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條例
① 請問關於一般每年加薪的制度
你邏輯混亂了。2016年還是這個規定的話 你滿足本年度(2016)入職且滿一年(你15年入職的)的這個規定。 所以你16年就可以加薪了。
② 勞動法有規定每年加工資嗎
《勞動法》沒有規定每年加工資的事宜,用人單位是否給勞動者加工資取決於用人單位的加薪的制度及用人單位的效益等,只要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的工資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就是合法的。
《勞動合同法》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第二十條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第十八條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③ 工資調整辦法,有一定的條件規定,怎麼調整
一、調薪類別
1、正常調薪
公司所有員工每滿一年享受一次正常調薪機會。
2、效益調薪
員工為企業創造顯著效益者。
3、即時調薪
員工有出色業績表現,對企業有重大貢獻,經總經理批准後,予以加薪。
4、降級降薪
針對嚴重違反公司各項規章管理制度、工作中重大失誤、不能勝任崗位工作者。績效考評連續三次被評為差者。
二、 調薪細則
1、公司每年定於3月為正常調薪月,面對公司全體員工(不包括試用期內的員工以及轉正不滿二個月的員工),公司根據員工的工作表現、技術能力的提升、績效考核成績來決定員工調薪幅度。
2、公司每年定於9月為特別調薪月,主要針對工作成績表現特別突出的、績效考評連續三季度達優秀者、為企業做出特別貢獻的員工。
3、根據考核依據和員工綜合表現,每次調薪幅度為基本工資的2%-15%。因工作表現平庸,績效考評成績連續為差者,調薪幅度可以為零。
4、所有員工調薪申報必須按層級執行,調薪幅度由各部門負責人擬定初步方案,主任審批後上報管理部整理,最後召開主任級管理會議會審通過,由總經理批准執行。
5、在整個調薪過程中,所有參與調薪人員必須保證調薪保密性,整個加薪結果都要作為公司的高度機密不能泄露,凡有泄露者,一律按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進行處罰。還必須做到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凡發現徇私舞弊者,一律取消調薪機會,並給予相應處罰。
④ 勞動法關於漲工資的規定
法律分析:勞動法並沒有規定加工資的事宜,用人單位是否給勞動者加工資取決於用人單位的加薪的制度及用人單位的效益等,只要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的工資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就是合法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⑤ 領導讓制定一個漲工資的條例怎麼去寫
漲工資的條例:
你可以這么寫,為了更好的提供公司普通員工的發展空間,提升員工個人素質和能力,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 並在公司內部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機制,規范公司員工的加薪工作流程,特製定本條例。
一、適用范圍
公司全體普通員工,即經理以下員工申請加薪加薪時適用本條例。
二、加薪加薪流程:
公司遵循 個人申請 部門審核 公司考核 加薪通過 次月加薪的原則和流程受理員工加薪加薪請求。
1、個人申請:每月5號之前,有加薪加薪要求的員工填寫《加薪加薪申請表》交給部門審核。
2、部門審核:部門在5個工作日內根據加薪核準的相關依據完成員工《加薪加薪申請表》的審核工作。經理需要在加薪申請表中簽署審核意見。
3、公司考核:公司考核由辦公室負責組織,並在每月20號之前完成。辦公室同時根據加薪核準的相關依據對部門審核內容進行監督檢查。
4、加薪通過:部門意見、個人考評、同事考評以上3項如有未通過項目,根據未通過內容和原因,給予一個月的整改考核期,下月對未通過項目重新進行考核,如仍未通過,則本次加薪不予通過。辦公室每月25日前根據考核結果提出加薪結果,由公司經理審批後通過。
5、次月加薪:加薪通過的次月,財務根據加薪審核表結果按級別標准計算薪資。
三、加薪核准相關依據:
1、首次申請加薪人員需與公司簽訂合同滿6個月。
2、距離上一次加薪滿3個月後,方可申請下次加薪。且每自然年度加薪申請(含申請未通過)不得超過2次。
3、提出加薪前3個月遲到次數不得多於3次。
4、提出加薪前3個月出勤率需要保證在95%以上。(出勤率=實際出勤天數/應滿勤天數)
5、提出加薪前3個月不得出現公司經理批評3次以上。
6、公司年度考核人為加薪申請員工的上級主管1人、經理1人、本部門普通員工隨機抽取1人、其他有業務往來部門人員隨機抽取1人。考核成績為百分制,按本部門加權平均分值占考核成績90%(其中部門經理佔50%,同事佔30%,,公司領導佔10%)、其他業務人員佔5%,個人佔5%計算最終考核成績。年度考核成績75分以上為考核通過。
以上條例僅供參考。
⑥ 勞動法中關於加薪生效期的規定
首先勞動法沒有加薪的規定,只能雙方協商解決。另外公司承諾加薪,需要你能舉證,如果你能舉證口頭承諾,也可以作為證據。
⑦ 企業加薪制度,誰有,跪求!私人企業
一、組成部分:
(崗位工資+績效提成)*考評分%±獎罰±出勤
二、考評人員:
前台主管、車間主管、客服主管、服務顧問、保險員
制單員、收款員、客服人員(待定人員:質檢員、調度
員、信息員、車間班組長)
三、考評說明:
1.考評分起高於100分。
2.無標准分執行優良考評,即優10分;良8分;及格6分;
不及格0分。
3.考評項目得分=實效/標准*分值。
4.考評分=各項目分數相加。
5.各項考評均有執行標准與考評說明。
6.根據崗位制定考評項目與基準(崗位工資,提成比例)。
7.考評分月,季,年進行,店內CSI獎勵與考評相結合。
8.每月初制定考評表與標准,月末評定,工資發放前考評表發個人核。(季度考評三個月平均為CSI獎勵基準、年度考評12個月相加為優秀員工基準)
四、考評原則
更有效提高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更能體現能力差異性。
績效考評效表(6月)如下:
⑧ 公司加薪制度要如何制定
加薪有兩種情況:普遍調整和個別調整
普遍調整,就是隨著外部環境變化,比如通貨膨脹,同行業薪酬水平上升等,給所有員工進行工資調整;具體的發放上,一般是按照等比例調整的辦法;如果你們以前進行過崗位評價,有薪點值的概念,直接調整薪酬基數就可以了;如果沒有的話,按照現在的薪酬水平等比調節,比如大家都上漲8%;
個別調整,這個主要是要體現員工的差異,加薪是對員工工作能力、工作業績和工作態度的認可;這是一種激勵措施,不能濫用,否則激勵措施就變成保健措施了;這個應該和績效考核掛鉤,制定相關的制度,比如規定:績效考核為優、或者連續兩年的考核為良的可以上漲;具體的上漲幅度也要看你們的薪酬體系,如果原先有薪檔、薪級的概念,那麼可以上漲1級,最多2級工資;如果沒有的話,還是按照比例來上漲吧,上漲的比例一般要注意就是不能過低,以免沒有起到效果,一般認為上漲幅度在5-10%左右。
⑨ 調薪的標準是什麼
⑩ 中國勞動法工資條例
現行方法
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扣除標准5000元/月(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執行)(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獎金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
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並按以下計稅辦法,由扣繳義務人發放時代扣代繳:
(一)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如果在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後的余額,按上述辦法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二)將雇員個人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按本條第(一)項確定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征稅,
計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於(或等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10)加薪條例擴展閱讀:
在實行績效工資的企業,個人平時按月取得的生活費或部分工資,應按月依照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年終取得的績效工資,應按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稅辦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薪酬、福利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這就是說,個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與任職、受雇有關,不管其單位的資金開支渠道或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課稅對象。
應征個人所得稅:
(1)個人因退職、退養和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收入。
(2)個人因內部退養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
(3)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
(4)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超過規定比例和標准繳付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
(5)企業為員工支付的各項免稅之外的保險費。
(6)個人因公務用車和通訊制度改革而按月取得的公務用車、通信補貼收入扣除一定標准公務費用後的余額。對不按月發放的補貼收入,分解到所屬月份、並與該月份「工資薪金所得」合並後計征個人所得稅。
(7)個人因沒有休帶薪年假而從任職受雇單位取得補貼應當合並到工資薪金繳納個人所得稅。
(8)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原則,對於發給個人的福利,不論是現金還是實物,均應繳納個人所得稅。但目前我們對於集體享受的、不可分割的、非現金方式的福利,原則上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9)因工作需要,從單位取得並實際屬於工作條件的勞動保護用品,不屬於個人所得,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10)單位發放的取暖費、防暑降溫費補貼,應徵收個人所得稅。
(11)個人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加班取得2倍或3倍的等加班工資,應並入工資、薪金所得,依法計征個人所得稅。
下列所得不屬於工資薪金所得征稅范圍:
(1)獨生子補貼;
(2)托兒補助費;
(3)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未納入基本工資總的補貼、津貼差額和家屬成員的副食品補貼;
(4)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
(5)遠洋運輸船員的伙食費補貼。
(6)取得的生育津貼、生育醫療費或其他屬於生育保險性質的津貼、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但是超出上述范圍的津貼、補貼,應合並當月工資薪金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