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稅法規定的虧損年度

稅法規定的虧損年度

發布時間: 2022-05-14 03:09:50

㈠ 企業所得稅以前年度虧損能彌補多久

企業按稅法規定,可以用稅前利潤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不需要做會計分錄的。
彌補虧損是根據我國稅法的有關規定,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利潤總額都可以彌補前5個納稅年的虧損額。當一個納稅年度的利潤全部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時,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利潤不徵收企業所得稅;當一個納稅年度的利潤部分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時,彌補部分收入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而其他部分在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以及各項扣除後作為應納稅所得額計征企業所得稅。
彌補虧損的渠道主要有三條:一是用以後年度稅前利潤彌補。按照現行制度規定,企業發生虧損時,可以用以後五年內實現的稅前利潤彌補,即稅前利潤彌補虧損的期間為五年。二是用以後年度稅後利潤彌補。企業發生的虧損經過五年期間未彌補足額的,尚未彌補的虧損應用所得稅後的利潤彌補。三是以盈餘公積彌補虧損。企業以提取的盈餘公積彌補虧損時,應當由公司董事會提議,並經股東大會批准。

㈡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虧損企業連續彌補虧損的最長期限是

法律分析:1、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虧損企業連續彌補虧損的最長期限是五年。

2、5年內不論是盈利或虧損,都作為實際彌補期限計算。這里所說的虧損,不是企業財務報表中反映的虧損額,而是企業財務報表中的虧損額經主管稅務機關按稅法規定核實調整後的金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十八條 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用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㈢ 企業所得稅法對虧損是如何界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五條所稱虧損,是指企業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將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和各項扣除後小於零的數額。」

㈣ 如何理解稅法中的「虧損」概念和逐年延續彌補的處理方法

【初級會計職稱考訊】
稅法所指虧損,不是企業財務報表中反映的虧損額,而是企業財務報表中的虧損額經主管稅務機關按稅法規定核實調整後的虧損額。因此,就會出現會計上有虧損,但稅法調整後沒有虧損,或稅法虧損小於會計虧損的情況。
例如:某企業2008年會計凈利潤-20萬元,其中,2008年被稅務機關罰款30萬元,計入營業外支出,假定不存在其他納稅調整事項,所以2008年的應納稅所得額就是-20+30=10(萬元)。
企業發生的虧損,下一年度實現的利潤應該首先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若下一年度實現的利潤大於以前年度的虧損,應一次性將以前年度出現的虧損全部彌補。企業如果連續發生虧損,以後年度實現利潤後,應首先彌補第一個虧損年度的虧損額,然後再彌補第二個虧損年度的虧損額,以此類推;不能顛倒幾個虧損年度的前後彌補順序,也不能隨意選擇某個虧損年度的虧損額予以彌補。
所稱虧損逐年延續彌補,最長不得超過5年,是指某一年度當年實際發生虧損(不包括結轉上一年度虧損),以其下一年算起,連續5年作為該年度實際虧損的彌補期。在5年虧損彌補期內,不論哪個年度發生盈利還是虧損,都作為一個彌補年度。在連續5年內仍不足彌補的虧損,自第6年起就不能再用稅前利潤予以彌補。

㈤ 會計上的虧損和稅務上的虧損有什麼區別

會計上虧損:按會計核算口徑,企業虧損是指利潤總額為負數,即當年總收益小於當年總支出。

稅務上虧損:企業所得稅法上的虧損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和各項扣除以後小於零的數額。

兩者比較而言,企業所得稅法上在扣除口徑方面設置了很多限制,如職工福利費、業務招待費和公益性捐贈支出等限額扣除,此外,罰金、罰款和未經批準的准備金支出不得在稅前扣除。

因此,會計上「虧損」的企業,經納稅調整後也可能變成「盈利」,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會計實用經驗:上一年度企業所得稅虧損的賬務處理

㈥ 所得稅怎麼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條、第十八條規定:

1、企業所得稅虧損,在之後會計年度彌補,但是彌補年限不可以超過五年。

2、虧損,指收入總額扣除各項稅收之後,小於零的金額。

3、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今後的會計年度結轉,結轉年限限於5年內。

4、注意: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可以算作當期所得稅的虧損。

5、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均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可以算作當期所得稅的虧損。

(6)稅法規定的虧損年度擴展閱讀

所得稅是各地政府在不同時期對個人應納稅收入的定義和徵收的百分比不盡相同,有時還分稿費收入、工資收入以及偶然所得(例如彩票中獎)等等情況分別納稅。

所得稅又稱所得課稅、收益稅,指國家對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在一定時期內的各種所得徵收的一類稅收。

參考資料

國家稅務總局-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㈦ 請問企業年度虧損需要繳企業所得稅嗎

只要企業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就要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如果虧損就不需要交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五條

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第十八條

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用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7)稅法規定的虧損年度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二十三條

企業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額,可以從其當期應納稅額中抵免,抵免限額為該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超過抵免限額的部分,可以在以後五個年度內,用每年度抵免限額抵免當年應抵稅額後的余額進行抵補:

(一)居民企業來源於中國境外的應稅所得;

(二)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取得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應稅所得。

第五十三條

企業所得稅按納稅年度計算。納稅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使該納稅年度的實際經營期不足十二個月的,應當以其實際經營期為一個納稅年度。 企業依法清算時,應當以清算期間作為一個納稅年度。

第五十四條

企業所得稅分月或者分季預繳。 企業應當自月份或者季度終了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

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並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 企業在報送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附送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有關資料。

第五十五條

企業在年度中間終止經營活動的,應當自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六十日內,向稅務機關辦理當期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企業應當在辦理注銷登記前,就其清算所得向稅務機關申報並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熱點內容
南師大行政法學教授 發布:2025-02-06 03:31:45 瀏覽:752
仲裁進法律服務中心 發布:2025-02-06 03:04:53 瀏覽:717
自行車過紅綠燈法規 發布:2025-02-06 02:09:55 瀏覽:432
讓法治成為全民的信仰 發布:2025-02-06 00:55:22 瀏覽:695
我怎麼看新的勞動法 發布:2025-02-06 00:55:14 瀏覽:668
行政法和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02-06 00:54:32 瀏覽:905
初級會計經濟法模擬題 發布:2025-02-06 00:40:59 瀏覽:822
海商法調整的船舶 發布:2025-02-06 00:40:22 瀏覽:638
刑法終審權 發布:2025-02-06 00:36:28 瀏覽:312
醫院執行勞動法情況 發布:2025-02-05 23:48:01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