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法規處
A. 消防總隊有哪些部門,哪些部門適合女同志
設17個職能處(室),均為正師級。
包括辦公室、政治部、紀檢督察處、政策研究處、防火監督處、社會消防工作指導處、作戰訓練處、信息通信處、科技處、法規標准處、警務處、宣傳處、後勤處、裝備處、財務處、審計處、管理處等。設8個直屬單位,包括消防博物館、滅火救援信息中心、干休所、農場、綜合物資供應站、招待所、機關門診部、勤務中隊等。
B. 甘肅省體育局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甘肅省體育局設7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信息、保密、信訪、督查督辦、政務公開、安全保衛、體育文史、機關後勤等工作。
(二)政策法規處。
擬訂全省體育事業發展規劃,提出政策建議,起草有關法規草案;調查研究體育發展中的重要問題並提出方案;組織開展體育理論和發展戰略研究;承擔行政復議、新聞發布和《甘肅體育視野》編輯工作。
(三)群眾體育處。
擬訂全省群眾體育發展規劃草案;負責全省群眾體育的管理工作;推行全民健身計劃,推動建立和完善全省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指導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協助有關部門開展農村體育、城市體育、少數民族體育及殘疾人體育工作,協助舉辦和組隊參加全省及全國農運會、民運會、殘運會、職工運動會及婦女、老年人體育競賽活動;推行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指導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國家體育標准實施;協調推進甘肅絲綢之路體育健身長廊建設。
(四)競技體育處。
擬訂全省競技體育發展規劃草案和體育競賽管理制度;負責全省競技體育的管理工作;研究和平衡全省體育競賽、競技運動項目設置與重點布局;指導全省運動隊伍訓練、競賽和訓練基地發展工作;組織我省備戰參賽重大國際、國內運動會;組織全省運動會的競賽工作;指導體育科研工作;承擔協調、監督體育運動的反興奮劑工作;負責全省體育教練員、運動員的注冊和業務培訓工作;負責經營性體育競賽活動的業務審查。
(五)青少年體育處。
擬訂全省青少年體育工作發展規劃草案、青少年業余訓練管理制度;指導監督青少年體育鍛煉標準的實施;指導全省各級各類體育運動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建設和有關學生運動員文化教育工作;協助省教育部門舉辦全省大、中學生運動會;指導開展青少年業余訓練及相關活動,組織指導我省參加重大青少年國際、國內體育比賽工作。
(六)體育經濟處。
擬訂全省體育產業發展規劃草案,提出政策建議,推動體育產業發展;規范體育服務管理,推動體育標准化建設;擬訂全省體育場館設施發展規劃,指導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承擔公共體育設施的監督管理、體育統計、體育彩票發行監督管理和公益金使用工作;承擔預算管理、計劃內投資管理及財務管理工作,管理局機關財務,監督、指導直屬單位財務審計。
(七)人事處。
承擔機關和直屬單位人事和機構編制工作;負責局系統幹部職工調配;負責全省體育教練員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負責全省性體育組織領導人員的推薦;負責局系統統戰和出國人員政審;組織和指導局系統幹部教育培訓;協調運動員聘用、退役安置和社會保障工作。
機關黨委 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C. 貴州省體育局的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機關文電、會務、機要、檔案、信息、信訪、政務公開、安全保密等制度建設、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工作;負責體育外事活動的有關工作。
(二)政策法規處(體育市場管理處)。
擬訂全省體育事業發展規劃,調查研究體育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並提出政策建議;擬訂體育經營活動及體育市場管理政策;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草案;負責對本局起草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合法性審核;指導、組織法制宣傳教育和行政執法工作;承辦體育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和行政許可相關工作;承擔全省性體育社團(協會)、體育類民辦非企業組織成立、變更、注銷的審核工作。
(三)群眾體育處。
擬訂全省群眾體育發展規劃草案;貫徹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推動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指導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推行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國民體質監測制度;指導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實施。
(四)競技體育處(青少年體育處)。
擬訂全省競技體育發展規劃草案和體育競賽管理制度;指導、協調全省體育訓練、競賽、優秀運動隊建設和訓練基地發展工作;負責競技運動項目設置和布局的有關工作;承擔有關體育競賽審批工作;承擔組織、協調、監督體育運動中的反興奮劑工作;組織開展體育科技研究和技術攻關,推廣體育科研成果;統籌規劃全省青少年體育發展,指導和推進青少年體育工作。
(五)體育經濟處。
擬訂全省體育產業發展規劃草案,提出政策建議;承擔規范體育服務管理,推動體育標准化建設的具體工作;指導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承擔公共體育設施的監督管理工作;承擔體育統計工作;承擔體育彩票銷售管理工作;指導機關和直屬單位基本建設、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編報本部門預算、決算,負責局機關及所屬單位的財務會計制度建設、資金(資產)管理與監督以及績效評價工作。
(六)人事教育處。
擬訂並組織實施體育系統人才隊伍建設規劃;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機構編制、人事管理、勞動工資、教育培訓等工作;協調運動員的社會保障工作;指導協調體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體育系統高、中等體育專業教育工作。
機關黨委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黨群、目標績效管理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設置機關黨委辦公室(保衛處)。
離退休幹部處負責機關離退休幹部工作,指導直屬單位離退休幹部工作。
紀檢監察機構省監察廳派駐省體育局監察室,與中共貴州省體育局紀律檢查委員會合署辦公。行政編制3名。其中,紀委書記1名,副書記(監察室主任)1名。
D. 鄭州市體育局的領導信息
李慶山
黨組書記、局長,主持局全面工作,分管辦公室;
1979.9—1983.7 河南師范大學體育系 學生
1983.7----1985.12鄭州市二十五中 教師
1985.12----1995.3鄭州市體育運動學校 教練,田徑中心主任
1995.3----1999.8鄭州市體育運動學校 副校長
1999.8----2003.4鄭州市體育運動學校 校長
2003.4----2003.12鄭州市體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2003.12----2008.12鄭州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副局長
2008.12到今 鄭州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李偉建
黨組成員、副局長,分管計劃財務處、體彩管理站;
1991.7----1986.7鄭州市中原區公安局
1986.7----1995.11鄭州市政府調研室
1995.11----1997.7鄭州市委政研室
1997.7至今 鄭州市體育局副局長
趙俊峰
黨組成員、副局長,分管群眾體育處、體總辦、老年人體育協會、武術協會、信鴿協會、棋牌協會、體操協會、羽毛球協會、足球協會;
1976.2—2006.11河南省軍區服役
2006.11至今鄭州市體育局副局長
張國防
黨組成員、副局長,分管公共服務部、體育館、體育賓館、體育用品服裝部
分管航海體育場;
1981.10—2008.12 63600部隊服役
2008.12至今 鄭州市體育局副局長
周朝暉
副局長,分管群眾體育處、體育設施處;
1991.8—1997.9鄭州市體委群體處 科員
1997.9—1999.6鄭州市體委辦公室 副主任
2000.3—2002.5鄭州市體育局群眾體育處 副處長
2002.5—2009.7鄭州市體育局群體處 處長
2009.7至今 鄭州市體育局副局長
范宏亮
紀檢組長、監察室主任、機關黨委書記,分管機關黨委、法規處;
陳志平
調研員,分管人事處;
1974.12—1985.12總參裝甲兵技術研究所服役
1985.12—1989.1鄭州市體委行政科 管理員
1989.1—1991.4鄭州市體委計財科 副科長
1991.4—1994.10鄭州市體育賓館 經理
1994.10—1997.6鄭州市體委計財處 副處長
1997.7—2002.5 鄭州市體委計財處 處長
2002.5—2003.12鄭州市體育局辦公室 主任
2003.12—2010.3鄭州市體育局紀檢組長、監察室主任
2010.3至今 鄭州市體育局調研員
陳來安
調研員,分管競賽訓練處體校、體育場、省工人文化宮體育中心、選材測試中心、水上基地、網球中心、乒網協會;
1976.2—2004.11河南省軍區服役(正團)
2004.11—2010.5 鄭州市體育局副局長
2010.5至今 鄭州市體育局調研員
於寶蘭
副調研員,分管大型活動;
1977.8—1980.7鄭州市業余體校 教練員
1980.7—1984.2鄭州市體委科員
1984.2—1992.10鄭州市體委學校體育科、群眾體育科副科長
1992.10—2002.8鄭州市體育局群眾體育處 處長
2002.8至今 鄭州市體育局副調研員
陳雲龍
副調研員,協助局長負責辦公室工作。
1973.12--1998.9二十八軍服役(正團)
1998.9—2003.12鄭州市體育運動學校 副校長
2003.12至今鄭州市體育局副調研員
E. 消防部門分為哪幾個管理部門
消防部門分為辦公室、政治部、紀檢督察處、政策研究處、防火監督處、社會消防工作指導處、作戰訓練處、信息通信處、科技處、法規標准處、警務處、宣傳處、後勤處、裝備處、財務處、審計處、管理處等17個管理部門。
消防部隊系武裝警察體系現存的一個警種,是應急管理部的重要職能部門,也是國家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消防保衛任務和應付突發事件雙重職能,新《消防法》第三十七條規定消防部隊按照國家規定承擔重大災害事故和其他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應急救援工作。
消防部隊現執行解放軍的條令條例和供給標准。消防部隊人員配額現為國家兵役編制,人員工資服裝生活費由國防經費支出,所需消防車輛及裝備器材等消防業務經費由所在地方財政開支。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現隸屬於國務院應急管理部,應急管理部消防局。
(5)訓練法規處擴展閱讀:
設立背景:
1982年6月,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成立,與此同時也代表著武警消防部隊警種的誕生。他們既承擔著滅火救援、搶險救災等消防保衛任務,又擔負應對非暴力突發事件、救援平民的職能。
1985年8月,公安部將全國消防部隊從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劃出,歸各級公安機關領導。至此,較長時間以來,消防部隊歸屬武警序列,由公安機關領導與指揮。
直到2018年3月21日,國務院改革方案落地公布,公安消防部隊轉制敲定,現役官兵集體退役轉制移交,其編制由現役編制轉為行政編制,整體移交應急管理部,繼續承擔滅火救援和其他應急救援工作。
F. 黑龍江省體育局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主要職責,省體育局設7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綜合性文件擬訂、會議組織、文電管理、信訪信息、秘書事務等機關日常政務以及聯絡接待、保密保衛等行政事務;負責體育史志編纂、外事管理及機關綜合協調、督查督辦工作。
(二)政策法規處。
擬訂貫徹國家體育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的具體措施;擬訂體育事業發展規劃和法規、規章草案,提出政策建議;對體育經營活動進行管理、監督;規范體育服務管理,推動體育標准化建設,指導、監督體育市場安全;指導、組織法制宣傳教育和行政執法、執法監督工作;承擔行政復議工作。
(三)群眾體育處。
擬訂群眾體育發展規劃草案並組織實施;貫徹全民健身計劃,推動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指導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推動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國民體質監測制度,指導和監督國家成年人、青少年體育鍛煉標准實施;指導和推動學校體育、農村體育、城市體育及其他社會體育的發展。
(四)競技體育處。
擬訂競技體育發展規劃草案並組織實施;統籌規劃全省體育競賽、競技運動項目設置與重點布局;制定全省體育競賽制度;研究和指導優秀運動隊伍的建設和業余訓練工作;統籌協調大型運動會的競賽組織工作,承擔組織參加全國運動會工作;主辦全省運動會;承擔運動員、裁判員技術等級的申報、審批等相關工作;負責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建設工作。
(五)體育經濟處。
擬訂體育產業發展政策規劃草案並組織實施;指導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承擔公共體育設施的監督管理工作;承擔體育統計工作;指導機關和直屬單位基本建設、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承擔預算管理、計劃內投資管理工作;負責局機關的財務工作和監督指導直屬單位的財務工作,承擔內部審計工作。
(六)人事處。
負責機關、直屬單位的機構編制、人事管理及系統表彰獎勵工作;負責運動員招錄、安置等工作;協調運動員的社會保障工作;負責出國人員政審工作。
(七)科教處。
組織開展體育領域重大科學技術研究的攻關,承擔體育科研成果的審查和鑒定、推廣;指導和協調省直優秀運動隊運動員文化教育和全省教練員培訓;指導體育系統高、中等體育專業教育;承擔組織、協調、監督體育運動中反興奮劑的具體工作。
機關黨委。按黨章規定設置,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指導、組織體育宣傳工作,推動體育文化建設;協調重大體育活動的采訪報道工作,承擔新聞發布工作。
離退休幹部工作處。負責機關離退休幹部管理和服務,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幹部工作。
紀檢監察機構。為省紀委(監察廳)的派駐機構,人員編制、領導職數單列。
G. 上海市體育局的內設機構
上海市體育局設8個職能處室,即辦公室(外事處、法規處),黨委辦公室、群眾體育處、競技體育處、競賽處、科教處、人事處、計劃財務處。按有關規定設置紀檢監察機構。
(一)辦公室(外事處、法規處)
督查、督辦局領導決定的重要事項,擬定局年度工作計劃和總結;綜合協調直轄市各處室及直屬單位的有關工作;負責文電處理、秘書事務、文書檔案、機要保密、信訪信息、辦公自動化、各類大型活動的組織協調和行政事務管理工作;發布重大體育新聞,組織和協調國內外記者對體育活動的采訪報道;負責本市體育系統的外事工作;制訂體育外事交往活動的規章制度並監督檢查執行情況;擬訂和協調市體育外事及涉港、澳、台體育活動並流計劃並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協調、指導和管理本市體育對外交往活動。
研究擬訂本市體育工作的法規、規章草案;研究制訂本市體育工作的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對本市體育的體制改革進行調查研究並提出方案;擬訂局的工作規劃;研究提出體育工作及重大體育活動宣傳報道的指導思想;負責有關行政復議受理和行政訴訟應訴工作。
(二)群眾體育處
制訂本市群眾體育工作的發展規劃和有關制度,負責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准,組織、指導國民體質測定工作;指導、協調本市各部門、行業、社會團體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指導和推動體育及學校體育、職工體育、農村體育等社會體育的發展;負責全市群眾體育先進的評比表彰工作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級審批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協調全市性及參加全國性的大、中學生、職工、農民、少數民族、殘疾人等體育競賽。
(三)競技體育處
研究制訂本市競技體育的發展規劃;研究和平衡本市體育競賽、競技運動項目的設置和重點布局;研究制訂本市體育競賽、競技體育的有關政策;研究和指導優秀運動隊的建設和業余訓練,體教結合工作;負責全市運動員的注冊和參加全國比賽的組織協調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對考生的體育加分的審批工作;制訂本市體育競賽工作計劃及本市綜合性運動會的方案;負責跨區、縣以及市級以上的體育競賽登記、申報工作;負責市級的裁判員、運動員的等級審批和市級以上的推薦申報工作;負責公布本市運動成績最高紀錄及全國以上紀錄的申報工作。
(四)科教處
研究編制教練員培訓、體育科技、體育教育的發展規劃;負責組織開展體育領域重大科技研究的攻關和科研成果的審查、鑒定和推廣應用;組織開展反興奮劑工作;協調優秀運動隊和市級體育運動學校的文化教育工作。
(五)人事處
負責局機關和各直屬單位的機構編制、人員調動、工資福利、因私出境等管理工作;負責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管理及運動員吸收、安置和傷殘等級審批等工作;負責系統內的消防、安全保衛工作;負責協調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的安全保衛工作;辦理本市體育總會及各單位協會領導人的推薦工作。
(六)計劃財務處
研究擬訂本市體育事業中長期規劃的編制和綜合性統計工作;指導和管理局系統的基本建設和國有資產;制訂全市體育場地設施發展規劃;負責機關的財務工作,對直屬單位的財務工作進行指導和審計、監督;負責本市主辦的國內外大型運動會的財務和審計及物資保障工作;負責對本市體育場地、競賽器材的宏觀管理;研究擬訂本市體育系統產業發展規劃和體育市場管理的政策、法規草案;負責體育經營活動從業條件的審批。
(七)黨委辦公室與紀檢監察合署辦公室
督辦局黨委會決定的重要事項,擬訂局黨委工作計劃和總結;負責局機關的基層單位黨的建設和領導班子建設;負責局機關和局管幹部的選拔、培養、任免、考核等事宜;指導優秀運動隊的思想政治工作;負責宣傳、老幹部、統戰、共青團、工會、婦委會及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負責局系統的黨風廉政建設,監督檢查機關及直屬單位黨員、局管幹部執行黨紀政紀的工作。
H.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的內設機構
一、綜合部
負責政務、政策法規、行政事務、人事、外事和黨務工作。
(一) 主要職責
1.研究提出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的方針政策,組織起草、擬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方面的法規、標准。
2. 組織協調機關辦公,擬定工作規則和工作制度,組織或參與會議籌備、對外聯絡,管理協調機關行政、後勤事務工作。
3. 負責機關文秘、公文管理工作,起草重要文件和報告;負責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
4.擬定外事工作計劃,承辦或參與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
5.承辦人事勞動工資管理和機關黨務、紀檢工作。
主任:王端武
副主任:韓小乾
(二)處室設置
根據上述主要職責,綜合部設3個處(室):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政策法規處(宣傳教育處)、人事處(外事處)。
(三)人員編制
人員編制13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正副處長職數3名。
二、指揮協調部
負責安全生產事故災難協調指揮,組織指導應急救援演習和訓練。
(一)主要職責
1.指導、協調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應急救援工作,根據需要調集相關應急救援力量和資源,根據授權下達指揮命令,根據有關規定或授權組織指揮特大事故災難應急救援工作。
2.跟蹤、處理安全生產事故救援的相關信息,定期分析、總結和評估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3.研究起草相關的規章、規程和標准。
4.組織、指導應急救援演習和訓練。
5.指導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主任:王晉中
副主任:孟斌成
副主任:胡學義
(二)處室設置
根據上述主要職責,指揮協調部設5個處:綜合處、協調處、危化處、演練處、調度處。
(三)人員編制
人員編制25名,其中: 主任1名,副主任3名,正副處長職數6名。
三、信息管理部
負責全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信息資源管理工作。
(一)主要職責
1.組織編制和綜合監督管理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承擔地方及有關部門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備案工作。
2.負責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資源的綜合管理工作,建立完善應急救援隊伍和專家庫以及處置技術、應急預案等應急救援信息資料庫。
3.研究起草相關的規章、規程和標准。
4.研究分析重大危險源監控信息和特別重大事故風險,提出發布預警信息的建議。
5.組織、指導全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培訓工作。
6.依法對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實施資質管理和救援能力評估工作。
主任:雷長群
副主任:李斌
(二)處室設置
根據上述主要職責,信息管理部設4個處:綜合處、信息處(培訓處)、資質管理處、統計處。
(三)人員編制
人員編制17名,其中: 主任1名,副主任2名,正副處長職數5名。
四、技術裝備部
負責科技裝備和規劃應急救援體系工作;組織應急救援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一)主要職責
1.規劃應急救援體系,組織指導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和培訓演練基地建設工作。指導、協調全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技術裝備保障工作。
2.負責應急救援基礎研究、科技創新及科技成果推廣工作。
3.研究起草相關的規章、規程和標准。
4.負責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專家組工作,為應急救援提供技術支持。
5.承擔全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系統平台和通信信息網路運行保障工作。
主任:高廣偉
副主任:陳志剛
(二)處室設置
根據上述主要職責,技術裝備部設3個處:綜合處、科技處、裝備與運行保障處。
(三)人員編制
人員編制12名,其中: 主任1名,副主任2名,正副處長職數3名。
五、資產財務部
負責資產監督管理和機關財務工作。
(一)主要職責
1.負責國家投資形成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資產的監督管理工作。
2.負責對應急救援項目投入資產的清理和核定工作。
3.研究起草相關的規章制度。
4.負責機關財務工作。
主任:馬雲月
副主任:華梅
(二)處室設置
根據上述主要職責,資產財務部設2個處:綜合處(資產處)、財務處。
(三)人員編制
人員編制9名,其中: 主任1名,副主任1名,正副處長職數2名。
礦山救援指揮中心
主任:王志堅(兼)
副主任: 孟斌成(兼)
I. 山西省體育局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省體育局設7個內設機構和機關黨委、離退休人員工作處。
(一)辦公室
協助局領導搞好各處(室)工作的綜合協調;擬定局工作部署、工作計劃、工作總結;負責局機關文電處理、秘書事務、檔案管理、機要保密、信息綜合、信訪、會議、各類大型活動的組織協調等工作;負責全局系統的督查工作;負責體育涉外工作的管理。
(二)人事處
研究擬定全省體育人才發展規劃;負責局機關和直屬單位的人事勞資、機構編制、社會保障、教育培訓等管理工作;協同有關部門辦理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定工作;承辦全省性群眾體育組織的資格審查;負責教練員援外及出國人員政審工作。
(三)政策法規處
擬定全省體育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草案;調查研究全省體育事業發展和體育改革的重大問題並提出政策建議;組織起草體育工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和規范性文件;指導、組織法制宣傳教育和體育行政執法並開展執法監督工作;承辦局機關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文書的審核工作;承辦局機關行政處罰聽證、行政復議、行政應訴、行政賠償案件及其他法律事務。
(四)群眾體育處
研究擬定全省群眾體育工作的發展規劃;推行全民健身計劃,推動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指導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實施,推行社會體育指導員和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制度;指導全省全民健身體育設施建設和組織建設;指導全省各部門和行業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推動社會體育的發展;承擔有關群眾性體育活動競賽的申報、審批工作;承擔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審核、審批工作。
(五)競技體育處(青少年體育處)
研究擬定全省體育訓練工作的方針政策及體育競賽管理制度;研究擬定全省競技體育發展規劃和運動項目設置、布局;負責全省教練員崗位培訓工作;負責專業運動隊的保障工作;組織重大國內外比賽的備戰和參賽工作;組織協調全省綜合性運動會的競賽工作;承擔有關體育競賽的審批、申報工作;負責賽風賽紀工作;負責辦理裁判員、運動員的注冊和審批工作。負責全省青少年體育相關工作,組織、協調、培養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工作。
(六)體育經濟處(體育市場管理處)
負責編制全省體育產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擬定體育產業發展政策,規范體育市場;負責體育系統綜合統計工作;制定全省體育場館建設發展規劃並監督實施;監管體育彩票的發行、銷售工作;負責省局系統財務管理工作;承擔省局系統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承擔省局系統基本建設、場館維修管理監督工作;負責省局系統內部審計組織管理工作。
(七)科技教育處
研究擬定全省體育科技、教育、宣傳工作的發展規劃;組織開展體育領域的重大科學技術研究的攻關,組織體育科研成果的審查和鑒定、推廣;指導省、市體育科研機構的科研工作;組織開展體育運動中反興奮劑工作;在教育部門的指導下,負責高、中等體育運動學校(院)教學管理和招生工作;負責運動隊文化教育工作;負責體育宣傳工作;發布重大體育新聞。
機關黨委負責局機關和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離退休人員工作處負責局機關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指導直屬單位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
紀檢監察機構按晉辦發〔2005〕17號文執行(行政編制3名已劃轉省紀委統一管理)。
J. 中國公安部消防局的內設機構
設17個職能處(室),均為正師級。
包括辦公室、政治部、紀檢督察處、政策研究處、防火監督處、社會消防工作指導處、作戰訓練處、信息通信處、科技處、法規標准處、警務處、宣傳處、後勤處、裝備處、財務處、審計處、管理處等。設8個直屬單位,包括消防博物館、滅火救援信息中心、干休所、農場、綜合物資供應站、招待所、機關門診部、勤務中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