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聊天法律法規
1. 現在的網路聊天很是困擾人有沒有法律法規
現在國家還沒有太完善的關於這方面的法律法規,當然不能聊一些涉及政治還還有色情了等等的一些內容
2. 網上曬聊天記錄違法嗎
法律分析:不犯法,但如果出現涉及他人隱私,導致他人隱私泄露的,屬於違法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
(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
(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3. 使用網路聊天有詐騙罪嗎
使用網路聊天有詐騙罪。通過網路聊天實施詐騙屬於詐騙犯罪的一種形式。使用網路聊天軟體,通過聊天的方式實施詐騙,達到最高院規定的「數額較大」標准,即構成詐騙罪。最高院規定的詐騙罪數額標准: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通常認為,該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4. 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法律依據
微信聊天是屬於電子證據的一種,是可以做為法律證據的,
我國《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電子數據為法定的證據類型。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因此,從法律規定來看,微信聊天記錄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但是在庭審的時候是需要有原微信為承載體(也就是對話中的兩個人之一的手機微信做為證據在法庭出示)或者是做了證據固化的,由公證處或版權協會(官方第三者文件佐證)的
單純的非當事人微信的截圖是沒有什麼用的
5. 網路上曝光聊天記錄犯法嗎
法律分析:曝光別人的聊天記錄侵犯了別人的隱私權。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隱私權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隱私權侵害行為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
(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
(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6. 利用別人的身份,進行網路聊天,算違法嗎
利用別人的身份在網路聊天屬於侵犯名譽權和姓名權。名譽,是指人們對於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幹、聲望、信譽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名譽權是人格權的一種。被維護的名譽是指具有人格尊嚴的名聲,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受法律的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
法律分析
用別人的身份進行網路聊天已經侵犯了別人的名譽權和姓名權。名譽權,是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別人侵害的權利,為人們自尊、自愛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名譽權主要表現為名譽利益支配權和名譽維護權。有權利用自己良好的聲譽獲得更多的利益,有權維護自己的名譽免遭不正當的貶低,有權在名譽權受侵害時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名譽直接關繫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嚴,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乃至社會活動的基本條件。法人的名譽表示社會的信譽,這種信譽是法人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在整個活動中逐步形成的,法人的名譽往往對其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發生重大的影響。姓名使用權是一種專有的使用權,別人不得故意使用別人的姓名。在現實中有重名的現象,並不是侵權行為。重名也叫姓名的平行,即數人合法取得同一姓名。在這樣的情形下,各人都有權使用自己的姓名,也都是正當行使權利,但是故意混同的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零一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7. 騷擾了別人,在語言上、聊天類的,會判刑嗎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很多犯罪行為並不會在實地發生,它會發生在網路上。比如很多人就會通過微信進行犯罪,他們會建立一些微信群,然後把受騙者拉到群內,讓他進行投資或者進行色情聊天,這都是一種犯罪行為。那如果騷擾了別人,在語言上、聊天類的,會被判刑嗎?
總結
所以即使這種行為並不犯法,也不會被判刑,但是還是會被拘留的,會給你的檔案上留下黑點,對你以後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如果不是迫不得已還是不要進行這樣的行為,這也是非常不好的,對於人格也是有侮辱的。畢竟就算你在網路上,警察也是能夠追查到你的真實地址的,對你進行懲罰。
8. 網上曝光聊天記錄違法嗎
法律分析:未經他人允許公開社交軟體聊天記錄公開不違法,但是如果公開了當事人的個人信息,包括:用戶名、頭像、圖片、姓名等,則觸犯了法律(隱私權),適用於民事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
(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
(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9. 將成員移出群聊群主成被告,微信聊天都有哪些法律要遵守
微信雖然是網路聊天,但是一些犯法的東西還是不能觸碰的。比如傳播淫穢信息、聚眾賭博、隨意轉發謠言造成群眾恐慌的,都會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
微信聊天時,不得隨意轉發謠言。近兩年我們經常會在微信群里遇到一些謠言的傳播者。雖然大多數人都是覺得有用才會傳播,但是對於那些明顯存在邪惡意圖的謠言,還是會受到法律制裁的。2017年年底,我們這邊就有幾個年輕人,因為涉及謠言的編輯及轉發,被處以刑事拘留的事情。
所以在微信聊天時,我們盡量還是要避免某些不合法的行為,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不能因為自己的一時大意或者僥幸心理,就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牢獄之災。
10. 網路聊天涉黃犯法嗎
網路聊天涉黃,一方有賣淫行為的,是違法的。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賣淫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六條賣淫、嫖娼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在公共場所拉客招嫖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第十條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分為:(一)警告;(二)罰款;(三)行政拘留;(四)吊銷公安機關發放的許可證。對違反治安管理的外國人,可以附加適用限期出境或者驅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