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行政機關公文處理條例

行政機關公文處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16 13:50:10

㈠ 國家行政公文處理辦法格式

《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做好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加強管理,使之規范化、制度化,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家行政機關的公文(包括電報,下同),是傳達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發布行政法規規章,請示和答復問題,指導和商洽工作,報告情況,交流經驗的重要工具。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必須認真做好公文處理工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第三條 各級國家行政機關應發揚深入實際、聯系群眾、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和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文牘主義,提高公文處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第四條 公文處理必須做到准確、及時、安全。公文由文書部門統一收發、分辦、傳遞、用印、立卷和歸檔。
第五條 國家行政機關的公文工作,應貫徹黨政分工的原則。
第六條 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公文處理工作,必須嚴格執行有關保密規定,確保國家秘密。
第二章 公文主要種類
第七條 國家行政機關的公文種類主要有:
一、命令(令)、指令
發布重要行政法規和規章,採取重大強制性行政措施,任免、獎懲有關人員,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等,用「命令(令)」。
發布指示性和規定性相結合的措施或要求,用「指令」。
二、決定、決議
對重要事項或重大行動做出安排,用「決定」。
經會議討論通過並要求貫徹執行的事項,用「決議」。
三、指示
對下級機關布置工作,闡明工作活動的指導原則,用「指示」。
四、布告、公告、通告
公布應當普遍遵守或周知的事項,用「布告」。
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用「公告」。
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周知的事項,用「通告」。
五、通知
發布行政法規和規章,轉發上級機關、同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需要周知或共同執行的事項,用「通知」。
六、通報
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情況,用「通報」。
七、報告、請示
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用「報告」。
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用「請示」。
八、批復
答復請示事項,用「批復」。
九、函
相互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向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批准等,用「函」。
十、會議紀要
傳達會議議定事項和主要精神,要求與會單位共同遵守、執行的,用「會議紀要」。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八條 公文一般由標題、發文字型大小、簽發人、秘密等級、緊急程度、主送機關、正文、附件、印章、發文時間、抄送機關、附註等部分組成。
一、公文標題,應當准確簡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內容,一般應標明發文機關和公文種類;除批轉法規性文件外,一般不加書名號。
二、發文字型大小,包括機關代字、年號、順序號。幾個機關聯合發文,只標明主辦機關發文字型大小。
三、公文一律加蓋印章。上報國務院的公文,應註明簽發人。
四、秘密公文應分別標明「絕密」、「機密」、「秘密」。
五、緊急公文應分別標明「特急」、「急」。
六、請示一般只寫一個主送機關,如需同時送其他機關,應用抄報形式。
七、公文如有附件,應在正文之後註明附件名稱和順序。
八、發文機關應寫機關全稱或規范化簡稱,幾個機關聯合發文,應將主辦機關排列在前。
九、會議通過的文件,應在標題之下、正文之前註明會議名稱和通過日期。十、文字從左至右橫寫、橫排。少數民族文字按其習慣書寫、排版。
第九條 公文紙一般用十六開型(長二百六十毫米、寬一百八十五毫米),左側裝訂。「布告」、「公告」、「通告」用紙大小,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第四章 行文規則
第十條 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行文關系,應根據各自隸屬關系和職權范圍確定。
第十一條 政府各部門在自己的許可權內,可以互相行文,可以同下一級人民政府的有關業務部門互相行文;也可以根據本級政府授權和有關規定,對下一級人民政府直接行文。
第十二條 向下級機關的重要行文,應抄報直接上級機關。
第十三條 凡部門之間未對有關問題協商一致時,一律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第十四條 政府各部門可以聯合行文。
第十五條 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不得越級請示。因特殊情況,必須越級行文時,應抄報越過的機關。
第十六條 請示的公文,一般應一文一事。除領導直接交辦的事項外,請示不要直接送領導者個人,也不要同時抄送同級和下級機關。
第十七條 受雙重領導的機關上報公文,應根據內容寫明主報機關和抄報機關,由主報機關負責答復請示的問題。上級機關向受雙重領導的下級機關行文時,應同時抄送另一上級機關。
第十八條 經過批准在報刊發表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應視為正式公文依照執行。如不另行文,應在報刊發表時註明。
第五章 公文辦理
第十九條 公文辦理一般包括登記、分辦、批辦、承辦、催辦、擬稿、審核、簽發、繕印、用印、傳遞、歸檔、銷毀等程序。
第二十條 凡需辦理的公文,文書部門應根據內容和性質,送領導人批示或交有關業務部門辦理。緊急公文,文書部門應提出辦理時限。
第二十一條 凡涉及其他部門或地區的問題,主辦機關應主動與有關部門或地區協商、會簽。上報的公文,如有關方面意見不一致,要如實反映。
第二十二條 已送領導人批示或交有關業務部門辦理的公文,文書部門要負責檢查催辦,防止漏辦和延誤。
第二十三條 草擬公文應注意:
一、要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符合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及有關規定,如提出新的政策規定,應加以說明。
二、情況要確實,觀點要明確,條理要清楚,層次要分明,文字要精煉,書寫要工整,標點要准確,篇幅要力求簡短。
三、人名、地名、數字、引文要准確。時間應寫具體的年月日。
四、公文中的數字,除發文字型大小、統計表、計劃表、序號、百分比、專用術語和其他必須用阿拉伯數碼者外,一般用漢字書寫。在同一公文中,數字的使用應前後一致。
五、引用公文應註明發文時間、機關、標題和文號。
六、用詞要准確、規范。在使用簡稱時,應先用全稱,並加以說明。不寫不規范的字。
第二十四條 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發出的公文,由機關領導人簽發。重要的或涉及面廣的,由正職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職領導人簽發。有的公文,可由秘書長或辦公廳(室)主任根據授權簽發。
第二十五條 各級領導人審批公文要認真負責,文件主批人要簽署自己的意見、姓名和時間。
第二十六條 草擬和簽批公文,應使用鋼筆或毛筆。
第二十七條 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辦公廳(室)在將公文送領導人簽發之前,應認真做好審核工作。審核的重點是:是否需要行文,公文內容、文字表述、文種使用、格式等是否符合本辦法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八條 上報的公文,如不符合本辦法第十五條、第二十一條和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上級機關的文書部門可退回呈報單位。
第二十九條 上級機關的發文,除絕密或註明不準翻印的以外,經下一級機關的秘書長或辦公廳(室)主任批准,可以翻印、轉發。翻印時,要註明翻印的機關和時間。
第三十條 傳遞秘密公文時,必須採取相應的保密措施,確保文件安全。
第六章 公文立卷、銷毀
第三十一條 公文辦完後,應根據文書立卷、歸檔的有關規定,及時將公文定稿、正本和有關材料整理立卷。
第三十二條 公文立卷應根據其特徵、相互聯系和保存價值分類整理,保證齊全、完整,正確反映本機關的主要工作情況,便於保管、查找和利用。
第三十三條 立好的案卷,應按照有關規定定期向檔案部門移交。個人不得保存應存檔的公文。
第三十四條 沒有存檔價值和存查必要的公文,經過鑒別和主管領導人批准,可定期銷毀。銷毀秘密公文,要進行登記,有專人監督,保證不丟失、不漏銷。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五條 外事、軍事、司法、行政法規等方面的公文處理辦法,由有關部門依照本辦法另行制定,並報國務院辦公廳備案。
第三十六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部門可根據本辦法,結合實際情況,制訂實施細則。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一九八一年二月二十七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暫行辦法》同時廢止。其他有關行政機關公文處理的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為准。

㈡ 現行公文規章是《國家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國務院辦公廳什麼時候公布的

《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是國務院於2000年8月24日發布實施的處理辦法。2012年4月16日經《中辦發〔2012〕14號》廢止,替代法規為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

㈢ 根據《國家行政機關文書處理辦法》的規定,公文一般由幾個部分組成

公文一般由份號、密級和保密期限、緊急程度、發文機關標志、發文字型大小、簽發人、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說明、發文機關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註、附件、抄送機關、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頁碼等組成。

特定格式

1、信函式格式

發文機關名稱上邊緣距上頁邊的距離為30mm,推薦用小標宋體字,字型大小由發文機關酌定;發文機關全稱下4mm處為一條武文線(上粗下細),距下頁邊20mm處為一條文武線(上細下粗),兩條線長均為170mm。

每行居中排28個字。發文機關名稱及雙線均印紅色。兩線之間各要素的標識方法從本標准相應要素說明。

2、命令格式

命令標識由發文機關名稱加「命令」或「令」組成,用紅色小標宋體字,字型大小由發文機關酌定。命令標識上邊緣距版心上邊緣20mm,下邊緣空2行居中標識標識令號;令號下空2行標識正文;正文下一行右空4字標識簽發人簽名章,簽名章左空2字標識簽發人職務。

聯合發布的命令或令的簽發人職務應標識全稱。在簽發人簽名章下一行右空2字標識成文時間。分送機關標識方法同抄送機關。其他要素從本標准相關要素說明。

3、會議紀要格式

會議紀要標識由「×××××會議紀要」組成。其標識位置用紅色小標宋體字,字型大小由發文機關酌定。其他要素從本標准相關要素說明。



公文用紙採用國際標准A4型紙,其成品幅面尺寸為:公文用紙上白邊(天頭)寬為20mm±0.5mm,下白(地腳)寬7mm±0.5mm,左白邊(訂口)寬20mm±0.5mm,右白邊(翻口)寬15mm±0.5mm。

首頁不要頁碼,為了防止出現「此頁無正文」字樣,在調整行距、字距時,每頁既可減少1行,每行可減少1-2個字,也可每頁增加1-2行,每行增加1-2個字。

公文要雙面印刷,公文頁碼用4號半形白體阿拉伯數字標注,置於版心下邊緣之下一行,數字左右各放一條4號一字線,一字線距版心下邊緣7mm,單頁碼居右空1字,雙頁碼居左空1字。公文裝訂與公文排印一致,左側裝訂,不掉頁。

㈣ 《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法》規定:"'請示'應當一文一事;一般只寫一個主送機關" 為什麼要作此規定呢

首先說,沒有《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法》這么一個法。我國現行的公文,是按照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中辦發〔2012〕14號)及其配套的《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
9704-2012)來規范的。在2012年7月1日新《條例》實施之前,倒是有個《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國發〔2000〕23號,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但是當2012年新《條例》施行的時候,上述《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即已廢止。樓主如果是學習公文處理相關規定的話,還是應該參照最新的規定,因為2012年公文新規對公文的要素、格式等都做了很多修改和簡化。在我答案的末尾,我會給樓主附上網路和文庫中關於最新規定的地址鏈接,供你參考。
然後說,新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中,確有類似的規定。《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向上級機關行文,應當遵循以下規則:
(一)原則上主送一個上級機關,根據需要同時抄送其他相關上級機關和同級機關,不抄送下級機關。……(四)請示應當一文一事,不得在報告等非請示性公文中夾帶請示事項。……」
最後解釋下樓主的疑問。公文相關規范中做出這樣規定,主要是為了防止一文多事和多頭請示所帶來的混亂。樓主可能對公文處理缺乏實際體驗,實際工作中,如果出現一文多事和多頭請示的情況,會給公文的辦理帶來很大麻煩。
關於一文多事,舉個例子說,某地請示建立一個學校,乍一看可能就是一件事兒,但是其中的請示內容可能有很多項涉及不同部門的業務。比如,教師編制歸人社局管,師資力量管理歸教育局管,建設經費由財政局管,佔用土地歸國土規劃部門管,等等。要是把這么多項內容放到一個請示里,這份請示哪個單位能批復呢?實際上沒有一個獨立的部門能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做出完整准確的批復。這就不難看出來,一文多事的請示,往往造成上級機關無法決定(或者不能決定)批復。因此,正確的做法應當一文一事,增加教師編制的事兒單獨請示人社局,調配師資力量的單獨請示教育局,劃撥建設經費的事兒單獨請示財政局,等等。
關於多頭請示,還是沿用上面的例子,某地請示建立學校,但是同一份(注意是同一份,不是不同的請示)請示同時報送了教育局和人社局。教育局覺得增加教育資源,很好,做出同意的批復;人社局從精簡機構的角度上考慮,不同意增加人員,做出否定的批復。這樣一來,同一份請示得到了不同上級機關的不同批復,應該執行哪一個呢?由此可見,多頭請示往往造成不協調甚至矛盾的批復,使得事情最終難以落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一份請示只送一個主送機關,由主送機關給予明確的批復意見。
先說這么多吧,如有不明確的地方歡迎繼續追問。附上兩個地址鏈接供樓主參考。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http://wenku..com/link?url=AS99L04P4ab8WUxu7z8VRRqpXfzJ-cmhsv3i3
《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
9704-2012)http://ke..com/link?url=1J_-cJ-kJk4lKVOAI4YKQzXhR3-4kiIiU75JgNdRvMYE_

㈤ 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的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中辦發〔2012〕14號)
(2012年4月16日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適應中國共產黨機關和國家行政機關(以下簡稱黨政機關)工作需要,推進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各級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

第三條 黨政機關公文是黨政機關實施領導、履行職能、處理公務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文書,是傳達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公布法規和規章,指導、布置和商洽工作,請示和答復問題,報告和交流情況等的重要工具。

第四條 公文處理工作是指公文擬制、辦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關聯、銜接有序的工作。

第五條 公文處理工作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准確規范、精簡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則。

第六條 各級黨政機關應當高度重視公文處理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隊伍建設,設立文秘部門或者由專人負責公文處理工作。

第七條 各級黨政機關辦公廳(室)主管本機關的公文處理工作,對下級機關的公文處理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

第二章 公文種類

第八條 公文種類主要有:
(一)決議。適用於會議討論通過的重大決策事項。
(二)決定。適用於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獎懲有關單位和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三)命令(令)。適用於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晉升銜級、嘉獎有關單位和人員。
(四)公報。適用於公布重要決定或者重大事項。
(五)公告。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六)通告。適用於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七)意見。適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
(八)通知。適用於發布、傳達要求下級機關執行和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批轉、轉發公文。
(九)通報。適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況。 (十)報告。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回復上級機關的詢問。 (十一)請示。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事項。 (十二)批復。適用於答復下級機關請示事項。
(十三)議案。適用於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
(十四)函。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
(十五)紀要。適用於記載會議主要情況和議定事項。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九條 公文一般由份號、密級和保密期限、緊急程度、發文機關標志、發文字型大小、簽發人、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說明、發文機關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註、附件、抄送機關、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頁碼等組成。
(一)份號。公文印製份數的順序號。涉密公文應當標注份號。
(二)密級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級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應當根據涉密程度分別標注「絕密」「機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三)緊急程度。公文送達和辦理的時限要求。根據緊急程度,緊急公文應當分別標注「特急」、「加急」,電報應當分別標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發文機關標志。由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加「文件」二字組成,也可以使用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聯合行文時,發文機關標志可以並用聯合發文機關名稱,也可以單獨用主辦機關名稱。
(五)發文字型大小。由發文機關代字、年份、發文順序號組成。聯合行文時,使用主辦機關的發文字型大小。
(六)簽發人。上行文應當標注簽發人姓名。 (七)標題。由發文機關名稱、事由和文種組成。

(八)主送機關。公文的主要受理機關,應當使用機關全稱、規范化簡稱或者同類型機關統稱。
(九)正文。公文的主體,用來表述公文的內容。 (十)附件說明。公文附件的順序號和名稱。
(十一)發文機關署名。署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
(十二)成文日期。署會議通過或者發文機關負責人簽發的日期。聯合行文時,署最後簽發機關負責人簽發的日期。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發文機關署名的,應當加蓋發文機關印章,並與署名機關相符。有特定發文機關標志的普發性公文和電報可以不加蓋印章。
(十四)附註。公文印發傳達范圍等需要說明的事項。 (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說明、補充或者參考資料。
(十六)抄送機關。除主送機關外需要執行或者知曉公文內容的其他機關,應當使用機關全稱、規范化簡稱或者同類型機關統稱。
(十七)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公文的送印機關和送印日期。 (十八)頁碼。公文頁數順序號。

第十條 公文的版式按照《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准執行。

第十一條 公文使用的漢字、數字、外文字元、計量單位和標點符號,按照有關國家標准和規定執行。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文,可以並用漢字和當地通用的少數民族文字。

第十二條 公文用紙幅面採用國際標准A4型。特殊形式的公文用紙幅面,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第四章 行文規則

第十三條 行文應當確有必要,講求實效,注重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四條 行文關系根據隸屬關系和職權范圍確定。一般不得越級行文,特殊情況需要越級行文的,應當同時抄送被越過的機關。

第十五條 向上級機關行文,應當遵循以下規則:
(一)原則上主送一個上級機關,根據需要同時抄送其他相關上級機關和同級機關,不抄送下級機關。 (二)黨委、政府的部門向上級主管部門請示、報告重大事項,應當經本級黨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權,屬於部門職權范圍內的事項應直接報送上級主管部門。 (三)下級機關的請示事項,如需以本機關名義向上級機關請示,應當提出傾向性意見後上報。不得原文轉報上級機關。 (四)請示應當一文一事,不得在報告等非請示性公文中夾帶請示事項。 (五)除上級機關負責人直接交辦事項外,不得以本機關名義向上級機關負責人報送公文,也不得以本機關負責人名義向上級機關報送公文。 (六)受雙重領導的機關向一個上級機關行文,必要時應當抄送另一個上級機關。 (七)不符合行文規則的上報公文,上級機關的文秘部門可退回下級呈報機關。

第十六條 向下級機關行文,應當遵循以下規則:
(一)主送受理機關,根據需要抄送相關機關。重要行文應當同時抄送發文機關的直接上級機關。
(二)黨委、政府的辦公廳(室)根據本級黨委、政府授權,可以向下級黨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門和單位不得向下級黨委、政府發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級黨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經政府審批的具體事項,經政府同意可由政府職能部門行文,文中需註明已經政府同意。
(三)黨委、政府的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可以向下級黨委、政府的相關部門行文。
(四)涉及多個部門職權范圍內的事務,部門之間未協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級機關應當責令其糾正或者撤銷。
(五)上級機關向受雙重領導的下級機關行文,必要時抄送該下級機關的另一個上級機關。

第十七條 同級黨政機關、黨政機關與其他同級機關必要時可以聯合行文。屬於黨委、政府各自職權范圍內的工作,不得聯合行文。黨委、政府的部門依據職權可以相互行文。部門內設機構除辦公廳(室)外不得對外正式行文。

第五章 公文擬制

第十八條 公文擬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審核、簽發等程序。

第十九條 公文起草應當做到:
(一)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完整准確體現發文機關意圖,並同現行有關公文相銜接。
(二)一切從實際出發,分析問題實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辦法切實可行。 (三)內容簡潔,主題突出,觀點鮮明,結構嚴謹,表述准確,文字精練。 (四)文種正確,格式規范。
(五)公文涉及其他部門職權范圍事項的,起草單位必須徵求相關部門意見,力求達成一致。
(六)深入調查研究,充分進行論證,廣泛聽取意見。 (七)機關負責人應當主持、指導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第二十條 公文文稿簽發前,應當由發文機關辦公廳(室)進行審核。審核的重點是:
(一)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據是否准確。
(二)內容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否完整准確體現發文機關意圖;是否同現行有關公文相銜接;所提政策措施和辦法是否切實可行。
(三)涉及有關地區或者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是否經過充分協商並達成一致意見。
(四)文種是否正確,格式是否規范;人名、地名、時間、數字、段落順序、引文等是否准確;文字、數字、計量單位和標點符號等用法是否符合規定。
(五)其他內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關要求。
需要發文機關審議的重要公文文稿,審議前由發文機關辦公廳(室)進行初核。

第二十一條 經審核不宜發文的公文文稿,應當退回起草單位並說明理由;符合發文條件但內容需作進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起草單位修改後重新報送。

第二十二條 公文應當經本機關負責人審批簽發。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機關主要

㈥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行文應當遵循哪些規則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行文應當遵循以下規則:

(一)原則上主送一個上級機關,根據需要同時抄送相關上級機關和同級機關,不抄送下級機關。

(二)黨委、政府的部門向上級主管部門請示、報告重大事項,應當經本級黨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權;屬於部門職權范圍內的事項應當直接報送上級主管部門。

(三)下級機關的請示事項,如需以本機關名義向上級機關請示,應當提出傾向性意見後上報,不得原文轉報上級機關。

(四)請示應當一文一事。不得在報告等非請示性公文中夾帶請示事項。

(五)除上級機關負責人直接交辦事項外,不得以本機關名義向上級機關負責人報送公文,不得以本機關負責人名義向上級機關報送公文。

(六)受雙重領導的機關向一個上級機關行文,必要時抄送另一個上級機關。

(6)行政機關公文處理條例擴展閱讀:

「原則上主送一個上級機關,根據需要同時抄送相關上級機關和同級機關,不抄送下級機關」。這是指向上級機關請示工作、報告情況、提出意見時,原則上主送一個上級機關,其他上級機關和同級機關需要周知和支持的,抄送該上級機關和同級機關。

這樣既有利於事項的辦理,又有利於上級機關和同級相關機關同時了解情況,提高指揮、決策的准確性,提高領導、管理、履職水平。

「原則上主送一個上級機關」,主要是為了明確主辦機關的責任,防止推諉、扯皮。當然某些特殊情況或者跨系統的工作,需要同時向上級兩個機關請示工作的,下級兩個機關聯合行文時,可以主送兩個上級機關。

比如,省委、省政府聯合向黨中央、國務院請示工作時,可以主送黨中央、國務院;省發展改革委員會與省國土資源廳聯合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與國土資源部請示工作時,可以主送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與國土資源部。

「不抄送下級機關」,是指向上級機關的「請示、報告、意見」等均不抄送下級機關。因為,本級機關向上級機關行文,大部分為未定事宜,有的還涉及保密、敏感或不宜向下級機關通報的事項,在上級機關決定前抄送下級機關,容易引起混亂。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第一章 公文寫作基礎理論 第四節 行文規則

㈦ 最新《黨政機關公文處理條例》中公文共有幾種

最新《黨政機關公文處理條例》中公文共有15種。
根據2012年版《黨政機關公文處理條例》(目前最新版本),我國黨政機關公文共有15種,分別為:(一)決議;(二)決定;(三)命令(令);(四)公報;(五)公告;(六)通告;(七)意見;(八)通知;(九)通報;(十)報告;(十一)請示;(十二)批復;(十三)議案;(十四)函;(十五)紀要。具體規定是:

(一)決議。適用於會議討論通過的重大決策事項。
(二)決定。適用於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獎懲有關單位和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三)命令(令)。適用於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晉升銜級、嘉獎有關單位和人員。
(四)公報。適用於公布重要決定或者重大事項。
(五)公告。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六)通告。適用於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七)意見。適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
(八)通知。適用於發布、傳達要求下級機關執行和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批轉、轉發公文。
(九)通報。適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況。
(十)報告。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回復上級機關的詢問。
(十一)請示。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復。適用於答復下級機關請示事項。
(十三)議案。適用於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
(十四)函。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
(十五)紀要。適用於記載會議主要情況和議定事項。

㈧ 公文處理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法制原則。要求公文處理過程中堅決依照法律法規和各種規章辦事。

2、質量原則。公文處理各環節應權責清楚,賞罰分明。

3、 明效原則。應要求及時、快捷地處理公文。

4、保密原則。要求安全可靠地傳遞、處理與管理公文。

5、精簡原則。提倡一切從實際、加強調查研究,反對形式方義和文牘主義。

6、 集中統一原則。要求對機關與其下屬機關的公文處理實行統一領導與指導,防止各行其是,放任自流。

㈨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黨政公文處理工作合一的標志性文件是什麼

摘要 為統一中國共產黨機關和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2012年4月6日,中辦、國辦聯合印發了《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同時廢止了1996年中辦印發的《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和2000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條例》的發布施行,對推進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需將發揮重要作用。

熱點內容
黃驊司法輔警 發布:2025-02-05 19:26:40 瀏覽:910
怎樣用物理方法治晚上打呼 發布:2025-02-05 19:07:27 瀏覽:407
刑事司法學英文 發布:2025-02-05 17:37:59 瀏覽:903
城陽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05 17:37:47 瀏覽:250
法院杜雲發 發布:2025-02-05 16:57:31 瀏覽:449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
法家法治國誤導 發布:2025-02-05 16:14:19 瀏覽:427
很多公司上班時間與勞動法不一致 發布:2025-02-05 16:11:11 瀏覽:900
陽泉市礦區法院 發布:2025-02-05 16:10:01 瀏覽: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