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示條例
Ⅰ 政府信息公開的法定方式
法律分析:(一)政府公開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報紙,網站,電視廣播等便於公眾知曉的途徑,依申請公開的事項依照申請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三章,行政機關應當將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二十三條 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機制,將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或者其他互聯網政務媒體、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途徑予以公開。
第二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依託政府門戶網站公開政府信息的工作,利用統一的政府信息公開平台集中發布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開平台應當具備信息檢索、查閱、下載等功能。
第二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政務服務場所設置政府信息查閱場所,並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Ⅱ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對於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是怎麼規定的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對於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是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等情形。
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九條 行政機關對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
(三)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
(2)政務公示條例擴展閱讀
政府信息公開的意義:
1、有效推動全國范圍的反腐倡廉。
一切欺詐行為的基礎都來自信息不對稱,無論是不法分子的欺詐,還是政府官員的貪污和濫用職權,都源於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事實證明占據信息優勢就會成為強勢的一方。
2、推動全國自上而下依法執政。
政府信息公開之前,雖然部分先進地區已經通過電子政務的建設來實現部分政府信息的公開,但政府信息公開的發展很不平衡,很多地區尚未行動起來,一些地方的官員藉沒有相應法規為由而減慢政府信息公開的進度,拖延政府改革。
3、提升政府公信力、促進政府與公眾合作。
現代社會中政府的公信力已經成為一項寶貴的社會資源:政府與公眾的相互信任可以增強彼此的合作效果;政府與企業建立共識可以提升經濟活動的成效,從而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使社會更為受益。
4、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政策穩定、政務公開是現代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環境,公眾越清楚地理解政府的政策意圖,對未來的預期就越有把握。
同時,明確的預期能夠鼓勵社會的長遠投資,也能有力的促進經濟的發展。政策只鎖在抽屜里由官員隨需而用,會增加投資者對日後效益的擔心而縮減投資規模,從而導致企業與投資人追求短期效果,使經濟建設的質量及效益大大下降。
5、推動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建設。
中國經濟已經發展到必須推行以人為本政策的階段,依靠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已走到盡頭,「知識經濟」已經成為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必經之路。
6、政府信息公開絕不是單純信息發布那麼簡單,而是關系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於政府而言,加強信息公開就是大勢。形成現代治理體系,培養參與型公民,增強政府公信力,離不開「公開」二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政府信息公開
Ⅲ 河北省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是什麼
法律分析:政府信息公開是指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製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及時、准確地公開發布。國家按照「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基本要求,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工作。電子政務是信息公開的重要載體。按照「統籌規劃、資源共享、面向公眾、保障安全」的要求,在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的同時,構建網上信息公開平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一條 為保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實施,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成部門、直屬機構、直屬特設機構、辦事機構和議事協調機構(以下統稱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是全省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全省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省監察廳協同負責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協同負責對省政府部門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目錄進行合法性審查,省保密局協同負責對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室)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實行垂直領導的部門(單位)應當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單位)的領導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統一指導、協調下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實行雙重領導的部門(單位)應當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領導下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同時接受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單位)的指導。
Ⅳ 重慶市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詳細內容是什麼
法律分析:第一條 為了推進政務公開,方便市民獲取政務信息,督促政府機關依法履行職責,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和其他依法行使行政職能的組織(以下簡稱政府機關)公開政務信息,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政務信息是指政府機關合法產生、採集和整合的與經濟、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相關的並以紙質、膠卷、磁帶、磁碟以及其他電子存儲材料等載體反映的內容。
第三條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是政務信息公開權利人,依法享有向政府機關提出政務信息公開申請、獲取政務信息的權利。
政府機關是政務信息公開義務人,依法履行公開政務信息的義務。
第四條政務信息公開應當遵循合法、及時、准確和便民的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公開條例》 第五條 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應當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遵循公正、公平、合法、便民的原則。
Ⅳ 申請政務公開需要什麼條件
法律分析:行政機關對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1、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2、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3、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4、其他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申請行政信息公開的條件是:(一)向行政機關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是有效的申請(二)向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是否有效的判定標准(三)向非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不屬於有效的申請
法律依據:《行政信息公開條例》
第九條 行政機關對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1、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2、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3、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4、其他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
第十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還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國務院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部門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
第二十一條 對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根據不同情況作出答復。政府信息公開的義務主體是行政機關,對於將行政機關作為收件人的信件而言,該信件為行政機關郵件收發部門簽收的即可視為向行政機關提出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Ⅵ 政務公開內容有哪些
法律分析:政務公開的具體內容:一是公開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職能、職責;二是公開工作紀律;三是公開辦事規則、程序、時限和結果;四是用人、財務、分配,凡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應予公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二十條: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本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主動公開本行政機關的下列政府信息:
(二)機關職能、機構設置、辦公地址、辦公時間、聯系方式、負責人姓名;
(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及相關政策;
(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信息;
(五)辦理行政許可和其他對外管理服務事項的依據、條件、程序以及辦理結果;
(六)實施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的依據、條件、程序以及本行政機關認為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行政處罰決定;
(七)財政預算、決算信息;
(八)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及其依據、標准;
(九)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目錄、標准及實施情況;
(十)重大建設項目的批准和實施情況;
(十一)扶貧、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促進就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實施情況;
(十二)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
(十三)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生產、食品葯品、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情況;
(十四)公務員招考的職位、名額、報考條件等事項以及錄用結果;
(十五)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有關規定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其他政府信息。
Ⅶ 公開政府信息須遵循什麼原則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了政府信息公開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基本原則,如下: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准確地公開政府信息。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國家按照「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基本要求,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強互聯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與政務服務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在線辦理水平。
Ⅷ 政務公開有哪些要求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國務院辦公廳是全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全國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辦公廳(室)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本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制度,並指定機構(以下統稱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本行政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的日常工作。
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的具體職責是:具體承辦本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事宜;維護和更新本行政機關公開的政府信息;組織編制本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指南、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和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保密審查;本行政機關規定的與政府信息公開有關的其他職責。
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則。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准確地公開政府信息。行政機關發現影響或者可能影響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管理秩序的虛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應當在其職責范圍內發布准確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協調機制。行政機關發布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機關的,應當與有關行政機關進行溝通、確認,保證行政機關發布的政府信息准確一致。
行政機關發布政府信息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批準的,未經批准不得發布。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公開政府信息的活動,適用本條例。
教育、醫療衛生、計劃生育、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環保、公共交通等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在提供社會公共服務過程中製作、獲取的信息的公開,參照本條例執行,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機構制訂。
Ⅸ 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應當遵循什麼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了政府信息公開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基本原則,如下: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准確地公開政府信息。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國家按照「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基本要求,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工作。電子政務是信息公開的重要載體。按照「統籌規劃、資源共享、面向公眾、保障安全」的要求,在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的同時,構建網上信息公開平台。
(9)政務公示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經2007年1月17日國務院第165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從基本原則、公開的范圍、公開的方式和程序、監督和保障等方面進行明確的規定。
在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後,人民法院受理的政府信息公開類型案件數量迅速上升,在部分地區甚至成為最主要的行政案件類型之一。
Ⅹ 行政機關對哪些信息應當主動公開
1、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2、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3、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4、其他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十五條 行政機關應當將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
第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設置政府信息查閱場所,並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機關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公共查閱室、資料索取點、信息公告欄、電子信息屏等場所、設施,公開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向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提供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