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規章備案管理

規章備案管理

發布時間: 2022-05-16 02:42:34

規章、規范性文件備案工作實行分級管理和()的原則。

A、有件必備 C有錯必糾

Ⅱ 求解法的備案制度。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等如何確定他的備案機關,有什麼規律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五章第九十八條以及國務院《法規規章備案條例》第三條規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1、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地方性法規、自治州和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國務院備案;

3、部門規章由國務院部門報國務院備案,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部門聯合制定的規章,由主辦的部門報國務院備案;

4、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備案;

5、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規章由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備案,同時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備案;

6、經濟特區法規由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國務院備案。

(2)規章備案管理擴展閱讀:

備案制度是指依照法定程序報送有關機關備案,對符合法定條件的,有關機關應當予以登記的法律性要求。報送規章備案,應當提交備案報告、規章文本和說明,並按照規定的格式裝訂成冊,一式十份。

具備條件的,應當同時報送規章的電子文本;不符合規定的,不予備案登記。制定主體符合規定但報備格式不符合規定的,暫緩辦理備案登記。暫緩辦理備案登記的,由國務院法制機構通知制定機關補充報送備案或者重新報送備案;補充或者重新報送備案符合規定的,予以備案登記。

國務院法制機構對報送國務院備案的法規、規章,就下列事項進行審查:

1、是否超越許可權;

2、下位法是否違反上位法的規定;

3、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或者不同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是否應當改變或者撤銷一方的或者雙方的規定;

4、規章的規定是否適當;

5、是否違背法定程序。

Ⅲ 企業安全規章制度需要備案嗎

只要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具備經過民主程序制定、內容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已向勞動者公示三個要件,則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為用人單位進行內部管理的依據.不備案也有效。


Ⅳ 在我國對哪些重要法律文件進行備案審查

在我國,對於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這些規范性法律文件,都應當在公布後一定期間內,由其制定機關依法報送同級司法機關存檔並接受司法機關的審查。我國現有備案審查制度,由同級或上一級的司法機關進行審查。建立備案審查制度,對於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備案審查客觀上要求法制統一,政令暢通。切實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監督管理,構建一個高效且協調的規范性文件體系,也是推進建設法治政府的必然。
法律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貫徹實施《法規規章備案規定》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法規規章備案規定》已於1990年2月18日以國務院令(第48號)發布。為了做好規章的備案工作,現將有關具體事項通知如下:
一、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備案;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由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備案。國務院部門的規章,由本部門報國務院備案;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部門聯合制定的規章,由主辦部門負責報國務院備案。國務院法制局具體負責法規、規章的備案審查和管理工作,報國務院備案的規章,請徑送國務院法制局辦理。
二、規章應於發布之日起三十日內報國務院備案。報送備案的規章應包括規章正式文本一式十五份、起草說明和蓋有報送機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國務院部門)印章的備案報告一式五份(備案報告格式見附件一)。規章正式文本或者起草說明中沒有標明該規章制定時所依據的法律或行政法規的具體名稱的,報送機關應同時附報制定依據及有關說明材料。報送備案的規章及有關文件,一律鉛印或列印,不得以會議文件或者文件匯編的撕頁報送。
三、國務院各部門在工作中如發現地方性法規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違背或者同部門規章有矛盾的,地方人民政府在工作中如發現國務院部門規章同法律、行政法規相違背的,應當及時向國務院法制局反映,並附送書面說明。國務院各部門、地方人民政府在工作中如發現國務院部門規章之間有矛盾的,可以向國務院法制局反映,並附送書面說明。
四、國務院各部門、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於每年一月底以前將上年度所發布的規章的目錄報國務院法制局備案。國務院部門規章目錄,由本部門報送,兩個或兩個以上部門聯合發布的規章,由主辦部門列入本部門規章目錄報送。省、自治區、直轄市,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發布的規章的目錄,統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送。報送備查的目錄應包括規章名稱以及發布時間

Ⅳ 什麼是備案制度它的由來,國外有沒有什麼相似的制度介紹

備案是相對於審批而言的一種管理方式。國外中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有相似的備案介紹,它由審批轉變為備案,從政策上更加開放,商務部通過國際貨運代理企業信息管理平台,收集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的信息數據,構成了行業管理的基礎。

備案制度是指依照法定程序報送有關機關備案,對符合法定條件的,有關機關應當予以登記的法律性要求。但在實踐中,對這一規定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認識,甚至產生了不少的歧義,那麼它的法律意義在
一、備案登記的審查意義
備案登記是備案審查制度的基礎性環節。根據《法規規章備案條例》,在備案登記階段應對報備文件的報備時限、報備格式、制定主體、制定程序等進行審查,對符合登記要求的予以登記,對不符合登記要求的,視不同情況予以不同處理。
(一)對報備時限的審查。規章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內,由法制機構依照立法法和《法規規章備案條例》的規定向有關機關備案。對於不報送規章備案或者不按時報送規章備案的,由國務院法制機構通知制定機關,限期報送;逾期仍不報送的,給予通報,並責令限期改正。當前,由於電子備案工作尚未正式全面開展,靠紙質文本報送備案受制於郵寄、接收等因素較多,往往會使報備的及時性受到一定影響。
(二)對報備格式的審查。報送規章備案,應當提交備案報告、規章文本和說明,並按照規定的格式裝訂成冊,一式十份;具備條件的,應當同時報送規章的電子文本;不符合規定的,不予備案登記。制定主體符合規定但報備格式不符合規定的,暫緩辦理備案登記。暫緩辦理備案登記的,由國務院法制機構通知制定機關補充報送備案或者重新報送備案;補充或者重新報送備案符合規定的,予以備案登記。
(三)對制定主體的審查。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職權范圍內依照《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制定的規章。地方政府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依照《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制定的規章。涉及國務院兩個以上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制定行政法規條件尚不成熟,需要制定規章的,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聯合制定規章,單獨制定的規章無效。如果不是上述主體制定的,則不屬於規章,不予登記。需要注意的是,實踐中依法具有行政管理職權的某些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如電監會、銀監會、保監會等也享有規章制定權。
(四)對制定程序的審查。規章一般應當經過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等程序。對規章制定程序的審查一般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規章的名稱的審查。規章一般稱「規定」、「辦法」,但不得稱「條例」。如用「通知」、「復函」、「通報」等作為規章名稱則屬於不規范名稱。二是對規章的公開參與、協調性的審查。規章送審稿涉及重大問題的,法制機構應當召開由有關單位、專家參加的座談會、論證會,聽取意見,研究論證。有關機構或者部門對規章送審稿涉及的主要措施、管理體制、許可權分工等問題有不同意見的,法制機構應當進行協調,達成一致意見。這是從保障規章的民主正當性和行政一體性提出的要求,最終將有利於規章的順利施行。三是對規章的發布程式的審查。公布規章的命令應當載明該規章的制定機關、序號、規章名稱、通過日期、施行日期、部門首長或者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署名以及公布日期。部門聯合規章由聯合制定的部門首長共同署名公布。四是對規章施行日期的審查。除涉及國家安全、外匯匯率、貨幣政策的確定以及公布後不立即施行將有礙規章施行可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外,規章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後施行。違反法定程序制定的規章無效,不予登記。
二、備案登記的法律責任意義
關於規章備案登記的法律責任,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少有規定。對於備案義務機關而言,根據《法規規章備案條例》,不報送規章備案或者不按時報送規章備案的,由國務院法制機構通知制定機關,限期報送;逾期仍不報送的,給予通報,並責令限期改正。但這只是對備案審查的最低要求———「報備」,作出了對制定機關的法律責任規定,至於其他不予登記情形以及主要負責人是否需要負責則未規定。特別是對上級備案機關而言,備案登記是否會產生相應法律責任,由誰來追究,備案登記與司法審查的關系等尚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作者系國務院法制辦政府法制協調司幹部

Ⅵ 備案管理是什麼意思

備案是指向主管機關報告事由存案以備查考。行政法角度看備案,實踐中主要是《立法法》和《法規規章備案條例》的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第十二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的《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精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應當辦理備案。未經備案,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而對於沒有備案的網站將予以罰款和關閉。

Ⅶ 規章備案期限是

法律分析:15個工作日

法律依據:《法規規章備案條例》 第三條 法規、規章公布後,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送備案:

(一)地方性法規、自治州和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國務院備案;

(二)部門規章由國務院部門報國務院備案,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部門聯合制定的規章,由主辦的部門報國務院備案;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備案;

(四)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規章由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備案,同時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備案;

(五)經濟特區法規由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國務院備案。

Ⅷ 備案管理是什麼意思

備案登記是備案審查制度的基礎性環節。根據《法規規章備案條例》,在備案登記階段應對報備文件的報備時限、報備格式、制定主體、制定程序等進行審查,對符合登記要求的...

Ⅸ 備案是什麼意思

備案是指向主管機關報告事由存案以備查考。行政法角度看備案,實踐中主要是《立法法》和《法規規章備案條例》的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第十二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的《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精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應當辦理備案。

  • 03

    備案的意義: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必須取得互聯網信息服務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或辦理備案手續。互聯網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提供信息的服務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可分為經營性信息服務和非經營性信息服務兩類。經營性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有償提供信息或者網頁製作等服務活動。凡從事經營性信息服務業務的企事業單位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申請辦理互聯網信息服務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申請人取得經營許可證後,應當持經營許可證向企業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無償提供具有公開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務活動。凡從事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的企事業單位,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備案手續。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從事有償服務。

  • 熱點內容
    法院的業務庭 發布:2025-02-05 20:06:51 瀏覽:974
    黃驊司法輔警 發布:2025-02-05 19:26:40 瀏覽:910
    怎樣用物理方法治晚上打呼 發布:2025-02-05 19:07:27 瀏覽:407
    刑事司法學英文 發布:2025-02-05 17:37:59 瀏覽:903
    城陽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05 17:37:47 瀏覽:250
    法院杜雲發 發布:2025-02-05 16:57:31 瀏覽:449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
    法家法治國誤導 發布:2025-02-05 16:14:19 瀏覽:427
    很多公司上班時間與勞動法不一致 發布:2025-02-05 16:11:11 瀏覽: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