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國外的職業病法律法規

國外的職業病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5-12 03:25:03

A. 問答題:職業衛生有哪些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
3、工作場所回職業衛生監答督管理規定
4、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辦法
5、用人單位職業健康臨護監督管理辦法
6、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7、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8、關於公布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2012年版)的通知
9、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2012年版)
我知道的就有這些,這些也地方政府發給我們公司的

B. 職業健康法律法規技術標准有哪些

相關法律法規有以下:

1、《國家職業衛生標准管理辦法》

2、《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

3、《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

4、《職業性健康檢查管理規定》

5、《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

6、《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國外的職業病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我國已廢止相關法律法規有以下:

1、《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

實施環境:為了規范職業病危害事故的調查處理,及時有效地控制職業病危害事故,減輕職業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損害,2002年3月15日經衛生部部務會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辦法。

廢止時間:本辦法2010年12月28日廢止。

2、《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辦法》

實施環境:為了規范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工作,加強職業病危害項目的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以下簡稱《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辦法。

《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辦法》已於2002年3月15日經衛生部部務會討論通過,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廢止時間:自2012年6月1日

3、《預防性健康檢查管理辦法》

實施環境:預防性健康檢查管理辦法,為加強衛生監督管理,保證預防性健康檢查的質量,依據國家現行有關衛生法律、法規的規定,特製定本辦法。預防性健康檢查是指對食品、飲用水生產經營人員、直接從事化妝品生產的人員、公共場所直接為顧客服務的人員、有害作業人員、放射工作人員以及在校學生等按國家有關衛生法律、法規規定所進行的從業前、從業和就學期間的健康檢查。

廢止時間:2016年01月19日

4、《防暑降溫措施暫行辦法》

實施環境:為了加強高溫作業、高溫天氣作業勞動保護工作,維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廢止時間:2012年6月29日廢止

C. 職業病的法律法規

《職業病防治法》,《職業病鑒定管理辦法》(衛生部91號令)

D. 職業病,防治法適用於什麼職業病防治范圍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適用范圍規定整理如下:

第二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職業病防治活動。

本法所稱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職業病的分類和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職業病防治法》對職業病的診斷有哪些規定?


1.規定職業病的診斷由法定的醫療機構承擔。這就是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職業病診斷應當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機構承擔;同時還規定,勞動者可以在用人單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職業病診斷。這樣規定是考慮了職業病的診斷不同於一般疾病的診斷,而有特定的要求,同時還要方便職業病病人。


2.規定職業病診斷標准和職業病診斷、鑒定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如果涉及到職業病傷殘等級的鑒定辦法,則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這樣有統一的標准和辦法,職責明確,與《職業病防治法》第10條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制定也是相協調的,有利於職業病的診斷。


3.規定了職業病診斷應當綜合分析的因素,同時明確沒有證據否定職業病危害因素與病人臨床表現之間的必然聯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後應當診斷為職業病。對於這項規定有過不同的看法,最後還是採納了衛生部門和專家的意見,同時考慮這是有利於保護勞動者權利的。


4.嚴格規范診斷行為,規定了法定的程序,也就是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機構在進行職業病診斷時,應當組織3名以上取得診斷資格的執業醫師集體診斷;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應當由參與診斷的醫師共同簽署,並經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審核蓋章。這項規定通過集體診斷、共同簽署、審核蓋章幾個程序,既考慮職業病的復雜性,又是採取對勞動者認真負責的態度,同時也確立了相關機構和有關人員的責任。

E. 工傷職業病的相關法規有什麼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按照國家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的,患職業病的勞動者有權按照國家有關工傷保險的規定,享受下列工傷保險待遇: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康復費;殘疾用具費;停工留薪期待遇;生活護理補助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死亡補助金;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四十九條 職業病診斷、鑒定過程中,在確認勞動者職業史、職業病危害接觸史時,當事人對勞動關系、工種、工作崗位或者在崗時間有爭議的,可以向當地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接到申請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並在三十日內作出裁決。當事人在仲裁過程中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勞動者無法提供由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與仲裁主張有關的證據的,仲裁庭應當要求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提供;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勞動者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用人單位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職業病診斷、鑒定程序結束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期間,勞動者的治療費用按照職業病待遇規定的途徑支付。

第五十條 用人單位和醫療衛生機構發現職業病病人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確診為職業病的,用人單位還應當向所在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部門應當依法作出處理。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對職業病診斷有異議的,可以向作出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鑒定。職業病診斷爭議由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組織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當事人對設區的市級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再鑒定。

第五十三條 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由相關專業的專家組成。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設立相關的專家庫,需要對職業病爭議作出診斷鑒定時,由當事人或者當事人委託有關衛生行政部門從專家庫中以隨機抽取的方式確定參加診斷鑒定委員會的專家。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頒布的職業病診斷標准和職業病診斷、鑒定辦法進行職業病診斷鑒定,向當事人出具職業病診斷鑒定書。職業病診斷、鑒定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F. 職業衛生法規有哪些

一、職業病防治法:
2002年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是國家21世紀頒布的第一部衛生單行法律。它以保護廣大勞動者健康權益為宗旨,規定了我國在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止職業病中的各種法律制度。該法律確定的職業病防治法律關系主體有:政府衛生及相關行政部門,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以及承擔職業衛生檢測、體檢和職業病診斷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單位等四方。法律明確了上述四方之間的行政和民事法律關系,並分別規定了各自的權利義務、法律地位、法律責任
《職業病防治法》確立了我國職業病防止所採取的「控制職業病危害源頭、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管理、綜合治理」的策略;明確了用人單位在職業病防治中的職責和義務;突出了勞動者健康權益受到法律保護;規定了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在事業病防治監管中的職責;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職能以及各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職業病防治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職業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是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保障勞動力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職業病防治法》規定了國家職業病防治工作總體運行制度,即政府監管與指導、用人單位實施與保障、勞動者權益維護和自律、社會監督與參與以及職業衛生服務技術保障等。
《職業病防治法》明確了我國職業病防治的基本法律制度是:職業衛生監督制度;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度;按職業病目錄和職業衛生標准管理制度;勞動者職業衛生權利受到保護制度;職業病病人保障制度;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職業病事故應急救援、職業病事故調查處理、職業病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鼓勵科學防治。淘汰落後的職業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和材料以及職業衛生監督和技術服務機構及其隊伍管理制度等。
《職業病防治法》的頒布,是我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步驟,也是我國政府在職業衛生和安全管理方面,履行與國際勞工組織、國際標准化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所簽署的公約或承諾的重要體現。
《職業病防治法》共七章76條,分總則、前期預防、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職業病診斷與職業病病人保障、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
二、職業病防治法相關配套法規與規章
為使《職業病防治法》規范地施行,《職業病防治法》正式頒布後,衛生部相繼發布了一系列與《職業病防治法》相關的配套衛生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其中包括《國家職業衛生標准管理辦法》、《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辦法》、《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辦法》以及《職業病分類目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規范》、《建設項目職業衛生審查規定》等多個衛生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此外,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以及衛生部後續發布的其他相關衛生規章,都是職業病防治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同時具有法律效力
三、職業衛生標准:
職業衛生標準是以保護勞動者健康為目的,對勞動條件各種衛生要求所做出的技術規定,可視作技術尺度。他可被政府採用,成為實施職業衛生法規的技術規范,衛生監督和管理的法定依據。1965年由原國家建設委員會、衛生部批准、發布的《工業企業設計暫行衛生標准》是我國第一部與職業衛生有關的國家標准,其中規定了85種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這個標准經多次修訂後成為《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
1981年,我國成立了包括勞動衛生標准技術委員會在內的全國性衛生標准組織,衛生標准工作取得長足的進步。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職業衛生標准必須符合國際慣例和要求。因此,我國於2002年將《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修訂為兩個標准:《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和《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規定了設計應考慮的一般衛生要求,主要包括物理性有害的限值。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則重點規定了化學性的接觸限值。此外,新標准有一些重要的變動,除增加了化學物的接觸限值外,還採用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作為主體性的限值單位。生產性粉塵的標准除總塵外,要求主要測定呼吸性粉塵。
四、國際職業衛生法規與管理:
職業衛生法規、管理與國家的歷史及體制有關,因此它在各國的情況大不一樣。隨著歐洲工業化的進程,德國在19世紀即著手建立社會保障系統,保險職工的疾病、養老和工傷事故,並於1894年7月6日出台世界上第一部事故保險法(包括工傷和職業病)。相比之下,美國聯邦政府管理職業衛生還是近期的事情,1970年以前尚沒有全國性法規,某些州有,但保護的程度在各州間有很大差別。1970年美國國會頒布職業安全與衛生法,要求為全國工人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條件。
此外,有些國際組織和學術團體制訂職業安全與衛生法規,力求在世界范圍保障工人的健康。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職業衛生法規與管理也成為世界范圍的問題。發達國家的工業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世界銀行1981年報告稱亞洲(日本除外)、拉丁美洲和東歐為新興市場,發達國家投資占當地發展資金的2/3。工業化給這些國家的經濟和社會帶來好處,也使環境惡化、健康受損。許多國家沒有勞動保護的法規,即使有,也缺乏管理。它們忽視職業病,不承認工人獲賠償的權利。世界勞工組織估計,每年全世界有22萬工人死亡,1.25億例工傷。WHO報告,世界每年發生1千萬例職業病,幾乎全在發展中國家。目前,職業衛生(包括環境衛生)最大的挑戰是在國際領域。

G. 我國國家級和部級以上與職業病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法律:專業法——《職業病防治法》、相關法——《勞動法》、《工會法》、《礦山安全法》、《婦女權益保障法》、《鄉鎮企業法》、《刑法》、《民法通則》、《建築法》、《執業醫師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
法規:《塵肺病防治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工傷保險條例》
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國家職業衛生標准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20號)、《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21號)、《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49號)、《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23號)、《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24號)、《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衛生部令第25號)、《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31號)、《深海石油作業職業衛生管理辦法》(衛監督〔2005〕40號)、《建設項目職業衛生審查規定》(衛監督發〔2006〕375號)《放射防護器材與含放射性產品衛生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18號)、《放射事故管理規定》(衛生部、公安部令第16號)、《核設施放射衛生防護管理規定》(衛生部令第25號)、《放射診療管理規定》(衛生部令第46號)、《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規定》 (衛生部令第55號)、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衛法監發[2002] 63號)、《職業病目錄》(衛生部、勞動保障部 衛法監發[2002 ]108號文)、《衛生部關於開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審定工作的通知》 (衛法監發[2002] 309號)、《衛生部關於開展建設項目職業衛生審查有關問題的通知》(衛法監發 [2003]135號)、《高毒物品目錄》衛法監發 [2003]142號、《衛生部關於開展建設項目放射衛生審查工作的通知》(衛法監發 [2003]239號)《衛生部關於進一步加強職業病診斷鑒定工作的通知》、衛法監發 [2003]350號、《衛生部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工作程序》(衛監督發〔2005〕318 號)、《衛生部關於加強放射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衛監督發〔2005〕318 號)、《衛生部關於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職責分工意見的通知》(衛監督發〔2005〕31 號)、《衛生部關於實施〈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衛監督發〔2006〕415號、衛生部關於印發《關於加強衛生監督技術支持能力建設的意見》的通知 衛監督發〔2008〕9號、《關於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調整意見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03〕15號)、《關於放射源安全監管部門職責分工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03〕17號)

H. 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業病防治制度

【工作場所 職業衛生】《職業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號第十三條規定:產生職業病危害回的用人單位的設立除應答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設立條件外,其工作場所還應當符合下列職業衛生要求:
(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
(二)有與職業病危害防護相適應的設施;
(三)生產布局合理,符合有害與無害作業分開的原則;
(四)有配套的更衣間、洗浴間、孕婦休息間等衛生設施;
(五)設備、工具、用具等設施符合保護勞動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六)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關於保護勞動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職業病 管理措施】《職業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號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採取下列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四)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
(六)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I. 國家的相關法律有沒有對職業病的規定

職業病病人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職業病待遇。用人單位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當調離原崗位,並妥善安置。用人單位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給予適當崗位津貼。
職業病病人的診斷、康復費用,傷殘以及喪失勞動能力的職業病病人的社會保障,按照國家有關工傷社會保險的規定執行。職業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
1、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2、用人單位和醫療衛生機構發現職業病病人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確診為職業病的,用人單位還應當向所在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告。
3、職業病病人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職業病待遇。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安排職業病病人進行治療、康復和定期檢查。
4、職業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5、勞動者被診斷患有職業病,但用人單位沒有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的,其醫療和生活保障由最後的用人單位承擔;最後的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該職業病是先前用人單位的職業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單位承擔。
6、用人單位應當及時安排對疑似職業病病人進行診斷;在疑似職業病病人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不得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醫學觀察期間的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7、職業病病人的診療、康復費用。
8、職業病病人變動工作單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變。
用人單位發生分立、合並、解散、破產等情形的,應當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妥善安置職業病病人。

J. 職業衛生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與職業衛生有關的法律法規很多,分為法律法規、標准等。最基本的法律是《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中的一部分涉及到職業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第一條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熱點內容
去法院起訴去哪個法院 發布:2025-02-06 13:47:16 瀏覽:736
法考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發布:2025-02-06 13:46:41 瀏覽:24
銀川律師電話 發布:2025-02-06 11:55:40 瀏覽:972
安陽免費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6 11:31:06 瀏覽:583
黃河管理和保護條例 發布:2025-02-06 11:11:26 瀏覽:872
開平法律援助中心在哪裡 發布:2025-02-06 11:06:57 瀏覽:886
在職法律碩士全日制 發布:2025-02-06 10:44:51 瀏覽:539
員工道德經 發布:2025-02-06 10:33:31 瀏覽:248
試述行政法上的控權理論 發布:2025-02-06 10:33:20 瀏覽:544
勞動法對社保的社會意義 發布:2025-02-06 09:39:12 瀏覽: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