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自什麼時候起實施
Ⅰ 優化營商環境指什麼
營商環境是指市場主體在准入、生產經營、退出等過程中涉及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等有關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和。
營商環境包括影響企業活動的社會要素、經濟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項涉及經濟社會改革和對外開放眾多領域的系統工程。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招商引資的多寡,同時也直接影響著區域內的經營企業,最終對經濟發展狀況、財稅收入、社會就業情況等產生重要影響。概括地說,包括影響企業活動的法律要素、政治要素、經濟要素和社會要素等。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營商環境法治化的內涵,則是指一套行之有效、公平公正透明的具體法律、法規和監管程序;營商環境國際化的內涵,是指建立符合國際慣例和世貿規則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和體系。在中小企業營商環境構建上,要考慮市場環境、政策政務環境、社會化服務環境、融資環境和法治環境,推動實現投資自由化、對外貿易和投資更加便利化。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更高階段,這要求有三個轉變:一是監管理念的轉變,即從貨物管理轉變為企業管理;二是貿易體制的轉變,即從現有的貿易壁壘、配額限制轉變為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三是向開放型和創新性政策轉變,如放寬外匯政策和稅收政策都將更加開放並具有國際競爭力。
2020年1月1日《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施行
2019年10月23日新華社北京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順應社會期盼,持續推進「放管服」等改革,我國營商環境明顯改善。為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必要制定專門行政法規,從制度層面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更為有力的保障和支撐。
《條例》認真總結近年來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和做法,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人民群眾滿意、市場主體支持的改革舉措用法規制度固化下來,重點針對我國營商環境的突出短板和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從完善體制機制的層面作出相應規定。
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
當前,我國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的形勢十分迫切,因為它不僅是國際競爭的現實需要,更是我國企業發展的呼聲。未來,只有通過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在「放管服」改革等措施上下功夫,才能夠真正引導市場預期,讓企業家放心安心。
優化營商環境究竟有多重要?我認為,優化營商環境不但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更是主動找差距、補短板、精心維護以及長期付出的結果。世界銀行發布的一項報告表明,良好的營商環境會使投資率增長0.3%,GDP增長率增加0.36%。因此,世界各國均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制勝法寶。
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點在哪裡?我認為,關鍵點是要切實解決企業辦事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其中項目審批就是難啃但必須要啃下來的一塊「硬骨頭」。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在審批環節力爭做減法,能減則減,能不審就不審,以求真正做到審批最少,流程最短,真正替企業設身處地著想。這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所在,並且非常具有現實性和緊迫性。市場經濟的本質是競爭,核心則是公平競爭。只有進一步深化行政服務市場化改革,營造出真正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能夠激發市場活力。
當前,我國優化營商環境活動還在持續深入,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國過往實施的改革數量居東亞、太平洋地區之首。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2018年的第46名上升15位,位列全球第31名,連續兩年入列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
當前,我國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的形勢十分迫切,因為它不僅是國際競爭的現實需要,更是我國企業發展的呼聲。未來,只有通過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在「放管服」改革等措施上下功夫,才能夠真正引導市場預期,讓企業家放心安心。唯有如此,我國企業的創新活力才能不斷迸發,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曾多次提及營商環境,報告中還專門用一個段落,對改善營商環境提出了具體的舉措。例如要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以及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等多項措施。但由於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當前優化營商環境尚存在諸多瓶頸。因此,對一些地方來說,優化營商環境應科學完善相關制度體系,同時,還必須樹立起「搶跑意識」、危機意識,認識到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理念,進而逐漸縮小差距,實現優化營商環境的目標。
當前,營商環境改革的緊迫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的現實需要,同時也是國內企業發展的呼聲。未來,只有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在「放管服」改革上下功夫等等,才能真正引導市場預期,讓企業家放心、安心。
Ⅱ 2020國家新政策有什麼
一、營商環境將更優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從完善體制機制的層面作出相應規定,一是明確優化營商環境的原則和方向;二是加強市場主體保護;三是優化市場環境;四是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
五是規范和創新監管執法;六是加強法治保障。同時,《條例》提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推行當場辦結、一次辦結、限時辦結等制度,實現集中辦理、就近辦理、網上辦理、異地可辦。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草案)》施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草案)》,於2020年1月1日同步配套實施。《條例》圍繞外商關切,從行政法規層面實化和明確了相關事項。一是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二是強化投資保護。
三是規定主管部門在審核有關行業、領域准入許可時,不得在許可條件、申請材料等方面對外國投資者設置歧視性要求。四是規定了不依法平等對待外資企業、違法限制外資企業平等參與標准制定等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五是明確港澳投資者在內地投資參照外商投資法和《條例》執行;台灣地區投資者在大陸投資,適用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規定,未規定的事項參照外商投資法和《條例》執行。
三、部分商品進口關稅要調整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印發通知,調整部分商品進口關稅。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國將對850餘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其中,適度增加國內相對緊缺或具有國外特色的日用消費品進口,新增或降低凍豬肉、冷凍鱷梨、非冷凍橙汁等商品進口暫定稅率;
對用於治療哮喘的生物鹼類葯品和生產新型糖尿病治療葯品的原料實施零關稅;新增或降低半導體檢測分選編帶機、高壓渦輪間隙控制閥門等商品進口暫定稅率;
新增或降低部分木材和紙製品進口暫定稅率。此外,取消鎢廢碎料和鈮廢碎料2種商品進口暫定稅率,恢復執行最惠國稅率。
四、高速通行將執行新收費標准
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貫徹〈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車型分類〉行業標准(JT/T489—2019)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收費公路統一從2020年1月1日起按照新分類收取車輛通行費。對貨車和專項作業車,從2020年1月1日起,啟用電子不停車收費功能,ETC單卡用戶(未安裝車載裝置的ETC用戶)不再享受原則上不小於5%的車輛通行費基本優惠政策。
此外,重新核定車型分類,對車長小於6米的8座和9座小型客車,從2020年1月1日起,統一按照1類客車收取車輛通行費,並安裝、更換ETC車載裝置或者調整車型。
五、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要降低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通知,決定降低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標准。自2020年1月1日起,摩托車(包括普通摩托車、輕便摩托車、教練摩托車、使館摩托車、領館摩托車)號牌工本費收費標准由每副70元調整為35元;
往來台灣通行證(電子)收費標准由每本80元調整為60元;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補辦)收費標准由每本500元調整為200元。
Ⅲ 一批新法新規11月起施行!事關繳稅、工資和出行
11月起,一批新法新規將陸續施行,涉及個人信息保護、中小微企業繳稅、最低工資標准、機動車進京、電動車上路等等,哪一項對你生活影響最大?
* 不得「大數據殺熟」!《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將施行
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將正式施行。該法明確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大數據殺熟」,對人臉信息等敏感個人信息的處理作出規制,完善個人信息保護投訴、舉報工作機制。具體來看,針對「大數據殺熟」,該法明確,個人信息處理者利用個人信息進行自動化決策,應當保證決策的透明度和結果公平、公正,不得對個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不合理的差別待遇。
* 製造業中小微企業11月起可緩繳稅款
10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今年四季度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實現的企業所得稅和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及隨其附征的城市建設維護稅,以及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和合夥企業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不含其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實行階段性稅收緩繳。其中,對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下的製造業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其實現的稅款全部緩稅;對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至4億元的製造業中型企業,實現的稅款按50%緩稅,特殊困難企業可依法特別申請全部緩稅。緩稅自今年11月1日起實施,至明年1月申報期結束,預計可為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2000億元左右。
另外,為紓解煤電、供熱企業經營困難,對其今年四季度實現的稅款實施緩繳,預計緩稅總額170億元左右。
* 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專款專用
《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保證金規定》將自11月1日起施行。《規定》明確了差異化存儲規則,連續2年未發生欠薪的,新項目存儲比例降50%;3年未欠免於存儲。前2年內有欠薪的,存儲比例增加50%以上;被納入欠薪「黑名單」的,增加100%以上。同時,明確工資保證金只能用於清償欠薪,不得用於其他用途,也不得無故查封、凍結或劃撥。
* 京津冀及周邊將實施鋼鐵行業錯峰生產
近日,工信部、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開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21-2022年採暖季鋼鐵行業錯峰生產的通知》。實施時間為2021年11月15日至2022年3月15日。實施范圍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邯鄲、邢台、保定、滄州、廊坊、衡水市以及雄安新區,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河南省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市(含河北省定州、辛集市,河南省濟源市)。承德、張家口、秦皇島、臨汾、日照、臨沂、濰坊、泰安參照執行。
* 北京:外省區市機動車六環外行駛也需「進京證」
根據北京市發布的《關於對外省區市機動車採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11月1日起,將需辦理進京通行證的車輛行駛范圍由六環(不含)以內、通州區全域擴大至全市域,禁止不符合北京市機動車排放標準的外省區市機動車通行北京市行政區域道路。對進京通行證採取分類管理,其中,不進入六環路(不含)以內道路、通州區全域道路的,辦理六環外進京通行證,不限制辦證次數及時限;需進入六環路(不含)以內道路、通州區全域道路的,辦理六環內進京通行證,每車每年可辦理12次,每次有效期為7天,與原有進京通行證辦理規定保持一致。
* 北京:騎超標電動自行車上路將面臨扣車罰款
根據《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相關規定,懸掛臨時標識(橙色號牌)的電動自行車3年過渡期將於今年10月31日期滿,期滿後,此類車輛不得再上路行駛。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將對11月1日過渡期結束後仍上路行駛的超標電動自行車依法扣留,並對駕駛人處1000元罰款。逾期6個月未處理的運至解體廠集中銷毀。
* 安徽安慶:載人低速電動車未上牌禁止上路
根據《安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市區電動車規范管理的通告》,對2021年8月18日前購買的非標兩輪電動車和載人低速電動車設置3年過渡期,自2021年8月18日起算。過渡期內對非標兩輪電動車、載人低速電動車實行臨時通行標志(標識)
管理。其中,符合條件的載人低速電動車核發臨時通行標識的時間為2021年8月18日至10月31日。2021年11月1日起,未取得臨時通行標識的載人低速電動車禁止在道路行駛。
* 遼寧:沈陽等11個市上調最低工資標准
11月1日起,遼寧省沈陽、撫順、本溪、丹東、錦州、營口、遼陽、鐵嶺、朝陽、盤錦、葫蘆島等11個市最低工資標准將作出上調。月最低工資標准方面,以沈陽為例,沈陽的和平區、瀋河區、鐵西區、皇姑區、大東區、渾南區、於洪區、沈北新區、蘇家屯區由1810元調整為1910元,遼中區、新民市、法庫縣、康平縣由1540元調整為1640元。
* 山東:大幅下調房產、債權等公證服務收費標准
根據新的山東省公證服務收費管理辦法和收費標准,11月1日起,山東省大幅下調房產類繼承、遺贈、贈與公證收費標准,相關公證事項按標的額計費標准平均降幅30%以上。
此外,大幅降低賦予債權文書強制執行效力公證服務收費標准。合同標的額50萬元以下部分,收取比例由3‰下調為2‰;5000萬元以上部分由0.5‰降為0.1‰,平均降幅40%以上。
* 海南出台條例優化營商環境:不得以換屆為由不履行承諾
《海南自由貿易港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將自11月1日起施行。其中提出,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履行向市場主體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依法簽訂的合同以及司法機關作出的生效裁決,不得擅自變更政策承諾或者合同,不得以政府換屆、相關責任人調整等為由不履行。
* 寧夏:取消居民戶籍地申辦最低生活保障限制
《寧夏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暫行辦法》將於11月1日起施行。《辦法》明確,申請最低生活保障,原則上以家庭為單位,由申請家庭確定一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作為申請人,向戶籍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書面申請,或者依託自治區政務服務平台進行網上申請。居民提交最低生活保障申請時,戶籍所在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在尊重申請家庭意願的基礎上確定受理地。
* 湖南:人身損害賠償城鄉戶口統一標准
根據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推進人身損害賠償標准城鄉統一試點工作的通知》,11月1日起,將人身損害賠償標准城鄉統一試點工作范圍擴大至湖南省全轄區,將試點案件類型範圍擴大至所有人身損害賠償類民事糾紛。11月1日之前已進入二審或再審程序的案件仍按原標准執行。
* 福建:開展內地居民結婚登記「全省通辦」
根據《福建省民政廳關於開展福建省內地居民結婚登記「全省通辦」的通知》,福建省內地居民結婚登記「全省通辦」自11月1日起實施。「全省通辦」適用於省內內地居民結婚登記,即將男女一方或雙方常住戶口所在地在本省的內地居民結婚登記由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放寬到由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
離婚登記、補領婚姻登記證和涉港澳台、華僑及涉外國人的婚姻登記不在此次「全省通辦」范圍。
* 甘肅:誘導消費者超量點餐最高罰一萬
《甘肅省反餐飲浪費條例》將於11月1日起施行。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不得通過設置最低消費額或者以其他形式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餐飲服務經營者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造成明顯浪費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Ⅳ 採取哪些措施才能更加有效的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發展
嗯,有效的優化經商環境的話,那麼就要第一是選好經商的地點,第二就是和供應商和客戶能夠很好的連接配套,這樣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
Ⅳ 《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發布,是怎樣點名「電子簽名」的
近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並公布《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自2020年月28日起施行。
作為國內領先的電子電子合同平台,我平台電子合同及「實槌」可信電子證據平台均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據裁判文書網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法大大電子合同效力已獲得全國近70家法院認可。
Ⅵ 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目的是什麼
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有三個主要目的:
一、增強微觀主體的活力。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來源於社會的創造力和市場主體的活力。以法治為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微觀主體創業創新的活力,不斷優化經營環境,有利於更好地將微觀主體的發展動力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對促進就業、穩定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二、繼續深化改革。中國的商業環境還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和不足,因此我們必須在「分配訴訟」改革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在優化商業環境上取得更大的進步。《條例》從完善制度和機制的層面做出相應規定,進一步推進「配送服務」改革的制度整合和高效協調,這有利於加快創造市場化、法制化的國際商務環境。
三、鞏固改革成果。總結我國近年來優化商業環境的經驗和做法,用法律法規將解決制度障礙、制度障礙和政策創新取得的改革成果和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固定下來,有利於為深化改革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
拓展資料
為不斷優化經營環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現代經濟體系建設,促進高質量發展,特製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辦法。國務院於2019年10月22日發布,自2020年1月1日起生效。
這些規定全面而詳細,充分反映了社會各界的要求和願望,體現了社會的廣泛共識。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開創性工作。
《條例》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全面系統,突出重點。《條例》共7章72條,圍繞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落實新的發展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制度設計。
並為「配送服務」改革的關鍵環節建立基本規范。同時,圍繞突出問題,圍繞加強對市場主體的保護、凈化市場環境、優化政府服務、規范監督執法、加強法治保障,形成了推進各級政府深化改革、轉變職能的一整套制度解決方案。
二、既有原則,也有具體要求。《條例》圍繞建立和完善公平、公開、透明的市場規則設計了制度。
例如,國家明確保障平等對待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完善公開透明的監管規則和標准體系。
同時,對反映強烈的縮短企業啟動時間、簡化企業注銷流程等問題做出了具體規定,便於實踐操作,有助於有效增強市場主體的收購意識。
例如,《條例》明確規定,對於企業啟動,在國家規定的企業啟動時限內,各地區應確定並披露具體的處理時間。
三、不僅結合實際經驗,且要集中智慧。《條例》是指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河北, 陝西, 天津等省市頒布的地方性法規,是近年來優化商業環境的實踐經驗的融合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Ⅶ 陝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應當以什麼為核心
法律分析:陝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應當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該核心明確在陝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年底發布的,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陝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其具體要求為政府要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推進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完善法治保障,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法律依據:《陝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第三條 優化營商環境應當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堅持市場主體平等,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推進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完善法治保障,對標國內外先進水平,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本省應當抓住用好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融入以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Ⅷ 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哪幾部新法律即將頒布實施
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新頒布實施法律法規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是為了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促進外商投資,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規范外商投資管理,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外商投資法共分6章,包括總則、投資促進、投資保護、投資管理、法律責任、附則,共42條。2019年3月1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2、《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是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經2019年10月8日國務院第66次常務會議通過,由國務院於2019年10月22日發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2019年11月2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以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為契機,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大力度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破堵點、解難題。
3、土地管理法是指對國家運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對土地財產制度和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所進行管理活動予以規范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於1986年6月25日經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1987年1月1日實施。此後,該法又經過了四次修改。
2019年8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修改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決定。本決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8)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自什麼時候起實施擴展閱讀:
我國立法體制的特點
1、我國立法機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工作。
2、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與其常設機構分享立法權,既保證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又能保證經常性的立法活動順利進行。
3、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法律的解釋權和執行法律的監督權使法律的解釋和適用與立法的本意保持一致。
4、國家立法、行政立法、地方立法、民族自治立法和特別行政區自主立法有機結合,構成了完備的立法體系。
網路-立法程序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
網路-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