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法規講座
㈠ 國內動物防疫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哪些
我國動物防疫工作法律和行政規章主要有:
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二是《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獸葯管理條例》;
三是《全國高致病性禽流感應急預案》;
四是《動物免疫標識管理辦法》和《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
㈡ 防疫法律法規10條
一、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法律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三條
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可以決定增加、減少或者調整乙類、丙類傳染病病種並予以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規范突發事件應對活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條
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准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後恢復與重建等應對活動,適用本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突發事件的分級標准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確定的部門制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第一條
為了防止傳染病由國外傳入或者由國內傳出,實施國境衛生檢疫,保護人體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通航的港口、機場以及陸地邊境和國界江河的口岸(以下簡稱國境口岸),設立國境衛生檢疫機關,依照本法規定實施傳染病檢疫、監測和衛生監督。
第三條
本法規定的傳染病是指檢疫傳染病和監測傳染病。 檢疫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黃熱病以及國務院確定和公布的其他傳染病。 監測傳染病,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確定和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十二條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對動物疫病狀況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措施。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根據國內外動物疫情和保護養殖業生產及人體健康的需要,及時制定並公布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技術規范。
第十三條
國家對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實施強制免疫。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確定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並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制訂本行政區域的強制免疫計劃;並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動物疫病流行情況增加實施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並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備案。
㈢ 非洲國家盧安達的「硬核」防疫新規是怎樣的
非洲盧安達是東非的一個國家,現在疫情在非洲國家的持續擴散,盧安達也不得不重視疫情的防治工作。為了防止疫情的擴散,盧安達制定製定了防疫的新規。這個規定就是禁止宵禁(晚上出去)或者不戴口罩。一旦違反宵禁或者不戴口罩的不,都被送到體育場通宵達到聽講座,讓他們了解新冠病毒的可怕與威脅,對他們灌輸具體的防疫辦法。截止到8月6日,擁有1250萬人口的盧安達,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僅有2000例,死亡五人,也是非洲新冠疫情控制最好的國家之一,但是由於疫情期間採取過於嚴格的防疫措施與警察的不正當拘捕行為,遭到了廣大民眾的爭議。
㈣ 預防疾病安全知識講座有200字
傳染病是一種可怕病毒,它隨時有可能侵入你的身體。所以,我們一定要勤洗手,講衛生,防止病毒侵害你的身體。
病菌可以通過空氣,水,飲食,接觸,昆蟲,土壤,血液和母嬰垂直來傳播。我們要管理和控制好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對病菌來襲做好充分的准備。
預防傳染病,我們必須從小事做起通過疫苗來提高人體對某種疾病的預防能力是最有效的,最可靠的方法。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依賴疫苗。身體是我們自己的,維護身體的健康也得靠我們自己來努力。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是我們應該學會的,並且應該重視的。而且,我們還要保持自己個人衛生的清潔,注意飲食方面的問題,防止空氣污染給身體造成危害。
我們應該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講公共衛生,擔起社會責任。隨地吐痰是人人討厭的。一口痰至少含有30億個細菌,它能通過空氣給人類帶來病毒,不停地危害著你的身體。咳嗽,打噴嚏的時候也應該有所避諱,我們一定要小聲咳嗽而且要捂住口鼻。
傳染病其實並不可怕,只要你及時預防,就一定能夠戰勝傳染病毒!科學上的每一次發現,都是人類向自由的一次邁進。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完全有能力征服一個又一個傳染病的!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疫法是什麼
【法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是為了加強對動物防疫活動的管理,預防、控制、凈化、消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發展,防控人畜共患傳染病,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和人體健康制定的法規。國家對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實施強制免疫。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確定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並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制訂本行政區域的強制免疫計劃;並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動物疫病流行情況增加實施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並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備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十二條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對動物疫病狀況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措施。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根據國內外動物疫情和保護養殖業生產及人體健康的需要,及時制定並公布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技術規范。
㈥ 疫情期間在公共場合需要做好哪些防疫措施
一,在公共場合戴好口罩
疫情期間我們在公共場合一定要佩戴口罩,佩戴口罩對於新冠肺炎的防治效果我們都有目共睹,所以在公共場合一定要戴好口罩。戴口罩能夠有效的避免我們通過口鼻感染病毒,能夠很大程度的降低我們自身在公共場合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風險。而這一點在我國甚至全世界在面對信管肺炎的整治上都做到了出奇的統一,做好防範工作,對於每個人而言都十分有必要,一來是為了我們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其次是保證人與人之間的健康。
綜上所述,在公共場合應當注意以上幾點,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
㈦ 中小學生秋季安全和傳染病防治專題講座的觀後感。
《 中小學生秋季安全和傳染病防治專題講座》——觀後感
今天早晨7:55 分,我和爸爸一起收看了《中小學秋季安全和傳染病防治教育》專題節目 。
一是講到了當學校發生地震發生時,頭腦要保持冷靜,不要慌,可以躲到桌子底下,用書包保護頭部,等地震停止時快速跑離教室,到空曠和沒有高層建築的地方,不要回來拿東西,以防餘震。
二是講到了春季有:呼吸道傳染病、水痘、麻疹、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等這些傳染病。我們要按時接種、室內要開窗通風、講究個人衛生、開展戶外運動、遠離傳染病人、學校要經常晨檢和午檢,來預防傳染病的發生。
三是講火災的原因是用火用電的不慎引起的。火災產生的三個條件是:火源、可燃物、助燃物,所以我們要消除火災隱患。當發生火災時我們要懂的自救和同時撥打119報警。
四是講交通安全的常識。讓我們了解交通法規和法則,認識交通標志,遵守交通標志。還講了步行安全、騎車安全、乘車安全。
通過觀看這個講座,我了解了我們身邊有許多安全隱患,都是我們平時不易覺察的。所以,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不光要了解許多安知全識,還要更好的掌握安全和傳染病防治知識,為了讓我們在遇到危險時多一份安全保障。
㈧ 防疫<strong>法律法規</strong>10條
防疫法律法規10條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8、《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9、《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條 【妨害傳染病防治罪】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類傳染病以及依法確定採取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的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的;
(二)拒絕按照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提出的衛生要求,對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污水、污物、場所和物品進行消毒處理的;
(三)准許或者縱容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從事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該傳染病擴散的工作的;
(四)出售、運輸疫區中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或者可能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物品,未進行消毒處理的;
(五)拒絕執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預防、控制措施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甲類傳染病的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有關規定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採取下列緊急措施並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
(二)停工、停業、停課;
(三)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
(四)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
(五)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
上級人民政府接到下級人民政府關於採取前款所列緊急措施的報告時,應當即時作出決定。
緊急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第四十三條 甲類、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區域部分或者全部為疫區;國務院可以決定並宣布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疫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在疫區內採取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緊急措施,並可以對出入疫區的人員、物資和交通工具實施衛生檢疫。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甲類傳染病疫區實施封鎖;但是,封鎖大、中城市的疫區或者封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疫區,以及封鎖疫區導致中斷干線交通或者封鎖國境的,由國務院決定。
疫區封鎖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㈨ 什麼是防疫防疫的原則有哪些
防疫是指針對動物疫病而採取的預防、控制或消滅的對策和措施。防疫的原則有以下幾點:
第一,依靠和加強各級領導,建立和健全各級防疫機構,深入開展群眾性防疫工作,組織有關部門密切協作。
第二,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執行有關畜禽防疫的政策、法規、衛生防疫規章制度、防疫計劃等。
第三,採取綜合性防疫措施,查明和消滅傳染源,截斷病源微生物的傳染途徑,提高畜禽對疫病的抵抗力。
第四,因地制宜,堅持反復防疫,集中力量撲滅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