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罰金是對違反稅收法律法規

罰金是對違反稅收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5-12 22:26:15

1. 稅收罰金與稅款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稅收罰金和稅收罰款在性質、處罰機構、性質及數額方面有所區別,稅收罰金是人民法院判決已構成稅務犯罪行為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一種財產罰的刑事處分。這種罰金是一種附加刑,是一種刑罰。稅收罰款則是稅務機關依照一定的許可權,對違犯稅收法律、法規但不夠刑事處分或免予刑事處分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實行的一種財產罰的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2. 罰款和罰金有何區別

法律分析:罰金,是指法院判處犯罪人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額金錢的刑罰方法。罰金屬於財產刑的一種。

罰金與罰款的區別:

罰金,與沒收財產同屬財產刑,但其罰金的數額由犯罪情節決定,犯罪分子繳納罰金,可借債繳納,數額較大的,還可分期繳納,對於不能全部繳納的罰金,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犯罪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隨時可以追繳,如果被判罰金,在遭遇到不能抗拒的災禍,繳納罰金確有困難,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減少或者免除。

沒收財產、罰金,都是刑罰,非須經人民法院判決不得執行。

罰款,是行政處罰,是指行為人的行為沒有違反刑法的規定,而是違反了治安管理、工商、行政、稅務等各行政法規的規定,行政執法部門依據行政法規的規定和程序決定罰款數額,它不由人民法院判決,因此在性質上與沒收財產、罰金有本質上的區別,但沒收財產、罰金、罰款任何單位不得截留、佔用、私分,必須上繳國庫歸國家所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二條 主刑和附加刑 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四條 附加刑種類 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行政處罰法》第八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一)警告;(二)罰款;(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四)責令停產停業;(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3. 稅收法律責任的主要形式包括哪些

稅收法律責任,是指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因違反稅收法律制度的行為所引起的不利法律的後果,分為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兩種。

行政法律責任

稅法中的行政法律責任是行政違法引起的,用以調整和維護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一定的懲罰性。對於納稅主體而言,其行政法律責任形式主要是行政處罰。對於征稅主體而言,稅務機關承擔的行政法律責任,主要有行政賠償責任和撤銷違法決定等,稅務機關工作人員承擔的行政法律責任主要是行政處分。

行政處罰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責令限期改正。這是稅務機關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所規定義務的當事人的譴責和申誡。主要是起到教育的作用,有一定的處罰作用,為稅收法律、法規廣泛採用。

(2)罰款。罰款是對違反稅收法律、法規,不履行法定義務的當事人的一種經濟上的處罰。由於罰款既不影響被處罰人的人身自由及其合法活動,又能起到對違法行為的懲戒作用。因而是稅務行政處罰中應用最廣泛的 一種。因此,運用這一處罰形式必須依法行使,嚴格遵循法律、法規規定的數額、限度、許可權、程序及形式。

(3)沒收財產。沒收財產是對行政管理相對一方當事人的財產權予以剝奪的處罰。有兩種情況:一是對相對人非法所得的財物沒收。二是財物雖系相對人所有,但是其用於非法活動。

(4)收繳未用發票和暫停供應發票。

(5)停止出口退稅權。

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對違反稅法行為情節嚴重,已構成犯罪的當事人或直接責任人所給予的刑事制裁。追究刑事責任以稅務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為前提。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通常是由稅務機關依法追究的,而刑事責任則是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是稅收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制裁措施。

刑法規定稅務刑事處罰分為五種主刑(即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和三種附加刑(即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

4. 納稅人的各種違法行為應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您好,
納稅人的違法行為帶來的責任,即稅收法律責任,是指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因違反稅收法律制度的行為所引起的不利法律的後果,具體分為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兩種。
一、行政責任
(1)責令限期改正。這是稅務機關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所規定義務的當事人的譴責和申誡。主要是起到教育的作用,有一定的處罰作用,為稅收法律、法規廣泛採用。
(2)罰款。罰款是對違反稅收法律、法規,不履行法定義務的當事人的一種經濟上的處罰。由於罰款既不影響被處罰人的人身自由及其合法活動,又能起到對違法行為的懲戒作用。因而是稅務行政處罰中應用最廣泛的 一種。因此,運用這一處罰形式必須依法行使,嚴格遵循法律、法規規定的數額、限度、許可權、程序及形式。
(3)沒收財產。沒收財產是對行政管理相對一方當事人的財產權予以剝奪的處罰。
(4)收繳未用發票和暫停供應發票。
(5)停止出口退稅權。
二、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對違反稅法行為情節嚴重,已構成犯罪的當事人或直接責任人所給予的刑事制裁。追究刑事責任以稅務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為前提。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通常是由稅務機關依法追究的,而刑事責任則是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是稅收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制裁措施。
刑法規定稅務刑事處罰分為五種主刑(即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和三種附加刑(即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

5. 罰款罰金區別

法律分析:罰金和罰款的區別:1、罰金與罰款在法律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2、二者適用對象不同。適用罰金這種刑罰的犯罪,一般都是貪財、圖利、或者是有關財產的。罰款的對象是違反治安管理或者是違反海關、工商、稅收等這樣一些行政法規的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五十二條 判處罰金,應當根據犯罪情節決定罰金數額。

第五十三條 罰金在判決指定的期限內一次或者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強制繳納。對於不能全部繳納罰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應當隨時追繳。由於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等原因繳納確實有困難的,經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繳納、酌情減少或者免除。

6. 稅收罰款的稅收罰款與稅收罰金的區別

稅收罰款與稅收罰金都是對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因違犯稅收法律、法規而依法強制處以其一定數量金錢的處罰和制裁。但兩者卻是截然不同的法律概念。
稅收罰金是人民法院判決已構成稅務犯罪行為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一種財產罰的刑事處分。這種罰金是一種附加刑,是一種刑罰。稅收罰款則是稅務機關依照一定的許可權,對違犯稅收法律、法規但不夠刑事處分或免於刑事處分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實行的一種財產罰的行政處罰。
稅收罰款應該記在營業外支出科目
借:營業外支出-稅收罰款
貸:現金(銀行存款)
月底,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年底,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罰款不能在所得稅前扣除,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一、營業外支出科目核算企業發生的與其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凈支出,包括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罰款支出、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等。
二、營業外支出科目應當按照支出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企業發生的營業外支出,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現金」、「銀行存款」、「固定資產清理」等科目。
四、期末,應將營業外支出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營業外支出科目應無余額。

7. 罰款是稅收違法行政處分的一種手段 對嗎

錯。
罰款是對違反稅收法律、法規,不履行法定義務的當事人的一種經濟上的處罰。由於罰款既不影響被處罰人的人身自由及其合法活動,又能起到對違法行為的懲戒作用。因而是稅務行政處罰中應用最廣泛的 一種。因此,運用這一處罰形式必須依法行使,嚴格遵循法律、法規規定的數額、限度、許可權、程序及形式。

8. 罰款與罰金的區別分別屬於什麼處罰

罰款是行政處罰手段之一,而罰金屬於財產刑,是刑法中的一種附加刑。二者的主要區別如下:

1、決定機關上的區別

罰款:不需要經人民法院判決,只要行政執法單位依據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處罰決定即可執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由公安局依治安處罰法規定的程序即可執行。違反工商管理,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據工商行政管理的具體規定程序作出決定即可執行。

罰金:只能由人民法院依刑法的規定判決,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行使罰金權。

2、適用對象上的區別

罰款:適用對象是違反行政法規的個人和單位。

罰金:適用對象是觸犯刑法的犯罪分子和犯罪法人。相比較而言,被處罰金的人比被處罰款的人犯法的程度嚴重的多。

3、處罰數額上的區別:

罰款:

a、事故發生單位主要負責人在事故發生後不立即組織事故搶救的,處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罰款;事故發生單位主要負責人遲報或者漏報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40%至60%的罰款;事故發生單位主要負責人在事故調查處理期間擅離職守的,處上一年年收入60%至80%的罰款。

b、事故發生單位沒有貽誤事故搶救的,處10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的罰款;貽誤事故搶救或者造成事故擴大或者影響事故調查的,處200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的罰款;貽誤事故搶救或者造成事故擴大或者影響事故調查,手段惡劣,情節嚴重的,處3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罰款。

罰金:

a、無限額罰金制。在無限額罰金的情況下,罰金的最低數額不能少於一千元;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判處罰金的,罰金的最低數額不能少於五百元;

b、限額罰金制。規定了罰金數額的下限和上限,人民法院只需要在規定的數額幅度內裁量罰金。例如偽造貨幣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金;

c、比例罰金制。即以犯罪金額的百分比決定罰金的數額。例如對虛報注冊資本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虛報注冊資本金額1%以上5%以下罰金;

d、倍數罰金制。即以犯罪金額的倍數決定罰金的數額。例如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拒繳稅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金;

e、倍比罰金制。即同時以犯罪金額的比例和倍數決定罰金的數額。例如對生產、銷售假葯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

熱點內容
銀川律師電話 發布:2025-02-06 11:55:40 瀏覽:972
安陽免費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6 11:31:06 瀏覽:583
黃河管理和保護條例 發布:2025-02-06 11:11:26 瀏覽:872
開平法律援助中心在哪裡 發布:2025-02-06 11:06:57 瀏覽:886
在職法律碩士全日制 發布:2025-02-06 10:44:51 瀏覽:539
員工道德經 發布:2025-02-06 10:33:31 瀏覽:248
試述行政法上的控權理論 發布:2025-02-06 10:33:20 瀏覽:544
勞動法對社保的社會意義 發布:2025-02-06 09:39:12 瀏覽:90
任慧律師 發布:2025-02-06 09:15:42 瀏覽:238
對照準則條例自查報告 發布:2025-02-06 09:07:41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