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條例電影
㈠ 從事保密工作的人真的有時不能跟外界接觸和不能用手機嘛
香港這個時候人不可能和我接不接觸或者不用手機?不過從事保密工作的人肯定沒那麼自由。有各種限制。有保密條令的規定。你只要按照保密條例的規定去做就行了。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的不做就行了。我想也可能你想也可以像正常人生活。關鍵是你要守住紀律。
㈡ 普通港口拍軍艦違法嗎
不可以,法律不允許,會泄露國家機密。
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在社交網路上發自拍也變成了一件非常流行的事,但是對於軍人來講,如果是正在執行任務或者在軍營中,那就千萬不要隨便拍照。
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將國家的軍事機密泄露出去,而這種事情也絕不是危言聳聽,前車之鑒也是相當多的
軍事秘密等級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密條例》規定:軍事秘密按其內容的重要程度和對國防建設的利害關系,分為絕密、機密、秘密三級,統稱為軍事秘密。絕密是軍事秘密的核心部分,如被敵人獲悉,能對國防和軍隊的安全與利益造成特別嚴重危害。
【拓展資料】
機密是軍事秘密中較為重要的部分,如被敵方獲悉,能對國防和軍隊的安全與利益造成嚴重危害。秘密是軍事秘密中一般的部分,如被敵方獲悉,能對國防和軍隊的安全與利益造成一定的危害。
凡不屬於軍事秘密范圍又不宜對軍外公開的文件、資料、書報、刊物、電影、錄像、錄音等,僅限軍內知悉,不劃密級,由各大單位制訂相應的管理辦法。
間諜罪,是指參加間諜組織或者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或者為敵人指示轟擊目標的行為。
危害國家安全罪是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
本類犯罪侵犯的客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安全。「國家安全」,是指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政治基礎和物質基礎的安全。具體是指國家的獨立、國家的團結統一、國家的領土完整和安全、國家政權、基本制度及國家的其他根本利益的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安全,是指我國的主權獨立、團結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穩固及其他國家根本利益的安全的總和。我國憲法第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
㈢ 中國」保密法」有電子版的沒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1988年9月5日頒布,1989年5月1日實施)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守國家秘密,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秘密是關系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
第三條 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
第四條 保守國家秘密的工作,實行積極防範、突出重點、既確保國家秘密又便利各項工作的方針。
第五條 國家保密工作部門主管全國保守國家秘密的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保密工作部門在其職權范圍內,主管本行政區域保守國家秘密的工作。中央國家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主管或者指導本系統保守國家秘密的工作。
第六條 縣級以上國家機關和涉及國家秘密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保密工作機構或者指定人員,管理本機關和本單位保守國家秘密的日常工作。
第七條 在保守、保護國家秘密以及改進保密技術、措施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給予獎勵。
第二章 國家秘密的范圍和密級
第八條 國家秘密包括符合本法第二條規定的下列秘密事項:
(一)國家事務的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
(二)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事項;
(三)外交和外事活動中的秘密事項以及對外承擔保密義務的事項;
(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
(五)科學技術中的秘密事項;
(六)維護國家安全活動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項;
(七)其他經國家保密工作部門確定應當保守的國家秘密事項。不符合本法第二條規定的,不屬於國家秘密。政黨的秘密事項中符合本法第二條規定的,屬於國家秘密。
第九條 國家秘密的密級分為「絕密」、「機密」、「秘密」三級。「絕密」是最重要的國家秘密,泄露會使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別嚴重的損害;「機密」是重要的國家秘密,泄露會使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嚴重的損害;「秘密」是一般的國家秘密,泄露會使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損害。
第十條 國家秘密及其密級的具體范圍,由國家保密工作部門分別會同外交、公安、國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關機關規定。國防方面的國家秘密及其密級的具體范圍,由中央軍事委員會。
第十一條 各級國家機關、單位對所產生的國家秘密事項,應當按照國家秘密及其密級具體范圍的規定確定密級。對是否屬於國家秘密和屬於何種密級不明確的事項,由國家保密工作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保密工作部門,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保密工作部門或者國家保密工作部門審定的機關確定。在確定密級前,產生該事項的機關、單位應當按照擬定的密級,先行採取保密措施。
第十二條 屬於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應當依照本法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的規定標明密級。不屬於國家秘密的,不應標為國家秘密文件、資料。
第十三條 對是否屬於國家秘密和屬於何種密級有爭議的,由國家保密工作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保密工作部門確定。
第十四條 機關、單位對國家秘密事項確定密級時,應當根據情況確定保密期限。確定保密期限的具體辦法由國家保密工作部門規定。
第十五條 國家秘密事項的密級和保密期限,應當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變更。密級和保密期限的變更,由原確定密級和保密期限的機關、單位決定,也可以由其上級機關決定。
第十六條 國家秘密事項的保密期限屆滿的,自行解密:保密期限需要延長的,由原確定密級和保密期限的機關、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決定。國家秘密事項在保密期限內不需要繼續保密的,原確定密級和保密期限的機關、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應當及時解密。
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十七條 屬於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的製作、收發、傳遞、使用、復制、摘抄、保存和銷毀,由國家保密工作部門制定保密辦法。採用電子信息等技術存取、處理、傳遞國家秘密的辦法,由國家保密工作部門會同中央有關機關規定。
第十八條 對絕密級的國家秘密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必須採取以下保密措施:
(一)非經原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批准,不得復制和摘抄;
(二)收發、傳遞和外出攜帶,由指定人員擔任,並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三)在設備完善的保險裝置中保存。經批准復制、摘抄的絕密級的國家秘密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依照前款規定採取保密措施。
第十九條 屬於國家秘密的設備或者產品的研製、生產、運輸、使用、保存、維修和銷毀,由國家保密工作部門會同中央有關機關制定保密辦法。
第二十條 報刊、書籍、地圖、圖文資料、聲像製品的出版和發行以及廣播節目、電視節目、電影的製作和播放,應當遵守有關保密規定,不得泄露國家秘密。
第二十一條 在對外交往與合作中需要提供國家秘密事項的,應當按照規定的程序事先經過批准。
第二十二條 具有屬於國家秘密內容的會議和其他活動,主辦單位應當採取保密措施,並對參加人員進行保密教育,規定具體要求。
第二十三條 軍事禁區和屬於國家秘密不對外開放的其他場所、部位,應當採取保密措施,除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批准外,不得擅自決定對外開放或者擴大開放范圍。
第二十四條 不準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國家秘密。攜帶屬於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外出不得違反有關保密規定。不準在公共場所談論國家秘密。
第二十五條 在有線、無線通信中傳遞國家秘密的,必須採取保密措施。不準使用明碼或者未經中央有關機關審查批準的密碼傳遞國家秘密。不準通過普通郵政傳遞屬於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
第二十六條 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禁止將屬於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攜帶、傳遞、寄運至境外。
第二十七條 國家秘密應當根據需要,限於一定范圍的人員接觸。絕密級的國家秘密,經過批準的人員才能接觸。
第二十八條 任用經管國家秘密事項的專職人員,應當按照國家保密工作部門和人事主管部門的規定予以審查批准。經管國家秘密事項的專職人員出境,應當經過批准任命的機關批准;國務院有關主管機關認為出境後將對國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對國家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不得批准出境。
第二十九條 機關、單位應當對工作人員進行保密教育,定期檢查保密工作。
第三十條 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公民發現國家秘密已經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並及時報告有關機關、單位;有關機關、單位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作出處理。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違反本法規定,泄露國家秘密,不夠刑事處罰的,可以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二條 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三條 國家保密工作部門根據本法制定實施辦法,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 。
第三十四條 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本法制定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密條例。
第三十五條 本法自1989年5月1日起施行。1951年6月公布的《保守國家機密暫行條例》同時廢止。
㈣ 保密條例是什麼
保密制度是指國家保密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所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保專密規則或行為屬規范。
http://ke..com/link?url=fieYfpWscsfog8PhVwI_
㈤ 2010年修訂的保密法確定了哪些主要保密制度
問10年的干嗎?最新的是14年新修訂的
10年版的第三章是保密制度(從第21至第51條)
第二十一條 國家秘密載體的製作、收發、傳遞、使用、復制、保存、維修和銷毀,應當符合國家保密規定。
絕密級國家秘密載體應當在符合國家保密標準的設施、設備中保存,並指定專人管理;未經原定密機關、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批准,不得復制和摘抄;收發、傳遞和外出攜帶,應當指定人員負責,並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第二十二條 屬於國家秘密的設備、產品的研製、生產、運輸、使用、保存、維修和銷毀,應當符合國家保密規定。
第二十三條 存儲、處理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以下簡稱涉密信息系統)按照涉密程度實行分級保護。
涉密信息系統應當按照國家保密標准配備保密設施、設備。保密設施、設備應當與涉密信息系統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
涉密信息系統應當按照規定,經檢查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四條 機關、單位應當加強對涉密信息系統的管理,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將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接入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
(二)在未採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涉密信息系統與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之間進行信息交換;
(三)使用非涉密計算機、非涉密存儲設備存儲、處理國家秘密信息;
(四)擅自卸載、修改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技術程序、管理程序;
(五)將未經安全技術處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贈送、出售、丟棄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第二十五條 機關、單位應當加強對國家秘密載體的管理,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非法獲取、持有國家秘密載體;
(二)買賣、轉送或者私自銷毀國家秘密載體;
(三)通過普通郵政、快遞等無保密措施的渠道傳遞國家秘密載體;
(四)郵寄、托運國家秘密載體出境;
(五)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攜帶、傳遞國家秘密載體出境。
第二十六條 禁止非法復制、記錄、存儲國家秘密。
禁止在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或者未採取保密措施的有線和無線通信中傳遞國家秘密。
禁止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國家秘密。
第二十七條 報刊、圖書、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的編輯、出版、印製、發行,廣播節目、電視節目、電影的製作和播放,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等公共信息網路及其他傳媒的信息編輯、發布,應當遵守有關保密規定。
第二十八條 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運營商、服務商應當配合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檢察機關對泄密案件進行調查;發現利用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發布的信息涉及泄露國家秘密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保存有關記錄,向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報告;應當根據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的要求,刪除涉及泄露國家秘密的信息。
第二十九條 機關、單位公開發布信息以及對涉及國家秘密的工程、貨物、服務進行采購時,應當遵守保密規定。
第三十條 機關、單位對外交往與合作中需要提供國家秘密事項,或者任用、聘用的境外人員因工作需要知悉國家秘密的,應當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批准,並與對方簽訂保密協議。
第三十一條 舉辦會議或者其他活動涉及國家秘密的,主辦單位應當採取保密措施,並對參加人員進行保密教育,提出具體保密要求。
第三十二條 機關、單位應當將涉及絕密級或者較多機密級、秘密級國家秘密的機構確定為保密要害部門,將集中製作、存放、保管國家秘密載體的專門場所確定為保密要害部位,按照國家保密規定和標准配備、使用必要的技術防護設施、設備。
第三十三條 軍事禁區和屬於國家秘密不對外開放的其他場所、部位,應當採取保密措施,未經有關部門批准,不得擅自決定對外開放或者擴大開放范圍。
第三十四條 從事國家秘密載體製作、復制、維修、銷毀,涉密信息系統集成,或者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等涉及國家秘密業務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經過保密審查,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機關、單位委託企業事業單位從事前款規定的業務,應當與其簽訂保密協議,提出保密要求,採取保密措施。
第三十五條 在涉密崗位工作的人員(以下簡稱涉密人員),按照涉密程度分為核心涉密人員、重要涉密人員和一般涉密人員,實行分類管理。
任用、聘用涉密人員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審查。
涉密人員應當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品行,具有勝任涉密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
涉密人員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三十六條 涉密人員上崗應當經過保密教育培訓,掌握保密知識技能,簽訂保密承諾書,嚴格遵守保密規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國家秘密。
第三十七條 涉密人員出境應當經有關部門批准,有關機關認為涉密人員出境將對國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對國家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不得批准出境。
第三十八條 涉密人員離崗離職實行脫密期管理。涉密人員在脫密期內,應當按照規定履行保密義務,不得違反規定就業,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國家秘密。
第三十九條 機關、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涉密人員管理制度,明確涉密人員的權利、崗位責任和要求,對涉密人員履行職責情況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
第四十條 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公民發現國家秘密已經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並及時報告有關機關、單位。機關、單位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作出處理,並及時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四十一條 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保密規章和國家保密標准。
第四十二條 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組織開展保密宣傳教育、保密檢查、保密技術防護和泄密案件查處工作,對機關、單位的保密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
第四十三條 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發現國家秘密確定、變更或者解除不當的,應當及時通知有關機關、單位予以糾正。
第四十四條 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對機關、單位遵守保密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有關機關、單位應當配合。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發現機關、單位存在泄密隱患的,應當要求其採取措施,限期整改;對存在泄密隱患的設施、設備、場所,應當責令停止使用;對嚴重違反保密規定的涉密人員,應當建議有關機關、單位給予處分並調離涉密崗位;發現涉嫌泄露國家秘密的,應當督促、指導有關機關、單位進行調查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四十五條 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對保密檢查中發現的非法獲取、持有的國家秘密載體,應當予以收繳。
第四十六條 辦理涉嫌泄露國家秘密案件的機關,需要對有關事項是否屬於國家秘密以及屬於何種密級進行鑒定的,由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門鑒定。
第四十七條 機關、單位對違反保密規定的人員不依法給予處分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議糾正,對拒不糾正的,提請其上一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對該機關、單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予以處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非法獲取、持有國家秘密載體的;
(二)買賣、轉送或者私自銷毀國家秘密載體的;
(三)通過普通郵政、快遞等無保密措施的渠道傳遞國家秘密載體的;
(四)郵寄、托運國家秘密載體出境,或者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攜帶、傳遞國家秘密載體出境的;
(五)非法復制、記錄、存儲國家秘密的;
(六)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國家秘密的;
(七)在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或者未採取保密措施的有線和無線通信中傳遞國家秘密的;
(八)將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接入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的;
(九)在未採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涉密信息系統與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
(十)使用非涉密計算機、非涉密存儲設備存儲、處理國家秘密信息的;
(十一)擅自卸載、修改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技術程序、管理程序的;
(十二)將未經安全技術處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贈送、出售、丟棄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且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所在機關、單位予以處理。
第四十九條 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發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主管部門予以處理。
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對應當定密的事項不定密,或者對不應當定密的事項定密,造成嚴重後果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第五十條 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運營商、服務商違反本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由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予以處罰。
第五十一條 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履行保密管理職責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㈥ 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密條例的條例全文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守軍事秘密,維護國家軍事利益,保障軍隊建設和作戰的順利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軍事秘密是關系國家軍事利益,依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軍事秘密是國家秘密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條 全軍所有單位和人員都有保守軍事秘密的義務。
第四條 軍隊保密工作實行積極防範、突出重點、既確保軍事秘密安全又便利各項業務工作的方針,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歸口管理。
第五條 軍隊保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控制知密范圍,防範竊密活動,消除泄密隱患,確保軍事秘密安全。
第六條 全軍團以上單位設立保密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密委員會主管全軍的保密工作,各單位的保密委員會主管本單位的保密工作。保密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保密委員會的工作機構承辦。
第七條 保密工作的業務、裝備、科研等經費,列入全軍預算。 第八條 軍事秘密包括符合本例第二條規定的下列事項:
(一)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規劃及其實施情況;
(二)軍事部署,作戰和其他重要軍事行動的計劃及其實施情況;
(三)戰備演習、軍事訓練計劃及其實施情況;
(四)軍事情報及其來源,通信、電子對抗和其他特種狀態等基本情況,軍以下部隊及特殊單位的番號;
(五)武裝力量的組織編制,部隊的任務、實力、素質、狀態等基本情況,軍以下部隊及特殊單位的番號;
(六)國防動員計劃及其實施情況;
(七)武器裝備的研製、生產、配備情況和補充、維修能力,特種軍事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
(八)軍事學術、國防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項目、成果及其應用情況;
(九)軍隊政治工作中不宜公開的事項;
(十)國防費的分配和使用,軍事物資的籌措、生產、供應和儲備等情況;
(十一)軍事設施及軍事設施保護情況;
(十二)軍援、軍貿和其他對外軍事交往活動中的有關情況;
(十三)其他需要保密的事項。
第九條 軍事秘密分為絕密、機密、秘密三個等級。「絕密」是最重要的軍事秘密,泄露會使國防和軍隊的安全與利益遭受特別嚴重的損害。「機密」是重要的軍事秘密,泄露會使國防和軍隊的安全與利益遭受嚴重的損害。「秘密」是一般的軍事秘密,泄露會使國防和軍隊的安全與利益遭受損害。
第十條 軍事秘密及其密級的具體范圍,由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以及國防科工委依照本條例第二條、第八條、第九條的規定確定,並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調整。 第十一條 產生軍事秘密事項,應當按照軍事秘密及其密級具體范圍的規定及時確定密級和保密期限。在確定密級前,產生該事項的單位應當按照擬定的密級先行採取保密措施。確定保密期限的具體辦法另行規定。
第十二條 對是否屬於軍事秘密和屬於何等密級不明確的事項,依照下列許可權確定:
(一)秘密級由團級以上單位確定;
(二)機密級由師級以上單位確定;
(三)絕密級由軍級以上單位確定。
第十三條 軍事秘密事項的密級和保密期限,應當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調整或者解除。密級和保密期限的調整或者解除,由原確定密級和保密期限的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決定。
第十四條 軍事秘密事項的保密期限屆滿的,自行解密;保密期限需要延長的,由產生該事項的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決定;軍事秘密事項在保密期限內不需要繼續保密的,產生該事項的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應當及時解密。 第十五條 接觸軍事秘密以工作需要為原則。產生軍事秘密事項的單位,應當確定接觸該事項的范圍;接觸軍事秘密事項的單位,應當確定接觸該事項的人員。
第十六條 製作、收發、傳遞、使用、復制、保管、移交、銷毀軍事秘密載體,必須嚴格履行審批、登記、簽字手續,並採取相應的保密措施。
第十七條 復制軍事秘密載體,必須嚴格控制。確需復制時,須經原密級確定的單位同意或者依照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許可權審批。復製件不得改變原件的密級。
第十八條 攜帶軍事秘密載體外出,必須依照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許可權審批,並按照有關規定採取相應保護措施。攜帶絕密級載體外出的,還必須報同級管理保密工作的部門備案。
第十九條 未按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任何單位或者人員不得將軍事秘密載體攜帶、傳遞出境。因特殊原因需要向境外組織、人員提供軍事秘密的,必須按照規定的程序經有相應批准許可權的機關批准,並報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密委員會備案。
第二十條 不需要保存的秘密載體,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履行審批、登記手續後,及時銷毀,並由二人以上到指定場所監銷。
第二十一條 存儲、處理、傳輸軍事秘密的技術設備、設施、系統、網路、場所等,必須符合技術安全保密要求。
第二十二條 在有線、無線通信中傳遞軍事秘密,必須根據其密級採取相應的保密措施。
嚴禁使用明碼或者未經總部主管部門審查批準的密碼傳遞軍事秘密。
第二十三條軍事設施和其他涉密場所、部位,應當採取有效的保密防護措施,未經有相應批准許可權的機關批准,不得對外開放。
第二十四條 掌握和經管重要軍事秘密的人員出境,必須嚴格控制;業務主管部門或者保密工作主管部門認為其出境後會危及軍事秘密安全的,不得批准出境。
第二十五條 涉及重要軍事秘密的會議,主辦單位應當對會議場所組織保密安全檢查,採取保密措施,並指定人員按照保密規定管理會議文件、資料。
第二十六條 公開出版發行軍事報刊、書籍、地圖、聲像製品,公開展示軍事裝備、國防科學技術成果,應當遵守有關保密規定,不得泄露軍事秘密。擬公開發表的軍事學術、國防科學技術論文和反映軍隊情況的各類稿件,投稿前必須經撰稿人所在單位或者文稿涉及事項的主管單位進行保密審查。
第二十七條 各級領導幹部應當模範遵守保密規定,不得向家屬、親友及其他無關人員泄露軍事秘密。 第二十八條 發生泄密事件應當及時報告保密工作主管部門和上級有關部門,並迅速查明被泄露軍事秘密的內容、密級、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范圍和程度,採取補救措施。
第二十九條全軍所有單位都應當對所屬人員進行保密教育。保密教育列入部隊政治教育和院校教學計劃,分別由政治機關和院校教學部門組織實施。
第三十條 各單位應當定期對所管理的軍事秘密載體、涉密技術系統和涉密場所進行保密檢查。保密工作主管部門負責監督檢查本級及所屬單位的保密工作。
第三十一條 戰時或者執行特殊任務時,除執行本條例外,有關單位還應當根據上級指示和擔負的任務制定相應的保密措施,確保軍事秘密安全。
第三十二條 全軍所有人員都必須遵守保密制度和保密守則。 第三十三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單位和人員,依照《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的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一)對保密技術、產品、設施的研究開發有重要貢獻的;
(二)在危急情況下,保護軍事秘密安全的;
(三)對盜竊、毀壞、出賣軍事秘密的行為舉報或者偵破有功的;
(四)發現泄露或者遺失軍事秘密,及時採取措施,避免重大損失的;
(五)在保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的有關規定,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盜竊、毀壞、出賣軍事秘密的;
(二)泄露或者遺失重要軍事秘密的;
(三)利用軍事秘密進行非法活動的;
(四)發生泄密事件,隱情不報或者未及時採取補救措施的;
(五)玩忽職守,使軍事秘密安全遭受危害的;
(六)其他違反保密制度危害軍事秘密安全的。戰時或者執行特殊任務時,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應當給予處分的,從重處分。 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密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三十六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6年11月27日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密條例》即行廢止。
㈦ 保密守則全文
中國抄人民解放軍保密守則
一、不該說的國家秘密,絕對不說;
二、不該問的國家秘密,絕對不問;
三、不該看的國家秘密,絕對不看;
四、不該記錄的國家秘密,絕對不記錄;
五、不擅自復制、留存、銷毀國家秘密;
六、不在私人交往中涉及國家秘密;
七、不在公共場所談論和處理國家秘密事項;
八、不在無保密保障的地方存放密品、密件;
九、不用普通電話、手機、明碼電報、普通郵政傳遞國家秘密;
十、不攜帶國家秘密文件、資料、物品參觀、游覽和探親訪友。
(7)保密條例電影擴展閱讀
新華網北京 2011年4月1日電 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日前簽署命令,發布施行新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密條例》。新修訂的《保密條例》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保密條例》是軍隊保密工作的基本依據。《保密條例》自1996年3月24日由中央軍委發布施行以來,對於規范全軍人員的保密行為,維護軍事秘密安全,保障軍事斗爭准備和軍隊建設的順利進行,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軍隊保密形勢和客觀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國家和軍隊保密工作的政策制度有了新的發展,亟需對現行條例進行修訂完善。
㈧ 新修訂的《科學技術保密規定》有哪些新變化
除了軍事類高校。國內沒有這樣的高校。《科學技術保密規定》編輯(1995年1月6日由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家保密局制定)第一章總則第二條科學技術保密工作既要保障國家科學技術秘密的安全,又要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第三條科學技術保密應當突出重點,確保重要國家科學技術秘密的安全,有控制地放寬一般國家科學技術秘密的交流與應用。第四條科學技術保密工作應當與科學技術管理工作相結合,是科技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做好科學技術保密工作應當依靠廣大科學工作者。第五條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科委)按照職責管理全國的科學技術保密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主管部門按照職責管理本地區的科學技術保密工作,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的科技主管機構按照職責管理本部門或者本系統的科學技術保密工作。第六條各級保密工作部門對科學技術保密工作負有指導、協調、監督和檢查的職責。第二章國家科學技術秘密的范圍和密級第七條關系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會造成下列後果之一的科學技術,應當列入國家科學技術秘密范圍:(一)削弱國家的防禦和治安能力;(二)影響我國技術在國際上的先進程序;(三)失去我國技術的獨有性;(四)影響技術的國際競爭能力;(五)損害國家聲譽、權益和對外關系。第八條國家科學技術秘密的密級:(一)絕密級1、國際領先,並且對國防建設或者經濟建設具有特別重大影響的;2、能夠導致高新技術領域突破的;3、能夠整體反映國家防禦和治字實力的。(二)機密級1、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並且具有軍事用途或者對經濟建設具有重要影響的;2、能夠局部反映國家防禦和治安實力的;3、我國獨有、不受自然條件因素制約、能體現民族特色的精華,並且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顯著的傳統工藝。(三)秘密級1、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並且與國外相比在主要技術方面具有優勢,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較大的;2、我國獨有、受一定自然條件因素制約,並且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很大的傳統工藝。第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入國家科學技術秘密的范圍:(一)國外已經公開;(二)在國際上無競爭能力且不涉及國家防禦和治安能力;(三)純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四)在國內已經流傳或者當地群眾基本能夠掌握的傳統工藝;(五)主要受當地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因素制約且很難模擬其生產條件的傳統工藝。第十條屬於國家科學技術秘密的民用科學技術,原則上不定為絕密級。確需定為絕密級的應當符合本規定第八條關於絕密級的規定,並報國家科委審批。第三章國家科學技術秘密密級的確定、變更第十一條國家科學技術秘密事項,應當依照下列規定確定密級:(一)產生單位按照規定第八條的規定及時確定密級。(二)按照本規定第七條、第八條的規定,對科學技術成果難以確定其是否屬於國家秘密和屬於何種密級的,由產生單位按照《科技成果國家秘密密級評價方法》,及時確定密級;(三)制定科研計劃、規劃時,有關單位應當按照本規定及時確定項目或者課題的密級。科技成果完成的同時,應當對其密級進行評價;(四)有關單位應當在國家科學技術秘密事項的密級確定後三十日內,按照行政隸屬關繫上報省、自治區、直轄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門或者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的科技主管機構。確定國家科學技術秘密事項的密級,應當同時確定其保密期限和保密要點。第十二條個人完成的科學技術成果,由其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門確定密級,並按照本規定予以管理。第十三條國家科學技術秘密事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變更密級:(一)知悉范圍擬作較大改變的;(二)一旦泄露對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損害程序會發生明顯變化的。國家科學技術秘密事項密級的變更,由確定其密級的機關、單位決定。第十四條國家科學技術秘密事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解密:(一)技術趨向陳舊,失去保密價值的;(二)為使我國佔領國際市場,且已有接替技術或者國外即將研究成功的;(三)已經擴散而很難採取補救措施的;(四)已在大范圍試驗推廣,可保性較差的;(五)可以從公開產品中獲得的。國家科學技術秘密事項保密期限屆滿的,自行解密。對需在保密期限內解密的國家科學技術秘密事項,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提出解密建議。秘密級的報省、自治區、直轄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門或者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的科技主管機構審定;機密級、絕密級的報國家科委審定。審定結果應當在接到報告後的三十日內通知有關單位和個人。第十五條國家科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門,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的科技主管機構,以及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對認為需要繼續保密的,可以作出延長保密期限的決定,並在保密期限屆滿前三十日通知有關單位和個人。第十六條國家科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門和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的科技主管機構對國家科學秘密事項的確定、變更及解密不符合國家有關保密法規和本規定的行為,有權予以糾正。第十七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門和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的科技主管機構應當將本地區、本部門確定和變更國家秘密技術的密級其解密的情況按年度報國家科委,由國家科委組織專家進行審核,並會同國家保密工作部門定期發布。第四章國家科學技術秘密保密管理第十八條國家科委管理全國科學技術保密工作,具體職責如下:(一)制定或者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科學技術保密工作的規章制度;(二)指導國家科學技術秘密事項的確定和調整工作;(三)按規定審查或者審批涉外的國家科學技術秘密事項;(四)協助國家保密工作部門對科學技術保密工作進行檢查和查處重大科學技術泄密事件;(五)開展科技技術保密宣傳教育,組織科學技術保密幹部培訓;(六)表彰、獎勵科學保密公室,負責科學技術保密管理的日常工作。第十九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科技主管部門和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的科技主管機構,在國家科委和本地區、本部門的保密工作部門的指導下,負責管理本地區、本部門或者本系統的科學技術保密工作。其主要職責如下:(一)貫徹執行國家科學技術保密工作的方針、政策,制定本地區、本部門或者本系統的科學技術保密規章制度;(二)指導本地區、本部門或者本系統國家科學技術秘密事項的確定和調整工作;(三)按規定審查或者審批涉外的國家科學技術秘密事項;(四)參與本地區、本部門或者本系統的重大科學技術活動和涉外科學技術活動,配合有關部門制定專項保密方案;(五)協助保密工作部門檢查本地區、本部門或者本系統的科學技術保密工作和查處科學技術泄密事件;(六)表彰、獎勵本地區、本部門或者本系統的科學技術保密先進單位和工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科技主管部門和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的科技主管機構,應當設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負責科學技術管理的日常工作。第二十條各級機關、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在下列科學技術合作與交流活動中,不得涉及國家科學技術秘密:(一)進行公開的科學技術講學、進修、考察、合作研究等活動;(二)利用廣播、電影、電視以及公開發行的報刊、書籍、圖文資料和聲像製品進行宣傳或者發表論文;第二十一條在對外科學技術交流合作中,確需對外提供國家科學技術秘密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審批手續。因工作確需攜運國家科學技術秘密資料、物品出境,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保密審查,並出境手續。第二十二條接待境外人員參觀國家科學技術秘密事項,應當由接待單位按照行政隸屬關系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科技主管部門或者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的科技主管機構審查批准。第二十三條國家秘密技術在國內轉讓,應當經技術完成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批准,並在合同中明確該項技術的密級、保密期限及受讓方承擔的保密義務。第二十四條國家秘密技術出口,應當依照國家秘密技術出口審查的有關規定審批手續。第二十五條以國家秘密技術在境內同境外的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開合營合資企業的,應當在立項前按照行政隸屬關系報省、自治區、直轄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門或者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的科技主管機構審批;在境外合企業的,視同國家秘密技術出口,應當依照國家秘密技術出口審查的有關規定審批手續。第二十六條推廣應用國家秘密技術,應當選擇有相應保密條件的單位進行,有關人員均負有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第二十七條對參與國家秘密技術研製的科技人員,有關機關、單位不得因其成果不宜公開發表、交流、推廣而影響其評獎、表彰和職稱的評定。對確因保密而不能在境內外公開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有關機關、單位應對論文的實際水平給予評價。第二十八條各級機關、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做好國家科學技術秘密檔案的管理工作。第二十九條絕密級國家秘密技術在保密期限內不得申請專利或者保密專利。機密級、秘密級國家秘密技術在保密期限內可申請保密專利,但機密級的應當報國家科委批准,秘密級的應當報省、自治區、直轄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門或者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的科技主管機構批准。機密級、秘密級國家秘密技術申請專利或者由保密專利轉為專利的,應當按照本規定第十四條的規定先行解密手續。第三十條各級機關、單位對於為科學技術保密工作做出貢獻、成績顯著的集體和個人,應當給予獎勵;對於違反國家保密法規的行為,應當給予批評教育;對於情節嚴重,給國家安全和利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給予有關責任人員以行政處分,觸犯刑律的,交由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第五章附則第三十一條以國防為目的或者為主要目的的科學技術保密規定,由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依照國家規定的職責范圍另行制定。第三十二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門和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的科技主管機構可以根據本規定製定具體規定。第三十三條本規定由國家科委解釋。第三十四條本規定發布之日起施行。經國務院批准,一九八一年頒布的《科學技術保密條例》同時廢止。
㈨ 新聞編輯過程中為何要遵守有關保密條例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報刊、新聞電訊、書籍、地圖、圖文資料、聲像製品的出版和發行以及廣播節日、電視節目、電影的製作和播放。
第三條 新聞出版的保密工作,堅持貫徹既保守國家秘密又有利於新聞出版工作正常進行的方針。
第四條 新聞出版單位及其采編人員和提供信息單位及其有關人員應當加強聯系,協調配合,執行保密法規,遵守保密制度,共同做好新聞出版的保密工作。
㈩ 保密條例的漫畫概述
吉林省軍區通信站有線電連話務排戰士常麗紅圍繞《保密條例》有關內容創作的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