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西藏新疆殯葬管理條例
『壹』 民政部關於貫徹《殯葬管理條例》中幾個具體問題的解釋是否有效
民政部關於貫徹執行《殯葬管理條例》中幾個具體問題的解釋
【發文字型大小】民事發[1998]10號 ;1998.09.16實施,現行有效!
關於貫徹執行《殯葬管理條例》中幾個具體問題的解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
《殯葬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25號)(以下簡稱《條例》)已於1997年7月起施行。現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行政法規解釋許可權和程序問題的通知》(國辦發〔1993〕12號)精神,對貫徹執行中的幾個具體問題作如下解釋:
一、關於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問題
《條例》第二章第九條第一款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這一規定是指:興建冠以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公墓、殯儀服務站等名稱的單位,必須經民政部門審批;不直接冠以殯葬設施名稱但從事殯葬服務項目的,該項目也必須經民政部門審批。
二、關於骨灰堂性質問題
《條例》中所稱「骨灰堂」,是指鄉村公益性骨灰存放設施,而骨灰塔陵園等設施屬公墓范疇,應納入公墓的管理,嚴格控制其發展。
三、關於公墓審批問題
按照《條例》第二章第七條規定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公墓管理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要制定公墓建設規劃,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後,報民政部備案。在民政部同意前,暫停批建新公墓(含骨灰塔陵園等設施)。在民政部同意備案後,按照《條例》第二章第八條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和公墓規劃審批。
四、關於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問題
《條例》第二章第十一條規定:「嚴格限制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這一規定是指:按《通知》要求,埋葬骨灰的單人、雙人合葬墓佔地面積不得超過1平方米,埋葬遺體的單人墓佔地面積不得超過4平方米,雙人合葬墓不得超過6平方米;墓穴(含骨灰堂骨灰存放格位)原則上以20年為一個使用周期。
五、關於強制執行范圍問題
《條例》第五章第二十條規定:「將應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這一規定是指:
(一)在火葬區將應當火化的遺體進行土葬的;
(二)在火葬區的公墓和公益性墓地以外埋葬骨灰並修建墳墓的;
(三)在土葬改革區公墓和公益性墓地以外埋葬遺體並修建墳墓的。
對於上述行為,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
『貳』 殯葬的管理條例
(1997年7月11日國務院第60次常務會議通過1997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25號發布)
目 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殯葬設施管理
第三章遺體處理和喪事活動管理
第四章殯葬設備和殯葬用品管理
第五章罰則
第六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第三條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第四條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第六條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願改革喪葬習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殯葬工作規劃和殯葬需要,提出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公墓、殯儀服務站等殯葬設施的數量、布局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第八條建設殯儀館、火葬場,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建設殯儀服務站、骨灰堂,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批;建設公墓,經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利用外資建設殯葬設施,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審批。
農村為村民設置公益性墓地,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
第十條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四)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應當限期遷移或者深埋,不留墳頭。
第十一條嚴格限制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按照規劃允許土葬或者允許埋葬骨灰的,埋葬遺體或者埋葬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節約土地、不佔耕地的原則規定。
第十二條殯葬服務單位應當加強對殯葬服務設施的管理,更新、改造陳舊的火化設備,防止污染環境。
殯儀服務人員應當遵守操作規程和職業道德,實行規范化的文明服務,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 第十三條遺體處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運輸遺體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確保衛生,防止污染環境;
(二)火化遺體必須憑公安機關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證明。
第十四條辦理喪事活動,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五條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禁止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 第十六條火化機、運屍車、屍體冷藏櫃等殯葬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禁止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
第十七條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禁止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出售棺材等土葬用品。 第十八條未經批准,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十九條墓穴佔地面積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條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
第二十一條辦理喪事活動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由民政部門予以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製造、銷售,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製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沒收,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殯儀服務人員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退賠;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5年2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叄』 國家喪葬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25號,《殯葬管理條例》已經1997年7月11日國務院第60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總理:李鵬1997年7月21日
摘自《人民日報》1997.8.6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行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第四條 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 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第六條 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願改革喪葬習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二章 殯葬設施管理
第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殯葬工作規劃和殯葬需要,提出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公墓、殯儀服務站等殯葬設施的數量、布局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第八條 建設殯儀館、火葬場,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建設殯儀服務站、骨灰堂,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審批;建設公墓,經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利用外資建設殯葬設施,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審批。
農村為村民設置公益性墓地,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
第十條 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四)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墳墓,除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應當限期遷移或者深埋,不留墳頭。
第十一條 嚴格限制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按照規劃允許土葬或者允許埋葬骨灰的,埋葬遺體或者埋葬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節約土地、不佔耕地的原則規定。
第十二條 殯葬服務單位應當加強對殯葬服務設施的管理、更新、改造陳舊的火化設備,防止污染環境。
殯儀服務人員應當遵守操作規程和職業道德,實行規范化服務,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
第三章 遺體處理和喪事活動管理
第十三條 遺體處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運輸遺體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確保衛生,防止污染環境;
(二)火化遺體必須憑公安機關或者國家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證明。
第十四條 辦理喪事活動,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五條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禁止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
第四章 殯葬設備和殯葬用品管理
第十六條 火化機、運屍車、屍體冷藏等殯葬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 標准。禁止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
第十七條 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禁止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出售棺材等土葬用品。
第五章 罰則
第十八條 未經批准,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十九條 墓穴佔地面積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條 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
第二十一條 辦理喪事活動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由民政部門予以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製造、銷售,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沒收,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 殯儀服務人員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退賠;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四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5年2月18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肆』 國家允許土葬的新規定
摘要 國家允許土葬的新規定如下:. 1、根據《殯葬管理條例》的規定,第四條: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伍』 殯葬管理條例
國務院(殯 葬
管 理 條
例)
(1997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25號發布
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經國務院令第628號修改從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第四條
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
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幕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第六條
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願改革喪葬習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二章 殯葬設施管理
第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的殯葬工作規劃和殯葬需要,提出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公墓,殯儀服務站等殯葬設施的數量,布局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第八條
建設殯儀館,火葬場,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洲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建設殯儀服務站,骨灰堂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批,建設公墓,經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利用外資建設殯葬設施,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審批。
農村為村民設置公益性公墓,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
第十條 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跗近和水源保護區;
(四)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應當限期遷移或者深埋不留墳頭。
第十一條
嚴格限制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按照規劃允許土葬或者允許埋葬骨灰的,埋葬遺體或者埋葬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節約土地、不佔耕地的原則規定。
第十二條 殯葬服務單位應當加強對殯葬服務設施的管理,更新、改造陳舊的火化設備,防止污染環境。
殯儀服務人員應當遵守操作規程和職業道德,實行規范化的文明服務,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
第三章 遺體處理和喪事活動管理
第十三條 遺體處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運輸遺體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確保衛生,防止污染環境;
(二)火化遺體必須憑公安機關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證明。
第十四條
辦理喪事活動,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五條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禁止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
第四章 殯葬設備和殯葬用品管理
第十六條
火化機、運屍車、屍體冷藏櫃等殯葬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禁止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
第十七條 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禁止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出售棺材等土葬用品。
第五章 罰 則
第十八條
未經批准,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l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十九條
墓穴佔地面積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條
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一條
辦理喪事活動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由民政部門予以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製造、銷售,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製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沒收,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 殯儀服務人員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退賠;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四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5年2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陸』 殯葬管理條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殯葬管理條例》於1997年7月11日經國務院第60次常務會議通過,1997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25號發布;根據2012年11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28號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正。該《條例》分總則、殯葬設施管理、遺體處理和喪事活動管理、殯葬設備和殯葬用品管理、罰則、附則6章24條,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5年2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予以廢止。
『柒』 國家允許土葬的新規定
國家允許土葬的新規定如下:
1、根據《殯葬管理條例》的規定,第四條: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2、第二十條: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 建造墳墓 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3、在2018年9月7日發布的《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中,在允許土葬的地區,國家提倡和鼓勵以深埋、不留墳頭的方式安葬遺體。
『捌』 農村殯葬管理規定
《殯葬管理條例(2012年修正本)》
第一條
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第四條
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
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第六條
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願改革喪葬習俗的,他人不得干涉。[2]
殯葬管理
第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殯葬工作規劃和殯葬需要,提出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公墓、殯儀服務站等殯葬設施的數量、布局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第八條
建設殯儀館、火葬場,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建設殯儀服務站、骨灰堂,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批;建設公墓,經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農村為村民設置公益性墓地,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
『玖』 殯葬管理條例是法律嗎
法律只能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頒布,根據《立法法》規定,國務院頒發版的屬於行政法規不演算法律。行權政法規的法律效力低於法律。全國人大及常委會將立法權部分授權給國務院,由國務院制定的《殯葬管理條例》屬於行政法規,法律是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
『拾』 違反殯葬管理條例案例
原告吳一多、吳一詩與被告萊州市殯葬管理所人格權糾紛一案的案
山東省萊州市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13)萊州民初字第4759號
原告吳一多。
原告吳一詩。
委託代理人吳一多,系原告吳一詩的弟弟。
二原告共同委託代理人鄒大勇,山東方向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萊州市殯葬管理所。
法定代表人張軍勝,所長。
委託代理人李學偉,萊州市文昌路第一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吳一多、吳一詩與被告萊州市殯葬管理所人格權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吳一多作為原告吳一詩的委託代理人及二原告的共同委託代理人鄒大勇、被告萊州市殯葬管理所的委託代理人李學偉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2007年11月7日,被告未按規定驗查死亡證明,將原告父親火花,使原告喪失對親人屍體的探視機會,無法進行祭拜,寄託哀思,精神受到嚴重傷害。被告對此損害後果有過錯,應負賠償責任。訴請法院依法判令被告賠償二原告精神撫慰金共計40000元。
被告辯稱,原告所訴與事實不符,我單位的火化登記簿記載,2007年11月7日,我單位火化了一位名叫「王文效」的人,「王文效」是黑龍江巴彥縣的,我單位並沒有將原告的父親火化,另外我單位火化時,按照規定查過「王文效」的死亡證明,對此無過錯,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經審理查明,王文校。王文校與吳桂霞婚後生有一子原告吳一多、一女原告吳一詩。1988年王文校與吳桂霞離婚後,原告吳一多、吳一詩隨其母親吳桂霞生活。
2007年4月王文校隨唐立榮在位於萊州市平里店鎮石姜村的一磚廠打工,同年11月7日,王文校死亡,被送往被告處火化,被告處的火化登記表載明:登記編號5851;親屬欄中:姓名:村委;死亡人欄中:姓名:王文效。火化後,唐立榮辦理了王文校的骨灰寄存手續,將王文校的骨灰寄存在被告處。
2009年10月18日吳桂霞以王文校被他人殺害為由向萊州市公安局控告,2012年11月7日,萊州市公安局以吳桂霞的控告沒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發生為由作出萊公不立字(2012)00018號不予立案通知書,吳桂霞對此提出復議,2012年11月22日,萊州市公安局作出復議決定書,維持原決定。
2013年7月8日,原告到被告處查詢王文校的火化情況,被告為其出具證明一份,該證明載明:「茲證明王文效同志遺體於2007年11月7日在我所火化,特此證明」,後原告謊稱要辦理「王文校」的銷戶手續,為此被告又為吳桂霞出具證明一份,該證明載明「茲證明黑龍江省巴鹽(彥)縣王文校遺體於2007年11月7日在萊州市殯葬管理所火化。其生前在萊州市平里店鎮磚瓦廠打工,死亡證明是石姜村委出具,沒有存根。由於萊州死亡證明在2010年7月之後統一由疾控中心出具並納入殯管所正規管理保存,規范之前的遺體火化的死亡證明都不做長期保存」。2013年11月4日,原告認為被告火化王文校的屍體時不按規定審查死者死亡證明存有過錯,為此原告訴至本院。
審理中,原告又提供了2012年11月6日與王文校一起在磚廠幹活的工友杜長城、孫長喜、韓明祥的調查筆錄及孫長洪、唐立榮等的證人證言,主張王文校在工作中遭到工友毆打,因沒有及時治療,導致王文校死亡。原告又提供萊州市平里店鎮衛生院醫生鄭海光的調查筆錄,主張王文校於2007年11月的一天是因受傷到醫院就診。同時原告提供2011年9月4日李升坤和洪剛的調查筆錄,主張王文校被火花的過程。對原告提供的上述證據被告稱不清楚,認為原告提供的證人證言及調查筆錄,證人應當出庭接收質詢。
針對王文校火化的過程,本院依原告的申請調取了萊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隊的詢問筆錄。其中,唐立榮在2012年9月2日的詢問筆錄中陳述的情況是:王文校死後,在王文校身上找了一個小破本,記錄有五、六個電話號碼,我就挨個打過去,有的通,有的不通。打通的,我問他們和王文校的關系,他們稱不認識王文校;王文校死後,我讓洪剛問問派出所這種情況怎麼辦,洪剛給我說派出所的人說如果是病死的,自行處理就行。洪剛又領我去火葬場打聽,火葬場說死者現在的工作單位出個證明就可以火花,我就回磚廠找陳希亮開火化證明,說王文校是腦出血病死的,陳希亮寫了一份火化證明,加蓋了磚廠的公章,我拿著火化證明,和磚廠的工人吳安濤、劉金海等把王文校屍體送到火葬場火化了,火化後,辦理了骨灰寄存手續。承包磚廠的陳希亮在公安機關的詢問筆錄中陳述的情況是:我自2006年1月1日起至2007年年底期間承包萊州市平里店鎮石姜村的磚廠,我承包磚廠期間,磚廠的的營業執照已被吊銷,但一直自己拿著磚廠的公章用。2007年的一天,東北工頭唐立榮找到我說,王文校外出喝酒喝的不會說話了,說醫院檢查的是腦出血,需要安排一個工人看護,讓我給看護的工人記上工,我就是那個時候知道王文校因為喝酒躺下了,沒幾天,聽唐立榮說王文校死了。王文校死後,唐立榮又來找我,說王文校的家屬找不到,開始想往老家運屍體,但後來一聽說路途太遠,就不願意去了,只好在萊州火化,但需要出個證明。唐立榮拿來一份醫院寫的病歷讓我看了一下,我看到那上面寫著王文校是因喝酒後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