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包裝法律法規
① 過度包裝有什麼危害
一是浪費大量資源。包裝工業的原材料如紙張、橡膠、玻璃、鋼鐵、塑料等,使用原生材料,來源於木材、石油、鋼鐵等,這些都是中國的緊缺資源。如果用於過度包裝大量使用,而沒有相應地進行回收利用,就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二是污染環境。消費者拋棄大量包裝廢棄物,加重對環境的污染。中國包裝廢棄物的年排放量在重量上已佔城市固體廢棄物的1/3,而在體積上更達到1/2 之多,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驚人速度遞增。過度包裝產生的成本相當可觀,而這些耗費大量資源的過度包裝物,到了消費者手中全部變成了生活垃圾。
三是損害社會利益。首先過度包裝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使其在支付了必要的商品價值後,又被強加了額外的巨額包裝費。其次傷害了企業利益。激烈的不正當競爭,造成了過度包裝在市場上的泛濫,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利用誇大包裝裝飾功能的方法從消費者身上取得更多的價值。在短期內,企業營利可能會有明顯上漲,但從長遠來看,這無疑不利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表現
一是浪費資源,加劇了資源能源供需矛盾
二是污染環境,危害人類的生存
三是增加了產品成本,損害消費者利益
四是助長奢侈浪費,毒化社會風氣。這種現象的存在,與中華民族崇尚朴實、節儉的傳統美德格格不入,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背道而馳。
② 過度包裝會造成哪些後果
過度包裝的危害有哪些?商品過度包裝問題正在無形中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消費環境的質量,小編今天為大家刊登的文章,請大家坐下來好好地看一看,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獲。
過度包裝的危害主要分為四點:
一是浪費大量資源。包裝工業的原材料如紙張、橡膠、玻璃、鋼鐵、塑料等,使用原生材料,來源於木材、石油、鋼鐵等,這些都是中國的緊缺資源。如果用於過度包裝大量使用,而沒有相應地進行回收利用,就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二是誘發社會奢侈風氣,暗藏腐敗行為,加劇社會不和諧。各地出現的天價月餅、天價洋酒、天價保健品等,誘發了社會奢侈之風,有悖於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更有害的是,過度包裝的節日禮品被有些人作為「遮羞布」,搭配著貴重的有價證券、禮品甚至金錢,大開賄賂之道。
三是污染環境。消費者拋棄大量包裝廢棄物,加重對環境的污染。中國過度包裝漫畫包裝廢棄物的年排放量在重量上已佔城市固體廢棄物的1/3,而在體積上更達到1/2 之多,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驚人速度遞增。過度包裝產生的成本相當可觀,而這些耗費大量資源的過度包裝物,到了消費者手中全部變成了生活垃圾。
四是損害社會利益。首先過度包裝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使其在支付了必要的商品價值後,又被強加了額外的巨額包裝費。其次傷害了企業利益。激烈的不正當競爭,造成了過度包裝在市場上的泛濫,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利用誇大包裝裝飾功能的方法從消費者身上取得更多的價值。在短期內,企業營利可能會有明顯上漲,但從長遠來看,這無疑不利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商品的過度包裝也屬於欺詐行為。雖然法律、法規並未明確規定構成欺詐行為必須具有主觀故意,但從文義上理解,欺詐就是掩蓋事實真相誤導消費者,「欺詐」二字本身已經揭示經營者具有主觀故意。所以,在下列6種情形下,經營者如果不能證明自己沒有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故意,就屬於欺詐: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銷售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或廠址、篡改生產日期的商品,銷售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商品,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銷售偽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商品。
③ 人大代表建議立法解決商品過度包裝現象,過度包裝有哪些危害
商品過度包裝浪費太嚴重,人大代表建議立法解決,究竟具體的解決方法有哪些呢?這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產品的製造工藝也逐漸進步。我國市場需求很大,也使得製造商們想盡辦法來吸引顧客的注意。產品的包裝是產品售賣中重要的部分,精美的產品包裝能夠為產品加分,吸引到更多顧客的注意。但是現在有些產品的包裝越來越繁瑣且無用。其實他們就是過度包裝。包裝所用的一些材料會造成環境污染。其次,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他們的過度包裝其實是讓消費者的利益受損的。然後就是會破壞市場秩序。過度包裝可能會引發商家的競爭效仿。所以通過立法來限制過度包裝是很有效的手段,希望社會都能形成共識,拒絕過度包裝,保護環境。
④ 食品過度包裝處罰依據
法律分析:食品包裝符合法律規定,對於過度包裝目前沒有明確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條 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標明下列事項:(一)名稱、規格、凈含量、生產日期;(二)成分或者配料表;(三)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四)保質期;(五)產品標准代號;(六)貯存條件;(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國家標准中的通用名稱;(八)生產許可證編號;(九)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准規定應當標明的其他事項。
⑤ 導致過度包裝行為屢禁不止的原因有哪些
導致過度包裝行為屢禁不止的原因有法律法規不健全、高額的利潤驅使、巨大的市場需求、消費者默許認同。
一、法律法規不健全
一方面國家標准只對化妝品和食品進行了包裝限制,葯品、保健品、兒童玩具、電子用品等商品沒有進行相應標准限制。另一方面,雖然食品、化妝品有了限制標准,但沒有規定對企業不執行標準的罰則,只能採取勸告勸諫,要求企業整改等隔靴搔癢式懲罰,導致食品、化妝品行業過度包裝行為屢禁不止。
二、高額的利潤驅使
企業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通過不斷「升級」包裝,以獲取高額利潤。以綠茶御品清香為例,散裝630元/斤,簡裝1260/斤,而精裝的要2520元/斤;一家知名品牌白酒專賣店,同等度數同等窖藏年份的白酒,把玻璃瓶包裝換成瓷瓶,再加上一個外包裝盒,售價就提升了近500元,可見,商家通過升級包裝,可獲得相當可觀的利潤回報。
三、巨大的市場需求
在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大環境下,大部分普通消費者礙於面子,送親戚朋友大都會選擇購買包裝精美的商品。而真正的「大客戶」還是一些公款消費的企事業單位,有的單位一次就訂購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的高檔包裝商品。正是這種「禮尚往來」的消費心理給過度包裝商品創造了巨大的生存空間。
四、消費者默許認同
大部分消費者對於過度包裝商品往往採取默許認同的態度,甚至會主動要求購買過度包裝商品。有部分消費者由於是公款消費,所以買東西的時候也不會考慮是否貨值相當;還有一部分消費者,出於攀比和虛榮心理,盲目跟風,由此助長了過度包裝現象越演越烈。
(5)過度包裝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商品包裝欺詐的行為:
商品的包裝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元素:商品名稱、商標、圖案色彩等裝飾、企業名稱廠址等產品信息。從目前市場上所存在著的商品包裝欺詐的情況看,商品包裝欺詐方式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無形欺詐的方式,另一類是有形欺詐的方式。這里的「形」是指商品體積的表現形狀。
所謂無形欺詐,就是通過在商品包裝物表面上印製與商品質的不一致的圖像或文字,從而使買者在商品的質的方面受騙。
所謂有形欺詐,就是通過包裝物的形態給買者造成一種錯覺,認為包裝著的商品與包裝形成的最大體積相一致,從而使買者在商品數量方面受騙。可見,無形欺詐是用虛假的商品質地欺騙買者,而有形欺詐則是用虛假的商品數量欺騙買者。
⑥ 吳培冠委員建議立法解決過度包裝問題,具體該如何解決
我覺得如果要徹底解決這種過度包裝問題,是需要很長時間來實現的,因為現在的過度包裝問題是非常嚴峻的,而且這種局面也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所以我覺得並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
立法解決過度包裝問題,是否會受到很多人的支持呢?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過度包裝問題損害的不僅僅是社會的形象,同時也消耗了更多的資源,這對於我們的子孫後代來說是有害處的。而且過度包裝所產生的垃圾對於環境來說也是有害的,嚴重影響著我們的居住環境,也影響著空氣質量。因此在我看來,如果立法解決過度包裝問題,一定會受到很多人的支持以及擁護。
⑦ 在當前形勢下,如何避免過度包裝,從而減少資源浪費
措施:
1、遏制過度包裝之風需要加強宣傳力度,轉變人們觀念和意識。
通過媒體、各類大型宣傳活動、市場巡查、上門年檢等契機,向廣大消費者、生產廠家及經營者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理性的消費理念,引導商家強化社會責任感,加強誠信建設。
2、剎住過度包裝不良之風需要加強法律監管。
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發布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嚴格按照要求執行,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完善有關限制過度包裝的法律法規。
政府部門只有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體系,增加對過度包裝行為的懲罰,讓違法企業付出高昂的違法成本,加大監管力度。
4、增強消費行業的自律意識,主動發揮作用。
在生產企業組織中行成聯盟,龍頭企業作為引領者和倡導者要以身作則,增強社會責任感,注重可持續發展。
(7)過度包裝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過度包裝的危害:
一、是浪費資源。包裝工業的原材料如紙張、橡膠、塑料、木材等,都是我國的緊缺資源。
二、是污染環境。消費者拋棄大量包裝廢棄物,加重對環境的污染。耗費了大量資源和成本的過度包裝物,到了消費者手中全部變成了生活垃圾,而這種包裝垃圾則是造成城市「垃圾圍城」主要原因。
三、是損害社會利益。過度包裝之風形成了奢華、浮誇的社會風氣,催生了扭曲的、病態的消費理念,不利於建設和諧社會。
四、是誘發社會奢侈風氣,暗藏腐敗行為,毒化社會風氣。
⑧ 有哪些產品涉及過度包裝問題被市場監督局點名
近日因過度包裝問題被市場監督局點名的產品種類有很多,化妝品成為過度包裝的重災區!還有一些保健品、茶葉咖啡等產品。
產品為了銷售進行一定的包裝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是凡事過猶不及,過度的包裝雖然提升了產品的觀感但也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最後又要消費者買單。與其華而不實的過度包裝不如用於產品自身質量的提升。在國家大力提產節儉、低碳環保的環境下,企業應該響應國家的號召,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合法經營。
⑨ 哪位委員建議立法解決商品過度包裝
3月10日消息,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教授吳培冠呼籲,近年來電商物流迅猛發展,使商品包裝過度問題更顯突出。應抓緊推動完善國家層面的包裝立法,建立有關包裝的法律體系。
吳培冠介紹,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去年對電商平台銷售的餅干、化妝品、茶葉等商品進行包裝計量監督抽查,結果顯示,抽查的50批次商品中有12批次存在過度包裝問題。其中茶葉和咖啡包裝不合格發現率為20%,化妝品包裝不合格發現率更是高達70%。
「包裝過度是指超出正常的包裝功能需求,其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包裝成本超過必要程度的包裝。」吳培冠指出。
吳培冠建議,應該抓緊推動完善國家層面的包裝立法,建立有關包裝的法律體系,「目前我國包裝行業涉及的法規散見於環保及其他行業相關的法律條文中,還沒有一部完整的包裝法。制定包裝相關法律是依法治理生態環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包裝行業快速發展的客觀要求。」
(9)過度包裝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簡約綠色包裝要從源頭開始:
「簡約綠色包裝要從源頭開始,做好技術研發、綠色設計。」在吳培冠看來,應加強對包裝技術研發的支持。隨著我國電商快遞行業的迅速發展,包裝使用數量逐年攀升,可順應潮流從線上對過度包裝進行變革,因為在電商平台,相對質量、價格、評價等因素,商品的包裝對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力更小,這種特殊的電商環境有助於包裝減量化的實施。
政府可以加大對包裝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比如在科研項目立項、高新技術項目評定等方面,對相關科研單位、包裝製造企業給予更多支持。
⑩ 4月啟動快遞過度包裝專項治理,郵政快遞部門將採取怎樣的措施
目前,我國的快遞業務發展迅速。這方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另一方面,大量的快遞包裝也給綠色環境帶來了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快遞包裝既環保又經濟,要求也越來越迫切。
關愛光還強調,為有效執行《辦法》法規,做好包裝工作,郵政總局將根據實際行業情況,推動《快遞業限制過度包裝要求》行業標準的出台,進一步完善過度包裝標識的依據,同時加強標准監督。
過度包裝的特別管制已於4月正式啟動,力爭用一年的時間有效遏制過度包裝和其他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並初步建立防止過度包裝的長期工作機制。
關於包裝的統一管理,協議使用者的指導和管理以及行業內塑料污染的處理,地方郵政管理部門將加強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確保有關規定能夠得到貫徹執行。
最後,在該行業中,在有效實施措施一周年之後,郵政管理部門將組織專項執法檢查以確保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