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放射防護法規

放射防護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5-13 08:04:58

⑴ 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

輻射防護基本原則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輻射存在危害,輻射防護基本原則是為了保護工作人員和公眾免受或少受輻射的危害而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中文名
輻射防護基本原則
外文名

為了保護工作人員和公眾免受或少受輻射的危害而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輻射防護的目的在於既要對人及其環境提供恰當的防護,又要能促進核能和核科學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首先確定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然後通過立法,將這些原則轉化為法律和法規,從而去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
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由三個基本要素組成。①實踐的正當性:在施行伴有輻射照射的任何實踐之前,都必須經過正當性判斷,確認這種實踐具有正當的理由,即能夠獲得超過代價的正的純利益;②輻射防護的最優化:應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在考慮到經濟和社會因素的條件下,所有輻射照射都應保持在可合理達到的盡量低的水平;③個人劑量限制:用劑量限值對個人所受的照射加以限制。
在上述輻射防護三原則中,個人劑量限值規定了不可接受的劑量的下限,當實踐的正當性判斷和輻射防護最優化的結果與個人劑量限制原則相抵觸時,應服從個人劑量限制原則。
上述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是針對受控制源的輻射照射情況而言的,原則地說,它不適用於針對非受控制源的輻射防護(包括核事故的情況),因為在這些情況下,不能通過對輻射源施加控制的方法來限制或減少人們所遭受的輻射劑量。在事故情況下,只能遵循應急干預的基本原則來控制或減少人們所接受的輻射照射。
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在1991年發表的第60號出版物中推薦了一整套劑量限制體系,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採納了這一體系,並反映在它與國際勞工組織(,ILO)、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核能機構(NEA/OECD)和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等聯合制定的輻射防護基本安全標准中。中國的輻射防護規定中也採用了這個劑量限制體系。
實踐的正當性 要求引入的任何實踐都應有
利益>代價+危險
利益指的是對整個社會的利益,它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輻射危害的減少等。代價指的是所有消極方面的總和,包括經濟代價、健康危害、不利的環境影響、心理影響和社會問題等等。危險是承受的未來可能遭到損害的風險,是一種潛在的代價。
盡管實踐的正當性判斷主要是由主管部門做出的決策,但是從事該實踐的管理人員和輻射防護人員應當為決策提供必要的資料,使得決策人員能夠做出正確和恰當的決策。
個人劑量限制 為了避免發生輻射的確定性效應,並把隨機性效應的發生率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必須對個人劑量加以限制。劑量限值使用的基本量是有效劑量。劑量限值不能直接用於設計和工作安排的目的,劑量限值中也不包括醫療照射和天然本底照射的貢獻。
中國的「輻射防護規定」將個人劑量限值分為基本限值、導出限值、管理限值以及參考水平。
基本限值用有效劑量表示,所以有時也稱為劑量限值,為了使用方便,依據基本限值規定次級限值和導出限值。內照射的次級限值用年攝入量限值(ALI)表示。輻射工作人員的年攝入量限值列於中國國家標准GB8703—88《輻射防護規定》的附錄E中。對於公眾成員,一般取輻射工作人員年攝入量限值的1/50。如果在一年中既接受外照射,又接受內照射,還應滿足下式:
≤1
式中,(HE)外是外照射產生的有效劑量(mSv),Ii是在這一年中放射性核素i的攝入量(Bq·a-1),(ALI)i是對於放射性核素i的年攝入量限值(Bq·a-1)。為了評價工作場所的空氣污染狀況,建立了導出限值導出空氣濃度(DAC),數值列於中國國家標准GB8703—88《輻射防護規定》的附錄E中。
輻射防護最優化 輻射防護的一個重要原則,必須將其貫徹到伴有輻射照射的實踐的全過程中去。通過選擇最佳的防護水平和最優的防護方案來達到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利益的目標。
輻射防護決策的一般步驟如圖1所示。首先要明確所面臨的防護問題,確定防護的目標。然後進行危險分析,找出危險的來源,評估各個危險來源的大小,明確防護的重點,為以後選擇和確定防護方案提供依據。通過危險分析還可以確定與輻射防護有關的因素,排除與輻射防護無關的因素。針對所找出的危險來源,分析可能對各個來源實施防護的手段,從而列出所有可供選擇的防護方案。在此階段,除了明顯不現實的方案之外,先不要急於排除任何方案。然後通過對各個方案的比較選出最優方案,確定最佳的防護水平。對於決策所依據的資料和假設的質量,必須認真地加以評價,分析這些資料和假設的不確定性和可變性對決策結果的影響,進行靈敏度分析。通過這一分析,了解哪些因素對決策結果的影響最大和當這些因素發生怎樣的變化時應當改變決策,從而明確工作的重點。至此,已經可以得到輻射防護最優化決策了。然而,有些非輻射防護的考慮,例如經濟的、政治的或社會的因素,也會影響決策的結果。因而,必須全面考慮所有這些因素之後才能做出更切合實際的最終決策。最後,將這個決策付諸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收集反饋信息。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不僅能對決策的各個環節進行檢驗,而且能夠發現更為有效的防護途徑。

⑵ 我國現行的關於輻射安全和放射防護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具體的還是行來業標准和源規范條例等,涉及的法律文獻也不少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節選)、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准》(節選)、

《放射源安全和保安行為准則》、

《放射源的進口和出口導則》、

《放射源分類辦法》、

《射線裝置分類》等標准和技術規范。

⑶ 電磁輻射的國家標准

《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確定了電磁輻射的國家標準是:在30-3000MHz的頻率范圍內,公眾照射在一天24小時內,環境電磁輻射場的場量參數在任意連續6min內的平均值不超過0.4W/m2

舉例說,正在發射訊號的射頻天線所發出的移動電荷,便會產生電磁能量。電磁「頻譜」包括形形色色的電磁輻射,從極低頻的電磁輻射至極高頻的電磁輻射。

兩者之間還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和 紫外光等。電磁頻譜中射頻部分的一 般定義,是指頻率約由3千赫至300吉赫 的輻射。有些電磁輻射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

我國的電磁環境標准制定原則

ICNIRP關於電磁輻射曝露限值的推薦標准,是在熱效應和即時效應的科學數據基礎上制定的。推薦給各個國家參考。世界各國參考該標准制定了等於或嚴於該標準的國家標准。我國電磁環境標準的制定,採取國際上對未知因素可能產生不利影響而推薦的「謹慎的預防原則」,參考ICNIRP標准並留有一定裕量,制定了比ICNIRP曝露限值更嚴格的標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電磁輻射標准

⑷ 《放射防護規定》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放射防護規定》 於1974年4月27日 發布,現已失效。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回裝置安答全和防護管理辦法》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具體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的安全和防護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生產、銷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的場所、人員的安全和防護,廢舊放射源與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管理以及豁免管理等相關活動。

第三條
生產、銷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的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的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的輻射安全和防護工作負責,並依法對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擔責任。

⑸ 遵照我國輻射防護基本標准gb

20世紀90年代, 國際放射防護領域的新進展突出體現在: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發表第60號出版物提出放射防護新建議書[2], 以及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115號安全叢書發表6個權威國際組織聯合倡議制定的「國際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安全標准」(IBSS)[3]。ICRP第60號出版物的發表和IBSS的問世, 加速了我國聯合研究制定統一的第四代放射防護新基本標准[4]。我國放射防護新基本標准GB 18871-2002以ICRP第60號出版物為主要依據, 結合我國實際等效採用IBSS, 並吸納ICRP和IAEA有關新出版物原則, 與國際放射防護領域新進展接軌。同時, 按我國國家標准規范制定的GB 18871-2002保留了既往國家標准實施中證明行之有效又與新原則相符合的內容, 因而又具有我國特色[5]。這是今後一個歷史時期內指導放射防護工作的指南。

新基本標准《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准》(GB 18871-2002)由前言、十一章和九個附錄組成。標準的前言、第1章范圍和第2章定義等三部分是按照標准化工作導則中標准編寫的基本規定(GB/T 1.1)要求的格式, 給出每個標准都應有的概述要素, 明確主題內容及適用范圍, 並定義本標准中所採用主要術語。由於新基本標准有126條術語, 第2章僅寫一句導言, 詳見附錄J。

GB 18871-2002規定的內容按一般要求、主要要求和詳細要求三個層次逐層深入。標準的第3章一般要求和第4章對實踐的主要要求、第5章對干預的主要要求, 從一般要求和主要要求這兩個層次上概述對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要求的總原則。

標準的第6章至11章, 分別針對6種照射對象與情況提出詳細要求, 展開實質性內容。第6、7、8章分別專門較具體規定職業照射、醫療照射和公眾照射的控制原則。第9章潛在照射的控制, 強調重視輻射源的安全。第10章和11章分別就應急照射情況和持續照射情況的干預提出具體要求。屬標准第三個層次詳細要求的這六章是標準的重點。

標準的主要定量要求以及實施標準的有用資料均列為附錄。9個附錄中有7個是標準的(規范性)附錄。附錄是各章實質內容的必要補充, 與對應各章內容合成一個有機聯系密切關聯的整體。圖 1新基本標準的內容框架結構圖揭示了標准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附錄A豁免、附錄F電離輻射的標志和警告標志、附錄J術語和定義都是通用的。附錄B劑量限值與表面污染控制水平、附錄C非密封源工作場所的分級、附錄D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組等三個附錄相互聯系成為第6章控制職業照射和第8章控制公眾照射正文的附加條款。附錄E任何情況下預期應進行干預的劑量水平和應急照射情況的干預水平與行動水平是第10章的具體補充。附錄G放射診斷和核醫學診斷的醫療照射指導水平從屬於第7章。附錄H持續照射情況下的行動水平則從屬於第11章。在標准實施中, 針對某一具體問題往往要注意把前後相應章條(包括有關附錄)聯系起來理解貫徹。

⑹ 放射防護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國際放射放護委員會(ICRP)1977年第26號出版物中提出防護的基本原則是放射實踐的正當化,放射防護的最優化和個人劑量限制。這三項原則構成的劑理限制體系。 使放射性和照射量在可以合理達到的盡可能低的水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照射,要求對放射實踐選擇防護水平時,必須在由放射實踐帶來的利益與所付出和健康損害的代價之間權衡利蔽,以期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凈利益。最優化原則又稱為ALARA原則,健康代價(曲線A)
正比於總劑量,當總劑量較小時,放射防護代價(曲線B)很高,且隨劑量的增加而急劇下降,曲線A和B代價之和有一最小值,這就是最優化健康代價與防射代價之和Wo。放射防護的最優化在於促進社會公眾集體安全的衛生保健,它是劑量限制體系中的一項重要的原則。 在放射實踐中,不產生過高的個體照射量,保證任何人的危險度不超過某一數值,即必須保證個人所受的放射性劑量不超過規定的相應限值。ICRP規定工作人員全身均勻照射的年劑量當量限制為50毫希沃特*(mSv),廣大居民的年劑量當量限值為1mSv(0.1rem)。我國放射衛生防護基本標准中,對工作人在民年劑量當量限值,採用了ICRP推薦規定的限值,為防止隨機效應,規定放射性工作人員受到全身均勻照射時的年劑量當量不應超過50mSv(5rem),公眾中個人受照射的年劑量當量應低於5mSv(0.5rem)。當長期持續受放射性照射時,公眾中個人在一生中每年全身受照射的年劑量當量限值不應高於1mSv(0.1rem),且以上這些限制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醫療照射。
個人劑量限制是強制性的,必須嚴格遵守。各種民政部下規定的個人劑量限值是不可接受的劑量范圍的下界,而不是可以允許接受的劑量上限。即使個人所受劑量沒有超過規定的相應的劑量當量限值,仍然必須按照最優化原則考慮是否要進一步降低劑量。所規定的個人劑量限值不能作為達到滿意防護的標准或設計指標,只能作為以最優化原則控制照射的一種約束條件而已。

⑺ 輻射防護規定8703 取消了嗎

《GB 8703-1988 輻射防護規定》已經作廢,信息見下:

標准編號:GB 8703-1988

標准狀態:已作廢

替代情況: 被GB 18871-2002代替

所以目前現行的國標是《GB 18871-2002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准》,信息見下:

標准編號:GB 18871-2002

標准狀態:現行

英文名稱: Basic STANDARD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ionizing radiation and for the safety of radiation sources

替代情況: GB 4792-1984GB 8703-1988

中標分類: 能源、核技術>>輻射防護與監測>>F73環境輻射防護與核醫學防護

ICS分類: 環保、保健與安全>>13.280輻射防護

采標情況: ,

發布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發布日期: 2002-10-08

實施日期: 2003-04-01

首發日期: 1984-12-01

復審日期: 2004-10-14

歸口單位: 全國核能標准化技術委員會

主管部門: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起草單位: 核工業標准化研究所

頁數: 【膠訂-大印張】平裝16開, 頁數:204, 字數:386千字

出版社: 中國標准出版社

書號: 155066.1-19105

出版日期: 2004-04-09

⑻ 放射衛生防護管理所依據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和《》.

我國第一個有關放射衛生防護的法規文件是2002年7月1日由衛生部發布的《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已失效。是為了實施《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而制定的辦法。《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2001年10月23日發布的《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2005年12月1日起《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已失效廢止,由《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取代。《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第四十六條 本規定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2001年10月23日發布的《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同時廢止。《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第六十九條 本條例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1989年10月24日國務院發布的《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同時廢止。

⑼ 放射法律法規培訓在哪裡考

經過輻射防護和法律法規培訓考核。
1、認真貫徹、執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主動接受並積極配合衛生監督和防護監測機構開展監督、監測工作。
2、建立健全放射防護責任制和放射防護規章制度。設置放射衛生防護管理組織,設有專(兼)職防護管理人員,並有效的開展工作,每半年至少對放射源、放射裝置及放射工作場所進行一次安全防護檢查並作好登記。
3、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經健康檢查,放射防護專業知識及相關法規知識培訓,持有放射工作人員證。
4、加強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監督管理,保障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和公眾的健康與安全,保護環境,促進射線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5、射線裝置的使用場所設置防護設施、設備及個人防護用品,入口處設置放射性標志和工作信號,定期對放射工作場所及其周圍環境進行放射防護檢測和檢查,制定並落實放射事故預防措施與應急預案,發生放射事故,應當按有關規定報告。

⑽ 放射防護管理制度內容

法律分析:一、建立健全放射防護機構及三級防護責任制。二、新從事放射工作人員,須經健康檢查後,方能從事放射線工作,所有放射工作人員應有上崗證。三、從事放射性工作人員要佩帶個人劑量監測儀,接受個人劑量監測,並將監測結果記錄在個人劑量檔案內。四、放射工作人員應按照規定,定期檢查身體,建立放射工作人員職業性健康檔案。五、工作場所必須有醒目的電離輻射警示標志,門上方設有警示紅色信號燈,並有防止工作人員和公眾受意外照射的安全連鎖裝置。每日檢查各項安全防護措施是否處於正常工作狀態。六、新放射設備啟用前,須對機房面積(不得小於30平方米)、機房高度(不得小於3.2米)、門窗防護不得有放射線外漏、工作人員控制台防護(應有隔室操作)事先有論證,設計有要求,啟用前有檢查,確實符合要求方能使。七、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規程,嚴格按照規程操作,並告知病人和相關人員輻射的危害性,使用場所張貼醒目的輻射有害健康的標識。八、制定放射安全應急預案,每年評估檢查,不斷完善。發生事故後應及時上報。九、工作時嚴格按照放射質(QA/QC)標准,維修工程師、物理師定期對機器進行機械精度及劑量的監測和校正。

法律依據:《放射診療管理規定》 第四條 放射診療工作按照診療風險和技術難易程度分為四類管理:(一)放射治療;(二)核醫學;(三)介入放射學;(四)X射線影像診斷。醫療機構開展放射診療工作,應當具備與其開展的放射診療工作相適應的條件,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的放射診療技術和醫用輻射機構許可(以下簡稱放射診療許可)。

熱點內容
勞動法對社保的社會意義 發布:2025-02-06 09:39:12 瀏覽:90
任慧律師 發布:2025-02-06 09:15:42 瀏覽:238
對照準則條例自查報告 發布:2025-02-06 09:07:41 瀏覽:317
教師資格證教育法律法規責任 發布:2025-02-06 08:59:27 瀏覽:636
職業道德第 發布:2025-02-06 08:39:44 瀏覽:2
法院書記員記錄 發布:2025-02-06 08:21:07 瀏覽:803
司法考試費 發布:2025-02-06 08:18:49 瀏覽:62
司法局年度總結 發布:2025-02-06 08:03:47 瀏覽:304
道德實踐日記500字 發布:2025-02-06 07:31:52 瀏覽:321
江蘇預備法官培訓 發布:2025-02-06 07:26:12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