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事故條例
與安全生產有關的法律法規、條例有以下部:
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4、《國務院令第296號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5、《國務院令第302號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6、《國務院令第344號 危化品安全管理條例》
7、《國務院令第397號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8、《國務院令第493號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1)安全生產事故條例擴展閱讀
安全法制要求:
1、應加強國家立法標准和政策,變成強制性法規;
2、加強與國際接軌的認證標准,規范行業標准。要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必須堅持「以法治安」,用法律法規來規范企業領導和員工的安全行為,使安全生產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安全生產法制秩序。
3、堅持「以法治安」,必須「立法」、「懂法」、「守法」、「執法」:
(1)「立法」,一方面要組織員工學習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條例;另一方面,要建立、修訂、完善企業安全管理相關的規定、辦法、細則等,為強化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據。
(2)「懂法」,要實現安全生產法制化,「立法」是前提,「懂法」是基礎。只有使全體幹部、員工學法、懂法、知法,才能為「以法治安」打好基礎。
(3)「守法」,要把以法治安落實到安全管理全過程,必須把各項安全規章制度落實到生產管理全過程。全體幹部、員工都必須自覺守法,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為目標,才能避免和減少事故發生。
(4)「執法」,要堅持「以法治安」,離不開監督檢查和嚴格執法。為此,要依法進行安全檢查、安全監督,維護安全法規的權威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全生產
❷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什麼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在安全生產事故的處理過程當中,如果確實因為特殊的原因,而涉及到兩個甚至多個行政區域時。此時事故的處理權利應該統一交由它們共同的上一級來負責,或者由各自的上一級人民政府來進行處理安排。但在處理具體的細節時,各方要要進行密切的配合。
1、縣級以上的人民政府必須要領導安全生產事故當中相關部門,對各項事務進行妥善的協調處理,各部門針對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相關分工,必須要認真的對待,如果發生推諉現象並由此產生相應的後果,將要由各部門自行去負責並徹底的解決。各部門負責人要帶頭做好相關的事情。
2、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進行處理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協調與此次事故相關的單位,尢其是處理此次事故時具有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以及它們的相關下一級政府的應急工作。涉及到鄉一級以及以下的人民政府和辦事處時,應當積極的協助上級,認真的履行自己在此次安全生產事故中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3、在處理安全生產事故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對此次生產事故所產生的所有危害,以及事故處理當中存在的風險請專業人士進行相關的評估,由此制定出可靠科學的應急方案,並且以最快的速度向下一級政府及協助單位,以及整個社會進行詳細的公布,而且應急方案最好是制定兩套以上,防止發生突發情況。
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制定處理方案的同時,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也要對此次事故有深層次的認識,要根據其中的風險以及危害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並且向相關人員公布。所有的應急預案都必須要合法合規,具有科學性和可實施性,並且能保證不再造成二次事故與傷害。
❸ 安全生產事故分類和認定標准
【法律分析】
事故責任分析的依據是:根據事故調查所確認的事實,通過對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的分析,確定事故中的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在直接責任和領導責任者中,根據其在事故發生過程中的作用,確定主要責任者。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安全生產事故的劃分標準是直接經濟損失在1億元以上的屬於特別重大事故,造成十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經濟損失在5000萬元以上1億元人民幣以下的屬於重大事故;還有較大事故是造成三人以上十人以下死亡,經濟損失在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的,一般事故是經濟損失在3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九十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的,責令限期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責令生產經營單位停產停業整頓。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有前款違法行為,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給予撤職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依照前款規定受刑事處罰或者撤職處分的,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受處分之日起,五年內不得擔任任何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負有責任的,終身不得擔任本行業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
第九十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由應急管理部門依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一)發生一般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罰款;
(二)發生較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罰款;
(三)發生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八十的罰款;
(四)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一百的罰款。
❹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規定
法律分析: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機關,應當針對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的特點和危害,進行風險辨識和評估,制定相應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並依法向社會公布。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針對本單位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的特點和危害,進行風險辨識和評估,制定相應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並向本單位從業人員公布。
法律依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規定》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機關,應當針對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的特點和危害,進行風險辨識和評估,制定相應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並依法向社會公布。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針對本單位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的特點和危害,進行風險辨識和評估,制定相應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並向本單位從業人員公布。
❺ 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中規定報告事故的內容包括哪些
國務院抄《生產安全事故報襲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中規定報告事故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一)事故發生單位概況;
(二)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三)事故的簡要經過;
(四)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五)已經採取的措施;
(六)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5)安全生產事故條例擴展閱讀: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九條 事故發生後,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後,應當於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❻ 安全生產事故處罰標准
安全生產事故處罰標准有如果發生安全責任事故需要進行處罰的,一般會對根據事故單位上一年度收入處罰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百。根據事故導致人員傷亡情形進行處罰,如果發生事故以後單位不立刻進行搶救的話,那麼會罰款百分之百的罰款。
【法律分析】
安全事故處罰力度極大,標准依法參照相關規定執行。安全生產事故入罪標準的規定是根據事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來進行分類,比如說特大的事故要造成三十人以上死亡或者是一百人員重傷或一億元的經濟損失。而一般的事故造成三人以下死亡或十人以下重傷即可入罪。如果在發生相關安全事故以後,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有偽造資料或者破壞現場的行為的話,那麼會罰款其上一年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如果謊報相關事實逃跑的話,那麼會罰款其上一年全部收入。導致他人死亡的話,那麼會被罰款三百萬元以上。在當代社會,任何的生產事業都必須要保證安全,比如說環境的安全和對勞動者的保護,如果存在著過失或者是故意所造成安全生產事故,那麼是需要按照刑法來入罪處罰的,只不過入罪的標准它是不一樣的,一般的事故,只要造成三人以下死亡或者一千萬元的經濟損失即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一百零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在本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不立即組織搶救或者在事故調查處理期間擅離職守或者逃匿的,給予降級、撤職的處分,並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罰款;對逃匿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生產安全事故隱瞞不報、謊報或者遲報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❼ 生產安全一般事故,較大事故劃分標准
生產安全一般事故,較大事故劃分標准如下:
1、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2、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根據各自的職責分工,制定相關行業、領域重大事故隱患的判定標准。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三條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等級:
(一)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三)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事故等級劃分的補充性規定。
本條第一款所稱的「以上」包括本數,所稱的「以下」不包括本數。
第十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當依照下列規定上報事故情況,並通知公安機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工會和人民檢察院:
(一)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級上報至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二)較大事故逐級上報至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三)一般事故上報至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依照前款規定上報事故情況,應當同時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以及省級人民政府接到發生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報告後,應當立即報告國務院。
必要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可以越級上報事故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