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案例
『壹』 法律法規案例和分析
【案例】某中學高抄一年級2名學生襲因盜竊一輛摩托車而被刑事拘留,學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這2名學生學籍的處分決定。
學校的處分決定正確嗎?
【解答】不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4條規定:「對於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未成年學生,在人民法院的判決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學籍。」
『貳』 法律案件分析
摘要 1.
『叄』 法律案例及分析
法在我身邊
字典上解釋「法」為: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受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的總稱,包括法律、法令、條例、命令、決定等。
「法」和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會用法律來維護我們的正當權益。而若是觸犯了法律,永遠也逃不出法網。
某市一位楊阿姨到附近的郵電局營業廳辦理電話安裝,可此郵電局營業大廳貼出通告,規定凡在本市安裝電話的用戶,必須到其下屬企業購買電話機,用戶辦理裝機手續的同時,先交電話機款,否則不予辦理。楊阿姨在辦理電話安裝業務遭到拒絕後,將此郵電局的做法申訴到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通過核實,指出企業違反了《不正當競爭法》,構成了不公平交易行為,責令該企業停止違法行為,並對其處以罰款。楊阿姨運用法律武器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湖北省某市一名中學生因考試成績不理想,放學回家後遭到母親的打罵,晚上趁母親熟睡時將母親砍死。這名中學生為一時沖動犯下的罪惡而悔恨終生,公安人員將其逮捕,他終究逃不過法律的制裁。
有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企業領導,知法犯法的現象也普遍存在。許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以權謀私,貪污贓款,行賄受賄,最終將自己推向萬丈深淵,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們從小就已經開始學習思想政治,面對充滿誘惑的世界,作為初中生的大家更應該增強法制和道德觀念,自覺規范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在社會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我們要懂得公民在社會生活中的權利和義務,懂得與社會有關的法律,依法辦事,依法律己,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全面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質,自覺的遵守法律法規,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法在我身邊
都說法律像隱士一樣時隱時現。我認為它更像一張巨大的網,網住世界萬物與我們。
還記得看過這樣的一篇報道:在紐約作者和兩位德國朋友合租了一間房子。一天房東的小兒子生病了,開始請了醫生,可後來他的小兒子吉米的體溫不段升高,氣息漸如游絲般微弱。房東又去叫醫生可醫生不來了,原來是他上次看病的錢還沒有付清,醫生堅持要先看到錢才來,大家都忙著湊錢可最後還是失望的搖頭嘆息。朋友吉特是小兒科醫生,可他還不能給別人看病,因為他沒有通過美國的國家醫生執照考試。房東猛然轉身對吉特吼道:好歹你也是醫生啊,看在上帝的份上不要眼睜睜的看著我的孩子死掉。再過幾個月吉特就可以參加美國國家醫生執照考試,開始嶄新的生活。如果他站在法律的一邊,可以看到的是他燦爛的將來,如果他站在救人一邊,他就會辜負這個提供他新家園的國家,違反法律失信於政府。而且萬一被捕他會喪失居留權陷入無邊的困境中。現在夾在中間的卻是一個身患重病的小孩。在痛楚中瑟縮的吉特最後作了決定,他為吉米的小生命奮戰了十天十夜,就在小吉米可以下床的那天,他被逮捕了。大夥都沒有去上班,都趕往紐約市立法院,他們高呼吉特沒有罪。法官面帶微笑的站起來,舉起棰子敲向桌面:「吉特先生,你違反了法律,」法官說,「原因是為了遵循另一個更高的法律——醫生的良知,因此我判你無罪。」
這就是法律,雖然我們總在說法不容情,雖然它們像一種無形的鎖鏈緊緊的束縛著我們。可它更多的是教會了我們人性的真善美。她告訴我們世界有一種東西叫公平,有一種東西在她面前我們一律平等,沒有權貴差異沒有貧賤之分。它讓世界充滿人性美,更加絢麗多彩。故事中的吉特用自己醫生的良知沖擊著法律,而法律用自己詮釋著人間的真善美。
人們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在這大千世界我們需要一個明確的准則來束縛規范自己的行為,從而使社會安定、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這個准則就是法律,任何人或物都在它的掌控之中。它教會我們如何創造美好享受幸福。
『肆』 十個法律小故事
青少年法律故事一
16歲的小興,自打接觸網路游戲CS後,就著了迷,經常往網吧里鑽。苦於家裡管得嚴,小興就想出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著上學的旗號,背著書包直奔網吧,差不多到放學點兒了再回家。就這樣持續了半年多時間,小興不僅把父親給的學費等都送進了網吧,還因為錢不夠,不斷向父親索要周末補習費等各種費用。後來到期末,小興拿不回成績單,父親起疑找到學校,才知道兒子竟然已經半年沒有上學,學校也沒有和家長溝通!而就在小興父親深受打擊的時候,又傳來另一個「噩耗」:小興因為上網缺錢,從家裡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學生身上的20元零花錢,結果被少年法庭判處緩刑。
青少年法律故事二
身患殘疾的母親病重在床,父親是普通工人,年僅15歲的兒子小剛品學兼優,還是班幹部。家裡的困難小剛都看在眼裡,他非常清楚錢對於母親及整個家庭的重要。暑假期間,街坊一在工讀學校就讀的孩子找到小剛,對他說有辦法能弄到錢,並向小剛保證,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發財。孝順的小剛動搖了,憧憬著「要是能弄到好多錢,就可以給我媽媽動手術了」。兩人一合計,目標鎖定在了小剛一個家裡很有錢的小學同學明明身上。於是兩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剛敲開了明明的家門。兩個半大孩子進去後,在明明父母在場的情況下,鄰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備好的菜刀,大聲宣布:「搶劫,把錢拿出來!」明明的父親將其制服,傻在當場的小剛也被送進了派出所。孫小明是某中學初一學生,不久前,他在學校參加勞動時受了傷,心情很郁悶。
小明所在學校是一所農村初中,其中幾間教室年久失修,學校決定利用寒假將這些教室拆除重建。為了省錢,學校讓初一兩個班的全體男生來學校參加「義務勞動」,勞動的內容是搬廢墟的碎磚。勞動中,由於沒有老師在現場指揮,小明在休息時與同學追逐打鬧,同學將一面尚未拆完的牆推倒,將小明砸傷。後來小明家長找學校提出賠償,學校卻認為小明不是在勞動時受的傷,而是因為沒有遵守勞動紀律,與同學打鬧受的傷,應由那個同學的家長賠償。
小明受傷的責任要由學校來承擔。學生參加義務勞動應該提倡,但組織者一定要選擇未成年人力所能及的勞動,而且要充分保障其安全。小明所在學校為了省錢,讓學生參加建築勞動,這本身就不合適,何況在勞動中又沒有老師看管。從這一點來看,學校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如果因此造成學生重傷、死亡或多名學生受傷,學校領導就可能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
『伍』 法律法規案例分析
說一個基本點:所謂「保管」的法律特點是:使用權被暫時轉移。如果缺乏這一點,由於保管人根本無法使車輛處於可控之下,因此所謂被「保管」狀態根本不能成立。所有停車場目前沒有聽說車主將車輛停入後將車輛使用權交出,未經管理人同意不能將車輛開走的約定。因此,所有「保管」實際上僅僅是一種停車權利。
當然,停車權依據約定也可包含有關安全方面的內容,由此造成相關損失,停車場有責任進行賠償。但如果沒有相關條約約定,則停車場由於提供了停車位的服務,實際上已經完成了「保管」責任,對於車輛發生意外損失,停車場是沒有責任進行賠償的(除非存在明顯過錯)。也就是說,停車約定中如果沒有包含安全相關內容,則停車場對張某的賠償責任也是不能成立的。燒了一個輪胎還好說,如果車輛被全燒了呢?停車場是否也照賠不誤?這個責任現在實際上已經在社會保險中的「車輛損失險」中所包含了的,一般停車場沒有進行相關「保險」的法定責任。
既然如此,對於李某這樣沒有停車權的人來講,發生意外後停車場就更沒有責任進行賠償了。
至於車內有貴重物品的說法,就是停車場有賠償責任的情況下,車主也必須能夠舉證證明,否則是無法得到支持的。更何況停車場對李某的損失已經無責在先。
『陸』 法律法規案例分析合夥協議
合夥企業以合同意思自治為基礎。
1、本案例中,協議本身大部分內容沒問題,唯獨排除版仲權裁與訴訟這兩種爭議解決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講,留有後患,也是對權利的一種限制;
2、不合法,同業競爭,甲不是有限合夥人。
3、理由不成立。合夥協議內部約定不能成為對外的阻卻事由。
『柒』 法律法規違反憲法的案例有那些
法律法規違反憲法的案例如下:
舉例女會計投江自殺案。
案例:江南二月的一個深夜,凄冷的月色中,一個瘦弱的姑娘正在江邊徘徊著,當一片浮雲遮住了月色的時候,她終於狠了狠心,一頭扎向江中??。「機構廠會計小陳自殺了」的消息震動了整個縣城。人們在惋惜之餘,不禁止要問:這個正值妙齡的姑娘,為什麼要走上絕路呢?事還得從半年前說起。
剛從財會學校畢業的小陳被分配到機構廠當會計。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她逐漸發現廠長高某不遵守財經制度,隨意花錢,濫發獎金,經常用公款請客送禮,大吃大喝。工作認真負責的小陳向高某嚴肅的提出了嚴格財經制度的建議,並向上級機關反映了高某的經濟問題。高某為此對小陳懷恨在心,尋機報復。他利用職權在各種會議上指責小陳有個人野心,吃裡扒外。在工作中也對小陳百般進行刁難。二個月前,小陳因病休息了十天,他竟誣蔑小陳故意怠工,撤了小陳的會計職務,派人封了小陳的辦公桌。小陳上班後,他又一直不給安排工作。這一系列的打擊使小陳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壓力,終於走投無路,投水自盡。這是一起引起社會轟動的案件,高某的行為已構成了報復陷害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5年。
評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我國刑法第254條明確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案被告人高某因小陳向廠里提出了嚴格財經制度的建議並向上級機關反映了他的經濟問題,就利用職權、假公濟私對小陳進行種種報復,造成了小陳被迫自殺的嚴重後果,必須依法予以嚴懲。
『捌』 電子商務法律法規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剛上小學二年級的男童,在某購物網站以他父親李某的身份證號碼注冊了客戶信息,並且訂購了一台價值1000元的小型列印機。但是當該網站將貨物送到李某家中時,曾經學過一些法律知識的李某卻以「其子未滿10周歲,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為由,拒絕接收列印機並拒付貨款。由此交易雙方產生了糾紛。
李某主張,電子商務合同訂立在虛擬的世界,但卻是在現實社會中得以履行,應該也能夠受現行法律的調控。而依我國現行《民法通則》第12條第2款和第55條的規定,一個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應該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其子剛剛上小學二年級,未滿10周歲,不能獨立訂立貨物買賣合同,所以該列印機的網上購銷合同無效;其父母作為其法定代理人有權拒付貨款。
對此,網站主張:由於該男童是使用其父親李某的身份證登錄注冊客戶信息的,從網站所掌握的信息來看,與其達成列印機網路購銷合同的當事人是一個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正常人,而並不是此男童。由於網站是不可能審查身份證來源的,也就是說網站已經盡到了自己的注意義務,不應當就合同的無效承擔民事責任。
問題:當事人是否具有行為能力?
電子合同是否有效?
案例二:
海南經天公司1998年投資180萬元完成開發並出版發行的《中國大法規資料庫》,被海口網威公司2000年將其解密後,復制到其經營的《司法在線》網站上。經天公司將該侵權的網上法規資料庫下載,經過公證後將其作為證據,向海口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
問題:海口網威公司是否侵犯了海南經天公司的著作權?為什麼?
案例三:
趙某是國內著名拍賣網站的注冊用戶。1999年10月1日晚上,他在瀏覽網頁時發現一網站正在舉辦「海星電腦專場拍賣會」,於是在閱讀了拍賣公告後就參與了競拍。經過一番競價,趙某以最高價競得3台電腦,並且該網站公布的拍賣結果中確認拍賣成交。過了國慶假期,趙某匯款1萬余元打算取得拍來的3台電腦,但是事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趙某稱當時他在這家網站的「買家須知」中看到拍賣周期是10月1日至10月5日,但是在10月8日他再次上網時,發現該網站仍在進行海星電腦專場拍賣會,而且截至日期改為了10月10,他已經拍賣成交的3台電腦正在以他的拍價為底價繼續拍賣,10月9日公布了第二次拍賣結果。對該著名拍賣網站出爾反爾的做法,趙某當即提出抗議,認為網站違約,必須承擔責任。於是趙某把這家網站的主辦者北京某電子技術公司和某國際拍賣公司等多家單位告上法庭,要求給付他拍得的3台電腦費用,賠償電腦貶值損失1萬余元,並承擔訴訟費用。
問題:趙某拍得的3台電腦是否有效?為什麼?
『玖』 法律法規案例分析(急!!!)
依據《仲裁法》成立的機構,其工作方式方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而進行,就是「仲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證公正、及時地仲裁經濟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第三條 下列糾紛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
(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
第四條 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第五條 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第六條 仲裁委員會應當由當事人協議選定。
仲裁不實行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
第七條 仲裁應當根據事實,符合法律規定,公平合理地解決糾紛。
第八條 仲裁依法獨立進行,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九條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裁決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就該糾紛可以根據雙方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早在1994年,某建築集團就為乙方出具了授權其在該地區承攬工程的委託書,」
如果施工單位有某建築集團為乙方出具了授權其在該地區承攬工程的委託書,當然其合同與其約定是有效的。
甲方認定「乙方在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及《終止協議》時並未依法注冊成立,因此根本不具有簽訂仲裁條款的主體資格」,此時乙方可以持《施工合同》與及《仲裁協議》向法院提起訴訟。
上述的主體資格:是xx建築集團第六分公司。
「公司分支機構如何取得民事主體資格?」 由xx建築集團出具向原建築集團登記機關------XXX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辦理分支構證書,(只要建築集團同意,很容易辦理的)。
『拾』 與小學生有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與小學生有關的法律、法規有:
《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
《義務教育法》
《未成年保護法》
《交通安全法》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例如:中考前一天,五名社會青年沖進某校初三(3)班教室毆打初三學生林某,林某情急之中掏出隨身攜帶的水果刀威脅社會青年,其一名社會青年沖過去毆打林某時被劃傷,後經搶救無效死亡。公安機關以林某攜帶管制刀具,對其進行了拘留。其家長承擔也事賠償責任。
(10)法律法規案例擴展閱讀:
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總則:
1、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2、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3、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4、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蝕。
5、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未成年人保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