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無障礙法規
『壹』 《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制定條例的背景和起草過程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特別是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等社會成員平等享有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自主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民生舉措,也是踐行對國際社會的庄嚴承諾,確保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這件黨和國家的大事順利籌辦的重要基礎條件,是首都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2004年,本市頒布實施我國第一部無障礙建設領域的地方性法規——《北京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條例》,著眼於設施建設,推動本市無障礙設施的規劃建設水平,對於保障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無障礙建設正在從設施建設向環境建設轉變。
2012年,國務院公布實施《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在關注無障礙設施硬環境建設的同時,對於無障礙信息交流和社區服務等軟環境建設也作出了規定,這對地方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時,除殘疾人群體外,老年人及傷病患者、孕婦、兒童等其他社會成員對無障礙環境的需求持續增長,特別是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立法要面對形勢。
據市統計局發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4298590人,佔19.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2912060人,佔13.3%。
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7.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個百分點。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本市范圍內也開展了為期三年的無障礙環境專項提升行動,取得了顯著效果,為推進和完善立法准備了條件。
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台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規,對於回應民生關切,實現弱有所扶,總結固化實踐經驗,保障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順利籌備和舉辦,彰顯包容、開放、文明的城市形象,展現大國首都風采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3月,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決定同意立項。
5月,市政府常務會議對條例草案進行了研究討論,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
在立法過程中,市人大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市殘聯組建立法工作組,廣泛聽取各方面立法意見。
5月、7月,市人大常委會進行了兩次審議,先後兩次書面徵求市人大常委會法治建設顧問意見,兩次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並赴基層立法聯系點開展實地調研。
在此基礎上,對條例進行了修改完善,條例於9月24日經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
『貳』 視障人士的導盲權仍遭遇諸多現實困境,主要面臨哪幾方面的壓力
近日,一位視障人士擁有一隻黑色導盲犬,她的導盲犬在小區里定點排便而遭到所住小區其他居民投訴甚至驅趕,不得已帶著導盲犬走出小區,不慎摔倒。這一視頻引發了網友們的諸多關注,同時也引發了激烈的討論。到目前為止,視障人士的導盲犬仍遭遇諸多現實困境,我認為導盲犬面臨以下壓力。
我們應該多一些寬容給導盲犬,它只是想幫助視障人士而已,換位思考,如果我們是視障人士,我們就會發現導盲犬的重要性。
『叄』 信息無障礙的建設意義
中國2009年GDP總量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作為一個世界性的經濟大國,中國有能力推進信息無障礙進程,這是一項民生工程,是國家社會人文關懷精神要求,是全面信息化社會的建設內容,是實現行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也是縮小數字鴻溝、建立公平信息社會事業的一部分。
信息無障礙是我國信息化發展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進程中的主要內容,大力推進信息無障礙事業的發展、為廣大殘疾人無障礙地獲取信息服務、使廣大殘障人士能夠平等地參與到社會活動中來,既是新時期社會發展進步的具體體現,也是弘揚人道主義精神、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享受現代文明生活的內在要求。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信息、學習培訓甚至生活都不斷加大了對於互聯網的依賴。而對於社會弱勢群體的殘疾人來說,一方面由於他們的行動不便,反而更希望通過方便的互聯網獲取信息、學習培訓和生活娛樂;另一方面由於各網站的建設未考慮到無障礙化,即便使用讀屏軟體也很難獲取想要的信息,更無法方便地實現網上交互、網上辦事、網上購物等應用。因此信息無障礙建設對社會弱勢群體使用互聯網應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無障礙在過去曾經是慈善性質的事業,隨著新千年的到來,逐漸轉變為法律法規的要求,如今社會各界也都在推動著信息無障礙事業的發展,信息無障礙建設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它是國家社會人文關懷精神的要求,是全面信息化社會的建設內容,是實現行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也是縮小數字鴻溝、建立公平信息社會事業的重要部分。
從有信息無障礙概念以來,我國政府就一直重視信息交流無障礙建設,充分考慮殘疾人、老年人等社會特殊群體及全社會信息交流無障礙需求,從法規、規劃、政策、標准、技術和產品研發等多層面採取措施切實推進該項工作。充分說明了國家對於信息無障礙工作的重視,各級政府需要帶頭積極落實,並加強宣傳,帶動和引導企事業單位積極響應,創造全社會信息無障礙的良好環境。
就目前來講,殘疾人是世界上未被完全開發的勞動人口、消費群體中位數最多的一個群體,相關報告表明世界人口中至少10%的人具有不同類型的殘疾。還有更多人具有隱藏或未上報的殘疾,業內專家也測,未來殘疾人口數量將因戰爭、傷害、勞動人口老化而持續增長;與此同時,我們的企業也正在尋找新的目標消費市場,隨著時機的到來,契機的形成,殘疾人將代表企業的未來。無論是從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來講,信息無障礙建設事業的推廣都具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和價值。
『肆』 2020年國考面試熱點:信息無障礙之路還有多遠
從「可選」到「必選」的等待之路
研究會處於用戶與企業之間的夾心層,兩年前,視障用戶曾因無障礙體驗變差集體發聲。
15年前,要開辦一場無障礙的論壇,影響力還很低,得靠殘聯的工作人員一對一、點對點地邀請嘉賓。呂世明說,當時的情景不是大家不重視、而是被忽視。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不是不理解、而是不了解。
信息無障礙建設一直被推著向前。楊驊認為,有了政府、企業、公眾的關注和支持,近幾年的信息無障礙發展很迅速,但總體來說還是太少。她希望組織高校的相關專業來研究更多無障礙領域的課題,讓未來的開發者們能盡早接觸。
障礙人士群體也一直期待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的出台,來保障他們平等使用互聯網的權利。楊驊介紹,在無障礙領域,可供參考的有國際上的W3C標准,IOS和安卓也都有無障礙指南,這些都是推薦性的,約束力不是很強。
如果無法讓障礙人士享受到互聯網的成果,那麼技術的進步只能加大鴻溝。王孟琦說,理想的信息無障礙是可以在任何時候被任何人很順暢地使用。這不光指視障人士,還包括暫時遭遇障礙的普通人。在許多不方便看與聽的場景中,每個人都可能正經歷著「障礙時刻」。
好老師、好課程、好服務。
『伍』 國家法規對居民樓無障礙通道的規定
有國家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及《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范》,各地應該還有各自的《條例》、《規范》、《辦法》等。
『陸』 建築設計:建築物無障礙標志與盲道有哪些設計要求
《無障礙設計規范》GB 50763-2012
3.16.1 無障礙標志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無障礙標志包括下列幾種:
1)通用的無障礙標志應符合本規范附錄A的規定;
2)無障礙設施標志牌符合本規范附錄B的規定;
3)帶指示方向的無障礙設施標志牌符合本規范附錄C的規定。
2 無障礙標志應醒目,避免遮擋。
3
無障礙標志應納入城市環境或建築內部的引導標志系統,形成完整的系統,清楚地指明無障礙設施的走向及位置。
3.16.2 盲文標志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盲文標志可分成盲文地圖、盲文銘牌、盲文站牌;
2
盲文標志的盲文必須採用國際通用的盲文表示方法。
3.16.3 信息無障礙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根據需求,因地制宜設置信息無障礙的設備和設施,使人們便捷地獲取各類信息;
2 信息無障礙設備和設施位置和布局應合
『柒』 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自哪一年實施
從2012年開始中國就開始實施無障礙建設,並走上了法制化的軌道。為了讓殘疾人員可以與正常人享受平等的社會生活而創建了無障礙環境,無障礙環境俯指的是當殘疾人員可以安全自由的出入和通行於各個場所,為殘疾人員提供了安全而舒適的環境生活。
1、2012年8月中國全面開展實施無障礙環境的建設。
2、各個社區公共設施必須逐漸的開展無障礙服務功能,為殘疾人員參與社區活動時提供便利。
3、無障礙設施是一種人道主義的表現,利用現代建設與環境進行改造,為殘疾人員提供安全、方便的行動空間。
4、我國無障礙設施是在1985年的殘疾人與社會環境當中的會議論所提出來的,於1989年全面實施無障礙設施。
5、在經過十多年的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由無障礙設施到現在的無障礙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真正讓殘疾人的生活和出行得到了非常好的改善。
無障礙環境為廣大殘疾人員創造一個平等、安全、自由、參與的環境,美國是第一個制定無障礙標準的國家,從此之後幾十個國家都相續制定了無障礙標準的有關法規。而我國是1989年開始建設無障礙設施的國家,直到2012年全面開展無障礙環境,讓殘障人士可以感受到來自社會和關心。
《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已經2012年6月13日國務院第208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為了創造無障礙環境,保障殘疾人等社會成員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指為便於殘疾人等社會成員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關建築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獲得社區服務所進行的建設活動。
第三條無障礙環境建設應當與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遵循實用、易行、廣泛受益的原則。
『捌』 無障礙設計的其他信息
問:《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范》是一本怎樣的文件?
答:制定、完善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標准,規范無障礙建設行為,是搞好無障礙設施建設的重要保證。建設部等部門早在1989年就頒布了試行設計規范,1998年又作了補充規定,至2001年再次修改。《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是國家建設部、民政部、中國殘聯2001年8月1日發布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系全國范圍實施的強制規范,是目前最新、最有權威的一個規范。現在所有的新建、改建項目都要按此規范設計、建設。
問:《上海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使用管理辦法》頒布有何意義?
答:要加快建設步伐,確保實現全方位無障礙化目標。必須將無障礙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殘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對無障礙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北京、深圳、福建等地早已出台了地方性法規。這次《上海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使用管理辦法》頒布對無障礙設施建設作了進一步明確、可操作性的規定,體現市政府對無障礙建設工作的重視。這一政府令是今後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的工作的依據、准則和保證。今後我們要依法建設、依法管理。辦法的頒布將會大大推進上海的無障礙設施建設。
問:無障礙設施建設中殘聯任務是什麼?
答:現在要扭轉一種看法,就是無障礙設施建設是殘疾人的事,是殘聯的事。實際上,無障礙設施建設是整個社會的事,是一個城市文明進步的體現。現在老年人遠遠要比殘疾人多,他們更需要無障礙設施,有了無障礙設施對所有的人都方便。因此,政府明確無障礙設施建設工作由上海市建設和管理委員會負責,計劃、規劃、財政、房地、民政、公安、交通、旅遊、住宅、綠化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實施。辦法明確:市區(縣)殘聯、老齡委以及其它社會組織和個人有權對無障礙設施的建設、養護和使用實施監督。因而殘聯的主要職責是監督。具體說來,是宣傳、調研、檢查、監督和協助工作。要維護殘疾人的權益、反映殘疾人有關有障礙設施的需求和呼聲。香港的一些殘障人社團,就是專門做無障礙調研、促進推動工作的,搞得十分出色。北京市現在也建立了一支由350多位殘疾人組成的監督員隊伍。
問:信息無障礙工作如何開展?
答:由於目前出台的一些法規,主要是指建築物和道路無障礙設施建設,信息無障礙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因而在這方面還要專門的進行宣傳、呼籲、促進、推動。今後在適當時期,爭取寫入法規。當前,信息無障礙工作內容是:1.影視節目普及推廣手語和字幕工程;2.推廣手機簡訊息和屏幕可視電話;3.主要公共場所建立明顯的信息標志牌;4.推廣盲人計算機應用;5.增加盲人有聲讀物的出版,方便借閱。
問:為什麼要重視無障礙軟體建設?
答:實現行動和信息無障礙,不僅僅要有先進的硬體設施,還必須提高全民的無障礙意識。這需要一個長期的宣傳、教育過程。國外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比如,上海浦東國際機與香港國際機場相比,硬體設施差不多,但香港的服務到位,做得比內地好。這就是我們要努力之處。這一工作應融入到提高全民素質和塑造城市精神之中去。隨著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無障礙軟體建設也會得到加強。因此,今後我們不僅要認真貫徹執行規范和辦法,還要反復宣傳無障礙建設的重要意義,開展教育工作。由柳洪平創建。
『玖』 什麼是信息無障礙
信息無障礙是指任何人(無論是健全人還是殘疾人,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平等的、方便地、無障礙地獲取信息、利用信息。
2002年,聯合國在第二個「亞太殘疾人十年」活動中通過的《琵琶湖千年行動綱要》中明確提到,要優先推進信息無障礙建設,利用現代通信技術解決殘疾人困難,是殘疾人跟上全球信息化、通信現代化的發展步伐。
其意義
信息無障礙在過去曾經是慈善性質的事業,隨著新千年的到來,逐漸轉變為法律法規的要求,如今社會各界也都在推動著信息無障礙事業的發展,信息無障礙建設作為一項民生工程。
它是國家社會人文關懷精神的要求,是全面信息化社會的建設內容,是實現行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也是縮小數字鴻溝、建立公平信息社會事業的重要部分。
從有信息無障礙概念以來,我國政府就一直重視信息交流無障礙建設,充分考慮殘疾人、老年人等社會特殊群體及全社會信息交流無障礙需求,從法規、規劃、政策、標准、技術和產品研發等多層面採取措施切實推進該項工作。
充分說明了國家對於信息無障礙工作的重視,各級政府需要帶頭積極落實,並加強宣傳,帶動和引導企事業單位積極響應,創造全社會信息無障礙的良好環境。
『拾』 無障礙設計規范
《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是隨著國家的發展,社會老齡化的需要,以及人文設計理念的深入,為解決無障礙環境建設中存在的不規范、不系統和不實用等突出問題,確保無障礙設施建設工作順利開展,保障建設和改造技術水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准發布了新的國家標准。
(10)信息無障礙法規擴展閱讀:
一、無障礙設施的主要內容
(一)無障礙環境
無障礙環境包括物質環境、信息和交流的無障礙。物質環境無障礙主要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築物和居住區的規劃、設計、建設等要方便殘疾人通行和使用,如城市道路應滿足坐輪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視力殘疾人通行,建築物應考慮出入口、地面、電梯、扶手、廁所、房間、櫃台等設置殘疾人可使用的相應設施和方便殘疾人通行等。信息和交流的無障礙主要是:公共傳媒應使聽力言語和視力殘疾者能夠無障礙的獲得信息,進行交流,如影視作品、電視節目的字幕和解說、電視手語、盲人有聲讀物等。
(二)無障礙的室內布置
無障礙的室內布置應從多角度方面考慮:其一,在平面安排上,應使家庭弱勢群體使用的起居室和卧室盡量朝南,以便獲取更多的陽光,利於殺菌和增進健康狀態;其二,空間及設備尺度要適宜,過小使用時會受到限制,過大會感到房間空曠,來回走動費力;廚房用具高度應便於操作,廚具下部宜有空檔之處,方便坐輪椅操作。
二、我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的法規、政策
三、建築無障礙空間的設計原則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教授們,在1995年針對無障礙設計提出7項原則:
1.平等的使用方式;
2.具通融性的使用方式;
3.簡單易懂的操作設計;
4. 迅速理解必要的資訊;
5. 人性的設計考量;
6.有效率的輕松操作;
7. 規劃合理的尺寸與空間。
這些原則歸納在一起形成今天的無障礙設計原則:
(一)無障礙性
(二)易識別性
四、建築無障礙主要細部構造設計
(一)出入口
(二)室內垂直交通系統
(三)公共衛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