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新的農葯條例

新的農葯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17 13:38:39

A. 農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農葯生產、經營和使用的監督管理,保證農葯質量,保護農業、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維護人畜安全,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農葯,是指用於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於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前款農葯包括用於不同目的、場所的下列各類:(一)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包括昆蟲、蜱、蟎)、草和鼠、軟體動物等有害生物的;(二)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倉儲病、蟲、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三)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四)用於農業、林業產品防腐或者保鮮的;(五)預防、消滅或者控制蚊、蠅、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六)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河流堤壩、鐵路、機場、建築物和其他場所的有害生物的。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經營和使用農葯的,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研製、生產和使用安全、高效、經濟的農葯。第五條 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農葯登記和農葯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協助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登記,並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全國農葯生產的統籌規劃、協調指導、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葯生產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第二章 農葯登記第六條 國家實行農葯登記制度。生產(包括原葯生產、制劑加工和分裝,下同)農葯和進口農葯,必須進行登記。第七條 國內首次生產的農葯和首次進口的農葯的登記,按照下列三個階段進行:(一)田間試驗階段:申請登記的農葯,由其研製者提出田間試驗申請,經批准,方可進行田間試驗;田間試驗階段的農葯不得銷售。(二)臨時登記階段:田間試驗後,需要進行田間試驗示範、試銷的農葯以及在特殊情況下需要使用的農葯,由其生產者申請臨時登記,經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農葯臨時登記證後,方可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田間試驗示範、試銷。(三)正式登記階段:經田間試驗示範、試銷可以作為正式商品流通的農葯,由其生產者申請正式登記,經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農葯登記證後,方可生產、銷售。農葯登記證和農葯臨時登記證應當規定登記有效期限;登記有效期限屆滿,需要繼續生產或者繼續向中國出售農葯產品的,應當在登記有效期限屆滿前申請續展登記。經正式登記和臨時登記的農葯,在登記有效期限內改變劑型、含量或者使用范圍、使用方法的,應當申請變更登記。第八條 依照本條例第七條的規定申請農葯登記時,其研製者、生產者或者向中國出售農葯的外國企業應當向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經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向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供農葯樣品,並按照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農葯登記要求,提供農葯的產品化學、毒理學、葯效、殘留、環境影響、標簽等方面的資料。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負責全國的農葯具體登記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協助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具體登記工作。第九條 國務院農業、林業、化學工業、衛生、環境保護、糧食部門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等部門推薦的農葯管理專家和農葯技術專家,組成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農葯正式登記的申請資料分別經國務院農業、化學工業、衛生、環境保護部門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審查並簽署意見後,由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對農葯的產品化學、毒理學、葯效、殘留、環境影響等作出評價。根據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的評價,符合條件的,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農葯登記證。第十條 生產其他廠家已經登記的相同農葯產品的,其生產者應當申請辦理農葯登記,提供農葯樣品和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資料,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農葯登記證。第三章 農葯生產第十一條 農葯生產應當符合國家農葯工業的產業政策。第十二條 開辦農葯生產企業(包括聯營、設立分廠和非農葯生產企業設立農葯生產車間),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並經企業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對企業設立的條件和審核或者批准機關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一)有與其生產的農葯相適應的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二)有與其生產的農葯相適應的廠房、生產設施和衛生環境;(三)有符合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標準的設施和相應的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制度;(四)有產品質量標准和產品質量保證體系;(五)所生產的農葯是依法取得農葯登記的農葯;(六)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要求的污染防治設施和措施,並且污染物排放不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農葯生產企業經批准後,方可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領取營業執照。第十三條 國家實行農葯生產許可制度。生產有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農葯的,應當向國務院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農葯生產許可證。生產尚未制定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但已有企業標準的農葯的,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批准,發給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第十四條 農葯生產企業應當按照農葯產品質量標准、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生產記錄必須完整、准確。第十五條 農葯產品包裝必須貼有標簽或者附具說明書。標簽應當緊貼或者印製在農葯包裝物上。標簽或者說明書上應當註明農葯名稱、企業名稱、產品批號和農葯登記證號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號、農葯生產許可證號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號以及農葯的有效成份、含量、重量、產品性能、毒性、用途、使用技術、使用方法、生產日期、有效期和注意事項等;農葯分裝的,還應當註明分裝單位。第十六條 農葯產品出廠前,應當經過質量檢驗並附具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不得出廠。第四章 農葯經營第十七條 下列單位可以經營農葯:(一)供銷合作社的農業生產資料經營單位;(二)植物保護站;(三)土壤肥料站;(四)農業、林業技術推廣機構;(五)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六)農葯生產企業;(七)國務院規定的其他經營單位。經營的農葯屬於化學危險物品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經營許可證。第十八條 農葯經營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並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經營農葯:(一)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技術人員;(二)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營業場所、設備、倉儲設施、安全防護措施和環境污染防治設施、措施;(三)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規章制度;(四)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質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第十九條 農葯經營單位購進農葯,應當將農葯產品與產品標簽或者說明書、產品質量合格證核對無誤,並進行質量檢驗。禁止收購、銷售無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無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無產品質量標准和產品質量合格證和檢驗不合格的農葯。第二十條 農葯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農葯儲備工作。貯存農葯應當建立和執行倉儲保管制度,確保農葯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第二十一條 農葯經營單位銷售農葯,必須保證質量,農葯產品與產品標簽或者說明書、產品質量合格證應當核對無誤。農葯經營單位應當向使用農葯的單位和個人正確說明農葯的用途、使用方法、用量、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項。第二十二條 超過產品質量保證期限的農葯產品,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檢驗,符合標準的,可以在規定期限內銷售;但是,必須註明「過期農葯」字樣,並附具使用方法和用量。第五章 農葯使用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組織推廣安全、高效農葯,開展培訓活動,提高農民施葯技術水平,並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安全、合理使用農葯的指導,根據本地區農業病、蟲、草、鼠害發生情況,制定農葯輪換使用規劃,有計劃地輪換使用農葯,減緩病、蟲、草、鼠的抗葯性,提高防治效果。第二十五條 使用農葯應當遵守農葯防毒規程,正確配葯、施葯,做好廢棄物處理和安全防護工作,防止農葯污染環境和農葯中毒事故。第二十六條 使用農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農葯安全、合理使用的規定,按照規定的用葯量、用葯次數、用葯方法和安全間隔期施葯,防止污染農副產品。劇毒、高毒農葯不得用於防治衛生害蟲,不得用於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葯材。第二十七條 使用農葯應當注意保護環境、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種。嚴禁用農葯毒魚、蝦、鳥、獸等。第二十八條 林業、糧食、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林業、儲糧、衛生用農葯的安全、合理使用的指導。第六章 其他規定第二十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未取得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的農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經營、進口或者使用未取得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的農葯。進口農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貨主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向海關出示其取得的中國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第三十條 禁止生產、經營和使用假農葯。下列農葯為假農葯:(一)以非農葯冒充農葯或者以此種農葯冒充他種農葯的;(二)所含有效成份的種類、名稱與產品標簽或者說明書上註明的農葯有效成份的種類、名稱不符的。第三十一條 禁止生產、經營和使用劣質農葯。下列農葯為劣質農葯:(一)不符合農葯產品質量標準的;(二)失去使用效能的;(三)混有導致葯害等有害成份的。第三十二條 禁止經營產品包裝上未附標簽或者標簽殘缺不清的農葯。第三十三條 未經登記的農葯,禁止刊登、播放、設置、張貼廣告。農葯廣告內容必須與農葯登記的內容一致,並依照廣告法和國家有關農葯廣告管理的規定接受審查。第三十四條 經登記的農葯,在登記有效期內發現對農業、林業、人畜安全、生態環境有嚴重危害的,經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審議,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宣布限制使用或者撤銷登記。第三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經營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生產或者撤銷登記的農葯。第三十六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做好農副產品中農葯殘留量的檢測工作。第三十七條 禁止銷售農葯殘留量超過標準的農副產品。第三十八條 處理假農葯、劣質農葯、過期報廢農葯、禁用農葯、廢棄農葯包裝和其他含農葯的廢棄物,必須嚴格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防止污染環境。第七章 罰 則第三十九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以下規定給予處罰:(一)未取得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擅自生產、經營農葯的,或者生產、經營已撤銷登記的農葯的,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二)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有效期限屆滿未辦理續展登記,擅自繼續生產該農葯的,責令限期補辦續展手續,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補辦的,由原發證機關責令停止生產、經營,吊銷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三)生產、經營產品包裝上未附標簽、標簽殘缺不清或者擅自修改標簽內容的農葯產品的,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並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四)不按照國家有關農葯安全使用的規定使用農葯的,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四)項所列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四十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按照以下規定給予處罰:(一)未經批准,擅自開辦農葯生產企業的,或者未取得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擅自生產農葯的,責令停止生產,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二)未按照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的規定,擅自生產農葯的,責令停止生產,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第四十一條 假冒、偽造或者轉讓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農葯登記證號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號、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農葯生產許可證號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號的,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收繳或者吊銷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由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收繳或者吊銷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四十二條 生產、經營假農葯、劣質農葯的,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部門沒收假農葯、劣質農葯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吊銷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由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吊銷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四十三條 違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生產、經營農葯的,或者違反農葯廣告管理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造成農葯中毒、環境污染、葯害等事故或者其他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生產、儲存、運輸、使用農葯過程中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第四十六條 農葯管理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索賄受賄,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第八章 附 則第四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農葯有關的國際條約與本條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第四十八條 本條例自1997年5月8日起施行。

B. 新的<<農葯管理條例>>什麼時間實施實施後對農葯經營者的身份有何限制

最新農葯管理條例今年有望實施,實施後對經營者的條件暫定為不限製版,但要求經營者具有與經營農葯權相關的技能職稱或專業學位,要求農葯經營場所與生活區、食品、種子、飼料、生活用品等不能在同一場所存放。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建立購銷台賬等。具體的還要看實施時的文件定稿。

C. 國務院新修訂的《農葯管理條例》新在何處如何有效實

各地農業主管部門具體落實實施。
主要提現在進一步放開農葯經營,個人也可以申請經營農葯。
多了一項對農葯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義務。

D. 新《農葯管理條例》於何時開始施行

《國務抄院關於修改的決定》(國襲務院令第326號),自二00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公布之日起施行。《關於修訂的決定》(農業部令第9號),經二00七年十二月六日農業部第1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自二00八年一月八日起施行。

E. 農葯法律法規

國務院有一部《農葯管理條例》,是2001年修訂的法規。
其它的還包括三版個農業部令和兩個公告:《農權葯管理條例實施辦法》(農業部令第9號)、《農葯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辦法》(農業部令第8號)、《農葯登記資料規定》(農業部令第10號)3個農業部令。
農葯名稱登記核准管理的公告(農業部公告第944號),農業部與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於規范農葯名稱命名(農業部公告第945號)和農葯產品有效成分含量(農業部公告第944號)2個公告

F. 新農葯管理條例後,農葯經營都需要些什麼條件

需要取得資格證,
還要辦理許可證,
還有營業執照和場所一般是就行了

G. 新修訂《農葯管理條例》對農葯使用者有哪些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77號,《農葯管理條例》已經2017年2月日國務院第16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修訂後的《農葯管理條例》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新修訂《農葯管理條例》明確規定,農葯使用者應當合理用葯,按照農葯標簽標注的使用范圍、使用方法和劑量等施用農葯,還要按標簽標注的安全間隔期收獲農產品。禁止在蔬菜、瓜果、茶葉、菌類、中草葯材等生產上使用劇毒、高毒農葯。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等應當建立農葯使用記錄。農葯使用者應當保護環境和有益生物、珍稀物種。下面是新修訂《農葯管理條例》對農葯使用者作出規定的相關條款:
第三十三條農葯使用者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農葯安全、合理使用制度,妥善保管農葯,並在配葯、用葯過程中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避免發生農葯使用事故。
限制使用農葯的經營者應當為農葯使用者提供用葯指導,並逐步提供統一用葯服務
第三十四條農葯使用者應當嚴格按照農葯的標簽標注的使用范圍、使用方法和劑量、使用技術要求和注意事項使用農葯,不得擴大使用范圍、加大用葯劑量或者改變使用方法。
農葯使用者不得使用禁用的農葯。
標簽標注安全間隔期的農葯,在農產品收獲前應當按照安全間隔期的要求停止使用。
劇毒、高毒農葯不得用於防治衛生害蟲,不得用於蔬菜、瓜果、茶葉、菌類、中草葯材的生產,不得用於水生植物的病蟲害防治。
第三十五條農葯使用者應當保護環境,保護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種,不得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河道內丟棄農葯、農葯包裝物或者清洗施葯器械。
嚴禁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使用農葯,嚴禁使用農葯毒魚、蝦、鳥、獸等。
第三十六條農產品生產企業、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倉儲企業、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和從事農產品生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應當建立農葯使用記錄,如實記錄使用農葯的時間、地點、對象以及農葯名稱、用量、生產企業等。農葯使用記錄應當保存2年以上。
國家鼓勵其他農葯使用者建立農葯使用記錄。
第六十條農葯使用者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農葯使用者為農產品生產企業、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倉儲企業、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和從事農產品生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單位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農葯使用者為個人的,處1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農葯的標簽標注的使用范圍、使用方法和劑量、使用技術要求和注意事項、安全間隔期使用農葯;
(二)使用禁用的農葯;
(三)將劇毒、高毒農葯用於防治衛生害蟲,用於蔬菜、瓜果、茶葉、菌類、中草葯材生產或者用於水生植物的病蟲害防治;
(四)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使用農葯;
(五)使用農葯毒魚、蝦、鳥、獸等;
(六)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河道內丟棄農葯、農葯包裝物或者清洗施葯器械。
有前款第二項規定的行為的,縣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還應當沒收禁用的農葯。
第六十一條農產品生產企業、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倉儲企業、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和從事農產品生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不執行農葯使用記錄制度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H. 農葯管理條例農葯生產這塊有哪些新

針對農葯生產管理存在的重復審批、管理分散等問題,按照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管內結合、優化服務容的改革精神,《條例》做了以下修改:
一是實行農葯生產許可制度,明確農葯生產企業應當具備的條件,並規定由省級農業部門核發農葯生產許可證。
二是規定委託加工、分裝農葯的,委託人應當取得相應的農葯登記證,受託人應當取得農葯生產許可證,並明確委託人應當對委託加工、分裝的農葯質量負責。
三是要求生產企業建立原材料進貨記錄制度,采購原材料要查驗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和有關許可證明文件並如實記錄。
四是規定農葯生產企業應當嚴格按照產品質量標准進行生產,農葯出廠銷售應當經質量檢驗合格、附具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並建立出廠銷售記錄制度。五是規定農葯包裝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印製或者貼有標簽,並明確了標簽應當標注的具體內容,特別要求用於食用農產品的農葯的標簽標注安全間隔期。

I. 2017年最新頒布的農葯管理條例叫什麼

還叫《農葯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77號】
《農葯管理條例》回已經2017年2月8日國答務院第16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農葯管理條例》公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考研刑法學碩 發布:2025-02-05 12:21:09 瀏覽:764
永遠居留條例 發布:2025-02-05 12:05:08 瀏覽:796
美國律師守則 發布:2025-02-05 11:15:41 瀏覽:138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
省司法廳張敏 發布:2025-02-05 10:08:43 瀏覽:375
公司監事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5 10:03:50 瀏覽:68
日本古代刑法圖片 發布:2025-02-05 10:03:05 瀏覽:104
司法考試考點組 發布:2025-02-05 09:29:15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