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商業法規
㈠ 誰能提供有關商業行賄的法律條款
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
一、概念及其構成
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是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復雜客體,即國家公司、企業的正常管理秩序和市場競爭秩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是一種有序的法制經濟,商品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及其他營利性服務的經濟行為都應規范化、合法化,各種營利性活動應當在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機制下進行,應遵循國家法規乃至商業慣例。而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行為則違背誠實信用、公平自願的原則,違反國家規定,直接破壞市場經濟公平競爭機制以及市場經濟的有序性、規范性,嚴重的則構成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在商品經濟中,各經濟主體帶著各自的經濟目的,參與到市場中進行交易競爭,其中部分經濟主體不是依靠合格的商品質量,良好的勞務服務,按誠實信用原則公平競爭,而是依靠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這一不法手段,實現其經濟目的,追求到不法利潤。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使得采購人員買遠不買近,買壞不買好;偽劣產品充斥市場排擠合格產品,詆毀其信譽;技術先進、實力雄厚的承建加工單位被拒之門外,被一些七拼八湊的「雜牌軍」搶走生意,嚴重挫傷合法經營者的積極性,使市場競爭營業處於混亂無序的狀態。在司法實踐中以行賄罪認定和處理這些問題,囿於主體的公職身份、客觀上利用職務之便要求的局限,難免存在困難偏差,出現打擊盲點。而且,可以預見,隨著公務員制度建立完善,國家工作人員直接以權謀私、以權換利的賄賂犯罪會逐步減少,而部分商品經營者、從事營利活動的個人、企事業單位利用賄賂手段進行不正當競爭謀取非法利潤的商業行賄犯罪會不斷上升,其隱蔽性和欺騙性很大,且並發其他多種犯罪,危害極大,為打擊制裁經濟犯罪、規定經濟行為,本條設立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乃形勢所需、確有必要。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上表現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支付回扣、手續費是本罪客觀方面的主要表現形式。回扣是商品買賣或勞務服務活動中,賣方從其賣得的價款中按比例或不按比例返還給買方的一部分款項,返還方式、比例由雙方商定。回扣專指買方所得的由賣方返還的價款。手續費指傭金以及買賣雙方當事人、居間人聽得的傭金、回扣性質以外的報酬傭金、回扣性質以外的報酬。這里的傭金專指買賣雙方以外的第三人居間介紹買賣所得的,由買方或賣方單獨給付或雙方共同給付的款項,回扣、手續費在實踐中名目繁多,花樣翻新,是具有兩面性的事物,有加速商品流通、促進經濟發展的的一面,也有阻礙、破壞商品經濟的一面。原則上,只要買賣雙方和中間人本著誠實信朋、公平交易的原則,在不違反國家政策法律的情況下支付收受,對經濟發展是有利的,法律上也應予以承認和保護,但是某些情況下,回扣、手續費的支付與收受會危害市場經濟公平競爭機制、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嚴重的則可能構成本罪。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經營者,即從事商品經營、營利性服務等經濟活動的法人、其它經濟組織或者個人,機關或其所屬部門也可能成為主體要件。本罪主體有以下特徵:(1)主體的多元性: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組織的單位及成員、私營經濟、個體工商業者、公私聯合體、私人合夥經營;同時、為防止國內外經營者勾結在一起。通過商業賄賂這種不正當競爭手段侵害國家及人民利益、中外合資、中外合作以及外商獨資的經濟實體及成員也可構成本罪主體。(2)主體的平等性:在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體制下,各主體地位是平等的,都要求公平正當的競爭,要求依誠實信用原則進行交易、獲取合法利益。合法經營者在法律上應平等保護,實施違法犯罪的要平等地制裁打擊,不能搞區別對待,寬嚴不一。
(四)主觀要件
本罪主觀上均為故意。其目的是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此處的謀利,不同於經濟活動中依法經營,獲取的正當利益,而是謀取暴利、追求不正當的高額經濟利潤。就行賄方而言,旨在通過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謀取高於其提供的商品、勞務服務所應得的公平利潤,其動機還可能是為了壟斷市場、排除競爭對手,最終進行壟斷經營,謀取暴利。
二、認定
(一)本罪與請客送禮的界限
在認定向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時,要注意劃清與請客送禮的界限。在現實生活中。禮尚往來的請客送禮一般郁以公開的方式進行,且禮品的價值一般較小,行為人沒有明顯的、直接的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動機和目的,這與本罪的行賄行為有本質區別。
(二)本罪與向公司、企業人員一般行賄行為的界限
根據本條的規定,向公司、企業人員行賄,達到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因此,如果向公司、企業人員行賄,數額未達到較大的,屬於向公司、企業人員一般行賄行為,不能以本罪論處。-
(三)本罪與行賄罪的界限
本罪與行賄罪有許多相似之處,行為人在主觀特徵上均為直接故意,且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在客觀特徵上行為人均向受賄人實施了給予財物,且數額較大的行為,但兩罪在本質上是不同的。(1)犯罪主體不同。本罪的主體為商品經濟的經營者,具有特定性,而行賄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其范圍較本罪主體更廣泛。(2)行賄的對象不同。本罪的行賄對象是公司、企業人員,而行賄罪的對象是國家工作人員。(3)侵犯的客體不同。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司、企業人員職務的廉潔、公正制度,公司、企業的正常業務及管理活動,更為主要的是侵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秩序。而行賄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的廉潔性制度以及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
三、處罰
第一百六十四條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依本條的規定,本罪的處罰分為以下幾點:
1、自然人犯本罪,給予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上述規定處罰。對於罰金的數額,法律未作明確規定,我們認為應主要根據行賄的數額和情節來確定。對於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自由刑處罰,主要根據職責許可權的大小和在行賄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來確定。
3、免除或減輕刑事責任的特別規定
本條第3款對本罪的減輕處罰或免除處罰的情節作了特別規定。減輕或免除處罰的情節是指行賄人在行賄行為未被追訴前,主動交待其行賄行為的,也即在行賄行為未被追訴前有行賄自首行為的,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這里,不管犯罪輕重,只要有自首行為的,均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這對分化瓦解賄賂犯罪分子具有重大意義。
㈡ 個人合夥企業具備哪些條件,有哪些法律法規
我國現行法律,個人創業的法律途徑主要有:設立有限責任公司;申請登記從事個體工商業;設立個人獨資企業;設立合夥企業。
——注冊底線
1、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10萬人民幣。基本要求:
(1)
股東符合法定人數即由2個以上50個以下股東共同出資設立;
(2)
股東出資達到法定資本最低限額:以生產經營為主的公司需50萬元人民幣以上;
以商品批發為主的公司需50萬元人民幣以上;以商品零售為主的公司需30萬元人民幣以上;
科技開發、咨詢、服務公司需10萬元人民幣以上;
(3)
股東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4)
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
(5)
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
2、個體工商戶:對注冊資金實行申報制,沒有最低限額。基本要求:
(1)
有經營能力的城鎮待業人員、農村村民以及國家政策允許的其他人員,可以申請從事個體工商業經營;
(2)
申請人必須具備與經營項目相應的資金、經營場地、經營能力及業務技術。
3、私營獨資企業:對注冊資金實行申報制,沒有最低限額。基本要求:
(1)
投資人為一個自然人;
(2)
有合法的企業名稱;
(3)
有投資人申報的出資;
(4)
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
(5)
有必要的從業人員。
4、私營合夥企業:對注冊資金實行申報制,沒有最低限額。基本要求:
(1)
有二個以上合夥人,並且都是依法承擔無限責任者;
(2)
有書面合夥協議;
(3)
有各合夥人實際繳付的出資;
(4)
有合夥企業的名稱;
(5)
有經營場所和從事合夥經營的必要條件。
(6)
合夥人應當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
(7)
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從事營利性活動的人,不得成為合夥企業的合夥人。
備註: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或者其它財產權利出資;上述出資應當是合夥人的合法財產及財產權利。
——注冊步驟
步驟一、到市工商局(或當地區、縣工商局)企業登記窗口咨詢,領取注冊登記相關表格、資料。
步驟二、辦理名稱預先核准、取得《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步驟三、以核準的名稱到銀行開設臨時賬戶,股東將入股資金劃入臨時賬戶。
步驟三、到有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辦理驗資證明。
步驟四、將備齊的注冊登記資料交工商局登記窗口受理、初審。
步驟五、按約定時間到工商局領取營業執照,繳納注冊登記費。
步驟六、在規定的報紙上發布公告。
㈢ 路邊擺攤非法,請問是違反了什麼法律
在禁止擺攤的路邊擺攤,違反了《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根據《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第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在街道兩側和公共場地堆放物料,搭建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因建設等特殊需要,在街道兩側和公共場地臨時堆放物料,搭建非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的,必須徵得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按照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第三十七條凡不符合城市容貌標准、環境衛生標準的建築物或者設施,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有關單位和個人限期改造或者拆除;逾期未改造或者未拆除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強制拆除,並可處以罰款。
(3)私人商業法規擴展閱讀:
《城市管理執法辦法》第二十六條城市管理執法主管部門開展執法活動,應當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和危害後果依法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對違法行為輕微的,可以採取教育、勸誡、疏導等方式予以糾正。
第二十七條城市管理執法人員開展執法活動,可以依法採取以下措施:
(一)以勘驗、拍照、錄音、攝像等方式進行現場取證;
(二)在現場設置警示標志;
(三)詢問案件當事人、證人等;
(四)查閱、調取、復制有關文件資料等;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措施;
㈣ 個體經營戶有什麼法律保護
《個體工商戶條例》是為保護個體工商戶的合法權益,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加強對個體工商戶的監督、管理,發揮其在經濟社會發展和擴大就業中的重要作用制定。由國務院於2011年4月16日發布,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對個體工商戶實行監督和管理。個體工商戶從事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及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
二、是為維護個體工商戶所招用從業人員的權益,規定個體工商戶應當依法與招用的從業人員訂立勞動合同,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合同約定的義務,不得侵害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三、是對個體工商戶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4)私人商業法規擴展閱讀:
《個體工商戶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護個體工商戶的合法權益,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加強對個體工商戶的監督、管理,發揮其在經濟社會發展和擴大就業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有經營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條例規定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為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可以個人經營,也可以家庭經營。個體工商戶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害。
第三條: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為個體工商戶的登記機關(以下簡稱登記機關)。登記機關按照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規定,可以委託其下屬工商行政管理所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
第四條:國家對個體工商戶實行市場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則。
㈤ 中國有商業法嗎
社會主義中國的商業法規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商業法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年代,各革命根據地的人民政權,適應人民革命戰爭的需要,頒發了許多調整商業關系的通告、條例、規定,確認保護私營商業和大力發展公營商業、合作社商業的政策。如1930年閩西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決議中的《商人條例》、《合作社條例》和《取消牙人條例》,1932年中央工農民主政府頒布的《工商投資暫行條例》,1933年臨時中央政府國民經濟部關於《糧食調劑局與糧食合作社的關系》的規定,1934年閩北分區工農民主政府《商人自由貿易問題》的布告,1941年《陝甘寧邊區禁止糧食出境修正暫行條例》,1942年《陝甘寧邊區販賣紙煙懲治辦法》等。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各解放區人民政府在施政綱領中都有關於商業的政策規定。這些法規,盡管形式簡單,內容帶有地區性,但它為以後中國的社會主義商業立法積累了經驗。
1949~195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商業立法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調整各種所有制商業之間的經濟關系,為大力發展國營商業和合作社商業,逐步改造私營商業和個體商販,建立全國統一的新型的社會主義商業體系,提供法律保證。1949年10月,政務院設立了領導全國商業工作的貿易部(現為商業部),1950年3月發布了《關於統一國家財政經濟工作的決定》和《關於統一全國國營貿易實施辦法的決定》。1953年開始,陸續頒發了關於糧食、棉花、棉布、油料實行統購統銷的命令和實施條例,1954年還發布了《關於國營商業和合作社商業城鄉初步分工的決定》和《進一步加強市場領導,改造私營商業》的指示。這一系列重要的商業法規,對確立國營商業在全國市場中的領導地位,形成社會主義統一市場,起了重要的作用。
1957~1966年
1957年開始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商業工作的主要任務轉為組織好商品流通,促進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更好地為人民的生活服務。為了適當擴大地方的許可權,進一步發揮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國務院先後頒發和批准了《關於改進商業管理體制的規定》(1957)、《關於改進糧食管理體制的幾項規定》(1958)、《關於商品分級管理辦法的報告》(1959)。從1961年5月起,先後制定了《關於改進商業工作的若干規定(試行草案)》和《商業工作條例(試行草案)》。1962年9月,中國共產黨八屆十中全會作出了《關於商業工作問題的決定》,規定了適合當時情況的各項政策,調整了商業內外各方面的主要經濟關系,使商業工作出現了新的局面。
1966~1976年
中國處於十年內亂時期,商業活動在許多方面無法可依,無章可循。
1976年以後
在中國進入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時期,商業立法呈現出新的面貌。商業部設立了專門的法律機構,開始系統地審查整理建國以來頒發的商業法規,並相應地頒發了一些重要的單行法規。商業基本法的起草工作,也已開始進行,如國務院1982年頒發的《關於疏通城鄉商品流通渠道擴大工業品下鄉的決定》,《關於在工業品購銷中禁止封鎖的通知》,《關於實行「糧食征購、銷售、調撥包干一定三年」的糧食管理辦法》;198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於發展城鄉零售商業、服務業的指示》,商業部發布的《關於完成糧油統購任務後實行多渠道經營若干問題的試行規定》,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商業部發布的《關於改革農村商品統通體制若干問題的試行規定》等。商業部等部門還頒發了農村食品購銷站、肉類加工和冷藏企業、國營工業品零售企業、國營副食品零售企業、國營飲食服務企業、棉花儲備庫的管理條例,糧食議購議銷、糧油裝具、糧油調運、城市糧店、扶持土副產品生產基金、糧油加價等管理辦法,以及商業企業實行經營責任制、商業企業利潤留成辦法等有關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法規。此外,為了活躍城鄉商品流通,1983年國務院公布了《城鄉集市貿易管理辦法》。
㈥ 商業法律與法規
我知道抄有個月旦法學知識襲庫,那裡面有很多法律類的文獻可供下載,商業法規也很多,試題更多,你可以去搜搜。或者去網上書店看看吧,網上好多書都能找到,我記得有個法律e書店,他好像是個出版公司,直接賣書的,專賣法律書,我以前在那找到了好多難找的書,你可以旺旺打聽一下
㈦ 為什麼要遵守商業法規
為什麼要遵守商業法規,首先要明白商業法規是什麼才能做到自覺自律,在工作和生活養成良好的習貫。樹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勤勉盡職,依法合規」的道德風尚。
㈧ 在馬路邊做生意違反了哪條法律
路邊擺攤是違法的.
1.道路為公眾交通之用,豈可為私人占據作為營利用途?這部份涉及交通法規;
2.未經許可擅自營業又不繳稅,這部份涉及商業法規與所得稅營業稅法.
㈨ 商業法律法規有那些
商業的法律法規,它遠遠不止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些條文,其實內在我們一般都是不會僭越的但是作為一個行業的精神法律的人,可能需要去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