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頒布的規定是部門規章
『壹』 部門規章是由誰頒布
部門規章是「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版管理職能的直屬權機構」頒布。
根據《立法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由「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頒布。嚴格的說,上述部門頒布的只能稱為部門規章,不可以稱之為部門法規。
地方法規,根據《立法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頒布。
『貳』 部門規章、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
(一)地礦主管部門頒布的規章
地礦主管部門頒布的規章是指該部門根據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授權制定的,用以調整地質礦產工作中各種社會經濟關系並以部長令形式頒布的行為規則的總稱。截止目前,地礦部以部長令形式發布的規章共有21個。其中有關地質礦產方面的規章有10個。涉及到地質勘查管理方面的有:《地質勘查市場管理暫行辦法》(部令第11號)、《地質勘查單位資格管理辦法》(部令第14號)和《礦產資源勘查成果登記管理辦法》(部令第19號)。涉及到地質資料匯交和礦產儲量管理的有:《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部令第5號)、《社會公益性地質調查成果資料提供使用辦法》(部令第10號)和《礦產儲量登記統計管理暫行辦法》(部令第20號)。涉及到礦產資源監督管理的有:《礦產督察員工作暫行辦法》(部令第8號)。涉及到地質環境保護的有:《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部令第21號)。涉及到地礦行政執法管理的有:《地質礦產部行政復議與行政應訴規定》(部令第15號)、《違反礦產資源法規行政處罰辦法》(部令第17號)。
另外,還有一些有關地礦方面的部門規章是由有關主管部門頒布的,如《放射性礦產資源勘查登記管理暫行辦法》、《放射性礦山企業采礦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等。除此之外,還有地礦部和其他部門聯合頒布的部門規章,如《建材及非金屬礦產資源監督管理辦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等。
(二)地方性地礦法規和政府規章
1.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的概念
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規范。地方政府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規范。地方性地礦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對貫徹礦產資源法,保護國家礦產資源不受侵犯,加強對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者的管理,維護礦業秩序,起了重要的作用。
2.地方性地礦法規和地方政府地礦規章制定的基本情況
根據原礦產資源法第14條的規定,「開辦鄉鎮集體礦山企業的審查批准、頒發采礦許可證的辦法,個體采礦的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據此規定,全國除上海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先後制定頒布了有關鄉鎮集體礦山企業、個體采礦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或地方政府規章。
修改後的礦產資源法也賦予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的立法權。礦產資源法第16條第4款規定,「開采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規定以外的礦產資源的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法制定。」為貫徹執行新公布的礦產資源法,為了保持立法的一致性,根據法律的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在加緊制定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修改或者廢止與修改後的礦產資源法規定不相符的法規或規章。
『叄』 什麼是法律 法規 規章 部門規章 分別由什麼機關制定
1. 法律分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制定的,非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
2.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
3. 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
4. 部門規章是由國務院各部門制定的;
5. 地方政府規章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簡介:
1. 法規 : 法令、條例、規則、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 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2.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統治集團就是政黨,包括國王、君主),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肆』 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的效力關系是什麼
根據《立法法》第八十二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第八十六條第三項規定: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一般情況下,地方規章和部門規章在各自領域內發生法律效力,當對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1、地方規章和部門規章在各自領域內發生法律效力,當對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部門規章,指的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所屬的各部門、委員會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發布的調整部門管理事項,並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規定等。
2、地方政府規章,是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和廣東省東莞市和中山市、甘肅省嘉峪關市、海南省三沙市等四個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比照適用2015年3月15日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中有關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的規定執行),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3、部門規章是國務院所屬的各部、委員會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數量較多,也是經濟法的淵源。例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的《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財政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等。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規定等。憲法第90條第二款規定: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常用法律大全》第15頁)。
4、地方政府規章是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和廣東省東莞市和中山市、甘肅省嘉峪關市、海南省三沙市等四個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比照適用2015年3月15日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中有關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的規定執行),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伍』 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叫什麼,是地方性法規還是行政法規,或是行政規章,具體什麼區別呢
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叫做地方政府規章。
依據我國《立法法》相關規定: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叫做行政法規;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叫做地方性法規;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制定人叫做部門規章;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叫做地方政府規章。
附《立法法》相關規定:
第六十五條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第七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綜合考慮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依照前款規定確定。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已經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涉及本條第二款規定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第八十條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
第八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規章,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已經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涉及上述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開始制定規章的時間,與本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的本市、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時間同步。
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陸』 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性法規,三者哪個效力最高
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屬於同一效力位階,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如果出現沖突的話,由專下面的方式進行選屬擇地方性法規或者部門規章:
1.先由國務院裁決,如果國務院認為適用地方性法規,則適用地方性法規的相關規定;
2.但是若國務院認為應適用部門規章,則需交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PS:我國法律體系的法律位階共有五級,分別是: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
『柒』 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之間的效力問題
樓主你的理解有些錯誤,不能因為規定不一致,就認定他們的效力大小,而應專該深入看其屬本質
1.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的矛盾,指定的雙方是地方人大和國務院各部門,難以區分大小,所以需要國務院裁決
2.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的矛盾,國務院個部門和地方政府之間也沒有高低之分,所以也要國務院裁決。
2.地方性法規與地方政府規章的矛盾,因為制定雙方是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是向地方人大負責的,所以是可以區別高低的。
樓主不要用比大小的角度考慮這個,而應該用矛盾產生的原因來解決這樣的制度設置。一家之言,同參考
『捌』 縣政府做出的規定屬於地方性法規還是政府規章
這個最多是個政府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最低都是要地州級的人民代表大會制訂的。
『玖』 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哪個效力更高
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效力是相同的,不存在哪個效力更高。
地方性回法規是由省、自治答區、直轄市、 省和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 及其常委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制定和頒布 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六條第二項之規 「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 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可見,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效力是相同的,不存在哪個效力更高。
國務院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 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 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職權范圍內依照《規章制定程 序條例》制定的規章。
『拾』 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的效力關系
怎麼都回答是《立法法》第八十二條,錯了吧
應為:第九十一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若有沖突:第九十五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第二條已經明確給出解釋了