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中心規章制度
㈠ 搶救車管理制度
(一)搶救車內葯品、物品進行基數管理,滿足科室內病人搶救使用,須有搶救車平面圖和葯品目錄表。
(二)嚴格執行「五定」制度,即定數量、定位置、定專人管理、定期消毒滅菌、定期檢查。
(三)科室護士長(主任)可根據本科室搶救車使用頻率情況,選擇開放或封閉管理方式,並按照相應搶救車管理規定進行管理。
(四)搶救車內葯品,原則上在失效前6個月進行更換(特殊情況除外)。
(五)在檢查搶救車發現問題時,應及時處理並報告護士長(主任)。
搶救車開放管理規定
1、搶救車管理人每天檢查搶救車內葯品物品質量、數量和效期,處於完好備用狀態,並做好登記簽名。
2、值班護士(人員)要班班進行交班,檢查葯品物品數量,做好交班登記。
3、搶救完畢後,值班護士(人員)應及時清理搶救車,補齊葯品、物品,保持搶救車整潔。若夜間不能及時補充,當班護士(人員)應在8:00前補齊,特殊情況記錄說明。
4、護士長(主任)每周對搶救車的管理情況進行檢查,並做好檢查記錄。
搶救車封閉管理規定
1、搶救車必須經清點、檢查處於完好備用狀態,雙人核查無誤後方可進行封車,雙人在封條上簽名,並註明封存日期。
2、對封閉搶救車封條是否處於完好狀態,要求臨床科室護士要班班交接、搶救車管理人每日檢查、護士長每周檢查,並記錄簽字;門診、醫技科室搶救車管理人員每日檢查,護士長(主任)每周檢查封條是否處於完好狀態。
3、搶救車一旦開啟使用後,當班人員重新清點、補充,經兩人核對無誤後再封閉,保證搶救車內葯品物品的數量、質量及效期符合要求。
4、搶救車封閉周期最長不得超過1個月。護士長(主任)及搶救車管理人,每月必須開封清點,檢查葯品物品質量、數量及效期,處於完好備用狀態後再封閉。
㈡ 120急救的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120急救車上沒有醫生和任何設備去搶救傷員,至使傷員失去了寶貴的搶救時間而死亡,應該負多少責任
㈢ 急救櫃的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急救葯品管理制度
1)凡急救葯品,必須置於急救車或專用急救櫃指定區域或位置存放。
2)急救葯品要根據葯品種類與性質(如針劑、內服、外用、劇毒葯等),定位存放,標記明顯。
3)急救葯品的種類和數量要確保滿足臨床急救需要。
法律依據:《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
第十九條 從事院前醫療急救的專業人員包括醫師、護士和醫療救護員。
醫師和護士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取得相應執業資格證書。
醫療救護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培訓考試合格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上崗前,應當經設區的市級急救中心培訓考核合格。
在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考核、聘任等方面應當對上述人員給予傾斜。
第二十條 醫療救護員可以從事的相關輔助醫療救護工作包括:
(一)對常見急症進行現場初步處理;
(二)對患者進行通氣、止血、包紮、骨折固定等初步救治;
(三)搬運、護送患者;
(四)現場心肺復甦;
(五)在現場指導群眾自救、互救。
㈣ 危重新生兒搶救制度
這個我可以提供參考的文檔,呵呵……要加分的哦…… 產科急救中心管理制度 一、、孕產婦急危重症管理、監護制度 1、凡遇急危重症病人,產科搶救小組成員,主管醫生、主治醫生,必須立即到達現場,由科主任統一指揮組織進行緊張有序的搶救。並報告急救中心急救小組組長。 2、護士長帶領有關護士,密切配合醫生進行搶救,准備好一切搶救葯品及器械。 3、由一名護士專人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各種監護數據變化,准確記錄,隨時向有關醫生報告,及時處理。 4、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負責詳細隨時記錄病情變化,開出醫囑及有關項目檢查。 5、嚴格執行醫囑,精心做好各項護理,防止交叉感染。 6、保持搶救室安靜、整潔。 7、醫生、護士認真做好交接班,除交接班記錄外,還須做好床前交班。 二、孕產婦轉運急救制度 1、具備各種難產診療技術、產科及新生兒危重症的搶救、麻醉等技術和相應設備以及急救葯品,而且急救物品隨時處於功能狀態。 2、向全社會公布急救電話,實行24小時值班制,免費接診孕產婦。接電話後5分鍾內出車,危重孕產婦到達醫院後5分鍾內處置。 3、在偏遠地區或交通不便的地區,應動員社區力量來解決轉診所需要的交通工具和人力,必要時一面用人力轉運產婦,同時由醫院派出救護車,兩種方法相結合,盡量縮短轉運時間。 4、轉診、接診的醫務人員在轉運途中進行院前急救。並根據病情需要,保持與醫院聯系,以便更好地做好搶救准備工作。 3、轉診過程的要求:醫院如遇有特別危重或合並嚴重並發症的孕產婦,本院在技術或設備上確有困難的應及時上轉。對下級醫院轉入的 病人必須認真接待,並將診斷、治療、處理結局等信息及時反饋。 三、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1、醫生在孕早期建卡時,應詳細詢問病史及分娩史,認真檢查,及時發現高危因素。按高危評分標准對孕婦定期進行高危因素篩查,做好評分登記及高危標記,並進行高危妊娠的專冊記錄,實行專案管理,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嚴密追綜隨訪。 2、嚴格執行高危門診診療常規,對疑難危重病人處理有困難時,應及時主動請上級醫師會診。 3、對基層轉入的高危孕婦必須進行登記,反饋病情;高危轉歸後,仍回原單位進行交流管理。 4、高危孕婦必須要求住院分娩。入院後,醫務人員必須詳細了解病史,進行有關檢查,針對病情做好解釋安慰、衛生宣教工作,以解除病人的恐懼和顧慮,嚴密觀察病情,及早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對危重和痛苦呻吟的病人應分別安置,病情嚴重時,應保持鎮靜,注意不影響其他病人。 6、保持病房安靜,保證病人休息,合理安排工作時間,盡量不在病人休息時間內進行檢查與治療。 7、保持病房空氣流通,每天早晨進行開窗通風一次,大小便器隨時洗涮,痰孟和垃圾要及時處理,保持清潔衛生。 8、做好有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報工作。 四、會診制度 1、凡遇疑難病例,應及時申請會診。 2、科間會診:由經治醫師提出,上級醫師同意,填寫會診單。應邀醫師一般要在當天內完成,並寫會診記錄。如需專科會診的輕病員,可到專科檢查。 3、急診會診:被邀請的人員,必須隨請隨到。 4、科內會診:由經治醫師或主治醫師提出,科主任召集有關醫務人員參加。 5、院內會診:由科主任提出,經醫務科同意,並確定會診時間,通知有關人員參加。一般由申請科主任主持,醫務科要有人參加。 6、院外會診:本院一時不能診治的疑難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經醫務科同意,並與有關單位聯系,確定會診時間。應邀醫院應指派科主任或主治醫師前往會診。會診由申請科主任主持。必要時,攜帶病歷,陪同病員到院外會診。也可將病歷資料,寄發有關單位,進行書面會診。 7、科內、院內、院外的集體會診:經治醫師要詳細介紹病史,做好會診前的准備和會診記錄。會診中,要詳細檢查,發揚技術民主,明確提出會診意見。主持人要進行小結,認真組織實施。 五、新生兒窒息復甦、產兒科合作制度 1、梵谷危孕產婦或估計在分娩當中可能對新生兒有危害的,在分娩時均應提前通知兒科醫生到場,並做好對新生兒窒息復甦的一切准備。 2、婦產科醫生或助產士要密切配合兒科醫生做好新生兒窒息復甦。 3、兒科醫生在新生兒出生和出院時要進行體格檢查。對母嬰同室的新生兒做好醫療保健工作,每天至少查房兩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必要時轉兒科治療。 4、保健科、產科、兒科醫生要密切配合,從孕期、分娩期到產褥期共同管理高危圍產兒。 5、兒科醫生要向家長交待新生兒情況,指導並教育母親有關新生兒護理知識。 6、保健科與兒科共同做好高危新生兒隨訪工作。 五、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1、急危重症病例討論會:凡遇急危重症病例,應立即組織討論,由科主任或主治醫師主持,有關人員參加,認真進行討論,盡早明確診斷,提出治療方案。討論情況記入病歷。 2、術前病例討論會:對重大、疑難及二次手術病例必須進行術前討論。由科主任或主治醫師主持,手術醫師、麻醉醫師、護士長、護士及有關人員參加。提出手術方案、術後觀察事項、護理要求等。對需二次手術的病例,必須提出手術理由。討論情況記入病歷。 3、死亡病例討論會:凡死亡病例,一般應在死後一周內召開,特殊病例應及時討論。屍檢病例,待病理報告後進行,但不遲於二周。由科主任主持,醫護和有關人員參加,必要時,請醫務科派人參加。討論情況記入病歷。 七、危重病人搶救報告制度 1、加強對危重病人搶救工作的組織和領導,積極、及時、有效地進行搶救,做到組織落實、制度落實,措施落實。 2、遇有危重病人搶救時,應立即報告急救小組組長組織搶救,同時向院長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3、凡正在搶救的危重病人,要常規填寫病危通知單一式三份,分別上報醫務科、家屬或單位,留一份進病歷。並對其病情的發展和預後作詳細交待和說明,做好思想工作。 4、凡經搶救的病人,必須詳細記錄病情變化及治療經過和效果,及時總結分析情況,以便補充、修改或調整治療方案。必要時應請求緊急會診。 八、急救葯品、設備管理制度 1、搶救室(產房)的急救葯品要加強管理,實行四定:定人員管理、定基數保存(用後及時補足)、定位置存放,定時間檢查,發現過期失效或變質葯品及時清理,及時補充,保證搶救葯品隨時有用。管理人員每天檢查一次,護士長每周督查一次,護理部每月督查一次。分管領導隨時進行抽查。 2、所有配置的儀器設備,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一律不準外借及隨意挪動位置(如特殊情況必須外借時應經有關領導批准), 3、保持儀器清潔,所有儀器用後必須及時清潔消毒,如有損害,應及時報告有關部門或人員進行修理,保持搶救設備功能狀態。 4、產科醫護人員必須掌握搶救室各種監護設備的使用。 九、搶救用血管理制度 1、配血和輸血工作人員應有高度責任心和熟練的操作技術,以保證病員輸血安全。 2、嚴格掌握輸血指征,履行審批手續。 3、輸血前要與患者或家屬進行談話並簽字。 4、輸血前常規定血型並使用正確的交叉配血方法。 5、確保輸入血與病人血無相斥性,必須有2人同時核對,確認血液或血液成份及接受輸血的病人兩者正確無誤並簽名。 8、嚴格執行「三查八對」。查血液有效期及容器(袋)、查血液質量、查輸血裝置;對病人姓名、床號、住院號、血袋號、血量、血品種、血型、交叉配血化驗單,也包括獻血員姓名、血型、編號、交叉配血化驗單等。 7、不能將葯物加入血液或血液成份中一起輸注。 8、根據病情決定輸血速度。原則上是開始速度應慢,5ml/分,觀察10~15分鍾無異常後適當加快速度,急性失血性休克或心功能
㈤ 急診科工作制度有哪些
急 診 科 工 作 制 度
一、急診科必須24小時開診,隨時應診,節假日照常接診。工作人員必須明確急救 工作的性質 、任務,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和搶救規則、程序、職責、制度及技術操作常規,掌握急救醫 學理論和搶救技術,實施急救措施以及搶救制度、分診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治療 護理制度、觀察室工作制度、監護室與搶救室工作制度、病歷書寫制度、查房會診制度、消 毒隔離制度,嚴格履行各級各類人員職責。
二、值班護士不得離開接診室。急診患者就診時,值班護士應立即通知有關科室值 班醫師,同時予以一定處置(如測體溫、脈搏、血壓等)和登記姓名、性別、年齡、住址、 來院准確時間、單位等項目。值班醫師在接到急診通知後,必須在5~10分鍾內接診患者, 進行處理。對拒絕來急診科診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後10分鍾不到的醫師,急診室護士隨時通 知醫務科、門診部或總值班室,與有關科負責人聯系,查清原因後予以嚴肅處理。
三、臨床科室應選派技術水平較高的醫師擔任急診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於6個月。 實 習醫師和實習護士不得單獨值急診班。進修醫師經科主任同意報醫務科、門診部批准,方可參加值班。
四、急診科各類搶救葯品、器材要准備完善,由專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經常檢 查,及時補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證搶救需要。
五、對急診患者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及時、正確、敏捷地進行救治,嚴密 觀 察病情變化,做好各項記錄。疑難、危、重症患者應在急診科就地組織搶救,待病情穩定後 再護送病房。對需立即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應及時送手術室進行手術。急診醫師應向病房 或手術醫師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六、急診患者收入急診觀察室,由急診醫師書寫病歷,開好醫囑,急診護士負責治 療,對急診患者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並做好記錄,及時有效地採取治療措施。觀察時間一般不超過3天,最多不超過一周。
七、遇重大搶救患者須立即報告醫務科、護理部、門診部,有關領導親臨參加指揮 。凡涉及法律糾紛的患者,在積極救治的同時,要積極向有關部門報告。
㈥ 搶救室的管理制度
搶救室工作制度
1、搶救室專為搶救病員設置,其它任何情況不得佔用。
2、一切搶救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放在指定位置,並有明顯標記,不準任意挪用或外借,保證搶救物品性能良好狀態。
3、葯品器械用後必須及時清理,消毒,消耗部分應及時補充,放回原處,以備再用。
4、每日核對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帳物相符。
5、無菌物品需註明滅菌日期,超過一周時重新滅菌。
6、每周需徹底清掃,消毒一次,室內禁止吸煙。
7、搶救時,搶救人員要按崗定位,遵照各種疾病的搶救常規程序進行工作。
8、每次搶救病員完畢後,要做現場評論和初步總結。
㈦ 120急救中心職責
主要職責包括以下5方面:
1、負責全市社會醫療急救的組織、協調和統一調度指揮工作;
2、設立120醫療呼救專線電話,二十四小時接受呼救,收集、分析、處理和貯存社會醫療急救信息;
3、承擔重大節慶、大型集會、會議等重大活動的社會醫療急救保障和全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緊急救援的調度指揮等任務。條件具備時,可承擔部分院前急救任務。
4、負責全市社會醫療急救網路的管理,指導各急救站的急救工作;
5、組織開展社會醫療急救醫學知識、技能的宣傳培訓和急救醫學的學術交流。
急救中心科室設置
中心院外部分設有調度科、急救科、車管科、網路信息科。調度科配備有先進的「120 」通訊指揮系統。急救科以現場搶救治療病人為主,能對各種危重病人進行現場搶救、轉送及途中醫療監護。
中心院內設有急診科、內科、外科、麻醉科、放射科、葯劑科、檢驗科、血透析科、高壓氧艙科、院外心電監測科等臨床和醫技科室。急診科以治療腦血管病及各類中毒為主,開展了腦血管病的早期在CT定位下腦梗塞的動靜脈溶栓及腦出血的血腫抽吸治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急救中心
以上內容參考煙台市120急救指揮中心-120指揮中心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