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職業安全與衛生條例

職業安全與衛生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20 16:56:17

1. 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職業安全與衛生條例

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職業安全與衛生條例》中規定:按每天平均工作8小時計算,工作環境中空氣里的1,4-二氧雜環己烷含量應不能超過100ppm的濃度。

2. 簡述職業安全衛生法律制度的特徵

第一,職業安全衛生制度的實施具有強制性。
第二,職業安全衛生制度以勞動過程為其保護范圍。
第三,職業安全衛生制度以改善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為主要途徑,通過消除勞動過程中不安全和不衛生的因素,實現對勞動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和保護。

3. 職業衛生法規有哪些

一、職業病防治法:
2002年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是國家21世紀頒布的第一部衛生單行法律。它以保護廣大勞動者健康權益為宗旨,規定了我國在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止職業病中的各種法律制度。該法律確定的職業病防治法律關系主體有:政府衛生及相關行政部門,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以及承擔職業衛生檢測、體檢和職業病診斷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單位等四方。法律明確了上述四方之間的行政和民事法律關系,並分別規定了各自的權利義務、法律地位、法律責任
《職業病防治法》確立了我國職業病防止所採取的「控制職業病危害源頭、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管理、綜合治理」的策略;明確了用人單位在職業病防治中的職責和義務;突出了勞動者健康權益受到法律保護;規定了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在事業病防治監管中的職責;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職能以及各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職業病防治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職業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是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保障勞動力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職業病防治法》規定了國家職業病防治工作總體運行制度,即政府監管與指導、用人單位實施與保障、勞動者權益維護和自律、社會監督與參與以及職業衛生服務技術保障等。
《職業病防治法》明確了我國職業病防治的基本法律制度是:職業衛生監督制度;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度;按職業病目錄和職業衛生標准管理制度;勞動者職業衛生權利受到保護制度;職業病病人保障制度;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職業病事故應急救援、職業病事故調查處理、職業病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鼓勵科學防治。淘汰落後的職業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和材料以及職業衛生監督和技術服務機構及其隊伍管理制度等。
《職業病防治法》的頒布,是我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步驟,也是我國政府在職業衛生和安全管理方面,履行與國際勞工組織、國際標准化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所簽署的公約或承諾的重要體現。
《職業病防治法》共七章76條,分總則、前期預防、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職業病診斷與職業病病人保障、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
二、職業病防治法相關配套法規與規章
為使《職業病防治法》規范地施行,《職業病防治法》正式頒布後,衛生部相繼發布了一系列與《職業病防治法》相關的配套衛生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其中包括《國家職業衛生標准管理辦法》、《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辦法》、《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辦法》以及《職業病分類目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規范》、《建設項目職業衛生審查規定》等多個衛生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此外,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以及衛生部後續發布的其他相關衛生規章,都是職業病防治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同時具有法律效力
三、職業衛生標准:
職業衛生標準是以保護勞動者健康為目的,對勞動條件各種衛生要求所做出的技術規定,可視作技術尺度。他可被政府採用,成為實施職業衛生法規的技術規范,衛生監督和管理的法定依據。1965年由原國家建設委員會、衛生部批准、發布的《工業企業設計暫行衛生標准》是我國第一部與職業衛生有關的國家標准,其中規定了85種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這個標准經多次修訂後成為《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
1981年,我國成立了包括勞動衛生標准技術委員會在內的全國性衛生標准組織,衛生標准工作取得長足的進步。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職業衛生標准必須符合國際慣例和要求。因此,我國於2002年將《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修訂為兩個標准:《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和《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規定了設計應考慮的一般衛生要求,主要包括物理性有害的限值。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則重點規定了化學性的接觸限值。此外,新標准有一些重要的變動,除增加了化學物的接觸限值外,還採用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作為主體性的限值單位。生產性粉塵的標准除總塵外,要求主要測定呼吸性粉塵。
四、國際職業衛生法規與管理:
職業衛生法規、管理與國家的歷史及體制有關,因此它在各國的情況大不一樣。隨著歐洲工業化的進程,德國在19世紀即著手建立社會保障系統,保險職工的疾病、養老和工傷事故,並於1894年7月6日出台世界上第一部事故保險法(包括工傷和職業病)。相比之下,美國聯邦政府管理職業衛生還是近期的事情,1970年以前尚沒有全國性法規,某些州有,但保護的程度在各州間有很大差別。1970年美國國會頒布職業安全與衛生法,要求為全國工人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條件。
此外,有些國際組織和學術團體制訂職業安全與衛生法規,力求在世界范圍保障工人的健康。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職業衛生法規與管理也成為世界范圍的問題。發達國家的工業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世界銀行1981年報告稱亞洲(日本除外)、拉丁美洲和東歐為新興市場,發達國家投資占當地發展資金的2/3。工業化給這些國家的經濟和社會帶來好處,也使環境惡化、健康受損。許多國家沒有勞動保護的法規,即使有,也缺乏管理。它們忽視職業病,不承認工人獲賠償的權利。世界勞工組織估計,每年全世界有22萬工人死亡,1.25億例工傷。WHO報告,世界每年發生1千萬例職業病,幾乎全在發展中國家。目前,職業衛生(包括環境衛生)最大的挑戰是在國際領域。

4.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一、目的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有效貫徹、

摘要 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

5. OSHA統計是指什麼

一般國內所說的OSHA是「美國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局」的英文縮寫,而我們所採用的標准指的是 OSHA 29CFR 1904 這一標准。
1970年12月,尼克松總統簽署《職業安全與健康條例》,同時成立OSHA,隸屬美國勞工部。在全美設有10個區域辦公室,73個地區辦公室。
OSHA工作目標: 保障雇員在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下工作; 減少工作場所的職業傷害; 有效執行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措施; 對作業場所安全與健康狀況檢查。
CFR
(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 聯邦法規), 是由美國聯邦行政部門在聯邦公報中發布的總體的永久性的法規匯編。共分為50個主題,涵蓋了廣泛的聯邦法規。50個主題分為4部分,每年的每個季度更新一部分。

每個法規有一個ID號。如 29 CFR1904.11, 29代表主題號,CFR代表聯邦法規,1904代表分部號,11代表節號。29
CFR 中的 29 代表勞工(labor)方面。

29 CFR 舉例:

29 CFR PART 1904 記錄和報告職業傷害和疾病

29 CFR PART 1910 職業安全健康標准

29 CFR PART 1926 建築行業職業安全健康

相關的英文簡寫還有
HSEMS: 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
OHSMS: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EMS: 環境管理體系

6. 職業衛生法律法規

適用於職業衛生的法律/法規,有以下法律文件:
1、《中華人民共和內國職業病防治容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
3、《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
4、《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
5、《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在一國之內同一法域之中,法律體系呈現出縱橫交錯的特徵。在單一制的國家結構中,為了維持法律體系的內在統一,不但各種法律部門在橫向上要相互銜接,而且各種法律淵源在縱向上要保持協調。

7. 職業衛生安全生產制度

應該是安全生產制度包括消防安全制度和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包括勞保用品使用制度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1、目的:為了預防、控制、消防職業痛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職工的健康2、范圍:全體員工3、責任者:安全部、行政保衛科4、程序:4.1總則4.1.1 職業衛生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管理,綜合治理」的方針,實行「公司監督、部門 負責、分級管理,定期考核」的管理體制。企業內部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相互協作,做好職業衛生工 作。4.1.2 第四條 企業職業衛生工作實行一把手負總責,企業對產生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職責衛生管理部門對本企業職業衛生工作的監督管理與考核負責。4.1.3 職業衛生工作是企業安全、健康、環境(HSE)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在執行HSE管理體系過程中,必須按本規定做好職業衛生有關工作。4.1.4 各級工會組織應依法維護職工享有的職業衛生保護權利,組織實施對本單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民主管理和群眾監督。4.1.5 企業對在職業衛生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個人或單位給予獎勵。4.2機構與管理4.2.1 公司安全部在集團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的領導下,主管職業衛生工作。公司健康安全科在安全部領導下,負責職業衛生日常管理的具體工作。4.2.2 企業安全生產監督委員會負責指導職業衛生工作,應有領導分管職業衛生工作。4.2.3 內部應建立職業衛生「管理網路」,負責各級職業衛生的監督管理工作。4.2.4 建立職業衛生工作例會制度。制定計劃,研究工作,布置任務,通報企業有毒有害作業場所監測、職業健康監護、職業衛生宣傳教育及勞動防護檢查考核、職業衛生隱患檢查及治理等情況。4.2.5 應按國家有關規定,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確保職工能依法享受工傷社會保險的有關待遇。4.2.6 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工作所需經費(包括健康監護費、職業病診療康復傷殘費、塵毒監測儀器設 備購置費、監測費、職業衛生宣傳教育費、培訓費、管理費、職業病危害調查費、職防科研費等) 應列入企業年度資金計劃,專款專用,其經費支出在生產成本中據實列支。4.2.7 工會、人事、生產、技術和設備等管理部門,在其崗位責任制中應列入相關的職業衛生責任條款,協助作好職業衛生工作。4.3職業病危害前期預防4.3.1 應加強新建及改、擴建工程建設項目的職業衛生「三同時」監督管理工作。應建立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管理審批程序,職業衛生管理部門應參加建設項目的設計審查。4.3.2 按照國家有關法規的要求,建設項目在可行性論證階段,應開職業病危害預評價的有關工作,並按 有關規定報批。建設項目在設計階段,設計單位應充分考慮和落實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中提出的有關建議和措施,應同時建立相應的職業病危害評價等檔案。4.3.3 建設項目在竣工驗收前,應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工作,並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職業衛生驗收手續,對不符合職業安全衛生標准和職業病防護要求的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必須整改直至達標,否則不得投入生產。4.3.4 建立健全企業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應急救援模擬演練,同時進行講評並持續改進。4.3.5 建立職業病危害事故報告制度。發生嚴重職業病危害情況和中毒事故時,應及時報告集團公司和地方主管部門,准確提供有關情況,並配合做好救援救護及調查工作。4.3.6 做好防塵、毒、射線、雜訊以及防氮氣窒息等防護設施的管理、使用、維護和檢查,確保其處於完 好狀態,未經主管部門允許,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應根據作業人員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具 體情況,為職工提供有效的個體職業衛生防護用品。企業應建立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及個體防護用品 管理台賬。4.3.7 不得將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轉移給不具備職業衛生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具備職業衛生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亦不得接受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4.3.8 可能造成職業病或職業中毒的作業環境、導致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或擴大的職業衛生隱患,應納入 企業安全隱患治理計劃,按《事故隱患治理項目管理規定》(中國石化安〔2004〕166號)和《事 故隱患限期整改責任制》(中國石化安〔2002〕250號)執行,並由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部門牽頭 負責整改。4.4勞動用工及職業健康檢查管理4.4.1 在與員工簽定勞動合同時,應將工作過程中或工作內容變更時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後果、職業衛生防護條件等內容如實告知職工,並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違反此規定,職工有權拒簽勞動合同,企業不得解除終止原勞動合同。4.4.2 所有員工都有維護本單位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和個人職業衛生防護用品的責任和義務,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及可疑情況,應及時向有關單位和部門報告,對違反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以及危害 身體健康的行為應提出批評、制止和檢舉,並有權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4.4.3 不得因員工依法行使職業衛生正當權利和職責而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4.4.4 企業應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人員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和退休職業健康檢查, 以及特殊作業體檢、企業不得安排未進行健康檢查的人員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不得安排有職 業禁忌證者從事禁忌的工作。4.4.5 企業人力資源部應根據新招聘及調換工種人員的職業健康檢查結果,以及健康安全科鑒定意見安排其相應工作。4.4.6 對職業健康檢查中查出的職業病禁忌症以及疑似職業病者,患者所在企業應根據健康安全科提出的處理意見,安排其調離原有害作業崗位、治療、診斷等,並進行觀察。4.4.7 職業衛生管理部門應按規定建立健全職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並按照國家規定的保存期限妥善保存。檔案內容應包括員工的職業史、既往史、職業病危害接觸史、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和職業病診療等個人健康資料、相應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4.4.8 對在生產作業過程中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職工應及時組織救治或醫學觀察,並記入個人健康監護檔案。4.4.9 體檢中若發現群體反應,並與接觸有毒有害因素有關時,職業衛生管理部門應及時組織對生產作業場所進行勞動衛生學調查,並會同有關部門提出防治措施。4.4.10 所有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意見,均需如實記入職工健康監護檔案,並由職防部門自休檢結束之日起一個月內,反饋給有關單位並通知體檢者本人。4.4.11 應嚴格執行女工勞動保護法規條例,及時安排女工健康體檢。安排工作時應充分考慮和照顧女工的生理特點,不得安排女工從事特別繁重或有害婦女生理機能的工作;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嬰兒一周歲內)女工從事對本人、胎兒或嬰兒有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生育期女工從事有可能引起不孕症或婦女生殖機能障礙的有毒作業。4.5作業場所管理4.5.1 應建立生產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評價考核制度。定期對生產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進 行檢測與評價,檢測評價結果存入單位職業衛生檔案,定期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匯報,並向員工 公布。4.5.2 應加強對工藝設備的管理,對易產生泄漏的設備、管線、閥門等應定期進行檢修和維護,杜絕或減 少跑、冒、滴、漏。企業在生產活動中,不得使用國家明令禁止、或可能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設 備和材料。4.5.3 對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作業場所應立即採取措施,加強現場作業防護,提出整改方案,積極進行治理。對嚴重超標且危害嚴重又不能及時整改的生產場所,必須停止生產運行,採取補救措施,控制和減少職業病危害。4.5.4 要在可能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作業崗位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闡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後果、預防及應急救治措施。4.5.5 要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危害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按規定設置警示標識、報警設施、沖洗設施、防護救急器具專櫃,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同時做好定期檢查和記錄。4.5.6 生產崗位職工從事有毒有害作業時,必須按規定正確使用防護用品,嚴禁使用不明性能的物料、試劑和儀器設備,嚴禁用有毒有害溶劑洗手和沖洗作業場所。4.5.7 加強對檢維修場所的職業衛生管理。對存在嚴重職業危害的生產裝置,在制定停車檢修方案時,應 有職防人員參與,提出對塵、毒、雜訊、射線等的防護措施,確定檢維修現場的職業衛生監護范圍 和要點。對存在嚴重職業危害的裝置檢維修現場應嚴格設置防護標志,應有相關人員做好現場的職 業衛生監護工作。4.5.8 要加強檢維修作業人員的職業衛生防護用品的配備和現場沖洗設施完好情況的檢查。4.5.9 對承擔檢維修的特殊工種(放射、電焊、高空作業等)人員,必要時需組織檢維修前體檢,發現健康狀況不適者,應立即通知不得從事該項工作,避免職業傷害。4.5.10 要加強檢維修現場塵毒檢測監控工作。企業應根據檢維修現場情況與職防部門聯系檢測事宜,隨時掌握現場塵毒濃度,及時做好防護工作。4.5.11 做好檢維修後開工前的職業衛生防護設施防護效果鑒定工作,重點對檢維修後的放射源防護裝置、 防塵防毒防雜訊衛生設施的整改等情況進行系統檢查確認,減少開車運行時的意外職業傷害。4.5.12 應加強對勞動防護用品使用情況的檢查監督,凡不按規定使用勞動防護用品者不得上崗作業。4.6職業病診斷與管理4.6.1 職業病的診斷與鑒定工作由企業統一管理。職業病診斷和鑒定由企業和當事人如實提供有關職業衛生情況,按法定程序取得職業病診斷、鑒定的有關資料。4.6.2 要加強對職業病病人的管理,實行職業病病人登記報告管理制度,發現職業病病人時,要按有關規定向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集團公司報告。4.6.3 應安排職業病患者進行醫療和療養。對在醫療後被確認為不宜繼續在原崗位作業或工作的,由安全部提出調整崗位意見後,由有關部門和單位按有關規定辦理。4.6.4 職業病患者的診療、康復和復查等費用以及傷殘後有關待遇和社會保障,應依照國家和集團公司有關規定執行。4.6.5 對疑似職業病的職工應及時進行診斷,在其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費用按職業病待遇辦理,同時在此期間不得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4.7職業健康教育與培訓4.7.1 安全生產委員會應定期研究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工作。各級領導和崗位職工都必須熟悉本崗位職業衛生與職業病防治職責,掌握本崗位及管理范圍內職業病危害情況、治理情況和預防措施。4.7.2 主管部門要組織對職業衛生管理人員進行職業衛生專業知識與法律法規的教育培訓工作。結合生產 實際,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學習,舉辦專題培訓和學習講座,提高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管 理水平。4.7.3 要對全體職工進行職業病防治的法規教育和基礎知識培訓與考核。要組織職工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家 的職業病防治法規、條例及中國石化的規章制度,樹立法制觀念,提高遵紀守法意識。班組每季度 在安全活動中安排一次職業衛生知識學習活動,並做好記錄。4.7.4 生產崗位管理和作業人員必須掌握並能正確使用、維護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和個體職業衛生防護用品,掌握生產現場中毒自救互救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開展相應的演練活動。4.7.5 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崗位職工必須接受上崗前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法規教育、崗位勞動保護知識教育及防護用具使用方法的培訓,經考試合格後方可上崗操作。4.7.6 要做好生產檢維修前的職業衛生教育與培訓,結合檢維修過程中會產生和接觸到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及可能發生的急性中毒事故,重點掌握自我防護要點和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情況下的緊急處理措施。4.8附則4.8.1 企業對外來施工人員和長期僱用的勞務工的職業衛生管理可參照本規定執行。4.8.2 對放射線、雜訊、劇毒品等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防護管理,按公司有關規定執行。4.8.3 應按照本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部門職業衛生工作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4.8.4 銷售部參照本規定,制定相關管理辦法。4.8.5 本規定解釋權歸公司安全部。其他未盡事宜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熱點內容
法律服務護航產業占 發布:2025-02-04 23:31:48 瀏覽:366
法院審判部門 發布:2025-02-04 22:39:56 瀏覽:385
法治宣教外包 發布:2025-02-04 22:30:31 瀏覽:541
肛門周圍長猴子土方法治療 發布:2025-02-04 22:22:02 瀏覽:805
政府制定規章的程序 發布:2025-02-04 21:28:54 瀏覽:274
2014年陳印法規講義 發布:2025-02-04 21:17:34 瀏覽:976
法官助理立案 發布:2025-02-04 21:13:45 瀏覽:177
房屋外牆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4 21:12:57 瀏覽:775
北京勞動法病假 發布:2025-02-04 20:26:20 瀏覽:373
行政法由哪兩部分組成 發布:2025-02-04 19:15:17 瀏覽: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