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法規
① 林鄭月娥施政報告:建設北部都會區,構建深圳香港「雙城三圈」
(觀察者網訊)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10月6日消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布了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了目前為止佔地面積最大的規劃藍圖「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
報告指出,將在香港北部建設一個佔地300平方公里、宜居宜業宜游的「北部都會區」,在滿足約250萬人口的居住需求的同時,還能與深圳形成「雙城三圈」的戰略性布局,為國家發揮「雙引擎」作用,產生「強強聯手」作用。
10月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圖自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
10月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五份施政報告,也是本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勾勒香港未來發展。報告以「齊心同行 開創未來」為題。在今年《施政報告》的經濟篇章,開宗明義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題,表明香港發展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林鄭月娥表示,香港只要用好中央支持特區的政策,發揮獨特優勢,將可為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
建設「北部都會區」,構建「雙城三圈」戰略性布局
林鄭月娥表示,香港擁有高度國際化的營商優勢,在國際貿易中占重要地位。去年,香港的商品貿易總值全球排名上升至第六。受惠於內地有效控制疫情而保持供應鏈穩定,香港商品貿易總額由去年第四季開始反彈。今年首八個月合計,香港商品貿易總額更高達65099億港元,是有史以來新高。
林鄭月娥指出,將建設香港北部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都會區」,並開拓更多可供居住和產業發展的土地。「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佔地面積約30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已發展成熟的新市鎮及其相鄰鄉郊地區,並有六個處於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發展區和發展樞紐,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
「北部都會區」可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整個項目完成後,總住宅單位數目將達90.5萬至92.6萬個,容納約250萬人居住;而職位數目亦將由現在的11.6萬個,大幅增加至約65萬個,包括15萬個為科創產業的相關職位。
「都會區」能夠推進陸港兩地融合,與深圳形成「雙城三圈」的戰略性布局。在國家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港深兩地緊密互動,由西至東建設了七個陸路口岸和相連的交通基建,使兩地有條件跨越後海灣、大鵬灣和深圳河而相互連接,形成「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
「雙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東分別為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和大鵬灣罕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雙城三圈」覆蓋了深港口岸經濟帶和深圳發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區,以及香港境內城市建設資源正在高速匯集並仍擁有龐大發展潛力的北部都會區。「雙城三圈」空間概念的確立,有利港深政府共同促進兩地在經濟、基建、科創、民生和生態環境的緊密合作,發揮強強聯手,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
近年來,香港與內地的經貿、科技等合作不斷加強。報告指出,除了粵港澳大灣區外,香港特區政府與泛珠三角區域、北京、上海、福建和四川分別建立了合作機制,推動兩地多領域的合作。在中央支持下,香港已著手與湖北省成立鄂港高層合作新機制。
滿足房屋需求,改善民生
《報告》中也多次提及民生問題。
香港的貧富懸殊是大眾關心的議題。為此,香港加快興建公營房屋,在未來十年,香港政府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可興建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比去年公布的數字略高,足以滿足該十年期預計的30.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
除此之外,過去幾年,香港大幅改善現金福利。第一,推出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讓約57萬名長者,每月領取3815港元的高額津貼。第二,優化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大幅增加金額和放寬申請資格,讓收入不超過22400港元而育有兩名兒童的四人住戶每月領取最多4200港元津貼。第三,落實一系列改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措施,包括大幅增加租金津貼及放寬多項特別津貼資格等。林鄭月娥表示,用於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由2017至2018年度的653億港元,大幅上升至2021至2022年度的1057億港元,四年間增幅達62%。
因此,根據去年底公布的2019年貧窮人口數字,香港成功把貧窮人口大幅由政策介入前的149萬減至64萬,為不少基層市民提供實質援助,讓他們脫離貧困。
今後,香港政府將繼續用現金福利協助有需要長者脫貧,並以職津為較低收入的在職住戶,特別是育有兒童的住戶,提供財政支援;加快興建公屋,增建過渡性房屋。
林鄭月娥在結語中指出,今天,香港在國家安全和選舉制度雙重保障下,已回到「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她比任何時候都對香港更有信心、更肯定香港可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只要特區堅持以「一國」為本、「一國」為根,以「愛國者治港」,「兩制」肯定會枝繁葉茂,香港仍然是祖國的掌上明珠。
② 林鄭「背後的女人」是誰
有港媒特別注意到林鄭身邊的女保鏢。據香港《大公報》28日報道,林鄭27日走基層時,她「背後的女人」(女保鏢)令人眼前一亮。她名叫葉君幼,綽號「阿油」,加入警隊前是全職運動員,曾在亞洲錦標賽中奪得三項鐵人亞軍,2011年加入警隊負責巡邏和報案室工作,2013年4月成為機場特警(ASU),是當時唯一的女機場特警。
③ 林鄭長官行政月娥的簡介
林鄭月娥(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大紫荊勛賢,GBS,1957年5月13日出生於香港,1980年從香港大學畢業後加入香港政府。
自2000年起,先後擔任香港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署長、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發展局局長。2012年7月至2017年1月,擔任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
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香港特區國安委主席。
(3)林鄭法規擴展閱讀
僅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發展規劃綱要出台一年多來,香港在不利的社會環境下仍在基建、人員交流、科創和金融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我本人對粵港澳大灣區是非常有感情的。」林鄭月娥希望,未來能在青年創業和創新方面與其他城市加快和加強合作,同時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進展,香港也能更好發揮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香港的長處肯定是專業服務,比如金融,內地企業融資和人民幣海外結算都可以用香港的金融平台;仲裁服務、優質的教育和醫療服務等也是香港長處,香港起碼有3到4所大學都有計劃在大灣區建立新的校園。」她說。
④ 林鄭月餓為什麼姓林鄭
在香港、台灣及東南亞部分地區,已婚女性以「夫姓+自己姓名」進行組合。林鄭月娥,婚前叫鄭月娥,在嫁給林兆波博士之後,冠夫姓改為林鄭月娥。
香港政商界已婚女士冠夫姓的比例高於其他行業的女性,主要是因為香港中西薈萃、古今交融,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1、民國法律的影響
香港在1971年前,針對中國人沒有專門的婚姻條例,是按照《大清律例》、中國傳統習俗、英國法律制度等,對婚姻共同作出規范。
2、英國習慣法的影響
姓名權是夫妻人身關系的重要內容。對此,香港法律沒有作出明文規定,而是沿用了英國的習慣法。
人物評價
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帶領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勇於擔當、積極作為,堅定維護「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認真謀劃香港長遠發展,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共建「一帶一路」,著力破解事關廣大居民切身利益的問題。
努力為青年人成長和發展創造條件,體現了「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的精神,取得了良好成績。中央對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
⑤ 林鄭月娥是哪裡人
林鄭月娥(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大紫荊勛賢,GBS,1957年5月13日出生於香港,1980年從香港大學畢業後加入香港政府。自2000年起,先後擔任香港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署長、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發展局局長。2012年7月至2017年1月,擔任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
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
⑥ 林鄭月娥發言感謝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這是為何
林鄭月娥發言感謝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香港從2019年開始就一直被祖國人民所牽掛,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做出的決策,香港特別行政區第6屆立法會仍然會履行職責,其時間不得少於1年,一直到第七屆立法會任職期開始截止。決策明確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依規形成後,任職期仍為四年。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策,解決了立法會選舉因新冠疫情延遲1年而發生的真空期難題,如此一來,能夠讓立法會順利銜接,仍然處理進行中的立法任務,令政府部門維持常規運行,前段時間被撤銷競選資格的反對黨議員,可能也會續任1年,中央人民政府是充分考慮,如此一來可防止糾纏於復雜爭論,令立法會重返平穩正軌,而這對香港社會抗疫和經濟發展都有益,實際上,絕大部分群眾都希望立法會在緩沖期能聚焦民生實事,不要斗爭,窩里斗,切實履行議員的職責。
⑦ 林鄭月娥刪除劍橋名譽院士身份
是的,2020年8月15日林鄭月娥刪除劍橋名譽院士身份。
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英國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在今年7月曾發表聲明,表示正考慮「褫奪」林鄭月娥2017年獲頒的榮譽院士名銜。該學院院長克拉克還聲稱,對香港最近發生的連串事件深表關注,宣稱「學院強烈支持保障人權及言論自由」。
而據香港「東網」等港媒8月15日報道,香港行政會議秘書處按特首林鄭月娥通知,刪除她在個人利益登記冊上,有關英國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名譽院士身份的項目。
(7)林鄭法規擴展閱讀
劍橋回應林鄭月娥退還名譽院士身份
沃爾森學院林鄭月娥刪除劍橋名譽院士發表聲明稱,由於「近期香港發生的事」,學院提高對林鄭月娥承諾保障香港「人權與言論自由」關注後,她卻以主動退還榮譽院士名銜作為回應。
聲明還「找補」說,原本打算在9月考慮是否褫奪她的名譽院士名銜,不過將不會再這樣做,也不會作出任何評論。
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則於15日深夜發文,力挺林鄭月娥的決定:林鄭月娥同意作為沃爾森學院的名譽院士,是劍橋大學的光榮。但英國人如果執意和香港一拍兩散,要承受巨大經濟和其他損失的將會是英國人。
⑧ 林鄭月餓為什麼姓林鄭
因為香港政商界已婚女士冠夫姓,即以「夫姓+自己姓名」進行組合。如林鄭月娥,婚前叫鄭月娥,在嫁給林兆波博士之後,改為林鄭月娥。
在香港首任女特首林鄭月娥就任後,特區政府行政署特別發出總務通告,就如何稱呼特首及特首丈夫作出規范。比如,在正式場合可稱呼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避免使用「閣下」一詞;在致辭時,可稱呼為「林太」。通告特別強調,稱呼他們夫妻不可以用「伉儷」,因為特首的身份比其丈夫要尊貴。
當代姓氏
現代國家的法律對於夫妻的姓氏有如下5種情形:
1、堅持妻從夫姓原則:瑞士民法典第160條中規定:「(一)丈夫的姓氏為夫妻共同姓氏。(二)新娘有權當面向公民身份登記官員提出要求,將自己原有的姓氏置於夫姓之前。」
2、實行從一約定,無約定時從夫姓的原則。如《德國民法典》第1355條第2款就作此規定。
3、允許雙方當事人任意約定原則。如原《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18條就作此規定。
4、妻子在姓名前冠以夫姓原則。中華民國1929年民法第1000條就作此規定。
5、保持各自姓氏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10條就作此規定。
⑨ 林鄭月娥是復姓嗎
不是,林鄭月娥是冠夫姓,是按照「夫姓+自己姓名」的組合形式,林鄭月娥結婚前叫鄭月娥,嫁給丈夫林兆波博士之後,改為林鄭月娥。
香港政商界已婚女士冠夫姓的比例高於其他行業的女性,而對於普羅大眾,既不從政當官,也不身價顯赫,承載的外界壓力相對較小,自然很少有女性婚後改姓的。
這就讓人感覺到,在香港冠夫姓的,大抵上都能歸類於「上流社會」。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在香港新界的個別村莊,至今還有整村人使用同一姓氏的傳統。
(9)林鄭法規擴展閱讀
從1971年起,香港陸續出台《婚姻條例》《修訂婚姻制度條例》、《婚姻訴訟條例》、《婚姻訴訟及財產條例》、《分居及贍養令條例》、《收養子女條例》、《未成年人監護條例》、《保護婦孺條例》等,對婚姻制度產生了長遠影響。
這些法律對夫妻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作出了規范,有力保障了女性在婚姻、教育、遺產和土地的繼承權、生育、就業和稅務等方面權利。這就使得女性不再需要冠夫姓、依賴丈夫才能生活,有力提升了女性的地位、改善了女性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