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的識別清單
A. IATF.169494體系要求符合法律法規,怎麼識別識別法律法規是相關聯的法律法規逐條逐條去識別
守法本就是一個企業的最基本要求,像合同法,安全法,銷售法,產品責任法等。但這個就不要逐條識別了,一般可列個清單,除基本的,還有就是與產品有關的。
B. 什麼叫組織對產品安全法律法規要求的識別
識別和獲取使用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管理制度
1、目的
確定公司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適用的法律、法規及其它應遵守的要求,並建立其獲取的渠道,保證生產運行的各個環節均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公司特製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於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中相關的國家、行業、地方法律法規、標准和其它要求的獲取、識別與更新的控制。
3、職責
3.1各職能部門都有責任通過各種渠道獲取與公司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並負責對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確認其適用性,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的清單。
3.2各部門負責將相關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傳達給員工並遵照執行。
4、工作程序
4.1與公司活動相關的國家及地方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包括:
國家、行業、地方質量和職業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規、標准、規章及其他規范性要求。
4.2獲取方法
4.2.1各職能部門應經常與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等部門保持聯系,主動獲取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也可通過出版機構、書店、報刊、雜志、互聯網進行補充,以確保公司在生產活動中能獲取最新的有效版本。
4.2.2安全技術科負責通過安全生產管理部門以及公安、消防、社會和勞動保障、衛生等部門獲取有關國家、行業、地方職業健康安全標准、規范和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
4.2.3設備科、生產科負責通過技術監督部門、行業協會等獲取有關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准及其它要求。
4.2.4企管辦負責通過工商、化工等部門獲取合同管理方面的國家、地方標准和相關法
律法規及其它要求。
4.2.5質檢科負責通過質檢部門獲取有關國家、行業、地方質量標准和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
4.2.6其它職能部門負責通過相應國家職能部門獲取有關國家、地方標准和相關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
4.3確認、分發和更新
4.3.1各相關職能主管部門根據以下條件確認獲得的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的適用性:
是否與公司的安全、環境和職業健康有關;
是否為最新的版本。
4.3.2各主管職能部門負責保存與本部門有關的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
4.3.3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更新時,應及時修正清單,將新的內容補發到相關部門,並對舊的文件做相應的處理。
4.4執行
各部門負責將相關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傳達給員工並遵照執行。
5、記錄
按表「相關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清單」進行填寫、存檔。
6、附則
本制度由企管辦、安全技術科負責解釋。
C. 2020年最新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清單
一、主要法律法規(7個):
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主席令第70號)
3、《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586號)
4、《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
5、《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549號)
6、《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
7、《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國務院令第449號)
二、主要部門門規章16個:
1、《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安監總局令第1號)
2、《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安監總局令第3號)
3、《<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罰款處罰暫行規定》(安監總局令第13號)
4、《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安監總局令第16號)
5、《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安監總局令第17號)
6、《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和處置辦法》(安監總局令第21號)
7、《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規定》(安監總局令第47號)
8、《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財企[2012]16號)
9、《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安監總局令第27號)
10、《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規定》(安監總局第令30號)
11、《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安監總局令第36號)
12、《關於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總協調字[2004]56號)
13、《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試行)》(安監總廳應急[2009]73號)
14、《關於修改<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的決定》(環保部令第3號)
15、《起重機械安全監察規定》(質檢總局令第92號)
16、《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質檢總局令第115號)
三、主要國標行標25個:
1、《安全色》(GB2893)
2、《安全標志及其使用導則》(GB2894)
3、《固定式鋼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4053.1-3)
4、《放射衛生防護基本標准》(GB4792)
5、《工業企業煤氣安全規程》(GB6222)
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准》(GB6441)
7、《企業職工傷亡事故調查分析規則》(GB6442)
8、《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GB/T11651)
9、《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標准》GB18218
10、《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
11、《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
12、《建築照明設計標准》(GB50034)
13、《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
14、《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GB50187)
15、《工業管道的基本識別色、識別符號和安全標識》(GB7231)
16、《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GBZ1)
17、《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
18、《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化學有害因素.(GBZ2.1)
19、《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物理因素》(GBZ2.2)
20、《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控通用技術規范》(AQ3035)
21、《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
22、《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導則》(AQ/T9004)
23、《企業安全生產標准化基本規范》(AQ/T9006)
24、《起重機械安全規程》(GB6067)
25、《建築採光設計標准》(GB/T50033)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D. 法律法規識別的重要性
一、對質量管理法律法規的識別
質量管理法律法規是指組織的產品質量和質量管理所適用的法律法規,在GB/T 19001標准中體現為總要求和分項要求兩個部分。
1. 對質量管理法律法規的總要求
4.2.3條款對質量管理法律法現提出了總要求,即「4.2.3 f)確保外來文件得到識別,並控制其分發。」這就要求組織應識別與本組織產品質量和質量管理有關的。適用的外來文件,首先是與本組織產品質量、質量管理體系有關的、適用的法律法規。這項工作有5個主要環節:
①獲取。明確質量管理法律法規的主管部門,明確其職責和獲取法律法規的渠道與方法。
②識別。通過適宜性評價,確認適用的質量管理法律法規。
③標識。為了便於查找,一般沿用法律法規原標識,不需按組織受控文件再作標識。
④分發。分發控制有二點要求,一是不需對質量管理體系覆蓋的所有部門都分發,只發到適用的部門即可;二是要按體系受控文件管理,編制《法律法規清單》或《受控文件清單》,以識別其有效性,要有分發號或受控號,領取部門或人員要簽字。
⑤跟蹤。外來文件主管部門要密切跟蹤質量管理法律法規,識別法律法現的變化。跟蹤的渠道可以是國家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專業報刊、網上查找等,目的是及時獲取適用質量管理法律法規的最新版本。
2.對質量管理法律法規的分項要求
在GB/T 19001標准中,對組織識別和應用質量管理法律法規提出了以下要求:
1.1總則:「a)需要證實其有能力穩定地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
1.2應用:「除非刪減僅限於本標准第7章中那些不影響組織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或責任的要求,否則不能聲稱符合本標准。」
4.1.4記錄控制:「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記錄的標識。貯存、保護、檢索、保存期限和處置所需的控制。」(筆者註:記錄保存期限和處置所需的控制,應根據產品的特點、法律法規要求及合理性確定)
5.2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確保顧客的要求得到確定並予以滿足。」(筆者註:顧客的要求不僅涉及對產品的要求,也包括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要求)
5.3質量方針:「最高管理者應確保質量方針、包括對滿足要求和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承諾。」(筆者註:滿足要求的承諾包括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
5.5.1職責和許可權:「最高管理者應確保組織內的職責、許可權得到規定和溝通。」(筆者註:「規定」的依據是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及組織的領導制度,涉及公司法、企業法等法律法規)
6.2.1人力資源總則:「基於適當的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從事影響產品質量工作的人員應是能夠勝任的。」(筆者註:相關專業培訓和相關技能,涉及到行業崗位專業培訓規定或規范及特殊作業人員培訓和上崗規定要求)
6.3基礎設施:「組織應確定。提供並維護為達到產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礎設施。」(筆者註:所需的基礎設施必須是適宜的設施,即要滿足產品符合性要求;另外,需識別國家限期淘汰的存在重大風險和嚴重污染的設施、設備清單,不能使用被列入此清單的設備設施)
6.4工作環境:「組織應確定並管理為達到產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環境。」(筆者註:對所需的工作環境,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要求,如製造業生產現場對雜訊等級、食品加工行業對無菌操作等要求)
7.2.1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確定:「c)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要求。」
7.2.2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評審:「組織應評審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筆者註:與產品有關的要求包括法律法規的要求)
7.3.2設計和開發輸人:「b)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
7.4.1采購過程:「組織應根據供方按組織的要求提供產品的能力評價和選擇供方。」(筆者註:組織所采購的產品,如果涉及到實施食品安全市場准入的產品,需要識別國家對食品安全市場准入的規定;如果涉及到國家實施生產許可證的產品,需要識另0國家對產品生產許可證的規定;如果涉及實施強制性認證的產品,需要識別國家對強制性產品認證的規定)
7.5.1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a)獲得表述產品特性的信息。」(筆者汪:表述產品特性的信息涉及國家法律法規對該類產品的某些限定及控制要求,組織應對其加以識別)
7.5.4顧客財產:「組織應愛護在組織控制下或組織使用的顧客財產。」(筆者註:對不同類型的顧客財產,組織對其控制的方法應有差異,如顧客財產涉及知識產權、專利技術,組織應識別知識產權、專利方面的法律法規)
7.6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a)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家標準的測量標准,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或檢定。」(筆者註:這需要組織識別《計量法》和有關檢定或校準的規定)
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組織應對產品的特性進行監視和測量,以驗證產品要求已得到滿足。」(筆者註:這需要組織不但應識別產品質量標准,還應識別《產品質量法》及其相關的規定)
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除非得到有關授權人員的批准,適用時得到顧客的批准,否則在策劃的安排已圓滿完成之前,不應放行產品和交付服務。」(筆者註:放行產品和交付服務的特例必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因此,組織需要識別相關的法律法規)
8.2.2內部審核:「組織應一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是否 得到有效實施和保持。」(筆者註:這項規定要求組織不但應識別質量管理體系標准,還應識別國家關於審核、咨詢機構和從業人員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
二、識別質量管理法律法規的重要性
組織識別質量管理法律法規,是為了按照其要求做,這是依法治企的需要,其重要性體現為:
1. 確保產品質量符合要求
顧客所購買的是產品的使用價值。我國在《產品質量法》和有關產品標准中已明確規定產品的使用價值,組織在貫徹GB/T 19001標准中要把貫徹《產品質量法》放在首位,這是滿足顧客要求、增強顧客滿意的基本要求。
為了實現顧客滿意,標准將相關的質量管理法律法規貫穿於產品實現的整個過程,從設計和開發(7.3)、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確定(7.2.1)、采購過程(7.4.1),到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7.4.1)。產品的監視和測量(8.2.4),質量管理法律法規要求無處不在。在設計和開發過程中,組織通過對有關法律法規的識別,確保設計和開發輸人的充分性和適宜性。在確定與產品有關的要求中,組織通過對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的識別,確保產品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在采購過程中,組織通過對與采購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的識別,對納入市場准人、生產許可證、強制性認證的產品采購,嚴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確保采購產品符合要求。在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中,組織通過對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的識別,獲得表述產品特性的准確信息,並確保各類任務指導書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使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更加規范有效。在產品的監視和測量中,組織通過對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的識別,為有效開展監視和測量工作提供准確的依據,從而嚴把產品質量關,確保產品符合現定要求。
2.確保資源配置和適宜性
只有質量管理體系資源的配置適宜、充分,才能保證產品質量的符合性。在貫標過程中,要從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工作環境等方面識別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並在實施中子以滿足。6.2.1條款對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提出了要求,但培訓的具體內容要根據組織所處行業的規定加以識別,並結合組織的實際進行操作,從而確保人員能力的適宜性。
6.3條款要求識別所配置的設備、設施等過程設備(如硬體和軟體)、支持性服務(如運輸或通爪)、建築物、工作場所和相關設備是否能夠滿足產品符合性的要求,達到顧客滿意的目的。在這方面,特別要注意一點,即識別組織對基礎設施的配置是否屬於國家明令淘汰的對環境或安全有重大影響的設備。
6.4條款要求關注實現產品符合性的工作環境要求,特別是對人有影響的環境因素(如安全規范),對人和物均有關系的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照明、通風、潔凈度、雜訊、振動和污染等因素)。所以,對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符合性標准,如生產電子集成電路元件的工作場所要求有潔凈度,生產精密儀器的工作環境要求恆溫和防振,紡織廠的紡織過程要求溫度。濕度等級等。
7.6條款要求關注用於測量產品符合性和過程參數的監視和測量裝置的配置、校準和檢定是否符合要求,以確保為產品的符合性提供准確的依據。
3.確保管理職責的一致性
5.5.1條款要求根據組織不同的組織形式和領導制度,確保組織內的職責、許可權得到規定和溝通。因此,需要識別公司法、企業法等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使質量管理體系的職責分工統一明確,不出現相互矛盾,做到現有職責分配與質量管理體系的職責分配協調一致,便於實施。
E. 中國法律和法規的全部清單
前言 憲法及相關法規 第一編 憲法 第二編 國家機構組織法 第三編 民族區域自治法 第四編 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第五編 相關法規 民法及相關法規 第一編 總類 第二編 公司與企業 第三編 金融 第四編 證券 第五編 保險 第六編 稅務 第七編 知識產權 第八編 司法解釋 民事訴訟法及相關法規 第一編 總類 第二編 司法解釋 刑法及相關法規 第一編 總類 第二編 司法解釋 刑事訴訟法及相關法規 第一編 總類 第二編 司法解釋 行政法及相關法規 第一編 總類 第二編 國家發展投資、審計、統計與價格管理 第三編 國家財政與國有資產管理 第四編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管理 第五編 國家外貿與海關管理 第六編 國家交通運輸管理 第七編 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管理 第八編 國家水利與農業管理 第九編 國家環境保護管理 第十編 國家林業管理 第十一編 國家科學技術管理 第十二編 國家教育、文化與體育管理 第十三編 國家廣播電視與新聞出版管理 第十四編 國家食品、葯品與衛生管理 第十五編 國家安全生產管理 第十六編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產業管理 第十七編 國家土地與礦產資源管理 第十八編 國家能源管理 第十九編 國家氣象與防災減災管理 第二十編 國家旅遊管理 第二十一編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 第二十二編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管理 第二十三編 國家民政、宗教與僑務管理 第二十四編 國家司法與監察管理 第二十五編 國家安全與公安管理 第二十六編 國家國防與軍事管理 第二十七編 香港、澳門、台灣相關法規 第二十八編 司法解釋 行政訴訟法及相關法規 第一編 總類 第二編 司法解釋
F. 體系外來文件清單和使用的法律法規清單如何理解
1.對外來文件進行識復別,並控制制其分發,防止誤用;
2.確保客戶所提供的相關文檔得到適當的管理,保存及保密。
G. 最新適用法律法規,標准清單有哪些
您好,請您詳細描述您的問題。法律法規的標准清單有很多,不知您是指哪一方面。
例如:職業安全健康相關法律包括: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1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97.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5.1.1)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1993.5.1)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1998.9.1)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m2.5.1)
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1996.12.1)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9.2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1992.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12.26)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1989.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企業法(1988.4.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2001.10.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1992.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4.7.1)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1990.9.7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1997.1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1991.5.15)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1993.9.1)
工廠安全衛生規程(1956.5.25)
國務院關於加強企業生產中安全工作的幾項規定(1963.3.30)
電氣安全管理規程(1986.10.7)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1986.10.29)
鄉鎮煤礦安全規程(1987.4.30)
關於加強鄉鎮企業勞動保護工作的規定(1987.7.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1987.1.1)
關於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重點要求(1987.8.1) 等等……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H. 如何做到識別全面的適用的法律法規
送你一份僅供參考:識別和獲取使用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管理制度1、目的確定公司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適用的法律、法規及其它應遵守的要求,並建立其獲取的渠道,保證生產運行的各個環節均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公司特製定本制度。2、適用范圍適用於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中相關的國家、行業、地方法律法規、標准和其它要求的獲取、識別與更新的控制。3、職責3.1各職能部門都有責任通過各種渠道獲取與公司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並負責對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確認其適用性,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的清單。3.2各部門負責將相關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傳達給員工並遵照執行。4、工作程序4.1與公司活動相關的國家及地方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包括:國家、行業、地方質量和職業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規、標准、規章及其他規范性要求。4.2獲取方法4.2.1各職能部門應經常與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等部門保持聯系,主動獲取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也可通過出版機構、書店、報刊、雜志、互聯網進行補充,以確保公司在生產活動中能獲取最新的有效版本。4.2.2安全技術科負責通過安全生產管理部門以及公安、消防、社會和勞動保障、衛生等部門獲取有關國家、行業、地方職業健康安全標准、規范和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4.2.3設備科、生產科負責通過技術監督部門、行業協會等獲取有關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准及其它要求。4.2.4企管辦負責通過工商、化工等部門獲取合同管理方面的國家、地方標准和相關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4.2.5質檢科負責通過質檢部門獲取有關國家、行業、地方質量標准和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4.2.6其它職能部門負責通過相應國家職能部門獲取有關國家、地方標准和相關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4.3確認、分發和更新4.3.1各相關職能主管部門根據以下條件確認獲得的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的適用性:是否與公司的安全、環境和職業健康有關;是否為最新的版本。4.3.2各主管職能部門負責保存與本部門有關的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4.3.3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更新時,應及時修正清單,將新的內容補發到相關部門,並對舊的文件做相應的處理。4.4執行各部門負責將相關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傳達給員工並遵照執行。5、記錄按表「相關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清單」進行填寫、存檔。6、附則本制度由企管辦、安全技術科負責解釋。
I. ISO14001認證需要識別哪些法律法規
ISO14001標准條款里有法律法規收集和識別的要求[4.3.2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而且要求進行合規性評價[4.5.2合規性評價];根據公司的產品、服務、活動可能還會涉及到一些地方的環保法規來收集適用你們公司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清單。
認證的時候需要提交產品適用的法律法規和標准清單,同時還要提交環境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