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新聞法規與新聞職業道德

新聞法規與新聞職業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5-10 20:01:48

Ⅰ 如何理解新聞法規和新聞職業道德的關系

新聞法制與職業道德
1、道德:是由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是評價人 們思想行為的善與惡、榮譽與恥辱、正義與非正義、 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等問題上的觀念、原則和規 范的統一體。道德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們的 信念力量。以保證人們對它的遵守。 職業道德:是人們在職業活動中所遵守的道德行為准則。
2、與新聞法制的區別與聯系
聯系:同屬上層建築,本質一致。維護社會穩定、人類文明進步; 區別: (1)新聞法制以國家意志出現,確定性、程序性、制裁性; 職業道德以社會意志出現,沒有明確的制裁性; (2)新聞法制有嚴密的邏輯結構,以權力為主;職業道德以義務 為主; (3)新聞法制具有強制性,以他律為主; 職業道德具有誘導性,以自律為主。

Ⅱ 新聞法規與新聞職業道德的區別與聯系。

1、新聞職業道德對新聞法規的作用:1)新聞職業道德為新聞法規提供存在的價值基內礎。容2)新聞職業道德為新聞法規具有多方面的補充作用。3)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對新聞法規的實施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
2、新聞法規對新聞職業道德的作用:1)新聞法規可以保障道德規則的實施。2)新聞法規是傳播新聞職業道德的有力手段。

Ⅲ 新聞道德法規是什麼

內容真實,以客觀角度把把新聞的真實內容給大家

一、責 任

第一條 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所從事的事業,擔負著傳播先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維護國家利益,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人類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會責任。

第二條 熱愛祖國和人民,珍視國家和人民賦予的權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服務。

第三條 忠誠黨的新聞事業,堅持黨性原則,堅定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第四條 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

第五條 保守國家秘密。

第六條 真實報道新聞,正確引導輿論,努力傳播知識,熱情提供服務,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和文化需要。

二、真 實

第七條 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該對報道內容的真實和准確負責,報道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不編造新聞,不歪曲、誇大事實。

第八條 消息來源必須真實可靠。應深入新聞現場採集第一手信息,保證新聞要素准確無誤;未經證實的消息,應加以說明;除需要對提供信息者保密外,報道中應指明消息來源。

第九條 認真核實報道內容,包括基本事實、背景資料、引述轉述語言等。對稿件中採用的聲音、圖像、數據、文件摘錄及其他材料,做到真實、准確、科學、統一。

第十條 報道中的細節必須真實,不加以拔高、想像和誇張。報道所採用的聲音、圖像均應來自新聞現場或與報道主題相關的采編活動,而非個人編造或拼接。

第十一條 在報道、說明、解釋和評論事實時,要全面把握和正確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和主流,避免因為報道膚淺、片面而導致公眾對事物的判斷產生偏差或錯誤。

第十二條 報道一經發布,如果發現錯誤,應立即公開更正。

三、公 正

第十三條 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堅持客觀公正的職業理念,堅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忠於事實,追求真理的職業精神。

第十四條 堅持准確、公正、全面、客觀的報道原則。不從個人或小團體利益出發進行影響公共利益的報道。

第十五條 區分報道事實和評價事實,不將評論或猜測作為認定的事實發表。

第十六條 不參與任何可能有損於自身公正和信譽的組織及活動;不在自己服務的媒體上發表本人及親屬涉訴事件的報道和評論;不阻撓正當的輿論監督。

第十七條 正確行使輿論監督職能,勇於批評和揭露違法違紀行為、消極腐敗現象和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風氣,弘揚社會正氣,捍衛社會公正,維護社會穩定。

第十八條 批評性或揭露性報道要有利於問題的解決。不追求所謂「轟動效應」、嘩眾取寵;不以個人情緒代替政策法律、發泄私憤、中傷他人。尊重被批評者申辯的權利。

第十九條 案件報道不應影響司法公正和法律判決。不偏袒訴訟任何一方;案件判決前,不作定罪、定性報道;不針對法庭審判活動進行暗訪;報道公開審理的案件,應遵守相關法律規定。

第二十條 報道中避免對種族、性別、年齡、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居住地等的任何歧視。

四、導 向

第二十一條 廣播電視編輯記者必須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第二十二條 把好政治關、事實關、安全播出關。杜絕政治導向問題和政策性錯誤,不給不良言論、有害信息提供傳播渠道。

第二十三條 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及時傳達黨的主張,反映人民呼聲,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輿論環境。

第二十四條 報道內容要符合特定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習俗等社會環境要求。

第二十五條 堅持正確的新聞價值取向,維護國家尊嚴、民族榮譽和社會道德規范。不宣揚利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第二十六條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嚴肅認真地考慮新聞傳播的社會效果。不片面追求經濟利益,不報道危害國家安全、影響社會穩定、違背社會公德、損害公共利益的內容。堅持報道的高品質、高品位,不迎合庸俗、低級趣味。

第二十七條 對重大事件、社會熱點和敏感問題的報道,應注意把握分寸、時機、力度,釋疑解惑,積極引導。不炒作和蓄意製造輿論「熱點」,誤導受眾。

五、品 格

第二十八條 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恪守敬業奉獻、誠實公正、團結協作、遵紀守法的職業道德。

第二十九條 尊重公民和法人的名譽權、榮譽權,尊重個人隱私權、肖像權,不揭人隱私,避免損害他人名譽的報道。

第三十條 努力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文化環境。不傳播含有恐怖、暴力、色情、封建迷信和偽科學的內容。

第三十一條 報道意外事件,應顧及受害人及家屬的感受,在提問和錄音、錄像時應避免對其心理造成傷害。

第三十二條 尊重和保護未成年人、婦女、老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報道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和性侵犯的受害者時,錄音、圖像應經過特殊處理,使之不可辨認;不公布其真實姓名,不描述犯罪過程。

第三十三條 涉及使用其他新聞來源的報道時,應尊重其他新聞來源和相關作者的知識產權。對內容的選擇應忠實於原作,不斷章取義。

第三十四條 尊重采訪對象的聲明和要求,采訪時應主動出示工作證件或單位介紹信。

第三十五條 保持良好的社會形象。進行報道活動時,衣著、語言和行為要符合大眾審美情趣,避免在社會上產生不良影響。

第三十六條 同行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支持,開展正當的業務競爭。

六、廉 潔

第三十七條 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該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反對任何形式的「有償新聞」。

第三十八條 不利用職務之便,直接或間接地為本人、親屬及其他人謀取私利。

第三十九條 不擅自組團進行采訪活動,不參加他人擅自組織的采訪活動。不以任何名義索要、接受和借用報道對象的錢物。

第四十條 不以批評報道相威脅或以表揚報道相引誘,為個人和小團體謀利。不以「公開曝光」、「編發內參」等方式要挾他人以達到個人目的或其它不正當目的。

第四十一條 嚴格區分新聞報道與廣告,不以任何形式從事廣告和其他經營活動。不利用新聞報道拉贊助、拉廣告;不以新聞報道形式為企業或產品做變相廣告或形象宣傳;廣告和廣告信息應有明確廣告標識。

第四十二條 自覺遵守有關廉政的規章制度和財經紀律,自覺接受公眾和有關部門的監督。

七、附 則

第四十三條 全國各廣播電視製作、播出機構的編輯記者遵守本准則。

第四十四條 違犯本准則的編輯記者,將在行業內通報批評;觸犯黨紀政紀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觸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Ⅳ 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教程的內容簡要

前言
第一章 新聞法制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新聞法制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我國新聞法制的基本原則及淵源
第三節 新聞法制的核心問題
第四節 新聞法制中的法律關系
第五節 我國新聞法制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 新聞法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新聞法產生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第二節 英美法系國家新聞法的歷史發展
第三節 大陸法系國家新聞法的歷史發展
第四節 舊中國新聞法的歷史發展
第五節 社會主義新聞法的歷史發展
第三章 新聞事業的行政管理
第一節 新聞媒體的創建
第二節 新聞媒介日常運作秩序的行政監管
第三節 新聞媒介經營活動的規范
第四章 新聞、廣告等各類信息的發布
第一節 重大新聞的發布與新聞發言人與發布會制度的建立
第二節 特殊新聞與信息的發布與報道
第三節 廣告的發布及其行為准則
第四節 境外新聞與信息在境內的發布
第五章 新聞傳播與國家安全、社會秩序
第一節 新聞傳播活動與維護國家安全
第二節 新聞傳播活動與保密制度
第三節 新聞傳播活動與維護社會秩序
第六章 新聞傳播與公民權益
第一節 現代社會中的新聞維權和新聞侵權
第二節 新聞對公民權益的侵害
第三節 新聞侵害公民權益的常見形式
第七章 新聞職業道德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道德與職業道德
第二節 新聞職業與新聞職業道德
第三節 新聞職業道德的社會功能
第四節 新聞職業道德與新聞法規的關系
第八章 新聞職業道德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新聞職業道德理念與規范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社會主義新聞職業道德的形成與初步實踐
第三節 中國新聞職業道德建設的發展歷程
第九章 新聞職業道德原則與規范
第一節 新聞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自覺遵守憲法、法律和紀律
第三節 維護新聞的真實性,注重報道的客觀公正
第四節 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
第五節 提倡公平競爭,加強團結協作
第十章 新聞職業道德境界的涵養
第一節 新聞職業的道德境界
第二節 新聞職業的道德評價
第三節 新聞職業的道德教育
附錄一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有關新聞傳播活動的原則性規定
附錄二 法國《人權宣言》(1789年)有關新聞傳播自由的條文
附錄三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1791年)有關新聞自由的規定
附錄四 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
附錄五 記者行為准則宣言
主要參考書目

Ⅳ 新聞傳播專業學什麼

新聞傳播學專業是綜合性學科。涉及人類學、語言學、符號學、信息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的學科。新聞傳播學偏於理論。范圍較為廣。其中廣告、新聞、影視、營銷、對外交流等都有相關涉及。
現在"新聞傳播學"在中國列為一級學科,下設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五個二級學科。
新聞傳播學就業方向:
新聞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范圍較廣,主要集中在新聞單位,如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或省、市級新聞單位。也可在廣告公司、網路公司以及黨政機關、企 事業單位從事編輯、記者、策劃、文案、宣傳、公關、信息咨詢或文秘工作。做記者相對其他就業方向,就辛苦得多了,這行講究的是腿勤、手勤、眼勤,這行也講究創新、革新精神,沒有勤奮精神的人最好想清楚自己適宜干這行不。
除了當記者或者當編輯,新聞學的畢業生也有很多其他選擇。2005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式的第三批十種新職業中,網路編輯名列其中。做一名網路編輯,首先要有扎實的文字功底,其次要熟知新聞的相關知識,對網路上出現的新聞、信息、趨勢要有足夠的敏感度,還要能熟練使用網頁製作軟體和一些編輯發布軟 件等等。
另外,許多大企業不斷豐富企業文化內涵,新聞學畢業生在企業從事市場策劃和內部文化建設的也大有人在。同樣的,公共關系公司、會展公司、市場戰略策劃公司對於新聞學人才也有較大需求。

Ⅵ 名詞解釋:1、新聞法規與新聞道德 2、清末民初報律 3、新聞職業道德 4、言論自由,采訪權,輿論監督

4、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地發表言論以及與聽取他人陳述意見的權利。近來,它通常被理解為包含了充分的表述的自由,包括了創作及發布電影、照片、歌曲、舞蹈及其它各種形式的富有表現力的資訊。
采訪權指新聞工作者在法律不禁止的情況下在任何公共空間搜集新聞信息並自主選擇記錄方式的權利,或新聞工作者有權要求法律規定有義務公布信息的采訪對象提供真實、准確和全面的相關信息,不受他方外力非法地阻止和侵犯,媒體及記者的財產權、人格權受法律保護。
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擁有運用輿論的獨特力量,幫助公眾了解政府事務、社會事務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務,並促使其沿著法制和社會生活公共准則的方向運作的一種社會行為的權利。

Ⅶ 新聞學專業都學什麼內容

新聞學主要課程有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中外新聞史、新聞倫理學、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新聞編輯、新聞評論、新聞攝影、音視頻節目製作、新媒體導論、新聞媒介經營與管理、現代漢語、基礎寫作、普通話、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等。

新聞學專業培養能夠在各類媒體從事新聞采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等新聞實務以及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宣傳的復合型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應該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科學的思維方法、厚實的人文科學基礎知識、寬闊的國際視野和精湛的新聞傳播技能。

新聞學是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於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本專業培養能夠在各類媒體從事新聞采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等新聞實務以及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宣傳的復合型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應該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科學的思維方法、厚實的人文科學基礎知識、寬闊的國際視野和精湛的新聞傳播技能。

Ⅷ 如何理解新聞職業道德與新聞法規的關系

一個是自律,一個是他律,而這相輔相成,相互影響,不可分割。

Ⅸ 新聞學屬於什麼專業類別

新聞學專業

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怎麼樣

學科類別

一級分類:文學

二級分類:新聞傳播學類

專業代碼: 050301

01

專業基本信息

新聞學是研究新聞事業和新聞工作規律的科學。新聞學是以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新聞現象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研究的重點是新聞事業和人類社會的關系,探索新聞事業的產生、發展的特殊規律和新聞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門科學。它研究的內容是新聞理論、新聞史和新聞業務。

開設知名院校(部分):

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河北大學、暨南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廣西大學、中山大學、南昌大學、浙江傳媒學院、華中師范大學、安徽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鄭州大學、雲南大學、天津師范大學、湖南大學、蘭州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湖南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安徽大學、西南政法大學、浙江萬里學院、黑龍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湘潭大學、廈門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重慶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西北政法大學、成都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渤海大學、上饒師范學院、衡陽師范學院、中央財經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大學、山西大學、山東師范大學、蘇州大學、新疆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主要課程:

新聞學概論、中國新聞事業史、外國新聞事業、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編輯與評論、馬列新聞論著選讀、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讀、大眾傳播學、新聞法規與新聞職業道德、新聞攝影、廣播電視學、新聞事業管理、廣告學與公共關系學等。

主要課程:

02

就業發展路徑

1、行業分布情況

新聞傳播活動之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活動之初,人類在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產生了相互間傳遞信息的需要,通過交流信息了解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變化。當這種信息的交流越來越具有社會化特點的時候,新聞事業就產生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信息的交流,新聞事業對人類社會就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新聞傳播活動從原始的口頭傳播到文字的手抄和印刷傳播、無線電廣播和電視廣播,已成為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社會生活條件。

2、崗位分布情況

培養具有新聞學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新聞采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策劃、編導、製作等基本技能,具備在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宣傳部門及

Ⅹ 新聞專業就業方向

新聞學專業就業前景
新聞學專業就業前景主要在新聞、媒體類企業、廣告類企業、雜志、出版類企事業單位從事刊物編輯、記者、新聞采編、新聞編輯、網路編輯、文案策劃等工作。

新聞學專業介紹
新聞學專業培養的是具備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與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熟悉我國新聞、宣傳政策法規,能在新聞、出版與宣傳部門從事編輯、記者與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學高級專門人才。

新聞傳播活動之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活動之初,人類在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產生了相互間傳遞信息的需要,通過交流信息了解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變化。當這種信息的交流越來越具有社會化特點的時候,新聞事業就產生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信息的交流,新聞事業對人類社會就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新聞傳播活動從原始的口頭傳播到文字的手抄和印刷傳播、無線電廣播和電視廣播,已成為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社會生活條件。

新聞學專業課程
新聞學概論、中國新聞事業史、外國新聞事業、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編輯與評、馬列新聞論著選讀、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讀、大眾傳播學、新聞法規與新聞職業道德、新聞攝影、廣播電視學、新聞事業管理、廣告學與公共關系學等。

新聞學專業培養目標與要求
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與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熟悉我國新聞、宣傳政策法規,能在新聞、出版與宣傳部門從事編輯、記者與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學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新聞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新聞業務的基本訓練,具有社會活動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熱點內容
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6 21:11:45 瀏覽:162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難證明 發布:2025-02-06 19:31:09 瀏覽:839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
勞動法非定時工作制 發布:2025-02-06 17:25:21 瀏覽:638
民法自然年 發布:2025-02-06 16:22:48 瀏覽:542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