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事務條例
⑴ 宗教事務條例中規范的宗教出版物包括哪兩類
法律分析:規范的宗教出版物包括宗教內部資料性出版物和公開發行的宗教出版物兩類。
法律依據:《宗教事務條例》第四十五條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寺觀教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編印、發送宗教內部資料性出版物。出版公開發行的宗教出版物,按照國家出版管理的規定辦理。涉及宗教內容的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家出版管理的規定,並不得含有下列內容:
(一)破壞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和睦相處的;
(二)破壞不同宗教之間和睦以及宗教內部和睦的;
(三)歧視、侮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教公民的;
(四)宣揚宗教極端主義的;
(五)違背宗教的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的。
⑵ 《宗教事務條例》規定,涉及宗教內容的出版物,不得含有哪方面的內容
《宗教事務條例》中第七條第二款規定,涉及宗教內容的出版物,應當符合《出版管理條例》的規定,並不得含有下列內容:
1、破壞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和睦相處的;
2、破壞不同宗教之間和睦以及宗教內部和睦的;
3、歧視、侮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教公民的;
4、宣揚宗教極端主義的;
5、違背宗教的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的。
另外,《宗教事務條例》中第四十二條規定:涉及宗教內容的出版物有本條例第七條第二款禁止內容的,對相關責任單位及人員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中教事務條例擴展閱讀:
《宗教事務條例》的修訂背景:
《宗教事務條例》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原條例施行12年來,規范了宗教事務管理,維護了宗教界合法權益,在服務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宗教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給宗教事務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和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宗教工作,強調對宗教事務的依法管理。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對宗教界反映強烈、社會普遍關注、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作出明確規定。這些都迫切要求進一步修改完善原條例,使宗教事務管理的相關制度更加完善。
⑶ 宗教事務條例第五條規定各宗教堅持什麼的原則
第五條 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
⑷ 宗教事務條例規范是什麼
法律分析:宗教事故條例規范是為了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危害宗教和睦和社會和諧而制定的關於規范宗教事務管理的法律法規,其主要原則有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
法律依據:《宗教事務條例規范》
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第三條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⑸ 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是法律還是法規
宗教事務條例是由國務院制定的,是行政法規單行條例。是廣義上的法律,不是狹義上的法律。
2004年11月30日,國務院令第426號公布,2017年6月14日國務院第176次常務會議修訂,2017年8月26日國務院令第686號公布修訂後的《宗教事務條例》,2018年2月1日施行。《宗教事務條例》分總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宗教活動、宗教財產、法律責任、附則九章,共七十七條。
《宗教事務條例》明確了宗教事務管理要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條例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宗教界合法權益,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條例對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宗教活動、宗教財產的管理作了具體規定。
⑹ 《宗教事務條例》中規范的宗教出版物不得出現什麼內容
法律分析:宗教出版物內容,不得出現破壞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和睦相處、歧視、侮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教公民、宣揚宗教極端主義的等
法律依據:《宗教事務條例》第四十五條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寺觀教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編印、發送宗教內部資料性出版物。出版公開發行的宗教出版物,按照國家出版管理的規定辦理。
涉及宗教內容的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家出版管理的規定,並不得含有下列內容:
(一)破壞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和睦相處的;
(二)破壞不同宗教之間和睦以及宗教內部和睦的;
(三)歧視、侮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教公民的;
(四)宣揚宗教極端主義的;
(五)違背宗教的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的。
⑺ 宗教事務條例第三條規定
法律分析:關於打擊犯罪。我國的宗教問題一般屬於人民內部矛盾,但也有敵對勢力和不法分子打著宗教旗號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屬於敵我之間的較量。這些活動破壞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侵害公民的權利,嚴重危害社會,必須依法給予打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宗教事務條例》第三條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關於抵禦滲透。利用宗教進行滲透,是指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從事違反我國憲法法律和政策的活動,企圖爭奪群眾、爭奪思想陣地。境外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不是宗教問題,而是政治問題。關於打擊犯罪。我國的宗教問題一般屬於人民內部矛盾,但也有敵對勢力和不法分子打著宗教旗號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屬於敵我之間的較量。這些活動破壞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侵害公民的權利,嚴重危害社會,必須依法給予打擊。
⑻ 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什麼制止非法遏制極端
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根據《宗教事務條例》第二條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第三條 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8)中教事務條例擴展閱讀:
《宗教事務條例》第六十二條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或者干擾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正常的宗教活動的,由宗教事務部門責令改正;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侵犯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合法權益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⑼ 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自何時起施行
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2004年11月30日,回國務院令第426號公布,2017年6月14日國務院第176次常務答會議修訂,2017年8月26日國務院令第686號公布修訂後的《宗教事務條例》,2018年2月1日施行。《宗教事務條例》分總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宗教活動、宗教財產、法律責任、附則九章,共七十七條。
(9)中教事務條例擴展閱讀:
《宗教事務條例》明確了宗教事務管理要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條例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宗教界合法權益,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
對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宗教活動、宗教財產的管理作了具體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