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日期
㈠ 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在即一切都准備好了嗎
據報道,《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將於7月1日起正式實施,條例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明確不分類即違法,並創新了一系列制度機制,比如計量收費、可以拒絕接收、分類指導員等。
值得一提的是,條例規定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按規定繳納生活垃圾處理費,按照誰產生誰付費、多產生多付費的原則,逐步建立計量收費、分類計價、易於收繳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這無疑是與市民最貼身也最受關注的制度。過去,垃圾處理費的收支、用途曾被指不公開、不清晰,幾度成為公眾議題的垃圾計量收費也曾被指存在只罰不獎、可操作性低等不足。在強制垃圾分類已拉弓引箭之際,還須避免罰款單兵突進,多考慮一些借力社會力量促使垃圾源頭減量等關鍵措施。唯有夯實基礎,加之久久為功,強制垃圾分類才有望不會陷入欲速則不達的窠臼。
來源:新快報
㈡ 垃圾分類是什麼時候開始實行的
1、垃圾分類是1996年實施的。
2、垃圾分類(英文名為:Garbage classification),一般是指按一定規定或標准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
3、垃圾在分類儲存階段屬於公眾的私有品,垃圾經公眾分類投放後成為公眾所在小區或社區的區域性准公共資源,垃圾分類搬運到垃圾集中點或轉運站後成為沒有排除性的公共資源。從國內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方法來看,大致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產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的。
4、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等幾方面的效益。
㈢ 2020年國考申論備考:讓垃圾回到它該去的地方
面對垃圾圍城,上海將在7月1日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在此之前,《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已於2018年7月1日正式實施。
5月30日,上海共建雙千兆示範城市暨中國電信智能家庭生態合作大會,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上海市副市長吳清考察了一家名為貓先生的智能垃圾分類企業。這家企業是電信在智能垃圾分類領域的唯一合作商。當時,東方衛視記者通過鏡頭詳細記錄了貓先生APP掃碼登錄回收站系統。
今年5月1日,福州全城垃圾分類活動全面鋪開。在福州,生活垃圾則分為五類,分別是廚余(濕)垃圾、大件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福州市各級各部門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志願服務活動,助推垃圾分類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此外,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將於10月1日起施行!
材料摘編自 通信信息報:中國全面進入垃圾分類時代,有刪減。
二、 深度解讀
最近,垃圾分類成了持續不斷的熱點話題。多地或將建立相關條例,對違反垃圾分類規定的行為設定相應懲罰規則——這一「史上最嚴垃圾分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我們的生活。經過兩年半的實踐,我國的垃圾分類有了一些成就,也有了幾種可復制、可推廣的好模式。
前期環衛和再生資源「兩網融合」的探索,部分地區引入專業公司實行「干濕兩分」、「綠色賬戶」、「積分兌換」等形式對於民眾提高垃圾分類知曉率和參與率及生活垃圾減量起到一定作用。這種以獎勵為主,分出來可回收物循環利用導向的垃圾分類模式不僅在現在,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是有效手段。但是相對於每年城鄉生活垃圾5%以上的增速,僅僅靠獎勵回收再生資源實現減量是不夠的,要全系統均衡完善體系。
現在垃圾分類46個重點城市立法逐漸出台,垃圾分類進入了強制時代,實行綠色價格機制,逐漸過渡到產生者付費,有獎有懲、獎懲並舉。垃圾分類在立法的同時,更要強調政府的責任,先從頂層設計減量化入手,如限制包裝重量和體積,限制外賣餐飲固液比,限制快遞包裝物循環利用次數,凈菜進城……
理清政府責任才能起到教育引導作用。同時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宣傳教育,發揮黨員幹部帶頭作用,發揮志願者主觀能動性,發揮專業公司的經驗優勢,發揮社區街道村鎮細胞的活力。從這個維度看,垃圾分類的法律法規是否完善、是否及時夯實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最重要的是不要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要在公眾比較容易接受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分類方法。在政府角度,居民分出來的東西,後端必須得有明確的出路,系統一定要完善。不能說前端分了,後面又混了,又走了之前效果不好的老路。實際上,打通環節,才能取得垃圾分類的效果。樓紫陽:垃圾分類需要慢慢推,我一直在說一個詞,「小步快走」——也即大原則定了,中間發現問題及時改,改到讓大家滿意。
觀點整理自:《曲睿晶:垃圾分類系統建設 要讓使用起來簡而優》
三、 參考文章
垃圾分類很難,但應堅持下去
垃圾分類,有利於垃圾處理和回收,是與信息文明時代相匹配的行為方式。它看起來是小事,實際上是一個極為復雜而繁瑣的大事和難事,並且涉及生活習慣的養成。困難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目前中國垃圾分類標准比較混亂,有些垃圾沒有被准確歸類;二是回收之後,垃圾後期處理環節沒有採取分類處理措施,導致前期工作大打折扣;三是垃圾分類回收處理會增加各個方面的成本,包括居民的分類處理、企業的運輸和處理成本;四是技術落後制約了垃圾分類。但無論如何艱難,垃圾分類都應當做下去,而且迫在眉睫。
廢棄物管理處提出科學的分類並進行傳播和指導極為重要,哪些是正確的分類,哪些是錯誤的分類需要家喻戶曉,否則,垃圾分類就會夭折於第一步。不過,也需把這樣的科學分類傳播到每個家庭的每位成員。這是一種新的生活課程,需要持續不斷地學習和養成習慣。
可以借鑒信息時代的智能化和簡便化,讓每個人的手機中都貯存一個科學的垃圾分類APP,並按這個APP分類垃圾。實際上,關於垃圾分類回收的「互聯網+垃圾分類回收」APP已經在很多城市走進尋常百姓家,並在探索進行垃圾分類的「互聯網+資源垃圾」回收方式,實現「線上交易+線下物流」。但僅有這些也還不夠,因為這既涉及公民生活習慣的改變和養成,也關乎居民的生活成本和空間。如果按過去的垃圾回收,居民的生活垃圾大致也就是廚余、衛生間和客廳的垃圾。但是,現在分為4大類垃圾,也意味著居民家中至少應有4種垃圾桶或垃圾袋,既佔用空間,也讓人感到麻煩,因此一些人未必會進行垃圾分類。對此,一種對策是,如果能生產出更加智能的垃圾分類裝備,如4類垃圾袋並銷售,就有可能讓居民在家中實行4大類垃圾的分類處理。
正確地分類垃圾後,後續的垃圾回收和運轉也十分重要。後續的垃圾回收和運轉當然需要標准化和科學處理,但是首先在公眾養成垃圾分類上,應當毫不猶豫地堅持下去。
這種要求對於公眾來說是文明行為的新開端,對於市場來說,垃圾分類將是中國另一個百億級別的潛在市場,從2019年起就會逐步開啟。德國早在1904年就開始實施城市垃圾分類收集,至今已有100多年;日本從1980年就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回收,至今也有近40年的時間,如今已經成為世界上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
因此,培養中國人的垃圾分類,可能需要幾代人的時間,目前還需要探索有效和獎勵的辦法,又要結合信息化時代的特點做到簡易可行,鼓勵公眾長期堅持下去。
有疑問的可以點擊下方電話免費咨詢,或者是點擊下方進入官網找客服人員幫助大家解答。
㈣ 廣州全面推進城鄉垃圾分類工作
原標題:全面推進城鄉垃圾分類工作
天河沙東街雲龍苑小區的居民正在使用智能垃圾分類設施。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 攝
機關舉辦專題學習,推進垃圾分類。
施行垃圾分類之後的增城區仙村鎮碧潭村,村容村貌變化很大。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機團單位里垃圾分類氛圍濃郁,分類投放成新時尚;全市范圍的某連鎖餐廳已全面鋪開強制垃圾分類,統一收運、統一處置;過去的臟亂小村,因為垃圾分類實現村容村貌的「華麗轉身」……推動垃圾分類,離不開大家的參與。
未來,廣州將繼續開展垃圾分類進單位、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不懈努力,讓全社會多行業共同參與其中。而每一位市民也要從自身做起,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努力讓美麗花城更干凈、更整潔。
統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波
推動垃圾分類廣州再出發
2018年,廣州出台全國第一部有關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地方性法規——《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2019年,廣州要在全面提高分類精細化智慧化上繼續發力。
垃圾分類要更大決心:中心城區的居住小區(社區)垃圾分類要全覆蓋,其餘5區物業居住小區(社區) 垃圾分類要全覆蓋;
提面擴質要有效發力:50%行政村要推行生活垃圾分類,6個整區和其餘5個區22條街道整街要推進垃圾強制分類,廣州大學城8所高校、龍洞大學城16所高校要實現精準分類……
近日,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推動垃圾分類各項工作落細落實,全鏈條提升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在全市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
垃圾分類從每個人做起
《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經施行一周年,作為制定出全國第一部關於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地方性法規的立法機關,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如何從自身做起完善垃圾分類?
據了解,早於《條例》施行前,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就制定了《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垃圾強制分類實施方案》,讓「垃圾分類 從我做起」的牆上標語,變成一種行動自覺。如今,機關內部生活垃圾分類井然有序,許多變化正在發生。
走進市人大常委會機關辦公樓,不同的場景下,擺放了不同類型的垃圾桶。戶外擺放著定時投放的分類垃圾箱,樓層內有四種顏色的垃圾桶,按「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區分。看得出來,垃圾桶經常沖洗拭擦,整體比較干凈。桶內分類基本正確,「可回收物」裝得較多,都是紙張、塑料瓶等。
午餐時分,工作人員就餐後排著隊將垃圾分類投放,差不多經過7個步驟——筷子、湯匙、托盤和湯碗有各自放置的地方,在「餐廚垃圾」桶內倒掉食物殘渣後,一次性飯盒和污染紙張要放在「其他垃圾」桶,牛奶盒和可樂瓶等要放在「可回收物」桶。整個過程無人引導。
「垃圾桶裡面都是分好類的,不好意思丟錯垃圾進去,久而久之就成為一種習慣,不會丟錯了。」一位受訪的工作人員說。而一位經常來人大開會的其他單位工作人員說,在這里會習慣性地檢查「有沒有丟錯」,所以形成良好的垃圾分類氛圍很重要。
據了解,市人大常委會為了在機關內部建立健全機關垃圾分類常態化工作機制,成立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除了完善垃圾分類的設施,還在許多「看不見的地方」下功夫,嚴格遵照市的垃圾分類標准執行,使生活垃圾分類達到全覆蓋。
機關建立了垃圾分類台賬,規范垃圾定時定點收集和分類,平時聯系市、區、街道等垃圾分類主管部門上門指導。統一回收可回收物時,會做好品種與數量記錄。對於需要分類收運的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會委託轄區城管環衛部門組織分類收運。
做好垃圾分類,另一個目的是要減少各類資源的浪費,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因此也要鼓勵大家自覺分類,把資源化的垃圾分離出來並回收。在日常辦公方面,推行無紙化辦公,全面實施紙張雙面列印,提倡重復使用。同時,落實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號召,減少餐廚垃圾產生。
垃圾分類教育:
知識普及走進暑假親子活動
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是關系廣州市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為了營造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利用多種宣傳手段,製作了H5動畫,加強對垃圾分類的宣傳。
去年,市人大常委會機關事務中心黨支部還在辦公樓內開展了「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的互動宣傳及崗位練兵活動。通過現場投放、登記台賬和分類清運等三個場景的表演,加深大家對垃圾分類的認識。
垃圾分類,也要從娃娃抓起。常委會機關事務中心黨支部還組織過一次以此為主題的暑假親子活動。讓參加活動的20多名3-12歲兒童,按生活垃圾分類的標識顏色,收集相應的生活垃圾和照片。活動當日,孩子們用收集的「垃圾」分組合作完成「垃圾分類機器人」作品,設計主題為生活垃圾分類的手抄報。孩子們對該活動興趣濃厚,人人都積極發揮想像力,在活動中增強了對生活垃圾分類的責任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習慣,並把這一好習慣帶回家,傳播給每個家庭成員。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瑞琪)
沙東街雲龍苑小區:
垃圾分類可賺積分
在天河區有一個小區,已實行垃圾分類超過6年。去年該小區產生垃圾總量為471.2噸,其中收集餐廚垃圾就達94.8噸,可回收物達71.35噸。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100%,參與率達到96%以上。這個小區就是沙東街雲龍苑小區。
天河區沙東街雲龍苑小區位於廣州大道北江園街128號,小區毗鄰白雲山麓,內有建築樓房29棟,居住著580戶家庭,2100餘名居民,其中出租房180戶。
「還沒有實行垃圾分類時,小區里的垃圾就丟在垃圾收集點,不僅丟得亂七八糟,而且很臭,我們很多居民都受不了。」居民程小姐已在小區住了10年,她見證了整個小區的垃圾分類投放的變遷。
尤其是近兩年來,讓程小姐感觸特別深。「以前我婆婆都喜歡將家裡的可回收垃圾收集起來,然後再送到附近的垃圾回收站去賣;我讓她不要收集了,她又捨不得。現在小區里有了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回收設備就好多了,在家門口就可以賣垃圾換錢。」程小姐說。
「智能」垃圾桶:助推居民形成垃圾分類意識
2017年,雲龍苑小區首次將智能設備引入小區,實現了掃描二維碼即可投放並可積分兌換成現金。程小姐的婆婆使用的就是這一款應用。
記者發現,通過這款名為納吉島的智能設備,居民們只需掃碼登錄,然後將廢品丟入各個分類的箱中,即可實時稱重並積分,而該積分可按照1:1的比例直接兌換成現金提現到個人微信賬號。如果不想提現,則可以在手機上的微信公眾號上直接兌換成商品。
在該小區,該智能設備配置了十多個桶,分別回收紙張、塑料瓶、一般塑料、玻璃、小家電、鐵製品、鋁製品等,設備旁還寫著參考價格。「價格是根據市場價變化的,會在手機端顯示出來。」負責回收的工作人員楊長雄告訴記者,為了讓回收變得更省人力,這里也採用了定時定點投放的模式:每周一、三、五的早上7時至9時和晚上7時至9時,這里將准時開放。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秦松)
增城區仙村鎮碧潭村:
垃圾分類2年 村美了人變了
循著一條馬路駛進碧潭村,映入眼前的是潭水、綠樹和整潔村屋街道。兩年多之前,大部分村民怎麼也沒預料到,看似簡單的垃圾分類能帶來如此巨大的改變。從曾經的處處邋遢到如今的公園景色,不少村民已將垃圾分類和村落的衛生保潔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共同打造干凈整潔的美麗鄉村,頗為自豪。
如今,垃圾分類已是大家茶餘飯後閑聊的話題,但碧潭村黨支部書記趙景枝回憶道,「對於村民來說,要形成垃圾分類的習慣並不容易,但現在看來一切都值了。」從完善設施、宣傳教育到村民發力、村容變化……碧潭村探索了不少屬於自己的垃圾分類經驗。
2017年,增城區仙村鎮碧潭村成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推動垃圾分類投放。「現在衛生環境好很多了,大家都不好意思亂扔垃圾了。」趙衛波是村裡的老街坊,在碧潭村生活多年。他回憶道,以前的碧潭村無論是池塘還是街道抑或是家門口,處處都可以扔垃圾,就等土地來「降解」。「垃圾分類是一個十分陌生的理念。」他說。
「可是現在,有現成的分類桶在家門口,再加上農村的垃圾並不復雜,很容易就可以分類了。」趙衛波說,在碧潭村,家裡進行了分類後,每天早上8點便會有環衛人員進行分類收集。
不僅如此,開始推行垃圾分類後不久,碧潭村還開始了家家戶戶的衛生評比活動,設立村戶榮辱榜,「5分是一條合格線,包括垃圾分類和衛生環境的評比,大多數人都很積極參與評比。」
因為這樣的宣傳和鼓勵,如今村裡311戶家庭房屋門前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都布置了分類垃圾桶,且還配備了鉗子。「不少有意識的村民看到周邊有垃圾也會用鉗子分類鉗至垃圾桶。」如今,對趙衛波和大多數村民來說,垃圾分類就如同新的生活習慣,「不分類反而不自在」。他告訴記者,現在的村道很少看到垃圾的影子,「誰如果想隨意扔垃圾,可能都會被附近的人以異樣的目光看著,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對的。」
垃圾分類宣傳
村頭「大喇叭」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鄉村做垃圾分類,首先得讓村民形成垃圾處理的意識。」趙景枝告訴記者,「衛生評比讓大家更有動力了,但前提是讓大家認可分類。」他還記得,2016年以前,進村得踩著雞屎走進去,處處都不好看,曾經的碧潭村村民並沒有意識到垃圾對村子環境的影響。
然而,碧潭村的「小」成了開展垃圾分類的一大優勢。記者觀察發現,碧潭村僅311戶人。自碧潭村成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以來,其村委工作人員、村民代表、黨員以及市政管理所工作人員開始了長期的走村入戶宣傳垃圾分類工作。
市政所負責人阮志堅告訴記者,「當時碧潭村對家家戶戶都派發垃圾宣傳單和小冊子,解答村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垃圾分類難點,增進大家對垃圾分類的了解。」光是走訪入戶還不夠,碧潭村還利用村廣播進行垃圾分類宣傳,經常通過廣播分享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倡導每一個戶人「認真搞好個人和家庭衛生」。
「碧潭村至少派發了宣傳單張700份,噴繪牆畫不下5幅,村裡到處可以看見垃圾分類的標語。」趙景枝分享道,「後來碧潭村還開展了一系列的宣傳活動,不間斷地宣傳正逐步提高村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據了解,如今碧潭村的村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率達到了90%以上。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贊)
大型快餐連鎖品牌:
攜手服務商統一收運處置
飲料倒入1號投放口、漢堡等剩餘食物倒入2號投放口、飲料杯及包裝紙等倒入3號投放口,一盤剩餘垃圾通過簡單三步進行了分類投放。如今,餐飲企業紛紛參與到垃圾分類中,記者實地走訪麥當勞餐廳,了解餐飲垃圾分類情況。
位於棠下的一家麥當勞餐廳,記者觀察到,餐廳內放置了兩個分類垃圾桶,在桶的正上方設有2個餐廚垃圾投放口,主要投放骨骼內臟、菜梗菜葉、果皮、茶葉渣、殘枝落葉、剩菜剩飯。其中,左側1號投放口註明「倒出飲料」、右側2號投放口註明「放入剩食」。而在分類垃圾桶的前側設有3號其他垃圾投放口,主要投放污染紙張、一次性餐具。
投放垃圾時,店員首先會打開飲料杯蓋,將殘余飲料和冰塊倒入1號投放口,之後將吃剩的食物與包裝紙分開,食物投入2號投放口,飲料杯及包裝紙投入3號投放口。
據餐廳員工介紹,該分類垃圾桶於2018年底投入使用。市民李先生接受采訪時說:「在麥當勞這樣的公共場所進行垃圾分類,不僅能保護環境,而且也能夠起到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值得點贊!」
餐飲業:將推動行業全流程分類處理
記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12月,中國內地已開設超過3000家麥當勞餐廳,其中廣州有240家。據廣東三元麥當勞副總經理黃鑽介紹,廣東市場近400家麥當勞餐廳與有資質的垃圾服務商開展合作,執行統一收運垃圾,統一處置。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廣州將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工作,完善全流程管理,樹立餐飲店生活垃圾全流程分類處理理念,先源頭減量、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再無害化處理。「餐飲行業是推行垃圾分類強制制度的重要機構,麥當勞也是垃圾分類教育的好場所,應充分發揮這個優勢,將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納入傳播體系,為其他快餐連鎖企業的垃圾分類提供示範引領。」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楚涵)
㈤ 廣州的垃圾分類已經開始了嗎
其實廣州強制垃圾分類的條例2017年就通過了,規定2018年7月實施。只不過好像沒有效果。
下面就是2018年的新聞:
《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下稱「《條例》」)將於2018年7月1日起實施。2018年6月29日下午,廣州市城管委召開專項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從去年9月1日起廣州實施垃圾強制分類至今的執法情況,以及《條例》實施後的工作安排。據了解,廣州今年將針對全市5908家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共場所、服務行業等單位進行重點督導和執法,並在明年「考慮向不分類投放垃圾的個人開罰」。
㈥ 《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國內首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在廣州誕生,並於4月1日正式實
(1)每個公民都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同時也是履行義務的主體。 (2)我回們要忠實履行義務,法律要求我們做的我答們必須去做。保護環境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垃圾分類關繫到我們共建環境優美、資源節約的生活環境,我們要按要求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3)具體做法。如認真學習垃圾分類的知識;積極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不僅在家裡做好垃圾分類,在學校等公共場所也要做好垃圾分類等。 |
㈦ 國內第一部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實施時間是
11月20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明年3月1日起實施.作為國內首部規范垃圾處理的地方性法規,條例確立了"產生收費"和"垃圾分類"兩項制度原則.今後,該市將逐步實施多排放多付費,少排放少付費,混合垃圾多付費,分類垃圾少付費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計量收費,分類計價.也就是說,多扔多繳費.
㈧ 2011年4月,廣州市頒布實施了《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廣州市人民政府令第53號)。
《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已經2011年1月14日市政府第13屆130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以公布,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長 萬慶良 二○一一年二月十日 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條 為加強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廣州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是指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的組成、利用價值以及環境影響等,並根據不同處理方式的要求,實施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置的行為。
第三條 本規定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行政街、鎮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成區和其他實行城市化管理的區域。
第四條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應當遵循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的原則。
2012年本市應當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系統。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具體實施區域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劃定並公布。
第五條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負責本規定的組織實施。區、縣級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
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依照職責分工具體負責本轄區內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
其他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下列規定履行職責:
(一)經貿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再生資源(分類後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的管理;
(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學校、幼兒園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和推廣工作;
(三)環保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危險廢物(分類後的有害垃圾)、餐飲垃圾的回收和處理,加強對危險廢物、餐飲垃圾的回收、處理的監督管理;
(四)文化廣電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加強對廣播電台、電視台、報紙、期刊等宣傳媒體發布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公益廣告的監督管理;
(五)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將包含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規劃內容的城市環境衛生專業規劃納入城市規劃,通過規劃布局、預留和控制相應的設施用地。
第六條 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應當督促和動員單位、個人積極參加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第七條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城市總體規劃,會同發展改革、經貿、國土房管、環保、城鄉建設、規劃等有關部門,依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安排,制定城市環境衛生專業規劃,專業規劃應當包含生活垃圾轉運、終處理設施的建設安排、地點、規模、處理方式等內容。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安排專項經費用於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回收利用的技術創新以及有關設施的建設和維護,並納入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
第九條 各級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和教育、文化廣電新聞出版、衛生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增強市民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意識。
報刊亭、地鐵、機場、車站、碼頭、旅遊景點、景區等公共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的經營者或者管理者,應當採取各種形式進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
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培訓工作,指導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活動。
學校應當結合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積極參與推廣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第十條 本市廣播電台、電視台、報紙、期刊等宣傳媒體應當按照相關法規、規章的規定,安排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方面的公益性宣傳內容。各宣傳媒體根據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的具體要求,制定宣傳計劃並加以實施。
第十一條 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為以下四類:
(一)可回收物,包括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適宜回收和資源利用的垃圾,如紙類、塑料、玻璃和金屬等。
(二)餐廚垃圾,包括生活垃圾中的餐飲垃圾、廚余垃圾和集貿市場有機垃圾等易腐性垃圾,如食品交易、製作過程廢棄的食品、蔬菜、瓜果皮核等。
(三)有害垃圾,包括生活垃圾中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物質,如廢充電電池、廢扣式電池、廢燈管、棄置葯品、廢殺蟲劑、廢油漆、廢日用化學品、廢水銀產品、廢舊電器以及電子產品等。
(四)其他垃圾,包括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餐廚垃圾之外的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如大件垃圾以及其他混雜、污染、難分類的塑料類、玻璃類、紙類、布類、木類、金屬類、渣土類等生活垃圾。大件垃圾,是指體積大、整體性強,或者需要拆分再處理的廢棄物品,包括傢具和家電等。
第十二條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的設置由各區、縣級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統籌負責。
收集容器實行設置責任人制度。設置責任人按照以下規定確定:
(一)新區開發、舊城改造以及新建住宅區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由開發建設單位負責;
(二)有物業管理的商品住宅區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由物業服務企業負責;
(三)單位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由產生單位或者使用單位負責;
(四)公共場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由場所主管部門或者經營管理單位負責。
前款規定以外其他區域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由區、縣級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設置責任人應當保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完好和正常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的設置應當符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准》的要求。容器表面應當有明顯標志,標志應當符合國家標准《生活垃圾分類標志》的規定。
第十三條 市、區、縣級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劃和相關標准,設置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轉運和處理設施。
第十四條 城市生活垃圾應當按照以下規定分類投放:
(一)可回收物應當交售給再生資源回收站點或者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
(二)有害垃圾應當交給有害垃圾回收點或者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三)餐廚垃圾應當投放至餐廚垃圾收集容器;
㈨ 《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什麼時候頒布的
二○一一年二月十日發布,2011年4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