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林木種苗條例

林木種苗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15 17:09:19

Ⅰ 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的法規內容

第一條 根據《植物檢疫條例》的規定,制定本細則。第二條 林業部主管全國森林植物檢疫(以下簡稱森檢)工作。縣級以上地方林業主管部門主管本地區的森檢工作。縣級以上地方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森檢機構,由其負責執行本地區的森檢任務。國有林業局所屬的森檢機構負責執行本單位的森檢任務,但是,須經省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確認。第三條 森檢員應當由具有林業專業,森保專業助理工程師以上技術職稱的人員或者中等專業學校畢業、連續從事森保工作兩年以上的技術員擔任。森檢員應當經過省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舉辦的森檢培訓班培訓並取得成績合格證書,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批准,發給《森林植物檢疫員證》。 森檢員執行森檢任務時,必須穿著森檢制服、佩帶森檢標志和出示《森林植物檢疫員證》。第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其所屬的森檢機構可以根據需要在林業工作站、國有林場、國有苗圃、貯木場、自然保護區、木材檢查站及有關車站、機場、港口、倉庫等單位,聘請兼職森檢員協助森檢機構開展工作。兼職森檢員應當經過縣級以上地方林業主管部門舉辦的森檢培訓班培訓並取得成績合格證書,由縣級以上地方林業主管部門批准,發給兼職森檢員證。兼職森檢員不得簽發《植物檢疫證書》。第五條 森檢人員在執行森檢任務時有權行使下列職權:(一)進入車站、機場、港口、倉庫和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生產、經營、存放等場所,依照規定實施現場檢疫或者復檢、查驗植物檢疫證書和進行疫情監測調查;(二)依法監督有關單位或者個人進行消毒處理、除害處理、隔離試種和採取封鎖、消滅等措施;(三)依法查閱、摘錄或者復制與森檢工作有關的資料,收集證據。第六條 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包括:(一)林木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二)喬木、灌木、竹類、花卉和其他森林植物;(三)木材、竹材、葯材、果品、盆景和其他林產品。第七條 確定森檢對象及補充森檢對象,按照《森林植物檢疫對象確定管理辦法》的規定辦理。補充森檢對象名單應當報林業部備案,同時通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第八條 疫區、保護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劃定、改變或者撤銷,並採取嚴格的封鎖、消滅等措施,防止森檢對象傳出或者傳入。在發生疫情的地區,森檢機構可以派人參加當地的道路聯合檢查站或者木材檢查站;發生特大疫情時,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森檢檢查站,開展森檢工作。第九條 地方各級森檢機構應當每隔三至五年進行一次森檢對象普查。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所屬的森檢機構編制森檢對象分布至縣的資料,報林業部備查;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所屬的森檢機構編制森檢對象分布至鄉的資料,報上一級森檢機構備查。危險性森林病、蟲疫情數據由林業部指定的單位編制印發。第十條 屬於森檢對象、國外新傳入或者國內突發危險性森林病、蟲的特大疫情由林業部發布;其他疫情由林業部授權的單位公布。第十一條 森檢機構對新發現的森檢對象和其它危險性森林病、蟲,應當及時查清情況,立即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和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採取措施,徹底消滅,並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向林業部報告。 第十二條 生產、經營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生產期間或者調運之前向當地森檢機構申請產地檢疫。對檢疫合格的,由森檢員或者兼職森檢員發給《產地檢疫合格證》;對檢疫不合格的,發給《檢疫處理通知單》。產地檢疫的技術要求按照《國內森林植物檢疫技術規程》的規定執行。第十三條 林木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的繁育單位,必須有計劃地建立無森檢對象的種苗繁育基地、母樹林基地。 禁止使用帶有危險性森林病、蟲的林木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育苗或者造林。第十四條 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運出發生疫情的縣級行政區域之前以及調運林木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必須經過檢疫,取得《植物檢疫證書》《植物檢疫證書》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森檢機構按規定格式統一印製。《植物檢疫證書》按一車(即同一運輸工具)一證核發。第十五條 省際間調運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調入單位必須事先徵得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森檢機構同意並向調出單位提出檢疫要求;調出單位必須根據該檢疫要求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森檢機構或其委託的單位申請檢疫。對調入的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調入單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森檢機構應當查驗檢疫證書,必要時可以復檢。 檢疫要求應當根據森檢對象、補充森檢對象的分布資料和危險性森林病、蟲疫情數據提出。第十六條 出口的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在省際間調運時應當按照本細則的規定實施檢疫。從國外進口的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再次調運出省、自治區、直轄市時,存放時間在一個月以內的可以憑原檢疫單證發給《植物檢疫證書》,不收檢疫費,只收證書工本費;存放時間雖未超過一個月但存放地疫情比較嚴重,可能染疫的,應當按照本細則的規定實施檢疫。第十七條 調運檢疫時,森檢機構應當按照《國內森林植物檢疫技術規程》的規定受理報檢和實施檢疫,根據當地疫情普查資料、產地檢疫合格證和現場檢疫檢驗、室內檢疫檢驗結果,確認是否帶有森檢對象、補充森檢對象或者檢疫要求中提出的危險性森林病、蟲。對檢疫合格的,發給《植物檢疫證書》;對發現森檢對象、補充森檢對象或者危險性森林病、蟲的,發給《檢疫處理通知單》,責令托運人在指定地點進行除害處理,合格後發給《植物檢疫證書》;對無法進行徹底除害處理的,應當停止調運,責令改變用途、控制使用或者就地銷毀。 第十八條 森檢機構從受理調運檢疫申請之日起,應當於十五日內實施檢疫並核發檢疫單證。情況特殊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十五日。第十九條 調運檢疫時,森檢機構對可能被森檢對象、補充森檢對象或者檢疫要求中的危險性森林病、蟲污染的包裝材料、運載工具、場地、倉庫等也應實施檢疫。如已被污染,托運人應按森檢機構的要求進行除害處理。因實施檢疫發生的車船停留、貨物搬運、開拆、取樣、儲存、消毒處理等費用,由托運人承擔。復檢時發現森檢對象、補充森檢對象或者檢疫要求中的危險性森林病、蟲的,除害處理費用由收貨人承擔。 第二十條 調運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時,《植物檢疫證書》(正本)應當交給交通運輸部門或者郵政部門隨貸運寄,由收貨人保存備查。第二十一條 未取得《植物檢疫證書》調運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森檢機構應當進行補檢,在調運途中被發現的,向托運人收取補檢費;在調入地被發現的,向收貨人收取補檢費。第二十二條 對省際間發生的森檢技術糾紛,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森檢機構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報林業部指定的單位或者專家認定。第二十三條 從國外引進林木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引進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森檢機構提出申請,填寫《引進林木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檢疫審批單》,辦理引種檢疫審批手續;國務院有關部門所屬的在京單位從國外引進林木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時,應當向林業部森檢管理機構或者其指定的森檢單位申請辦理檢疫審批手續。引進後需要分散到省、自治區、直轄市種植的,應當在申請辦理引種檢疫審批手續前徵得分散種植地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森檢機構的同意。引進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有關的合同或者協議中訂明審批的檢疫要求。 森檢機構應當在收到引進申請後三十日內按林業部有關規定進行審批。第二十四條 從國外引進的林木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審批機關確認的地點和措施進行種植。對可能潛伏有危險性森林病、蟲的,一年生植物必須隔離試種一個生長周期,多年生植物至少隔離試種二年以上。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森檢機構檢疫,證明確實不帶危險性森林病、蟲的,方可分散種植。第二十五條 對森檢對象的研究,不得在該森檢對象的非疫情發生區進行。因教學、科研需要在非疫情發生區進行時,屬於林業部規定的森檢對象須經林業部批准,屬於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森檢對象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批准,並應採取嚴密措施防止擴散。 第二十六條 森檢機構收取的檢疫費只能用於宣傳教育、業務培訓、檢疫工作補助、臨時工工資,購置和維修檢疫實驗用品、通訊和儀器設備等森檢事業,不得挪作他用。第二十七條 按照《植物檢疫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進行疫情調查和採取消滅措施所需的緊急防治費和補助費,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每年的農村造林和林木保護補助費中安排。第二十八條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森檢工作的需要,建設檢疫檢驗室、除害處理設施、檢疫隔離試種苗圃等設施。第二十九條 有下列成績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或者林業主管部門給予獎勵;(一)與違反森檢法規行為作斗爭事跡突出的;(二)在封鎖、消滅森檢對象工作中有顯著成績的;(三)在森檢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中獲得重大成果或者顯著效益的;(四)防止危險性森林病、蟲傳播蔓延作出重要貢獻的。第三十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森檢機構應當責令糾正,可以處以50元至2000元罰款;造成損失的,應當責令賠償;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未依照規定辦理《植物檢疫證書》或者在報檢過程中弄虛作假的;(二)偽造、塗改、買賣、轉讓植物檢疫單證、印章、標志、封識的;(三)未依照規定調運、隔離試種或者生產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四)違反規定,擅自開拆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包裝,調換森林植物及其產品,或者擅自改變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規定用途的;(五)違反規定,引起疫情擴散的。有前款第(一)、(二)、(三)、(四)項所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森檢機構可以沒收非法所得。對違反規定調運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森檢機構有權予以封存、沒收、銷毀或者責令改變用途。銷毀所需費用由責任人承擔。第三十一條 森檢人員在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職守造成重大損失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對森檢機構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罰通知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森檢機構的上級機構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起訴又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森檢機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第三十三條 本細則中規定的《植物檢疫證書》、《產地檢疫合格證》、《檢疫處理通知單》、《森林植物檢疫員證》和《引進林木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檢疫審批單》等檢疫單證的格式,由林業部制定。第三十四條 本細則由林業部負責解釋。第三十五條 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4年9月17日林業部發布的《〈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同時廢止。

Ⅱ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的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是為了保護森林資源而制定的法規。2000年1月29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自2000年1月29日起實施。

Ⅲ 什麼是林木種子經營許可證制度

《種子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國家對種子經營實行許可證制度。即種子經營者必須先取得種子經營許可證後,方可憑種子經營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或者變更營業執照。
林木種子經營許可證制度是實施林木種子經營許可制度的具體法律制度,即林木種子經營者經營林木種子應當先取得林木種子經營許可證,憑林木種子經營許可證申請或者變更營業執照後,方可從事林木種子經營活動。

Ⅳ 造林苗木的兩證一簽是什麼意思

兩證一簽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規定,在林木種苗的出圃、調運、使用過程中需持有「苗木檢驗證」、「苗木檢疫證」、「苗木產地標簽」。

1、「苗木檢驗證」是由縣級以上林木種苗管理機構的質檢員簽發、為苗木使用者提供有關苗木質量確切信息的證書。通過這一檢驗證明,可使所用苗木的質量得到保證。

2、「苗木檢疫證」是對需要向外縣(市、區)調運的苗木由當地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部門簽發的證書,可有效防止危險性病、蟲、雜草的傳播蔓延。

3、「苗木產地標簽」 標簽內容應當與實際相符。標簽內容包括:林木種子類別、樹種或品種名稱、產地、質量指標、植物檢疫證書編號、凈含量(數量)、種子生產許可證或經營許可證編號、生產日期、生產者或經營者名稱、地址。標簽由縣林業局種苗站負責向省種苗管理局領取並發放。

(4)林木種苗條例擴展閱讀

申請《林木種子生產許可證》需提交的材料

根據國家林業局《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的規定,林木種子生產者領取《林木種子生產許可證》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1、有生產者基本情況、生產品種、技術人員、設施設備情況等內容的《林木種子生產許可證申請表》;

2、生產用地使用證明和資金證明材料、采種林分證明及生產地點檢疫證明;

3、林木種子檢驗、生產技術人員資格證明;

4、林木種子生產、加工、檢驗、貯藏設施和儀器設備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證明;

5、申請領取具有植物新品種權的林木種子生產許可證的,除提交以上材料外,還應當提供品種權人的書面同意證明或者國家林業局品種權轉讓公告、強制許可決定;

6、申請林木良種的林木種子生產許可證的,除提交1、2、3、4項規定的材料外,還應當提供國家級或省級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頒發的林木良種證書復印件。

Ⅳ 林木種苗工程項目建設標准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林木種苗工程項目建設的管理與監督,提高林木種苗工程項目的科學比決策水平和投資效益,特製定本標准。第二條 本標准運用於由林業部門管理的林木種苗工程建設項目。第三條 本標準是編制、評估、審批林木種苗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重要依據,也是林業主管部門審查林木種苗工程項目初步和監督檢查整個建設過程的重要尺度。第四條 林木種苗工程項目建設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植物檢疫條例》、《林木種苗工程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 。第五條 林木種苗工程項目建設應在「提高科技含量、夯實種苗基礎、服務生態建投、保障種苗的供應」的建設方針指導下,堅持以下基本原則。一、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整體推進。林木種苗工程應按國家、省有關規劃進行項目布局和規劃。二、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喬灌草相結合。根據生態類型、立地條件和生物多樣性以及各工程的要求,科學確定基地建設類型和建設重點。三、以改、擴建現有種苗基地為主,改擴建與新建相結合,現有基地的鞏固提高與結構調整相結合。充分發揮現有種苗基地作用,加大種苗基地改擴建力度,盡快提高現有種苗基地的生產能力。四、立足當前、兼顧長遠,以滿足當前造林綠化和城鎮綠化工程建設所需種苗數量和提高種苗質量為基點,科學確定各類型的種苗生產基地的建設規模、工程量、以及建設重點、投資規模與建設期限。第六條 林木種苗工程項目建設必須具備下列前提條件:一、項目建設符合全國林木種苗工程總體布局。二、有相應各級林業主管機關批復建設種苗工程項目的文件。三、項目建設有相應的種質資源和開展項目建設必須的土地經營管理權。四、項目建設有明確的管理機構、人員編制和經費來源。第七條 林木種苗工程建設要充分考慮各項林業重點工程對種苗的需求,堅持優化布局和可持續發展。同時充分利用原有的種質資源、繁殖材料和各項措施。第八條 林木種苗工程項目建設除遵守本標准外,還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第二章 林木種苗工程項目建設類型與規模 第九條 林木種苗工程項目依據種苗生產和管理需要分為林木種質資源庫工程、良種繁育工程、采種基地工程、苗木生產基地工程及其基礎設施與配套工程。林木種苗工程分類見表1。 林木種苗工程分類及建設項目表 表1類別 類型 備注 林木種質資源庫 原地保存種質資源庫 異地保存種質資源庫 離體保存種質資源庫 良種繁育工程 良種繁育中心 良種基地 采種基地工程 針葉樹采種基地 闊葉樹采種基地 灌木采種基地 苗木生產基地工程 特大型苗圃建設項目 大型苗圃建設項目 中型苗圃建設項目 小型苗圃建設項目 基礎設施與配套工程 種苗加工和低溫庫、常溫庫 國家級質量監督檢驗站 省級質量監督檢驗站 地縣級質量監督檢驗站 國家級種苗信息化服務體系 省級種苗信息化服務體系 地縣級種苗信息化服務體系 第十條 林木種質資源庫工程建設的主要任務包括林木種質資源的調查、收集、保存、研究和開發。林木種質資源庫主要包括原地保存種質資源庫、異地保存種質資源庫和離體保存種質資源庫三種類型。一、原地保存種質資源庫建設在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國有林場的基礎上進行,主要包括天然物種、植物群落等。二、異地收集保存種質資源庫建設在林木良種繁育中心、采種基地、良種基地的基礎上進行。收集區的種質資源為基礎進行完善和擴建,主要包括外來樹種、珍稀樹種、種源、家系、無性系、農家品種、品種等。三、離體保存種質資源庫另行規劃設計。四、林木種質資源庫工程分大、中、小型,其規模劃分見表2 林木種質資源基因庫工程規模劃分表 表2類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原地保存區 資源收集點≤3處,每處面積≥40h㎡,資源類型≥500個 資源收集點≤5處,每處面積15-30h㎡,資源類型≥200個 資源收集點≤5處,每處面積≥10-30h㎡,資源類型≥200個 異地搜集區 資源收集點≤3處,每處面積≥30h㎡,資源類型≥500個 資源收集點≤5處,每處面積10-30h㎡,資源類型≥200個 資源收集點≤8處,每處面積4-10h㎡,資源類型≥100個 離體保存庫 離體保存庫全國2-4個,每處面積2000-5000㎡ 第十一條 林木良種繁育工程依據建設目標分為林木良種繁育中心和林本良種基地(新建、改擴建)建設兩類。一、林木良種繁育工程應將選育、試驗、示範、生產、推廣統籌安排。合理搭配。二、林木良種繁育工程應充分利用現有良種生產建設的基礎,採用先進科技成果,按照有關技術標准和科學管理的要求進行建設。三、林木良種繁育中心應立足林業重點工程,採用國際、國內最新科技成果,加強優良林木種質資源的保護、保存和合理利用,大力開展林木優良品種的引進和研究,為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周邊省(自治區、直轄市)培育和生產優良繁殖材料,並起到輻射、示範、推廣作用;四、林木良種繁育中心項目建設必須遵循育種區劃,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進行建設,不得跨省級行政區劃。一處林木良種繁育中心項目建設可以僅有一處建設地點,也可以掛一處主點,1-3處分點。五、林木良種基地是為造林綠化工程提供優良種植材料的基地;林木良種基地以省、地、縣為單位進行建設,原則上不應跨越省、地、縣行政區劃,在跨越縣級行政區劃的國有林場內建設的林木良種基地除外;一處林木良種基地只能有一處建設地點。六、林木良種繁育中心。林木良種基地的建設規模見表3。

Ⅵ 林木種苗的"六證一簽"是什麼具體的實施方案是什麼

你好,林木種苗生產執行的「六證一簽」制度,即:種苗生產許可證、種苗經營許可證、種苗運輸證明、種子質量檢驗證、苗木出圃合格證、檢疫合格證、種苗標簽。儀器大概的包括種子儲藏儀器、准備室儀器配置、凈度室儀器配置、天平室儀器配置、千粒重儀器配置、水分室儀器配置、發芽室儀器配置、活力健康儀器、苗木儀器等,這些托普雲農都是有提供的,歡迎前來咨詢。。。。

Ⅶ 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的修改決定

國家林業局關於修改部分部門規章的決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國務院關於印發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7號)等有關規定,對有關部門規章進行如下修改:
一、《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1991年1月9日林業部發布,2011年1月25日國家林業局令第26號修改)
(一)刪除第三條第二項中的「資金」。
(二)刪除第六條。
二、《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2002年11月2日國家林業局令第5號,2011年1月25日國家林業局令第26號修改)
(一)刪除第七條第一款第二項中的「和資金證明材料」。
(二)刪除第八條第一款第二項中的「和資金證明材料」。
(三)刪除第十一條第一款第四項中的「和資金」。
(四)刪除第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和第三款第一項。
(五)刪除第二十二條。
三、《引進陸生野生動物外來物種種類及數量審批管理辦法》(2005年9月27日國家林業局令第19號)
(一)刪除第五條第一款第三項中的「資金」。
(二)刪除第六條第一項中的「資金」。
四、《國家林業局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管理辦法》(2007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局令第24號)
(一)刪除第五條第二項。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根據本決定,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引進陸生野生動物外來物種種類及數量審批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管理辦法》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Ⅷ 《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法》具體條文

【發布單位】國務院
【發布文號】國務院令第278號
【發布日期】2000-01-29
【生效日期】2000-01-29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國家法律法規
【文件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278號)
現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總理 朱鎔基
2000年1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以下簡稱森林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託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喬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樹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地。

第三條 國家依法實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記發證制度。依法登記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權、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權屬證書式樣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規定。
第四條 依法使用的國家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按照下列規定登記:
(一)使用國務院確定的國家所有的重點林區(以下簡稱重點林區)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以及由使用者所有的林木所有權;
(二)使用國家所有的跨行政區域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由該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以及由使用者所有的林木所有權;
(三)使用國家所有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以及由使用者所有的林木所有權。
未確定使用權的國家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負責保護管理。
第五條 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由所有者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由該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單位和個人所有的林木,由所有者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由該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林木所有權。
使用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由該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
第六條 改變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權、使用權的,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森林、林木和林地權屬管理檔案。
第八條 國家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國務院批准公布;地方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其他防護林、用材林、特種用途林以及經濟林、薪炭林,由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根據國家關於林種劃分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部署組織劃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的面積,不得少於本行政區域森林總面積的百分之三十。
經批准公布的林種改變為其他林種的,應當報原批准公布機關批准。
第九條 依照森林法第八條第一款第(五)項規定提取的資金,必須專門用於營造坑木、造紙等用材林,不得挪作他用。審計機關和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監督。
第十條 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向重點林區派駐的森林資源監督機構,應當加強對重點林區內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的監督檢查。
第二章 森林經營管理
第十一條 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監測全國森林資源消長和森林生態環境變化的情況。
重點林區森林資源調查、建立檔案和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等項工作,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其他森林資源調查、建立檔案和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等項工作,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第十二條 制定林業長遠規劃,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以現有的森林資源為基礎;
(三)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水土保持規劃、城市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相協調。
第十三條 林業長遠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林業發展目標;
(二)林種比例;
(三)林地保護利用規劃;
(四)植樹造林規劃。
第十四條 全國林業長遠規劃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會同其他有關部門編制,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
地方各級林業長遠規劃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會同其他有關部門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
下級林業長遠規劃應當根據上一級林業長遠規劃編制。
林業長遠規劃的調整、修改,應當報經原批准機關批准。
第十五條 國家依法保護森林、林木和林地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經營者依法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
用材林、經濟林和薪炭林的經營者,依法享有經營權、收益權和其他合法權益。
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的經營者,有獲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權利。
第十六條 勘查、開采礦藏和修建道路、水利、電力、通訊等工程,需要佔用或者徵用林地的,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用地單位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用地申請,經審核同意後,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預交森林植被恢復費,領取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用地單位憑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佔用或者徵用林地未經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得受理建設用地申請。
(二)佔用或者徵用防護林林地或者特種用途林林地面積10公頃以上的,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林地及其採伐跡地面積35公頃以上的,其他林地面積70公頃以上的,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審核;佔用或者徵用林地面積低於上述規定數量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佔用或者徵用重點林區的林地的,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審核。
(三)用地單位需要採伐已經批准佔用或者徵用的林地上的林木時,應當向林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申請林木採伐許可證。
(四)佔用或者徵用林地未被批準的,有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自接到不予批准通知之日起7日內將收取的森林植被恢復費如數退還。
第十七條 需要臨時佔用林地的,應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批准。
臨時佔用林地的期限不得超過兩年,並不得在臨時佔用的林地上修築永久性建築物;佔用期滿後,用地單位必須恢復林業生產條件。
第十八條 森林經營單位在所經營的林地范圍內修築直接為林業生產服務的工程設施,需要佔用林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批准;修築其他工程設施,需要將林地轉為非林業建設用地的,必須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前款所稱直接為林業生產服務的工程設施是指:
(一)培育、生產種子、苗木的設施;
(二)貯存種子、苗木、木材的設施;
(三)集材道、運材道;
(四)林業科研、試驗、示範基地;
(五)野生動植物保護、護林、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木材檢疫的設施;
(六)供水、供電、供熱、供氣、通訊基礎設施。
第三章 森林保護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森林病蟲害測報中心和測報點對測報對象的調查和監測情況,定期發布長期、中期、短期森林病蟲害預報,並及時提出防治方案。
森林經營者應當選用良種,營造混交林,實行科學育林,提高防禦森林病蟲害的能力。
發生森林病蟲害時,有關部門、森林經營者應當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及時進行除治。
發生嚴重森林病蟲害時,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緊急除治措施,防止蔓延,消除隱患。
第二十條 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確定全國林木種苗檢疫對象。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可以確定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林木種苗補充檢疫對象,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一條 禁止毀林開墾、毀林采種和違反操作技術規程采脂、挖筍、掘根、剝樹皮及過度修枝的毀林行為。
第二十二條 25度以上的坡地應當用於植樹、種草。25度以上的坡耕地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規劃,逐步退耕,植樹和種草。
第二十三條 發生森林火災時,當地人民政府必須立即組織軍民撲救;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做好撲救火災物資的供應、運輸和通訊、醫療等工作。
第四章 植樹造林
第二十四條 森林法所稱森林覆蓋率,是指以行政區域為單位森林面積與土地面積的百分比。森林面積,包括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面積和竹林地面積、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地面積、農田林網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蓋面積。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務院確定的森林覆蓋率奮斗目標,確定本行政區域森林覆蓋率的奮斗目標,並組織實施。
第二十五條 植樹造林應當遵守造林技術規程,實行科學造林,提高林木的成活率。
縣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當年造林的情況應當組織檢查驗收,除國家特別規定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外,成活率不足百分之八十五的,不得計入年度造林完成面積。
第二十六條 國家對造林綠化實行部門和單位負責制。
鐵路公路兩旁、江河兩岸、湖泊水庫周圍,各有關主管單位是造林綠化的責任單位。工礦區,機關、學校用地,部隊營區以及農場、牧場、漁場經營地區,各該單位是造林綠化的責任單位。
責任單位的造林綠化任務,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下達責任通知書,予以確認。
第二十七條 國家保護承包造林者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權和其他合法權益。未經發包方和承包方協商一致,不得隨意變更或者解除承包造林合同。
第五章 森林採伐
第二十八條 國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農場、廠礦為單位,集體所有的森林和林木、個人所有的林木以縣為單位,制定年森林採伐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匯總、平衡,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後,報國務院批准;其中,重點林區的年森林採伐限額,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國務院批准。
國務院批準的年森林採伐限額,每5年核定一次。
第二十九條 採伐森林、林木作為商品銷售的,必須納入國家年度木材生產計劃;但是,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山上個人所有的薪炭林和自留地、房前屋後個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第三十條 申請林木採伐許可證,除應當提交申請採伐林木的所有權證書或者使用權證書外,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交其他有關證明文件:
(一)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還應當提交採伐區調查設計文件和上年度採伐更新驗收證明;
(二)其他單位還應當提交包括採伐林木的目的、地點、林種、林況、面積、蓄積量、方式和更新措施等內容的文件;
(三)個人還應當提交包括採伐林木的地點、面積、樹種、株數、蓄積量、更新時間等內容的文件。
因撲救森林火災、防洪搶險等緊急情況需要採伐林木的,組織搶險的單位或者部門應當自緊急情況結束之日起30日內,將採伐林木的情況報告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
第三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核發林木採伐許可證:
(一)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進行非撫育或者非更新性質的採伐的,或者採伐封山育林期、封山育林區內的林木的;
(二)上年度採伐後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務的;
(三)上年度發生重大濫伐案件、森林火災或者大面積嚴重森林病蟲害,未採取預防和改進措施的。
林木採伐許可證的式樣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規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印製。
第三十二條 除森林法已有明確規定的外,林木採伐許可證按照下列規定許可權核發:
(一)縣屬國有林場,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核發;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所屬的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其他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核發;
(三)重點林區的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核發。
第三十三條 利用外資營造的用材林達到一定規模需要採伐的,應當在國務院批準的年森林採伐限額內,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批准,實行採伐限額單列。
第三十四條 在林區經營(含加工)木材,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批准。
木材收購單位和個人不得收購沒有林木採伐許可證或者其他合法來源證明的木材。
前款所稱木材,是指原木、鋸材、竹材、木片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其他木材。
第三十五條 從林區運出非國家統一調撥的木材,必須持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核發的木材運輸證。
重點林區的木材運輸證,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核發;其他木材運輸證,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核發。
木材運輸證自木材起運點到終點全程有效,必須隨貨同行。沒有木材運輸證的,承運單位和個人不得承運。
木材運輸證的式樣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規定。
第三十六條 申請木材運輸證,應當提交下列證明文件:
(一)林木採伐許可證或者其他合法來源證明;
(二)檢疫證明;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文件。
符合前款條件的,受理木材運輸證申請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3日內發給木材運輸證。
依法發放的木材運輸證所准運的木材運輸總量,不得超過當地年度木材生產計劃規定可以運出銷售的木材總量。
第三十七條 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林區設立的木材檢查站,負責檢查木材運輸;無證運輸木材的,木材檢查站應當予以制止,可以暫扣無證運輸的木材,並立即報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依法處理。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積計算不足0.5立方米或者幼樹不足20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10倍的樹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3倍至5倍的罰款。
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積計算0.5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樹20株以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10倍的樹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5倍至10倍的罰款。
第三十九條 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積計算不足2立方米或者幼樹不足50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濫伐株數5倍的樹木,並處濫伐林木價值2倍至3倍的罰款。
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積計算2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樹50株以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濫伐株數5倍的樹木,並處濫伐林木價值3倍至5倍的罰款。
超過木材生產計劃採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照前兩款規定處罰。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批准,擅自在林區經營(含加工)木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沒收非法經營的木材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2倍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毀林采種或者違反操作技術規程采脂、挖筍、掘根、剝樹皮及過度修枝,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法賠償損失,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補種毀壞株數1倍至3倍的樹木,可以處毀壞林木價值1倍至5倍的罰款;拒不補種樹木或者補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組織代為補種,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支付。
違反森林法和本條例規定,擅自開墾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予以處罰;對森林、林木未造成毀壞或者被開墾的林地上沒有森林、林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可以處非法開墾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完成造林任務;逾期未完成的,可以處應完成而未完成造林任務所需費用2倍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連續兩年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務的;
(二)當年更新造林面積未達到應更新造林面積50%的;
(三)除國家特別規定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外,更新造林當年成活率未達到85%的;
(四)植樹造林責任單位未按照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的要求按時完成造林任務的。
第四十三條 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擅自改變林地用途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恢復原狀,並處非法改變用途林地每平方米10元至30元的罰款。
臨時佔用林地,逾期不歸還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四十四條 無木材運輸證運輸木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沒收非法運輸的木材,對貨主可以並處非法運輸木材價款30%以下的罰款。
運輸的木材數量超出木材運輸證所准運的運輸數量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沒收超出部分的木材;運輸的木材樹種、材種、規格與木材運輸證規定不符又無正當理由的,沒收其不相符部分的木材。
使用偽造、塗改的木材運輸證運輸木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沒收非法運輸的木材,並處沒收木材價款10%至50%的罰款。
承運無木材運輸證的木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沒收運費,並處運費1倍至3倍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 擅自移動或者毀壞林業服務標志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恢復原狀;逾期不恢復原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代為恢復,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支付。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批准,擅自將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改變為其他林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收回經營者所獲取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並處所獲取森林生態效益補償3倍以下的罰款。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七條 本條例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職責許可權的劃分,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具體規定。
第四十八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6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1986年5月10日林業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細則》同時廢止。

Ⅸ 內蒙古自治區林木種苗條例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1、 林木種苗是造林綠化的基本材料,是一種具有生命的特殊商品,品種規格多、用途單一,生產周期長、儲存時間短,具有很強的地域限制性。

2、加快林木種苗業發展,是提高林業生產力、轉變林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林業的根本和關鍵,是實現林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效途徑,對於建設森林生態系統、恢復濕地生態系統、治理荒漠生態系統、維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林木種苗業也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

3、實現林業「雙增」目標,轉變林業發展方式,保障林產品有效供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都對林木種苗業發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9)林木種苗條例擴展閱讀:

措施:

1、定期開展林木種質資源普查工作。在種質資源普查的基礎上,建立以原地保存為主、異地保存為輔的林木種質資源保存庫。對現有優良種質資源和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珍稀、瀕危樹種種質資源進行重點收集保存。

2、全面推進林木良種化進程。以大力提高林木良種產量為主線,構建完備的林木良種選育、生產、使用、推廣體系。在抓好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建設的基礎上,要加快自治區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建設步伐,全面加強我區現有林木良種基地的良種選育和管理工作。加大林木良種審定工作力度,滿足自治區林木良種使用需求。

3、認真抓好林木種苗基地建設與管理。對現有各類種苗生產基地進行分類指導,理順管理體制,創新經營機制,提高科技含量,挖掘生產潛力,發揮生產能力。進一步加大種苗基地建設力度,以改擴建現有生產基地為主,大力發展鄉土樹種,調整完善樹種結構,提高技術裝備水平。

Ⅹ 林木種苗生產經營許可證延續是重新打證嗎

不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管理條例林木種子管理實施細則》第三十一條規定:經營林木種子的單位和個人「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林業主管部門林木種子管理機構批准,取得《林木種子經營許可證》,憑證到當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並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從事經營活動。」
「《林木種子經營許可證》由發證單位每年驗證一次。」。林木種子經營許可證過期需要到林業部門進行年審,也叫續期。如果不經過林業部門年審,繼續經營林木種子屬於違法經營。

熱點內容
讓法治成為全民的信仰 發布:2025-02-06 00:55:22 瀏覽:695
我怎麼看新的勞動法 發布:2025-02-06 00:55:14 瀏覽:668
行政法和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02-06 00:54:32 瀏覽:905
初級會計經濟法模擬題 發布:2025-02-06 00:40:59 瀏覽:822
海商法調整的船舶 發布:2025-02-06 00:40:22 瀏覽:638
刑法終審權 發布:2025-02-06 00:36:28 瀏覽:312
醫院執行勞動法情況 發布:2025-02-05 23:48:01 瀏覽:782
道德的歸宿 發布:2025-02-05 23:12:09 瀏覽:513
三部民法典 發布:2025-02-05 23:07:01 瀏覽:263
2016商法答案 發布:2025-02-05 22:24:37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