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規章是
㈠ 醫療衛生法規常識:什麼是衛生法規
衛生法規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及社會主義建設的方針、政策和任回務,為保障答人民身體健康,發展衛生事業而制定的有關衛生工作的法律、法令、條例、規程等具有法律規范性文件的總稱。我國黨和政府重視衛生法規的建設工作,建國初期就為維護所工作制定了"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四項原則。它開辟了中國衛生工作的道路,指明了正確方向,保證了衛生工作的健康發展。這四項原則是制定一切衛生法規的政策依據。
㈡ 我國衛生法的體系組成部分有哪些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法》的體系組成部分具體如下:
1、衛生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頒布的有關衛生方面的規范性文件;
2、衛生行政法規是指由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和頒布的有關衛生方面的規范性文件;
3、地方性衛生法規是指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法定許可權內制定、頒布的有關衛生方面的規范性文件;
4、衛生行政規章按衛生行政規章制定的主體來分,可分為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分布的衛生行政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發布的衛生行政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發布的衛生行政規章。這三種類型的衛生行政規章的法律效力等級是不同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發布的衛生行政規章的效力高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發布的衛生行政規章,在全國有效;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發布的衛生行政規章的效力高於其下級人民政府制定發布的衛生行政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七條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工作。
國務院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全國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本行政區域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工作。
㈢ 個體衛生規章制度
經營場所衛生管理制度<>
1,公司全體員工均應保持經營場所的干凈,整潔.
2,經營場所內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3,經營場所內不得隨地吐痰,亂丟果皮,雜物等.
4,任何員工不得將易燃,易爆等物品帶入經營場所內.
5,個人辦公區間物品應擺放整齊,辦公台上不得擺放與辦公無關的物品.
6,不得在經營場所內用餐,如需用餐需在公司統一規定的區域內.
7,注意個人衛生,不得穿背心,拖鞋進入辦公區域.
8,滅蚊燈,老鼠夾,殺蟲劑應保持有效狀態,發現故障應及時報告衛生管理員,衛生管理員應立即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倉庫衛生管理制度<>
1,倉庫劃分為待驗區,合格品區,不合格品區,各區應放置明顯標志.
2,所有入庫產品應分區,分類擺放在規定的區間,出入庫帳目應與貨位卡相符..
3,應根據保健食品的性能及要求,將保健食品分別離地整齊存放於常溫庫,陰涼庫或冷藏庫,並保證保健食品的質量.
4,應合理使用倉容,堆碼整齊,牢固,無倒置現象.庫存保健食品應按保質期遠近依序存放,先進先出,不同批號保健食品不得混垛.
5,倉庫內應保持乾燥,整潔,通風,地面清潔,無積水,門窗玻璃潔凈完好,牆壁天花板無霉斑,無脫落,防蟲,防鼠,防塵,防潮,防霉,防火設施配置齊全,措施得當.
5,倉庫應定期做好清潔衛生消毒工作,每日進行防蠅,防鼠,防蟑檢查和打掃衛生,每月進行一次消毒,殺菌,並作好記錄.
6,非倉庫員工不得進入倉庫.進出倉庫要換倉庫專用鞋預防灰塵.
7,倉庫內不得吸煙,喝酒,進食,不得存放與保健食品存放無關的私人雜物,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
㈣ 衛生規章的概念
衛生標准(health standard)的概念是,要求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接觸環境中危害因素的程度被限制在最低限度內,使其對接觸者及其子代的健康不產生不良作用。它是遵循「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做到經濟合理、技術可行」的原則制訂的一系列衛生技術法規。對環境中生物因素所致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可通過「生物製品標准」、「水質標准」、「糞便無害化衛生標准」等衛生標准予以控制。而化學、物理因素在環境中不可能達到對人完全全無害的「零危險度」水平,故要制訂出人可長期接受的安全水平。並通過法規形式公布執行。
衛生標準的制訂步驟為
(一)衛生、環境保護、勞動部門在其職能范圍內通過科學研究,提出有害因素的接觸限值(exposure limit)建議值。
(二)經過衛生標准委員會審議,根據危害水平、經濟上可以承受、技術上可行,提出建議衛生標准。
(三)報國家技術監督局審查,並送國務院或有關職能部門批准公布,作為一種法規實施。由各級衛生防疫站、食品衛生和環境衛生監督部門監督執行。
㈤ 辦公室衛生規章制度
辦公室工作考勤制度、衛生制度
工作考勤制度
(一)嚴格作息制度,全體工作人員要按規定時間上下班,不得無故遲到、早退、擅離職守。
(二)工作時間要自覺維護工作秩序,不得戲耍、打鬧、串崗閑聊,不會客,不辦私事。
(三)提高工作效率,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四)建立考勤制度,實行不定時查崗。工作人員需到辦公室考勤簽到,文秘室按時收存簽到表。考勤結果每月公布一次。考勤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得弄虛作假。
(五)請事、病假必須由辦公室主管領導批准,並辦理審批手續,交文秘室留存。凡不經批準的一律按曠工處理。不能事先辦理手續的,應事先口頭或電話請假,並及時補辦手續。
衛生管理制度
(一)每天上、下班前15分鍾為室內衛生打掃時間。
(二)工作人員要自覺維護辦公室清潔衛生,做到場凈室潔,無雜物垃圾,物品擺放整齊、有序,並落實到個人。
(三)嚴格配合執行人事局《關於衛生區劃分及管理的意見》,按「三包」責任區范圍進行管理。
(四)上班時間辦公人員要著裝整齊得體,保持良好的機關形象。
註:以上制度規定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辦公室
2008年9月1日
自行參考!
㈥ 醫療衛生管理部門規章是指由以下哪個機構指定的法律文件
醫療衛生管理部門就是指衛生計生委,以前叫衛生部、衛生廳、衛生局。醫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章,絕大多數是由國家衛計委和省衛計委制定的,不過不叫法律文件,叫做部門規章。法律文件必須要人大才能指定。衛生計生委只能起草提交人大討論,通過後才能立法。我國唯一的立法機構是人大。
㈦ 廣義的衛生法律法規中的衛生行政法規、衛生行政規章分別是哪個是部門發布
按照國家有關法律的規定,制定衛生行政法規和衛生行政規章,應該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法律來制定。
㈧ 衛生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律分析:有食品安全法。該法是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制定。規定了食品安全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式控制制、社會共治,建立科學、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保證食品安全,誠信自律,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五條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其職責由國務院規定。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對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會同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制定並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承擔有關食品安全工作。
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負責,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的規定,確定本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衛生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職責。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在鄉鎮或者特定區域設立派出機構。
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實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上級人民政府負責對下一級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進行評議、考核。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對本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進行評議、考核。
㈨ 什麼叫衛生行政規章制度
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是指衛生行政機關制定的規章及以規章為基礎建立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