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蘭州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蘭州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16 13:14:36

㈠ 房屋拆遷有哪些相關的法律法規

關於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公平規則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依法妥善處理征地拆遷案件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執法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申請人民法院執行國有土地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案件處理若干問題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征地拆遷補償暫行條例》、《土地違法案件查處辦法》等。
法律分析
關於房屋拆遷的法律規定:

《國有土地房屋徵收補償條例》

第十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制定徵收補償計劃,報市、縣級人民政府。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公布,並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

第十一條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公布徵求意見和根據民意修改意見的情況。如果由於舊城區重建需要徵用房屋,且大多數被徵用人認為徵用補償計劃不符合本條例的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被徵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第十二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房屋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較多的,由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房屋徵收決定前,徵收補償費應當足額到位,存入專用賬戶,專款專用。

第十三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後,應當及時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徵收補償方案、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市、縣級人民政府和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做好房屋徵收補償的宣傳解釋工作。依法被徵收的,同時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城市房屋拆遷稅收政策、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公平規則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依法妥善處理征地拆遷案件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執法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申請人民法院執行國有土地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案件處理若干問題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征地拆遷補償暫行條例》、《土地違法案件查處辦法》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第六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可以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和個人的房屋,並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㈡ 拆遷補償安置新條例怎麼規定的

新拆遷條例是根據暴力拆遷、極端對抗、因拆暴富針對「拆遷」過程中的種種問題,經過兩年多的調查研究、徵求意見,國務院法制辦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制定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徵求意見稿)》,擬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並於2010年1月29日正式公開徵求民意。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徵收人)給予公平補償。第三條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的原則。第四條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以下稱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市、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五條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第六條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監督。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財政、國土資源、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第七條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都有權向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舉報應當及時核實、處理。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政府和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監察。第二章徵收決定第八條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如下:(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四)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第九條依照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確需徵收房屋的各項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應當納入市、縣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應當廣泛徵求社會公眾意見,經過科學論證。第十條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第十一條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公布。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多數被徵收人認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徵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第十二條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房屋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數量較多的,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徵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第十三條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後應當及時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徵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宣傳、解釋工作。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第十四條被徵收人對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徵收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第十五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調查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第十六條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不得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實施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違反規定實施的,不予補償。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相關手續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第三章補償第十七條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第十八條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第十九條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徵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制定過程中,應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第二十條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由被徵收人協商選定;協商不成的,通過多數決定、隨機選定等方式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獨立、客觀、公正地開展房屋徵收評估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第二十一條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第二十二條因徵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搬遷費;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產權調換房屋交付前,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或者提供周轉用房。第二十三條對因徵收房屋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根據房屋被徵收前的效益、停產停業期限等因素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第二十四條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對違反城鄉規劃進行建設的,依法予以處理。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對認定為合法建築和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不予補償。第二十五條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補償協議訂立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第二十六條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第二十七條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第二十八條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第二十九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依法建立房屋徵收補償檔案,並將分戶補償情況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徵收補償費用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監督,並公布審計結果。第四章法律責任第三十條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中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三十一條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第三十二條採取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依法進行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第三十三條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用的,責令改正,追回有關款項,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有關責任單位通報批評、給予警告;第三十四條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或者房地產估價師出具虛假或者有重大差錯的評估報告的,由發證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對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並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對房地產估價師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並記入信用檔案;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注冊證書;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五章附則第三十五條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13日國務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同時廢止。本條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項目,繼續沿用原有的規定辦理,但政府不得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註:《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國務院令第590號)已經2011年1月19日國務院第141次常務會議通過,2011年1月21日公布並施行。

㈢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內容有什麼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城市房屋拆遷的管理,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建設項目順利進行,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有利於城市舊區改造和生態環境改善,保護文物古跡。第四條: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安置;被拆遷人應當在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本條例所稱拆遷人,是指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單位。本條例所稱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第五條: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房屋拆遷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互相配合,保證房屋拆遷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負責與城市房屋拆遷有關的土地管理工作。[2]第二章拆遷管理第六條:拆遷房屋的單位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實施拆遷。第七條:申請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應當向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交下列資料:(一)建設項目批准文件;(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四)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五)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出具的拆遷補償安置資金證明。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經審查,對符合條件的,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第八條: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在發放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同時,應當將房屋拆遷許可證中載明的拆遷人、拆遷范圍、拆遷期限等事項,以房屋拆遷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和拆遷人應當及時向被拆遷人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第九條:拆遷人應當在房屋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拆遷范圍和拆遷期限內,實施房屋拆遷。需要延長拆遷期限的,拆遷人應當在拆遷期限屆滿15日前,向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出延期拆遷申請;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延期拆遷申請之日起10日內給予答復。第十條:拆遷人可以自行拆遷,也可以委託具有拆遷資格的單位實施拆遷。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不得作為拆遷人,不得接受拆遷委託。第十一條:拆遷人委託拆遷的,應當向被委託的拆遷單位出具委託書,並訂立拆遷委託合同。拆遷人應當自拆遷委託合同訂立之日起15日內,將拆遷委託合同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備案。被委託的拆遷單位不得轉讓拆遷業務。第十二條:拆遷范圍確定後,拆遷范圍內的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下列活動:(一)新建、擴建、改建房屋;(二)改變房屋和土地用途;(三)租賃房屋。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就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拆遷人需要延長暫停期限的,必須經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批准,延長暫停期限不得超過1年。第十三條: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拆遷租賃房屋的,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第十四條: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代管的房屋需要拆遷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必須經公證機關公證,並辦理證據保全。第十五條: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訂立後,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遷期限內拒絕搬遷的,拆遷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期間,拆遷人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先予執行。第十六條: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自裁決書送達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拆遷人依照本條例規定已對被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或者提供拆遷安置用房、周轉用房的,訴訟期間不停止拆遷的執行。第十七條: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未搬遷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或者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實施強制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除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第十八條:拆遷中涉及軍事設施、教堂、寺廟、文物古跡以及外國駐華使(領)館房屋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第十九條:尚未完成拆遷補償安置的建設項目轉讓的,應當經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同意,原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中有關權利、義務隨之轉移給受讓人。項目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書面通知被拆遷人,並自轉讓合同簽訂之日起30日內予以公告。第二十條:拆遷人實施房屋拆遷的補償安置資金應當全部用於房屋拆遷的補償安置,不得挪作他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拆遷補償安置資金使用的監督。第二十一條: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拆遷檔案管理制度,加強對拆遷檔案資料的管理。[2]第三章拆遷補償第二十二條: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拆除違章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拆除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應當給予適當補償。第二十三條: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除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外,被拆遷人可以選擇拆遷補償方式。第二十四條:貨幣補償的金額,根據被拆遷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因素,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第二十五條: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計算被拆遷房屋的補償金額和所調換房屋的價格,結清產權調換的差價。拆遷非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不作產權調換,由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第二十六條:拆遷公益事業用房的,拆遷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城市規劃的要求予以重建,或者給予貨幣補償。第二十七條:拆遷租賃房屋,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賃關系的,或者被拆遷人對房屋承租人進行安置的,拆遷人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對解除租賃關系達不成協議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產權調換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拆遷人應當與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訂立房屋租賃合同。第二十八條:拆遷人應當提供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準的房屋,用於拆遷安置。第二十九條:拆遷產權不明確的房屋,拆遷人應當提出補償安置方案,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實施拆遷。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遷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第三十條:拆遷設有抵押權的房屋,依照國家有關擔保的法律執行。第三十一條: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遷補助費。在過渡期限內,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處的,拆遷人應當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使用拆遷人提供的周轉房的,拆遷人不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第三十二條:拆遷人不得擅自延長過渡期限,周轉房的使用人應當按時騰退周轉房。因拆遷人的責任延長過渡期限的,對自行安排住處的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應當自逾期之月起增加臨時安置補助費;對周轉房的使用人,應當自逾期之月起付給臨時安置補助費。第三十三條:因拆遷非住宅房屋造成停產、停業的,拆遷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2]第四章罰則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擅自實施拆遷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拆遷,給予警告,並處已經拆遷房屋建築面積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罰款。第三十五條:拆遷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以欺騙手段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吊銷房屋拆遷許可證,並處拆遷補償安置資金1%以上3%以下的罰款。第三十六條:拆遷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拆遷,給予警告,可以並處拆遷補償安置資金3%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房屋拆遷許可證:(一)未按房屋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拆遷范圍實施房屋拆遷的;(二)委託不具有拆遷資格的單位實施拆遷的;(三)擅自延長拆遷期限的。第三十七條:接受委託的拆遷單位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轉讓拆遷業務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合同約定的拆遷服務費25%以上50%以下的罰款。第三十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違反本條例規定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以及其他批准文件的,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以及其他批准文件後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或者對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2]第五章附則第三十九條:在城市規劃區外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參照本條例執行。第四十條:本條例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1991年3月22日國務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㈣ 國家拆遷條例什麼時候執行(蘭州)

如針對蘭州市的拆遷補償規定,目前適用的應該是《蘭州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發布日期:2004年10月13日 實施日期:2004年11月1日)。但是由於制定該法所依據的行政法規《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已經被最新的《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實施日期:2011年1月21日)所取代,預計該法也會於近期根據最新的條例進行修訂。

㈤ 甘肅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內容有哪些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房屋拆遷管理,保障城市建設順利進行,保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凡在本省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拆遷人是指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建設單位。本辦法所稱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第四條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已經批準的城市規劃,有利於城市舊區改建,有利於合理使用和節約土地,有利於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保護文物古跡。第五條拆遷人必須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和安置;被拆遷人必須服從城市建設需要,在規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第六條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是全省城市房屋拆遷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全省城市房屋拆遷單位的資質管理,指導、監督、檢查全省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市、州(地區)、縣(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拆遷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工作;市、縣(市)拆遷主管部門負責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監督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資金的使用,協調處理房屋拆遷糾紛。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城市房屋拆遷工作的領導。規劃、城建、土地、公安、工商等部門要積極配合,協同做好拆遷工作。對在城市房屋拆遷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第二章拆遷管理編輯第八條申請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應當向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提交下列資料:(一)建設項目批准文件;(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四)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五)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出具的拆遷補償安置資金證明。拆遷方案應當包括准確的拆遷范圍、拆遷的實施步驟、被拆遷的單位和居民總戶數、安置的初步方案,估算的各項補償、補助費用,拆遷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第九條拆遷主管部門應在接到拆遷申請之日起30日內進行審查並作出決定。准予拆遷的,發給房屋拆遷許可證;不準拆遷的,應當說明理由。拆遷人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之日起3個月內無正當理由不實施拆遷的,其房屋拆遷許可證失效。第十條房屋拆遷可以由拆遷人自行拆遷或者委託拆遷。第十一條拆遷人委託拆遷的,被委託人應當是取得房屋拆遷資格證書的單位。資格證書的審查核發辦法,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統一印製《資格證書》。各級拆遷主管部門不得作為拆遷人,不得接受拆遷委託。第十二條房屋拆遷許可證一經發放,拆遷主管部門應將拆遷人、拆遷范圍、拆遷期限、安置方案等以公告形式予以公布。拆遷主管部門和拆遷人應當及時向被拆遷人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第十三條拆遷范圍確定後,拆遷范圍內的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下列活動:(一)新建、擴建、改建房屋;(二)改變房屋和土地用途;(三)租賃房屋。第十四條拆遷主管部門應當就前條所列事項書面通知土地、規劃、建設等部門暫停辦理新建房屋、改變土地用途等手續;房地產管理部門暫停辦理房屋擴建(翻建)、買賣、租賃、交換、抵押等手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暫停辦理房屋拆遷范圍內的營業執照。第十五條在拆遷主管部門公布的拆遷期限內,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人依照本辦法規定就補償、安置等問題簽訂書面協議。協議訂立後,可以向公證機關辦理公證,並報送拆遷主管部門備案。補償、安置協議應當規定補償形式和補償金額、安置地點和安置用房、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以及違約責任和當事人認為需要訂立的其他條款。第十六條拆除依法代管的房屋,代管人是拆遷主管部門的,拆遷協議必須經公證機關公證,並辦理證據保全。對安置使用人的房屋或作價補償的價款,仍由代管人代管。被拆除的房屋所有人下落不明又無合法代理人的,由拆遷人到當地拆遷主管部門進行登記後,按代管房屋處理。第十七條在規定拆遷期限內,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經協商達不成書面協議的,由批准拆遷的拆遷主管部門裁決。被拆遷人是批准拆遷的拆遷主管部門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裁決書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訴訟期間,拆遷人已給被拆遷人做了安置或者提供了周轉房的,不停止拆遷的執行。強制拆遷按照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執行。第十八條拆遷結束後,拆遷人應當及時辦理被拆除房屋的產權證件注銷手續。第十九條法律、法規對拆遷軍事設施、教堂、寺廟、文物古跡等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執行。第二十條拆遷主管部門應當對房屋拆遷工作進行檢查和監督,檢查人員應當持證執行公務,被檢查者應當如實提供情況和資料。檢查者有責任為被檢查者保守技術和業務秘密。第二十一條拆遷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房屋拆遷檔案制度,加強對拆遷檔案資料的管理。第三章拆遷補償編輯第二十二條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依照本辦法規定給予補償。拆除違法建築,不予補償;拆除超過批准期限或雖未規定期限但使用兩年以上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拆除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按使用期限的殘存價值參考剩餘期限給予補償。拆遷公告公布後,被拆遷人繼續進行的房屋及其附屬物改造、擴建、裝飾裝修部分,不予補償。第二十三條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貨幣補償的金額按照所拆房屋產權證件上載明的建築面積、被拆遷房屋的區位、用途,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協商確定。實行產權調換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依照前款的規定,計算被拆遷房屋的補償金額和所調換房屋的價格,結清產權調換的差價。第二十四條拆遷用於公益事業的房屋及其附屬物,拆遷人應按其原性質及原面積予以重建,確實不能重建的,經被拆遷人的主管部門同意,給予貨幣補償,或者由市、縣人民政府按照城市規劃統籌安排。拆除非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不作產權調換,由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第二十五條拆除公用建築、城市通訊纜線、供電線路、管道等市政公共設施以及綠地的,或因拆遷工作不善造成損毀的,拆遷人應根據市政、園林建設有關規定予以復建或賠償。第二十六條拆除有裝飾的非住宅房屋,按裝飾的材料費和相當於材料費30%的人工費評估後結合成新給予補償。第二十七條拆除租賃房屋,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賃關系的,或者被拆遷人對房屋承租人進行安置的,拆遷人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對解除租賃關系達不成協議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實行產權調換。產權調換後,被拆遷人應當與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訂立房屋租賃合同,並到當地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有關手續。第二十八條拆除政府管理的國有住宅房屋實行產權調換的,其結構差價的結算辦法由市、縣人民政府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製定。第二十九條拆除有產權糾紛的房屋,在拆遷公告規定期限內糾紛未解決的,由拆遷人提出補償安置方案,報縣級以上拆遷主管部門批准,並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後實施拆遷。第三十條拆除設有抵押權的房屋實行產權調換的,由抵押權人和抵押人重新簽訂抵押協議。抵押權人和抵押人在拆遷主管部門公布的規定期限內達不成抵押協議的,由拆遷人參照本辦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實施拆遷。拆除設有抵押權的房屋實行作價補償的,由抵押權人和抵押人重新設立抵押權或由抵押人清償債務後,方可給予補償。第四章拆遷安置編輯第三十一條拆遷人對被拆除房屋使用人依照本辦法規定給予安置。一次性安置有困難的,可用周轉房過渡或自行過渡,過渡期限一般不得超過2年。被拆除房屋使用人是指在拆遷范圍內取得房屋產權證或租賃證的公民和在拆遷范圍內具有營業執照或者作為正式辦公地,並且有房屋產權證或租賃證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第三十二條對被拆除房屋使用人的安置地點,應當根據城市規劃對建設地區的要求和建設工程的性質,按照有利於實施城市規劃和城市舊區改建的原則就地或異地安置。拆除學校、幼兒園、托兒所、醫院、敬老院、影劇院等文教、衛生和社會福利事業用房,優先就地、就近安置;拆除商業、服務業營業性用房,一般予以就地、就近安置;拆除住宅房屋,被拆遷的區域用於商品住房建設、職工住宅建設的,可以就地、就近安置。第三十三條從城市區位好的地段遷到區位差的地段異地安置的,安置面積可在本辦法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規定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增加的部分不結算結構差價。具體增加標准由市、縣人民政府制定。第三十四條拆除非住宅房屋,按被拆除房屋建築面積安置。安置面積公用部分的分攤不沖減應安置的建築面積,但被拆遷人應按有關規定分攤公用建築面積的費用。第三十五條拆除不成套住宅房屋按原房屋的居住面積安置;拆除成套住宅房屋按原房屋的使用面積安置。第三十六條拆遷人新建安置被拆除房屋使用人的住宅房屋,應當符合《甘肅省城鎮住宅建設標准》的有關規定。拆遷主管部門在工程竣工後,應當會同有關部門進行驗收,驗收合格的方可安置。驗收不合格的,拆遷人應當按有關規定予以修繕、改建、調換或對房屋使用人給予賠償。第三十七條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因拆遷而遷出的,由拆遷人付給搬家補助費。一次安置的付給一次搬家補助費,臨時安置的付給兩次搬家補助費。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在規定的過渡期內自行安排住處的,拆遷人按被拆除房屋使用面積付給臨時安置補助費;由拆遷人提供周轉房的不付給臨時安置補助費。周轉房一般不得小於被拆除房屋建築面積的70%,並應具備基本的居住條件和生活設施。第三十八條拆遷人、被拆除房屋使用人雙方應當遵守過渡期限的協議,拆遷人不得擅自延長過渡期限。由拆遷人提供周轉房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到期後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遷往安置用房和騰退周轉房。第三十九條由於拆遷人的責任使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延長過渡期的,按下列規定處理:(一)自行安排過渡的,從逾期之月起,拆遷人應當增加臨時安置補助費。逾期1年以內的增加50%,逾期1年以上的,在上年基礎上每年遞增50%;(二)由拆遷人提供周轉房安排過渡的,從逾期之月起,拆遷人應當付給臨時安置補助費。第四十條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產、停業引起經濟損失的,由拆遷人付給補助費。具體補助標准由市、縣人民政府制定。第四十一條因房屋拆遷引起被拆除房屋使用人的通訊、煤氣、有線電視、動力設施、機器設備等拆除、安裝、存放及運輸所發生的費用,由拆遷人補償。第五章法律責任編輯第四十二條對有下列行為的,由拆遷主管部門予以處罰:(一)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或未按房屋拆遷許可證的規定擅自拆遷的,對拆遷人予以警告,責令停止拆遷,限期補辦有關手續,並按拆除房屋建築面積處以每平方米50元以下的罰款;(二)委託未取得拆遷資格證書的單位實施拆遷的,對拆遷人予以警告,責令停止拆遷,可以並處拆遷補償安置資金3%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房屋拆遷許可證;(三)無正當理由超過規定拆遷期限或者擅自延長過渡期限的,對拆遷人予以警告,可以並處拆遷補償安置資金3%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房屋拆遷許可證。拆遷人有前款第(一)、(二)項行為,給被拆遷人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四十三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第四十四條非法阻礙拆遷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執行公務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四十五條拆遷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二)以權謀私,索賄受賄的;(三)玩忽職守,嚴重失職的;(四)非法附加條件,故意刁難拆遷當事人或者增加其額外負擔的;(五)違反規定濫設項目收費罰款的;(六)接受委託拆遷的。第六章附則編輯第四十六條拆遷管理費的收取及使用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搬家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的標准,由省物價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審批。第四十七條本辦法實施中的具體應用問題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第四十八條本辦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㈥ 甘肅省蘭州新區搬遷政策

蘭州新區房屋拆遷補償

(一)、土地徵收補償

(1)集體土地徵收補償

1、集體水澆地徵收補償。根據省政府區片價和新區規劃范圍內各鄉鎮地上附著物近年來補償情況,永登縣中川、秦川等鎮:土地區片價27306元/畝,地上附著物平均價23812元/畝,兩者相加統一按綜合補償價51118元/畝一次性補償;皋蘭西岔等鎮:土地區片價32226元/畝,地上附著物平均價23812元/畝,兩者相加統一按綜合補償價56038元/畝一次性補償。

2、集體旱砂地徵收補償。結合新區原有標准和附著物補償情況,兩者相加各鎮統一按照每畝19200元綜合補償價一次性補償。

3、集體旱土地徵收補償。結合新區原有標准和附著物補償情況,兩者相加各鎮統一按照每畝13000元綜合補償價一次性補償。

4、集體公用地、宅基地等農村建設用地的補償,按照相鄰地類區片價補償。

5、溫室大棚等設施農業用地的補償,土地按綜合補償價補償,地上構築物按新區標准補償。

6、鎮、村、社要加強對征地補償費的管理,按規定分配發放,並在征地補償費中預留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個人承擔費用。

(2)國有土地收回補償

1、國有出讓土地,按照《蘭州新區片區地價》評估補償。

2、國有劃撥土地,按照國土資源部《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相關規定執行。

3、國有劃撥用於發展生態、林業的荒山荒坡地,經新區農林部門確認,開發使用並發揮效益的,按生態、林業方面規定評估補償,否則不予補償,無償收回。



(6)蘭州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1、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宅基地上房屋徵收補償與安置為優化房屋拆遷新秩序,規范房屋徵收補償,杜絕因新區征地拆遷群眾無序、違法建房造成資源浪費,達到少蓋不少得,多蓋不多得的目的,根據近年新區安置補償情況和農村正常宅院房屋建築面積,綜合農戶獎勵、過渡費等各方面因素,徵收農戶宅基地上房屋統一按農戶人口每人310000元一次性貨幣補償安置,鰥寡孤獨一人戶按330000元一次性貨幣補償安置,農戶房屋及附著物和其他院落房屋及附著物一律不再補償。

(1)、貨幣安置對象:以2010年8月15日為時間節點進行統計,有承包地、有宅房、有農業戶口的社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確定為一次性貨幣補償安置對象。

(2)、農戶數量核定依據和時間:核定農戶以社為單位,以2010年8月15日公安部門及各鄉鎮派出所農戶戶籍為依據核定一次性貨幣補償安置農戶數量。

(3)、農戶人口數量確定:依據核定的農戶戶籍信息中的人口基數,結合近幾年新生、因亡、因婚、因學、服現役等正常人口增減情況,核定一次性貨幣補償安置的現有農戶農業戶籍人口數量。

(4)、安置補償費管理:農戶貨幣安置補償費由鎮、村、社管理,農戶合理使用,農戶貨幣安置補償費必須按照每人30㎡—35㎡(鰥寡孤獨50㎡—60㎡)的標准購買新區范圍內規劃新建的經濟適用房或具有合法手續的商品房,由土地徵收管理中心監管,鎮、村、社負責通過一定程序足額交清購房款及相關費用,不足部分自行承擔,剩餘部分一次性發放農戶。

(5)、違反國家計劃生育政策農戶戶口補償:按照新的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對於農戶中已經確認為超生的人口,不論超生幾人,繳清社會撫養費後,一律視為一人按貨幣補償安置費31萬元的50%予以一次性補償;自本方案施行之日起,超生的一律不予貨幣補償安置。

(6)、安置樓房選擇:本著集中管理,方便議事,沿襲歷史的原則,新區城建局和相關部門對新區范圍內可提供貨幣化補償安置農戶房源的房地產企業,按《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進行房源篩選,房地產企業提供可團購的房源,征管中心和各鎮按團購房源信息,指導村支部、村委會、社集體民主決策,以村或社為單位,相對集中的合理回購新區范圍內的經濟適用房或者商品房。

㈦ 蘭州拆遷補助方法

根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拆遷補償標准在其第三章「拆遷補償與安置」有詳細的說明,具體的拆遷補償標准如下:第二十二條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拆除違章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拆除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應當給予適當補償。第二十三條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除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外,被拆遷人可以選擇拆遷補償方式。第二十四條貨幣補償的金額,根據被拆遷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因素,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第二十五條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計算被拆遷房屋的補償金額和所調換房屋的價格,結清產權調換的差價。拆遷非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不作產權調換,由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第二十六條拆遷公益事業用房的,拆遷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城市規劃的要求予以重建,或者給予貨幣補償。第二十七條拆遷租賃房屋,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賃關系的,或者被拆遷人對房屋承租人進行安置的,拆遷人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對解除租賃關系達不成協議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產權調換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拆遷人應當與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訂立房屋租賃合同。第二十八條拆遷人應當提供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準的房屋,用於拆遷安置。第二十九條拆遷產權不明確的房屋,拆遷人應當提出補償安置方案,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實施拆遷。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遷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第三十條拆遷設有抵押權的房屋,依照國家有關擔保的法律執行。第三十一條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遷補助費。在過渡期限內,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處的,拆遷人應當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使用拆遷人提供的周轉房的,拆遷人不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第三十二條拆遷人不得擅自延長過渡期限,周轉房的使用人應當按時騰退周轉房。因拆遷人的責任延長過渡期限的,對自行安排住處的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應當自逾期之月起增加臨時安置補助費;對周轉房的使用人,應當自逾期之月起付給臨時安置補助費。第三十三條因拆遷非住宅房屋造成停產、停業的,拆遷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㈧ 甘肅省房屋拆遷有哪些政策

甘肅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
(1997年7月30日甘肅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根據2002年3月30日甘肅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關於修改〈甘肅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04年6月4日甘肅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甘肅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房屋拆遷管理,保障城市建設順利進行,保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凡在本省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拆遷人是指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建設單位。
本辦法所稱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
第四條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已經批準的城市規劃,有利於城市舊區改建,有利於合理使用和節約土地,有利於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保護文物古跡。
第五條拆遷人必須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和安置;被拆遷人必須服從城市建設需要,在規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第六條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是全省城市房屋拆遷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全省城市房屋拆遷單位的資質管理,指導、監督、檢查全省城市房屋拆遷工作。
市、州(地區)、縣(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拆遷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工作;市、縣(市)拆遷主管部門負責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監督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資金的使用,協調處理房屋拆遷糾紛。
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城市房屋拆遷工作的領導。規劃、城建、土地、公安、工商等部門要積極配合,協同做好拆遷工作。對在城市房屋拆遷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二章拆遷管理

第八條申請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應當向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建設項目批准文件;
(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
(四)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
(五)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出具的拆遷補償安置資金證明。
拆遷方案應當包括准確的拆遷范圍、拆遷的實施步驟、被拆遷的單位和居民總戶數、安置的初步方案,估算的各項補償、補助費用,拆遷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第九條拆遷主管部門應在接到拆遷申請之日起30日內進行審查並作出決定。准予拆遷的,發給房屋拆遷許可證;不準拆遷的,應當說明理由。
拆遷人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之日起3個月內無正當理由不實施拆遷的,其房屋拆遷許可證失效。
第十條房屋拆遷可以由拆遷人自行拆遷或者委託拆遷。
第十一條拆遷人委託拆遷的,被委託人應當是取得房屋拆遷資格證書的單位。資格證書的審查核發辦法,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統一印製《資格證書》。
各級拆遷主管部門不得作為拆遷人,不得接受拆遷委託。
第十二條房屋拆遷許可證一經發放,拆遷主管部門應將拆遷人、拆遷范圍、拆遷期限、安置方案等以公告形式予以公布。拆遷主管部門和拆遷人應當及時向被拆遷人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第十三條拆遷范圍確定後,拆遷范圍內的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下列活動:
(一)新建、擴建、改建房屋;
(二)改變房屋和土地用途;
(三)租賃房屋。
第十四條拆遷主管部門應當就前條所列事項書面通知土地、規劃、建設等部門暫停辦理新建房屋、改變土地用途等手續;房地產管理部門暫停辦理房屋擴建(翻建)、買賣、租賃、交換、抵押等手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暫停辦理房屋拆遷范圍內的營業執照。
第十五條在拆遷主管部門公布的拆遷期限內,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人依照本辦法規定就補償、安置等問題簽訂書面協議。協議訂立後,可以向公證機關辦理公證,並報送拆遷主管部門備案。
補償、安置協議應當規定補償形式和補償金額、安置地點和安置用房、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以及違約責任和當事人認為需要訂立的其他條款。
第十六條拆除依法代管的房屋,代管人是拆遷主管部門的,拆遷協議必須經公證機關公證,並辦理證據保全。對安置使用人的房屋或作價補償的價款,仍由代管人代管。
被拆除的房屋所有人下落不明又無合法代理人的,由拆遷人到當地拆遷主管部門進行登記後,按代管房屋處理。
第十七條在規定拆遷期限內,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經協商達不成書面協議的,由批准拆遷的拆遷主管部門裁決。被拆遷人是批准拆遷的拆遷主管部門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
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裁決書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訴訟期間,拆遷人已給被拆遷人做了安置或者提供了周轉房的,不停止拆遷的執行。
強制拆遷按照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拆遷結束後,拆遷人應當及時辦理被拆除房屋的產權證件注銷手續。
第十九條法律、法規對拆遷軍事設施、教堂、寺廟、文物古跡等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執行。
第二十條拆遷主管部門應當對房屋拆遷工作進行檢查和監督,檢查人員應當持證執行公務,被檢查者應當如實提供情況和資料。檢查者有責任為被檢查者保守技術和業務秘密。
第二十一條拆遷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房屋拆遷檔案制度,加強對拆遷檔案資料的管理。

第三章拆遷補償

第二十二條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依照本辦法規定給予補償。
拆除違法建築,不予補償;拆除超過批准期限或雖未規定期限但使用兩年以上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拆除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按使用期限的殘存價值參考剩餘期限給予補償。
拆遷公告公布後,被拆遷人繼續進行的房屋及其附屬物改造、擴建、裝飾裝修部分,不予補償。
第二十三條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
貨幣補償的金額按照所拆房屋產權證件上載明的建築面積、被拆遷房屋的區位、用途,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協商確定。
實行產權調換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依照前款的規定,計算被拆遷房屋的補償金額和所調換房屋的價格,結清產權調換的差價。
第二十四條拆遷用於公益事業的房屋及其附屬物,拆遷人應按其原性質及原面積予以重建,確實不能重建的,經被拆遷人的主管部門同意,給予貨幣補償,或者由市、縣人民政府按照城市規劃統籌安排。......
明白?就找到這些了

熱點內容
黃驊司法輔警 發布:2025-02-05 19:26:40 瀏覽:910
怎樣用物理方法治晚上打呼 發布:2025-02-05 19:07:27 瀏覽:407
刑事司法學英文 發布:2025-02-05 17:37:59 瀏覽:903
城陽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05 17:37:47 瀏覽:250
法院杜雲發 發布:2025-02-05 16:57:31 瀏覽:449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
法家法治國誤導 發布:2025-02-05 16:14:19 瀏覽:427
很多公司上班時間與勞動法不一致 發布:2025-02-05 16:11:11 瀏覽:900
陽泉市礦區法院 發布:2025-02-05 16:10:01 瀏覽: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