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留所管理條例
Ⅰ 拘留所條例第三十條是犯了什麼罪
拘留所條例第三十條可以規定犯罪問題。
《拘留所條例》第三十條 被拘留人拘留期滿,拘留所應當按時解除拘留,發給解除拘留證明書,並返還代為保管的財物。
Ⅱ 拘留所條例的主要內容
條例主要內容包括:
一、尊重和保障人權,禁止侮辱、體罰、虐待、強迫勞動。特別是對於後兩種被拘留人員而言,拘留是一種保障性的強制措施,並非是一種行政處罰,其人格尊嚴、人身權利應受到充分尊重和保護。
條例規定,拘留所應當保證被拘留人每日不少於2小時的拘室外活動時間,拘留所不得強迫被拘留人從事生產勞動。條例明確。拘留所應當根據被拘留人的性別、是否成年及其他管理的需要,對被拘留人實行分別拘押和管理。
二、明確被拘留人享有的具體權利。條例規定,一是拘留所應當告知被拘留人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應當遵守的規定,並及時通知被拘留人家屬。二是拘留所應當按照規定的標准為被拘留人提供飲食,並尊重被拘留人的民族飲食習慣。三是拘留所應當建立醫療衛生防疫制度,對患病的被拘留人應當及時治療,拘留所發現被拘留人患有精神病、傳染病或者病情嚴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應當建議拘留決定機關作出停止執行拘留的決定。四是拘留所保障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間的通信權利、會見權利。五是保障被拘留人提出舉報、控告,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或者申請暫緩執行拘留等權利。六是對女性被拘留人的人身檢查應當由女警進行,等等。
三、特殊情況可請假出所的人性化規定。條例規定。12小時內批準的具體時間規定,增加了請假出所的執行效率。
四、建立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條例規定,拘留所應當安裝監控錄像設備,對被拘留人進行安全監控。
Ⅲ 看守所和拘留所的區別
法律分析:1、羈押的期限不同:拘留所羈押的最長期限是20天。看守所羈押的最長期限是37天。具體期限要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來定。
2、羈押的對象不同:拘留所羈押的是被行政機關或者法院決定拘留的人。看守所羈押的是違反了我國的刑法的法律規定被進行刑事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
3、權利不同:拘留所的人可以會見家人和與家人來往信件,有會見權和通信權。看守所被羈押的人在公安機關偵查期間不可以會見家人。
4、不得羈押的對象不同:拘留所不得羈押有傳染疾病、精神疾病的病情嚴重的人。看守所不得羈押傳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人、病情嚴重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懷孕或在脯乳期的婦女。
法律依據:
一、《拘留所條例》第二條,對下列人員的拘留在拘留所執行:
(一)被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法給予拘留行政處罰的人;
(二)被人民法院依法決定拘留的人。
二、《拘留所條例》第十九條,拘留所發現被拘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建議拘留決定機關作出停止執行拘留的決定:
(一)患有精神病或者患有傳染病需要隔離治療的;
(二)病情嚴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
三、《拘留所條例》第二十五條,拘留所保障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間的通信權利,被拘留人與他人的來往信件不受檢查和扣押。被拘留人應當遵守拘留所的通信管理規定。
四、《拘留所條例》第二十六條,拘留所保障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間的會見權利。被拘留人應當遵守拘留所的會見管理規定。
會見被拘留人應當持有效身份證件按照規定的時間在拘留所的會見區進行。
被拘留人委託的律師會見被拘留人還應當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
Ⅳ 拘留所條例
《拘留所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拘留所的設置和管理,懲戒和教育被拘留人,保護被拘留人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對下列人員的拘留在拘留所執行:
(一)被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法給予拘留行政處罰的人;
(二)被人民法院依法決定拘留的人。
第三條 拘留所應當依法保障被拘留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不得侮辱、體罰、虐待被拘留人或者指使、縱容他人侮辱、體罰、虐待被拘留人。
被拘留人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拘留所的管理規定,服從管理,接受教育。
第四條 國務院公安部門主管全國拘留所的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主管本行政區域拘留所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拘 留 所
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置拘留所。拘留所的設置和撤銷,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提出意見,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審批。
第六條 拘留所應當按照規定的建設標准,設置拘留區、行政辦公區等功能區域。
第七條 拘留所依照規定配備武器、警械,配備交通、通訊、技術防範、醫療和消防等裝備和設施。
第八條 拘留所所需經費列入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
第三章 拘 留
第九條 拘留所應當憑拘留決定機關的拘留決定文書及時收拘被拘留人。需要異地收拘的,拘留決定機關應當出具相關法律文書和需要異地收拘的書面說明,並經異地拘留所主管公安機關批准。
第十條 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應當告知被拘留人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應當遵守的規定。
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後,拘留決定機關應當及時通知被拘留人家屬。
第十一條 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應當對被拘留人的人身和攜帶的物品進行檢查。被拘留人的非生活必需品及現金由拘留所登記並統一保管。檢查發現的違禁品和其他與案件有關的物品應當移交拘留決定機關依法處理。
對女性被拘留人的人身檢查應當由女性人民警察進行。
第十二條 拘留所發現被拘留人可能被錯誤拘留的,應當通知拘留決定機關,拘留決定機關應當在24小時內作出處理決定;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不應當被執行拘留的,拘留所不予收拘,並通知拘留決定機關。
第十三條 拘留所發現被拘留人吸食、注射毒品成癮的,應當給予必要的戒毒治療,並提請拘留所的主管公安機關對被拘留人依法作出社區戒毒或者強制隔離戒毒的決定。
第四章 管理教育
第十四條 拘留所應當建立值班巡視制度和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值班巡視人員應當嚴守崗位,發現問題及時報告並妥善處理。
拘留所應當安裝監控錄像設備,對被拘留人進行安全監控。
第十五條 拘留所應當根據被拘留人的性別、是否成年以及其他管理的需要,對被拘留人實行分別拘押和管理。
對女性被拘留人的直接管理應當由女性人民警察進行。
第十六條 拘留所應當建立被拘留人管理檔案。
第十七條 拘留所應當按照規定的標准為被拘留人提供飲食,並尊重被拘留人的民族飲食習慣。
第十八條 拘留所應當建立醫療衛生防疫制度,做好防病、防疫、治療工作。
拘留所對患病的被拘留人應當及時治療。被拘留人患病需要出所治療的,由拘留所所長批准,並派人民警察管理;被拘留人患有傳染病需要隔離治療的,拘留所應當採取隔離治療措施。
被拘留人病情嚴重的,拘留所應當立即採取急救措施並通知被拘留人的親屬。
第十九條 拘留所發現被拘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建議拘留決定機關作出停止執行拘留的決定:
(一)患有精神病或者患有傳染病需要隔離治療的;
(二)病情嚴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
第二十條 為被拘留人提供的拘留期間生活必需品應當由拘留所檢查登記後轉交被拘留人。非生活必需品,拘留所不予接收。
第二十一條 拘留所應當對被拘留人進行法律、道德等教育,組織被拘留人開展適當的文體活動。
拘留所應當保證被拘留人每日不少於2小時的拘室外活動時間。
拘留所不得強迫被拘留人從事生產勞動。
第二十二條 被拘留人檢舉、揭發違法犯罪行為經查證屬實或者被拘留人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的,拘留所應當予以表揚。
第二十三條 被拘留人有下列違法行為之一的,拘留所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使用警械:
(一)哄鬧、打架斗毆的;
(二)毆打、欺侮他人的;
(三)故意損毀拘留所財物或者他人財物的;
(四)預謀或者實施逃跑的;
(五)嚴重違反管理的其他行為。
拘留所人民警察對被拘留人使用警械應當經拘留所所長批准,並遵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二十四條 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間有新的違法犯罪嫌疑的,拘留所應當報告拘留所的主管公安機關處理;拘留所發現被拘留人收拘前有其他違法犯罪嫌疑的,應當通知拘留決定機關或者報告拘留所的主管公安機關處理。
第二十五條 拘留所保障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間的通信權利,被拘留人與他人的來往信件不受檢查和扣押。被拘留人應當遵守拘留所的通信管理規定。
第二十六條 拘留所保障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間的會見權利。被拘留人應當遵守拘留所的會見管理規定。
會見被拘留人應當持有效身份證件按照規定的時間在拘留所的會見區進行。
被拘留人委託的律師會見被拘留人還應當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
第二十七條 被拘留人遇有參加升學考試、子女出生或者近親屬病危、死亡等情形的,被拘留人或者其近親屬可以提出請假出所的申請。
請假出所的申請由拘留所提出審核意見,報拘留決定機關決定是否批准。拘留決定機關應當在被拘留人或者其近親屬提出申請的12小時內作出是否准予請假出所的決定。
被拘留人請假出所的時間不計入拘留期限。
第二十八條 被拘留人或者其近親屬提出請假出所申請的,應當向拘留決定機關提出擔保人或者交納保證金。有關擔保人和保證金的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被拘留人請假出所不歸的,由拘留決定機關負責帶回拘留所執行拘留。
第二十九條 被拘留人提出舉報、控告,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或者申請暫緩執行拘留的,拘留所應當在24小時內將有關材料轉送有關機關,不得檢查或者扣押。
第五章 解除拘留
第三十條 被拘留人拘留期滿,拘留所應當按時解除拘留,發給解除拘留證明書,並返還代為保管的財物。
第三十一條 被拘留人在解除拘留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拘留所應當向有關機關或者單位移交被拘留人:
(一)依法被決定驅逐出境、遣送出境的;
(二)依法被決定執行刑事強制措施的;
(三)依法被決定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的;
(四)依法被決定採取強制性教育矯治措施的。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二條 執行拘留的時間以日為單位計算,從收拘當日到第2日為1日。
第三十三條 國家安全機關設置的拘留所,由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進行管理。
第三十四條 被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強制措施性質拘留的人在拘留所執行拘押,應當與本條例第二條規定的被拘留人分別拘押,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公安部門參照本條例規定。
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Ⅳ 制安拘留所管理條例
是治安拘留所啊
治安拘留所管理辦法(試行)
公通字(1990)4號
(公安部1990年1月3日發布,自1990年1月3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為加強治安拘留所的管理,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治安拘留所是對被裁決治安拘留人員的執行拘留的場所。
第三條 治安拘留所由縣(自治區、旗)、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設置,公安機關的治安部門負責管理。
相當於縣級的鐵路、交通、民航、林業公安局(處)根據需要,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批准,可以設置治安拘留所。
第四條 治安拘留所實行所長負責制。設正、副所長,根據需要配備民警。其中應有一定數量的女民警。
第五條 治安拘留所的拘舍要牢固、通風、採光充足。
對被拘留人應當男、女舍拘禁。
對本拘留人中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應當單設拘舍。
有條件的治安拘留所應當設置學習室和活動場地,可以開辟勞動場所。
第六條 治安拘留所新建、擴建、修繕和購置必要設備、器材等所需經費,報請當地人民政府列入地方基建、財政預算、專項撥款、專款專用。日常管理所需經費列入公安業務經費預算解決。
第二章 入 所
第七條 治安拘留所接受拘留人,須憑裁決機關開具的《治安管理處罰執行拘留通知書》或《出入境管理拘留審查通知書》。
第八條 被拘留人入所時,要查驗其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證明身份的證件,並填寫《入所登記表》。
第九條 對被拘留人隨身攜帶的物品要檢查登記,除允許隨身攜帶的生活、學習必需品外,期於物品由治安拘留所統一保管,並填寫《暫存物品收據》,出所時發還。
入所檢查中發現的違禁品或者應予沒收的危險物品,工作人員要作筆錄,並開具《違反治安管理沒收財物收據》交原裁決機關處理;對不便交回原裁決機關處理的,可以由治安拘留所製作筆錄,就地處理。
第十條 拘留後發現被拘留人患有傳染病、精神病和其他嚴重疾病的,以及懷孕或者哺乳自己嬰兒的,應當通知原裁決機關另行處理。
因為被拘留人偶其他犯罪行為,決定予以刑事拘留、逮捕、勞動教養等處理或者予以少年收容教養的,應當根據有關憑證終止拘留,並辦理出所手續,註明出所的具體時間和所去地點。
第三章 管 理
第十一條 治安拘留所對被拘留人應當按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法制、道德教育。
第十二條 治安拘留所可以組織被拘留人參加適當的勞動。勞動的收入主要用於補貼被拘留人的伙食費,必需的生活、學習費用。
對被拘留人勞動的收支應當在財務部門指導下單獨立帳、專人管理,並接受財務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十三條 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間,因為招工、升學考試或者遇有妻子生育、近親屬病危、喪葬等特殊情況需要離所時,由本人或者近親屬提出申請,擔保人出具保證書,經原裁決機關批准後離所,並在規定的期限內返回,逾期不歸的按違反所規處理。
被拘留人離所期間,不計入執行拘留時間。
第十四條 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間能夠主動揭發、檢舉和制止重大違法犯罪行為,經查證屬實的,拘留所所長可以提出提前解除拘留的建議,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主管領導批准後執行,並提攜《提前解除拘留決定書》。
提前解除拘留的時間不得超過拘留期的三分之一。
第十五條 治安拘留所依法保護被拘留人的通信自由。被拘留人寄出和收到的信件不檢查、不扣押。
被拘留人的近親屬和單位負責人在規定的時間內憑身份證件可以到治安拘留所會見被拘留人。
第十六條 治安拘留所的工作人員必須秉公執法。嚴禁徇私枉法、索賄受賄;嚴禁打罵、體罰、虐待和侮辱被拘留人;嚴禁讓被拘留人為個人辦事。嚴禁利用被拘留人看管被拘留人。
第十七條 治安拘留所對被拘留人提出的申訴、檢舉、揭發材料和控告治安拘留所工作人員違法違紀行為的材料,應當及時送交上級主管單位或者有關領導處理。
第十八條 治安拘留所應當建立健全嚴格的管理制度,實行二十四小時值班制度和崗位責任制。值班人員要嚴守崗位,不得擅離職守,發現問題要及時報告,妥善處理。
必須注意防止被拘留人逃跑、行凶、自殺、哄鬧和其他危害安全的行為。對於有證據表明確實有上述行為可能的被拘留人,經縣級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使用戒具。
第十九條 治安拘留所要嚴格出入登記制度。非拘留所工作人員不得進入;必需進入時要經所長批准,由工作人員帶領。
第二十條 認真搞好生活管理和防疫、防病工作。對患病的被拘留人要及時治療;患傳染病的,要立即隔離;患嚴重疾病必須出所治療的,可以由擔保人出具保證書,經原裁決機關或者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主管領導批准出所治療,其尚未執行的拘留日期可以宣布不再執行。
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間死亡,應當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組織法醫或者醫生作出有法律效力的死亡鑒定,經同級人民檢察院檢驗,報上級公安機關及其同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並通知被拘留人家屬。沒有家屬或者家屬不來的,由治安拘留所負責拍照後火化,骨灰保存一年後處理。
第二十一條 治安拘留所要制訂《治安拘留所規則》,要求被拘留處罰的人必須做到:
(一)嚴格遵守治安拘留所規定的紀律,自覺服從管理和教育。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政策、法律、反省自己的違法行為,認識錯誤。
(二)保持室內肅靜、整潔、室內不準吸煙、喝酒;不準喧嘩、吵鬧;不準打架、罵人,講淫穢語言、敲詐勒索;不準亂塗亂畫;不準強行索要他人飯食或物品。
(三)不準傳播犯罪手段;不準拉幫結伙。
(四)不準將危險品和違禁物品帶入所內。
(五)愛護公物,損壞物品要賠償。
(六)對他人違反所規的行為要及時勸止,並報告工作人員,不得包庇、隱瞞。
(七)未經許可不得離開治安拘留所。
(八)按照規定及時交納伙食費、糧票和醫療費用,不得拖欠。
第二十二條 對被拘留人違反所規的,視情節輕重分別予以批評教育、訓誡、責令檢查。有新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提請執行地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治安處罰;如被裁決拘留處罰,應當與正在執行的拘留期合並執行。構成犯罪的,依照法定程序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三條 被拘留人確實無力交納拘留期間伙食費和醫療費用的,可以允許緩期交納,或者由治安拘留所造冊,經主管領導審核後,申報當地財政部門解決。
第二十四條 拘留期滿的,應即解除拘留。
第四章 出 所
第二十五條 被拘留人出所時,應當在《治安管理處罰執行拘留通知書》或者《出入境管理拘留審查通知書》上簽名,註明拘留期滿的日期和出所日期。被拘留人憑《暫存物品收據》領取所存物品。
第二十六條 被拘留人出所時,如有必要,應當通知其近親屬或單位來人接領。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七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可以根據本辦法,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訂具體規定,並報公安部備案。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自下達之日起執行。
Ⅵ 以拘留所條例第30條第64條是犯了什麼錯
第二十五條 拘留所應安裝並使用監控錄像等技術防範設備拘留進行實全位安全監控監控錄像資料至少保存15拘留拘留期間死亡、身體受傷害能提起家賠償要求拘留所應相關監控錄像資料予刻錄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