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節事務條例
㈠ 宗教事務規定
法律分析:明確了宗教事務管理要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條例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宗教界合法權益,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
法律依據:《宗教事務條例》 第二條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㈡ 《宗教事務條例》對法律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宗教事務條例》第三十八條至四十六條明確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在宗教回事務管理工作中濫答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或者干擾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正常的宗教活動的,由宗教事務部門責令改正;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侵犯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
㈢ 《宗教事務條例》對宗教團體有哪些規定
第四條 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
第五條 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機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
㈣ 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何時正式施行
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今天(2月1日)正式施行。條例採取多項措施,遏制宗教商業化傾向,進一步規范宗教界財務管理。
條例規定,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是非營利性組織,其財產和收入應當用於與其宗旨相符的活動以及公益慈善事業,不得用於分配。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捐資修建宗教活動場所,不享有該宗教活動場所的所有權、使用權,不得從該宗教活動場所獲得經濟收益,禁止投資、承包經營宗教活動場所或者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禁止以宗教名義進行商業宣傳。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宗性:新條例的實施對我們下一步宗教團體的建設、宗教院校的建設、人才培養的工作都會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
㈤ 《宗教事務管理條例》中有哪些規定
《宗教事務管理條例》規定,沙皇是東正教的「最高牧首」。宗教事務管理局的成員與世回俗官員平等,也應向答皇上宣誓:「永遠聽命於我的天然和真正的國君,以及他根據不容置疑的權力而選定的崇高接班人,永遠做他們的忠實仆從,並服從他們的意志。我承認國君是我們這個神聖組織的最高裁判官。」《條例》還規定,教士的職責僅限於精神領域,「不得借口插手中央和地方的世俗事務和儀式」。
㈥ 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自什麼時候起施行
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宗教事務條例》第七十七條本條例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㈦ 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自何時起施行
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2004年11月30日,回國務院令第426號公布,2017年6月14日國務院第176次常務答會議修訂,2017年8月26日國務院令第686號公布修訂後的《宗教事務條例》,2018年2月1日施行。《宗教事務條例》分總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宗教活動、宗教財產、法律責任、附則九章,共七十七條。
(7)洋節事務條例擴展閱讀:
《宗教事務條例》明確了宗教事務管理要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條例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宗教界合法權益,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
對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宗教活動、宗教財產的管理作了具體規定。
㈧ 宗教事務條例規范是什麼
法律分析:宗教事故條例規范是為了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危害宗教和睦和社會和諧而制定的關於規范宗教事務管理的法律法規,其主要原則有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
法律依據:《宗教事務條例規范》
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第三條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㈨ 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在何時起實施
《宗來教事務條例》(以下簡稱源《條例》)經2017年6月14日國務院第176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修訂後的《宗教事務條例》將於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同時,《條例》進一步規范了宗教事務管理,提出「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加強對宗教財產的監督管理、規范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