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

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

發布時間: 2022-05-18 11:51:50

㈠ 什麼是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什麼是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一、憲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權威和最高法律效力。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普通法律的內容都必須符合憲法的規定。
二、法律
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由國家主席簽署,並以國家主席令公布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其中,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的法律稱為「基本法律」,如《刑法》、《民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又稱為「一般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法律的效力僅次於憲法。
三、法規
法規通常是對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總稱。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由國務院總理簽署,以國務院令發布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行政法規的效力低於憲法和法律。
地方性法規有兩種。一種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由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用公告公布施行的規范性文件,如《江西省森林條例》、《江西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地方性法規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
另一種是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報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的規范性文件,如《濟南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淄博市水資源管理辦法》。這些地方性法規在本市范圍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
四、規章
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局)、委員會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由部(局)長或者委員會主任簽署發布的規范性文件,如《林業行政許可聽證辦法》、《林木種子質量管理辦法》。部門規章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地方政府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由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簽署,以政府令發布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如《江西省木材運輸監督管理辦法》、《江西省木材檢查站管理監督辦法》。地方政府規章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效力,低於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五、規范性文件
規范性文件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的規范性文件包括憲法、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國家機關在職權范圍內依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文件。狹義上的規范性文件是指除憲法、法律、法規、規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我們通常所說的規范性文件是指狹義上的規范性文件,也稱行政規范性文件,就是老百姓俗稱的「紅頭文件」,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在許可權范圍內,為實施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規范性文件按規定程序發布的在一定時間內相對穩定,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措施,包括規定、辦法、細則、通知、通告、布告等。如《國家林業局關於進一步加強木材運輸管理工作的通知》、《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對於規范性文件的涵義、制發主體、制發程序和許可權以及審查機制等,尚無全面、統一的規定。

㈡ 行政管理法規的制定為什麼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

因為任何法規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任何法律法規都不得和憲法專相抵觸。並且屬在行政立法時,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法律規范應當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執行性。

(2)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七條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

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

㈢ 什麼叫規范性文件,什麼叫規定性文件,兩者怎麼區別

規范性文件,是各級機關、團體、組織制發的各類文件中最主要的一類,因其內容具有約束和規范人們行為的性質,故名稱為規范性文件。

規定性文件是指規定了具體的內容、文字、風格、數量和大小等的文件。

兩者的區別有以下幾點:

1、意思不同:

規范性文件,是各級機關、團體、組織制發的各類文件中最主要的一類,因其內容具有約束和規范人們行為的性質。

規定性文件是指規定了具體的內容、文字、風格、數量和大小等的文件。

2、制定機關不同:

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關是各級機關、團體、組織。規定性文件的制定機關是組織。

(3)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擴展閱讀:

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對於規范性文件的含義、制發主體、制發程序和許可權以及審查機制等,尚無全面、統一的規定。但部分地區探索實現了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公布的「三統一」,初步實現了規范性文件的規范管理。

在我國唐代,封建法律就有律令格式之分。現代則有憲法、法律、法令、條例、規章、命令等。與規范性文件相對應的是非規范性文件,它是指國家機關在其許可權范圍內發布的只對個別人或個別事有效而不包含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的文件。

如判決書、任免令、逮捕證公證書、結婚證書等。非規范性文件是適用法律所產生的文件,不是法的淵源。

廣義

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

狹義

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當前這類非立法性文件的制定主體非常之多,例如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

規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規章外,行政機關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並公開發布的針對不特定的多數人和特定事項,

涉及或者影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在本行政區域或其管理范圍內具有普遍約束力,在一定時間內相對穩定、能夠反復適用的行政措施、決定、命令等行政規範文件的總稱。

國家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和規章以外的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行為,法律上稱之為抽象行政行為。由於這類行政規范性文件數量多,涉及面廣,是行政管理權和行政強制力的體現,直接關繫到公共利益、社會秩序和公民的切身利益,

因而日益受到公眾的關注;對抽象行政行為的法律監督也在逐步加強。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七條規定,如果認為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審查該文件的申請。

此外,國家法律對於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許可權正在逐步予以嚴格規范。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四條規定,除了本法第九、十、十一、十二及十三條的規定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

對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補充:由於我國立法層級及形式多種多樣,名稱繁多(包括法、條例、辦法、規定等),當前對「規范性文件」無權威解釋和界定,初學者對「規范性文件」一知半解,這樣很難區別實踐中什麼是「規范性文件」。

規定性亦稱「規定」。事物自身的限定。決定一事物是其自身而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性。例如,人的規定性就是決定人之所以是人而區別於其他事物(如動物)的特性。馬克思主義所說的社會關系的總和就是人的最根本的規定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規定性。

事物的基本規定性可以區分為兩個方面,即質的規定性和量的規定性。質的規定性從本質或性質上表明事物之間的區別。量的規定性是從事物的存在等級、規模和發展程度上表明事物的區別。任何事物都是質的規定性和量的規定性的有機統一。

規定性是事物「所以然」的根本所在,因而認識事物就必須認識事物的規定性,揭示事物的本質或性質和數量及其內在聯系。正確地把握事物的質的規定性,是認識事物的基礎,而正確地把握事物的量的規定性則是對事物認識的深化和精確化。

只有在認識事物的質的規定性的基礎上,才能認識事物的量的規定性;同時,又只有在認識了事物的量的規定性時,才算深化了對事物的認識。

㈣ 行政法,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區別

1、范圍不同來法律法規、行政源法規和部門規章這三個的范圍不一樣,法律法規范圍最大,包含了行政法規以及部門規章,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單獨的。2、制定人不同法律法規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則是國務院制定,而部門規章是適用於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這些部門自己發布的。3、適用對象不同法律法規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部門規章同樣不適用普通民眾,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自己調整內部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

㈤ 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標準的區別

一、區別:

1、概念含義不同:

(1)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3)規章,是指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並以法定方式對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

狹義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2、制定主體不同:

(1)法律一般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民法、刑法等;

(2)法規,指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一般指狹義的規范性文件,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制定的,具有普遍適用效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3、效力等級不同: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5)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互有交叉,無法比較。

二、不能直接寫成"衛政法發[2006]228號 《衛生標准管理辦法》",因為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標題的格式應為XX(發文機關)關於XX(事項)的XX(文種)。

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㈥ 《行政處罰法》明確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以外的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為什麼

不能籠統的認為其他規范性文件均不可作為行政處罰依據,實踐中應當有限制有條件地認可其效力。把握一個總的原則,即只要該規范性文件是對上位法內容的具體解釋和說明,一般來說是可作為行政處罰依據的。

我國法律結構呈多層次框架,其構成為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規章等諸層次。除此之外,還有眾多的沒有立法權的市、地、縣區的規范性文件等。實際情況是越往下的規范性文件越直接關繫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即「越管用」。為了從立法上解決濫處罰這一問題,本法對行政處罰的設定作了非常嚴格的限定:

《行政處罰法》第九條 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第十條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第十一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第十二條 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6)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擴展閱讀

不論是法的正式淵源,還是非正式淵源,理論上應該均可作為行政處罰依據。但是,其他規范性文件作為行政處罰依據應當遵循兩個基本原則:

一是不得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如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一旦違反必然導致其本身無效,更不用談是否可作為行政處罰依據;

另一個是必須堅持法的效力位階,遵守下位法服從上位法,即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內容本身不得與法律、行政法規等上位法的內容相沖突。因此,只要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內容符合以上兩點要求,即應認定其效力。

針對此問題,雖然相關法律沒有明確,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的通知(法〔2004〕96號)中有所涉及。該會議紀要規定,其他規范性文件不是正式的法律淵源,對人民法院不具有法律規范意義上的約束力。

但是,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依據的其他規范性文件合法、有效並合理、適當的,在認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時應承認其效力;

人民法院可以在裁判理由中對其他規范性文件是否合法、有效、合理或適當進行評述。最高人民法院的會議紀要不是以司法解釋的形式頒布實施的,嚴格來說不具有正式的法律效力,僅僅具有指導意義。但是,領會該會議紀要的精神和旨意遠比其本身是否具有正式法律效力重要。

㈦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為依據

最新的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版政法規、地權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

㈧ 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區別

「規章」是指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並以法定方式對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從廣義上講,規章也是一種規范性文件,但是它不同於我們所講的一般規范性文件。一般規范性文件指的是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外的規范性文件。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所使用的「規范性文件」,實際上講的是一般規范性文件,或者稱為狹義的規范性文件。這里,規章與一般規范性文件的主要區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內容上看,凡是法律、法規規定以規章形式規定的事項,應當制定規章,比如,設定行政處罰,出台法律、法規的配套制度,均屬於規章。至於一般規范性文件,主要用於部署工作,通知特定事項,說明具體問題。
1、制定主體不同。
①各級行政機關均有權制定規范性文件。
②市方政府規章只有省級政府和較大的市的政府才有權制定,本省范圍內,除省政府外,僅較大的市的政府有權制定地方政府規章。
2、兩者效力不同。
①制定規章屬於立法活動。
②規章效力高於政府規范性文件。
3、兩者內容不同。
①規章內容既包括為加強地方事務管理的創設性規范,也包括為執行法律、法規的執行性規范,所規定的權利義務較全面、系統。
②規范性文件則較專一、狹窄,有較強的針對性,更多地表現為對法律、法規、規章的執行、補充,以實現其所創設的權利義務,或使其更切合本地的實際情況。
4、兩者許可權不同。
①規章具有警告、一定數額罰款的設定權,而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處罰條款,行政機關可以通過規章委託符合法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可以依據規章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
②規范性文件不具有上述許可權。
5、兩者制定程序不同。
①市政府規章必須經市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審議通過。
②規范性文件可以經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也可以由政府負責人直接簽署。
6、兩者結構不同。
規章一般有較為完整的章、節、條、款、項和總則、分則、附則等結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
第九條 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第十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於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
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㈨ 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有什麼區別

一、區別:

1、概念含義不同:

(1)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3)規章,是指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並以法定方式對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

狹義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2、制定主體不同:

(1)法律一般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民法、刑法等;

(2)法規,指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一般指狹義的規范性文件,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制定的,具有普遍適用效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3、效力等級不同: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5)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互有交叉,無法比較。

二、不能直接寫成"衛政法發[2006]228號 《衛生標准管理辦法》",因為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標題的格式應為XX(發文機關)關於XX(事項)的XX(文種)。

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㈩ 加強規范性文件監督管理工作的舉措有哪些

一、及時組織開展規范性文件制定主體資格確認和公告工作

規范性文件分為政府規范性文件和部門規范性文件。規范性的制定權,屬於縣、鎮兩級人民政府(含政府辦公室)、縣級以上政府組成部門、直屬機構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除法律、法規明確授予的行政主體資格外,議事協調機構、臨時機構、部門的內設機構及其他所屬機構均不得以自己的名義制定規范性文件,需要出台規范性文件的,應提請有關行政機關制定。政府法制機構要注重規范性文件制定主體的規范和監督,部門法制機構應加強對設在本部門內的各類議事協調機構、臨時機構發文工作的規范和指導。2015年1月底前,縣政府法制局負責會同機構編制等部門,結合當前行政職能清理和機構改革工作,認真組織開展全縣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制定主體資格的確認,並向社會公布有權制定規范性文件行政機關的主體名單。

二、嚴格執行規范性文件聽取意見程序

行政機關制定規范性文件(其他工作方案、工作意見等內部工作制度、技術操作規程等非規范性文件不在此列),不能局限於在行政系統內部徵求意見,應通過多種方式聽取社會公眾、行政管理對象、行業協會和專家的意見。除因突發事件等情形需要立即出台規范性文件外,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規范性文件,應通過政府(或政府部門)網站等媒介向社會公開文件草案。涉及窗口服務事項的,應在窗口服務場所設置布告欄徵求辦事群眾意見。行政管理對象已成立行業協會的,應聽取行業協會意見。除對實施法律、法規、規章或者上級規范性文件所作出的具體規定外,規范性文件涉及《廣東省重大行政決策聽證規定》(省政府令第183號)、《廣東省重大行政決策專家咨詢論證辦法(試行)》(粵府辦〔2012〕37號)及《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梅州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試行)及其配套制度的通知》(梅市府〔2013〕21號)所述的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的,應按規定組織聽證會、專家咨詢論證、社會風險評估及實施後評估。

三、進一步健全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工作機制

部門起草的規范性文件應經本部門法制機構(或承擔政策法規審查任務的相關部門)審查,並出具書面合法性審查意見。政府規范性文件和部門規范性文件在發布前應由縣政府法制局進

行審查。法制機構(或承擔政策法規審查任務的相關部門)應加大程序審查力度,審查起草過程中是否履行了必經程序,對應當進行公開徵求意見、社會風險評估或社會聽證而未進行的,一律不得通過審查,不得向社會發布。法制機構(或承擔政策法規審查任務的相關部門)應當從制定職權、內容、形式等方面進行審查,著重審查是否具有制定主體資格,是否屬於法定職權范圍,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規范性文件的規定,是否違法創設行政審批、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行政權力,是否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限制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

法制機構只負責對規范性文件進行合法性審查,內部工作制度、技術操作規程等非規范性文件一般不作審查(確因工作需要的除外)。合法性審查一般採取書面審查辦法,對文件草案不作修改性審查。對於文件草案中存在的重大問題,應當認真研究各方面意見,積極與起草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溝通、協商。對特別重大、疑難、復雜的事項,法制機構在審查過程中應當實地開展調研,組織或者會同起草單位邀請相關專家進行合法性論證,充分聽取有關方面的意見。開展文件合法性審查時採用統一文書格式,起草單位和法制機構要按平遠縣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管理文書參考格式(詳見附件)的要求進行。

四、全面推行規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

今後各鎮人民政府和縣直各部門報送的規范性文件草案應明確規定有效期,確需長期執行、不能規定有效期的,應當在報送時說明理由。暫行、試行的規范性文件自施行之日起不超過3年;其他規范性文件除需要長期執行的外,有效期自施行之日起不超過5年。規范性文件有效期屆滿自動失效。起草機關應加強規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的計劃管理,每年一次以上定期對有效期即將屆滿的規范性文件進行評估,對於有必要繼續實施的規范性文件,應按照法定程序重新修改、制定、發布,確保行政管理制度的連續性。

五、完善規范性文件備案和統一登記制度

各鎮人民政府和縣直各部門要落實好規范性文件分別報送縣人民政府及本級人大機關備案審查的主體責任,為方便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和查找,縣政府法制局統一對經過合法性審查的規范性文件進行登記編號,編號按政府規范性文件和部門規范性文件進行分類,年終時統一公布目錄。

六、開展好規范性文件解讀工作

凡發布重大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政府規范性文件或部門規范性文件,行政機關應及時對文件主要內容及其出台的必要性作出解讀,便於群眾理解和執行。法制機構對重大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核、論證時,應當明確提出政策解讀的有關要求,並對政策解讀草案與規范性文件草案的一致性進行審查。政策解讀應當包括規范性文件的制定背景、主要內容和理由、文件實施的對象人群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等內容,語言應當通俗易懂,易於理解,並與規范性文件正文在本級政府規定的載體上一並向社會公布。

七、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監督管理

各鎮人民政府和縣直各部門要進一步完善規范性文件的監督管理制度,明確規范性文件的制定和發布程序,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確保工作部署到位,責任落實到人。行政機關要按照「誰制定,誰負責」的原則,積極預防和處理規范性文件的法律爭議,暢通群眾對規范性文件的監督渠道。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監督管理是依法行政考評的一項重要內容,縣政府法制局和監察機關要加大對單位制定規范性文件的監督檢查工作和違法責任追究力度。對不履行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統一發布、報送備案等法定程序,以及因規范性文件違法引發社會公眾投訴的情況,縣政府法制局要予以通報批評並及時向監察機關反映,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行政機關未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發布規范性文件,或者因規范性文件違法對行政管理對象合法權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的,應嚴格追究制定機關和有關人員的行政過錯責任。

熱點內容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
省司法廳張敏 發布:2025-02-05 10:08:43 瀏覽:375
公司監事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5 10:03:50 瀏覽:68
日本古代刑法圖片 發布:2025-02-05 10:03:05 瀏覽:104
司法考試考點組 發布:2025-02-05 09:29:15 瀏覽:780
術前簽字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5 09:27:47 瀏覽:399
法院康翻身 發布:2025-02-05 09:25:35 瀏覽:856
崇陽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8:55:02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