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法規
『壹』 《宗教事務條例》對宗教活動場所有哪些規定
1、宗教活動場所由該場所的管理組織自主管理,其合法權益和該場所內正常的宗教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和干預。
2、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建立管理制度。在宗教活動場所進行宗教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動場所進行破壞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公安、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活動場所不受境外組織和個人的支配。
3、宗教事務部門應當對宗教活動場所遵守法律、法規、規章情況,建立和執行場所管理制度情況,登記項目變更情況,以及宗教活動和涉外活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宗教活動場所應當接受宗教事務部門的監督檢查。
(1)宗教法規擴展閱讀:
新條例的實施對宗教團體的建設、宗教院校的建設、人才培養的工作,都會有極大的推動作用。能解決熱點難點問題,比如商業化的問題、有法不依的問題。」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正式通過,並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8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了國務院令,公布了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這部重要法律法規的頒布與實施。
『貳』 宗教信仰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有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叄』 和宗教有關的法律條文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宗教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有關規定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 (1994年1月31日國務院今第145號發布)
第一條 為了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維護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權益,有利於對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根據憲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宗教活動場,是指開展宗教活動的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固定處所。
設立宗教活動場所,必須進行登記。登記辦法由國務院宗教事務部門制定。
第三條 宗教活動場所由該場所的管理組織自主管理,其合法權益和該場所內正常的宗教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和干預。
第四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建立管理制度。在宗教活動場所進行宗教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動場所進行破壞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安定、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活動場所不受境外組織和個人的支配。
第五條 宗教活動場所的常住人員和外來暫住人員,應當遵守國家戶籍管理的規定。
第六條 宗教活動場所可以接受信教群眾自願捐獻的布施、奉獻、乜貼。 宗教活動場所接受境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七條 在宗教活動場所內,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營銷售宗教用品、宗教藝術品和宗教書刊。
第八條 宗教活動場所的財產和收入由該場所的管理組織管理和使用,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有或者無償調用。
第九條 宗教活動場所終止、合並,應當向原登記機關備案,其財產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條 宗教活動場所管理、使用的土地、山林,房屋等,由該場所的管理組織或者其所屬的宗教團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領取證書。
國家徵用宗教活動場所管理、使用的土地、山林、房屋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一條 有關單位和個人在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的范圍內改建或者新建建築物,設立商業、服務業網點或者舉辦陳列、展覽,拍攝電影電視片等活動,必須徵得該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同意後、再到有關部門辦理手續。
第十二條 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或者位於風景名勝區內的宗教活動場所,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管理、保護文物和保護環境,並接受有關部門的指導、監督。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對本條例的執行情況進行指導、監督。
第十四條 宗教活動場所違反本條例規定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可以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停止活動、撤銷登記的處罰;情節特別嚴重的,提請同級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締。
第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有關法律、法規 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侵犯宗教活動場所合法權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請同級人民政府責令停止侵權活動;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損失。
第十八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條例,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實施辦法。
第十九條 本條例由國務院宗教事務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十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
(1994年1月31日國務院令第144號發布)
第一條 為了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自由,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根據憲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尊重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保護外國人在宗教方面同中國宗教界進行的友好往來和文化學術交流活動。
第三條 外國人可以在中國境內的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等宗教活動場所參加宗教活動。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上宗教團體的邀請,外國人可以在中國宗教活動場所講經、講道。
第四條 外國人可以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認可的場所舉行外國人參加的宗教活動。
第五條 外國入在中國境內、可以邀請中國宗教教職人員為
『肆』 我國關於宗教都有哪些法律法規
《中人民共和國憲法》有關民族方面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總綱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
『伍』 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是法律還是法規
宗教事務條例是由國務院制定的,是行政法規單行條例。是廣義上的法律,不是狹義上的法律。
2004年11月30日,國務院令第426號公布,2017年6月14日國務院第176次常務會議修訂,2017年8月26日國務院令第686號公布修訂後的《宗教事務條例》,2018年2月1日施行。《宗教事務條例》分總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宗教活動、宗教財產、法律責任、附則九章,共七十七條。
《宗教事務條例》明確了宗教事務管理要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條例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宗教界合法權益,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條例對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宗教活動、宗教財產的管理作了具體規定。
『陸』 與我國宗教相關的法律法規是怎樣規定宗教問題的
法律保留原則與宗教基本法的缺失。宗教信仰屬於公民的基本權利范圍,屬於「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
依法管理宗教,處理宗教方面的問題只有通過國家立法機關(全國人大/人大常委會)制定有關宗教的基本法律,將憲法的原則性規定具體化,才能使抽象的憲法規范在實踐中付諸實施,而不能由其他機關特別是行政機關代為規定。
2004年,國務院出台《宗教事務條例》,成為目前最高級別的宗教立法。但這和《立法法》直接相悖,因為國務院無權直接對公民的憲法權利進行約束和減損。換言之,在《憲法》36條和《宗教事務條例》之間,必須要有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才能滿足法治的「形式合理性」。依法治國,沒有國家最高權力機構通過的宗教法作基礎,單項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再多,也不能形成有關宗教的法律體系。
目前,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關於宗教的基本法律缺位,基本法律之外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卻層出不窮,這有悖於法律保留原則的基本要求。
『柒』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宗教的法律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宗教事務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
中共中央關於印發《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的通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
宗教院校設立辦法,
宗教院校聘用外籍專業人員管理辦法,
宗教教職人員備案辦法,
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備案辦法,
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
中國穆斯林出國朝覲報名排隊辦法(試行)等
『捌』 國家關於宗教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玖』 宗教事務條例規范是什麼
法律分析:宗教事故條例規范是為了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危害宗教和睦和社會和諧而制定的關於規范宗教事務管理的法律法規,其主要原則有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
法律依據:《宗教事務條例規范》
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第三條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拾』 國家對宗教的規定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