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學好訓練法規

學好訓練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5-18 13:44:14

1. 如何開始學習法律

一、學習目標:成為優秀的法律人

現代社會有一個法律職業群體,稱為「法律共同體」或者「法律人共同體」,包括法官、檢察官、仲裁員、律師法學教授、企業法律顧問,等等。屬於法律人共同體的這些職業,差異很大,律師是自由職業者,法官是國家公務員、執掌裁判權,為什麼把他們歸入「法律共同體」當中呢?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共同的職責:實踐和維護法治。他們同是法治的實踐者和維護者;二是共同的思維方式,就是法律思維。法官裁判案件、律師代理案件和法學教授分析案件,採用的是同一個思維模式,即法律思維模式。法律思維,是法律人所共有的區別於其他職業人的思維模式。法律思維的特點是什麼呢?我們看到,無論法官、律師、檢察官、仲裁員或者法學教授,其法律思維的整個過程,都是緊扣著法律規范進行的。這是與其他職業人的思維模式所不同的。

怎樣才算優秀的法律人?分為人格和理性兩個方面。先說法律人的人格:第一,是要有氣節、操守、尊嚴。法大校長2013屆本科生畢業致辭:做有尊嚴的法律人!7月30日海峽兩岸司法研討會上,談到法官和法院的氣節,不應當是趨炎附勢、看風使舵。不應當是,在上級領導面前,低三下四、點頭哈腰、奴顏婢膝,在下級(老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張揚跋扈。第二,要崇尚自由、平等、博愛,平等待人,同情弱者,有悲憫之心,富於同情心、富於正義感。第三,要信仰法律,信仰法治,才能以法律為業,執行法律,實踐法治。如果自身不信仰法律,不信仰法治,卻又從事法律職業,必然會對法律和法治造成巨大危害,並且最終也會毀滅自己,給自己的親人造成巨大傷害,這樣的事例很多。最後,是要格外的勤奮和嚴謹。現代社會,法律人是最為勤奮、嚴謹群體。我們知道,國內外知名律師,都是按照時間計費的。拖沓、懶散、不求上進、得過且過,當不了法律人,至少不是優秀的法律人。馬馬虎虎、粗枝大葉、丟三落四,擔任訴訟代理人,弄錯了程序、引錯了條文、遺漏了證據、忘記了抗辯,導致不應該的敗訴,給委託人造成巨大損失,自己也須對此承擔責任。須特別注意的是,須從進入法學院的第一天開始,就注重法律人的人格修養,就以法律人的人格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加強人格修養,培養自己具有法律人的高尚人格。

再說法律人的理性,通過法學院的學習,為將來從事法律職業,打下扎實的法律知識基礎,在此基礎上掌握法律思維模式,及掌握從事法律實務的各種方法(裁判方法、研究方法、寫作方法),不斷積累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和法律實務經驗,增長法律智慧。

二、學習法律的方法

(一)法律的規范性與學習方法
法律是社會生活中的行為規范,規范性是法律的屬性(嚴格言之,此所謂法律,特指成文法)。這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也具有規范性。法學一般不直接研究社會現象、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而是直接研究「法律」。因研究對象之具有規范性,法學也就具有了規范性。你看法學者討論問題,思考問題,必定先問「是否合法」,與經濟學家討論問題、思考問題,必定先問「是否有效率」,是全然不同的。這就是法律和法學的規范性所使然。

每一個法律規范,都可以分解為構成要件、適用范圍、法律效果等要素。這就是法律的規范構成。例如人們熟知的消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有欺詐行為的,可以判雙倍賠償。這是一個法律規則,從規范性分析:其適用范圍――消費者合同,即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合同;其構成要件――欺詐行為;其法律效果――雙倍賠償。因此,學習法律一定要從規范性入手。法律思維與別的思維如經濟學的思維的區別,正在於規范性。

既然進入法學院學習的目的,在於掌握法律思維,而法律思維屬於規范性思維,則在學習方法上就要從法律的規范性入手,而不是靠死記硬背。不是記憶、背誦每一個制度、條文的詞句,而是要掌握每一個制度、條文的規范構成。只有理解、掌握了每一個制度、規范的適用范圍、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才算真正理解、掌握了這個法律制度、法律規范。

(二)法律的社會性與學習方法
法律以人類社會生活、社會現象、社會關系為規范對象。如刑法,規范對犯罪行為的制裁;民法,規范人與人之間的財產關系、身份關系;經濟法,規范對社會經濟生活的調控和管理;行政法,規范國家行政權的運行、控制。簡而言之,法律是社會生活規范,使法律具有社會性。法律的社會性,也就決定了研究法律的科學,即法律學、法學也具有社會性,並因此屬於社會科學。此對於法律學習,關系甚大。

學習法律,要求「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指不迷信書本、老師、權威;要經過自己的思考,才能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不能靠死記硬背。「思考」,指不盲目相信,由自己進行一番分析、考察。對於張三的某種觀點,首先要「思考」:他所持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有說服力,是否能夠自圓其說。其次要「思考」:張三持這種觀點有沒有深層次的理由,與歷史條件、時代背景以及張三個人的社會地位、學歷、師承有什麼聯系?還要「思考」:張三發表這一觀點,是在何種場合?是針對現行法所作的解釋(解釋論),還是對法律將來的修改所作的建議(立法論)?等等。

因社會地位、經濟地位甚至年齡、性別的不同,而影響其理論觀點,可以關於「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和「撞了白撞」的爭論為例。當年修改婚姻法關於是否規定離婚過錯損害賠償的爭論中,反對規定過錯損害賠償的,大多是男性,而贊成規定過錯損害賠償的,大多是女性;關於「撞了白撞」的爭論中,贊成「撞了白撞」的大多是青年、中年而屬於白領階層,大多有車或者正准備購車,而反對「撞了白撞」的大多是老年或者屬於藍領,大多沒有汽車或者買不起汽車。

在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作出自己的判斷:贊成或者不贊成,贊成何種觀點。這就是在「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獨立判斷」。「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關鍵在「獨立判斷」。而「獨立判斷」的關鍵,又在於:以什麼作為判斷標准?概而言之,可以作為判斷標準的,有兩類「知識」:一類是「基本原理」,包括並不限於法律基本原理;另一類是「社會生活經驗」,亦即平常所謂「常理、常情、常識」。

以「基本原理」作為判斷標准,學術上的論辯大多如此,源於法律學的科學性。因為每一學科,均有其基本原理,而符合其基本原理的往往正確,違背其基本原理的往往錯誤。因此可以用基本原理作為判斷標准。以「社會生活經驗」作為判斷標准,系法律的社會性所使然。因為,法律既然是社會規范,就應當與社會一般人的生活經驗相符。法律上和法學上的爭論和是非,可以「社會生活經驗」作為判斷標准,是我根據自己和前人的學術經驗總結出來的。

(三)法律的邏輯性與學習方法
法律的規范性,與邏輯性是互為表裡的。法律的規范性,必然要求法律的邏輯性。制定法律或者法典,要將各種法律規則按照一定順序編排。這個編排順序,以什麼為標准?不是也不應該以所謂「重要性」為標准,只能以「邏輯性」為標准。因為,所謂「重要性」,是主觀的價值判斷問題,一項制度之是否重要及其重要程度,將因人、因時、因地而有不同認識。例如,合同法按照合同的「成立」、「生效」、「履行」、「變動」、「責任」的順序,究竟「合同成立」重要,還是「合同生效」重要,還是「違約責任」重要?是很難判斷,很難有統一意見的。

制定民法典,哪一個制度安排在民法典上,哪一個制度安排在民法典之外,哪一個制度排在前面,哪一個制度排在後面,絕不可能以重要性為標准,只能以邏輯性為標准。這個邏輯性,就是「一般」與「特殊」,「共性」與「個性」。民事生活的共同制度、基本制度規定在民法典上;特殊關系、特殊領域、特殊市場的特殊規則和制度,規定在民法典之外。

民法典上的安排順序,也以邏輯性為標准:「一般」的、「共性」的制度在前,「特殊」的、「個性」的制度在後。這就使法典形成「總則」(共同的規則)、分則(特殊規則)的結構。首先,民法典分為「總則」和「分則」(物權、債權、親屬、繼承是分則);其次,債權法分為「債權總則」和「債權分則」(合同、侵權行為、不當得利、無因管理是分則);再其次,合同法也分為「合同總則」和「合同分則」(買賣合同、租賃合同等是分則);最後,買賣合同也分為「買賣總則」和「買賣分則」(特種買賣是分則)。

特別要注意的是,這一「一般」和「特殊」、「總則」和「分則」的邏輯關系,也正好是法律適用的基本邏輯關系,這就是「特別法優先適用」的基本原則(合同法第123條)。制定法律的邏輯是從「一般」到「特殊」,愈是一般的規則愈在前,愈是特殊的規則愈在後;適用法律的邏輯剛好是倒過來,從「特殊」到「一般」,愈是特殊的規則優先適用,愈是一般的規則愈靠後適用。

法律上的邏輯關系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個邏輯關系,邏輯混亂、支離破碎,法官就沒有辦法正確適用法律,他不知道應該適用哪一個規則才是正確的,他會無所適從,沒法下判,這當然是指公正的法官。反之,一個不公正的法官、受法律外因素影響的法官,卻可以想怎麼判就怎麼判。既然好幾個條文都與本案有關,相互間沒有嚴格的邏輯關系,他適用任何一個條文,你都沒法指責他,沒法批評他,就會使一些枉法裁判合法化。可見,法律有邏輯性,才能保障法律的正確適用,法律沒有邏輯性不僅影響法律的正確適用,還會助長司法腐敗。

法律有嚴格的邏輯性,不僅可以保障法律的正確適用,還可以增加法律的靈活性。當法官受理現行法律上沒有具體規定的案件時,可以適用一般的規則予以裁判。

(四)法律的概念性與學習方法
法律是一套規則體系,也是一套概念體系。適用范圍、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都是通過法律概念來表述的,因此,要正確掌握法律規范,必須先正確掌握這些法律概念。前述消法第四十九條:經營者有欺詐行為的,雙倍賠償。從規范性分析:其適用范圍,是用「消費者」、「經營者」、「合同」和「消費者合同」這些概念表述的;其構成要件,是用「欺詐」、「行為」、「欺詐行為」概念表述的;其法律效果,是用「賠償」、「損害賠償」、「懲罰性賠償」等概念表述的。因此,你要正確理解和掌握消法第四十九條,你就要先正確理解和掌握「消費者」、「經營者」、「欺詐行為」、「賠償」等等法律概念。

因此,完整准確地掌握法律概念體系,是正確進行法律思維的基礎條件,可以說,法律人進行法律思維,就是運用法律概念進行思維。我們法學院學習,學什麼?簡而言之,就是學習法律概念體系,然後在此基礎上,運用各種法律概念進行法律思維。

概念是人的發明,是用文字表述的,是科學思維的工具。因此,概念性是理解和解釋法律的根據。理解、解釋任何法律條文,必須先從該條文所採用的法律概念入手。概念有其內涵、外延。概念有其模糊邊界,即概念具有模糊性。這就決定了文義解釋可能得出多個解釋結果。當採用文義解釋,得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釋結果時,就需要進一步採用其他解釋方法。

學習法律的門徑,在於掌握完整的概念體系。法律是一套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的體系,其基礎是一整套有嚴密邏輯關系的概念,掌握了這套概念,就掌握了法律思維的框架。經驗表明,法官在裁判中、律師在處理案件中、學者在分析案例中,如果出現失誤,往往源於沒有掌握好這套概念體系或者發生了概念混淆。因此,學習法律首先強調記憶這套概念體系。但法律概念有其專門含義,相互間有其邏輯關系,因此不能單憑死記硬背,在記憶的同時應強調對概念的理解。特別是初學者,一定要著重記憶和理解這兩個環節,邊閱讀、邊記憶、邊理解、邊運用,在理解的前提下增強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加深理解。

學習法律,不能不講究讀書方法。讀書的方法,有三種:其一,精讀,目的在於掌握概念體系。法學的每一個學科,都有一套法律概念體系。當你初學一門法律學科時,就應當選擇一本概念體系完整、准確,且簡明扼要的好的教材,通過反復精讀,把這套概念體系記在腦子里。所謂有扎實的基礎,就是指比較完整准確地掌握了這套概念體系。須知每一門學科的著作,都可以分為「教材」、「體系書」和「專題研究」三類。其二,泛讀,目的在於加深專業基礎、獲得廣博的知識。在精讀一部、兩部好的教材,比較完整准確地掌握該學科的概念體系基礎上,再選讀一些專題研究論文和著作,補充、完善自己的概念體系,加深專業基礎,開闊視野。其三,研讀,目的在於掌握研究方法,培養研究能力。結合具體的問題研讀體系書的有關章節,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在未掌握好概念體系之前,抱著大部頭的體系書通讀,讀到中間忘了前面,讀到後面忘了中間,必然是事倍功半。

法律概念,是法律思維的工具。法官、律師正是運用物權、債權、法律行為、權利、義務等等法律概念,進行思維,分析案件,裁判案件。以婚姻關繫上的違約金條款案為例,法官運用了「合同」、「婚姻」、「法律行為」等法律概念,並正確地分析了這幾個法律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法律行為是上位概念,合同和婚姻是下位概念,當屬於下位概念的法律規則不能適用時,運用上位概念的「法律行為」的法律規則,正確地裁判了本案。

(五)法律的目的性與學習方法
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則,是立法機關制定的,立法機關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權,制定各種法律,每一個法律規則都有其目的。因此,學習法律、理解法律,需要了解各個法律規則所要實現的目的。德國學者耶林發表《目的法學》,批評概念法學玩概念游戲,忘記了法律的目的。耶林將法律目的,比喻為在茫茫大海上指引航船方向的北極星。我們學習法律和解釋、適用法律,猶如在茫茫大海上的駕駛船舶,只要掌握法律的目的,即不致迷失航向。

法律的目的性,在學習方法上的意義在於,我們學習每一個法律制度、法律規則,不僅要理解和掌握每一個法律規范的構成要件、適用范圍和法律效果,不僅要正確理解和正確解釋所使用的概念,還要准確把握這一法律規則、法律制度的目的。一定要弄清楚:立法者設立這一法律規范的目的何在?在解釋、研究每一個規范和制度時,一定不要忘記它的目的。王澤鑒先生說,任何法律均有其目的,解釋法律時必須想到:立法者為何設此規定,其目的何在?可見,掌握每一個規范和制度的目的,是學習、研究、解釋、運用這一規范和制度的關鍵。

因法律的目的性,而有目的解釋方法。所謂目的解釋方法,指法官在解釋法律條文時可以用法律條文的立法目的作為解釋的根據,當採用文義解釋及其他解釋方法,得出兩個不同的解釋意見而難以判斷哪一個解釋意見正確時,應當採納其中最符合立法目的的解釋意見。即當存在不同的理解、解釋時,應當以該規范和制度的目的,作為判斷標准。

(六)法律的正義性與學習方法
所謂法律的正義性,指法律本身須符合於社會正義。是法律與其他行為規則,如技術規則,的根本區別所在。正如人有「善、惡」,法律也有「善、惡」,這就是所謂的「良法」與「惡法」。符合於「社會正義」的法律是「良法」,違背「社會正義」的法律就是「惡法」。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許多「惡法」,諸如規定對小偷砍手的法律,規定當眾將「私通」者亂石砸死的法律,規定對流浪者加以鞭打、監禁甚至處死的法律,規定對同性戀者予以懲罰的法律,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相繼被廢止。我國現已廢止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及若乾地方規定「行人違章撞了白撞」的政府規章,就屬於「惡法」。

當我們學習法律的時候,除了從規范性入手,掌握每一個法律制度的構成要件、適用范圍和法律效果,以及正確把握其立法目的之外,還需要進一步用「正義性」標准予以評價、批判。對於「惡法」、違背社會正義的法律,要通過解釋方法迴避其適用。至少是不要為「惡法」辯護,不要製造所謂的「根據」、「理由」,把「惡法」硬說成「良法」。在法學院學習或者畢業後從事法律職業,一定不能忘記法律的正義性,不能忘記維護社會正義是每一個法律人的神聖職責!

法律的正義性最終要通過法院的裁判予以體現。法律、法規所體現的社會正義,是理性的正義;通過法院裁判所實現的正義,才是實踐的正義、現實的正義。因此,法官和律師對於實踐法律的正義負有神聖職責。裁判案件,不僅要考慮裁判是否於法有據,而且一定要考慮所作出的判決結果是否符合於社會正義,即裁判結果的妥當性。只有合於社會正義的判決,才是正確的判決。

社會正義,有形式正義與實質正義之分。形式正義,著重於程序公正。只要所適用的程序規則是公正的,具體案件的當事人之間是否實現了正義,則非所問。實質正義,則不滿足於程序的公正,而是著重於在具體的案件的當事人之間實現正義。按照現代法律思想,強調形式正義與實質正義的統一,形式正義只是手段,而實質正義才是目的,形式正義須服從於實質正義,並最終保障實質正義的實現。

因為法律有正義性,於是決定了,法律科學,既不同於自然科學,也不同於工程技術,與社會科學中的其他學科也有本質的區別,而被稱為「善(正義)的藝術」。真正掌握了這套「善(實踐正義)的藝術」,才稱得上優秀的法律人。下面舉兩個法官提的問題,說明法律科學是「善(實踐正義)的藝術」。

一個人選擇了法學,選擇以法律為業,你就選擇了「公平正義」!選擇了以民主、自由、平等、博愛、公平、正義作為自己行為、處世的價值目標!你應該有正義感,有是非觀!你如果還是學生,你也是弱者,沒有力量為人民主持正義,但至少你應該能夠判斷是非,判斷正義與不正義!你如果擔任法官,就應當斷然拒絕法律外因素的干擾,使你作出的每一個判決都合情合理合法,在當事人之間實現公平正義!

法律人以實踐法治為職業。這絕不是一般的職業,不是僅僅為了賺錢謀生。因此不是經營者(商人)。法律職業的神聖性在於:維護法律,維護正義!你看,西方的法官,被人民當成正義的化身,就像神職人員之被視為上帝的代表!法律人不可能是革命者,但法律人是社會正義的維護者!你是法學院的畢業生,無論你將來從事何種職業,身處社會的上層還是中層,你一定不要忘記法律的正義性,法學是實踐正義的藝術。不要忘記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遭遇不幸的人們。

三、正確認識和對待法學論文寫作

(一)中文能力是法律人最重要的素質。此所謂中文能力,非指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文體寫作能力。是指法律文體(法學論文和法律文體)的寫作能力。中國的法律人是用中文進行法律思維,具有相當的中文能力是進行順暢法律思維的基礎條件。凡是水平高、能力強的法律人,無論法官、律師,其中文能力(口頭、書面)都很強。法官指揮庭審,律師在庭上答辯,應當用詞准確,有條有理,邏輯性強,撰寫判決書、答辯狀,應當文字准確,邏輯嚴密,富有說服力。中文能力差,語言拉雜,用詞含混,缺乏條理,邏輯混亂,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法律人。

(二)法律文體寫作與法學論文寫作。法學論文要求:文字准確、邏輯嚴密、富有說服力。同樣是一切法律文體的要求,如合同書、起訴狀、公訴書、答辯狀、判決書、裁決書。因此,法學論文寫作能力強,法律文體寫作能力就強。法學院學習中,通過法學論文(學科論文、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寫作,訓練、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法律文體寫作能力,訓練、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文能力。

這里單說「文字准確」。古人有關於「推敲」的故事,賈島吟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用「敲」還是用「推」?翻來覆去,拿不定主意,撞了賀知章的馬頭,賀不加責罰,反而共同討論。法律文體寫作也有類似故事,是「敲」門而入,還是「撬」門而入?「敲門而入」,說明二人認識,女方為男方開門,不過是通姦;「撬門而入」,說明違背女方意願,採用暴力,就是強奸,可能判死罪。現今民事裁判實踐中,有類似案件,「還欠款5千元」,究竟是「已經歸還了5千元欠款」,還是「仍然欠款5千元未還」。「全部貨款已結清」,是全部貨款「已經結算並支付完畢」,還是僅僅「結算清楚尚未支付」?

說明法律文體寫作,特別要求准確,一字不當,可能鑄成冤案、錯案。此與文學寫作不同,文學寫作用詞不當,不會造成冤案,而且作者可能故意採用多義詞,故意追求模稜兩可、語義朦朧的效果。法律文體寫作,特別要求用詞准確,避免歧義。這要通過法學論文的寫作來訓練。

(三)法律人的論辯能力與法學論文寫作。法律人的職業,特別要求論辯能力(口頭論辯、書面論辯)。你看民事審判的雙方代理人在庭上辯論,刑事審判的辯護人與公訴人在庭上辯論,一方主張違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對方辯稱不違約,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公訴人主張構成犯罪,辯護人辯稱不構成犯罪。雙方你來我往,針鋒相對,唇槍舌劍。法官在庭上聽訟,就看哪一方有理,辯論邏輯性強、有說服力?答辯狀、法庭辯論,當然最終靠證據。我們常說,靠證據說話,但證據自身並不會說話,而是在法庭質證時,由案件雙方,辯護人與公訴人、原被告的代理人,替證據說話(辯論證據的合法性、真實性、關聯性、證據內容和意義)。如果辯護律師中文能力很差,說話拉拉雜雜,缺乏邏輯,顛三倒四,語無倫次,用詞不當,即使有充分的證據,也未必能夠勝訴。法庭辯論的真正目的是說服法官,必須思路清晰,用詞准確,條理性強,邏輯嚴密,才具有說服力,才能說服法官。法律人必須有高水平的論辯能力,掌握論辯的藝術、說服的藝術。法學院除在模擬法庭訓練外,主要靠法學論文寫作來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論辯能力。

我們進入法學院學習的目的,在於把自己培養成為優秀的法律人。有人誤以為,只要把十幾門課程學好了,各門課程都考試合格,成績優良,就能夠成為優秀的法律人。我要告訴同學們,這樣的認識並不正確。刻苦學習各門課程,掌握各個法律學科的概念體系,打下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當然很重要,這只是法律人應當具備的素質之一,更為重要的素質是,能夠運用法律基礎知識進行法律思維,從事法律實踐,這就要求具有相當的中文能力。

我們在小學、中學階段主要是通過語文課和作文(主要是文學文體寫作),無論高考語文成績如何,都缺乏法律人的中文能力、法律文體的中文能力。因此,要重視法學院各科論文寫作、學年論文寫作,特別是畢業論文寫作。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法學院學生都認識到論文寫作的重要意義。一些同學不重視論文寫作,採取敷衍的態度,甚至從網路找兩篇題目相同或類似的論文,加以裁剪拼接,應付了事,只求老師給個及格分數就行了。這些同學在法學院四年畢業,中文能力沒有得到訓練和提高,即使各科考試成績優良,即使真的掌握了各門學科的法律基礎知識,也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法律人。須知將來擔任律師寫起訴狀、答辯狀,擔任法官撰寫結案報告、判決書,擔任仲裁員寫裁決書,擔任企業法律顧問起草合同書,都是不可能從網路下載進行拼接所能夠解決的。因此,必須在法學院學習期間,重視法學論文寫作,按照法學論文寫作方法,自覺訓練、提高法律文體寫作能力。

四、自己造就自己

明確學習目標。明確原告優秀的法律人所應具備的素質,人格方面的素質和知識能力方面的素質。掌握學習方法。主動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學習。通過主動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學習和訓練,把自己造就成為優秀的法律人。

2. 部隊 學習新法規 大練基本功 怎麼寫

摘要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會是由一 個個獨立的個體組成的群體,如果沒有一定的行為准則和道德規范加以約束,社會秩序必混亂不堪,糾紛、沖突不斷。法規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志,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保障。法規是一把雙刃劍,一面寫著「約束」,-面刻著「保護」。這就要求我們學好法規、用好法規、守好法規,來共建和諧的社會。在學習期間,我緊緊圍繞基地要求和工作實際,堅持學法、守法與用法相結合,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質和依法管理能力。在整個學習地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一、講究方法,有重點地學,切入關鍵學法是知法、用法、守法的重要基礎,要用好法,學好法是關鍵。對於學法,必須要貫徹正確的學習方法,我始終堅持緊貼實際,持之以恆,與時俱進,扎實高效,同時注重借鑒他人的先進經 驗,使得自己的法律素質得到不斷提高。學法- -定要抓住正題,要突出重點。-要是學好與軍隊有關的法律法規,二是要學好基地的各種規章制度,三是要學好與教育有關的各種法規。我不僅更新了自己對法律的認識,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

3. 對軍事訓練管理有什麼要求

一、必須樹立向精細化管理要戰鬥力的觀念,確立實戰化練兵的正確導向
精細化管理是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和支持下應運而生的。精細化管理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那就是標准化、正規化,其根本目的在於鞏固和提高部隊戰鬥力。信息化條件下,從某種程度上講,沒有精確就沒有勝利。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確立向精細化管理要戰鬥力的理念,著力解決軍事訓練中不精、不準、不深、不細、不嚴等問題,使管理逐步趨向科學化、正規化、精細化。要堅持科學精管的態度,努力實現由隨意性、盲目性向正規化、精細化轉變,由平時管理向平戰轉換管理轉變,充分發揮精細化管理的職能作用,加強實戰化練兵,努力提高軍事訓練質量和效益。據統計,美國空軍在海灣戰爭中的戰損率低於平時訓練中的損毀率。這種反差意味著平時部隊在近似實戰條件下的嚴格訓練、嚴格摔打,戰時就會減少犧牲。實踐證明,提高部隊戰鬥力,僅靠在訓練場上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緊貼任務和實戰條件從嚴訓練,在高標准、嚴要求中練就官兵過硬本領,提高部隊實戰能力。
二、必須堅持依法治訓,緊盯訓練量化目標抓執行
訓練法規能否得到貫徹執行,關鍵在於各級領導機關能否帶頭貫徹執行訓練法規。為此,領導機關必須以身作則,帶頭學好訓練法規,掌握好訓練標准,自覺用訓練法規規范部隊的訓練活動。要依據大綱,結合擔負任務的實際,把各層次、各專業、各類人員的訓練標准具體量化和細化,明確「訓什麼」、「怎麼訓」、「達到什麼程度」、「誰來負責」,使部隊訓練「四落實」的要求具體化,訓練任務指標責任化。要嚴格落實大隊、中隊普考、機關抽考制度,隨時掌控分隊訓練進度和質量。要把每月普考融於平時訓練之中,做到訓一個課目考一個課目。要通過支隊、大隊、中隊之間進行相互交叉考核、比武、拉動,充分發揮考核評比的促進作用、比武競賽的促練作用、拉動演練的促戰作用,切實加強對部隊訓練的管控。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獎懲機制,廣泛開展競賽達標、爭先創優活動,激發廣大官兵參訓熱情,營造良好的訓練氛圍,切實把訓練成績與單位、個人的獎懲掛起鉤來,獎優罰劣,以此調動各級落實訓練目標的積極性。在考核評比競賽中,要嚴格落實軍事訓練「問責」制度,明確訓練方向,消除訓練管控的「盲點」和「盲區」。
三、必須拓展網上網下管訓功能,加強軍事訓練精準管控
要拓寬「三級網」功能,通過對學習室、訓練場等場所安裝監控攝像設備,將其延伸至訓練領域,實現訓練監控可視化,促進訓練落實。支隊首長和機關要堅持在網上不定時查詢、調閱各級訓練計劃和教案,查看現場訓練動態、幹部隨隊訓練和部隊訓練「四落實」情況,要落實每日網上檢查適時反饋、每月網上講評通報,及時糾正存在問題,督導訓練落實。要注重利用武警部隊「軍事訓練管理信息系統」,對訓練計劃、准備、實施、考評全程實施精確管控,對訓練質量進行自動定量分析和綜合評估,不斷提高訓練管理效率。要依託現有網路和技術平台探索網路化、數字化訓練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科學性和時效性。在運用網上管訓的同時,還要成立訓練督察組,採取日檢查、周講評、月通報、階段議訓的方式,對組訓者、受訓者、訓練內容、方法、環境等要素和計劃、准備、實施、考評、登記統計與報告等環節,實施全要素、全過程監控,及時總結推廣經驗,發現、糾正問題,提高軍事訓練效益。
請採納

4. 作為一名幼兒專業的大學生怎樣學好學前教育政策法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理解現行學前教育政策、法規及基本理論知識,能夠初步運用法律武器解決教育活動中出現的法律問題,為依法治教奠定基礎。 本課程要求能比較系統地掌握學前教育政策與法規的基礎知識,增強教育法制觀念,掌握依法治教的知識,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為學好這門課,學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抓主要矛盾,有條件地略去一些次要因素,找出問題的本質。
(二)要抓住重點,即應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
(三)要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可運用比較的學習方法,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四)學習是要理論聯系實際,重視理論和實際應用。
二、本課程的學習方法
為了學好本課程,首先要具有正確的學習目的和態度,應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而學習。在學習中要刻苦鑽研、踏踏實實、虛心求教、持之以恆。在學習時要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方法;要理解問題是如何提出和引申的,又是怎樣解決和應用的;要注意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前後是如何呼應的;要重在理解,能提出問題,積極思考,不要死記;通過思考題可以促進對所學理論的加以理解,並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應按要求完成布置的作業題。做題前,要對所學內容基本掌握,注意分析,熟練應用各種理論。除學習規定教材外,應參閱相關的參考書。如有條件,可通過實踐鞏固所學理論,訓練技能,培養嚴謹的科學作風。通過各個學習環節,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怎麼學習法律知識保護自己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不法侵害,比如說被人敲詐、被人毆打、被人搶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麼辦呢?要教育孩子增強分辨能力,學會自我保護。國家的法律都是為保護一切合法權益、懲罰各種不法行為而制定的,也就是說在合法權益受到罪犯的不法侵害時,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面臨危險的時候,要機智勇敢地同犯罪分子作斗爭。如果畏懼罪犯的話,就會助長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使他們有恃無恐地實施犯罪行為。
所謂犯罪的自我防範是指個人為減少被害的可能,進行自我保護而採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條的規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範意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過加強文化修養和法律知識,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後應通過法律途徑,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具體來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未成年人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規范。
實踐證明未成年人一旦養成了種種不良習性後要矯正過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因此,未成年人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范,遵守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我修養,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
(二)樹立自尊、自立、自強的意識
(三)增強辯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學好知識,豐富社會生活經驗,鍛煉各種能力,才能對違法犯罪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還要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這樣有助於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時候,及時逃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於受犯罪行為的隨意侵害。
(四)加強未成年人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第一、要以躲避免受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不提倡去同違法犯罪分子面對面博斗,比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後設法擺脫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報警。
第二、如果發現自己正在或已經受到非法侵害的就應該採取正確的途徑解決。如及時向學校、家庭或者其他監護人報告,由家長、老師或學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主管部門的報告。
總之各位家長要切實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遇上不法侵害時,不要害怕,一定要沉著、冷靜,機智勇敢,要敢於檢舉揭發,積極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要堅信邪不可能壓正的道理,干壞事的心總是虛的,害怕的應該是他們。

6. 二建法律法規怎麼學效率高點

剩了一門最簡單的 就不用擔心了 法規主要考察的知識點記住 多做題 多做真題 然後到書上翻找沒掌握的知識點 強制記憶。

7. 導游證政策與法規學習方法分享

【導游】眾所周知,導游證筆試科目有四個,政策與法規就是其中之一,很多考生在復習的時候會出現不知道從何入手、看書效率不高、學習進度龜速、考試真題不知道如何使用等情況,花了很多的時間,但是收效甚微,其實這是因為方法沒有掌握對,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導游證政策與法規學習方法。

1、如果說你是第一次參加導游資格考試,想取得理想的成績,那我就勸你去報名上個培訓班,因為我國法律法規還處於不斷完善的過程,幾乎每年涉及旅遊的相關法規都會有一些變化,同時考試會涉及時事政治,所以你需要通過培訓,把握最新變化,而且培訓中我會針對教學大綱及歷年考試情況,告訴大家哪裡是重點,哪裡可以簡單的帶過,經過培訓,你會清楚哪些知識主要,這樣方便你更好的復習。

2、考試考的是考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考生最重要的是加強基礎知識的訓練,基礎知識加強了,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應對各種不同類型的考題。而基礎的訓練是做大量的練習考題來提高的,就象高考的尖子生都是題海戰術訓練出來的一樣,你也要做大量的相關配套的練習題。所以你不光要聽課,看教材,你還必須做大量的有針對性的練習題。

3、教材一定要通讀一遍,上完課後要進行有計劃的復習,先看書,理解著記憶,然後開始做與本章節配套的的練習題(千萬不要邊做題邊看答案),不看書做一遍後,在書上找答案,把所考知識點展開,由點及面,靈活運用,同時把做錯的標記出來,方便下次復習。因為導游考試一本通上的練習題是根據書本的章節按順序編制的,考題的內容都是本書上的基礎知識。訓練的目的就是要加強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按上面要求系統做完分章節的練習題,你會覺得自己幾乎可以把這本書背下來了,從而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大增,能力大為提高。

4、接下來你就可以做一些歷年的真題和模擬題,仔細的做,思索著做,進一步加深和提高對書本教材中基礎知識的閱讀,理解和背誦能力。做完了所有的練習題、模擬題以後,相當於你把旅遊職業道德與法規教材又反復的看了幾編,這樣在短短的幾個月中就在你的腦海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基礎知識體系。

以上就是導游證政策與法規學習方法分享,或許你有更好的復習方法,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復習,但任何一種考試都沒有什麼捷徑,只有認真准備,有計劃的反復練習才能取得好的成績。預祝大家都能夠順利通過!

8. 我想自學法律法規怎麼樣才學好

以我的經驗回答,供您參考。
如果您是出於實用角度,想學習並掌握法條規定,請您讀取我國各種法律、法規、規章的法條內容即可,當然,需按照基本法、民商法、經濟法、行政法、刑事法進行分類學習,在學習中您會了解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相關內容。
如果您是想深入學習法律相關知識,建議您從法的基本理論學起,之後再涉獵相關的法律規范內容。近現代中國法律是西方法律精神和制度的舶來品,因此還需要學習西方的一些法學理論,包括法理學,法哲學的一些內容,如果您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還可以對照研究一些西方現代法律條文,包括案例。最後,法律的形成與社會歷史息息相關,與時代要求密不可分,與社會制度建設同出一源,建議您學習相關東西方歷史知識和社會學內容。
法律之所以成為一門學科,不僅在於其自身知識邏輯和理論的獨特性,還有其輻射各個領域的跨門類特點,甚至自然科學的進步也能影響法律觀念和結構的變化。在您的學習中如有可能,可以汲取各種知識,通過相互印證、彼此聯系的思考,來深化學習研究的層次。

9. 如何搞好新兵訓練

一、對症下葯,正確引導,夯實從軍報國的思想基礎。新兵入伍動機功利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對部隊情況不熟悉,對軍隊職能不明確;另一方面是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標准比較模糊。因此,必須有針對性地搞好教育引導。
二、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充分調動新戰士爭先創優的積極性。任何事物都有是一分為二的。我們既要善於發揮每個新兵的長處,又要關於克服其不足,保護好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一要充分發揮每個新兵的聰明才智。文化程度高的新兵,往往理解能力較強。在教育、訓練和日常工作中,要善於發揮他們的這些優長,鼓勵他們積極幫助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素質提高慢的新兵,在教育訓練中加以教育。
三、要嚴格要求,科學組訓,培養軍政兼優的合格士兵。每個新兵要實現從老百姓到合格軍人的轉變,需要嚴格的新兵訓練來實現。必須狠抓規范,狠抓養成,狠抓訓練。一要規范言行。堅決搞好條令與法規教育,嚴格按照三大條令和部隊的有關制度規范言行,凡與條令不相符的都有要堅決制止,理直氣壯地糾正,使每個新兵自覺維護部隊條令條例和各項規章制度的嚴肅性、權威性,不斷強化條令意識和紀律觀念,改掉不良習氣。二要抓好養成。抓日常養成要一以貫之,始終如一,不能時緊時松,更不能朝令夕改。要嚴格落實一日生活制度,從學習訓練到吃、行、寢等細小之處抓起。同時,幹部骨幹要強化「為人師表」的意識,要求新戰士做到的自己必須帶頭做好。三要科學施訓。從難從嚴訓練是培養軍人良好素質的必由之路。
四、寬嚴有度,以情帶兵,營造凝聚兵心的溫暖環境。過去打罵體罰新兵的現象時有發生,最近又有所抬頭,教訓十分深刻。要帶好新兵,必須做到文明帶兵,把管與教、情與法、寬與嚴有機地結合起來。一要端正對新兵根本態度。文明帶兵,嚴格遵守「六個嚴禁」 、「八個不準」,自覺接受監督,做到心正、身正、行正。

熱點內容
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視頻 發布:2025-02-05 06:48:34 瀏覽:692
異世界法官 發布:2025-02-05 06:05:19 瀏覽:292
道德底線開頭 發布:2025-02-05 05:55:37 瀏覽:101
刑法的無奈 發布:2025-02-05 05:43:55 瀏覽:244
青少年法律知識感悟 發布:2025-02-05 05:27:27 瀏覽:737
法律碩士公派出國讀博 發布:2025-02-05 04:33:25 瀏覽:832
刑法二百一十條 發布:2025-02-05 04:18:29 瀏覽:512
方濤律師 發布:2025-02-05 03:29:28 瀏覽:288
法院審執運行 發布:2025-02-05 03:26:23 瀏覽:366
icu護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5 02:19:18 瀏覽: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