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戰時各類法規

戰時各類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5-18 12:39:59

『壹』 民兵建設有關法律法規

相關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兵工作條例》。

《民兵工作條例》由1990年10月26日國務院第六十九次常務會議和1990年7月6日中央軍委常務會議通過,於199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令第71號發布,自1991年1月1日起施行。

其是為了做好民兵工作,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有關規定製定的條例。

第四十二條民兵、民兵組織和人民武裝幹部在參戰、支前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參照《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規定的獎勵項目和批准許可權,由軍隊給予獎勵;在完成民兵工作或者執行維護社會治安等其他任務中做出顯著成績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本地區的軍事領導指揮機關給予獎勵。

(1)戰時各類法規擴展閱讀:

《民兵工作條例》

第二條民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不脫離生產的群眾武裝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助手和後備力量。

第三條民兵工作的任務是:

(一)建立和鞏固民兵組織,提高民兵軍政素質,配備和管理民兵武器裝備,儲備戰時所需的後備兵員;

(二)發動民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組織民兵擔負戰備執勤,維護社會治安;

(三)組織民兵參軍參戰,支援前線,抵抗侵略,保衛祖國。

第四條民兵工作應當貫徹人民戰爭思想,堅持勞武結合,堅持民兵制度與預備役制度、民兵工作與戰時兵員動員准備工作的結合。

第五條全國的民兵工作在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主管。軍區按照上級賦予的任務,負責本區域的民兵工作。

『貳』 我國憲法和法律中有哪些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規定

1、《憲法》(1982年12月4日通過,1988年4月12日、1993年3月29日、1999年3月15日修正)第4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
國家和社會保障殘廢軍人的生活,撫恤烈士家屬,優待軍人家屬。
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1979年7月1日通過,1982年12月10日第一次修正,1986年12月2日第二次修正,1995年2月28日第三次修正) 第26條規定: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選舉權利的,經選舉委員會確認,不列入選民名單。
第36條規定:選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殘疾不能寫選票的,可以委託他信任的人代寫。
3、《民法通則》(1986年4月12日通過)第13條規定:不能自己辨認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14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第17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 配偶;
(二) 父母;
(三) 成年子女;
(四) 其他近親屬;
(五)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19條規定: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根據他健康恢復的狀況,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104條規定:殘疾人的合法權利受法律保護。
第119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疾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4、《民事訴訟法》(1991年4月9日通過)第57條規定: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170條規定: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由其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向該公民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申請書應當寫明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事實和根據。
第171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必要時應當對被請求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進行鑒定。申請人已提供鑒定結論的,應當對鑒定結論進行審查。
第172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案件,應當由該公民的近親屬為代理人,但申請人除外。近親屬互相推諉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為代理人。該公民健康情況許可的,還應當詢問本人的意見。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申請有事實根據的,判決該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認定申請沒有事實根據的,應當判決予以駁回。
第173條規定:人民法院根據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他的監護人的申請,證實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原因已經消除的,應當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
第23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 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六) 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5、《刑法》(1979年7月1日通過,1997年3月14日修訂)第18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234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261條規定: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289條規定:聚眾、打砸搶,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445條規定:戰時在救護治療職位上,有條件救治而拒不救治危重傷病軍人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傷病軍人重殘、死亡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6、《刑事訴訟法》(1979年7月1日通過,1996年3月17日修正)第34條規定: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48條規定: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7、《治安管理處罰條例》(1986年9月5日通過,1994年5月12日修正)第8條規定:違反治安管理造成的損失或者傷害,由違反治安管理的人賠償損失或者負擔醫療費用;如果違反治安管理的人是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本人無力賠償或者負擔的,由其監護人依法負責賠償或者負擔。
第10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違反治安管理的,應予處罰。
第11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由於生理缺陷的原因而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
8、《律師法》(1996年5月15日通過)第41條規定:公民在贍養、工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依法發給撫恤金等方面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是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法律援助。
9、《勞動法》(1994年7月5日通過)第14條規定: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29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本法第二十六條、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 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第70條規定: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73條規定: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 退休;
(二) 患病、負傷;
(三) 因工緻殘或者患職業病;
10、《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通過)第10條規定:國家扶持和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
第38條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根據殘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實施教育,並為其提供幫助和便利。
11、《義務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過)第9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為盲、聾啞和弱智的兒童、少年舉辦特殊教育學校(班)。
12、《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通過)第9條規定:高等學校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定的錄取標準的殘疾學生入學,不得因其殘疾而拒絕招收。
13、《職業教育法》 (1996年5月15日通過)第7條規定:國家採取措施,幫助婦女接受職業教育,組織失業人員接受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扶持殘疾人職業教育的發展。
第15條規定:殘疾人職業教育除由殘疾人教育機構實施外,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納殘疾學生。
第32條規定: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可以對接受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學生適當收取學費,對經濟困難的學生和殘疾學生應當酌情減免。收費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14、《體育法》(1995年8月29日通過)第16條規定:全社會應當關心、支持老年人、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為老年人、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提供方便。
第18條規定:學校應當創造條件為病殘學生組織適合其特點的體育活動。
第46條規定:公共體育設施應當向社會開放,方便群眾開展體育活動,對學生、老年人、殘疾人實行優惠辦法,提高體育設施的利用率。
15、《婚姻法》(1980年9月10日通過,2001年4月28日修正)第7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
一、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第18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 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 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 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 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 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21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第29條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16、《婦女權益保障法》(1992年4月3日通過)第27條規定:國家發展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為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婦女獲得物質資助創造條件。
17、《未成年人保護法》(1991年9月4日通過)第8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 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
18、《收養法》(1991年12月29日通過)第8條規定: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
收養孤兒或者殘疾兒童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和年滿三十五周歲以及收養一名的限制。
第12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該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不得將其送養,但父母對該未成年人有嚴重危害可能的除外。
第29條規定:收養關系解除後,經養父母撫養的成年養子女,對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養父母,應當付給生活費。因養子女成年後虐待、遺棄養父母而解除收養關系的,養父母可以要求養子女補償收養期間支出的生活費和教育費。
19、《繼承法》(1985年4月10日通過)第6條規定:無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受遺贈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
限制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受遺贈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或者徵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後行使。
第13條規定: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第14條規定: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
第18條規定:下列人員不能作為遺囑見證人:
(一) 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
(二) 繼承人、受遺贈人;
(三) 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
第19條規定: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
第22條規定: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
20、《母嬰保健法》(1994年10月27日通過)第9條規定:經婚前醫學檢查,對患指定傳染病在傳染期內或者有關精神病在發病期內的,醫師應當提出醫學意見;准備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暫緩結婚。
第10條規定:經婚前醫學檢查,對診斷患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嚴重遺傳性疾病的,醫師應當向男女雙方說明情況,提出醫學意見;經男女雙方同意,採取長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結扎手術後不生育的,可以結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禁止結婚的除外。
第14條規定:醫療保健機構應當為育齡婦女和孕產婦提供孕產期保健服務。
孕產期保健服務包括下列內容:
(一) 母嬰保健指導:對孕育健康後代以及嚴重遺傳性疾病和碘缺乏病等地方病的發病原因、治療和預防提供醫學意見;
(二) 孕婦、產婦保健:為孕婦、產婦提供衛生、營養、心理等方面的咨詢和指導以及產前定期檢查等醫療保健服務;
(三) 胎兒保健:為胎兒生長發育進行監護,提供咨詢和醫學指導;
(四) 新生兒保健:為新生兒生長發育、哺乳和護理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第15條規定:對患嚴重疾病或者接觸致畸物質,妊娠可能危及孕婦生命安全或者可能嚴重影響孕婦健康和胎兒正常發育的,醫療保健機構應當予以醫學指導。
第16條規定:醫師發現或者懷疑患嚴重遺傳性疾病的育齡夫妻,應當提出醫學意見。育齡夫妻應當根據醫師的醫學意見採取相應的措施。
第17條規定:經產前檢查,醫師發現或者懷疑胎兒異常的,應當對孕婦進行產前診斷。
第18條規定:經產前診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醫師應當向夫妻雙方說明情況,並提出終止妊娠的醫學意見:
(一) 胎兒患嚴重遺傳性疾病的;
(二) 胎兒有嚴重缺陷的;
(三) 因患嚴重疾病,繼續妊娠可能危及孕婦生命安全或者嚴重危害孕婦健康的。
第19條規定:依照本法規定施行終止妊娠或者結扎手術,應當經本人同意,並簽署意見。本人無行為能力的,應當經其監護人同意,並簽署意見。
第20條規定:"生育過嚴重缺陷患兒的婦女再次妊娠前,夫妻雙方應當到縣級以上醫療保健機構接受醫學檢查。
第21條規定:醫師和助產人員應當嚴格遵守有關操作規程,提高助產技術和服務質量,預防和減少產傷。
第22條規定:不能住院分娩的孕婦應當由經過培訓合格的接生人員實行消毒接生。
第23條規定:醫療保健機構和從事家庭接生的人員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出具統一制發的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有產婦和嬰兒死亡以及新生兒出生缺陷情況的,應當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第24條規定:醫療保健機構為產婦提供科學育兒、合理營養和母乳喂養的指導。
醫療保健機構對嬰兒進行體格檢查和預防接種,逐步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嬰兒多發病和常見病防治等醫療保健服務。
第28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母嬰保健工作,提高醫療保健服務水平,積極防治由環境因素所致嚴重危害母親和嬰兒健康的地方性高發性疾病,促進母嬰保健事業的發展。
第32條規定:醫療保健機構依照本法規定開展婚前醫學檢查、遺傳病診斷、產前診斷以及施行結扎手術和終止妊娠手術的,必須符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條件和技術標准,並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許可。
第36條規定:未取得國家頒發的有關合格證書,施行終止妊娠手術或者採取其他方法終止妊娠,致人死亡、殘疾、喪失或者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百三十五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21、《消防法》(1998年4月29日通過)第38條規定:對因參加撲救火災受傷、致殘或者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醫療、撫恤。
22、《產品質量法》(1993年2月22日通過)第32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傷害的,侵害人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疾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撫恤費、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叄』 城市戰時管理條例

你說的那個沒有的。國際條約有:《戰時保護平民之日內瓦公約》,
地方法規有:
《南昌內市戰時宣傳媒體資源容徵集辦法》,·贛州預備部隊戰時軍民通用裝備物資徵用辦法(試行) 2003.09.20
·贛州預備役部隊戰時快速動員暫行辦法 2003.09.20
·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鄭州市軍民通用裝備平時管理和戰時徵用暫行辦法的通知 2002.10.11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湖南省軍區後勤部關於做好湖南陸軍預備役步兵師高技術條件下戰時快速動員後勤保障工作的通知 2000.09.14。

台灣的有: 戰時軍律 2002.12.25
·台灣地區戰時鐵路公路搶修辦法 2001.01.19
·戰時交通電業設備及器材防護條例實施辦法 1997.10.03
·戰時交通電業設備及器材防護條例 1997.05.07
·台灣地區商港戰時船舶及港勤車船機具油料用水供應辦法 1982.12.06

『肆』 戰時使用民防工程需遵守哪些規定

戰時,人員使用民防工程,要遵守下列規定:1進入時要盡量縮短時間。

2兒童、老人應有專人照顧。

3聽從工作人員疏導,按標志方向行動。

4要安靜,少活動,減少氧氣消耗。

5嚴禁使用明火,不吸煙。

6節約用水,保持工程內的衛生。

7不要亂動工程內的防護設備。

『伍』 部隊有那些紀律和規定

一、基本內容:

1、執行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2、遵守國家的憲法、法律、法規;

3、執行軍隊的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

4、執行上級的命令和指示;

5、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紀律要求每個軍人必須做到:

1、聽從指揮,令行禁止;

2、嚴守崗位,履行職責;

3、尊干愛兵,團結友愛;

4、軍容嚴整,舉止端正;

5、提高警惕,保守秘密;

6、愛護武器裝備和公物;

7、廉潔奉公,不謀私利;

8、擁政愛民,保護群眾利益;

9、遵守社會公德,講究文明禮貌;

10、繳獲歸公,不虐待俘虜。

三、三大紀律

1、一切行動聽指揮;

2、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3、一切繳獲要歸公。

四、八項注意

1、說話和氣;

2、買賣公平;

3、借東西要還;

4、損壞東西要賠償;

5、不打人罵人;

6、不損壞莊稼;

7、不調戲婦女;

8、不虐待俘虜。

(5)戰時各類法規擴展閱讀

軍人處分

一、處分應當堅持下列原則:

1、依據事實,懲戒恰當;

2、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3、紀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處分項目

對士兵的處分項目:

1、警告;

2、嚴重警告;

3、記過;

4、記大過;

5、降職或者降銜(銜級工資檔次);

7、除名;

8、開除軍籍。

前款規定的處分項目,依次以警告為最低處分,開除軍籍為最高處分。

降職不適用於副班長;降銜不適用於列兵和各級士官;降銜級工資檔次不適用於最低銜級工資檔次的各級士官;降職或者降銜(銜級工資檔次)通常只降一職或者一銜(一檔)。

三、對軍官、文職幹部的處分項目:

1、警告;

2、嚴重警告;

3、記過;

4、記大過;

5、降職(級)或者降銜(級);

6、撤職;

7、開除軍籍。

前款規定的處分項目,依次以警告為最低處分,開除軍籍為最高處分第(五)項中,降職(級),即降低非專業技術軍官、文職幹部的職務等級和專業技術軍官、文職幹部的專業技術等級;降銜(級),即降低軍官軍銜和文職幹部的級別等級。

降職(級)不適用於排職和專業技術十四級軍官,辦事員級和專業技術十四級文職幹部;降銜(級)不適用於少尉軍官和九級文職幹部。降職(級)、降銜(級)通常只降一職(級)或者一銜(級)。

對被撤職的軍官、文職幹部,至少降低一職(級)待遇(不適用於排職和專業技術十四級軍官、辦事員級和專業技術十四級文職幹部)。

軍官、文職幹部、士官,當年受本條令規定的記過以上處分的;擅自離開工作崗位連續時間較長的;任職命令公布後,未經組織批准,無正當理由逾期不到職的。

其職務(專業技術)等級工資、軍銜(級別)工資、士官軍銜等級工資,從翌年一月起,停止定期增資一年。具體實施辦法,由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規定。

『陸』 戰時臨陣脫逃罪處死刑最新法律規定

戰時臨陣脫逃罪量刑最新法律規定是:
1、犯此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致使戰斗、戰役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依據】
《刑法》第四百二十四條
戰時臨陣脫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戰斗、戰役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柒』 戰時城市管制的內容是怎樣的

2月12日晚,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宣布張灣區全域從12日24:00起實施「戰時管制」,管制措施原則上以14天為一周期,視全市及張灣區疫情防控效果予以提前解除或持續實施。


這也是此次疫情中全國第一個「戰時管制」令。張灣區發布的通告稱,這是非常時期、非常之舉,勢在必行、迫不得已。


為什麼要採取戰時管制令?十堰市張灣區目前疫情情況如何?一個區宣布「戰時管制」有法律依據嗎?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介紹,「戰時」並非准確的法律稱謂,是應急管理體制的一種表述。為應對疫情,各地啟動一級應急響應,有權採取一些措施,但措施應當必要和適當,遵循比例原則。「有權採取措施,不等於有權採取任何措施。」


通告要求所有樓棟封閉管理 強行沖闖一律拘留


此前,也有地方針對疫情採取封控隔離措施,比如天津封控寶坻區百貨大樓。但張灣區的戰時管制措施適用范圍是一個面積達657平方公里的縣級行政區。


根據通告:所有樓棟一律實施全封閉管理,所有居民非醫護人員、醫葯物資從業人員、抗疫公務人員和水電油氣、通訊網路、糧食蔬菜等基本民生保障從業人員,不得出入樓棟。所有強行沖闖小區、庭院、樓棟、道路出入口設置的隔離、警戒、封控設施的,一律拘留。


所有居民區(點)一律嚴格實施戰時管制,居民基本生活必需物資由鄉鎮、街辦(開發區、工業新區)及村(居)委會負責定時定量、定品種定價格配送,急需葯品實行代購服務。


所有鄉鎮、街辦(開發區、工業新區)及村(居)委會一律實施戰時管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最嚴格、最管用的管制措施,廣而告之,宣傳到戶,會同公安機關從嚴管理、從嚴封控。


通告稱,這是非常時期、非常之舉,勢在必行、迫不得已。


官方稱此舉是為減少人員流動 倒逼病源暴露


戰時管制令一經發布,引起廣泛關注,一些人認為這是必要之舉,也不乏質疑的聲音。對於當地居民,物資等現實問題是他們最關心的。


張灣區居民何先生告訴記者,因為所在小區屬於疫情「重災區」,所以從初一開始封閉管理。吃喝等日常用品從網上訂購,第二天由社區工作人員統一送到樓下。


「昨晚知道這個消息,還是很焦慮的。本來打算2月14日上班,進行戰時管制,就繼續擱置了。」何先生說,「已經在家隔離了近二十天,生活用品都消耗得差不多了,網上可以買,但可選擇的種類少,配送時間長。」


「非常之舉」的背後,十堰市張灣區的疫情狀況如何?


記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2月12日24時,十堰市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62例(含臨床診斷病例3例),其中:茅箭區193例、張灣區137例。


官方在第16號通告中表示,未來10天左右乃至2月中下旬不排除是爆發期。「這是為減少人員流動,倒逼病源暴露,遏制疫情擴散,避免長期消耗。」通告稱。



(7)戰時各類法規擴展閱讀


以下為通告正文:


張灣區全域實施戰時管制的緊急通告


嚴格實施居家隔離、群防群治,是防止感染傳染新冠肺炎的科學之策,是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迫切之需。為減少人員流動,倒逼病源暴露,遏制疫情擴散,避免長期消耗,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現就張灣轄區緊急實施戰時管制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一、所有樓棟一律實施全封閉管理,所有居民非醫護人員、醫葯物資從業人員、抗疫公務人員和水電油氣、通訊網路、糧食蔬菜等基本民生保障從業人員,不得出入樓棟。


二、所有小區、庭院、居民點一律嚴格封控,非抗疫車輛、公務用車、醫護人員用車、貨車和救護、消防、搶險、警車等特種車輛,其它車輛一律禁止出入。


三、所有居民區(點)一律嚴格實施戰時管制,居民基本生活必需物資由鄉鎮、街道(開發區、工業新區)及村(居)委會負責定時、定品種定價格配送,急需葯品實行代購服務。


四、所有小區、樓棟、庭院、居民點一律由鄉鎮街道(開發區、工業新區)、村(居)委會統籌安排市、區下沉幹部和鄉鎮街道、村(社區)兩級幹部以及村(居)民、物業人員24小時值守把守,不符合特定批准情形的居民一律禁止出門、出樓、出小區。


五、所有強行沖闖小區、庭院、樓棟、道路出入口設置的隔離、警戒、封控設施的,一律拘留。


六、所有鄉鎮、街辦(開發區、工業新區)及村(居)委會一律實施戰時管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最嚴格、最管用的管制措施,廣而告之,宣傳到戶,會同公安機關從嚴管理、從嚴封控。


七、所有黨員幹部居民必須無條件服從居住地村(居)委會統一領導和調度,就地參與防疫工作;所有需要集中隔離的密接人員、發熱人員一律集中入住張灣區醫學觀察點。


八、本通告戰時管制措施自2020年2月12日24:00全面執行,原則上以14天為一周期,視全市及張灣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效果予以提前解除或持續實施。


非常時期、非常之舉,勢在必行、迫不得已。請全區居民一起再居家堅守14天,自我防護,相互隔離,靜待病毒出現,倒逼病源暴露,力求不感染,堅決不傳染。


由此給廣大居民帶來諸多困難與不便,敬請理解支持、諒解配合!


特此通告。


十堰市張灣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


2020年2月12日

『捌』 中國現如今有戰時法律嗎

《刑法》就規定了軍人適用戰士法律,比如:戰時臨陣脫逃罪、戰時造謠惑眾罪、戰時殘害居民、掠奪居民財物罪等,

熱點內容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
省司法廳張敏 發布:2025-02-05 10:08:43 瀏覽:375
公司監事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5 10:03:50 瀏覽:68
日本古代刑法圖片 發布:2025-02-05 10:03:05 瀏覽:104
司法考試考點組 發布:2025-02-05 09:29:15 瀏覽:780
術前簽字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5 09:27:47 瀏覽:399
法院康翻身 發布:2025-02-05 09:25:35 瀏覽:856
崇陽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8:55:02 瀏覽:47
雨水污水分流法規 發布:2025-02-05 08:48:05 瀏覽: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