本組織有共同利益的區域性國際組織進行合作。
5.通過總幹事,向本組織提出對於比區域性具有更廣泛意義的國際衛生問題的意見。
6.如本組織總部所撥的區預算經費不足以執行該區任務時,建議有關區域內各會員國政府追加撥款。
7.其他由衛生大會、執委會、或總幹事可能授予的任務。
第五十一條
依照本組織總幹事的一般性職權,區辦事處應為區委會的行政機關。此外區辦事處應就本區范圍內執行衛生大會與執委會的決議。
第五十二條
區辦事處的主管應為區主任,由執委會商經區委會同意後聘任之。
第五十三條
區辦事處職員應由區主任與總幹事商定辦法聘任之。
第五十四條
由泛美衛生局及泛美衛生會議所代表的泛美衛生組織以及在本組織法簽署前即已存在的所有其他政府間的區域性衛生組織,均應在適當時機與本組織合並。此項合並應在有關主管當局通過各有關組織表示相互同意的基礎上,採取共同行動,盡早在可行時實現。
第十二章 預算及開支

第五十五條
總幹事應編擬並向執委會提出本組織的年度經費預算。執委會應對此項預算進行審查,並連同其認為適當的任何建議,一並轉送衛生大會。
第五十六條
遵照本組織與聯合國所簽訂協議的原則下,衛生大會應審查並批准預算,並應按照衛生大會所定的比例准則分配由各會員分別承擔經費開支。
第五十七條
衛生大會、或由執委會代表衛生大會,可接受並處理送給本組織的捐贈或遺產。但此項捐贈或遺產的附帶條件必須為衛生大會或執委會所能接受並符合本組織的目的與政策。
第五十八條
為應付緊急事項及偶然事故,應設立一項特別基金由執委會酌情使用。
第十三章 表 決

第五十九條
每會員在衛生大會中有一票表決權。
第六十條
1.衛生大會對於重要問題的決議須有出席及投票會員的三分之二多數的表決。此類重要問題包括:批准公約或協定;依照本組織法第六十九、七十、及七十二條的規定,批准本組織與聯合國及與政府間的組織或機構發生關系的協定;以及本組織法的修改問題。
2.對於其他問題的決議,包括須經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的其他各項問題,須經出席及投票的會員半數以上表決通過。
3.執委會與本組織各委員會對於與上項類似問題的表決,應遵照本條上述(1)、(2)兩段執行。
第十四章 各國提交的報告

第六十一條
每個會員應就其增進本國人民健康所採取的措施與所得的成就向本組織提出年度報告。
第六十二條
每個會員應就本組織向其提出的建議以及執行各種公約、協定與規章所採取的措施提出年度報告。
第六十三條
每個會員應就其本國已發表的有關衛生方面的重要法律、規章、官方報告與統計,及時送交本組織。
第六十四條
每個會員應根據衛生大會所制定的格式,提出有關統計與流行病學的報告。
第六十五條
在執委會要求下每個會員,應盡可能提供有關衛生的其他情報。
第十五章 法律地位、特惠權、豁免權

第六十六條
本組織為實現其目的與行使其職權,在各個會員國領土內應享有其所必需的法律地位。
第六十七條
1.本組織為實現其目的與行使其職權,在各個會員領土內應享有其所必需的特惠權及豁免權。
2.會員代表、執委會成員以及本組織的技術與行政人員,應同樣享有為獨立執行本組織的任務所必需的特惠權與豁免權。
第六十八條
此種法律地位、特惠權與豁免權應在經本組織與聯合國秘書長商洽後擬訂,並經各會員間議定的專項協定中明確規定。
第十六章 與其他組織的關系

第六十九條
本組織應與聯合國建立關系,成為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七條中所指的專門機構之一。本組織與聯合國建立關系的一種或多種協定,應由衛生大會三分之二多數票決通過。
第七十條
本組織認為必要時,應與其他政府間的組織建立有效關系,並與其密切合作。與上述組織達成的正式協定必須經衛生大會以三分之二多數票決通過。
第七十一條
本組織可就其職權內的事項採取適當辦法,同非政府的國際組織進行磋商與合作;並經有關政府同意後,亦可與該國的政府的或非政府的全國性組織進行磋商與合作。
第七十二條
經衛生大會三分之二多數票決批准,本組織可接收其目的與業務活動屬於本組織職權范圍內的任何其他國際組織或機構的任務、資源及義務,此項接收系通過國際協定或經有關雙方當局達成相互可接受的辦法實行之。
第十七章 修 正

第七十三條
對本組織法修正案的全文應由總幹事在衛生大會審議前至少六個月送達各會員。此項修正案經衛生大會以三分之二多數票決通過並由三分之二多數會員依照其各國立法程序批准後,即應生效。
第十八章 解 釋

第七十四條
本組織法的中文本、英文本、法文本、俄文本及西班牙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第七十五條
有關本組織法的解釋或引用而發生的未能通過談判或衛生大會解決的任何問題或爭端,除當事國同意用其他方式解決外,應轉交國際法庭遵照該法庭的法規解決。
第七十六條
經聯合國大會認為、或經本組織與聯合國之間的協定認可,本組織可就其職權范圍內所產生的任何法律問題,請國際法庭提咨詢性意見。
第七十七條
由於上述申請咨詢性意見的需要,總幹事可代表本組織出席國際法庭。總幹事並應設法申訴案情,包括對本問題爭執的不同意見。
第十九章 生 效

第七十八條
依照第三章規定,本組織法應向所有國家公開徵求簽署或接受。
第七十九條
1.各國,通過下述方式,可成為本組織法的成員:
甲、簽署,無保留地接受;
乙、簽署,但須經批准後接受;
丙、接受。
2.本組織法的接受應用正式文件遞交聯合國秘書長存檔後,始能生效。
第八十條
本組織法自二十六個聯合國會員國依據第七十九條規定成為本組織法成員國之日起生效。
第八十一條
依照聯合國憲章第一百零二條聯合國秘書長應將本組織法登記備案,當有一個國家無保留地接受本組織法或有第一個正式接受文件遞交到聯合國。
第八十二條
聯合國秘書長將本組織法生效日期通知本組織法的簽訂國。其他國家如成為本組織法簽訂國時,聯合國秘書長亦將其簽訂日期通知各簽訂國。
下署各國代表,在各該國授權簽署之下,在本組織法上簽字,以昭信守。
1946年7月22日於紐約。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各文本組織法各一本,具有同等效力。各正本保存於聯合國檔案庫,副本由聯合國秘書長送交出席大會的各國政府各一份。

『叄』 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衛生條例(2005)》相關規定是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WHO)2005 年修訂的《國際衛生條例(2005)》於2007年回6月15日生效。《條例》於2005年經世界衛生大答會(WHA)商定,包括一系列全面和經驗證的規定和程序,有助於世界更充分地避免全球衛生威脅。《條例》主要內容包括:定義、目的以及范圍、原則和負責當局;信息和公共衛生應對措施;建議;入境口岸;公共衛生措施;衛生文件;收費;一般條款;專家名冊、突發事件委員會和審查委員會;最終條款及附件。

『肆』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健康新標準是

法律分析: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健康標準是:精力充沛,少感到過分緊張與疲勞;樂觀,積極,承擔;睡眠好;應變能力強;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眼睛明亮;牙齒清潔健康,無出血;頭發有光澤;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法律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

第二條 為達到其目的,本組織的任務應為:

1.擔任國際衛生工作的指導與協調主權。

2.與聯合國、專門機構、各國政府衛生行政主管,各學術或職業團體、及其所認為適當的其他組織建立並維持有效的關系。

3.根據申請,協助各國政府加強衛生業務。

4.根據各國政府申請,或願予接受的情況下,提供適當的技術援助,並在緊急情況下給予必要的救濟。

5.根據聯合國申請,對特殊組合,例如聯合國託管區人民,提供或協助提供衛生業務與設備。

6.在需要時,設置並維持行政與技術業務,包括流行病學及統計業務。

7.促成並推進消滅流行病、地方病、及其他疾病的工作。

8.必要時,與其他專門機構合作,加強防止意外創傷事故。

9.必要時,與其他專門機構合作,促成增進營養、住宅建設、環境衛生、文娛、經濟或工作的條件、以及其他環境方面的保健工作。

10.促成致力於增進健康的科學與職業團體間的合作。

11.提議國際公約、協定與規章的簽訂及對其他國際衛生事態,提出建議並執行由此授予與本組織目的相一致的各項任務。

12.促進婦幼衛生及福利,並培育其在不斷變化的總環境中具有融洽生活的能力。

13.促進在精神衛生方面的活動,特別是影響人類的和睦關系的活動。

14.促進並執行衛生研究工作。

15.促進醫學、衛生及其有關專業方面的教學與培訓標準的改進。

16.從預防與治療的觀點出發,必要時同其他專門機構合作,對各項足以影響公共衛生與醫療保健的行政管理及社會設施的技術,包括醫院業務及社會安全方面進行研究並提出報告。

17.提供衛生領域的情報,咨詢及協助。

18.協助培養各國人民對於衛生問題的正確輿論。

19.根據需要,制定並修訂有關疾病、死因、及公共衛生實施方面的國際定名。

20.按需要,規定診斷程序標准。

21.發展、建立、並促進食品、生物製品、葯物、及其他類似製品的國際標准。

22.總之,採取各種必要措施,達到本組織的目的第六條 在不違背本組織根據組織法第十六章規定與聯合國所達成的任何協議的情況下,凡未能依照本組織法第四、五兩條規定參加為會員者,均可申請為會員,經衛生大會以過半數通過即可為本組織會員。

第七條 會員不能履行承擔本組織會費的義務或有其他特殊情況時,衛生大會在其認為適當的情況下,可停止該會員的表決權及會員所應得的受益與權利。但衛生大會也有權恢復該會員的表決權與受益權。

第八條 不能自行負責處理國際關系的領土或領土群,經負責對該領土或領土群國際關系的會員國或政府當局代為申請,並經衛生大會通過,得為本組織准會員。出席衛生大會的准會員代表,應具有衛生技術方面的能力,並應由該領土或領土群的本地人中選出代表。准會員權利與義務的性質及其范圍由衛生大會決定。

『伍』 世界衛生組織標准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健康標準是:

1、精力充沛,少感到過分緊張與疲勞;

2、樂觀,積極,承擔;

3、睡眠好;

4、應變能力強;

5、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

8、牙齒清潔健康,無出血;

9、頭發有光澤;

10、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陸』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心理健康標准時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的標志:
(WHO,1948)
1.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勞和緊張;
2.積極樂觀,勇於承擔責任,心胸開闊;
3.精神飽滿,情緒穩定,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強,善於排除干擾;
5.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6.體重得當,身材勻稱;
7.眼睛炯炯有神,善於觀察;
8.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無出血現象;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和皮膚富有彈性,步伐輕松自如。
以上標准既有身體健康的標准,也有心理健康的標准。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必須從生理、心理、行為等因素分析。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活動和社會適應良好的一種狀態,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動協調一致的過程,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和人格完整協調,能順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的過程。
心理健康的一般標准:
1、智力正常(智商在70分以上)
2、情緒健康
3、意志健全
4、人格完整
5、自我評價正確
6、人際關系和諧
7、社會適應正常
8、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柒』 世衛組織有什麼實質性作用

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准。

世衛組織其組織任務:

1、指導和協調國際衛生工作。

2、根據各國政府的申請,協助加強國家的衛生事業,提供技術援助。

3、主持國際性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業務。

4、促進防治和消滅流行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

5、促進防治工傷事故及改善營養、居住、計劃生育和精神衛生。

6、促進從事增進人民健康的科學和職業團體之間的合作。

7、提出國際衛生公約、規劃、協定。

8、促進並指導生物醫學研究工作。

9、促進醫學教育和培訓工作。

10、制定有關疾病、死因及公共衛生實施方面的國際名稱。

11、制定診斷方法的國際規范的標准。

12、制定並發展食品衛生、生物製品、葯品的國際標准。

13、協助在各國人民中開展衛生宣傳教育工作。

(7)世衛組織條例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世衛組織會徽:

世界衛生組織會徽是由:

1948年第一屆世界衛生大會選定的。該會徽由一條蛇盤繞的權杖所覆蓋的聯合國標志組成。長期以來,由蛇盤繞的權杖系醫學及醫學界的標志。它起源於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故事,古希臘人將其尊崇為醫神,並且其崇拜涉及蛇的使用。

希臘是蛇徽的發源地,從古到今,蛇徽遍布希臘各地。到了近代,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以及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都用蛇徽作為自己的醫學標志。20世紀50年代前中國中華醫學會的會徽上也有蛇徽。1948年4月出版的《中華醫學雜志》,封面就是一個赫然醒目的蛇徽。

『捌』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每年的哪一天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世衛組織建議通過恢復和改進結核病篩查來快速確認結核桿菌感染者或結核病患者,包括使用分子快速診斷檢測和計算機輔助檢測來解讀胸部X光檢查,以及加強篩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感染狀況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統被削弱,更容易感染結核病。


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桿菌引起、經呼吸道傳播的傳染病。結核病雖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但可防可治。

『玖』 「世界衛生組織」資料,中英文版

中英
對照

世衛組織是聯合國系統內衛生問題的指導和協調機構。它負責對全球衛生事務提供領導,擬定衛生研究議程,制定規范和標准,闡明以證據為基礎的政策方案,向各國提供技術支持,以及監測和評估衛生趨勢。

二十一世紀中,衛生是一項共同責任,涉及到公平獲得基本保健和集體防範跨越國界的威脅。

About WHO

Introctory brochure on WHO [pdf 1.24Mb]

WHO is the directing and coordinating authority for health within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It is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leadership on global health matters, shaping the health research agenda, setting norms and standards, articulating evidence-based policy options, 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 to countries and monitoring and assessing health trends.

In the 21st century, health is a shared responsibility, involving equitable access to essential care and collective defence against transnational threats.

The WHO agenda
A six-point agenda to improve public health

The role of WHO in public health
The Organization's core functions

Governance of WHO
World Health Assembly, Executive Board and Constitution

History of WHO
Origin of WHO and historical resources

People and offices
The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and presence

Resources and planning
Budget, fund sources and expenditures

世衛組織的議程

世衛組織在日益復雜和迅速變化的局勢中運作。公共衛生行動的界限已經模糊,延及至能夠影響衛生機會與結果的其他部門。世衛組織通過一個六項目議程來應對這些挑戰。這六個項目涉及兩項衛生目標,兩項戰略需要,以及兩個業務辦法。世衛組織的總體績效將根據其工作對婦女健康和非洲衛生保健的影響來衡量。

「我希望我的領導工作,能以我們對這兩組人群的健康方面的工作影響來判斷:婦女和非洲人民。」
– 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博士
婦女健康和非洲衛生保健
1. 促進發展

過去十年中,衛生作為社會經濟進步的重要推動因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獲得的資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然而,貧困繼續造成健康不佳,而健康不佳又使許多人群深陷貧困之中。衛生發展以公平這一道德原則為指導:不得以不公平的理由,包括那些基於經濟或社會的理由,拒絕提供拯救生命或促進健康的干預措施。堅持這一原則可以確保以衛生發展為目標的世衛組織活動優先重視在窮困、處境不利或弱勢群體中取得衛生結果。實現衛生相關千年發展目標、預防和治療慢性病,以及處理被忽視的熱帶病是衛生和發展議程的基礎。
2. 促進衛生安全

對衛生安全威脅的共同脆弱性要求採取集體行動。國際衛生安全的最大威脅之一源於新出現疾病和有流行傾向疾病的暴發。這些暴發正日益增多,迅速城市化、環境管理不善、食品生產和貿易的方式,以及抗菌素使用和誤用的方式等都是促發因素。2007年6月經修訂的《國際衛生條例》生效後,世界集體防範疾病暴發的能力將得到加強。
3. 加強衛生系統

要將改善健康作為一項減貧戰略,就必須讓窮困和難以獲得服務的人群能夠獲得衛生服務。但是世界許多地區的衛生系統做不到這一點,所以世衛組織必須將加強衛生系統作為一項首要重點。這方面涉及到的領域包括提供數量充足並經過適當培訓的工作人員,提供充足的資金,收集重要統計資料的適當系統,和獲得適當技術,包括基本葯物。
4. 利用研究、信息和證據

證據能夠為確定重點、制定戰略和衡量成果提供依據。世衛組織通過與重要專家進行協商產生具有權威性的衛生信息,以便制定規范和標准,闡明以證據為基礎的政策方案並監測全球衛生狀況的發展。
5. 加強夥伴關系

世衛組織開展工作時得到許多夥伴的支持與合作,其中包括聯合國各機構和其它國際組織、捐助方、民間社會以及私立部門。世衛組織利用證據的戰略力量鼓勵夥伴們在國家內部實施規劃,以便使它們的活動與最佳技術准則和做法,以及與各國確定的重點相一致。
6. 改善績效

世衛組織參與目前正在進行的改革,目的在於改善它在國際層面以及在國家內部的效率和效益。世衛組織的目標是確保其最雄厚的資產,也即其工作人員,能夠在一個有動力和有報償的環境中開展工作。世衛組織編制預算和籌劃活動時採用以成果為基礎的管理辦法,用明確的預期成果來衡量國家、區域和國際各級的績效。

The WHO agenda

WHO operates in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rapidly changing landscape. The boundaries of public health action have become blurred, extending into other sectors that influence health opportunities and outcomes. WHO responds to these challenges using a six-point agenda. The six points address two health objectives, two strategic needs, and two operational approaches.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WHO will be measured by the impact of its work on women's health and health in Africa.

"I want my leadership to be judged by the impact of our work on the health of two populations: women and the people of Africa."
Dr Margaret Chan, Director-General
More on women's health and health in Africa
1. Promoting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ast decade, health has achieved unprecedented prominence as a key driver of socioeconomic progress, and more resources than ever are being invested in health. Yet poverty continues to contribute to poor health, and poor health anchors large populations in poverty. Health development is directed by the ethical principle of equity: Access to life-saving or health-promoting interventions should not be denied for unfair reasons, including those with economic or social roots. Commitment to this principle ensures that WHO activities aimed at health development give priority to health outcomes in poor, disadvantaged or vulnerable groups. Attainment of the health-related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hronic diseases and addressing the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are the cornerstones of the health and development agenda.
2. Fostering health security

Shared vulnerability to health security threats demands collective action. One of the greatest threats to international health security arises from outbreaks of emerging and epidemic-prone diseases. Such outbreaks are occurring in increasing numbers, fuelled by such factors as rapid urbanization, environmental mismanagement, the way food is proced and traded, and the way antibiotics are used and misused. The world's ability to defend itself collectively against outbreaks has been strengthened since June 2007, when the revised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came into force.
3. Strengthening health systems

For health improvement to operate as a poverty-rection strategy, health services must reach poor and underserved populations. Health system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are unable to do so, making the strengthening of health systems a high priority for WHO. Areas being addressed include the provision of adequate numbers of appropriately trained staff, sufficient financing, suitable systems for collecting vital statistics, and access to appropriate technology including essential drugs.
4. Harnessing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evidence

Evidence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setting priorities, defining strategies, and measuring results. WHO generates authoritative health information, in consultation with leading experts, to set norms and standards, articulate evidence-based policy options and monitor the evolving global heath situation.
5. Enhancing partnerships

WHO carries out its work with the support and collaboration of many partners, including UN agencie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donors, civil society and the private sector. WHO uses the strategic power of evidence to encourage partners implementing programmes within countries to align their activities with best technical guidelines and practices, as well as with the priorities established by countries.
6. Improving performance

WHO participates in ongoing reforms aimed at improving its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both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and within countries. WHO aims to ensure that its strongest asset - its staff - works in an environment that is motivating and rewarding. WHO plans its budget and activities through results-based management, with clear expected results to measure performance at country,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世衛組織的歷史

1945年,當外交官們舉行會議成立聯合國時,他們討論的事情之一就是建立一個全球衛生組織。

世衛組織的組織法於1948年4月7日生效 - 這個日子便是我們現在每年慶祝的世界衛生日。

History of WHO

When diplomats met to form the United Nations in 1945, one of the things they discussed was setting up a global health organization.

WHO』s Constitution came into force on 7 April 1948 – a date we now celebrate every year as World Health Day.

『拾』 世衛組織規定疫苗多少可以放開國門

根據世衛組織規定和所去國的要求,以及我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律、法規,出國留學人員均需提前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進行健康體檢及預防接種。

熱點內容
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6 21:11:45 瀏覽:162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難證明 發布:2025-02-06 19:31:09 瀏覽:839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
勞動法非定時工作制 發布:2025-02-06 17:25:21 瀏覽:638
民法自然年 發布:2025-02-06 16:22:48 瀏覽:542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