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美國未成年犯罪條例

美國未成年犯罪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11 13:16:27

Ⅰ 美國的關於青少年犯罪的法律條文和規定有哪些啊

一、簡要說明

首先是美國憲法里的規定。

其次是具體法律規定有《少年法庭法》、《聯邦青年矯正法》、《青少年犯罪法》、《青少年教養法》、《少年法庭和家庭法院的標准》、《少年法庭模範規則》、《防止虐待未成年人和待遇法》;《未成年人電視法》、《通信內容端正法》、《未成年人在線保護法》、《未成年人網路隱私規則》和《未成年人互聯網保護法》。

二、具體闡述

青少年法(Juvenile Law)是一系列以青少年為對象或主體的法律法規的總稱。在美國,保護青少年權益和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相關政策法規主要有《美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青少年犯罪法案》。

青少年法適用於那些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不能承擔刑事責任的人,一般是指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在美國,青少年法主要由各州來管理,大多數州都制定了相關的法律。

國會在1968年通過了《預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法案》(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anc Control Act),該法案在1972年修訂更名為《預防青少年犯罪法案》(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Act)。

該法案明確定義了青少年3罪(Juvenile Delinquency),並制定了一系列規則,各州法律必須與此一致。

在美國,少年犯罪有專門的司法程序。當青少年被指控犯罪,處理的程序與成人犯罪是有很大區別的。青少年犯罪被稱為「違法(delinquency)"行為,需要青少年法庭(juvenile court)來改正其違法行為。

一般情況下,青少年法庭會盡最大的努力來教養(rehabilitation),而不是處以監禁(incarceration)等懲罰。只有在像謀殺(murder),綁架(kidnap),縱火(arson)和強奸(rape等重罪案件中,青少年才會被當作成人來對待,這將取決於法官的判斷。

青少年的權利與成人享有的權利也是不一樣的。例如,青少年不可通過陪審團審理案件,在許多案件中,他們也沒有參與公開庭審的權利。但是,青少年有權知曉所有對其違法行為的控告,有權獲得聽(hearing),有權與控訴方對質。

(1)美國未成年犯罪條例擴展閱讀:

美國少年司法制度的發展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少年法院的國家,聯邦政府和各司法管轄區都有自己的少年法院。在美國,除了聯邦立法,各州立法中也有少年司法制度。

在創建之初,美國少年司法制度將與少年有關的民事、刑事、行政類案件都納入少年法院的管轄范圍,體現了關愛和保護少年的司法政策。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少年暴力犯罪成為美國社會關注的焦點,在此背景下,美國少年司法制度走向強硬化。

這是美國司法系統考慮到社會利益和少年利益需要兼顧後作出的選擇,這一傾向至今未變。美國少年司法制度的發展演變可以簡述如下。

1、美國少年司法制度的形成

美國強調政府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責任,設立少年法院的初衷就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權益。1899年,美國伊利諾伊州頒布了《少年法院法》,規定少年審判機構與成年人審判機構相分離,界定了少年法院的管轄范圍,強調少年司法程序與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的原則性區別,明確規定少年司法的目的是矯正而非懲罰。

此後,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為了解決少年司法實踐中產生的問題,美國聯邦及各州陸續頒布了一些專門立法,其中都延續了《少年法院法》的核心規定。美國少年法院的建立以兒童利益最大化為指導原則,少年法院的管理對象主要是:觸犯刑法的少年。

基於身份違法的少年,即做了成年人可以做但未成年人不可以做的事情,如逃學、離家出走、酗酒等;被忽視教養的少年,即缺乏父母照顧、監護或在生活上不能自理、被遺棄的少年等。

2、美國少年司法制度的變革

受少年犯罪率上升等因素影響,20世紀70年代,美國各州建立了少年司法分流制度,通過分流將犯罪行為輕微的少年排除出司法程序,將罪行嚴重的少年交由成年人刑事法院處理。實踐證明,該制度減少了司法成本,提高了結案率,在督促少年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維護了社會治安。

(1)、案件輸入階段的分流

美國少年司法體系獨立於成年人司法體系,有獨立的運行機制,參與主體包括警察、少年法院(庭)、緩刑監督官、政府律師和兒童代理人、少年收容所、少年教養院和一些少年福利機構。進入少年司法程序者可以是自願也可以是被移送的。

美國各司法管轄區都有自己的移送制度,各州的移送制度在程序上基本相同。任何官方或個人(少年的父母、老師、鄰居以及普通市民等)都可以控告違法犯罪的少年並提出申請要求少年法院予以處理。

(2)、審前分流

根據美國相關法律,少年刑事案件進入審判程序之前,有關部門可以進行分流。分流的結果有三種:無條件釋放涉案少年;將一些涉案少年移送監管部門、福利機構或成年人刑事法院;案件進入少年法院。將涉案少年送往成年人刑事法院,是對少年法院管轄權的放棄。

(3)、審判過程中再分流

在美國,被提交到少年法院的案件將近一半是由接納部門根據少年的特殊情況進行非正式處理的。在大部分司法管轄區,觸法少年只有保證將被害人的損失恢復原狀、在學校出勤、遵守服用葯物的建議或宵禁等,才會得到非正式處理。這些少年服從緩刑監督官的監控,因而這一處理方式也被稱為非正式緩刑。

非正式處理措施執行完畢,案件即可終結,否則,案件將進入少年法院。案件正式被少年法院接納後,法院通過審查相關證據,認定少年確實實施了犯罪行為,同時認為由成年人刑事法院予以處理更為合適,便可作出放棄案件的決定。

對於一些初次違法、年齡較小的觸法少年,法官一般都會判決將其移送監管機構如矯正所、教養所、訓練營等,或者判決附條件(判處罰金等)釋放,以降低再犯率,弱化標簽效應。

一些犯重罪的少年將在監管機構被監管至成年後再次移送刑事法院予以處理。近幾年來,美國少年法院採取了很多措施突出少年司法的矯正功能,如密蘇里州的小型矯正中心療法在整個美國被復制。立法者、矯正官和政府工作人員都承認,將資金從少年拘留所投向社區矯正機構能降低再犯率並節約成本。

Ⅱ 美國小孩子幾歲才能坐牢

一般來說不會坐牢,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實行勞動教養,但作為父母和法定監護人,將會承擔相應經濟處罰和經濟責任。

Ⅲ 美國未成年是指多少歲以下

兒童的違法行為在多大年齡才構成犯罪?在中國發生的一場慘烈的謀殺案使這個問題浮出水面。上個月,東北城市大連的一個13歲男孩承認對一個10歲女孩進行性侵犯,刺死她並將其屍體扔在路邊。但是,這名男孩不會在監獄里度過一分一秒,因為根據中國法律,直到14歲,兒童才對其行為負刑事責任。他將在「康復中心」度過三年,這是目前最嚴厲的懲罰。

這樣的規則並不罕見。聯合國建議各國將其最低刑事責任年齡(MACR)設定為不低於12歲,並鼓勵他們將這一限制年齡繼續推後。很多國家如此做了。超過40個國家/地區將分界線定在14歲。屈指可數的幾個國家 - 包括阿根廷和莫三比克 - 將分界線定在16歲。在其他地方,最低年齡要小得多。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等國將MACR設置為7歲。

在某些國家/地區,兒童可被指控犯罪的年齡因地而異。在美國,有33個州,沒有最低要求。在威斯康星州,到10歲可被起訴。在其他國家,定義可能是模糊的。例如,在敘利亞,只有在兒童進入青春期後,他們才應承擔刑事責任。幾個非洲國家有類似的標准。在伊朗,「九個農歷年」後女孩才有責任,但男孩直到15歲才負有責任。

在未成年兒童犯下特別嚴重的罪行後,通常會要求降低MACR。最近在中國發生的謀殺案引發了關於豁免兒童起訴是否會妨害正義的辯論。一個問題是,在大多數法律制度中,如果罪犯不了解自己做錯了什麼,則不承擔刑事責任。確定孩子何時有犯罪意圖可能很困難。

此外,大多數國家,即使是那些存在死刑的國家,都遵守《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該公約禁止對18歲以下的兒童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 然而,一些本來禁止未滿18歲被判處死刑的國家,包括埃及和伊朗,仍被指會對其執行死刑。

反對懲罰兒童的人認為,青少年經常是這種環境的受害者。許多人來自貧困家庭,或被成年人擺布或剝削。將他們定為犯罪只會加劇這些危害,限制工作前景並鼓勵累犯。批評者還指出,降低責任年齡不一定能減少犯罪。在丹麥於2010年將其從15歲減少到14歲之後,研究人員發現14歲參與的犯罪似乎並沒有減少。

Ⅳ 美國未滿14歲犯罪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美國建立了一套少年司法制度,對犯下嚴重罪行但又不具備刑事能力或者只有部分刑事能力的兒童進行教育與矯治。

被判緩刑的青少年不會關進監獄,一般要求少年遵守法律、按時上學、定期會見保護觀察員、在社區范圍內活動、夜間在指定的時間段內不得外出等。其目的在於讓少年在原有的社區關系與人際關系中接受治療和引導,使其恢復正常的生活。

14歲以下未成年人犯罪,國外是怎麼處理的?

被實施家庭監禁的青少年,則除了上學、工作及其他事先取得許可的事情外,一般被限制在家中。電子監控是在青少年的手腕等處戴上GPS設備,把活動范圍限制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訓練營則是一種更加嚴厲的形式。在訓練營,青少年要接受90-120天的軍事化管理,回來後還要接受社區的密切監督。

法律依據:《美國少年司法制度》美國的少年司法制度在各州實踐中大體分為五種情形:一是大多數州規定少年法庭管轄少年的一切犯罪行為;二是少年法庭只管輕罪案件,重罪案件由普通刑事法院管轄,比如猶他州;三是只有特別嚴重的犯罪(主要是殺人、強奸)等少年法庭才不能管轄,以田納西州為典範;四是像印第安納州那樣少年法庭不能管轄應判死刑和終身監禁的犯罪案件;五是同類案件少年法院和普通法院都可以管轄,少年法院如果不審判,必須做出放棄管轄的決定,然後移送普通法院審理。如果從管轄的行為對象來看,少年法庭除了處理少年的犯罪行為,也處理不良行為和違法行為,對於身份罪以及遭到家庭遺棄、虐待的少年保護案件都有管轄權。

Ⅳ 未成年人在美國喝酒算不算犯法

未成年喝酒在許多國家都是違法的,但不觸犯刑事,美國頒布了《禁止未成年飲酒法》防止未成年人飲酒。

在美國,為了減少年輕人接觸酒精及減少飲酒機會,各州把飲酒最低年齡提高到21歲,此外,各州規定21歲以下的駕駛人,其血中酒精濃度不得超過0.00%或0.02%,以減少肇事率。

加州法定飲酒年齡為二十一歲,也就是說,任何商店和個人禁止向低於這一年齡的為成年人提供酒精含量超過百分之零點五的酒精飲料。二十一歲一下的人甚至不可以在州立公路或校園內或學校附近等公共場所攜帶酒類。

未成年人還應遵守縣市條例,禁止在公園或娛樂場所飲用酒精飲料。任何成年人或未成年人在禁區內攜帶開瓶的酒都屬於違法行為。

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七條中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的標志;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室、寢室、活動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場所吸煙、飲酒。

(5)美國未成年犯罪條例擴展閱讀:

酒精對青少年的身體危害

1、酒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在肝臟,因為肝臟是身體的化學工廠、解毒中心,任何外來的化學物質,都會在肝臟裡面代謝。

2、除了肝臟以外,酒精對胰臟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胰臟分泌很多酵素,假如喝酒引起胰臟發炎的話,代謝功能也會受到影響,甚至引起糖尿病。另外一個影響最大的器官就是腦部。

3、嗜酒的人還常有過胖的問題,對食道與胃部也有不好的影響,還會妨礙鈣質和維他命的吸收。

4、酒精對人的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危害最嚴重。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和抑製作用。少量可興奮,過量則形成抑製作用。

如果飲酒過多,就會臉紅,亂說胡話,以後站立不穩以至醉倒、嘔吐等。隨之昏睡,面色蒼白,血壓下降,最後陷入昏迷,嚴重的還可以引起呼吸困難,窒息,造成酒精中毒死亡。

青少年由於視神經尚未發育完善,當酒精血濃度達到15~55毫克%時,可引起嚴重視力減弱,達到200~300毫克%時,可發生復視。

飲酒後,不僅神經反射的速度顯著減慢,酒精對腦細胞損害也相當大,對大腦發育極為不利,造成學習效率降低,在體育比賽中難以創造出理想的成績,還容易發生生產事故和交通事故。

5、青少年飲酒,還容易引起肌肉無力,性發育早熟。酒精對精子和卵子都有毒害,造成不育和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女孩還容易未老先衰。

各國對未成年喝酒的規定

美國政府規定:年齡不滿21歲(有的州是18歲)的年輕人不可以飲酒;對於前來進行消費的年輕人,出售含有酒精飲料的零售商、酒吧和有售酒水執照的餐廳,必須按照規定要求其出示身份證明,來確認其是否已經達到了合法年齡。

對於達不到年齡要求的青少年,店主會拒絕他們進入酒吧,也會拒絕向他們出售酒水。對於違反規定者,無論是飲酒的青少年還是商家都會受到懲罰,但是各州規定不一樣,所以受到懲罰的嚴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飲酒者可能會被罰款250~300美元不等,吊銷駕駛執照或者推遲獲得駕照的時間半年到一年不等,有的被罰參與社區義務勞動數天。商家也面臨罰款甚至是吊銷營業執照的後果。

日本於1925年制定《禁止未成年人飲酒法》,規定商店、飲食店不得向未滿20歲的未成年人提供酒類飲品,而日本的法定婚齡是男18歲,女16歲。

也就是說,可以結婚了,卻不一定能喝酒。2000年又規定:向未成年人出售酒類的商店、飲食店,其營業人員或業主最高可罰款50萬日元,店家可被吊銷執照。

瑞典於1982年明文規定:商家不得向中小學生和青少年售酒。後來還成立了「瑞典禁酒教育委員會」。

在澳大利亞,法律規定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能抽煙、喝酒,如果要購買煙酒類商品必須出示身份證件證明自己已滿18歲。如果家長在家讓小孩兒喝酒並喝醉的話,那麼家長則犯了虐童罪,會受到法律制裁。

西班牙和德國等國家也都明確頒布了限制未成年人飲酒的法律法規。

因葡萄酒而享有盛名的法國也對未成年人飲酒「說不」,法國衛生部出台法令,禁止在法國境內任何地方售酒給18歲以下未成年人,在學校附近的公共場所飲酒也被禁止。

「法國新提出的健康法案,煽動未成年人過度飲酒將被處以1.5萬歐元罰款及1年監禁。該法案同時還指出,將對煽動他人飲酒者予以法律懲罰,以遏制此種行為。此外,法案還擴大了處罰范圍,任何人煽動他人飲酒導致醉酒,都將被處6個月監禁及7500歐元罰款」。

Ⅵ ★美國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有哪些相關法律保護措施

美國國會於1974年通過了《預防虐待兒童法》,要求各州制定法律,對虐待、忽視或遺棄兒童情況必須舉報,以便於兒童保護部門能夠及時對處境危險的兒童提供救濟,並於1980年通過了《收養援助及兒童福利法》,確立了美國兒童保護的實施做法及取向。有關兒童照顧方面的聯邦政策與法令,有《家庭保護法案》、《兒童營養修正案》、《兒童安全保護法案》、《兒童健康法案》等;為防止虐待未成年人,頒布了《家庭暴力保護法案》、兒童虐待受害者權利法案》等;還有防止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犯的《兒童性暴力及色情法案》、《兒童保護及猥褻執行法案》等 。
在美國,兒童網路保護政策已經構成基本的體系。這個體系是以《兒童在線保護法案》、《兒童在線隱私保護法案》、《兒童互聯網保護法案》三個聯邦法律為基礎,規范了商業組織、家庭、學校等在兒童網路保護方面的行為。其保護的重點措施是:研製屏蔽性軟體,要求學校、圖書館、網吧安裝屏蔽性工具;設立與成年人分開的專門的未成年人的上網場所;對不良信息網站的嚴格管理,成人網站設定身份認證制度;對未成年人隱私權的保護等。

Ⅶ 美國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有哪些相關法律保護措施

在美國的聲訊台、互聯網和電視、電影里,不乏色情、暴力等兒童不宜的節目。美國政府通過各種法規,盡量讓未成年人遠離這些不良影響。
確認年齡 劃分時段
美國政府規定,所有包含色情、暴力等兒童不宜內容的聲訊服務台,在接電話時必須首先詢問對方年齡,要求對方報出駕駛證和信用卡號碼,以確認
已年滿18歲。這些問訊都要通過錄音記錄,以備接受司法部門檢查。美國電影協會有嚴格的分級制度,所有電影廣告都必須註明分級,電影院在檢票入場時都要嚴格檢查。
進入千家萬戶的電視和互聯網也有嚴格規定。不適合兒童觀看的節目只能在深夜的規定時段播放。在一般時段播放的節目中有裸露鏡頭或是粗俗言語,要加上馬賽克和剪輯,露骨的色情節目只能在加密的收費頻道里播放。所有有色情或暴力內容的網站,都必須在首頁上醒目註明「本網站只對成人開放」。此外,美國所有出售酒精類飲料的商店、餐廳等,在發現可能是未成年人買家時,必須要求他出示身份證件,以確認他超過21歲的合法年齡才可以出售。賭場、成人俱樂部等也有同樣的規定。
科技手段 增設鎖定
目前,美國不少新型電視機和有線節目接收裝置都有鎖定功能,父母給不適合兒童觀看的頻道加密碼鎖。
在互聯網方面,美國已推出一些有過濾功能的軟體,父母在給孩子的電腦安裝了這類軟體後,電腦可以識別有「色情」、「成人」、「暴力」、「只允許18歲以上」等關鍵詞的網站,自動禁止孩子點擊。最近,美國一些電腦公司還開發出監視軟體,父母通過這些軟體遠程監視孩子上網情況。盡管對此舉爭議較大,一些孩子抱怨隱私被侵犯,但它確實有效制止了許多起未成年人企圖登錄色情網站。
法規完善 處罰嚴厲
近年來,美國通過了大量保護未成年人的法令。僅互聯網就有《通信內容端正法》、《未成年人在線保護法》、《未成年人網路隱私規則》和《未成年人互聯網保護法》,條文相當詳細具體。一旦觸犯這些法規,處罰力度不小。如《通信內容端正法》規定,通過網路向未成年人提供猥褻、低俗內容是犯罪行為,違者處以2.5萬美元以下罰款,還可判入獄兩年。不少州還有縱容或引誘未成年人喝酒罪,商店、餐廳等向未成年人出售含酒精飲料的當事人,可以比照這一罪名處罰。
律師凱文說,應該承認的是,美國未成年人的暴力或色情犯罪的案例並不少,但自從有了越來越多的法律後,這些案件的增長勢頭明顯減緩。

Ⅷ 在美國對未成年人犯法有哪些法律

在美國對未成年人犯法的法律有:《少年法庭法》《預防虐待兒童法》《兒童網上隱私保護法》《兒童在線保護法》《禁止未成年飲酒法》等等,具體如下:

1、《少年法庭法》

世界上第一部青少年法規是1899年7月1日美國伊刺諾斯州第41屆州議會通過。共21條,規定了該法調整的對象和少年法庭管轄的范圍,少年法庭的審理程序,監護人,監護措施,對違法少年的處理、保護措施、教養和監護機構、收養、宗教選擇以及少年法庭的權力等。

2、《預防虐待兒童法》

美國國會於1974年通過了《預防虐待兒童法》,要求各州制定法律,對虐待、忽視或遺棄兒童情況必須舉報,以便於兒童保護部門能夠及時對處境危險的兒童提供救濟,並於1980年通過了《收養援助及兒童福利法》,確立了美國兒童保護的實施做法及取向。

3、《兒童網上隱私保護法》

美國兒童在線隱私權保護法於2000年4月21日生效,主要針對在線收集13歲以下兒童個人信息的行為。它規定網站管理者要遵守隱私規則,必須說明何時和如何以一種可以驗證的方式向兒童家長索求同意,並且網站管理者必須保護兒童在線隱私和安全。

4、《兒童在線保護法》

美國為防範暴力、色情等網路不良文化危害青少年,從1996年至今,先後通過了4部相關法律:《通信內容端正法》、《兒童在線保護法》、《兒童網路隱私規則》和《兒童互聯網保護法》(兒童特指18歲以下的未成年學生)。這些法律最根本的出發點就是區別對待兒童和成人,保護兒童不在網上遇到只有成人才能接觸的內容。

5、《禁止未成年飲酒法》

美國頒布了《禁止未成年飲酒法》防止未成年人飲酒。在美國,為了減少年輕人接觸酒精及減少飲酒機會,各州把飲酒最低年齡提高到21歲,此外,各州規定21歲以下的駕駛人,其血中酒精濃度不得超過0.00%或0.02%,以減少肇事率。

Ⅸ 歐美國家的十四歲未成年人犯罪怎樣處罰

首先要確定年齡。美國大部分州遵循一般法,即7歲以下完全不具備刑事責任能力,7-14歲無充分證據證明下無刑事責任能力,14歲以上完全刑事責任能力。部分州對於承擔刑責的年齡有更明確的界限,最低8歲,最高15歲。

警察視罪行嚴重程度決定是教育後通知監護人領走或拘留。如果拘留,首先考慮非訴訟程序,比如移交警局內部或社區相關機構處理。

罪行嚴重,則進入司法程序,首先由少年法庭收容。如果法官認為罪行較輕,可能在這個步驟就停止了,轉為其它非訴訟途徑解決。如果罪行較重,繼續少年法庭的司法程序。如果法官認為罪行極其嚴重,可能移交成人法庭進入一般刑事訴訟程序。

絕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都會以非監禁的形式宣判,嚴重的,可能送往訓練學校、青少年改造中心等帶有監禁色彩矯正機構(少年監獄,少管所之類的);最嚴重的,會送到一般成人監獄服刑(通常是被指控謀殺、搶劫、強奸、販毒等等成立)。

(9)美國未成年犯罪條例擴展閱讀:

在美國,很多州法對未成年人的年齡定義也不同。例如:在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法律定義未成年人包括11~17歲以下未結婚的行為人。

在內布拉斯加州,如果未成年人觸犯法律,法院專門設有未成年人法庭。未成年人法庭有專門的未成年人法律。在審理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法院會委派一名律師為未成年人辯護。在定罪後,法院有專門的機構對未成年人進行監禁、教育和改造。

但是在特殊情況下,根據案子的嚴重性、未成年人智力、心理成熟度、犯罪行為是否有預謀性和計劃性,未成年人也會像成年人一樣被法庭按成年人的法律審理。例如,未成年人參與的謀殺、強奸、有武器的搶劫,根據未成年人的心理成熟度和智商,很有可能會被法院依照成人的刑法審理和執行。

美國聯邦法是用來管理跨州類犯罪,一般沒有對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犯罪處罰條款。美國最高法院2005年以5比4的裁決宣布未滿18歲未成年人殺人不可以判死刑。此決定是美國最高法院對美國憲法的最新解釋。所有州法院必須遵守美國最高法院的判決。

那麼,美國一般怎麼樣預防青少年犯罪?大多數州立學校有聘請全職輔導員(counselor)向學生們提供心理咨詢和行為矯正幫助。如果輔導員發現某些學生需要幫助或行為異常,一般會先向學生家長反映,但有時會直接向相關政府部門反映。

網路 少年法庭法

Ⅹ 美國未成年犯罪年齡界限

以十八歲為界?
但是有的可以提前,這要看法官的看法了

熱點內容
民法自然年 發布:2025-02-06 16:22:48 瀏覽:542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
僱傭律師 發布:2025-02-06 15:30:25 瀏覽:278
刑事訴訟法第151條具體內容 發布:2025-02-06 15:09:35 瀏覽:271
法考界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教主 發布:2025-02-06 15:08:22 瀏覽:724
勞動法福建哺乳期 發布:2025-02-06 14:58:58 瀏覽:94
審議環保條例發言 發布:2025-02-06 14:57:38 瀏覽:757
信訪聽證會結論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4:35:04 瀏覽:602
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多久可以消除 發布:2025-02-06 14:32:33 瀏覽:576
去法院起訴去哪個法院 發布:2025-02-06 13:47:16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