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2008年羅馬條例1

2008年羅馬條例1

發布時間: 2022-05-15 19:51:59

A. 羅馬法系材料一 羅馬法規定:不得基於懷疑而懲罰任何人。與其判處無罪之人,不如容許罪犯逃脫懲罰。公民

(1)重證據;法律至上;辯護制度等(3分)
(2)由秘密走向公開;由祭司貴族壟斷到平民參與;平民由知道到理解法律內容(3分)
(3)轉變:由公民法走向萬民法。(2分)隨著羅馬人對外擴張步伐的加速,越來越多的非羅馬外邦人加入到羅馬屬民的行列之中。(1分)羅馬國家為了調整和處理羅馬人與非羅馬人,以及非羅馬人之間的權利關系,相繼通過和頒布了一系列決議或法令。(1分)
(4)崇尚法治的精神,追求法律地位的平等。(2分)

B. 羅馬條約有哪些規定

《羅馬條約》規定,共同體的目標是促進成員國經濟活動的和諧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促進各成員國間發展密切的關系。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條約規定,在各成員國之間取消商品進出口關稅和定量限制,廢除阻止人員、勞務和資本自由流動的各種障礙,建立共同的農業政策、運輸政策,建立對待第三方國家的共同關稅率和貿易政策,建立保護競爭的制度。

根據條約規定,經濟共同體和原子能共同體分別建立機構,前者的機構有:部長理事會,是共同體的最高決策機構;執行委員會,是部長理事會的執行機構,負責日常工作;歐洲議會,是咨詢和監督機構;歐洲法院,是仲裁機構。1967年,煤鋼共同體、原子能共同體的機構,與經濟共同體機構合並為單一機構,統稱為歐洲共同體。

1961年,英國申請加入歐共體,隨後愛爾蘭、丹麥、挪威三國也申請加入。法國總統戴高樂認為,英國與美國的關系過於密切,英國加入歐共體會引來美國對歐共體的控制,因此否決了英國的申請。1967年英國再次申請加入歐共體,又被法國否決。1969年戴高樂下台,新任法國總統蓬皮杜決定不再阻止英國加入歐共體。1973年1月1日,英國、愛爾蘭、丹麥三國正式加入歐共體。歐共體九國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出口貿易額、外匯儲備等,都超過美國,美國驚呼「遇到了夢想不到的挑戰」。

此後,歐共體進一步擴大。1981年1月1日,歐共體接納希臘為成員國;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正式加入歐共體;1995年1月1日,瑞典、挪威、芬蘭加入歐共體。

1968年7月,歐共體成員國之間取消了工業品的關稅和限額,實現工業品在共同體內自由流通,並建立對外的關稅同盟。這比《羅馬條約》規定的期限,提前了一年半。1969年,歐共體又實現共同的農業政策,並基本實現人員的自由流動。這些成就促進了各成員國經濟的發展。

C. 羅馬法的法律淵源是什麼

法律淵源也即法的制定形式,羅馬法從廣義上來說法律淵源可以分為四大部分:自然法(習慣法)、制定法、執政官告示和法學家解釋。
(一) 習慣法(自然法)
羅馬法的產生是由羅馬部落的產生而開始的,最初羅馬是由七個王相繼執政也即王政時期(公元前8-前6世紀),該時期主要的矛盾是階級分化和財產不平等產生的平民和貴族之間的斗爭,法律關系也即是為了調節原始氏族向階級社會過度的矛盾,同時涉及宗教儀式和氏族習慣如祭祀家長權等。羅馬第六代王對原有的根據血緣關系而調節的財產和戶口關系進行了改革,同時確立的新的權力和義務。相傳他還頒布過契約和侵權行為的法律,但沒有真實文獻可據。因此該時期主要淵源是不成文的習慣法。
(二) 制定法
狹義的制定法通常是指立法者或者立法機構頒布的一般法律,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同時存在三個名義上的立法機構:百人團民會議、部落民眾會議和平民議會。上訴三個民眾會議所制定的規制都屬於「法律(lex)」,同時元老院的決議和帝國時期皇帝的諭令也屬於羅馬制定法的淵源。

D. 羅馬法發展歷程

羅馬法發展的三個階段:
1.早期階段:
在羅馬國家形成的初期,沒有成文法典,只有未經政-府明確承認而被一般人接受並默認為社會生活中相互關系之規則的習慣法。由於習慣法沒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因此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不確定性。而這種法律制度上的局限在司法制度落後的古代又往往會導致法律規范的不精確,無形中就為法官鎮壓平民,袒護貴族提供了方便。為了改變這種不平等的地位,平民在羅馬共和國早期就曾主動組織起來向政府施加壓力,要求編纂成文法。公元前450-前449年頒布的羅馬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就是平民反對貴族斗爭取得的成果。《十二銅表法》內容相當廣泛,包括公法與私法、刑法與民法、實體法與程序法、同態復仇與罰金、氏族繼承與遺囑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對貴族斗爭的繼續,羅馬進一步調整了公民內部的階級關系,也不斷促進國家立法工作的繼續進行。
2.發展階段:
從法律內容來看,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居住在羅馬的異邦不能享受此法的保護,被稱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內容主要是有關羅馬共和國的行政管理、國家機關及一部分訴訟程序的問題。公民法存在明顯的缺陷,主要表現為:法律主體范圍狹小,內容保守、形式主義色彩濃厚、保留大量氏族殘余等。隨著羅馬對外征服地區的擴大,羅馬的社會政治和經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公民法規不足以解決帝國疆域內出現的各種復雜的問題。在羅馬逐漸形成了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這就是有名的萬民法。
3.完成階段:
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之後,為了對龐大帝國進行有效統治,帝國前期的皇帝都非常重視法律的制定。加之許多著名的法學家從法理上對公民法和萬民法作了詳細的論述,大大豐富和完善了羅馬法的內容。從3世紀開始,帝國內部自由民間公民與非公民的區別消失,原先適用於不同法律主體的公民法和萬民法之間的區別也失去實際意義。羅馬法進入整理和提煉的階段。羅馬帝國的哈德良皇帝、戴克里先皇帝、東羅馬帝國的狄奧多西二世都曾組織人力進行過法典的整理編纂工作。公元7世紀的查士丁尼皇帝勵精圖治,希望重振羅馬帝國的國威。他設立專門委員會編纂羅馬法,形成了包括《查士丁尼法律匯編》、《法學總論》、《法律匯編》、《新敕令》四種法律文獻在內的法律匯編,統稱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這是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的標志。

E. 古代羅馬政治制度的演變

1、王政時代

古羅馬氏族制度解體並向城邦過渡的時期,其政治制度具有「軍事民主制」與國家雛形階段的歷史特點。依靠平民的支持進行改革,促成羅馬奴隸制國家的最終形成,把古羅馬的政治制度推進了一步。

2、共和時代

王政時代末,「王」塔克文暴虐無道,羅馬人憤而逐之。約於公元前509年建立了由羅馬貴族掌權的共和國。共和時代早期,羅馬政權掌握在元老院、公民大會以及執政官、監察官等行政長官手中,逐步形成寡頭共和政體。

貴族當政,平民無權,平民與貴族之間進行了長期的斗爭,平民終於取得了設立平民保民官和平民會議、擔任高級官職等一系列權利,促進了羅馬共和政體的不斷完善。

3、帝國時代

羅馬帝國通常分為前期帝國(公元前27~公元284)和後期帝國(284~476),前期帝國採用普林斯制,後期帝國實行多米那特製。兩者本質一致,旨在建立軍事獨裁的專制帝國,但各有特點。

共和制在當時還有影響,維護共和政治傳統的社會力量依然存在,促使奧古斯都採取元首政治的傳統方式。這種政治制度是古羅馬奴隸制國家從共和走向帝制過程中產生的,在政治上具有過渡性。

(5)2008年羅馬條例1擴展閱讀:

古羅馬的政治制度經過的多次演變,從最初的「王政時代」發展到共和時代再從權力逐漸集中的「元首制」過渡到羅馬帝國時期。而在這一過程中一直有元老院的身影。雖然制度的變革使得不同時期元老院的職責和權力有所變化,它對國家的重要性卻不曾改變。

而元首制下的羅馬元老院較為特別。在此之前的共和時期元老院權力極大,立法等國家事務執政官的人選都由元老院提出方案。而後的羅馬帝國時期經過改革權力集中到了最高統治者手中,沒有權利的元老院名存實亡。

F. 羅馬共和國的政治制度

等級制度
等級制度:羅馬共和制三元奴隸制等級制度[1]
(1)一元公民等級:【公民】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二元平民等級:【平民】無選舉權.無被選舉權。但擁有人身自由。
(3)三元奴隸等級:【奴隸】沒有人身自由。
三權分立
王權:兩名執政官,掌管國內事物,指揮軍隊作戰。一年一任,不得連任。由百人議會中選出。二執政官權力平等,如遇非常時期,設獨裁官(又稱狄克推多)代替二執政官,任期僅為半年,獨裁官有 24名扈從,肩苛插戰斧的一束,此權標就是法西斯的來源。
貴族:庫里亞大會繼續保留,但形同虛設,森都里亞大會仍是富人占優勢,所提議案要經元老院批准,所以元老院是實權機關,300名終身職的元老是貴族勢力的堅實堡壘,他們掌管著國庫的運作和一切的對外事宜。
公民:前494年設立的保民官一年一任且必須由公民中選出,初為2名,後增至10名。此官職是為保護公民的利益而設的,凡是不利於公民利益的行為、法令等,保民官都有權力予以否決,保民官的人身與其否決權神聖而不可侵犯,其權利以後又進一步擴大。
除此之外,還設立財務官、市政官和大法官。均為一年一任,不得連任。三權分立是古羅馬共和國的基本政治體系,也是被後人認為古代最經典的政治體系之一。這種結合了君主、議會、共和三種政體基本特點的體制為其稱霸一方提供了保障。但也因為其存在著矛盾的隱患,例如:奴隸和奴隸主的矛盾,以及後來隨著國土的擴大,征服者與被征服者的矛盾、保守派與改革派、元老派與騎士派的矛盾。而平民與貴族之間這一最基本的矛盾更是自始自終伴隨著共和國,這也使其日後必然走上改革的道路。
十一抽殺律
羅馬軍隊之所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皆因其對軍人的嚴厲法制。一名羅馬青年若犯大錯也經常罪不至死,而在軍隊中逃跑,偷竊,丟掉武器、盔甲及同性戀都是死刑。而其中最恐怖的便是「十一抽殺律」。羅馬軍法中規定戰場逃跑的人要被判死刑,而執行的時候長官僅僅拿武器輕輕碰一下示意,然後所有其他士兵隨意對此人加以任何凌虐及屠殺,其死狀慘不忍睹。而如果一個團隊集體逃跑則所有人抽簽,十簽中有一死簽。抽中者按前面所說的加以懲罰。由於這種厲法使得士兵不敢逃跑,所以即使兵力少於對手的時候羅馬士兵也會拚死而戰直到全部戰死。

G. 羅馬私法包括哪些內容體現了哪些法律原則

羅馬法的基本內容:
(一)人法
人法是對在法律上作為權利和義務的主體的人的規定。
1.自然人。包括兩種:
(1)生物學上的人(包括奴隸在內);
(2)法律上的人,指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的主體(奴隸不具有法律人格,被視為權利客體)。羅馬法上的人格由自由權、市民權和家庭權三種身份權構成。三種身份權全部或部分喪失叫「人格減等」。羅馬法規定,只有年滿25歲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完全的行為能力。
2.法人。雖然沒有明確的法人概念和術語,但有初步的法人制度。
(1)法人的種類:
①社團法人,即以自然人的集合為成立的基礎,如宗教團體。
②財團法人,即以財產為其成立的基礎,如慈善基金。
(2)法人設立的條件:
①物質基礎;
②最低法定人數(3人以上),一定數額的財產(多少沒有嚴格規定);
③須經過元老院的批准或皇帝的特許。
3.家庭法
(1)實行一夫一妻的家長制家庭制度;
(2)家或家族是指在家父權下支配的一切人和物的總和(家父、妻、子女、奴隸、土地)。家的特點是以家父權為基礎(共和國後期,家父的權力逐漸受到限制);
(3)婚姻有兩種:「有夫權婚姻」、「無夫權婚姻」。
(二)物法
物法是羅馬法的主體和核心,由物權、繼承和債三部分構成。
1.物權
(1)物:除自由人以外存在於自然界的、對人有用的一切東西。它包括:
①有形物體和具有金錢價值的東西;
②無形體的法律關系和權利。
(2)物的分類:要式轉移物,略式轉移物;有體物,無體物;動產,不動產;主物,從物;特定物,非特定物;有主物,無主物;原物,孳息等。
(3)物權:權利人可以直接行使於物上的權利(其范圍和種類皆由法律規定,而不能由當事人自由創設),其中所有權為自物權,其他的為他物權。
(4)物權的種類:所有權;役權(地役權、人役權);地上權;永佃權;擔保物權(質權、抵押權)。
2.繼承
(1)分類: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遺囑繼承優於法定繼承。
(2)原則:早期:「概括繼承」;後來:「限定繼承」。
(3)關於法定繼承人的順序以及遺囑繼承的方式等問題,羅馬法上均有較完備的規定。
3.債
(1)債的發生原因包括:
①合法原因,即由雙方當事人因訂立行為而引起的債;
②違法原因,即由侵權行為而引起的債,稱之為私犯;
③准契約和准私犯。
(2)債的分類(根據債的標的和標的物的不同):特定債和種類債;可分債和不可分債;單一債和選擇債;法定債和自然債。
(3)羅馬法還對債的履行、債的擔保、債的轉移、債的消滅作了詳細規定。
(三)訴訟法
1.公訴:對直接損害國家利益案件的審理。
2.私訴:根據個人的申訴,對有關私人利益案件的審理,它是保護私權的法律手段,相當於後世的民事訴訟。
3.訴訟程序:先後呈現法定訴訟、程式訴訟、特別訴訟三種形態。

羅馬法對後世法律的影響,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羅馬私法體系。
羅馬法的有關私法體系,被西歐大陸資產階級民事立法成功地借鑒與發展。《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就是對羅馬法的繼承和發展。如1804年制定的《法國民法典》,就繼承了《法學階梯》的人法、物法、訴訟法的體例;而1900年實施的《德國民法典》則是以《學說匯纂》為藍本的,形成了總則、債法、物法、親屬法、繼承法。法、德兩國的民法體系,又為瑞士、義大利、丹麥、日本等眾多國家直接或間接的加以仿效。
●2.羅馬法中許多原則和制度,也被近代以來的法制所採用,如公民在私法范圍內權利平等原則、契約自由原則、遺囑自由原則、「不告不理」、一審終審原則等,權利主體中的法人制度、物權制度、契約制度、陪審制度、律師制度等。
●3.羅馬法的立法技術已具有相當的水平。
它所確定的概念、術語,措詞確切,結構嚴謹,立論清晰,言簡意賅,學理精深。

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滿意的話望採納!

H. 古代羅馬政治制度

古羅馬的政治制度體現為羅馬法的發展。

因為羅馬法是古羅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歐洲最早的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

而羅馬法:

1.是維護羅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會地位,調整財產關系,規定奴隸制度和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具有時代性的特徵;內容豐富、體系完善,涉及到政治、經濟、思想等多領域。

2.是維系帝國和鞏固統治的強有力的工具,對後世影響深遠。

3.體現出帝國統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對於被統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實質是維護少數奴隸主利益的工具,屬於奴隸製法律體系。

1.羅馬法的形成和發展 

(1)早期羅馬國家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不確定性 

(2)《十二銅表法》——羅馬共和國第一部成文法典

(3)公民法:從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羅馬產生的法律統稱為公民法

(4)萬民法——對外擴張的結果:適用於羅馬境內各族人民;

(5)自然法:自然法不是具體的法律條文,而是一種法律觀念。自然法是整個法律科學的思想基礎和各種具體法規的指導原則,它高於一切人定法和人為權力

(6)《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2.羅馬法的影響

(1)對古羅馬:規范行為,調解矛盾,維系統治。

(2)對後世:它是歐洲歷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羅馬法成為近代資產階級法學的淵源和近現代法律的先驅;羅馬法中所蘊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觀念,具有超越時間、地域和民族的永恆價值。

羅馬法的主要內容

I. 3月25日歷史上的這一天發生過什麼大事

1807年——英國宣布廢止奴隸貿易
1815年——奧地利、英國、普魯士和俄國建立反對拿破崙新同盟,以維持歐洲確立的秩序。
1821年——希臘人民發動起義
1895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
1901年——保衛托爾斯泰
1913年——孫中山決定武裝倒袁
1918年——大威力新式步槍在美國試驗成功
1924年——雅典議會宣布希臘為共和國
1936年——閻錫山在山西成立「自強救國同志會」
1937年——陽翰笙編寫的國防影片《夜奔》上演
1941年——南斯拉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加入羅馬—柏林—東京聯盟
1944年——《卡薩布蘭卡》獲第1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1947年——中共西北野戰軍青化砭大捷
1949年——中共中央進駐北平並舉行閱兵式
1949年——北平市民賀孔才把家藏200年的10萬卷圖書贈給北平圖書館
1955年——中國農業銀行在北京成立
1957年——《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在羅馬簽訂
195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
1962年——法國抓獲了在阿爾及利亞領導叛軍的頭目埃德蒙德·來霍德將軍
1969年——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領導國家11年之後,把政權交給軍方
1970年——協和客機超音速試飛成功,成為世界上首種以超音速飛行的客機
1975年——沙特國王費薩爾被患病侄子刺殺
1976年——「《文匯報》事件」
1979年——伊恩·史密斯同意羅得西亞獨立日程表
1980年——中國世界電影學會在北京成立
1982年——尼加拉瓜桑地諾主義者政府暫時取消所有公民權利
1985年——美國從太空幫助火車運行
1988年——我國第一個現代化醫療急救中心——北京急救中心舉行開業典禮
1988年——七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
1995年——英國停止在北愛爾蘭的軍隊巡邏
1996年——賀龍銅像揭幕儀式在他的故鄉舉行
1996年——法國、美國和英國簽署南太平洋無核區公約
1997年——澳大利亞參院以微弱多數推翻1995年制定的世界首部安樂死法
1997年——北京持槍搶劫運鈔車一案主犯被槍決
1997年——美前總統老布希圓跳傘夢
1998年——常昊獲首屆樂百氏圍棋賽冠軍
1998年——200年的計時鍾在長城啟動
1998年——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和反補貼條例》
1998年——中國政府宣布進行醫療制度改革
1999年——我國第一頭轉基因牛誕生,起名為「滔滔」
2002年——神舟三號飛船發射成功並進入預定軌道
2002年——李耀祺大肆侵吞國有資產被判死刑
2007年——曾蔭權連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08年——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的不丹王國告別百年君主制,成為世界上最新的議會民主制國家。

熱點內容
醫院執行勞動法情況 發布:2025-02-05 23:48:01 瀏覽:782
道德的歸宿 發布:2025-02-05 23:12:09 瀏覽:513
三部民法典 發布:2025-02-05 23:07:01 瀏覽:263
2016商法答案 發布:2025-02-05 22:24:37 瀏覽:897
對教師宣傳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5 22:23:04 瀏覽:81
法院的業務庭 發布:2025-02-05 20:06:51 瀏覽:974
黃驊司法輔警 發布:2025-02-05 19:26:40 瀏覽:910
怎樣用物理方法治晚上打呼 發布:2025-02-05 19:07:27 瀏覽:407
刑事司法學英文 發布:2025-02-05 17:37:59 瀏覽:903
城陽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05 17:37:47 瀏覽: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