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地方誌法規條例

地方誌法規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20 10:25:31

㈠ 地方誌書每多少年左右編修一次

地方誌書每二十年左右編修一次。
地方誌是一種記述地方情況的史志,一般分為全國性和地方性兩類。地方誌書具有地方性、廣泛性、資料性、時代性和連續性等特徵。
2006年5月18日,《地方誌工作條例》從即日起施行。在《地方誌工作條例》第十條,明確規定地方誌書要每20年左右編修一次。《地方誌工作條例》也指出每一輪地方誌書編修工作完成之後,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在編纂地方綜合年鑒、整理收集資料以及向社會提供咨詢服務的同時,要重新啟動新一輪地方誌書的續修工作。

㈡ 地方誌工作條例的答疑

問:國務院為什麼要制定《地方誌工作條例》?請您介紹一下《地方誌工作條例》出台的背景和意義。
答:持續不斷地編纂地方誌,是我國獨有的延續兩千多年的優良文化傳統。自隋、唐確立史志官修制度以來,歷代都把修志作為一種官職、官責,並頒布政令對修志進行統一規范。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方誌工作。1957年,國務院將地方誌工作納入國家12年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綱要(草案)。「文革」期間,地方誌編修工作因故中斷。改革開放以來,地方誌編修重新啟動。全國首輪省、市、縣三級志書規劃編纂六千餘部,截至2005年,已出版五千餘部。地方誌工作作為一項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服務當代、有益後世的文化基礎事業,已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的一項系統工程,發揮了資政、存史、教化的重要作用。全國首輪新編地方誌工作已基本結束,第二輪修志工作正在全面展開。總結首輪修志工作的實踐經驗,地方誌工作面臨以下問題:一是,地方誌工作涉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仍靠過去的行政命令方式組織編纂地方誌,已難以適應形勢的需要;二是,由於沒有全國性的法律法規可以遵循,修志工作隨意性大、主觀性強,各地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日益突出,迫切需要通過立法加以規范。
《地方誌工作條例》的制定,充分體現了黨中央關於「加強文化法制建設」和「要重視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立法工作」的精神,相信該條例的出台,將為保障地方誌事業的健康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問:請問該條例的調整范圍是什麼?
答:根據我國首輪新編地方誌工作的實踐,地方誌的外延已有所擴展,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地方誌書,又包括地方綜合年鑒。地方綜合年鑒,是每20年左右新一輪地方誌書續修的平時資料積累。地方誌工作的內涵也發生了變化,既包括地方誌的規劃、編纂、審查驗收,也包括地方誌出版後的開發利用。因此,該條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方誌的組織編纂、管理、開發利用工作,適用本條例。該條例並明確規定,地方誌包括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
我國部分鄉鎮,甚至村也組織修志。考慮到編纂地方誌需由地方政府組織人力、物力、財力,為了不給鄉鎮、村設定義務、增加負擔,該條例仍維持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地方誌編纂工作的通知》關於地方誌分為省級、設區的市級、縣級三級的規定。
問:該條例對地方誌工作的保障問題作了哪些規定?
答:地方誌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文化基礎事業,也是各級地方政府管理和發展文化事業的重要職責。地方誌屬於「官修」的信史,不同於個人的自由著述,必須加強地方各級政府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和規范。因此,該條例作了以下具體規定:
二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區域地方誌編纂的總體工作規劃,並報國家地方誌工作指導機構備案。
三是,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分別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按照規劃組織編纂,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編纂。
問:該條例對確保地方誌編纂質量作了哪些制度設計?
答:為了確保地方誌編纂的質量,該條例主要作了以下規定:
一是,明確地方誌編纂應遵循的指導原則,規定編纂地方誌應當做到存真求實。
二是,對參與地方誌編纂的人員作了要求,規定編纂地方誌應當吸收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參加。
三是,確立了地方誌書的審查驗收制度,規定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列入規劃的地方誌書經審查驗收,方可以公開出版對地方誌書進行審查驗收應當組織有關保密、檔案、歷史、法律、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專家參加。
四是,確立了地方綜合年鑒的出版批准制度,規定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綜合年鑒,經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確定的部門批准,方可以公開出版。
問:實踐中曾經多次發生地方誌作品著作權歸屬爭議問題,請問條例對這個問題是否作出明確規定?
答: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作品的著作權問題在過去一直沒有明確,在實踐中經常發生爭議。著作權法第十六條規定,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地方誌是地方誌編纂人員按照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的要求編纂的,而且主要利用了上述機構提供的資料、經費和物質技術條件。因此,該條例與著作權法作了銜接,規定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為職務作品。

㈢ 現金365人工客服電話是多少·

請致電官方服務部客服 TEL: 0531-8610-3335(24小時人工服務)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可以向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以及個人徵集有關地方誌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提供支持。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可以對有關資料進行查閱、摘抄、復制,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以及不符合檔案開放條件的除外。
地方誌資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提供有關資料,可以獲得適當報酬。地方誌資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不得故意提供虛假資料。
第十二條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列入規劃的地方誌書經審查驗收,方可以公開出版。
對地方誌書進行審查驗收,應當組織有關保密、檔案、歷史、法律、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專家參加,重點審查地方誌書的內容是否符合憲法和保密、檔案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是否全面、客觀地反映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
對地方誌書進行審查驗收的主體、程序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十三條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綜合年鑒,經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確定的部門批准,方可以公開出版。
第十四條地方誌應當在出版後3個月內報送上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備案。
在地方誌編纂過程中收集到的文字資料、圖表、照片、音像資料、實物等以及形成的地方誌文稿,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指定專職人員集中統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損毀;修志工作完成後,應當依法移交本級國家檔案館或者方誌館保存、管理,個人不得據為己有或者出租、出讓、轉借。
第十五條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為職務作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其著作權由組織編纂的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享有,參與編纂的人員享有署名權。
第十六條地方誌工作應當為地方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服務。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應當積極開拓社會用志途徑,可以通過建設資料庫、網站等方式,加強地方誌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利用上述資料庫、網站查閱、摘抄地方誌。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在地方誌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績和貢獻的單位、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編纂出版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提請本級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依法查處。
第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審查驗收、批准將地方誌文稿交付出版,或者地方誌存在違反憲法、法律、法規規定內容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採取相應措施予以糾正,並視情節追究有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其所在單位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處分。
第二十一條編纂地方誌涉及軍事內容的,還應當遵守中央

㈣ 如何做好地方誌編撰中的保密工作

轉載 目前,全省第二屆省、市(州)、縣(市、區)三級地方誌書編纂工作已陸續進入評審驗收出版階段,為了嚴格規范保密審查程序和保證出版工作中國家秘密的安全,切實加強志稿評審驗收和出版工作中的保密管理,根據《地方誌工作條例》相關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辦法》、《國家秘密及其密級具體范圍的規定》(以下簡稱《保密法》、《實施辦法》、《范圍規定》)及相關保密法律規定,現就加強地方誌書編纂工作中的保密管理通知如下:
一、地方誌書編纂中的保密審查工作,必須貫徹「積極防範、突出重點、依法管理,既確保國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資源合理利用」的方針,堅持「誰主管誰負責」、「誰提供資料誰審查」、「自審與送審相結合」和「先審後用」的保密工作原則。
二、各級地方誌書編纂單位和人員,應該嚴格遵守《保密法》、《實施辦法》、《范圍規定》和相關保密法律規定,正確處理好地方誌書編纂工作與保守國家秘密的關系,地方誌書中凡涉及國家秘密安全的內容,必須按相關規定作相應的保密技術處理。
三、各級保密工作部門負責指導、協調、監督、檢查本行政區域內地方誌書編纂中的保密工作。為地方誌書提供資料的單位負責所提供資料的保密義務和保密責任、承諾和確保所用資料不涉密;志稿編纂單位必須對入志資料進行自審。各級地方誌工作部門要依照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相關保密法規在志書三審過程中對保密工作進行檢查,如遇不確定或有爭議的問題,提請同級保密工作部門協調進行審定。
四、地方誌書承編單位對所編志稿(包括電子文本和紙質文本)必須進行保密審查。先由承編單位地方誌書編委會主任進行審查,再由單位保密組織負責人進行核查,單位主要負責人審定同意,分別簽字蓋章,以示負責和確保安全。符合保密規定要求的地方誌書,各級地方誌工作機構方可備案,准予公開出版。
五、按照《保密法》、《實施辦法》、《范圍規定》和相關保密法律規定,涉及下列事項的不得編入公開發行的地方誌書。
1.軍工企業、軍事基地、軍以下部隊及特殊單位番號、駐軍分布、尖端科技部門、武器彈葯倉庫、金庫、重要戰略水利設施的坐標、規模、設備配置等情況,危害國家政權的鞏固和防禦能力的內容;
2.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敏感問題,易引起社會矛盾和糾紛,影響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安定的內容;
3.國家戰略物資及重要外貿物資的產、供、儲、運的具體情況和對外工程、引進技術、設備承擔保密義務的事項,損害國家在對外活動中政治、經濟利益的內容;
4.外事活動中的秘密事項,影響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要員安全的內容;
5.國家武裝力量的組織編制、武器裝備、軍事設施、技術手段、行動計劃等情況及統計數據,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事項;
6.妨礙國家重要的安全保衛工作的內容;
7.尚未公布的對外經濟貿易、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往來的數據和統計資料;全國性商品物資庫存儲備、價格變動、財政金融等經濟方面的數據和統計資料;災情、瘟疫、社會消極面等社會方面的數據和統計資料;重大環境污染情況和惡性刑事案件的犯罪手法、刑偵手段、統計數據;維護國家安全活動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項;
8.使保護國家秘密的措施可行性降低或者失效的內容;
9.尚未公布的科研項目、重要產業、特種工藝、技術訣竅、中醫秘方以及涉密成果項目中的秘密資料,削弱國家經濟、科技實力的內容;
10.國家事務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使國家機關依法行政職權失去保障的內容;
11.其他經國家保密工作部門確定的國家秘密事項。
六、各級各部門對在地方誌書編纂保密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或個人,應給予表揚和獎勵;對在地方誌書編纂保密審查工作中違反本辦法的有關單位領導和責任人,視其情節輕重,分別給予批評教育、黨政紀處分,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㈤ 地方誌書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什麼工作

法律分析: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分別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按照規劃組織編纂。各級人民政府下轄的地方誌機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地方誌工作的領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主管本行政區域的地方誌工作,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編纂,地方誌書每20年左右編修一次。 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列入規劃的地方誌書經審查驗收,方可以公開出版,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綜合年鑒,經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確定的部門批准,方可以公開出版,地方誌應當在出版後3個月內報送上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備案。

法律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地方誌編纂工作的通知》四、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繼續重視地方誌編纂工作,切實加強領導。編纂地方誌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服務當代,有益後世的千秋大業。各地應把地方誌編纂工作列入政府的議事日程,明確一位領導同志負責,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要為修志機構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經費,並按照原中央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同意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編纂地方誌的專職人員選用「編輯職務」有關條例的通知》(職改字〔1988〕第2號)的規定,評聘編纂人員的專業技術職務,妥善解決他們的生活福利待遇等問題。

㈥ 地方誌工作條例的條例內容

地方誌工作條例
第一條
為了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全面、客觀、系統地編纂地方誌,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地方誌,發揮地方誌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方誌的組織編纂、管理、開發利用工作,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地方誌,包括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
地方誌書,是指全面系統地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
地方綜合年鑒,是指系統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情況的年度資料性文獻。
地方誌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編纂的地方誌,設區的市(自治州)編纂的地方誌,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編纂的地方誌。
第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地方誌工作的領導。地方誌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五條
國家地方誌工作指導機構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全國地方誌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主管本行政區域的地方誌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指導、督促和檢查地方誌工作;
(二)擬定地方誌工作規劃和編纂方案;
(三)組織編纂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
(四)搜集、保存地方誌文獻和資料,組織整理舊志,推動方誌理論研究;
(五)組織開發利用地方誌資源。
第六條
編纂地方誌應當做到存真求實,確保質量,全面、客觀地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
第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區域地方誌編纂的總體工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並報國家地方誌工作指導機構備案。
第八條
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分別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按照規劃組織編纂,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編纂。
第九條
編纂地方誌應當吸收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參加。地方誌編纂人員實行專兼職相結合,專職編纂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
第十條
地方誌書每20年左右編修一次。每一輪地方誌書編修工作完成後,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在編纂地方綜合年鑒、搜集資料以及向社會提供咨詢服務的同時,啟動新一輪地方誌書的續修工作。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可以向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以及個人徵集有關地方誌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提供支持。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可以對有關資料進行查閱、摘抄、復制,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以及不符合檔案開放條件的除外。
地方誌資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提供有關資料,可以獲得適當報酬。地方誌資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不得故意提供虛假資料。
第十二條
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列入規劃的地方誌書經審查驗收,方可以公開出版。
對地方誌書進行審查驗收,應當組織有關保密、檔案、歷史、法律、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專家參加,重點審查地方誌書的內容是否符合憲法和保密、檔案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是否全面、客觀地反映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
對地方誌書進行審查驗收的主體、程序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十三條
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綜合年鑒,經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確定的部門批准,方可以公開出版。
第十四條
地方誌應當在出版後3個月內報送上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備案。
在地方誌編纂過程中收集到的文字資料、圖表、照片、音像資料、實物等以及形成的地方誌文稿,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指定專職人員集中統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損毀;修志工作完成後,應當依法移交本級國家檔案館或者方誌館保存、管理,個人不得據為己有或者出租、出讓、轉借。
第十五條
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為職務作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其著作權由組織編纂的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享有,參與編纂的人員享有署名權。
第十六條
地方誌工作應當為地方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服務。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應當積極開拓社會用志途徑,可以通過建設資料庫、網站等方式,加強地方誌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利用上述資料庫、網站查閱、摘抄地方誌。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在地方誌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績和貢獻的單位、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編纂出版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提請本級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依法查處。
第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審查驗收、批准將地方誌文稿交付出版,或者地方誌存在違反憲法、法律、法規規定內容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採取相應措施予以糾正,並視情節追究有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
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其所在單位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處分。
第二十一條
編纂地方誌涉及軍事內容的,還應當遵守中央軍委關於軍事志編纂的有關規定。
國務院部門志書的編纂,參照本條例的相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二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㈦ 地方誌書每幾年左右編修一次

地方誌書每20年左右修編一次,編纂地方誌應當吸收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參加。地方誌編纂人員實行專兼職相結合,專職編纂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

根據《地方誌工作條例》第十條地方誌書每20年左右編修一次。每一輪地方誌書編修工作完成後,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在編纂地方綜合年鑒、搜集資料以及向社會提供咨詢服務的同時,啟動新一輪地方誌書的續修工作。

(7)地方誌法規條例擴展閱讀:

《地方誌工作條例》第十四條地方誌應當在出版後3個月內報送上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備案。

在地方誌編纂過程中收集到的文字資料、圖表、照片、音像資料、實物等以及形成的地方誌文稿,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指定專職人員集中統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損毀;修志工作完成後,應當依法移交本級國家檔案館或者方誌館保存、管理,個人不得據為己有或者出租、出讓、轉借。

㈧ 地方誌工作條例的意義說明

地方誌作為全面系統記述我國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是傳專承中屬華文明的紐帶和展示當代中國風范的載體,它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的存史、育人、資政作用。
2006年5月18日頒布的國務院《地方誌工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67號),是中國自從有了地方誌以來第一部有關地方誌的全國性法規。它結束了地方誌工作無法可依的歷史,標志著新編地方誌工作從此進入依法修志的新階段和大規模、正規化修志的新時代。30年來,全國共出版三級新編地方誌書6700餘部,行業志、部門志約2萬余部,山水名勝志400餘部,地情書約7000餘部;出版三級地方綜合年鑒1500餘種;整理影印出版舊志2000餘部;建立地情網站400餘個,形成了2萬多專職修志人員和10萬多兼職修志人員的宏大修志隊伍 。

㈨ 什麼叫「地方誌」怎麼編纂

關於地方誌,實則包含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而這兩種書的編纂方式有較大不同。建議你先區分後,再查相關資料。建議你看看2006年國務院頒布的《地方誌工作條例》,其內容比較詳細、權威。

㈩ 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為什麼重要,都要被領導分管專門提到。怕寫歷史的人說壞話嗎

地方誌編纂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古代,史官是非常重要的官職,高中學過《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應該知道,古代君王還是很怕史官的。新中國成立後,大概在上世紀80年代末,各地相繼成立了地方誌編纂機構,也就是提到的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修地方誌是各級官員的官職官責,是要為後代負責的,2006年,國務院頒布《地方誌工作條例》,以法規的形式規范了地方誌編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必須履行地方誌編纂的職能,所以在政府領導中,都有專門分管地方誌工作的,就像分管教育、分管民政一樣,地方誌工作以前並不為人所知,現在《條例》頒布後,各省市相繼出台了對於的省級法規,地方誌工作逐步得到重視,地方誌具有資政、存史、教化作用,也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做好地方誌工作,能很好的為領導決策、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服務。

熱點內容
注會備考攻略2020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1:37:32 瀏覽:409
吉安市安福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1:30:40 瀏覽:65
深圳律師合作 發布:2025-02-05 01:02:09 瀏覽:147
經濟法自考論文選題 發布:2025-02-05 00:39:48 瀏覽:539
刑事訴訟法183 發布:2025-02-05 00:31:10 瀏覽:803
民法典實施日 發布:2025-02-05 00:19:43 瀏覽:379
businesslaw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0:15:55 瀏覽:721
中學生法律知識漫畫 發布:2025-02-04 23:56:24 瀏覽:968
法律服務護航產業占 發布:2025-02-04 23:31:48 瀏覽:366
法院審判部門 發布:2025-02-04 22:39:56 瀏覽: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