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h法規與生態紡織品
① 有誰知道REACH法規的要求
不知道您需要知道多麼具體呢?
什麼是歐盟「REACH制度」?
REACH制度,中譯名《關於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與限制制度》,是歐盟基於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的長遠考慮,同時也為提高歐盟化學工業競爭力,追求社會可持續發展,即將建立的一個統一的化學品監控管理體系。
REACH法規主要對3萬多種化學品及其下游的紡織、輕工、制葯等產品的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等進行管理。它將取代歐盟現有的40多項有關化學品的指令和法規,涉及面相當廣。法規中對企業影響最大的是注冊,對於1噸以上的新物質,新法規生效後60天,生產商、進口商要完成注冊。
REACH制度的主要內容?
(1)注冊(Registration):要求年產量超過1噸的所有現有化學品和新化學品及應用於各種產品中的化學物質需要注冊其基本信息,對年製造量或進口量大於或等於10噸的化學品和化學物質還應進行化學安全評估並完成安全報告。
(2)評估(Evaluation):評估包括檔案評估和物質評估: 檔案評估包括測試草案的審查和注冊符合性審查;測試草案的審查是要求年生產量在100噸以上的注冊者或下游用戶提交測試草案,優先處理年生產量在100噸以上的PBT、VPVB等物質;注冊符合性審查是抽查各噸數范圍檔案的5%,審查提交材料是否符合法規的要求。
(3)授權(Authorization):對具有一定危險特性並引起人們高度重視的化學品進行許可授權,其中包括CMR(所有1類或2類致癌物質、誘導基因突變的物質或對生殖有害的物質),PBT (持久的、生物累積的和有毒的物質),vPvB(非常持久、高生物累積性物質)等。
(4)限制(Restriction):如果認為某種物質自身、配置品或製品的製造、投放市場或使用所引致的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的風險不能被充分控制,且需在共同體層面予以指出,則委員會或某成員國應提交檔案,風險評估委員會和社會-經濟分析委員會在分別考慮了檔案相關部分的基礎上闡明對限制建議的意見,歐委會根據有關程序做出最終決定。
可以加我MSN:[email protected]
② OEKOTEX-CERTIFICATE 是什麼認證
Oeko-Tex標准認證,也即是世界上最權威的、影響最廣的紡織品生態標簽。懸掛有Oeko-Tex Standard 100標簽的產品,都經由分布在世界范圍內的十五個國家的知名紡織檢定機構(都隸屬於國際環保紡織協會)的測試和認證。
對有意購買紡織品的最終用戶而言,紡織品上的Oeko-Tex®標簽代表著產品經過測試的在人類生態學上的無害性,因此標簽成為最終用戶做出紡織品購買決定的一個重要依據。
信心紡織品——廣泛安全性的同義詞,從坯布直到商店貨架上的成品。從紡織品生產鏈各個環節的製造商、經銷商直到購買滿足各種功能要求、色彩鮮艷的時尚紡織品的用戶。
(2)reach法規與生態紡織品擴展閱讀:
Oeko-Tex Standard 100禁止和限制使用紡織品上已知的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他們包括:PH值、甲醛、可萃取重金屬、鎳、殺蟲劑/除草劑,含氯苯酚,可解理芳香胺染料、致敏染料、有機氯化導染劑,有機錫化物(TBT/DBT),PVC增塑劑、色牢度、有機揮發氣體、氣味。
藉助Oeko-Tex Standard 100的知名度和權威性,國內的紡織企業開始大力開發國際市場,既提高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也符合了中國政府對於紡織行業的規劃!
③ reach法規,主要是針對哪些原材料
摘要:闡述了歐盟 REACH 法規產生的立法背景、進展情況和主要內容,指出其對塗料行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 REACH 法規;注冊;評估;授權;限制
1 立法背景
1.1 經濟背景
化學工業是歐盟的支柱產業之一,其進出口額均居全球首位。化學工業對歐盟經濟的發展和歐盟收支盈餘做出了主要的貢獻,在歐盟的發展戰略中居於中心位置。因此,在歐洲維持一個具有競爭性和創新性的化學工業成為歐盟一個重要目標。
1.2 社會背景
歐盟希望通過實施 REACH 法規,達到兩方面的效果。一是提高產業工人和民眾的健康和安全水平;二是維持化學工業高水平的就業率。歐盟化學工業直接雇傭工人 170 萬,間接提供多達 300 萬的工作崗位。
1.3 環境因素
主要是為了避免化學品對空氣、水、土壤和建築物的污染,以及防止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 ; 尤其是要提高對一些有毒有害物質(持久的、生物積累的和有毒的物質)的控制。
1.4 法律因素
歐盟認為現行化學品政策由政府負責評估和控制化學品風險的責任,使政府責任過於沉重,而且實際上難以真正履行。因此造成了風險評估進程緩慢,耗費巨大的行政資源,使現行制度無法有效開展工作。在 REACH 法規中,歐盟將管理化學品風險的責任由產業承擔。
2 進展情況
2001 年 2 月 27 日 ,歐盟在對現有化學品管理體系進行審議的基礎上,出台了《未來化學品政策戰略白皮書》。白皮書提出要對現有化學品管理體系進行改革,以實現保護人類和環境、保持和加強化學工業的競爭力等七大目標。
2003 年 5 月 7 日,歐委會根據白皮書制定出了 REACH 草案,並發起網上咨詢。在兩個月的咨詢期間,共收到 6 500 多份評議意見。
歐委會隨後研究、分析、採納了有關建議,並對草案進行了修改。在此基礎上歐委會於 2003 年 10 月 29 日 ,向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交了 REACH 草案。
2004 年 1 月,歐盟向 WTO 進行了通報,徵求成員國評議意見。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 W T O 成員都對 REACH 法案提出了評議意見。
2005 年 11 月 1 7 日, REACH 草案在歐洲議會通過一讀。
預計今年秋天進行二讀,可能在 2007 - 008 年開始實施。
3 主要內容
REACH 法規的全稱為《歐盟關於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與限製法規》。歐盟通過 REACH 法規建立起一套對化學品的生產、貿易、使用的管理體系。該體系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構成:
( 1 )注冊。要求企業負責收集化學物質的相關信息,並使用這些信息加強對化學物質的風險管理;
( 2 )評估。成員國主管部門對企業提交的注冊信息進行審查,以確定企業是否履行了其義務;
( 3 )授權(許可)。評估並審定某些受到極高關注的化學物質的風險,如果相關風險已經得到充分控制,或其社會經濟效益大於產生的風險,且沒有適當的替代物或技術,歐委會將對其使用給予授權;對於以上物質未經授權,不得使用。
( 4 )限制。對於風險不可接受的物質,歐委會將以法律形式進行限制甚至禁止。
REACH 法規的管轄范圍包括了在歐盟生產、進口、銷售和使用中的幾乎所有化學物質,不論是單獨存在的,還是存在於製品、制劑或其它產品中。因此除化工產品外,含有化學物質的紡織品、鞋、玩具、傢具等產品也將受到波及。
為了更好地實施 REACH ,歐盟將創建歐洲化學品管理局(管理局)。該局負責在歐盟層面管理 REACH 制度的技術、科學和行政事務,並確保各成員國執行 REACH 法規的一致性。管理局主要負責管理注冊程序,指導成員國進行評估,就授權和限製程序提出意見和建議。
3.1 注冊
3.1.1 產品范圍及免除
REACH 規定,企業年產量或進口量超過 1t 的物質,都需要進行注冊。不管這種物質是單獨存在,還是在製品或制劑中存在。企業沒有注冊,將不得對化學物質進行生產或進口。
但 REACH 對於產品范圍也作了一些特殊安排:如對獨立存在的中間體,只要求進行簡化的注冊;以研發為導向的產品和工藝免除 5a 的注冊期。
同時 REACH 規定一些產品不需要注冊,這些產品包括:聚合物;低風險物質及風險已為人所熟知的物質,如水、二氧化碳、石油、煤等;在其他法規已有所規定的物質,如存在於葯品、食品添加劑、食品調味劑、飼料添加劑、動物營養品等中的物質。
3.1.2 注冊的主體
REACH 規定,只有位於歐盟境內的生產商和進口商可以申請注冊。歐盟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在歐盟設立或指定全權代表機構來完成注冊。
3.1.3 注冊的內容
注冊人需要提供一份技術檔案,其中包括申請人的基本情況、注冊的物質以及物質的固有屬性。
REACH 規定生產或進口的量越多,要求提供的信息也越詳細:
>1t 的物質,提供物理化學性質、基本的人類健康數據和短期生物毒性;
>10t 的物質,提供人類健康數據(體內數據)、毒理學數據;
>100t 和 1 000t 的物質,對環境是否有慢性和長期的影響,是否會造成死亡。
此外,對於生產量或進口量≥ 10t/a 的物質,企業還應提交一份化學安全報告。化學安全報告除包含上述信息外,還要對物質進行風險評估,並制定風險管理的措施。
如果產量或進口量增加到下一個級別,或者發現了該物質的其他用途或特性,企業需要對技術檔案和化學安全報告進行更新。
對於在產品中的物質(如汽車、紡織品中的化學物質),適用專門的注冊程序。如果物質達到了危險品的標准或者在正常、可預見的使用條件下會釋放出來,則需要按照正常程序進行注冊;如果正常條件下不會釋放,但在使用中偶然釋放了出來,只需要向管理局進行通報,但管理局有可能要求進行注冊。
企業提交注冊信息後,管理局會對技術檔案進行完整性審查,確定提交的材料是否齊備,但這僅為形式審查,並不考察材料的實質內容。審查的結果會告知申請人,如果管理局沒有提出異議,則可進行生產或進口。
3.1.4 注冊期限
考慮到申請的數量巨大,歐盟對不同風險的物質設定了不同的注冊時間,總的原則是風險高的物質先注冊,量大的物質先注冊。
「新物質」( 1981 年 9 月以後上市的物質)在 REACH 實施後 1a 之內完成注冊。
對於在 1981 年 9 月之前上市的物質稱為「分階段物質」,根據生產或進口的噸數不同設定了不同的注冊期限:
生產或進口量超過 1 000t/a 的化學品 ; 超過 1t 的致癌物質和誘導基因突變的高危險物質: REACH 實施 3a 內完成注冊;超過 100t/a 6a ;超過 1t/a 11a 。
為了減少動物試驗以及重復檢測, REACH 對「分階段物質」設立了預注冊制度。規定分階段物質的每個潛在注冊人都應在 REACH 生效後的 18 個月內向管理局進行預注冊,提交已掌握的該物質的特性或研究成果等材料。
3.1.5 信息披露問題
為了保證用戶能夠採取必要的措施保護健康、安全和環境, REACH 要求企業向下游用戶提供產品時,同時提供其中化學物質的相關信息(包括如何使用、有無風險等)。對於被歐盟列為危險品的物質,還要按照要求提供一份安全數據表,詳細說明與該物質相關的各種安全信息。出於同樣的目的,管理局也會向社會公眾披露產品的一些安全信息。
3.2 評估
在完成注冊程序後,管理局會挑選一部分技術檔案要求各成員國的主管機構進行評估。挑選的原則是在每個噸位級別中隨機挑出至少 5% 的技術檔案,以及所有提供了動物實驗提案的技術檔案。評估工作由成員國主管部門具體負責。
評估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叫檔案評估,它主要包括兩項內容:一是對動物實驗的提案進行評估。在主管部門對動物實驗的提案評估結束之前,注冊人不需要進行上述實驗,如果提案通過了評估之後,主管當局會給企業設定一個期限進行實驗並提供實驗數據。如果沒有通過評估,可能會要求注冊人對實驗的一些條件進行修改,或拒絕這個實驗提案;二是評估注冊的符合性,也就是評估技術檔案中的信息是否符合 REACH 中的相關要求,這是實質性審查。如果主管機構認為不符合要求,會要求企業補充材料。第二種評估方法是物質評估,管理局在對各種物質進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如果懷疑某種物質對健康或環境存在風險,會制定出一份計劃對該物質進行為期 3 年的物質評估,期間可能要求企業提供更多的信息。
3.3 授權(許可)
歐盟認為僅僅對產品進行注冊和評估並不能解決所有化學品的風險問題,還對部分物質的使用設定了更為嚴格的授權甚至是限制的制度。授權程序規定,對歐盟認為需要高度關注的物質,在沒有經過歐委會授權之前不能生產、進口或者使用。這些產品主要包括:
( 1 )致癌物質,引起基因突變和生殖毒性的物質;
( 2) 具有持久留存、生物積累性、毒性的物質( PBTs )和高度存留和積累的物質( vPvBs )。
即使物質的年產量或進口量沒有超過 1t ,只要具有上述特性,都需經過授權,即使是聚合物也不能豁免。申請人如果想獲得某種物質的授權,應向管理局提交申請,該申請應包括物質的性質、申請人、化學安全報告,必要時還要對該物質進行社會經濟學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和替代品分析。
在種情況下,企業將獲得授權:一是化學安全報告可以證明該物質的危害性可以得到充分控制;二是危害性雖不能得到充分控制,但申請人可以證明該物質的社會經濟效益超過了其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性,且目前沒有合適的替代品或替代技術。
3.4 限制
限製程序被歐委會稱為 REACH 體系的「安全網」。該程序規定如果某種物質的製造、投放市場或使用所導致的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且有必要在歐盟層面予以指出,歐委會有可能將該物質的使用列入限制清單。目前該清單上的物質主要是持續性污染的物質、 1 類和 2 類致癌物、誘導基因突變或生殖毒性的物質。
4 REACH 對我國塗料、顏料企業的影響
由於我國顏料產品對歐出口量較大,在 REACH 體系下要求提供的產品信息也較多。這些信息的獲取必將增加企業成本,降低在歐盟市場的價格優勢,嚴重的甚至有可能退出歐盟市場。具體而言,成本的增加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 1 )檢測成本。企業獲得 REACH 要求的檢測數據需要進行各種實驗,花費巨大。歐盟估計每種化學物質的檢測費用少則數萬歐元,多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歐元。由於目前歐盟對中國實驗室的檢測結果不予認可,意味著所有的數據檢測都無法在國內進行,這對中國企業影響較大。雖然企業可以通過預注冊制度來分享信息,以降低檢測成本,但如果在先注冊人以商業秘密等為由拒絕分享某些測試結果,其他企業仍需重新進行檢測。
( 2 )注冊 / 授權檔案以及化學品安全報告等材料的准備工作,將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並可能需要企業引進專業人才。
( 3 )在履行注冊、申請授權等程序時,企業需向管理局或歐委會繳納有關費用,並派專人關注程序進展情況,與當局保持溝通。
( 4 )如某種化學物質未獲得歐委會授權,企業需考慮對替代物質進行購買或研發等工作。
( 5 )如產品因成本過高或無法達到 REACH 體系的要求而致退出歐盟市場,企業在進行市場轉移、開拓新市場過程中難免造成成本增加。
( 6 ) REACH 法規要求所有在歐盟生產的化學物質履行注冊等程序,必將導致我國從歐盟進口原材料的價格上升,從而影響企業的正常運作。
此外,歐盟 REACH 法規的實施有可能在美、日、韓等其他國家引起連鎖反應,對我國化工產業形成合圍之勢。因此,我國相關企業務必未雨綢繆、早作準備。
5 塗料、顏料企業應對建議
( 1 )結合自身產品,深入研究 REACH 法規。每家企業具體情況、生產的產品都有所差別,企業需要結合自身情況評估 REACH 法規對本企業造成的影響,並根據有關規定選擇應對策略。
( 2 )在日常生產中關注化學品安全,注意搜集化學物質相關信息,確保所生產、使用的化學品的安全性。如果產品被歐盟認為缺乏安全性,或對人類、環境風險較高,將可能被列入評估或限制的范圍內,影響正常貿易的進行。
( 3 )加強企業內部建設,建立起一套 REACH 的管理機制。從控制原材料的來源著手,掌握最終產品的流向,是否對歐盟直接和間接出口、客戶的使用情況等;了解在供應環節需要向下遊客戶提供哪些生產數據、測試結果等;評估 REACH 法規會不會對非歐盟市場的業務產生影響;放眼整個產業,留意哪些上游產品將有可能因違反規定而停供。
( 4 )企業與行業協會保持良好溝通,及時向政府提供相關信息。塗料協會內部有很多企業生產的產品相同或相似,在對信息的需求方面具有一致性,如果協會能在企業間進行協調,內部共享這些信息,將極大地降低企業的檢測成本。商務部將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繼續與國內有關部門合作,對 REACH 法規中不合理的部分向歐盟進行交涉,並對企業做好宣傳和培訓等工作。
( 5 )歐盟的進口商有地域、語言、信息獲取等方面的優勢,而且作為化學物質的直接注冊人,他們對於相關規定的了解也更為深入。如果我國企業在歐盟的進口商比較固定,可以通過他們了解到 REACH 法規的相關信息,並按照其建議採取相應的對策。 (end)
④ REACH瑞馳法規,具體是怎麼回事紡織品需要做什麼
REACH法規要點解讀
內涵-生效日期-理念
內涵:REACH是2006年12月18日歐盟議會和歐盟理事會正式共同通過的《關於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制度》法規((EC)No.1907/2006)的英文詞頭的組合縮寫。其中,R(Registration注冊)、E(Evaluation評估)、A(Authori sation許可)、CH(Chemicals化學品)。
與此同時還通過了一項與此密切相關的法規修正指令,其正式名稱是:【指令2006/121/EC為了適應法規(EC)No.1907/2006(REACH),修改理事會指令67/548/EEC有關危險物質分類、包裝和標簽的有關條文】。
生效日期: REACH法規自2007年6月1日起生效。涉及法規的第II, III, V, VI, VII, XI 和XII篇(分別涉及注冊、數據共享和避免不必要的試驗、下游用戶、評估、許可、分類與標簽目錄、信息等主題)與第128條(涉及歐盟內部各成員國的規定)和136條(有關現有物質的過渡措施)自2008年6月1日起實施;第135條(涉及通告物質的過渡措施)自2008年8月1日起實施;法規第VIII篇和附錄XVII(兩項都涉及限制的規定) 自2009年6月1日起實施。
指令2006/121/EC在正式公布後第20天開始生效,從2008年6月1日起實施。本指令第一條第6點「原指令16條撤消」從2008年8月1日起實施。
新成立的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設在芬蘭赫爾辛基,在該法規生效12個月之後才能進入全面運轉的狀態。新的單一的REACH法規將替代目前歐盟已有的有關多個法規。
理念:貫徹實行三個理念和原則:
預防原則:即在對某種化學物質的特性和將產生的風險不了解的情況下,該物質被認為是有害的。有可能對人的安全與健康、動植物的生命與健康以及環境帶來風險,因此要做實驗研究和風險分析,取得證明該物質無害時,該物質才被認為是安全的。
謹慎責任:化學物質本身或作為配製品或物品的成分的化學物質,其製造商、進口商和下游用戶在製造、進口或使用該化學物質(或投入市場)時,應保證在合理可預見情況下,不得危害人類健康或環境。應盡一切努力預防、限制或彌補這種影響,對其風險提供信息和技術支持。
舉證倒置原則:REACH法規改變了現行制度中由政府舉證為由產業部門舉證,不僅化學物質的製造商或進口商,而且整個供應鏈中的所有參與者都有責任來保證安全使用化學物質。
REACH法規涵蓋哪些范圍?
REACH法規涵蓋了在歐盟製造、進口或投入市場的全部化學物質,既包括化學物質本身、配製品中的物質,也包括物品中所含的化學物質,范圍很廣。
法規對三類產品的定義如下:
● 化學物質(Substance)定義為自然存在的或人工製造的化學元素和它的化合物。包括加工過程中為保持其穩定性而使用的添加劑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雜質,但不包括任何一種在不影響其穩定性或改變其成分的情況下就可被分離的溶劑。金屬也屬化學物質。
● 配製品(Preparation)是指所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化學物質的溶液或混合物。合金被歸類為配製品。
● 物品(Article)是指由一種或多種物質和(或)配製品組成的物體。在生產過程中,它被賦予了特定的形狀、外觀或設計,比它的化學成分有更多的最終功能。例如紡織品、汽車、電子晶元、輪胎、膠鞋、不幹膠貼、玩具、PVC洗澡墊、記號筆等等。
REACH法規不適用的范圍及可豁免注冊有哪些規定?
● 現有其他法規已經覆蓋另有規范的化學品(例如:放射性物質、農葯、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動物營養素、醫葯及植入或直接與人體接觸的醫療器械、獸葯、化妝品、調味料等)不適用本法規。
● 每個製造商或進口商年產量或進口量在1t以下(小於1t/a)的化學物質,或配製品、物品中所含化學物質的數量在1t/a以下的均可豁免。
● 現行普遍認為低風險而無需注冊的物質,如:水、空氣、氫氣、氧氣、氮氣、惰性氣體或紙漿等。
● 未經化學改性處理的自然存在的物質,如礦物質、礦石、精礦、水泥熟料、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壓縮天然氣、原油、煤等,無需注冊。
● 受海關監管的物質。
● 廢物(如指令2006/12/EC的規定)
● 由其他行為者再進口與自歐盟出口的已注冊的同一物質,可不再注冊,但需要提供是同一物質的依據和證明。再進口者被視為下游用戶。
● 在歐盟內回收再生所得與已注冊的物質相同的物質,可豁免注冊,但需要提供是相同物質的依據和證明。
● 歐盟成員國可以對國防需要的物質豁免注冊。
● 聚合物在尚未建立起實用、省錢的鑒別聚合物危害性的科學技術基準之前,可全部豁免。但在聚合物中尚未注冊的單體和其他物質,含量超過2%並且每年總量超過1t/a的則要求注冊。
● 僅用於產品或過程科研開發的化學物質,可申請豁免注冊,豁免期限至多5年。申請豁免時要向管理局通報規定的信息。在一定條件下可申請延長至多5年,對專門用於開發醫葯或獸葯產品的物質,或如果該物質不被投入市場,可申請延長至多10年。
● 中間體:估計有4萬種中間體需要注冊。
a)不分離出的中間體可豁免注冊;
b)對就地分離的中間體和分離後外運的中間體,≥1t/a的要注冊,但可簡化要求。
● 已按67/548/EEC指令作了通告的物質,並已列入歐洲新化學物質名錄(ELINCS)中,可視為已注冊,其有關的製造商或進口商無需再重新注冊,但有義務要保持更新注冊數據資料,當數量達到下一個噸級范圍,還應提交相應要求的信息。列入ELINCS名錄的該物質的其他製造商或進口商,沒被包括在通告內,他們應按非分階段物質進行注冊。
為什麼說沒有數據就沒有市場?
對每個年生產量或進口量等於或大於1t/a的物質,除法規規 定不適用或可豁免的以外,每個製造商或進口商都有義務向歐盟化學品管理局進行注冊(Registration),須按照法規規定的要求提交與該化學物質相關的全部數據和資料,並要求注冊人對其提交的數據資料按規定及時更新。
歐洲化學品管理局通常須在登記後3周內完成資料完整性的檢視,如果管理局未要求製造商或進口商提供更進一步的資料,則製造商或進口商可於登記3周後開始製造或進口該化學物質(非分階段物質),或者繼續製造或進口該化學物質(分階段物質)。注冊成功,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將會給每個注冊者授予每一個注冊物質的注冊日期和注冊號,並收錄在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將要建立的REACH名錄之中。如果製造商或進口商未能按規定提交完整的資料,則注冊失敗,該化學物質就不能被製造或進口。當然,事先不提交資料進行注冊,也就同樣不能在歐盟內製造或進口該化學物質。因此,沒有數據就沒有市場。
誰可以向歐盟化學品管理局提交注冊申請?
按REACH法規規定只有以下幾種身份的自然人或法人可以提交注冊申請:
● 製造商是指在歐盟國家內定居並製造物質的自然人或法人。
● 進口商是指在歐盟國家內定居並對進口負有責任的自然人或法人。
● 非歐盟的製造商指定的在歐盟境內定居的「唯一代表人」。
第三方代表人 任何歐盟境內的製造商、進口商或相關的下游用戶,在他們保持對本法規規定的全部義務負責的同時,可聘請第三方代表人與其他製造商、進口商或相關的下游用戶討論處理法規第11條、19條(兩條都涉及聯合提交數據)、第3篇(數據共享)和第53條(分攤費用)的事務。
歐盟化學品管理局不會向其他製造商、進口商或相關下游用戶公開誰是已聘請第三方代表人的製造商、進口商或相關下游用戶的身份。
不在歐盟國家內定居的製造商,將製造的物質、配製品或物品出口到歐盟國家內,經雙方協議可指定歐盟內的自然人或法人為「唯一代表人」。能承擔作為本法規中的進口商的其他義務。該代表人在實踐處置該物質方面應具有足夠的背景和信息,按照第31條規定能提供及更新進口的數量與銷售給顧客的信息,以及按照第36條規定能提供安全數據表(SDS)的最新更新信息。非歐盟出口商應通知相同供應鏈中的其他進口商誰是他的「唯一代表人」,這些進口商可被視為下游用戶對待。
當務之急——抓緊准備預注冊
預注冊有什麼好處? 預注冊的期限是什麼?
目前在REACH法規生效之前,歐盟關於化學品法規有3個化學物質名錄:歐洲現有上市化學物質名錄(EINECS)、歐洲新化學物質名錄(ELINCS)、不被認為聚合物的名錄(NLP),這3個名錄統稱為EC名錄,名錄中每個物質有一個EC號。EC名錄可用作為區分分階段物質和非分階段物質的工具。分階段物質根據其噸位數量以及物質屬性,要求在不同期限內完成注冊(參見REACH法規實施時間表圖解)。
預注冊僅對分階段物質適用。預注冊要求在REACH法規生效後的12個月至18個月之間完成。(即2008年6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1日止)。對製造商或進口商來說,預注冊有好處,可以有個過渡期。沒有進行預注冊,則法規規定不能享有過渡期的好處。在他們准備注冊的過程中,可以繼續製造或進口該物質。同時預注冊可方便信息共享,避免重復研究,尤其是脊椎動物試驗,從而減少企業成本。
預注冊要求提交的數據資料:
⑴化學物質的名稱,包括EINECS號、CAS號或其他鑒別代碼;
⑵預注冊人的姓名、地址和聯系人的姓名,或代表人的姓名、地址;
⑶登記的噸級數量范圍及預注冊截止期限;
⑷有關結構-活性定性或定量關系((Q)SAR)和有關同類物質和read-across 途徑的規定,與之相關的化學物質的名稱,包括EINECS號、CAS號或其他鑒別代碼。
運籌帷幄——出口歐盟的企業要提前應對
1. 首先要主動了解REACH法規,弄清自己是什麼角色以及要承擔什麼義務?
對我國出口企業來說,首先要弄清楚:
● 所出口的產品是屬化學物質本身,還是屬配製品或物品?
⑴ 其物質是一般化學物質?中間體?還是聚合物?
⑵ 如果是中間體,則要分清是屬法規所指的哪一類情況?
⑶ 物品中的物質的釋放情況?
⑷ 聚合物是否由未注冊過的單體製造的?聚合物中是否含有其他物質?它們的含量是多少?
● 產品中每一種物質的屬性及其數量范圍(屬於哪個數量等級?)
⑴該物質是否屬REACH法規管轄范圍?是否屬可豁免對象?<1t/a可不考慮。
⑵該物質是屬分階段物質還是非分階段物質?如果屬分階段物質,應當考慮預注冊。如果屬根據指令67/548/EEC,作為新物質已通告過的物質,則可視為已注冊。如果屬非分階段物質,則應考慮注冊。
⑶該物質法規規定的注冊時限是什麼時間?應及時做好注冊的准備。
● 對出口對象進行分析,對方進口該物質是否是專門為產品和過程的科研開發(PPORD)所用?如果是,應力促對方辦理申請PPORD豁免注冊的手續。對一些定製化學品或中間體,有時是屬這種情況。
● 在預注冊或注冊前,應向歐盟化學品管理局咨詢,該物質是否在先已有人預注冊或注冊?
如果沒有人預注冊或注冊過,則應考慮獨立注冊;如果有人預注冊,則應考慮如何聯合注冊和實現數據共享;如果已有人注冊,則應考慮如何與其協商共享數據事項。
● 熟悉注冊的程序和對注冊提交數據信息的要求。
2. 努力准備法規所要求的數據資料,爭取獲得各方面的幫助,及早完成注冊
要符合REACH法規的注冊要求,完成注冊,通常是件相當復雜的事務。它涉及到法律、化學、安全、環保、物質的各種各樣的用途等多方面的知識,是一件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一般要包括:要對出口產品中的化學物質進行分析,是否是屬於REACH法規中規定需要注冊的對象?收集有關物質本徵特性的現有可利用的物性數據信息(進行文獻檢索);為獲得缺少的數據信息,需要提出實驗測試方案,安排進行實驗測試;要和選定的「唯一代表人」進行聯絡,辦理與注冊有關的聯合提交資料、協商共享數據等具體事務; 要按照REACH法規規定的格式,採用指定的軟體IUCLID,用英文編寫注冊文檔資料;要辦理繳納注冊事務的費用等。因此建議企業要選擇好專業咨詢機構或事務所,幫助代理完成這個任務,從中解脫出來。要積極與政府部門、行會組織聯系,爭取獲得幫助。
3. 企業應及早對其出口的產品進行摸底分析排隊,制定出自己的應對方案。
● 首先應事先對該產品的上下游進行聯系調查,對該產品的原料供應保證以及產品的下游需求的動態進行摸底。明確產品出口是否有問題?
● 對出口產品的經濟性做分析,如果考慮辦理注冊費用以及出口利潤的比較,是否還願意繼續出口?哪些產品打算去注冊?哪個在先,哪個在後?明確打算注冊的產品及其時間,做好各項准備。
4. 選定履行REACH法規的「唯一代表人」
明確是請進口商辦理注冊,還是選定「第三方」作為自己的「唯一代表人」。最好能在歐盟境內,我國有關部門考慮設立專門機構,能作為第三方「唯一代表人」,為我國出口企業服務。
5. 盡快培養明白人
根據集團公司或企業的性質和規模、出口產品的多少,考慮設立專門機構或專人負責處理有關REACH法規的事務。要盡快培養明白人,及早制定應對策略。
⑤ oekotex認證是什麼意思,和REACh有什麼區別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⑥ REAcH法規是指關於化學品什麼的法規
進口商要完成注冊、輕工,中譯名《關於化學品注冊,對於1噸以上的新物質。 REACH法規版主要對3萬多種化學品權及其下游的紡織,同時也為提高歐盟化學工業競爭力。它將取代歐盟現有的40多項有關化學品的指令和法規,新法規生效後60天、評估、許可和限制等進行管理,生產商、評估。法規中對企業影響最大的是注冊,是歐盟基於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的長遠考慮、授權與限制制度》,涉及面相當廣、制葯等產品的注冊,追求社會可持續發展,即將建立的一個統一的化學品監控管理體系REACH制度
⑦ 歐盟reach法規對於紡織品的環保要求
現在reach要求限定檢測有害物質有156項,非金屬有57項要測。
⑧ 小弟需要寫一篇關於寧波紡織服裝業出口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有哪位高人給推薦點資料
國際出口市場上,2010年1~5月,歐盟累計召回189項紡織服裝產品,同比增幅達105%。其中,中國產紡織服裝產品為98項,同比增長51%。
綜合歐盟要求中國紡織品召回的理由,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也就是最為直接的召回理由。
安全性是門檻。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越來越關注嬰幼兒紡織品的安全性。
產品檢測難過關。紡織產品檢測對紡織品設計有嚴格的要求。從多起召回事件來看,如兒童服裝中裝飾用的珠子和金屬片存在問題或者是腰部以下的帶子過長等,這些容易被製造商忽略的「小細節」,往往會成為制約產品順利出口的「大障礙」。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規定都被歐洲列為標准,具有法規作用。如歐盟的EN14682就有「固定在服裝上的環繩/線圈收緊後,在服裝上突出的周長不能超過7.5cm;環繩/線圈平放時,在服裝上固定的兩點間的突出長度不能超過7.5cm」等明文規定。
環保狀況頻受限。在當今國際紡織業,注重生態環保的紡織品已被人們廣泛關注,綠色紡織這一概念也在紡織界中被廣泛提倡。
與生態環保緊密相關的便是歐盟的REACH法規和國際環保紡織協會的Oeko-Tex Standard 100。2010年1月至5月上旬,因化學品問題引起的召回事件就有17起,服裝產品為6起,圍巾6起,服裝成為了因違反REACH而被召回的主角,生產國家涉及中國、印度、摩洛哥、義大利、菲律賓等。多起服裝產品被召回,就是因為偶氮染料、鄰苯二甲酸鹽DEHP、有毒芳香胺、DMF超標等。在歐洲,對這些成分的含量有著明確的限制,如對偶氮染料燃料的極限值為30毫克/公斤。
因化學品超標(涉及偶氮染料、鄰苯二甲酸鹽DEHP、有毒芳香胺),違反了REACH法規。2010年4月份,歐盟召回兒童服裝產品共計17起,中國產品佔10起;毛絨玩具召回7起,中國產品佔4起;兩起兒童玩具服飾的召回產地均為中國;產自中國的電熱毯因易引發火災被召回。
2010年1~5月,歐盟累計召回189項紡織服裝產品,同比增幅達105%。其中,中國產紡織服裝產品為98項,同比增長51%。環保狀況頻受限。在當今國際紡織業,注重生態環保的紡織品已被人們廣泛關注,綠色紡織這一概念也在紡織界中被廣泛提倡。當然,歐盟對紡織品環保問題的保護並不僅僅局限於化學層面,還包括對紡織品含有的金屬物質以及其他的成分進行嚴格檢查,最大限度地確保紡織產品的生態環保,確保人們健康生活。
國內外的檢測方法標准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生態紡織品服裝的檢測,GB/T18885和Oeko-Tex Standard 100規定的檢測方法標准比較明確,在某些檢測項目的具體規定上,Oeko-Tex Standard 100比較詳細、全面,且總體來講,Oeko-Tex Standard 100的限定值更嚴格一點。Oeko-Tex Standard 100標准緊密跟蹤REACH法規和CPASIA(美國消費品安全促進條例),獲得Oeko-Tex Standard 100 認證已成為各類紡織產品出口歐美市場的通行證。更值得重視的是,不僅國內外標准本身,測試方法,技術手段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標準的國際認可度也存在較大差距。我國自己的檢測標准和檢測結果,在國內消費者中缺乏認知度,在國際市場上又缺乏認可度,這兩方面的「缺乏」導致國內紡織品銷售市場,消費者權益得不到最大程度的保證,優質產品得不到應有的市場,進而阻礙了新型高科技高附加值紡織品的開發和紡織業自身的升級進步,也妨礙了市場秩序的良性發展。大部分出口企業不得尋求國際認證,而Oeko-Tex Standard 100認證因為其嚴格的標准和測試機構管理制度,與REACH法規等國際標準的緊密結合,國際認可度日益提高,國內企業認證數量逐年增加。出口歐美市場的產品,獲得Oeko-Tex Standard 100認證已成為必要的通行證。TESTEX瑞士紡織鑒定有限公司駐北京辦事處Oeko-Tex Standard 100認證每年的申請量都在增加(咨詢電話010-66555657-212)。
因此為促進我國紡織業向著高技術高附加值,綠色環保健康快速發展,必須完善質量標准和功能標准,明確供功能定義,規范宣傳用語,研發測試技術和方法,開展與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合作與互認,開展多邊的循環對比試驗,以提高我國的測試技術水平和國際認可度,加強市場管理和消費者科普教育,逐步形成有序的國內市場和強勁的國際競爭力。
⑨ 歐洲REACH法則對紡織品主要是哪些方面要求比較高
REACH是環保方面的法規,只對環保方面有要求。
⑩ 瑞旭技術的檢測服務
美國CPSIA消費品檢測
玩具鄰苯二甲酸酯測試服務
雙酚A測試
SVHC檢測/符合性評估服務
限制物質清單(RSL)服務
SVHC通報
PAHs測試服務
RoHs檢測服務
EN71 及美國ASTM F963服務
DMF檢測...
橡塑成分分析
紡織品和服裝測試
隨著綠色環保和健康安全意識不斷提高,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綠色、無毒、無污染的消費品,人們更樂意選擇對人體和環境無害的產品。綠色消費的傾向已經擴展到紡織和服裝產品領域,隨著各國有關紡織品和服裝的法規不斷推陳出新,生產商必須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產品,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環保需求。
性能測試
l 纖維成分分析
l 尺寸穩定性:水洗和乾洗
l 外觀持久性
l 色牢度測試:摩擦,汗漬,水洗等
l 燃燒性能
l 物理性能測試:拉伸,撕裂,頂破,接縫,耐磨損,抗起毛起球等
生態紡織品測試
AZO偶氮/致癌/致敏染料
偶氮染料是一種常用於紡織品和皮革染色的合成染料,化學結果上擁有一個氮氮雙鍵(-N=N-)。有些偶氮染料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產生致癌的芳香胺。
REACH法規(EC)No 1907/2006附錄XVII禁止在紡織品和皮革中使用22種致癌的芳香胺。在紡織工業使用的其他染料中,有一些會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超過20種分散染料可致敏,另外9種染料可致癌。這些染料在與人體皮膚長期的接觸過程中可通過皮革被人體吸收。
甲醛
甲醛廣泛用於紡織品生產中,服裝在樹酯整理的過程中都要涉及甲醛,織物免燙抗皺整理劑、固色劑、膠水或粘合劑等。服裝的面料生產,為了達到防皺、放縮等作用,或為了改善手感,就需在助劑中添加甲醛。甲醛對人體皮膚和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嗅覺異常、刺激、過敏,肺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異常等方面。
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
增塑劑是一類增加聚合物樹脂的可塑性、增強製品柔軟性的助劑,也是迄今為止產量和消費量最大的助劑種類,其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的使用最為廣泛。鄰苯二甲酸鹽由於未聚合到塑料基質中,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可由塑料中轉移到環境中,造成對水體等的污染。也可通過呼吸、飲食和皮膚接觸直接進入人體,導致肝腎功能下降,具有致突變性、致癌性。全球已有很多國家通過立法限制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包括歐盟REACH法規和美國的《消費品安全改進法》等。
PH值
PH是表示有效的氫離子溶液酸鹼度的負對數值,人體的皮膚表層一般呈弱酸性,以防止病毒的入侵。紡織品經一系列工藝處理後,PH值是偏高的(為鹼性),紡織印染加工中各種葯劑若未充分水洗,以及水洗過程中添加的各種整理劑未加以規范控制,都會引起織物PH值超標。織物上的酸鹼度過高,會對皮膚產生刺激和腐蝕作用,引起皮膚炎症,對人體的汗腺系統以及神經系統都會造成損害。
重金屬
重金屬主要來自染料及助劑,紡織品經過某些染化料處理後殘余有重金屬離子,織物纖維在泥土及空氣中也會吸收重金屬。重金屬一旦被人體吸收,會積聚在人體的肝或腎等內部器官中,當積聚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重金屬通常指:銻(Sb),砷(As),鉛(Pb),鎘(Cd),汞(Hg),銅(Cu),鉻(Cr),鈷(Co),鎳(Ni)。
六價鉻
六價鉻主要是皮革鉻鞣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副產品,在其後的倉儲和運輸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的六價鉻。六價鉻在體內具有致癌作用,會引起諸多的其他健康問題,導致腎臟和肝臟的損傷、惡心、胃腸道刺激等。
鎳釋放
鎳廣泛用於服裝的金屬合金輔料中,如鈕扣、拉鏈、鉚釘等。鎳對人體皮膚存在潛在的過敏及毒害,現在鎳已經成為最常見的皮膚接觸過敏的原因之一。歐盟REACH法規(EC)No 1907/2006附錄XVII規定了鎳釋放量得限制要求。
五氯苯酚(PCP)
五氯苯酚可用於紡織品,皮革製品和木材採用的傳統防霉防腐劑,也可用作印花漿料防腐防霉的穩定劑。PCP對人體具有致畸和致癌性,而且自然降解過程漫長,對環境有害。
富馬酸二甲酯(DMF)
富馬酸二甲酯是一種揮發性化合物,通常用作真菌殺滅劑,也可用於乾燥劑袋中,以防止皮革、傢具、鞋或皮革配件在儲存或運輸過程中產生黴菌。人體與之接觸、吸入或攝入,會對皮膚、眼睛和上呼吸道造成刺激和傷害。2009/251/EC規定,2009年5月1日後,歐盟市場上流通的產品或產品零件中富馬酸二甲酯(DMF)的含量不應超過0.1ppm,產品及包裝內不得使用含有DMF的乾燥機、防霉劑。
殺蟲劑
殺蟲劑用於天然植物纖維的種植,以防病蟲害和貯存中發生蟲蛀,有一部分會被纖維吸收,雖然在加工過程中會被去除,仍有一部分殘留在產品上,通過皮膚被人體吸收,具有累積的效果,達到一定程度可以致癌,還可破壞肝臟和中樞神經系統。
有機錫化合物
有機錫化合物主要用作聚氯乙烯塑料穩定劑,也可用作農業殺菌劑等。三丁基錫(TBT)是一種用於抗微生物整理的有機化合物,在紡織工業中一直被用於紡織汗液的微生物分解及相應的鞋襪和運動服裝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有些有機錫還可用於PVC和PU的生產。有機錫化合物能透過皮膚被人體所吸收並對我們的神經系統造成影響,也可經呼吸道吸收。
阻燃劑
常用的阻燃劑有PBBs 多溴聯苯, PBDEs 多溴聯苯, TRIS 三-(2,3-二溴丙基)磷酸鹽, TEPA 三-(氮雜環丙基)氧化磷. 鹵素阻燃劑的優點是用量少,阻燃效率高且適應性廣,但其嚴重缺點是燃燒時生成大量的煙和有毒且具腐蝕性的氣體,危害很大。長期接觸溴化阻燃劑會妨礙大腦和骨骼發育,在焚化處理時會釋放容易導致癌症的溴化得二惡英和呋喃,危害荷爾蒙系統。
全氟辛烷磺酸鹽/全氟辛酸(PFOS/PFOA)
PFOS和PFOA是防油、防水和防塵的極佳材料,被廣泛用於民用和紡織行業。PFOS因其防油和防水性而作為助劑、整理劑、表面活性劑、清洗劑被廣泛用於皮革、紡織品、地毯、塗料等產品加工過程中。PFOS是目前最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之一,具有強生物積聚性和毒性。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
VOC是指一系列的揮發性有機溶劑,紡織品中的VOC主要來源是生產助劑和洗滌劑。它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氣味性,會影響皮膚和黏膜,對人體產生急性損害,而且有些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能引起機體免疫水平失調。
烷基酚(AP)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
APEO廣泛用於洗滌劑、乳化劑、潤濕劑、穩定劑等,壬基酚(NP)主要用於生產表面活性劑,也用於抗氧劑、紡織印染助劑、潤滑油添加劑、樹脂改性劑、橡膠穩定劑等領域。壬基酚與環氧乙烷反應可合成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是一類典型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歐盟REACH法規(EC)No 1907/2006 限制NP和NPEO的排放。其他普遍受關注的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還有辛基酚(OP)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
CIRS可執行以下國家及國際的測試標准: 美國 美國紡織化學家和染料家協會(AATCC) 美國測試和材料協會(ASTM) 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 加拿大 加拿大國家標准協會(CAN/CGSB) 歐洲 歐洲標准協會(EN) 英國 英國標准協會(BS) 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 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行業標准(FZ)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QB) 日本 日本工業協會(JIS)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標准協會(AS) 法國 法國標准協會(NF) 德國 德國標准協會(DIN) 其他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