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律法規標准規范

法律法規標准規范

發布時間: 2022-05-10 23:37:48

① 什麼是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什麼是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一、憲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權威和最高法律效力。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普通法律的內容都必須符合憲法的規定。
二、法律
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由國家主席簽署,並以國家主席令公布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其中,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的法律稱為「基本法律」,如《刑法》、《民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又稱為「一般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法律的效力僅次於憲法。
三、法規
法規通常是對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總稱。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由國務院總理簽署,以國務院令發布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行政法規的效力低於憲法和法律。
地方性法規有兩種。一種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由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用公告公布施行的規范性文件,如《江西省森林條例》、《江西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地方性法規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
另一種是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報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的規范性文件,如《濟南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淄博市水資源管理辦法》。這些地方性法規在本市范圍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
四、規章
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局)、委員會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由部(局)長或者委員會主任簽署發布的規范性文件,如《林業行政許可聽證辦法》、《林木種子質量管理辦法》。部門規章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地方政府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由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簽署,以政府令發布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如《江西省木材運輸監督管理辦法》、《江西省木材檢查站管理監督辦法》。地方政府規章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效力,低於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五、規范性文件
規范性文件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的規范性文件包括憲法、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國家機關在職權范圍內依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文件。狹義上的規范性文件是指除憲法、法律、法規、規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我們通常所說的規范性文件是指狹義上的規范性文件,也稱行政規范性文件,就是老百姓俗稱的「紅頭文件」,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在許可權范圍內,為實施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規范性文件按規定程序發布的在一定時間內相對穩定,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措施,包括規定、辦法、細則、通知、通告、布告等。如《國家林業局關於進一步加強木材運輸管理工作的通知》、《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對於規范性文件的涵義、制發主體、制發程序和許可權以及審查機制等,尚無全面、統一的規定。

② 法律、法規、政策、標準是如何區別和分類的

區別:

1、制定主體不同

2、制定程序不同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

政策是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准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

標準是規范性文件之一。其定義是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並由公認機構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

(2)法律法規標准規范擴展閱讀:

基本內涵

簡述

法律通常是指由社會認可國家確認立法機關制定規范的行為規則,並由國家強制力(主要是司法機關)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社會規范)。

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

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他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法學家們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研究法律,包括從法制史和哲學,或從如經濟學與社會學等社會科學的方面來探討。

法律的研究來自於對何為平等、公正和正義等問題的訊問,這並不都總是簡單的。法國作家阿納托爾·法郎士於1894年說:「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時禁止富人和窮人睡在橋下、在街上乞討和偷一塊麵包。」

在一個法制健全的國家中,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政府的三大部門: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

而官僚、軍事和警力則是執行法律,並且讓法律為人民服務時相當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個法律系統的運作,同時帶動法律的進步,則獨立自主的法律專業人員和充滿生氣的公民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③ 語言文字方針政策、<strong>法律法規</strong>和規范標准

語言文字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規范標准:
文字方針政策:中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一貫堅持語言平等政策,積極維護語言的多樣化與和諧統一。
法律法規:法律以及其他法律法規,共同確定了各民族語言文字平等共存,禁止任何形式的語言歧視;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國家鼓勵各民族互相學習語言文字;國家堅持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等基本語言政策。國家實行這些重要的語言政策,保證了各民族語言和諧發展,對維護國家統一樣、民族團結,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規范標准:圍繞貫徹實施,大力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進一步擴大漢語拼音方案的應用范圍,提高全社會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國家語言文字工作以學校為基礎,以黨政機關為龍頭,以新聞媒體為榜樣,以公共服務行業為窗口,注重發揮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普通話水平測試、推廣普通話宣傳周、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校建設、中華經典誦讀行動等有效措施,逐步建立起依法管理監督語言文字社會應用和語言文字工作的體制和機制,普通話和規范漢字普及程度、應用水平顯著提高。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通過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使用的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使用的漢語文教材,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標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第十九條 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和影視話劇演員、教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當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准;對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普通話等級標準的,分別情況進行培訓。

④ 法律 法規 規章 條例 辦法

法律分析:法律:位於第一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最大,通過的文件可信度最高,下面的文件的都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文件為執行標准,如違反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文件,一概宣布無效。

法規:是指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文件為基礎依據,再對照當地的具體實際情況制訂的實際執行標准.實際操作性是最主要的方面。

條例:政府機關通過的文件,政府機關同時要服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這個發布的文件為執行標准.做了一些對實際事務進行規范和要求的文件,就是條例。

細則:解釋性的文件,具體解釋法律法規,並詳細規定其具體做法。

辦法:更為詳細的做事規定,規定了做什麼事按什麼程序,要注意什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⑤ 法律,法規,規程,規范,導則,細則等之間的區別

1.含義不同
法律規范,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現的一種社會規范。
法律條文,法律規范的條文化的文字表述形式。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
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規程指是「規則+流程」。所謂流程即為實現特定目標而採取的一系列前後相繼的行動組合,也即多個活動組成。
規定是指對某一事物做出關於方式、方法或數量、質量的決定。
規定作動詞指對事物的數量,質量或方式,方法等做出具有約束力的決定。
規范意指符合邏輯,客觀、真實、全面、完整、准確、及時,達標。
2.頒布機構
1.法律。這里的法律專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即狹義的法律,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
法律分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兩類。
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帶有普遍性的社會關系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統稱,如刑法、民法、訴訟法以及有關國家機構的組織法等法律。
非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某種具體社會關系或其中某一方面內容的規范性文件的統稱。
其調整范圍較基本法律小,內容較具體。
2.行政法規。它是指作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
3.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其法定的許可權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這里所指的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
地方性法規只在本轄區內有效。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條例是一種綜合性法規,內容比較廣泛。
單行條例是有關某一方面事務的規范性文件。
4.規則則是工作的要求、規定、標准和制度等。因此規程可以定義為:將工作程序貫穿一定的標准、要求和規定。
5,規范是指群體所確立的行為標准。它們可以由組織正式規定,也可以是非正式形成。
物流企業組織為了做到別具特色,需要規范自己的行為,影響組織的決策與行動。
3.包含關系不同
1.法律法規是中國法律的淵源
2.規范是一切具有組織、指導、約束的規定的總稱,包括法律、法規、規程
參考資料
搜狗網路-法律
搜狗網路-法規

⑥ 規章制度、法律法規、標准文件(如管理標准、技術標准、工作標准)各是如何定義的三者間的關系怎樣

這三個概念不是一來個源層次上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是法律上的概念,標准文件是管理上的概念.
其中法律法規是法律,規章制度是政策文件,法律法規制定有明確的法律程序,是很嚴格的,具有時效性穩定性程序性,不能隨便修改變更,規章制度呢,主要是行政機關為了加強管理而制定的政策性文件,嚴肅性弱於法律法規,當然分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
標准文件主要是為了為規范某行業內或某種工作而制定的統一標准,以便促進該行業的工作.
法律法規高於規章制度,規章制度高於標准文件.

⑦ 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有什麼區別

一、區別:

1、概念含義不同:

(1)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3)規章,是指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並以法定方式對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

狹義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2、制定主體不同:

(1)法律一般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民法、刑法等;

(2)法規,指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一般指狹義的規范性文件,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制定的,具有普遍適用效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3、效力等級不同: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5)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互有交叉,無法比較。

二、不能直接寫成"衛政法發[2006]228號 《衛生標准管理辦法》",因為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標題的格式應為XX(發文機關)關於XX(事項)的XX(文種)。

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⑧ 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標準的區別

一、區別:

1、概念含義不同:

(1)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3)規章,是指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並以法定方式對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

狹義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2、制定主體不同:

(1)法律一般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民法、刑法等;

(2)法規,指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一般指狹義的規范性文件,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制定的,具有普遍適用效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3、效力等級不同: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5)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互有交叉,無法比較。

二、不能直接寫成"衛政法發[2006]228號 《衛生標准管理辦法》",因為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標題的格式應為XX(發文機關)關於XX(事項)的XX(文種)。

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⑨ 如何把握適用法律法規、標准規范、管理規則、倫理道德、認知認可等

充分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倫理與道德是理解倫理學和道德學的關鍵性概念,二者在以往的研究中經常是不加區分甚至是互用的,因為就詞義而言,二者在本源上具有同源性,都是指社會的風俗、習慣、規約等。

⑩ 市政工程常用法律法規、規范、標准有哪些

市政工程常用法律法規、規范、標准有:

1.《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技術文件管理規定》 (建城專[2002]221號)

2.《市政屬工程質量等級評定規定》 (建城[1992]68號)

3.《市政工程質量等級評定補充規定》 ((95)建城市字第1號)

4.《建設工程監理規范》(GB50319-2000)

5.《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GB/T50326-2001)

6.《建設工程文件歸檔整理規范》 (GB/T50328-2001)

熱點內容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難證明 發布:2025-02-06 19:31:09 瀏覽:839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
勞動法非定時工作制 發布:2025-02-06 17:25:21 瀏覽:638
民法自然年 發布:2025-02-06 16:22:48 瀏覽:542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
僱傭律師 發布:2025-02-06 15:30:25 瀏覽:278
刑事訴訟法第151條具體內容 發布:2025-02-06 15:09:35 瀏覽:271
法考界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教主 發布:2025-02-06 15:08:22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